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留守儿童教育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措施

一、飞信鸽,传亲情

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长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亲情。很多家长忙于经营,和孩子的沟通比较少。很多的家长也知道自己长期在外,对孩子缺少应有的关心,于是用金钱来补偿,按时足额地给孩子的卡里打钱。偶尔打电话也只限于询问生活费是否用完之类的问题。至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之类的很少过问。我的做法是让家长参与到管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要求孩子们养成每月至少给父母写一封信的习惯,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分享成长遇到的困惑和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要求家长认真阅读孩子的来信,用心思考孩子提出的问题,并通过书信的方式答复。我觉得与电话和QQ这些即时通讯工具相比,书信更能使孩子敞开心扉,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可以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见证。家长也可以通过书信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想孩子所想,痛孩子所痛,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将一些不好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父母虽然不在身边,但父母的心是和我们在一起的。

二、建桥梁,严管理

为了不让留守儿童在临时家庭里留下教育的空档,我想方设法和临时家长们建立沟通的“桥梁”,交流学生的心理,研讨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方法,达到学校和家庭步调一致,临时家长和老师步调一致。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总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总觉得这个社会亏欠他,所以,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会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俨然把自己游离在群体之外。作为老师,绝不能因为他们是留守儿童把他们当成另类人来看待。如果对他们的错误无原则地容忍,只能会纵容他们的错误,让他们在错误的路上越陷越深。所以,我在平时像严格要求正常生那样严格要求他们,让他们自己感觉到,他们和那些父母在身边的人没有两样。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也会追究他们的错误,让他们承担应有的责任。

三、建大家,送温暖

留守儿童和其他的父母在身边的正常儿童相比,大多数性格孤僻,容易发怒,遇事容易采取暴力等比较极端的方式。初、高中生尤为明显。尤其是留守寄宿生,到了周末走读生都回家了,而自己只能和少数同学孤零零地留在空荡荡的校园。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会感到茫然无助;在遇到节日时,往往会感到特别孤单;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常常无处诉说。很多学生因为以上的原因走进了游戏厅和网吧,从而沾染上了各种不良的习惯,结交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从而走上了堕落之路。为此,我和班委会把班级组成“大家庭”式的集体,开展“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烦心事说给我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系列班级活动;在他们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主动与他们谈心;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和父母在身边的同学结成对子,在节假日的时候让留守儿童到同学家去洗洗衣服、洗洗澡,帮助同学的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既解决了自己生活上的问题,又提高了自己的社交能力。通过这些方式,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感觉到家庭的温馨,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有很多人和自己一起努力。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91―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园在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研究中,积极探索了与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园互动、指导“留守儿童”家长科学育儿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我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我们对全园56名留守儿童的现监护人一对一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幼儿的生活状况、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家长科学育儿等方面。调查分析显示:一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停留在生活照顾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上,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教育方面的正确引导;二是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更多关注孩子在园的识字、算数等。有的留守儿童家长寄希望于幼儿园,认为为孩子选择了保教质量好的秦安一幼,就基本完成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使命;三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大多为娇纵溺爱型、放任自流型、简单粗暴型等。

二、我园留守儿童的家园合作状况

调查显示:祖辈观念陈旧,配合幼儿园工作不积极;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困难;QQ、微信等便捷的家园沟通方式不适合留守儿童家庭。

三、应对措施

(一)提升教师素质。家园合作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以及指导家长工作成效的高低,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发展。首先,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使之能够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最直接最实用的家庭教育策略。其次,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家长观。教师以怎样的眼光看待具有不同职业和文化素养的家长,决定了他们将以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家长,对待他们的孩子,而这种态度和行为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双方合作的成效,并最终影响孩子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将所有家长看成平等的、可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真诚沟通,促进家园互动的有效开展。

(二)多种方式促进家园有效互动。

1. 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留守儿童家长获得科学育儿知识、转变观念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是专题讲座。我园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家长专题讲座,让留守儿童家长了解教养孩子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逐步改变留守儿童家长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让家长明白幼儿期是人性格品德、良好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直接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引导留守儿童家长配合幼儿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2. 精简沟通方式,正面引导。在日常的家园互动过程中,由于留守儿童家长群体大多是祖辈,他们对于电子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弱,有的留守儿童家长手机也不太会用,而且老师与留守儿童家长沟通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沟通的方式方法也与其他家庭有所区别。

一是面对面沟通。通过幼儿入园离园环节、半日开放等,帮助留守儿童家长解困答疑、转变教育观念,或现场指导,提高他们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

二是个性化家教指导。深入留守儿童家庭,结合留守儿童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养指导。指出该留守儿童要纠正和培养的方面,规范监护人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正确引导孩子良好习惯和个性品德的形成。

三是帮助留守儿童家长定家规。结合留守儿童自身特点和家庭教养实际,帮助留守儿童家长为孩子制定家规,督促留守儿童及其家长严格执行,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家规的内容包括生活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动作的协调发展、文明礼貌行为、社会交往能力、语言的表达等方面。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对方案;探究分析

一、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现状

相对于城市留守儿童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基数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及其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现阶段来说,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是不健全的,这不仅仅是社会环境对于儿童的影响,更在于父母与留守儿童的互动。有些留守儿童具备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了日常教育管理环节的正常开展。比如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能力的缺乏,留守儿童父母在经济上的过分看重,在精神补偿上过分看轻等。正是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欠缺监管,自由放任,才影响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正常开展,当然,父母这个环节是重要的影响部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整体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现状是不乐观的,比如监护者结构的混乱,有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比如托亲戚监护,外人监护,亲属监护的交叉复杂性等,影响了现实社会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管理。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及其我国劳务输出制度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不能与子女过多的生活,甚至出现很多留守儿童长期没人监管的情况。上述几个因素导致城镇及其农村区域的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再加上这些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的不健全,更加恶化了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现状。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1.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在儿童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比较短,这可能就导致父母关爱的缺乏,虽然有周围的亲戚朋友取代,但是是不能进行父母角色作用的替代的。有些儿童性格柔弱内向,遇到一些挫折及其困难,就容易自卑、自卑,甚至出现心理逆反的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因一些挫折就自暴自弃,失去信心,走向歧途。受到外界经济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可能会更加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这种物质攀比心理也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很少在身边陪伴,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成长上的问题就可能因为父母指导的缺乏,而产生孤独寂寞心理,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抑郁心理等。

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在我国中东部的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一些单亲或者无亲的学生犯罪率占据学生犯罪总数的60%以上。这些留守儿童的失衡很大程度来自自身家庭功能的不平衡。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面工作,把子女托给亲戚朋友监管,一定程度满足了孩子的物质需要,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精神需要,也就可能导致留守儿童走向歧路。

有些父母太注重对孩子的物质层次的报偿,一方面很少抽出时间回家陪陪孩子,一方面对孩子疏于管教,放任自由,这对于孩子的教育管理是非常有害的。我国现阶段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是不健全的,无论是学校的教育模式还是社会的保障体系都在起步,这就不能仅仅依靠社会的力量进行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要照顾好自己的子女,避免其亲情关系的疏远,这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孩子成才过程中,父母的关爱深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自身心理健康、性格等的发展。

2.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应对方案

为了更好的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需要集合社会的力量、学校的力量及其留守儿童父母的力量。相关的政府部门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展现相关保障模式的应用,确保政府的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留守儿童情况的深入调查,为现阶段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也要积极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比如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志愿者、爱心教师等,对留守儿童进行更好的呵护、照顾。在留守儿童合法权利维护过程中,也要进行执法体系的健全,从而杜绝侵害留守儿童的相关行为,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角色。学校有必要进行寄宿制的建设,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育环境,这需要强化国家相关教育监护组织,确保其监护责任体系的健全。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也可以进行社区托管机构的建设,筹集社会资助资金,进行留守儿童社会保障的健全。当然,上述环节的开展需要父母积极的展开配合,留守儿童父母要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定期进行联系,展开温馨对话,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其关爱,这对留守儿童的良好心理状态的保持是非常必要的。

为了更好的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学校也要配合父母,进行留守儿童档案体系的健全,对父母的外出情况及其家庭情况等展开登陆,明确好监护人员的自身责任。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校方应该在学习上提供帮助,确保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良好心理的保持,进行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同学关系的融洽,为其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了更好的塑造留守儿童的性格,校方要配合社会定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自身不良习惯的改造,帮助其走出自我封闭空间,比如定期组织一些春游、集体活动等。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学校也要进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中心的建立,以缓解留守儿童的自身压力。

三、 结语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这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进行家庭环节、社会救助环节、学校教育环节的协调,以保证现阶段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班)

参考文献

[1]姚亮. 城市社会变迁:社区分化与利益群体分化[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做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众所周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生产的发展重心主要为城市,农村人民迫于生计纷纷到外地打工,而留守儿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产生了严重的教育缺失问题。我校位于兴仁县城西面六公里处,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九年制一贯制学校,全校留守儿童较多,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留守儿童缺乏良好教育的问题,逐步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质量,更好的实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1、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

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农村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农民劳动人民开始大量的转移,农民廉价的劳动力也被很多城市所接受,流入到城市中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如果仅依靠务农的方式,根本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去外地打工后能够提高生活的水平。外地打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和家人也带到城市中,不得不留下年迈的老人和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2、社会发展与法规政策存在很大的矛盾

在城乡教育方面,城市教育工作由政府部门提供保障,相对农村来说,县级政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但是教学资源设施、师资等方面仍有待完善[1]。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也就相对较低,儿童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对农村户籍管理也有很高的要求,农民工子女无法同城市户籍的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留守儿童不得不在农村学习,这就体现我国户籍制度的严重滞后性,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大根源。

3、留守儿童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

很多农民虽然担心儿童的成长,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也无暇顾及儿童是否正常的接受教育,只是偶尔询问一下儿童的状况。留守儿童在大部分时间内,都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学习,在学校课堂中不认真听讲,存在很多不好的习惯,经常逃课、打架,而学校教师也无法同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联系和沟通,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再耽搁,很多留守儿童因得教育工作的不到位最终误入歧途,偏离的正常的发展轨道。一些在城市打工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水平不高,看到儿童学习态度不认真、成绩不理想,也就不再要求儿童继续学习,“读书无用论”思想得到滋长和蔓延,导致很多留守儿童长大后也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二、学校班主任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措施

1、呼吁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虽然我国社会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在繁荣景象的背后,农村经济发展仍处在落后的地位,城市和农村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老师要做的就是向社会呼吁,希望社会各界要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度,要发挥社会力量为农村儿童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完善农村教育环境,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高质量的师资资源,将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到实处。社会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大的关系和爱护,让留守儿童感受到还有更多的人关注他们的成长。社会各界要对游戏厅、网络等场所进行打击和处置,推广和宣传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协同作用下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搭建一个保护模式,确保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2、呼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生产力发展落实,农民收入低是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所以在解决和处理的过程中也要从此下手。应协调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将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农村,为农民提供更高的福利,给予农民一定的资金补贴和支持,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政府部门一定要强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和控制,在农村建立一些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吸引众多的农民从城市回归到农村,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农村[2]。农民在享受政府有待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同子女分居两地的状况,彻底从根本上减少了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事业也会不断进步,儿童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更有利于农村的发展,这样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3、强化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感

学校环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缺少良好学校教育的环境下,儿童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导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埋下很大的隐患。学校要强化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感也是改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大举措,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同儿童进行沟通,给予儿童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填补留守儿童与父母接触的时间短的空缺,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定期到儿童家中进行访谈,处理留守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帮会留守儿童做人做事的方式,使儿童在离开校园后也同样有良好教育的氛围。

4、班主任要善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身管控能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同儿童自身的约束和管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和家长做出努力,而留守儿童却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则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工作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付出力气和真爱,创新方法,要多渠道加强留守儿童的自身管控能力,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锻炼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按照社会准则来限制自己的行为。在学生发挥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留守儿童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具有较高的思想认知能力,主动的反省和检讨,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背景下,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缘由,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应对和处理,同是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希望政府、学校和家长三者联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并通过发展农村经济的手段来从根本上减少留守儿童,保障农村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

作者:赵猛 单位:贵州省兴仁县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教育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大批农村人口纷纷离开土地涌向城市,选择进城务工的生存发展道路。这种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打破了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导致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对这些孩子如何施以恰当的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要统筹兼顾各方面因素思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爱留守少年儿童,最根本的就是要保障留守少年儿童充分享有基本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和发展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最需要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之一,他们的教育问题,关系着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全国妇联日前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达28.29%。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也是一个需要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的群体。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为子女接受教育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从总体上看,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角色的长时间缺位,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亲情呵护、完整的家庭教育和监管,致使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教育等方面产生诸多问题。

(一)亲情关怀缺失

家庭成员经常性缺位导致的亲情关怀缺失,是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无奈,也是留守儿童各种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一起生活,他们长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中,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拥有父母的呵护,得到应有的亲情关怀。这种长久的亲情隔离导致很多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疏远,有些子女不愿张口叫其父母,有些甚至还对父母充满了怨恨。

(二)心理问题骤增

由于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和父母相处、交流的机会,很多留守儿童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接触较少或不愿意接触。他们常常表现出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悲观消极、不善于表达等自闭倾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自卑懦弱、多疑敏感,有的性格怪异、暴躁叛逆,有的忧郁焦虑、自暴自弃,严重的甚至有轻生倾向。长此以往,这些儿童将很难树立正常的自我价值观。

(三)学习兴趣减低

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有的经常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四)道德意识淡漠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得不到足够的关心,在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上也难以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缺乏道德养成教育和纪律约束,容易偏离主流的道德价值观。一些留守儿童出现了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偏差,养成了自私自利、好逸恶劳、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有的还染上吸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嗜好,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五)安全问题频出

部分留守儿童因年龄太小,父母又不在身边,缺乏约束和监管,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在生活中,有的留守儿童患病得不到及时医治,由溺水、触电、斗殴等引起的意外伤亡事件也屡屡出现。同时,留守儿童还是不法分子侵害的主要目标,特别是留守女童受到侵害的风险更大,近年来留守儿童被拐卖、拐骗、猥亵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和结果,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带来的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农村基础教育的现存问题交织在一起。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制度性因素,也有政策性因素;既有学校教育的因素,也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因素;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认真分析研究。

(一)社会因素

政策性壁垒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性壁垒。由城乡二元制结构衍生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不仅人为形成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界限,也加剧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分化。这种现阶段难以跨越的城乡鸿沟和羁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员的自由流动和发展,也对城乡教育产生着重大影响,由此产生的中考、高考户籍地考试制度等一系列限制性政策,使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子女不得不在户籍地学习生活。

在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想影响下,一些地方政府更多的是关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而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建立外出务工家庭的专门档案,也没有对农村留守儿童做过任何详细统计,更没有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这些因素导致了目前个别地方政府的教育责任缺位。

(二)家庭因素

健全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这些老人一般年龄偏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文化程度偏低,加上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为溺爱,对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舍不得严加管教。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对留守儿童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寄宿在亲戚家中,很难产生归属感,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这种溺爱或放纵性的家庭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等极端性格。

家长观念的偏差也是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因素。一些家长认为让孩子读书,还不如早打工、早赚钱,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这种观念无形中降低了对孩子学习上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进步。部分外出父母因无法长期照顾、陪伴孩子,于是更多地采用物质的方式进行补偿,用金钱弥补愧疚,使得留守孩子手中零花钱过多。处在这个年龄的儿童,生理和心理都还很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手里过多的零花钱往往进一步助长了他们的不良习气,极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这种监管不力和畸形补偿,对孩子的人格发展、道德发展和个体社会化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三)学校因素

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智育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更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同时,由于农村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些教师几乎没有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和谈心活动。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由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多种原因造成的,是社会转型中的成本和代价,这个成本和代价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同时提供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和保障。

(一)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加大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使留守儿童享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社会协调机构、法制服务机构应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法律环境。

(二)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差距。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分割体制,逐步弱化或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体制,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合理均衡流动。凸显政府的教育责任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作为促进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能够与城市儿童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

(三)加强学校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学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法制观念,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着眼于学生的长远进步,适应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成长规律,深入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心理、生理、学习和生活状况,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要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培训班或其他形式的专题讲座,加强对教育者或监护人的培训,努力提高教育者或监护人的水平。要建立齐抓共管、师生参与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探索实行班主任责任制,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方式等要登记造册,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四)强化家庭教育功能,营造温馨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