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壤污染防治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防治调查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壤污染防治调查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壤污染防治调查报告

土壤污染防治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土壤污染呈加剧趋势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3.62万平方公里,超过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中国盐碱化土壤面积约3690万公顷,其中受盐碱化影响的耕地总面积达624万公顷,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中国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耕地缺磷面积达51%,缺钾面积达60%。由于过度垦殖,土壤因有机质匮乏而导致养分状况失衡,土壤养分长期的低投入、高支出造成全国范围土壤肥力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国家环境保护部此前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据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我国耕地质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国家环保部门的《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显示,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严重超标。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如果不修复,重金属一般可以残留几十年,例如铅可以在农田残留100年。

“拯救”污染土地

土壤污染犹如隐形“杀手”,难以察觉却可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重金属在蔬菜、粮食中的累积,将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置于危险境地。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严重程度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全面启动全国范围内土壤修复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日前,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土壤环保“十二五”规划》已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有望于近期正式对外公布。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的中央财政资金将达300亿元。

目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修复技术还很不成熟,最快也要两三年才能修复到可耕种水平,而且修复并不等于把重金属完全消除,只是把浓度降低。不久前,环保部启动了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重大科技专项,技术研发和工程试点将成为政策扶持土壤修复的两大抓手。此外,针对城市历史遗留污染土地,中央财政已提出投资补助政策,对于不同原责任主体的治理项目将实施30%~45%的财政补助。

由于农田土壤污染与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国家也将出台一系列财税补贴政策支持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社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原因

现在,我们科最最的环境越来越差了,空气质量差,河水到处都是垃圾,化工厂排放污水到河里,还有严重的白色污染。因而导致了城市环境恶化。

实地调查

我和几个同学去了在化工厂的旁边排放污水的河上。在路上,我们看见许多的鱼儿、虾儿欢快地游着,许许多多的蝌蚪在成群结队地找食物。可是,到了化工厂的旁边,一条鱼也没有,偶尔看见一两条死鱼死虾,在这片污水中飘荡,我们采了点儿污水,买了8条金鱼,拿回家做实验,我把金鱼平均装入一至四号实验杯中,观察情况,把一至四号杯分别倒入00、20300、400克污水,再倒满水。一号:第一天晚上,表现良好,第二天早上,鱼儿有点儿不爱动了,第二天中午,鱼儿不吃东西了,第二天晚上,鱼儿呈快死的状态。二号:第一条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都不动了,第二天中午,快死了,临近晚上时,死了一条,晚上,又死了一条。三号:第一天晚上,良好,第二天早上,一条死亡,第二天中午,全死。四号:第一天晚上,鱼儿焦躁不安,第二天早上,全死。

调查分析

因为化工厂里有许多化学物品,有时不小心排入污水,导至鱼大量死亡。

经过这次实验,我提出了以下几多建议。

(1)政府要教育市民不能扔东西到河里,要扔进垃圾桶。

(2)要教育化工厂的人不能随意放置化学物品,以免化学物品流进河里。

(3)市民自觉保护环境,热爱环境,让不热爱环境的人进入教育所,不但要罚钱,还要让他认识到扔垃圾的危害。

人们一定要爱护环境,让简阳重新美丽起来吧!

社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社会环境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近一个星期来,我们有组织地对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做调查,报告如下:

一,河水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人们只顾着怎样节省原材料的消耗,而对于在生产中出现的一些有害的物质并没有引起重视,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造成河流污染情况严重。我们在调查中就看到好几家工厂,把深绿色的、浓黑色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排污口处的水面上漂浮着大量白色泡沫。居住在河边的人们随手将剩菜剩饭、家庭垃圾都装进塑料袋往河里倒,我们的母亲河,现在已经遍体鳞伤,成了一条垃圾河。

二,空气污染。

我镇的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都是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向蓝天,企业燃用汽油、柴油,产生的废气及烟尘也弥散在空中。同时随着我镇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人们燃烧使用的煤,液化气等,能源消耗量增加,产生的废气也成比例增长。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尾气排污量加大。这些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大气污染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 垃圾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与环境教育有关的内容,老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可进行环保教育的内容,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环境污染实例,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如在讲水的净化时,将国内外水污染及水生动物死亡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水体污染危害性的认识,同时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水污染的成因,以及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举措。

中学化学教材中还有石油的炼制、煤的综合利用、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化学合成工业等内容,这些内容通过充分的挖掘、整合都可以作为很好的环保教育素材,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可及的。通过课堂上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保护对人类的生存意义等,对环境保护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以实验教学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述的实验现象,丰富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达100多个,其中有毒、有腐蚀性的实验约占一半,而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中学实验室都没有直接处理实验废弃物的能力。实验中的废水、有毒、有害废弃物只能集中简单处理,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更难以控制,这必然会导致严重的水体、土壤、大气污染,无意识中对学生造成了反面影响。

实验教学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环保教育:

1.严格控制实验药品的使用量。在实验中要教育学生减少药品的使用,多进行实验改进、实验创新等方面的探讨,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和产生。

2.增加物品回收利用的实验探究。中学化学实验中有很多的药品可以进行回收利用,如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中所用的二氧化锰、酸碱盐实验中贵重的金属等实验都可以设计回收实验,让学生深切感受化学学科的两面性和消除污染的可能性。

3.重视对实验废弃物的处理。中学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应注意试验后废弃物的处理,强化对处理方案设计的探究。

三、以习题探究为契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试题中,有的落脚点仍是化学基础知识,有的则直接考查环保常识。命题者的意图是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和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如有这样两道题:

1.甲乙两个相邻的工厂向河水中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以下四种物质CuSO4、NaOH、BaCl2、FeCl3中的两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取样测试时,甲处河水的PH>7,试回答:

(1)乙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的两种物质是。

(2)请你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给两厂提出合理化建议

这个题目既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离子共存的知识。通过习题的求解过程,让学生感受了环保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及改造环境的信心和勇气。

2.在照相馆里处理胶片的废液中常含有Zn2+,Fe3+,Ag+,NO离子,要采取经济简便的方法回收金属银,并减少污染。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请完成实验内容:

(1)写出第①步实验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此实验设计你认为能否得到纯净的金属银(填“能”或者“不能”) ,理由是。

此题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在无形中强化了环保意识,增强了对化学学科的全面认识。

四、以周边环境为素材,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生活中随时都可以发现环境污染物。因此为了使环境教育更显实效性,可以结合当地工农业生产实际,组织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效果。

土壤污染防治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门高中必修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地方指导的、校本开发的课程。其实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所进行的方法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化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师生可以从广泛的生活中挖掘出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化学问题,去探索,去感悟,去理解,去想象。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可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价值追求

(一)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价值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的形成与发展,“永远起自于主体的积极过程”。智力是在主体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形成的,也是在主体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活动,也就没有什么智力的动力可言了。这说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性主要表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强调学生是研究的主体。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在研究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对发展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确立研究问题中的主体性

在确立研究问题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的提出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提出的问题不能过深过繁,也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能力发展水平。否则学生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降低对课题研究的兴趣。二是学生在课题研究选题时应积极主动思考,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诱导作用。例如有学生提出研究CO2气体造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全球热点问题,如何与学生知识、技能基础、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学生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温室效应是如何造成的?(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3)CO2的浓度有时又是如何上升的呢?(4)如何消除和控制CO2排放?

2.研究设计中的主体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进行研究设计,是其主体性的突出表现。学生在研究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考虑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设计的优化,等等。因此,即使是针对同一个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学生所设计出来的研究方案也不尽相同,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的差异性。例如学生研究膨胀食品袋里面充满何种气体时,一些同学设计了燃烧实验,一些同学设计了通入酸、碱液中,一些同学设计了通入石灰水中等。

3.研究过程中的主体性

研究过程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环节。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时要掌控、理解研究的每一个步骤和方法,对过程中异常和结论的正误都要及时分析原因,找出研究过程中不当之处。学生在研究膨化食品袋中气体成分时,学生先是设计燃烧,发现不能助燃后,再尝试通入酸碱中,发现在碱中能溶后,进一步调整,把气体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最后确定气体为CO2。

4.处理研究结果中的主体性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以研究事实为依据进行大胆想象,从而发现规律性的知识并归纳、概括总结出相关结论,以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学习。

(二)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价值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素质,所谓创造素质,就是与创造有关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创造个性、创造技能,等等。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是一种基于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探究性、发现性学习课程。这一课程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探究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已知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事实和现象,形成概念,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使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研究设计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研究设计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独立的或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灵活并创造性的对所提出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思维异常活跃,创造潜力得到了开发。当他们利用所设计方案完成了研究时,便会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使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得到强化,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研究过程中学生创造个性品质的培养

心理学认为:只有个性的和谐发展,才能造成人的聪明才智的最佳发展。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展示个性的极好平台。学生通过亲自研究,克服了自卑感,敢于不唯书,不唯师,也敢于大胆设想。这是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重要途径。

(三)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价值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中实践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生由教材回归于生活。这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独立发现新事物、研究问题、探求新知,能使他们获得的化学知识得以巩固、深化、迁移和升华。

三、实施建议

如何才能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与研究性学习“相统一”呢?我以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间就变成了海绵中的水,许多研究可以在课内指导,课外探究。关键的问题是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旧观念放手让学生探究新知识,学会学习。教师要研究如何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如何让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学会探究,获得终生发展必备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科学选题

选题要坚持科学的方向,要把好关,让学生少走弯路。选题可以结合教材,联系工农业生产将课本内容适当拓宽,寻找知识内部的生长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知识再生能力。以下内容可作为研究生活化学的问题进行探究:

1.环保化学:(1)大气的污染与环保;(2)水体的污染与防治;(3)土壤污染与防治;(4)温室效应;(5)保护臭氧。

2.厨房化学:(1)合成材料;(2)燃料;(3)调味品。

3.能源化学:(1)常规能源的合理利用;(2)新能源介绍及各种新电池及其应用;(3)未来能源。

4.日常化学:例如油条面团中常常加入纯碱、明矾,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原理。

5.营养保健化学。

选题要符合可行性原则,选题要从主、客观条件考虑有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源于学生自发产生的兴趣,教师不要强加于学生一些问题,应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提出有创意的新问题。另外,选择的问题立意要高,创意要新。在具体指导上可运用范例引路、选择推介、随机点拨和借题发挥等几种方法。

(二)实施过程中加强指导

研究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研究交流过程。这种多向、开放和动态的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同时,研究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必须体现课程的国家意志,承担教育人的责任。这意味着教师在研究中要加强指导。

1.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研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研究信息交往的枢纽,成为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建议者。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积极性。教师切忌将学生研究引向已有的化学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和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和创新。

2.在研究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充分利用学校化学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研究提供良好条件。

3.在研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