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养对象思想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心理管理 任职学员 转变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新型院校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军大多数院校,由学历教育院校调整为任职教育院校,按照学历教育规模化、任职教育集约化的要求,走上了以任职教育为主的变革之路。越来越多的基层军官步入军校大门参加任职教育,成为军校的主角,他们突出的心理特征、独立的个性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也对军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正确认识军校任职学员心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施教促进学员心理转变,是当前军校心理管理应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军校任职学员的特点及相应转变
任职教育,是指在我军院校教育中,在完成高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了使培养对象获得和提高从事某一特定军事工作岗位需要的专门知识和能力,通过院校进行的系统教育。
军校任职教育是一种以岗位任职培训、专业技术轮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教育对象是以现职军官干部和现役士官为主体的学员,他们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学历较高,知识经验丰富,需求多元。学员来自全军系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工作岗位,学历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文化程度、知识结构、经验阅历参差不齐。由于知识层次的巨大差异,学员特别重视培训对自身的价值,具有强烈地增进知识和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内在需求,期望以各种方式从各个方面来学习以满足自己所需。
(二)部队工作经验丰富。入校学员一般都在部队工作多年,工作经历、实践经验都很丰富和指挥管理能力都很强,已经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相应的从事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大部分在领导岗位,领导经验丰富。任职学员基本都是来自基层领导岗位,工作和领导经验都非常丰富,突然由管理者变成被管理者,心理落差较大。
(四)接受知识自觉。学员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和付出时间精力接受任职教育,又加之成人心理特点,参与学习的目的明确,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以备任职所需。所以,学员主体意识表现得较为明显、强烈,对知识的吸收带有自觉性。
针对任职学员本身的特殊性,要做好心理管理,帮助任职学员顺利完成三个转变:
(一)角色转变,我是谁――军校学员,由一名领导向学员的转变;
(二)环境转变,在哪里――院校,由基层到院校的环境转变;
(三)任务转变,做什么――学习,由管理工作到院校学习的转变。
二、加强心理管理,促进顺利转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因素是人从事某项活动的基本动力,良好的心态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心理体验和状态束缚人的能力的发挥。心理管理是指管理者遵循被管理者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有目的、有意识地借助各种媒介,间接地刺激被管理者的潜意识,激发他们的心理潜力,使人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共同目标而实施的管理。
(一)进行心理调查,做好心理服务。
心理调查是进行心理管理的前提,只有详细了解任职学员的心理状态,密切注意其心理动向和趋势,切实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效地进行心理管理。
1.发现问题,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学员的心理问题往往同平时的学习、训练息息相关,生活上的一些问题通常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因此,在管理学员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在校时段,预想到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管理措施。一要充分了解学员的生活阅历。尤其是新入校的学员,通过查阅档案、个人谈心等途径,对其个人情况要尽快掌握,以便对新学员的心理素质做出初步评估。二要拓宽了解学员心理状况的途径。首先,要在学员的学习、训练和生活过程中,通过观察言谈举止、情绪、身体状况等方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其次,要深入学员当中,关心学员的学习、训练以及生活状况,通过多种谈心方式了解学员心理存在的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诸如定期进行思想汇报、坚持记周记、骨干汇报等多种途径,及时了解学员当前的心理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做到早发现、早疏导,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2.健全组织结构,增强防治能力。院校应当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为广大学员提供一个倾诉心里话的平台,使学员的情感得以宣泄,以恢复心理平衡,解决心理问题。同时,在学员队应当建立一支思想骨干队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提高他们解决一般心理问题的能力。思想骨干队伍要深入学员当中,一方面解决学员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及时向上级反映学员的思想情况,使管理者掌握学员的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管理。
(二)进行心理教育,促进自我意识的转变。
应开设心理学知识的专题讲座或心理学课程,让学员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提高自我管控和自我疏导能力,及时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同时,增强基层管理干部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管理的能力,能够做到科学地分析学员身上所反映出的心理问题,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一般方法。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部队各级指挥员来院校参加任职培训,其身份、所处环境、人际关系和智能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基础。成功的社会角色需要出色的角色扮演,任职学员从部队到院校角色身份发生改变,需要重新认识和扮演新的角色。角色扮演过程包含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