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供应链论文

农业供应链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供应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供应链论文

农业供应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供应链优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其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存在着市场供销不平衡的问题。现今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竞争环境,传统的复杂、静态的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差异的顾客需求、环境变化、市场竞争的需求[1]。如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优化农产品供应链,建构农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必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电子商务的发展,经由强大的信息共享系统,在带来传统生产经营、商务贸易变革的同时,也必定会带动农产品更快、更好的流通,进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1 农产品供应链与电子商务的概述

1.1 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农产品供应链,具体讲就是将供应链管理的模式运用在农业方面,实现农产品整体环节的有效衔接,其中包括农产品的采购环节;加工环节;仓储环节;配送环节;销售环节等。经由农产品供应链的形式,实现最优的运作模式,显著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农产品供应链,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农产品产业链的工业化程度,大大的提升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2]。

1.2 电子商务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的不断带动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电子商务,可以实现直接的由农产品、消费者两者的衔接,显著的降低了农产品的高昂的物流费用;电子商务,极大的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提高了双方信息的流通效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规避时间、空间的限制作用,消除地域的差别,极大的拓宽了农产品销售的渠道[3]。

2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

2.1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型

优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与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比对,更加注重信息、物流的作用。在农产品的整体环节中,仅仅保留了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主要环节,大大的合并、削减了产地与销售地之间的中间环节。在农产品供应链环节中,更加关注各个主体与环节,在供应链流程管理中的合作性与紧密性。农产品供应链优化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4]。

2.2 信息整合,信息利用率显著提升

经由建构农产品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有效的进行信息的整合,可以实现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信息的共享,进而有效的安排生产、加工、销售活动。信息的利用率显著提升,消费者可以经由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各类产品信息的查询,产品的质量得以保证的同时,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2.3供应链竞争力大大提升,可以带来巨大的利益

农产品供应链,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之上,是一种优势互补的过程。在优化的供应链上,参与主体的管理能力;组织化程度;技术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供应链之间,实现了协同运作管理,极大的提高了供应链的竞争力。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产品供应链,可以创造更大的利益。诸如对客户来讲,可以确保质量安全;可以下调搜寻的成本;可以降低产品价格,实现多样化的需求。对参与主体来讲,可以实现产品的销售;降低损耗;下调交易成本;开拓市场[5]。

2.4 协同合作,主体间关系发生巨大改善

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之间,经由整合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形成了一种战略联盟的关系。各个主体之间,都是协同、诚信合作,共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电子商务平台之上,农产品供应链都以客户的需求,进行协同的管理操作,同时运用数据挖掘、现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掌握客户的深层次需求,进而优化客户的服务。经由协同合作,可以与客户之间形成一种长久的合作模式,进而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3 结论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连接网上、网下两个市场的重要枢纽。供应链作为价值链的集合体,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可以实现农产品用户、消费终端的直接对接,因此可以形成新的价值、利润空间。电子商务平台,可以经由垂直门户、信息中介、非中介化、再中介化的形式,改变原有的供应链的结构模型,经由价值系统的整合,形成动态的价值网的结构,实现农产品的价值转移、创造,进而最终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效益的剧增。

参考文献

[1] 王静.我国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网络结构与运行机制[J].学术论坛,2012,02:132-136.

[2] 李梦蝶.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供应链的优化策略[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 谢芳,胡泉.电子商务概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 宋铁.农产品供应链集成模式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农业供应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河南;农产品;供应链变革;小农户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20-03

一、河南省农产品供应链概述

河南是全国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和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农业对于河南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河南农业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发展瓶颈,所蕴含的生产潜力已释放殆尽,日益凸显其弊端:家庭联产承保责任的实行,直接导致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且面临着人多地少,土地经营规模细小分散,以及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单个农户与市场缺乏有效连接机制,研究表明60%~70%甚至更高比重的农户自己解决运销问题,生产和流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这种传统的供给模式由于反应速度慢而且浪费严重,难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小农户面也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客观上要求建立新型的农产品供给模式,协调供给主体、流通主体、加工主体和消费主体之间的关系,通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如是农产品供应链应运而生。

这所谓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基于产品的生产和实现流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形成的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的关系网络结构。农产品供应链又称“农业供应链”、“涉农供应链”、“食品供应链”、“食用农产品供应链”,是从市场导向出发,开始于农产品生产者,通过加工、分销、零售等环节与最终消费者相连接的一个退职网络系统[1]。马丁·克里斯托弗认为,“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产品供应链出现重大变革,变革的趋势为市场权利自上游向下游转移、垂直整合和要素聚集,具体体现为大型零售商——超市的扩张,以这些企业为主导的农业采购体系在逐步形成,它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者以小农户为主体,由于信息不对称、资金和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匮乏等原因,这一群体为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首先,面临着被排除在农产品供应链之外的风险,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其次,他们即使融入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其收益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本文以农业大省河南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究供应链市场权力日趋向下游移动的趋势下,对小农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小农户如何加入到现代化的生产链之中。

二、现代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趋势对河南小农户的冲击

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者自身的素质比较低,而且分布比较分散,缺乏谈判能力,对政府及下游贸易企业依赖性强,不能充分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更不可能根据这些信息安排生产,只能被动听从经销商或中间商的安排,造成供应商的产销脱节,导致抗经营风险能力差,经营利润逐渐萎缩,新产品更新速度缓慢。由此可见,河南省农产品生产者并未能完全介入农产品供应链中,具体表现如下

(一)小农户在价值链获取的附加值比例偏低

在现代经济形势下,作为农产品市场交易主体的小农户生产面临严峻的考验:第一,由于自身的素质以及市场经验的缺乏,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大市场,小农户的市场进入以及交易成本很高,而且很难取得公平的交易地位。第二,由于资金和高效农业技术的匮乏,小农户的生产效益和效率都不高;第三,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单个小农户根本无法抵御。面临这些挑战,处于供应链下游的零售商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越来越主动,而上游小农户要避险、生存、获益都不得不与供应链上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对于上游企业的依赖使得小农户在供应链收益分配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只能获取附加值的很小比例。同时供应链中上游企业通过风险的层层转嫁,最终由最弱势的小农户承担较大比例的风险。作为供应链的最上游,小农户面临的风险和压力是最高的[2] 。

(二)小农户在供应链中边缘化

农产品供应商和零售商趋向于和大规模的生产者或农场进行合作,这是因为小农户与大规模生产者相比有明显的劣势:第一,小农户无法通过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难以实施规范系统的产品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当市场行情不稳定时,小农户违约率较高,难以保证已签订合约的履行。第二,小农户在土地资源的其他资源的占有方面处于劣势,比如灌溉能力、交通、温室技术等等方面。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广大的小农户在整个生产链中的边缘化甚至被排除于供应链之外。而河南省小农户面临的局面是土地的零散化,农业生产规模趋于缩小,这将成为现代的河南省农产品发展障碍之一。在这种冲击之下,分散小农户改变被动地位,融入生产链的主要途径为订单农业[3] 。

三、河南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农产品供应链按照核心企业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种类: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以连锁超市为主导、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主导五种供应链模式[4] 。河南省大部分的农产品通过批发市场进行交易,因此农产品供应链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供应链。

目前,河南尚有2/3的农户游离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即使就处于产业化组织中的农户来说,这些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也是比较低的。虽然有“公司+农户”、“市场+农户”等组织形式,但是从总体上说,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松散型较多,而紧密型的较少,这些组织自身发育程度也不高,加之缺乏资金、技术、信息和相应的管理手段,一些产业化组织难以发挥“组织农户”的作用。再加上,农民均纳入市场的中介组织发育滞后,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于至今仍无明确的法人地位,导致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供应链

1.概况。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供应链是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通过与农产品供应基地、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销公司连接,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险、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模式。形成供应链的批发市场主要功能是供应链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领导者。它驱动上下游的各个节点农户或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带动产销两端共同发展。形成供应链的批发市场服务功能强大,扶持生产、提供融资、质量检测、商品展示、商品分检与配送等。

河南省批发市场的建设近年来有较快的发展,截至2007年全省共有237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郑州毛庄农产品批发市场、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郑州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为综合性批发市场;信阳水产品批发市场、许昌市果品批发市场、濮阳县新习乡后河蔬菜批发市场等为专业性的批发市场。这些批发市场单从数量与规模的角度来说发展迅速,但是多数仍然为传统型的,仍以交易功能为主,即以场地、设施出租为主要收入,市场实际上是“大市场,小业户”的模式,各个节点企业互相独立,没有形成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的体系。

2.问题。这些批发市场核心弊病在于它是一种以批发市场为界断裂的供应链,原因是批发市场采用的是“即时货银两讫”的交易方式,阻断了供应链的资金流,也阻断了供应链的需求与供给的信息流。农产品供应链以批发市场为界一分为二:第一部分为“生产—流通”环节,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批发市场;第二部分为“流通—消费”,农场品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手中。在这种供应链中没有信息“交换中心”和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批发市场只是提供了农产品生产交易的平台,所以它是一条断裂的链,或者只能形成一些局部的短链,而且流通链条过长,其一般的流通过程为:小农户—产地中间商—批发市场—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所以这条链运行效率很低。这种供应链中当日现货交易的体制使得供应链中只能存在竞争关系,很难建立合作与协调关系。

(二)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供应链

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自己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生产的农产品,或者从农户、经纪人、农业合作组织收购的农产品,然后进行分类处理,进一步进行初级和深加工,形成的加工农产品通过下游的中间商或零售商供应消费者。

1.概况。在河南省由于农户是分散经营,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在供应链中处于不对称的弱势地位,因而通过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对河南省农产品产业进行规划、指导、协调,在资金技术和生产资料方面为农户提供支持,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减少农户的市场风险,形成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报酬,同时还能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材料的供应上得到保证,不仅能够减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降低供应链的内部成本。生产加工企业内连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在经营中发挥着连接市场与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它既是生产加工销售中心,又是市场信息捕筛选中心,还是科技推广服务中心。这种供应链模式一般通过农业订单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河南省漯河双汇集团是典型的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导供应链模式。

2.问题。河南省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中核心企业基本仍然采用从农产品设计、制造到销售都是自己投资负责的经营模式,业务经营扩展到供、产、销不同环节,建造一个航空母舰,试图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但是这种带有传统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不仅使供应链的主导企业难以突出主业竞争优势,而且由于巨大的投资和过长的建设周期带来风险很难承受,庞大的体系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很难做出敏捷的反应。

(三)农超对接的供应

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这样,千家万户的农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的大市场对接起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能够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的共赢。

但是真正意义上农超对接是有一定的条件的,第一,一定的城市化水平,主要是要形成先进的物流配送和发达的连锁超市系统;第二,机械化带来的规模农业,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的农场保证了其与超市的平等议价低位;第三,品质、品牌的保证,河南农产品种植多为分散小农户生产,所以农产品品种单一且品质参差不齐,产量有限,无法实现与超市对接[5] 。

(四)基于农民合作组织的供应链模式

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广大农户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各自财产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经济互助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是农民合作组织通过协约来连接双方,农业产前、产中和农产品加工管理成本,最大化体现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链条式的管理,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完成各环节之间的交易即时性,信息对称。

1.概况。河南农合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河南农业合作组织总量是8 406,带动农户的数量为755万户,占当年总农户数为38%;到2011年底农合组织总量共达到34 464家,带动农户的数量为2 091万户,占当年总农户数为10.8%[6]。农合组织数量激增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据河南省工商管理局2011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50户以下规模的农民合作组织占比高达96.7%。其次,部分合作社空有其名。组织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农闲季节处于半解散状态。其三,其服务内容常年停留在统购统销环节,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有限,农户参与合作组织的积极性不高。

2.问题。目前在河南省通过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所提供的农产品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很低。这是因为农民合作组织要有品牌优势和较强服务能力,才能吸引供应商其他节点企业加入到其主导的供应链中,才能拥有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主导权,其上游的供应商网络,制造商、分销商等才愿意处于从属的地位。合作组织不仅要把农户组织起来而且要兴办各种实体,逐步将自身组织演变成社区型的产业一体化组织或专业性的一体化组织实现由组织、中介到实体的转变[7] 。

总之,河南省小农户为面对农产品供应链出现重大变革,已经建立了多种现代化的供应链模式,具体模式各有特色,但是也不难发现其共同的方面,即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平台,这些供应链其实是一种“源于企业,但是不限于企业;依于集群,但不囿于集群”是在特定的集群地域中,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量的诸多研发机构、供应商、捕捞种植生产者,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中断客户以及相关服务等组织,以“供应商—客户”关系,通过“信任—承诺”非正式或正式契约进行连接,形成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这种供应链的核心企业的非唯一性和生产同业性,导致在该区域中供应链的多单链和生产的相似性。

参考文献:

[1] 李季芳.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2011:11-13.

[2] 张悦.农产品供应链变革对小农户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9):100-101.

[3] 刘凤芹.不完全合约与履约障碍[J].经济研究,2003,(4):22.

[4] 毕玉平.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4-70.

[5] 陈明慧.河南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与前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36-37.

[6] 河南省2008年、2010年统计年鉴[EB/OL].河南省农民合作网,http://.

[7] 向倩.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2-25.

The Studies for How Change of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Impact Small Farmers in Henan

SHI Bing-jie

(Xinxiang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Xinxiang 4535000,China)

农业供应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鲜电商;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商品预售;消费者体验

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农业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以蔬菜、水果、奶制品、水产品、肉等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运营为研究对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对农业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而农业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便是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电子商务为支撑,用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使农产品供应链上的相关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升整条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一、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

截止到2015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转折阶段、发展阶段。首先,生鲜农产品的起步主要是以2005年易果网的成立为代表。紧接着以沱沱工社为代表的一批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在随后的三年中快速发展起来,由于在此期间国内相继爆出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使消费者对国内食品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同时也更加注重食品品质与安全,正因为此,在2009~2012年期间,许多生鲜农产品企业把握此次机会开始发展起来,但同时也产生了行业泡沫。而那些简单复制别人电商模式的企业最终以倒闭收场。其次,2012年11月褚橙在“本来生活”网上的热卖标志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进入转折阶段,此次的褚橙热卖同时还带动了“本来生活”网上其他农产品的热卖,生鲜电商由此再度引起消费者和社会的热议及关注,同时新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生鲜农产品电商开始探索更多发展模式,因此第二阶段也比第一阶段更具有生命力。最后,从2013年开始,顺丰优选、本来生活、沱沱工社、联想佳沃等生鲜农产品电商开始获得资金注入,标志着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进入到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各大生鲜农产品企业利用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拓展产品品类,几乎涵盖所有的生鲜类别。据统计,2014年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得到飞跃发展,各类涉农电商企业已超过3万家,2014年生鲜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到260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100%。进入到2015年,各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使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工具和整合优化自身的供应链发展企业竞争力,在B2C、C2C、O2O等电商模式下通过优化的供应链管理展开竞争以活动更多的消费者。

二、涪陵区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而且采购种类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五谷杂粮,对中、高端品质的农产品的需求开始显现。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其中以涪陵榨菜集团的乌江旗舰店为代表的一批涪陵区内的生鲜农产品企业也纷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这些企业的供应链结构通常包括产品的前期种植或养殖、包装、配送、销售等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企业承担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角色,网络销售平台通常使用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国内知名电商网站,但目前区内还没有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使用自建物流进行发货。首先,从供应链运作模式看,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模式属于“推式”供应链,即企业自己先行备货,然后消费者从网上下单,由订单信息驱动来完成后面一系列的环节。这对企业而言,由于不能很好的掌握市场需求,容易造成成品的库存增大从而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由于涪陵区内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大多运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尽管在产品生产环节可以很好的保证产品质量,但生产与电商销售环节脱钩,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预判能力。其次,相关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电商订单量不大,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也没有自建物流,通常采取与申通、韵达等快递企业合作的模式。而这样的合作模式,会使企业无法第一时间掌控产品的物流信息,也容易造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时长的增加,对消费者而言会使消费者降低在物流方面的消费体验。

三、涪陵区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涪陵区的生鲜农产品企业在供应链运行中主要存在产品供应、产品标准化、物流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在产品供应上,由于企业缺乏对市场的预测能力导致产品供应上出现问题。一方面使得企业能销售的品种有限,不能很好的满足电商销售的多品种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得企业不能及时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不能按时供货造成消费者体验下降和忠诚消费者的流失。其次,产品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生鲜农产品自身的特性,比如存在农户散养或小规模的种植形式,每一农户出产的产品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很难保证消费者的持续满足感。最后,在物流管理方面,由于农产品尤其是生鲜类产品要求配送速度越快越好,因此就会增加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一大障碍,既要满足消费者对速度的要求,又要降低物流成本,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会因为考虑到物流成本而失去一部分消费者。

四、涪陵区生鲜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对策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对涪陵区生鲜农产品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对策。首先,除了保证企业自有生产产品的品质以外,还可以对产品的外部供应商实施激励制度,比如以大订单增加农户的积极性,与农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施全程溯源制度和奖惩机制以保证产品品质,通过这样的合作关系来弥补企业自身产品品类有限的缺陷。其次,加强与物流快递公司之间的合作,这样可以利用物流快递公司在各大区域的冷库,企业可以采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延迟策略,即事先把一部分货物发送到各大区域配送中心,一旦消费者下订单,根据消费者所在区域,选取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配送货物,这样不仅可以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还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再次,采用商品预售模式。企业通过预售一方面可以汇聚大量订单,企业带着大量的订单跟供货商进行洽谈可以占据有利的地位,也可以实现订单农业让供需更加准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预售获得的数据了解到市场及时的需求,从而调整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策略。最后,企业还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满意的服务和优质的商品以吸引消费者的第二次购买,从而提高重复购买率。企业可以在产品的推广期采用价格促销的方式,以低价高质来吸引消费者的再次购买,另外企业还可以开展一些线下的用户体验活动,比如让消费者亲临农场参观等,以增加用户的黏性。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LYF2015013。

参考文献

农业供应链论文范文第4篇

Abstra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 of animal product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work efficiency of supply chain of animal products, food safety of animal products and each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necessity of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 of animal products,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of animal produ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net chain based on trade association of animal products as main information center, at last,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to building monitoring platform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 of animal products.

关键词: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信息网链

Key words: animal products;supply chain;information management;information net chain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015-02

0引言

2008年9月份,三鹿奶粉被检测出“三聚氰胺”,并导致大量儿童出现结石现象。“问题奶粉”的出现,让人再次回忆起过去曾经发生的“多宝鱼”、“红心鸭蛋”、“口蹄疫”及“注水猪肉”等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的频频发生一方面极度影响了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也大大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国际地位和出口。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研究食品供应链的管理。供应链信息是供应链的神经网络,是激活供应链上其它资源的重要前提,所以供应链管理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供应链中信息的管理。本文针对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使畜产品供应链更加协调,实现各节点单位间信息的有效流动和高度共享,提高供应链的绩效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并且有利于建立基于畜产品供应链有效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从源头跟踪和追溯畜产品质量问题,实现供应链各节点单位利益共享,保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

1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畜产品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作用,经过动物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形成的由各级养殖场、畜产品加工企业、分销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构成的功能网链。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单位为了降低畜产品管理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而进行的垂直一体化运作模式。目前, 在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供应链管理模式已经广泛应用。这种畜产品供应链管理可以从源头跟踪和追溯畜产品质量问题,能够快速和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就目前而言,由于中国畜产品供应链上游存在众多分散的养殖农户,致使畜产品供应链的网络结构较其他行业更加复杂,信息网络体系也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信息管理不完善造成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很难及时获得信息并进行有效地供应链的信息的纵向整合,造成畜产品供应链的协调目标就难以实现,影响整个畜产品供应链的绩效和竞争力。政府监督部门也因为信息缺乏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极大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危害消费者的利益。信息管理不完善主要影响有:

1.1 造成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产生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影响畜产品质量的安全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表现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倾向。当交易双方的一方对于交易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更多时,便会出现逆向选择问题;当交易双方的一方不能察知另一方行动的情形下,后者实施了有损前者的隐蔽行为时,便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3]。在畜产品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为了一己之私有可能增加或是放任不安全因素,极大的影响了消费者身体健康安全。

1.2 信息管理不完善使得畜产品供应链上各节点单位的各项管理成本的增加,降低供应链工作效率和各节点企业市场竞争力。

1.3 信息管理不完善使得畜产品供应链上更容易产生“牛鞭效应”因为畜产品供应链较长,信息管理更加困难,使得信息在供应链的传输过程中失真严重,需求信息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传递过程中发生了扭曲、放大和延迟,这样就产生了“牛鞭效应”,严重影响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致使最终消费者的利益也受到损害。所以,应该加大对供应链的信息管理研究的力度。

2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方法研究

2.1 构建畜产品行业协会为主体信息中心的信息网链结构模型

伴随着畜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动,供应链各节点成员都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需求,生产、屠宰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沿着畜产品的供应链在政府监管部门、各节点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之间流动并形成一个畜产品信息网链。信息网链上的信息不但在纵向(上下级之间)传递和共享,在横向(跨组织间)也发生传递和共享,信息网链和畜产品供应链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上述分析,畜产品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相关企业、政府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等)所产生的产品信息及安全信息等进入信息网链,形成共享信息流。基于这样的一个信息共享与传递平台的意义在于:①在信息网链中,上游及平行单位产生的畜产品各种信息可以被下游单位根据需要进行检索,从而下游单位可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畜产食品信息,用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正确决策能力。②信息网链上既可以实现上下游的各个单位之间信息的沟通,也可以实现跨组织(单位)之间的沟通,这就使得跨组织间的协调具备了一个较好的平台。③信息网链拥有强大的产品信息库,一旦有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立即追溯源头及消费者,从而可以及时控制事件蔓延,把损失降到最低。

考虑到目前我国处于畜产品供应链上游的很多养殖户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较小、数量多且较为分散,供应链网络结构较复杂,信息在各节点单位间很难进行有效传递。为使信息在供应链中畅通流动,形成信息和利益共享机制,陈超、罗英姿在构建新型猪肉供应链模型时加入了信息的概念,指出信息应具有信息沟通作用和协调平衡供应链各环节利益关系的功能,主要由农户、加工企业和销售商组成[7]。但并没有提出信息的组织形式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治理机制来行使其协调职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信息网链中构建以畜产品行业协会为信息中心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行使畜产品供应链信息交换、行业协调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等方面的职能,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畜产品行业协会是在一定的制度、技术、资金的支持下,以主导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基础,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其它组织或公民个人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是连接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桥梁和纽带。其主要职能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信息的协调职能。信息协调职能是畜产品行业合作协会信息服务的重要表现,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管理要求供应链个各节点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协调。畜产品行业合作协会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信息进行协调:首先是生产环节与加工流通环节的信息协调。生产和流通是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环节,养殖户和企业的生产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因此要求协会为养殖场和户和企业提供相应的市场需求信息。然后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库存信息的协调。供应链节点之间物流与库存信息不能有效共享,致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变成“信息孤岛”。而协会可以收集各节点企业提供的库存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然后再提供给每个节点企业,达到信息的共享,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最后是流通与消费环节的信息协调。流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同时供应链的核心思想是要对最终顾客需求变化产生快速反应,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协会掌握供应链各企业足够的产品信息,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方面信息,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协会为供应链各节点单位提供准确的消费者需求信息,有利于各企业制定合适的决策计划。从而促进企业销售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②信息的搜集供给职能。畜产品行业协会由于其自身非营利性并与供应链各节点单位的无利益冲突,因此有利用其进行信息搜集。协会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整理,形成系统的信息资源,按照各自需求配置给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需求主体。系统的信息资源包括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畜产品行业协会作为第三方组织的介入有利于信息的管理,使信息在畜产品供应链上顺畅流通,减少供应链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

2.2 构建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监控平台随信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构建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监控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持。该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各种技术将畜产品养殖单位、屠宰加工单位、物流环节、中间批发商、零售商,政府监管部门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建立统一的畜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实现从养殖到最终消费环节的集成化的、无缝的畜产品生产,并建立畜产品安全控制、预警和追溯机制。该平台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提供给公共用户的终端信息查询服务,主要是面向公共用户的畜产品信息查询,此类信息包括畜产品的养殖单位、屠宰加工单位、物流单位、销售单位等信息;一是面向畜产品供应链各类型节点单位(企业、政府监管部门等)的终端应用服务,主要为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数据应用与分析服务;第三是平台数据库,用来存储畜产品各条供应链所有信息,包括各供应链中所有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产品质量信息等。此信息管理平台可以根据节点单位的性质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加以控制。

3总结

为了完善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就要充分发挥畜产品行业协会的主体信息中心的作用,需要重点关注行业协会在制度、技术、资金和组织方面建设,这是今后信息管理研究方面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可借鉴国外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我国新型的畜产品行业协会,重点加强行业协会对供应链信息的分析加工、处理和配置,使其信息协调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关于构建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监控平台作了一个初步构想,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雅燕,涂少煜.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2007,(4):72-74.

[2]施先亮,张文杰,卓海静.供应链信息资源配置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7).

[3]王可山.中国畜产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研究[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8.

[4]李晓玲.基于供应链的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平台的设计与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45-47.

[5]邓俊淼,戴蓬军.行业协会发展与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J].农村经济,2006,(5):38-41.

[6] LEEHL,PADMANABHANV,WHANGS.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The Bull-whip Effect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7, 43(4).

农业供应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柞蚕产品;供应链构建;供应链模式

一、阿荣旗蚕业的发展现状

阿荣旗总面积136万hm2,自然资源富集,境内有林地面积563333hm2,其中柞林面积9万hm2,现有宜蚕柞林面积4万hm2。阿荣旗放养柞蚕始于1956年,宜蚕柞林已开发利用近3.1万hm2。目前全旗11个乡镇和1个农场均有蚕场分布,有蚕种生产基地3400hm2,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全旗成立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发展社员3000余人。商品茧贮藏窖8处,种茧贮藏窖2处。

阿荣旗年均放养柞蚕逾4000把,产柞蚕茧750t,蚕业年综合产值在2亿元左右,为全旗22万农民年人均增收900余元。养蚕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成为帮助农民脱贫增收的“短少快”项目。现已形成产业规模,已成为特色产业。近年来,阿荣旗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柞蚕产业,蚕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现已成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放养总量占柞蚕总量的95%以上,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位居全国县市级地区第5位,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

但是在如此生产规模的背景下,柞蚕产品的全产品开发做的并不如人意。柞蚕全身都是宝,目前的阿荣旗仅利用了柞蚕的蚕丝和蚕蛹,蚕丝做成针织品,蚕蛹做成食品,对柞蚕产品的深层次开发利用还不足,基本集中于传统产品生产和销售。

二、供应链理论

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链状供需网络。这种供应链是由物料获取加工成中间产品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所涉及的企业和部门所构成的功能网络。在全球化大市场竞争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杰出者,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

三、柞蚕产品发展前景

根据调研,日本在蚕类养殖及虫草技术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日本现阶段可以蚕蛹中培育蛹菇,其药用价值上冬虫夏草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同时,日本有较成熟的技术可以将蚕蛹的粗蛋白进一步加工成小蛋白分子,以此为原料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利于被人体吸收的蛋白质。

国内在柞蚕产品领域存在诸多问题。柞蚕的丝织品在推广宣传和产品商业价值上都远远落后于桑蚕丝制品;对柞蚕虫草研究不足,柞蚕虫草的药用价值以及其开发程度不高;国内对柞蚕虫草技术较为成规模的企业不多,多集中于南方地区;柞蚕产品整体供应链是空白的,未形成规模化的产业和品牌;宣传程度不足,人们对柞蚕虫草,丝织品,以及食品的价值了解不足,无法实现柞蚕的全部经济效益。

因此,构建能够让柞蚕产品从产地的养殖,到中间产品的开发,直至推广至市场的整个产业链是非常有必要的。仅仅在人工虫草培育的一项产品上,即可收获丰厚的利润。据市场调查,现冬虫夏草的价格已经达到200元/g,而其采集工作因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使用冬虫夏草做药品的原材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人工培育的虫草,从原材料的获得到培育过程,都远远优于天然采集虫草,更适用于生产药品、保健品等商品,市场潜力巨大。

利用阿荣旗原有物料把传统的多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并且在当地进行开发生产,形成原材料无浪费的高价值利用,同时依托虫草技术形成高利润产业模式。引进先进的柞蚕养殖技术、柞蚕虫草培育技术、柞蚕丝织品制造技术等进行学习并学以致用,并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对各方都有好处,可以降低成本、降低库存水平,创造更大竞争优势。

四、构建柞蚕产品供应链

基于背景和调查分析可以拟建立一家以虫草培育为主要产品,以柞蚕蚕丝制品经营、蚕蛹食品中高端品牌推广为辅的生产型企业。并已此企业为核心和载体,对柞蚕养殖、柞蚕产品生产及下游流通推广为一体的供应链进行统一管理,形成集技术开发和供应链咨询管理为一体的创新型企业。

拟建企业可以设立在阿荣旗本地,占地约3000O,分别设置柞蚕虫草培育工作间、风干室、控制室及给排水等辅助工程并购置风干机、风干(远程)系统、虫草调配车辆及真空包装机器,并建立办公区域以及员工食堂宿舍等。企业首先对蚕农进行技术指导,使产出的柞蚕能够符合标准、规模化,引进虫草培育相关技术,并规模化生产出蚕蛹虫草。从供应商(蚕农)手里收购柞蚕茧进行初步筛选在进行二次筛选,符合作为柞蚕虫草的培养基的柞蚕留下并用虫草相关培育技术规模化生产柞蚕虫草,待柞蚕虫草成熟进行烘干封袋入库,该企业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

对于柞蚕的其他产品,如蚕丝制品,可以由核心企业创立生产标准和品牌,外包给其他企业进行生产。不能用于培养基的蚕蛹可以进行食品的制作,由核心企业创建品牌,外包其他企业生产,这些外包企业和核心企业一起构成了柞蚕供应链的上中游部分。

根据柞蚕虫草、柞蚕丝织品以及柞蚕蛹食品的特性建立不同的分销渠道。柞蚕虫草药效价值比较高,部分对接制药厂,也可因为客单价比较高直接设立门店直销产品,更可以对接网上商城平台进行销售;柞蚕丝织品是很多消费者喜欢的产品,可直接对接网上商城平台进行销售;柞蚕蛹食品是家喻户晓的宝物,适用范围比较广,可采取线下商超进场或在W上进行销售。因为柞蚕产品定义的是一个品牌,可以自建网络商城,用微信公共账号进行维护,利用社群高效率转化消费者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由此,不同的销售实体构成了该供应链的下游部分。

五、前景展望

构建供应链可以填补的当地的产业空白,使当地相对落后的生产模式发生革新性的变化,把传统的多个产业链进行整合并且在原材料生产地同时进行开发生产,形成原材料无浪费的高价值利用,同时依托虫草技术形成高额利润产业模式。更可以改变农村生产现状,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地区经济结构。

参考文献:

[1]杨彪,潘荣,杨远萍.四川柞蚕产业发展情况调研[J].四川蚕业,2014(3):1-3.

[2]魏长林,凌成才,朱兴友.东辽县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5(2):59-61.

[3]田国华,霍锡敏,彭凯.柞蚕产业状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5(1):55-56.

[4]张以检等.蚕蛹虫草母种培养基研究[J].蚕学通讯,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