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有企业领导离任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国企;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选拔机制;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的水平也得到切实的提升。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数量多、涉及部门广,企业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健全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更有利于保障国企财务活动的规范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犯。但毋庸讳言的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作用,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应当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国家,其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国家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企业负责人的经营战略,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但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又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的目标。当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时,内审部门就不可避免地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2.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运行经费也来自组织内部,这导致了审计者和被审计者处在同一利益链条之中。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难免会受到影响。此外,国有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内审人员既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又要平衡人际关系,更加大了所承受的压力。
3.把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存在许多弊端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和经济问题审计等三种类型,在审计时间上都属于事后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所占比重最高,一般可以达到四分之三,其次是离任审计,经济问题审计所占比例最小。
在没有发现重大违规事件的情况下,一般会在企业年终结算前,对各个部门进行集中式的经济效益审计。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工作内容相对重复,许多内审人员为了完成计划任务,忽视了审计质量,有的人甚至在一天内审多个部门,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十分格式化,没有指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当然也提不出什么整改意见,使内部审计变成形式主义的活动。
而离任审计一般都是在被审计者升迁、调任或者退休后进行。由于国企负责人多是国家指派,干几年后会有调任或提升,一方面,刚到任的新领导对该企业情形不很清楚,审计工作难以深入;另一方面,前任负责人已经得到了调任或提升,有的甚至调到直接管辖企业的行政机关,许多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做些象征性的表面功夫,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企内部审计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转行过来的,对财务以外的技能知之甚少,难以做好财务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工作。再加上国企给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编制有限,内部审计部门找不到足够的人员去参与实施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确定内部审计的地位,保障其独立性、规范性与客观性
1.内部审计部门归谁领导是关系到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而目前缺乏统一的模式应由企业董事会之下设置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提交审计报告。
国企内审部门归谁领导,是关系到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点。目前,我国对于国内审工作归谁领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从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受企业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不受企业经理人的管理)、由企业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直接领导、由企业管理层代表总经理领导、由企业总会计师或监事会领导。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最好由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来领导。从国外知名公司的常见做法来看,审计委员会应是董事会之下的一个常设委员会,人数一般为三人以上,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向董事会负责并提交审计工作报告。除审计委员会成员之外,其他人员无权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内审主管、外部审计代表或具备相关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人员可应审计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和外部审计师及内审主管举行两次会谈,讨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该召开四次会议,具体时间应和公司财务汇报的重要日期吻合。
2.加大国家审计体系之间的互通性、互补性和认证性
使企业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构成紧密的经济监督网络,努力消除三种审计评价的差异性和排他性。
国家审计又称为政府审计,是指由专门设立的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公共资金的运用状况进行的审计。国家审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其目的是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审计是指由社会审计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的财务会计码的真实、客观和公允性实施的审计。
摘要: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把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存在许多弊端;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通过确定内部审计的地位,保障其独立性、规范性与客观性,并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关键词:国企;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选拔机制;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的水平也得到切实的提升。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数量多、涉及部门广,企业外部财务监督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健全包括内部审计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更有利于保障国企财务活动的规范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犯。但毋庸讳言的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财务监督作用,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监督体系,应当健全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教育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
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国家,其内部审计实际上是国家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企业负责人的经营战略,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但与此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又在管理层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服务于企业发展的目标。当内部审计目标和企业目标不一致时,内审部门就不可避免地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
2.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管理层,运行经费也来自组织内部,这导致了审计者和被审计者处在同一利益链条之中。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难免会受到影响。此外,国有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内审人员既要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又要平衡人际关系,更加大了所承受的压力。
3.把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存在许多弊端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和经济问题审计等三种类型,在审计时间上都属于事后审计。经济效益审计所占比重最高,一般可以达到四分之三,其次是离任审计,经济问题审计所占比例最小。
在没有发现重大违规事件的情况下,一般会在企业年终结算前,对各个部门进行集中式的经济效益审计。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工作内容相对重复,许多内审人员为了完成计划任务,忽视了审计质量,有的人甚至在一天内审多个部门,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十分格式化,没有指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当然也提不出什么整改意见,使内部审计变成形式主义的活动。
而离任审计一般都是在被审计者升迁、调任或者退休后进行。由于国企负责人多是国家指派,干几年后会有调任或提升,一方面,刚到任的新领导对该企业情形不很清楚,审计工作难以深入;另一方面,前任负责人已经得到了调任或提升,有的甚至调到直接管辖企业的行政机关,许多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只做些象征性的表面功夫,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企内部审计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转行过来的,对财务以外的技能知之甚少,难以做好财务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工作。再加上国企给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编制有限,内部审计部门找不到足够的人员去参与实施重大项目的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确定内部审计的地位,保障其独立性、规范性与客观性
1.内部审计部门归谁领导是关系到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而目前缺乏统一的模式应由企业董事会之下设置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直接向董事会负责并提交审计报告。
国企内审部门归谁领导,是关系到审计监督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点。目前,我国对于国内审工作归谁领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从国企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关系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受企业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不受企业经理人的管理)、由企业最高领导者——董事长直接领导、由企业管理层代表总经理领导、由企业总会计师或监事会领导。
在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为了更加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部门最好由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来领导。从国外知名公司的常见做法来看,审计委员会应是董事会之下的一个常设委员会,人数一般为三人以上,直接由董事会领导,向董事会负责并提交审计工作报告。除审计委员会成员之外,其他人员无权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内审主管、外部审计代表或具备相关经验及专业知识的人员可应审计委员会的邀请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和外部审计师及内审主管举行两次会谈,讨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应该召开四次会议,具体时间应和公司财务汇报的重要日期吻合。
2.加大国家审计体系之间的互通性、互补性和认证性
使企业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社会审计构成紧密的经济监督网络,努力消除三种审计评价的差异性和排他性。
国家审计又称为政府审计,是指由专门设立的政府审计机关依法对公共资金的运用状况进行的审计。国家审计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其目的是对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审计是指由社会审计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资产质量、经营绩效的财务会计码的真实、客观和公允性实施的审计。
存入我的阅览室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国家审计同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同审计事务所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国企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应配合国家审计,另一方面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三、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1.实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的多元化,改变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应优先培养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促使内审人员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引进精通法律、计算机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薪酬体系
企业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首先,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除了办培训班之外,企业还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工程造价师等专家针对目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企业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内审部门的员工自我充电。企业应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CIA、CPA、工程造价师等资格考试,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开展以审代培,在实战锻炼中增加相关人员交流学习机会,开拓思路,使之逐步具有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和健全内审人员的工作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审人员进行评比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工作成绩斐然,表现突出的内审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在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误或的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科学、严谨、可预见的晋升制度,切实提升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戴娟萍.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经济论坛,2006(22).
[3]张红英.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刘建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08(8).
[5]王涛.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国家审计同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同审计事务所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国企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应配合国家审计,另一方面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三、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1.实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的多元化,改变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应优先培养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促使内审人员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引进精通法律、计算机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薪酬体系
企业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首先,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除了办培训班之外,企业还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工程造价师等专家针对目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企业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内审部门的员工自我充电。企业应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CIA、CPA、工程造价师等资格考试,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开展以审代培,在实战锻炼中增加相关人员交流学习机会,开拓思路,使之逐步具有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和健全内审人员的工作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审人员进行评比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工作成绩斐然,表现突出的内审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在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误或的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科学、严谨、可预见的晋升制度,切实提升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戴娟萍.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经济论坛,2006(22).
[3]张红英.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刘建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08(8).
[5]王涛.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存入我的阅览室
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以第三者身份出现,相对于审计客体而言,在经济、组织、工作等方面都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国家审计同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同审计事务所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国企内部审计部门一方面应配合国家审计,另一方面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实施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三、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训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
1.实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源的多元化,改变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应优先培养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促使内审人员成长为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还应注重引进精通法律、计算机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善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之趋向合理化,为做好审计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薪酬体系
企业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打造学习型队伍。首先,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除了办培训班之外,企业还可以邀请高等院校的教授、工程造价师等专家针对目前企业审计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其次,企业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内审部门的员工自我充电。企业应大力支持审计人员参加CIA、CPA、工程造价师等资格考试,并与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应开展以审代培,在实战锻炼中增加相关人员交流学习机会,开拓思路,使之逐步具有高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
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和健全内审人员的工作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内审人员进行评比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那些工作成绩斐然,表现突出的内审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违反职业道德和审计准则,在工作上存在重大失误或的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处罚。同时建立科学、严谨、可预见的晋升制度,切实提升内审人员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刘实.企业内部审计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戴娟萍.国企公司治理层面财务监督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经济论坛,2006(22).
[3]张红英.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阐释与应用[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4]刘建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08(8).
(一)加强培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专门邀请了省、市有关专家,对市属国有企业和中介机构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财会业务知识的培训。先后举办了“企业财务负责人培训班”、“20*年统计和决算报表业务培训班”等各类培训班5期;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一期高级财会人员(总会计师)培训班;分3期组织600名国企财务人员进行《新会计准则》培训。同时,在每个季度召开财务负责人业务探讨交流会。
(二)增强意识,不断创新国企改革发展的理念
20*年,我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积极与企业一起寻找原因、商议对策,并且用现实的例子反复畅述国有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鼓舞企业的斗志,增强企业的信心。同时,对分管处室的干部强调服务的意识,正确处理好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章立制,不断增强对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出台了《市属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方案审批工作程序》;拟定《关于解决原市属国有与集体改制企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解决温州市属国有和集体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了《温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实施意见》、《温州市国资委章程审定程序》;《温州市属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温州市属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管理的各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四)解放思想,不断加大改制改革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力度
1、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稳步推进。完成温州菜篮子集团蔬菜副食品公司改制;审查批准温州外轮总公司改制方案;批准公交集团环卫运输公司进行清算;指导西联公司进行强制清算,并提出西山面砖厂改制方案;审议通过温化总厂清算方案,推进改制进入收尾阶段;启动并通过温州市进出口公司改制方案;对温州矾矿进行了专题调研,为矾矿的改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审查康乐集团改制程序,为康乐药业顺利上市提供审核意见;着手研究集体企业兼并、重组、改革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国企改制的新思路,结合城市拆迁解决改制资金问题,已有7家在划龙桥路、广化路、吴桥路需拆迁的国有、集体企业已上报改制方案。
2、历史遗留问题得以逐步解决。完成了羊毛衫厂、绸厂、衬厂等多家企业的注销工作;顺利解决电瓷配件厂职工社保问题,特陶集团“两头掐”职工补偿金问题;解决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保问题,使近万名退休人员直接受益,落实了精简下岗工人中75岁以上人员的生活费,解决了温化生活区危房改造等一系列遗留问题。
3、群体性重大的问题得以突破。启动了西山面砖厂的改制工作,解决了西联公司的上访问题;我作为海洋渔业公司工作组组长,坚持进驻现场办公,对一些重大问题分类处置,如职工危房问题,进行维修加固;农民工问题进行对话、疏导等,有效地缓解了紧张的局面。
(五)加强监管,不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和收入分配内部管理机制
1、加强统计工作,做好领导的参谋。进一步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完成20*年度企业国有资产报表和财务决策报表的审核、汇总,形成《温州市国有资产营运分析报告》;进一步完善财务快报工作体系,推动合并报表的编制,每月编写《快报数据汇总及分析》,同时,建立季度财务分析制度,健全重大财务专项报告体系,加强企业经营情况的动态监测。通过及时、准确的数据提供及详实的分析报告,供领导决策。
2、加大监管力度,促使企业规范化管理。大力加强审计工作,积极引导国企建立机构,配备人员,强化内部审计;探索建立任期审计、离任审计,各项审计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年度决算管理,统一委托中介机构部署年度审计工作,同时聘请专家组审核审计报告,提出审计意见,督促企业认真整改。
3、深化收入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管理机制。出台了《温州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差额管理办法》。
二、政治理论学习、廉洁自律情况
(一)结合实际,加强学习
一年来,能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本单位实际,提高运用先进理论武装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自己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管理意识;坚持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每周半天的政治理论学习,一年来相继认真研读了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法》等文件。
(二)增强党性,廉洁自律
平时能认真学习和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始终自尊自爱、守住清廉、警钟长鸣。坚持原则、廉洁从政,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踏踏实实为人,清清白白为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团结,忠于职守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问题原因对策
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审计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关系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开展的时间不长,同时在又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因而在审计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一)受托性。受托性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它审计类型最明显的特点,它既不同于列入审计计划的审计项目,又有别于上级或主管部门临时交办的审计事项,它一般是接受干部管理部门委托开展工作
(二)专一性。相对于其它审计来说,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包括审计对象的时间范围和审计内容的范围,和审计对象的专一。
(三)事后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事后审计行为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无法也不可能进行事前审计。
二、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责审计时效性差。“先审计、后离任”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现在普遍存在“先任后审”的逆程序作法,这种“马后炮”式的审计,给审计人员核实问题,搜集证据、征求意见、处理问题、落实结论等带来诸多不便,审计报告作为干部任用的依据作用也无从发挥。特别是对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给追究责任带来了困难。同时,由于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加快,人动频繁,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不断增多,而审计部门力量有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难以及时执行到位。
(二)经责审计责任难界定。如果经济责任不能准确界定,审计结果就难以运用到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有以下两个责任难以划分:一是与下属单位的经济责任不能及时划分。如:一些地方在对乡镇进行责任审计时,只审计他们机关的财务状况,对站所、村的账目未全面审计和核查,从而造成经济责任认定范围不全,导致有些被审单位把工作侧重点放在保证机关运转和资产购置上,放松对下属单位的监管,甚至将经济责任向各站所转嫁,逃避责任追究。三是党政负责人的经济责任难以区分。这一问题尤其在乡镇表现比较突出,乡镇党委书记是负总责的,而乡镇财政一般又是乡镇长主管的,在划分经济责任时,究竟应由乡镇长负责,还是由党委书记负责,以谁为主负责,还是共同负责,各承担的责任是多少,难以定论。
(三)经责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目前,各级组织、纪检、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完善的机制,大都放在了审计实施和听取情况上,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缺乏深层次地研究和剖析,没有完善相应的制度,致使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
(四)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被审计领导和单位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或认识有偏差,这给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阻力。
(五)审计力量不足与时效性不强。审计力量和时效性不强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带来不利影响。但在具体操作上,“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绝大部分是先离任后审计。先离任后审计的做法使审计结果严重滞后,影响了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首先是造成审计机关审计目的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会为审计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被审计领导干部已离开原单位,易造成接任者新官不理旧账,在资料提供上不积极、不主动;三是很多被审计领导干部已被提拔重用,这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压力。
二、原因分析
(一)法律法规依据性不强。一是现行《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颁布较早,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没有进行相关的规定,使审计部门难以依法有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二是中央、国务院及北京市下发的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暂行办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依据作用,但对审任衔接、经济责任的认定以及追究处理上,缺少明确具体的规定,给具体操作增加了难度。
(二)干部任用程序与审计工作程序在操作上难以同步。随着干部任用和交流的力度逐渐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执行的难度也随之提高。这主要是组织部门调整任用干部的程序节奏快,在任用之前一般严格保密,一旦任命就要按期到任,考察和公示时间一般在二十天左右。而经济责任审计程序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保证,从发通知到提交审计报告,一般需两、三个月的时间。如果有的领导干部任职时间长、单位情况复杂,审计所需时间会更长,不可能在考察和公示期内拿出审计结果。这样就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干部调整很难协调进行,往往会出现审计尚未实施,新任领导即已到位;或审计报告未出,被审计领导早已赴任的现象,给确定、追究领导责任,落实审计结果带来困难。
(三)思想重视不够。某些主管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去看待。对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缺少分析研究,也未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应该纠正的问题,没有督促整改,对拖延办理或拒不办理的单位,也没有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造成审计和处理相脱节。
(四)审计力量不足。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过程复杂,有时还需要延伸审计,工作量很大,不仅需要充裕的时间,而且需要配置相当的人力。特别是换届以后,审计力量不足和需审计干部数量上升的矛盾更显突出。
三、措施及建议意见
(一)加大推行任期内审计的力度。积极推行任中审计,有利于实现监督的及时性和连续性,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将监督关口前移。一是通过任期内的审计积累相关资料,在干部调任时尽快拿出审计意见,缩短调任时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以解决“审”、“任”的衔接困难。二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档案。根据部门和领导干部任职情况,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年度审计档案,储存、利用常规审计成果,使经济责任审计由“离任算账”变为年度考核。
(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组织的作用。为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局面,可将资金量小的行政事业单位由内部审计承担,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公司由社会审计组织承担。审计机关由以前的独立承担任务,转为对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组织进行监督。这样既缓解了审计时间紧、人员不足的矛盾,也有利于审计机关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工作。
(三)加强对审计成果的运用。一是把审计成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业绩的一把“尺子”,归入干部考核档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给予批评、教育、警示、提醒,并跟踪监督其整改情况,及时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和工作中的不足,将审计成果纳入选人用人、法纪监督和领导决策的程序;对政绩突出、严格自律的予以提拔。二是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领导干部经常性的教育,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用权、依法行政的意识。实现由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建立成果运用机制,纪检和组织人事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并深入分析,找出原因和症结,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为主的意见和建议,为加强权力监督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四)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和人员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各单位和领导干部进行财经法规培训,促进其带头自觉执行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其次应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和政策理论的培训,增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审计人员恪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最后还需加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专职队伍的建设,涉及重要事项的工作,均由专职人员严格把关,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以促使其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水平,造就一支高素质财会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成姬-经济责任审计要做到经济监督与行政监督相结合[J]-《当代审计》-2001(3)
[2]李自辉-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1(12)
一、不断改革创新,提高审计能力
近年来,铜川市审计局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创新,不断提高审计能力。一是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能力。我局坚持贯彻“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坚持审计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监督深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各个领域,依法开展了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新农村建设、金融外资运用、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企业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审计,加强对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审计调查,有效地发挥了审计为宏观决策服务的作用。二是大力推进审计资源整合。以项目为载体,“以审代培”整合市区县审计资源,吸纳中介机构和外聘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国家审计项目,特别是在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取得显著成效。三是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铜川市连续两年对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采煤区沉陷治理住宅小区竣工决算审计结果”,通过报纸、政府公众网站向全社会了审计公告,使全市上下对项目建设有了一个客观公平的评价,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社会各界对审计公告反响良好。四是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实效。我局近年来已对192名党政企业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开展了任期、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力的发挥了审计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约束和监督作用。
二、“人、法、技”建设协调发展
我局历届班子对“人、法、技”建设常抓不懈,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扎实开展了“五讲、五强化”活动,促进审计干部全面发展,努力打造政治成熟、文明诚信、业务精通、执审公正的复合型审计干部队伍。一是讲荣辱,强化公德意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干部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讲文明,强化形象意识。认真贯彻《审计机关文明礼仪公约》,养成文明的办公礼仪、审计礼仪和生活礼仪。三是讲能力,强化学习意识。坚持局党组中心学习组和干部学习制度,先后选派50人次参加各类业务培训。我局现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52人,审计干部专业化程度之高位列市级机关之最。四是讲方法,强化效率意识。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更新配备了50台计算机,设立了计算机信息中心,开展了AO现场实施系统审计应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在财政金融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农业与资源环保资金审计等多个领域展开。五是讲健康,强化阳光意识。每个组织职工进行一次体检,缓解工作压力,保持健康体魄。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30-0116-02
所谓财务会计信息,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按照法定会计制度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的主体经济状况的数据信息。财务会计信息是决策的重要根据,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客观状况,以虚假的数据信息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甚至导致决策失误的现象即为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非常严重,虚假的、错误的信息会对经济行为产生误导,导致经济活动主体在制定生产规划、投融资、经济利益分配、微观调节或宏观调控的政策时出现偏差,导致决策错误,甚至引发不同程度的社会矛盾。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失真的财务会计信息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在短期内出现虚假繁荣,而长期则会经营不力;另一方面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经济犯罪,无论哪种后果,都会导致企业难以正常发展。千千万万的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一旦这种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成为普遍现象,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就会遭受严重破坏,进而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
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可能导致如此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致力于认真防范和消除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
1 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可以分为主观故意和客观偏差两类。
主观故意的财务会计信息失真是利益主体有意为之的,属于有预谋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大体包括以下几种行为:一是造假账或编制账外账。这主要是为了通过非法经营为企业谋取非法利润,为企经营管理者谋取私利,或是非法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比如虚报亏损而恶意拖欠贷款不还等。二是偷税漏税。为了不交或少交税款,经营主体可能会伪造、涂改甚至销毁会计记录,瞒报或少报应税项目和应税数额,转移企业财产等。三是私设“小金库”。为了实现违法违规的开支行为,此类企业经营管理者会截留挪用收入,收款不入账等,以此实现资金的体外循环。
1.1 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故意的原因
①各类制度原因。第一,财会制度的建设速度跟不上现实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领域会出现很多创新之举,会计制度的更新如无法跟上,就会被一些人抓住漏洞,浑水摸鱼。第二,会计人员被动所为。有的企业领导,出于谋求私利、积累升迁资本等目的的需要,会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作为企业员工,会计会迫于来自领导的压力而实施财务造假行为。第三,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有些企业的监事会、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财务报销全凭领导“一支笔”,其主观故意的财务造假行为得不到必要的监督和控制。第四,会计信息传递机制存在疏漏。目前,会计信息的传递环节偏多,参与人员偏多,彼此也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为有意污染会计信息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②客观环境原因。第一,注册会计师水平良莠不齐,很多不具备会计执业素质的人也通过一考定终身的方式进入了注册会计师队伍,由此导致其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问题突出。同时,社会上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的关注程度也不高,往往是财务造假行为引发严重问题,进入调查程序之后才被公众知晓。第二,政府监管缺失。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应当被置于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在此过程中,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保证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充分行使监督职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有些会计监督管理人员在履职的过程中麻痹大意,甚至为了谋取私利而有意放纵企业财务造假,这就为会计虚假信息的生成提供了便利。第三,对会计违法的打击力度不足。目前,我国对于一些会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存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即便处罚大多也是以经济处罚代替法律惩处,以处罚单位为主,处罚个人为辅,导致对主观故意的财务造假行为的震慑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过低。
③人的因素。有些会计为了逢迎上级,谋取个人利益,也可能监守自盗,或是上下串通,做两本账,私设小金库,主动制造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1.2 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偏差原因分析
因为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信息失真,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现行的财务制度是来自财务活动实践,而且由于人的认识水平的局限,制定的制度可能也无法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同时,将实践总结上升为制度需要一定时间,而在此期间,创新性的经济活动一直在不断出现和发展。
②会计法规体系中存在不协调。会计法规体系的不协调,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了博弈空间,可以在体系中寻找最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核算方法,这就加大了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可能性。同时,另外,会计法规与税法的要求也存在某些不一致,会计核算的目的是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信息使用人提供相关信息,而税法的制定目的是为国家征税提供法律依据。由于目的不同,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结果与按照税法计算的结果很可能存在不同,由此产生信息的失真。
③会计计量存在的客观局限。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通常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而这种货币计量方式本身存在着局限性,比如,会计信息记载的数据一般不考虑币值变动。一旦发生通货膨胀,会计信息会出现客观偏差,无法真实地反应企业财务状况。
另外,财务报告来自数据的汇总,这种汇总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遗漏和彼此掩盖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有越来越多的新涌现出的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因其无法用货币来计量而不得不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由此造成财务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状况。
2 防范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2.1 消除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偏差的措施
为了消除财务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偏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不断完善会计法规制度。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要对由于方法原因可能导致的信息失真尽量加以避免。要在一定范围内修正历史成本原则,采取物价会计变动原则,使会计信息能够反映出通货膨胀的影响,客观反映企业各类资产的真实价值,从而为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计信息。
第二,减少同类业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增强会计信息之间的可比较性和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2.2 解决由主观故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措施
第一,强化会计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力度。
一旦发现企业存在主观故意的会计信息失真, 要依法严肃处理, 做到打假账不手软,除了要对违规企业进行经济处罚,还要追究涉及这一行为的企业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让造假者无处藏身。
第二,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审计两个方面。
在企业内部,应当有效利用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要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严格会计核算基本程序,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职位,明确职责权限,实行财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
在外部监督审计方面,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其独立超然的专业性社会公证与监督职能,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受到注册会计师的公证监督。同时,还要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才能从源头上治理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第三,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仍很不完善,企业的内部监督控制因此存在较大的局限。要彻底扭转这一问题,必须真正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唯此才能使其自觉遵守经济规律,为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另外,也要逐步缩小收入差距,消除普通财务人员的违法动机。
第四,大力加强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使其从主观上打消弄虚作假的念头。从客观上,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使会计控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应当重视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的聘任和年度考核工作,切实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经常性管理,
第五,不断优化用人制度,推行会计委派制度。首先, 要继续大力推行企业领导离任审计制度。在企业领导离任之前,要对其任期内的经营业绩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查, 以此作为其任期内的主要考核依据,一旦发现问题,要严惩不贷。这种做法将成为企业领导在任时的顾忌,使其在任期内兢兢业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企业领导实行离任审计,是改善会计秩序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高振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院研究生院,2002.
[2] 梁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
[3] 石晶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
[4] 张书浩.基于实证数据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研究[D].天津:天津 财经学院,2004.
[5] 吴泵.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6] 张斗.试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00.
[7] 弓玲香,张小拴,赵媛.根治会计信息失真之我见[J].山西统计,1997,(6).
[8] 徐雪霞.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看会计信息失真及治理[J].武汉科技学 院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