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科技创新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范文第1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人们生存的根本。农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自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如今,国家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走特色农业化道路,不断创新农业科技,加强农业管理。传统的农业科技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而农业科技又对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才能更好的推动农业的发展。但是,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可以看出,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问题;对策

影响农业科技创新的因素比较多,科技创新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农业科技的特点,并结合科技的特点合理制定创新方案,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也应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农业科技创新奠定物质基础。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农业科技的创新。

1.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技创新经费不足调查显示,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比较少,农业科技创新得不到物质保障。2013年,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资强度为0.195%,投资增长率为-2.5%。2014年,投资强度增长为0.34%,但到了2014年年底时又下降为0.31%。2014年,我国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还不到西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的1/2。2013年,国家计划投资17.65亿用于农业科技创新,但是实际投资数额仅达5.68亿元,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1980年至今,西方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都占农业总投入的1.5%以上,而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仅占农业总投入的0.18%。相对来说,我国农业科研人员数量较多,很多科技创新资金都用于人员开销上,创新资金比较分散,这必定会削弱科技创新费用的使用价值。

1.2缺乏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科技创新成果有很大影响。如今,我国本科学历的科研人员仅有4万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3,硕士学历的创新人员仅占科研人员总数的7.5%。除此之外,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流动性也比较大,人员流失十分严重。2013年,我国某省农业科技创新人员减少5200人,是新增科技创新人员人数的1.9倍,这对该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多途径筹集农业科技创新资金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国家资金的扶持,国家资金扶持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本保障。农业科技创新部门也可以和金融机构合作,多途径筹集资金,推动农业科研的发展。农业科技的创新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种植产量。因此,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有针对性,不能盲目创新。《农业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指出:农业科技创新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二是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创新,三是对农业灾害防治方法的创新,四是农业节能增效方法的创新。

2.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员的培训要想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就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可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一种是加强科技创新人员的培训。国家还应该大力支持农业院校的发展,比如:2008年起,国家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等七所大学实行学生的免费教育政策,为农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贵州地区还设置了专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员培训机构,免费为科技人员提供培训指导,提高科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二种是培养农业企业管理骨干,第三种是外聘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员,第四种是加强农业种植人员的培训。要想留住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国家还应该提高科技创新人员的薪资待遇,保证农业科技人员的稳定性。管理人员还应该在科研人员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好的科研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案例:某省高度重视科研人员的培训,在该地区举办了“阳光培训活动”免费为农业科研人员培训。该地区政府还聘请了农业科研专家,为科研人员分析科研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该地区除了重视科研人员的培训,还制定了实用人才培训计划,以“百万中专生”为主题展开了科研讲座活动,让当地人们的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

2.3加速农业政策创新农业科技创新除了离不开国家的资金扶持,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因此,国家必须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2012年国家制定了《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法》,主张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国家还应该制定政策,提高农民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共同实现农业科技创新的目标。

3.结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要想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就要对农业科技进行创新和调整。农业科技的创新离不开国家资金的扶持,国家资金扶持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物质保障。但是,我国对农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根本无法满足科技创新的需求,农业科研部门还应该不断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尽可能多的筹集科技创新资金。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国家还应该加强科研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国家还应该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覃肖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问题的本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

[2]闫振红.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3]满佳.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

[4]霍文娟,李仕宝.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4(02).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畜牧业科技创新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1-0273-02

近年来,我县围绕肉绒羊、林苗、全膜玉米、蔬菜生产等特色主导产业,以全县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基层干部、农民青年骨干等为重点培训对象,采取集中培训与场区指导、分散培训与现场示范、专家把脉与技术服务、印制手册与资料发放等相结合的办法,扎实开展了科技入户培训工作,为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全县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然而,为了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新形势的变化,本文主要讲述华池县畜牧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一、华池县畜牧业现状

该县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肉羊产业建设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标准化规模养羊场建设力度。新规划建设的养羊场达到65个,已建成投入生产的32个,正在建设20个。在规范羊场建设中,按照“五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标准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要求全力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羊场。截至6月底,全县累计已建成1000只羊场5个,存栏量500只以上的羊场11个,300只以上的羊场68个。建成了山庄乡白沟养羊小区,入驻羊场2个,养羊大户5户,小区羊只总存栏量达3000多只。截止2014年6月底,全县羊只饲养量总数为46.68万只,其中:存栏32.86万只,出栏13.82万只。比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6%。全县上半年新增养羊户2951户,养羊户累计达到8293户,占总农户的32.04%;建成养羊合作社20个。全县养羊总产值达到1.31亿元,养羊户人均收入1160元。

二、华池县畜牧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从创新投资来看,表现为投入不足和技术落后

由于人均科技经费列支不足0.1元,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开支龙头企业几乎没有,特别是广大农民对科技投入有限,财政情况十分困难,即使华池县畜牧业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但还是没有形成企业、社会、群众、政府多方面的科技投入机制。今年,县财政拿出108万元为各乡镇配备了15台青贮粉碎打包分装机和55台粉碎机,但由于电网改造进行滞后等因素,大部分农户没有动力电,畜牧业机械不能正常使用,人力、畜力, 生产力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依靠,但其水平很低。所以,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对农民来说极为突出,科技发展水平明显滞后。

2.从创新体系来看,表现为服务网络不完善和功能弱化

尽管近年来华池县初步建立了领导、服务、培训、示范4大体系,农业科技流向千家万户的渠道基本被疏通。但网络服务功能的局限性一直都存在,乡镇兽医站作用职能发挥不够,人员年龄结构普遍出现断层,村一级服务体系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所以说,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是制约着全县畜牧业科技创新水平没有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

3.从创新能力来看,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缓慢和产业化程度低下

以自然配种、粗放养殖等低技术含量项目为主的是畜牧业科技应用方面的传统方法。导致大量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效益比较低下的主要原因有:“人工授精”、“同期”技术在高科技中也无体现;连机械粉碎饲料、定期防疫与驱虫等常规技术也不能落实;在培育、引进、推广新品种方面也明显落后。全县畜牧业龙头企业不到10户(家), 全县没有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对畜产品的开发处于饲喂、贩运等低级加工阶段,增值能力不强且科技含量低。

4.从创新体制来看,表现为管理模式滞后和行政命令干预

长期困扰全县畜牧业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是由于机制不灵活,创新体制不适应导致的。即使华池县在畜牧业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模式和体制的束缚还为完全摆脱掉,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旧管理体制,主要依靠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度不高,科技创新与生产经营相融合的组织体系不成熟,农户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引领上作用发挥不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政命令干预严重。如:近年来在老促会的扶持下,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大范围推广绒山羊养殖,为每户投放5只绒山羊,但由于对绒山羊生产性能的真实考察不完整,在加上农民养殖技能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各种技术都达不到要求,致使华池县羊产业发展多年未能显现突出成效。

二是畜牧业科技项目实行计划管理。每年实施畜牧业科技项目,大部分由政府部门根据各项目实施单位的工作计划和全县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敲定一个项目计划盘子,作为工作任务下达给农口各单位实施。其弊端一方面政府部门忙于组织开展月检查、季督促、年考核,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单位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常常以点代面,导致畜牧业科技项目推动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三、推进华池县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1.确定畜牧业科技创新思路

应在战略思路上对华池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做出重大调整,根据县情实际和形势的发展。重点在以下三方面求突破。一是在畜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推广上求突破。要围绕农村产业机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注重将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用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与生产,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无公害有机畜产品,努力在设施养殖、人工授精和配套设施应用技术以及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二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上求突破。以改善人类生存发展环境为目标,结合“退耕还林(草)”、“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切实保护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重点在营林种草、水土流失、疫情防治的监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的创新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在龙头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上求突破。重视省级种羊场等规模化养殖场的装备技术的更新换代,切实加强传统饲喂方式的技术改造,在解决一批在全县范围内带有关键性、共性和基础性的技术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

2.强化科普宣传培训

广大农民始终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体。要利用各类宣传工具,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特别要用县域内外的科技致富典型进行现身说法,教育群众,增强科技意识,把学科学、用科学变成自觉自愿的行动。在此基础上,农业科技部门要配合乡(镇),结合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依靠现有技术力量,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与普及培训相结合、室内讲授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强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并要充分发挥县职业中专、大学生创业基地等阵地作用,选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进行中长期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努力适应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3.建立完善科技服务网络

华池县现有的畜牧业科技中介组织还没有形成体系,如:华池县养羊协会等的服务功能还很薄弱,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应重点从开发农村技术市场入手,要积极发展畜牧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立足高起点、高附加值,利用临近陕西和宁夏市场的有利条件,发展以活禽贩运和畜产品深加工、储藏、销售为主的龙头企业,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格局,另一方面是重点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技术服务队、农产品购销服务队、 科技咨询服务队、畜禽疫病防治协会等各类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建设,开拓业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从简单的饲草料供应、疫病防治向技术培训、人工授精、订单销售等综合业务发展, 使中介服务朝着“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产业化”方向发展。

4.切实抓好畜牧业从业人员再教育

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的联合,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代培、委培一批畜牧业技术创新所急需的专门人才,并有计划地对现有畜牧业科技人员进行轮训再教育,特别是对获取专业职称的农民技术员,应尽快做出规划,强化再教育,不断更新和提高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较高的畜牧业科技人员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结成对子,引导示范,带动提高,培养出新的乡土人才,不断壮大畜牧业科技人才队伍,逐步解决科技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养不起、留不住的问题。同时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大力实施“引智工程”,吸引省内外优秀人才参与华池县的经济开发建设,缓解人才紧缺的矛盾,推动全县畜牧业科技创新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秋霞,王风,高崇岳;重视草料产品质量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J];甘肃农业;2004年11期

[2]夏素银;严学兵;王成章;李海艳;;紫花苜蓿生物活性成分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10年07期

[3]刘克胜,,李向东;华池县推广合同养羊效益高[J];甘肃畜牧兽医;1995年06期

[4]王子劭;优良牧草──紫花苜蓿[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98年02期

[5]张富涛;杨晓春;田力;禄永峰;华池畜产强县的崛起之路[J];中国老区建设;2009年03期

[6]孙德收;禹城加大力度向畜牧强市跨越[J];牧业通讯;1995年03期

[7]徐忠;启东高效规模畜牧业迈上新台阶[J];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12期

[8]葛翔,刘少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1996年05期

[9]冯天太;正宁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思路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年21期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范文第3篇

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乡生产总值力争完成90000万元,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00万元,税收入库完成1500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4370元。

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要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为主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主动作为,攻坚克难,敢打硬仗,勇于争先,努力保持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的良好势头。我们将全力办好十件惠民实事,做好七项主要工作,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由全乡人民共享。

今年,将为民办的十件惠民实事是:

一是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完成荒山绿化1000亩,通道绿化30公里,村庄绿化6个村,完善乡址生态园建设工程,努力建设生态乡镇。

二是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70户,基本实现全乡无危房。

三是“组组通”公路项目。完成20公里新农村通组入户道路建设工程。并配合县交通局、公路局完成北环路正村段建设工程及运煤专线建设及绿化工程。

四是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新建农用沼气800座,并进一步完善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实现沼气服务网点全覆盖。

五是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争取实施乡址深井项目和城镇供水扩建工程,并辐射解决许洼、石泉、北沟、西沟等4村的吃水问题。争取实施上坡村深井项目王庄吃水项目和白墙村管网延伸项目。

六是农村便民超市项目。新建农村便民超市6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3个。

七是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启动农村数字化转换工作,促使农村有线电视质量明显提高。

八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标准完成乡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宣传技术服务中心和3个村的村室建设工程。

九是农村社会保障项目。继续完善乡敬老院功能,力争使五保户入住率达到50%以上。开展单位干部职工健康工程,由政府出资每年对在职干部职工体检一次。

十是加快乡村文体活动场所建设。完成乡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和3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

2010年,我们将重点做好的七项工作是:

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打造优势投资发展环境。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同时,巩固和发展在建项目,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积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激励机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继续采取在全乡开展“十强村”评选活动、在机关部门实行业务、招商双轨制等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招商引资积极性。继续采取外出招商、驻地招商、以商招商、项目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并利用本地优势,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大力支持农村党员干部及经济能人领办创办企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乡”战略。

招商引资工作主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万山湖工业园区和上坡耐火材料基地做文章。以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为支撑,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园区和基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聚集资本,引进技术,提升行业水平,培育财源骨干项目,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促使其尽快向新型先进耐火材料基地和优质钛材基地转变。

二是围绕正村境内基本建成投产的两个大型煤矿项目做文章。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规划建设白墙服务小区,积极引进外资或融合民间资本,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三产项目,全面提升消费业,积极拓展生产业,努力打造以矿区为中心、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领域延伸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围绕乡域总体规划中新规划的正上路工业区做文章。抓住年县实施北环路正村段的机遇,在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发展环境的同时,先期围绕沿线两个废弃养殖场的利用,努力引进适宜工业项目,以带动工业区的不断发展,不断推进“工业强乡”进程。

2010年,我们计划完成招商引资合同资金10000万元以上,新上项目6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00万元以上项目2个。

二、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精神,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总产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业”的指导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采取政府引导、典型示范、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推广农牧新技术等措施,努力培育一批规模种植、养殖专业村、专业户,促使优质中药材和专业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乡计划在种植业方面发展中药材种植2000亩,同时围绕县引黄二期工程做文章,在对沿线耕地进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农田改造工程,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项目,提升农业效益;在养殖业方面,建成9个专业养殖村,新扶持发展1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0个,5000只以上规模养鸡场15个,使全乡养鸡总量达到33万只以上,养猪存栏3万头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年计划完成引导性培训1800人,技能培训800人,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000人以上目标。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兽医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6-0108-02

近年来的研究生复试面试(动物医学专业)给面试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只了解个别知识点,缺乏对问题的系统理解和宏观把握。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学校临床主干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通常是以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的,学生几乎没有动手机会,这是问题的关键。由此可知,有不少农业院校的兽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学生的临床操作和临床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充分锻炼,学生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是专业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融合点,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根据社会行业需要和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等基本要求调整专业及相关课程的内容和比重,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是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教育今后必须要走的路。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点建设和不断优化,现将各环节具体介绍如下。

一、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长期以来,在“高等学校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等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践教学未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在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具体指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其特点是每个实践教学单元与理论课紧密衔接,但每个实践单元的内容简单,时间短,基本没有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这就造成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1],而且课程间的有效联系较少,学生只能接受单一、分散的临床课程知识而不能将知识进行有效贯通和灵活应用。

目前这种状况在很多高校仍没有明显改善,很多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直接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需要相应机构或单位的再次培训。以我国推行的执业兽医制度来说,我国原计划于2014年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规定动物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必须配备执业兽医师。2012年,我国约有五万人已通过执业兽医师考试并获得兽医师执业资格证,但由于获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人数较少,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的时间推迟到2017年,但2017年能否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仍没有充足把握。[2]其原因是获得资格证的人数不够,而且相当数量的在校学生虽然通过笔试获得了资格证书,但他们大部分缺少临床诊疗实践经验,虽有执业兽医师资格但仍不能“执业”,于是出现了“租证”等违规现象。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虽获得了该证书,但他们大部分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很少到诊疗机构、养殖场等开展工作。这同时反映了执业兽医资格证属于行业准入资格证,而不是“技术专业资格证”。可见,专业实践对兽医师的培养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多数毕业生反馈大部分课堂教学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后就忘了,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需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减少与本专业相关性较小的课程,或将其列为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践环节的考核要求,一些与临床实践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可在实践教学中加以阐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合理编排实践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根据新形势下就业方向和生产一线的新需求,设置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实践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变课堂教学为实地教学

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也是专业教学最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3]从研究生面试所反映的情况看,学生往往对自己曾经参与的教学实验或在动物医院见习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较为清楚。鲜活的实例有助于从多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患病动物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的变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不少急性病如犬产后缺钙引起的抽搐、高热等症状在用药后迅速消失会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认知体验。此外,现场教学还容易建立职业认同感。在诊疗现场,学生除了直接参与疾病的诊疗过程外,还能感受到动物主人对治疗手段和疗效的肯定,以及诊疗前后的情绪变化,这些知识或技术之外的体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现场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观察或者参与诊疗过程,教师应该注意及时对不同疾病的诊疗要点进行分类总结。教师应在某类疾病治疗或抢救成功后的间隙或抽出专门时间,将现场观察到的现象与现象背后的理论支撑体系串联起来解说,从而使学生对各环节的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目前我校动物医院每天下午安排值班教师在固定时间为见习学生进行病例总结,并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一一解答。以当天自己参与的病例为素材与教师进行直接互动,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回顾专业知识,积累临床经验。

现场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体验医患间的沟通艺术。在现场诊疗过程中,除了望诊、切诊或触诊、仪器设备的辅助诊断外,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与宠物及其主人的沟通交流。这些交流对疾病病因、性质、甚至预后等的判断往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对宠物主人平时饲养管理、护理等方面的适当建议也是在恰当的沟通中完成的。这种沟通不仅会影响到药物疗效,还会影响到宠物主人对诊疗的满意程度,增进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流

学校教育培养各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因此定期安排本专业学生到基层相关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基层生产实习的多元化、复杂性,并不是校内单一、程序化的实践教学基地或单纯课堂教育所能比拟的。因此,要将经常性的“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合作交流融入实践教学,并形成工作常态。

坚持“走出去”了解现状。例如我院为加强2014级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先后安排他们参观了三家知名实验动物企业,经过现场观察和讲解,学生们对现代实验动物发展的前景和医学意义有了更清晰、直观的认识。另外,对光明奶牛场和天成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参观学习也让学生们对兽医专业的认识更充分、更全面。学生们的惊叹足以说明去相关企业参观学习比课堂说教要强得多,而这种与生产一线企业或相关基层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应有侧重主题且分批次的贯穿于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对激发自主学习热情,提高专业水平及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加强教师与基层单位的合作与交流。“走出去”还应考虑国外相同专业和行业的实践。近年来扬大兽医学院开始每年选派部分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到国外知名大学参观访问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动物医学专业的认同、学习热情和科研积极性。

经常“请进来”进行现身说法。学院经常性地邀请国内外兽医相关行业的管理者、技术负责人等来学院开展主题讲座,为学生带来行业现状、发展动向以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际经验等信息。这种主题讲座更贴近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实施并规范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或者学院应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建立多样化的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应积极建设公共实验平台或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为学生提供参与平台。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导师制,可以让学生适当参与科学研究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思考及表达能力等科研素养。鼓励学生在“导师”的引导下积极独立申报各级创新课题,并独立实施试验、得出结论并结题,以此锻炼学生的科研“自理”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考核力度,避免“只挂名不做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或校内授课,能够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对其创新思维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训练,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及完成质量均会有明显提高。

总之,实践不仅是兽医学专业,也理应成为大部分农科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亮点。为了国家能够尽快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制度,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肉、蛋、奶食品安全,提高兽医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而构建并规范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 参 考 文 献 ]

[1] 司淑梅. 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农业科技创新规划范文第5篇

一、金融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地区经济发展的要素包括资本集聚、技术创新、人力资本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投资需求拉动等等。而资本集聚则是诸多要素中的关键,在欠发达地区尤其如此。如果一个地区的金融业比较落后,不仅无法借助发达的金融市场获取充足的经济发展资本,而且会引起地区资本外流、导致地区资本稀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一)金融能够提升地区投融资水平和效率

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有两方面的突出作用:一是通过资本集聚增加要素总量,直接推动经济发展;二是通过资本配置引导功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1.在资本的总量集聚上,金融发展可以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本积累。在以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模型等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金融可以通过更好地动员储蓄,作用于资本积累,进而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金融能够提高储蓄和资本积累水平,提高投融资水平与能力。金融发展对投资的扩大具有直接决定作用,影响投资的供给效应和需求效应,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加速经济发展。

2.在资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决定着投融资的效率。通过金融的发展,可以提高融资转换为投资的效率。比如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和证券市场融资效率等等,这也意味着投资的效率提高。但在实现中,并非全部储蓄均被转化为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往往有相当部分储蓄在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中被浪费掉了。一个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的金融体系是造成这种浪费的主要原因。如果金融发展能够降低这种浪费提高储蓄转换为投资的比率,就能提高经济增长率。

(二)金融能够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金融的本质是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首先,金融可以通过将资本直接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行业和项目中去,提高资本的边际生产率,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其次,金融可以促进技术和资本的结合进程。新技术的诞生往往伴随着高风险,而金融可以通过投资组合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从而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再次,金融可以加速知识同资本的结合进程。金融业全面快速发展不仅造就了大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而且直接推动了知识资本化的过程。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生产要素,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知识自身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必须与资本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本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科研攻关等方面的保障作用,知识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金融在促成资源、技术和人才的良好互动、造就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大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金融能够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壮大直接体现为所属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增大第三产业在 GDP 总量中的比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另一方面,金融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与经济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金融业的优化升级不仅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直接体现,而且还在自身优化升级的同时通过资本优化配置功能推动整个地区经济的优化升级。

二、强化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已是当务之急

(一)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迫切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2010 年,全国第一产业 GDP 达到了 20744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 3260 元,分别是 1978 年的 20.37 倍、21.98 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 67.7%降到45.1%,生活水平与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比较而言,农村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城乡差距呈进一步加大趋势,这种趋势在欠发达地区更为明显。以广西为例,1990 年县域人均 GDP 是城市的 24.68%,2010 年为21.94%;1990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1.98 倍,2010 年达到 3.34 倍。

(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亟需金融支持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农村经济增长的的关键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欠发达农村地区。当前,农业资金投入短缺、农户和农村企业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依然突出,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实现农民小康和社会和谐,建设完善的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体系、强化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已是当务之急。

三、广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效率实证分析

(一)农村金融对农民增收的支持

广西农村金融资源主要来自于财政农业支出、金融机构贷款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等渠道。90 年代中期以后,农业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实现融资后,也将部分资金投入到产业化经营中,但数量很小,因此本文对资本市场融资形成的农村金融资源未加考虑,而只将乡镇企业贷款与农险保费纳入自变量体系。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民增收;二是农业保险可以对受灾的农民给予相应的、一定的经济补偿,从而降低了农户的损失,相应增加灾年的收入。

根据广西 1985- 2010 年统计数据建立农民人均纯收入(RNI)与财政农业支出(FAE)、金融机构农业贷款(FAL)、金融机构乡镇企业贷款(FEL)、农业保险保费收入(AI)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如下结果:LN(RNI)=5.04+0.28*LN(FAE)+0.26*LN(FAL)+0.16*LN(FEL)- 0.03*LN(AI)p(0)(0.066)(0.090)(0.024)(0.509)(t21.12)(1.98)(1.81)(2.51)(- 0.68)R2=0.984,ADJR2=0.980;F=231.19(p=0);DW=2.015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R2=0.984,调整后为0.980;除农险保费收入变量(AI)在 0.1 的显著水平下没有通过 t 检验,其它的每一个自变量都对农民收入(RNI)的线性作用显著;从 F 值可看出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DW为 2.015,无自相关。

可见,广西各类农村金融资源的投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弹性均不高,农业财政支出的弹性为 0.28,农业贷款的弹性为 0.26,乡镇企业贷款的弹性仅为 0.16。这说明目前广西农村金融资源的投入未能在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农业保险而言,由于在 0.1 的显著水平下没有通过 t 检验,可以认为其与农户收入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对农户收入增长没有产生作用。另外,农业贷款在农业金融资源中所占的比例很高,达到 70%左右,但从目前状况看,农业贷款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二)农村金融对农业产出的支持

本文考察的主要是财政农业投入、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在这里,农村金融投入未包含农业保险,因其与产值无关,只与收益(灾后赔付)有关;虽然乡镇企业贷款并未直接作用于农业产出,但对农业产值的增加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建立农业总产值(FGOV)与财政农业支出(FAE)、金融机构农业贷款(FAL)、金融机构乡镇企业贷款(FEL)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如下结果:LN(FGOV)=3.89+0.44*LN(FAE)- 0.04*LN(FAL)+0.44*LN(FEL)p(0)(0.01(.0.82)(0)(t17.34)(2.89)(-0.24)(7.70)R2=0.989,ADJR2=0.986;F=458.42(p=0);DW=2.309该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R2=0.989,调整后为0.986;除农业贷款(FAL)在 0.1 的显著水平下没有通过 t 检验,其它自变量都对农业总产值(FGOV)的线性作用显著;从 F 值可看出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DW为 2.309,无自相关。可见,财政农业支出与乡镇企业贷款对农业产出的弹性较大,达到 0.44,这说明在目前广西农业生产中,这两个因素对农业产出增长贡献率较大。但对于农业贷款而言,由于在 0.1 的显著水平下没有通过 t检验,可以认为其与农业总产值间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对农业产出增长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对实证研究的简要评述

1.财政农业支出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自给率低,农业部门盈利能力差,导致地方政府增加农业投入的能力和积极性不高,致使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状况堪忧。以广西为例,地方财政自给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由 1990 年的 45.73%下降到2010 年的 39.98%,而经济发达地区的江苏则达76.73%,差距甚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比例 1990 年为11.80%,2002 年最低仅为 6.03%,虽然之后有所回升,2003 年为 6.30%,2010 年达到 10.83%,但仍与农业在广西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相称。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农业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持相当于农业 GDP 的 25%以上,日本、以色列等国对农业的财政支出更是高达农业 GDP 的 45%~95%,即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达到 10%,而我国欠发达地区财政农业支出占农业 GDP 的比重明显偏低。如广西 1990年以来为 5%左右,2001 年以后有所提高,但也仅为6-7%。

2.金融机构农村贷款方面。在利益最大化的商业化经营原则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退出欠发达地区农村市场。如 2010 年末,广西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为 221 个,比 2002 年的 291 个减少了 70 个,下降了 24.05%;营业网点 1263 个,比 2002 年的 1736 个减少了 473 个,下降了 27.25%,所撤并的基本上都是县域网点。欠发达地区不仅金融机构体系不健全、农村营业网点少,农合金融机构独力支撑农村金融支持重任的局面未能得到根本性改观,而且所有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非农化日趋明显,信贷支农力度相对弱化。如 2010 年末,广西涉农贷款余额 2556.02 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 8979.87 亿元的 28.46%。而涉农贷款中较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占大头,实际投向农村的贷款只有 10%左右。

四、 强化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的基本思路

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银行及有关职能部门等多层面的合力推动,从提高思想认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等方面全方位同步推进,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一) 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强化欠发达地区农村

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的共识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均应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强化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端正态度,高度重视,树立有为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各司其职、积极主动地为强化农村经济金融支持作出努力。尤其是地方政府应抓住国家从财政、扶贫、信贷等全方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辖区农村金融业,引导金融业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部门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金融工作新思路,充分认识强化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不仅是国家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更是自身科学发展的需要,结合农村实际科学制定金融发展规划,树立“在支持中发展、在发展中防化风险实现双赢”的新理念。

(二)多措并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强化欠发达

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奠定坚实基础打铁还须自身硬。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要想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首先自己要有实力,有市场、有效益、信誉好,达到银行贷款需要的条件。所以,欠发达地区农村应以先进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高科技、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为赢得更多的金融支持奠定坚实的基础。

1.要以工业的理念、市场的理念和科学的理念经营农业。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用市场的理念加快大型农贸集散市场和物流企业建设,用科学的理念抓好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和科技化生产。

2.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围绕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关联度大、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税收贡献率高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加工园区和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生产,培育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农业体制机制,增强农业科技动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建立健全农村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增加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役向农业和农村,完善社会投入机制。全面加强水利、饮水、道路、沼气和危房改造等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技队伍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步伐。狠抓支农惠农政策落实,用好用足用活支农政策。

(三)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1.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基础。涉农金融机构应转变“重城市轻农村、重工商业轻农业”和“农村金融无大作为” 的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城乡金融统筹协调发展,从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规划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布局。同时,应加大对农村金融网点建设的人力、财力和技术投入力度。

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准确定位农村金融机构功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和农发行商业化转型改革,增强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功能,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逐步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善、适度竞争、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3.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一是根据农村信贷需求的特点,积极创新简式贷款、微贷、快乐贷、“速贷通”“、票融通”等灵活、便捷、高效的信贷品种,同时要根据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需要,积极推广与之相适应的大额农贷业务。二是积极探索动产质押、仓单质押、合格证质押、旅游经营权质押、收费权质押及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户担保等抵押担保形式,有效解决农村信贷抵押担保难问题。三是积极开发拓展财务咨询、、担保和个人理财等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全面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4.建立农村金融服务激励机制。建立农村金融服务财政专项补贴、税收减免扶持、重大自然灾害农业贷款损失补贴、存款准备金和再贷款倾斜、考核奖励等政策措施,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积极拓展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加强信用环境建设。通过加大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村镇和信用户评审活动、建立健全激励惩戒机制、加大农村环境整治等措施,增强全民诚信意识,全面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2.整饬农村金融司法环境。通过加大执法力度、严惩逃废债行为,严格公正执法、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加大对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保护涉农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等措施,努力营造公正透明的司法环境,切实维护良好的农村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