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低碳农业的意义

低碳农业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低碳农业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碳农业的意义

低碳农业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一、低碳工业的发展概况

(一)低碳工业的内涵

低碳工业是这几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兴起的热门话题,它反映了一个地区或企业经济运转的模式和技术水平,工业低碳化是建立低碳化发展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一种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绿色产业。

(二)低碳工业的特点

低碳工业主要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要在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生产企业和生产环节之间进行、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做到污染“零排放”。二是要进行“废料”的再利用,充分利用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废料,把它作为下一个生产环节或另一个部门的原料,以实现物质的使用和再利用。三是要使产品与服务非物质化,用同样的物质或更少的物质获得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低碳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在政策引导、机制转换、法制监督等措施影响下,我国的工业发展已经逐步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通过产业合理布局、技术改造升级、资源精细化开发等措施,涌现出大量的低碳型工业,以黑龙江省垦区为例,目前,我们的低碳工业主要体现在能源产业与农牧产业的能量交换中,主要以“煤电—稻米—畜牧”型为主,利用发电厂和供热站产生的废弃煤矸石制作新型建筑材料,利用稻米加工厂产生的稻壳进行发电、供热,利用猪牛粪便建立大型沼气能源站和有机肥料,这些都是目前我们常看到的低碳工业发展类型。

二、绥滨农场发展低碳工业的优势分析

绥滨农场始建于1948年2月,是垦区建场最早的几个农场之一,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农场的工业企业基本上已经由“小而全”的国有企业转制为“小而精”的民营企业, 目前农场拥有工商运建服企业18个,其中工业企业8家,主要涉及稻米加工、肥料加工、机械制造和制酒等行业。下面,笔者利用博弈优势理论结合农场实际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水资源优势

水资源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发展低碳工业对水资源利用和开发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绥滨农场位于黑龙江与松花江交汇的三角地带,自然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丰富,特别是“引黑工程”灌区建设将黑龙江水直接引入农场,为发展农工业产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是黑龙江属于界江,两岸居住人口较少,没有工业企业,是全国公认的无污染优质水源地;二是据有关部门检测,黑龙江水拥有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下游地带由于沉积因素使矿物质含量较高,对于提高水稻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三是江水通过提水入渠,水的温度比井水温度高出10—15度,十分有利于灌区周围发展水稻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从博弈优势上看“引黑工程”无疑是绥滨农场发展低碳工业的特有优势。

(二)劳动力资源优势

劳动力是生产力三个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随着科技化水平和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虽然减少了对劳动力的可依赖性,但是对于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和农工性产业来说,劳动力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从目前垦区劳动力市场来看,主要呈现出三个问题:一是“里出多,外进少”劳动力赤字明显;二是本地“精英人才”流失,补充性“异地人才”结构性失衡;三是机械化程度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可富裕型劳动力从事工业的主观意愿低。这些问题影响着垦区工业化进程,绥滨农场在大环境中也受到这个因素制约,但是与其他多数农场比较还有三个比较突出的优势:一是建场开发早,人口基数大,本地可选择性劳动力相对充足;二是试验区一期“家庭农场改革”和二期“建立现代农垦企业制度”,使部分职工脱离第一产业,从事灵活就业的劳动力较多;三是农场与绥滨县5乡、2镇53个村屯插花居住,农村劳动力为农场经济发展起到了弥补和支撑作用。综上所述,对于绥滨农场发展低碳型工业来说,劳动力优势比较明显。

(三)基础产业结构优势

所谓的基础产业结构优势是指支撑工业发展的原材料来源结构合理,从垦区来说就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畜牧水产业、林业发展相对均衡,为工业发展选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以绥滨农场为例第一产业有三点优势:一是水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98%,江水灌溉面积占水田面积46%,粮豆总产35.3万吨,米业加工原料丰富;二是畜牧发展优势明显,绥滨农场是管理局畜牧大场,现有万头养猪场2个,千头养猪场17个,高标准规模奶牛小区1个,集中奶牛小区6个,发展畜产品加工和粪肥有机肥项目前景看好;三是通过引黑工程,灌区辐射到全场70%居民组,借助渠水建立江水养鱼基地15处,养鹅、鸭禽类养殖场5家,为发展水产养殖加工项目奠定了基础。基础产业的平衡优势为发展低碳工业创造了多渠道发展环境,同时也为构架农业—工业产业链条创造了有利条件。

低碳农业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乡贸易 农业物流 低碳 流通

引言

农业资料供给、产品生产以及销售过程中的物流活动共同构成了农业物流,与商品化物流类似,农业物流按环节划分也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三种基本模式。政府官方文件中对于低碳经济的提及首先见诸于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首先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及气候变化的威胁。众多学者在随后的社会环境发展研究中又对低碳经济概念进行了补充,界定了其核心内涵,即以制度创新和结构化设计为主导,减少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碳排放量,逐步建设具备低碳排放能力的经济产业结构体系。

低碳环境下的城乡贸易流通要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优化,对于流通形式的低碳经济,生产、物流、分配以及最终消费环节都构成低碳建设。我国城乡农贸市场上同时出现的“菜贵伤农”和“菜贱伤农”畸形发展现象不仅反映出农产品增产增收不同步的市场环境,事实上也包含了城市菜价不稳定、农产品价格波动过高的发展态势。

我国目前的城乡贸易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逐步跃进,农村市场日益构成社会商贸流通系统的重要核心,以农业资源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和日用品市场为参与主体的农业多元化市场结构已发展成为较为稳定的互补体系,国家层面对于三农建设的重视及日益迫切的农村、城市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统筹形势都使得农业现代化的去管制化经营成为必要步骤。一般来讲,以经营主体的划分为依据,我国城乡贸易物流运作可以分为四种基本模式,具体来讲:

(一)农业产品批发中心主体物流运营模式

农业产品批发中心在规模、辐射范围和功能等方面区别于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一般按所处地理区域分为城市和乡村农产品批发中心,前者主要包含农产品零售商、批发商、公司客户以及最终消费者,后者则主要以农产品供应个体户和农产品批发商作为主要联结对象。

农业产品批发中心主体物流运营模式在农业物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由于其内部又可以细分为副食品市场、蔬菜瓜果市场、粮油市场、水产品市场以及肉禽蛋类市场等,所以这种模式不仅主要依靠批发,而且也具备辅助零售、市场管理、物流配置、税收工商以及产品监测等市场能力。在此种模式下,农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及供给情况可以得到基本反映,以信息双边不对称而造成的农场品批发商单边获利成为常态现象,农产品批发中心信息平台的建设往往缺乏透明性,信息更新不及时,在线交易难度较大,消息闭塞的个体农户和终端消费群体不可避免的面临损失。近年来,我国农业产品批发中心建设从网点数量来看已经近于饱和,而网点质量则相对成熟市场标准存在较大差距,粗犷型经营较为常见,市场细分化程度不够精深,功能完备度低,服务管理水平欠缺。

(二)农业产品物流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

农业产品物流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以农产品物流的领军企业作为物流运营核心,物流企业间接进行农产品销售,将城市居民最终消费和农村居民的生产进行有机结合,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下分工专业化的集中体现。

在此种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下,主体物流企业以信息化平台搭建为依托,在物流服务、流通速率、在线交易和产品价格等方面给予平台用户使用支持,尤其以农户集体和规模化农产品生产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农业产品物流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突出较为清晰的组织结构,是农户、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商各自发挥自身竞争优势的良好凭借。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跨地区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还有待规划建设和完善,发达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是服务城乡农产品贸易流通的基础,我国的农业物流企业建设和发展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物流企业在管理水准、服务专业化程度、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以及共享数据等方面都不健全,需要后续的补充发展和探索构建。

(三)农业产品加工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

农业产品加工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以区域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物流中心,将个体农户、农产品做市商、零售商等进行统一联结,目前部分发展较为具备前瞻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出现自建工贸一体化的商贸网点形式,加工外销贸易网点的拓展甚至延伸至海外。

以加工企业作为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大范围普及,实际涉及面相对狭窄,且以农产品的深层加工为主,加工潜力小的初级农产品涉入较少,较为常见的如浙江地区的“金华火腿”和“临安核桃”、四川地区的丝绵深加工等,加工企业以地区领头企业作为主导,规模大、加工深、费用低、吸引力强是其重要特征,个体农户、产品做市商等在其中实现接触。由于加工企业在服务能力、配送运输、辐射拓展和商品跨区域统筹调配等方面的局限,其信息平台中展示的产品信息、技术支持和专业加工等信息也不具备大众推广的性质和功能。

(四)农业产品流通企业主体物流运营模式

农产品流通企业包括农产品连锁和配送中心,实现初级产品提供、生产加工和终端消费的连接,在合作方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即大多以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专业化合作社作为合作对象,其目的是稳定货源。

由于分散化责任承包制存在的先天缺点,为了配合流通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个体农户、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也通常通过集团化方式迎合这种规模化合作样式,以主动适应流通企业对农业产品诸多方面的高标准要求。高标准带来的额外好处是相对于加工企业主体物流模式的高效率和低风险,因为实力较强的流通企业如上海联华等通常布局广泛,直供合同的签立更是以合作社为出发而将城乡进行了承接,因此具备单一流向,一旦“农村-城市”的单向流通局面被打开,农村巨大市场支撑的城乡双向互动还会具备更大发展潜力。

城乡贸易物流的低碳经济原则和物流模式搭建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统一的分配筹划和个体配合,城乡贸易物流网络是通过一个个分散的点而连接的,点分布的合理性决定网络功能发挥的效率性和经济性,政府层面的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可以为城市和乡村都建立有效物流指引,个体企业在运营层面发挥的配合作用也可以间接促进城乡贸易流通从“农村-城市”的单向模式向“农村-城市-农村”的双向模式转变,使得广大农村市场需求得到满足,降低流通成本,企业的“居间”作用得到发挥。城乡贸易流通的低碳衔接在实现农产品流通成本下降的同时,也具备了长远融合城乡贸易市场的潜在作用。

(一) 城乡贸易物流的低碳经济原则

1.农业物流模式中的低碳原则。农业物流发展中的低碳建设主要是在农产品流动中的合理规划、协调统筹等环节进行物流资源的控制、整合以及共享,在最大程度上提升物流运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量,降低物流运送环节的碳排放量,达到绿色经济目的。在城乡贸易物流的管理运作角度考虑,城市和乡村分割时间较长,统一的规划经营欠缺,农业资源供应链上的参与成员分散化和小型化经营特点突出,以公共、公信、公开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力度不足,进而导致供应链上的单位间连贯性较低,农产品囤积滞留较多,为此,一个综合化的网络服务体系有待构建,要满足农户飞速发展的生产销售需求,在服务内容上可以由单一的仓储和运输转变到集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化物流服务集合,辐射全国,支持国际物流,只有完善低碳条件下的农产品流通和城乡物流综合服务体系才能有效调控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进而实现城乡贸易健康发展。

2.农业物流模式中的经济原则。在强调低碳的同时也突出经济性原则,意味着农业物流网络规划、农业物流源头控制以及全过程的增长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护。我国目前的城乡贸易物流模式存在分散化、碎片化、资源集中度不高等弊端,规模经济效应难以达成,并且成本费用高昂,据数据统计,2012年我国社会物资流通总额达到13.6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达到4.37万亿元人民币,每年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增长就达到两位数水平,如表1所示。农产品价值实现的个体间串联成完整价值链的难度较高,衔接性差,与现代农业大一统的格局已经不再互相适应。要实现城乡贸易物流的规模经济效应,就要在整合农业资源和布局物流网络的同时,沟通城乡商品和服务,搭建顺畅的要素资源流动渠道,将规模化经营作为长远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做到利益极大、成本极小、绿色健康、资源整合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物流模式的搭建

1.企业主体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企业主体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以核心企业为主导,构建推拉结合的双向城乡物流模式,其中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技术,以市场为导向,将农产品流通和加工企业、农户和市民满意度、政府和民间利益共存作为物流搭建基准,即建设新农业产业化物流。从“农村推动城市”到“城市拉动农村”的供应链物流是对传统城乡物流高成本、低效率、高排放、低利润特征的改革与完善,低碳化物流系统建设的关键即在于此。以企业为主体的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横跨工、农、商三个产业,连接主体多元化,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交织,是综合统筹谋划农产品、农业信息和农业资金技术支持的、以竞争和合作共存的复合型产业链体系。

2.政府主导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政府主导的城乡贸易物流系统注重农业物流的节点建设,加强节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其物流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现在农业物流的重要特征之一即为网格化系统,其决定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成本分摊,构建现代城乡商贸物资流通系统就要从城乡大局出发推动农业经济进步,在政策和国家农业发展战略高度发展现代化农业物流,重布局、抓结构、分区域、多优化、城乡一体,做到工农业统分结合。此外,政府要依靠行政权力建立农业物流节点低碳标准,避免农业价值链的重复建设,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定位于“政府指导、市场参考、自由经济、协商共赢”的十六字方针。

新型低碳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的特征

(一)企业主体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特征

1.农户和市民满意作为城乡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的动力支撑。农户和市民分别处于农业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属于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市场,前者以农户满意为低碳目标下双向物流体系建设的推动方,标的推动物为农业日用品和农业资源等,个体农户或组织作为推动人;后者以市民满意作为目标,拉动市民菜篮子工程,解决农业产品从田间走进千家万户的问题,这样的一推一拉就形成了企业的协同运作机制。

2.现代物流模式向农村地区发展延伸。以低碳双向城乡物流作为骨架的新型城乡贸易流通体系将居民个体与农业市场进行联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产销一体,政府、企业、市民与农民共享低碳物流体系由低成本、高效率带来的网络化生产营销一体化成果,以供应链企业节点作为“做市商”,在城乡之间以协议方式交换农副产品和农村物资、农村日用品等,将“城乡物资中介”的角色发挥到位。

3.企业主体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不是静态的发展系统,动态发展是城乡贸易流通系统的突出特点。在“农村-城市”低碳物流价值链系统上,成员间维持动态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由此来避免过于古板和机械的物流供应链所带来的活力不足和效率低下问题。低碳城乡贸易流通还要在产品和上下游和同质产品间产生延伸,即农产品分工、规模化产业经营和产业链拓展,开采新价值源。

4.企业平台充分发挥居间人的作用,使得城乡贸易物资流通的经济性和低碳性得到兼容并包。企业平台发挥作用兼顾内部及外部物流网络,企业内部物流网络实现管理节点信息共享,外部物流网络使得农产品价值实现渠道得以通畅,企业内外节点之间建立起来的信息充分流动的物流关系网络以因地制宜式的物流效率取代了不明就里的物流模式照搬,这种企业内外网络建设的好处使得城乡贸易市场成交量数倍放大。

5.农业粮食系统购销储运中心的建设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粮食购销储运中心的自身素质和经营环境都难以达到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因此,要想实现粮食购销储运中心向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的转变,必须从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入手。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加快农村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对已建成的粮食仓储设施如浅圆仓等要及时进行技术设施的配套;在软件开发方面,购销储运中心本身要注重引进先进的农业产品物流技术,积极研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操作经验,例如在粮食储藏方面运用成熟的物理及生态储粮方法、硅藻土杀虫剂以及气控储粮方法等。

(二)政府主导城乡商贸物资流通体系特征

1.已有流通渠道基础上的农业物流吸引。政府主导下,在统一筹谋规划的多层次区域性物流园区内,农业产品和物流基地应与工业、小商品、服务业物流基地共容,以现阶段我国城乡贸易流通中存在的线路设施基础差、运输工具转移能力弱、地区间联系程度松散等问题来看,以现代城乡流通体系客观要求为指引的、旨在解决城乡要素资源流通不顺畅的大网络物流系统还有待建设加强,协调运力、建设流通基础设施是下一个阶段的重点。

2.以发展农业合作经济为指向的专业化合作社建设。低碳城乡物流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农业物资,网络成员的共同参与不可缺少,成员之间的工作是具有互补性质的,农产品做市商、加工企业和物流企业在共同作用的同时也拥有各自的供应链条,实践证明,下的农业合作社规模经济可以整合这些各自为政的价值链,农业合作社统一购买农业物资,统一销售农产品,缩短了物流系统的运作频率和单向事件发生概率,低碳贸易流通在节碳源头上得到遏制。

3.低碳城乡贸易流通体系运作依赖于公共农作物信息平台。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可以及时的分配承载城乡间商品,实现农资供应的实时跟踪,标准化作业模式下的信息收集传输、业务管理、查询、技术合作、农业咨询等也可以集成化呈现,统一的政府公信力平台实现了一点对多点服务,中间环节费用得以节约,而集体摊销平台营运费用也实现了降低农户负担的效果,农户参与城乡双向物流平台的热情也得到提高。

4.政府主导性城乡物流网络是区别于传统农户自发物流模式的增值型物流体系。这种体系下具备物流资源共享、个体反应迅速、引入市场机制、搜寻成本最低的特点,将分散化的农业资源以信息技术整合,整合后的资源系统反过来倒逼城乡贸易物流布局的合理性及透明开放程度,是“十二五”经济发展期间政府职能转型在物流业的重要体现,城乡贸易的宏观调控体系在保证国家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5.国家层面积极的政策导向构成农业物流合法地位基础。目前我国专业从事农业物流的龙头企业很少,要发展农业物流,必须要经过国家来出台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规范农村物流的组织行为,鼓励城乡物流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建立农业物流体系为政策工作的重点,研究制定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是促进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论

低碳经济是新世纪下世界各国基于环境保护因素考虑而共同建立的发展价值观,作为世界上的主要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碳价值观树立不可或缺,而作为下一个阶段以“搞活城乡贸易、以城带农、以农促城”的城乡间经济发展战略来说,城乡间物资流通环节如何去繁入简、优化整合发展低碳模式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迫切需求,作为城乡间贸易主体的农业企业、个体农户、物流单位以及政府决策部门都要引起充分重视,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在“十二五”期间的平稳运行和绿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中强.基于制造业视角的第三方物流外包服务揽接能力研究[J].管理世界,2012(9)

2.曲福田.城乡统筹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J].管理世界,2011(6)

3.董天菊.发展农业物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J],物流技术,2012(11)

4.王建增.基于低碳经济视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5.俞菊生.上海都市现代农产品市场渠道拓展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

6.黄捷.论农产品流通渠道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3(11)

7.王殿安.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3(6)

8.张立国.低碳物流园区的界定、特征与运作策略[J].商业时代,2012(1)

低碳农业的意义范文第3篇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在进一步的加重,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项目,因此我们有理由对“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做初步的探讨。

(一)低碳农业。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发现国内学者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而所谓的低碳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使CO2的排放量达到最小化,同时获得整个农业经济的最大化收益,并且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低碳经济。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势下,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是一种新型化的农业发展模式。

二、我国推动低碳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因此,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通过一项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力推广低碳农业的制度前提下,全球农业减排量达到了270-1520MtCOZ-eq/年,如果将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温室气体纳入我们的测评范围,农业的减排量竟达到了5500-6000MtCOZ-eq/年。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可以达到保护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的目的。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但是可耕地面积较小的特点,并且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的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伴随着经济的增长,粮食的价格也在不断的增长,各国粮食均已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重点区域。由于我国国内的现状,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低碳农业是必然的选择。

三、我国推动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规避措施

(一)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有着巨大的意义,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低碳农业发展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孩子,导致劳动力流失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较低,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的政策,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可耕地面积减少,且已有的基础设施功能老化,被破坏严重。第三,农业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我国对经济的发展方向有所偏重,实行先工业后农业的政策,未形成有效的服务系统。

(二)对我国低碳农业经济所存在的问题的规避措施。

第一,优化农村产业经济,在各地区大力普及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在这之前,还需要解决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偏低的问题,对此可以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及其相应的文化普及方式,并形成规模效应。第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低碳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第三,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门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为农业发展建立专门的服务系统,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农产品的病虫危害的防治技术的推广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四、结语

低碳农业的意义范文第4篇

碳金融是由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催生出的一个全新的金融概念。世界银行对碳金融的定义为:“碳金融是指向可以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提供资源”。①由于其“可以购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项目”将碳金融局限于《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而只有这两个机制才能获得“经核证的减排量”(CERs),因此世界银行的对碳金融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索尼亚•拉巴特(SoniaLabatt)和罗德尼•怀特(R•R•White)从环境金融的角度出发,认为碳金融是指在碳约束社会下的一种对金融风险与机会的探索,并通过市场机制转移环境风险并实现环境目标。

笔者认为,狭义的碳金融是指各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以及环境保护组织等)间对温室气体(尤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权或排放配额进行交易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则是围绕“碳排放”的一切金融活动,既包括碳金融的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也包括财政、金融、监管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

研究碳金融在农业经济中的理论意义

1碳金融研究的理论意义

现代金融理论从诞生至今已经具备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确立了其在经济金融领域中的正统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碳金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升华。碳金融研究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本文的研究定位在碳金融如何在农业经济中发挥作用,以期在这方面发现其价值。

2碳金融是应对全球气候危机问题的双赢解决方案

碳金融是全球各国政府、各利益集团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公共问题的博弈结果,它创造性的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转化为一种金融产品,并通过金融市场相互交易机制使买卖双方获益,从而将环境保护的义务转化为一种经济活动,使其具有盈利性,大大削弱了各国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的矛盾,刺激各国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将温室气体减排由呼吁和倡导转变为实际行动。

3碳金融是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核心支柱

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甚合理,直接导致我国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若我国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将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保证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必须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经济。

碳金融研究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国,现代经济的崛起虽然改变了重农轻工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它为人民提供满足最基本需求的食物,是其他行业无法取代的。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粗放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资源枯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不光严重影响到城市生活环境,对农村的影响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村生态环境本就脆弱已成为环境保护的盲区。

低碳农业的意义范文第5篇

 

当今社会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有关温室效应的问题,温室效应也是全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氢等温室气体,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多造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给农业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因此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

 

1、我国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意义

 

1.1 低碳农业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

 

我国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远低于世界人均农业资源占有率的平均水平,但是在农业资源的消耗上处于世界前列。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以增加粮食作物的产量,最终实现农产品需求增长和农产品供给变大之间的平衡。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投入使用石化产品,现代农业更加趋向于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特征。据统计,农业用地释放的温室气体大约是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还要多,在大气温室气体排放来源排名中,农业位居第二。农业用地虽然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但是巨大的农业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也很强大,如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选择科学、合理的农业措施,会使农业土壤的固碳能力大大增加,同时还能够起到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生态农业系统产生的固碳能力能够抵消大约80%的全球范围内由于农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量;如果不再生产工业化肥,每年可以减少约1%的石油资源使用;同时不再农用土地上使用化肥会降低约30%的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应该大力发展低碳农业,保护大气环境,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开放,城乡之间经济上的联系增强,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之间联系也更加密切,农业农村积累了更多的有力条件,给传统的农业经济带来了很大挑战。我国低碳农业已经成为低碳经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2 保护大气环境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

 

前些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出现过价格飞速增长的现象,全球的粮食库存量极少,达到30年最低点,出现的粮食危机给国家政局稳定带来很大威胁。粮食增产有很重大的意义。我国幅员辽阔但是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短缺,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把重点放到了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上,忽视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粗放的使用农药、化肥,把农业污水任意排放,随意的处置生活废弃物和牲畜禽兽的粪便等,给土壤、水源、空气等都造成极大污染,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水资源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根据国家污染源调查显示,全国水体污染的因素大部分来自于农业污染。

 

由于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食品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近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也不断提升,人们对食物的追求不仅仅局限于农产品数量的安全,更加把注意力放到了粮食的质量安全。欧美、日韩等国家都对从中国进口的农副产品进行严格控制,实施农药残留的最低限制。有些国家推出一些相关制度,规定了对农药残留物的限制,提高从我国进口的农产品和食品的要求。近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到别的国家经常受到限制,各个国家之间展开的农业竞争目前主要为农业所在产地的环境质量竞争,因此我国应该转变过去的生产模式,治理我国农业生产环境。我们应该积极发展低碳农业,保护环境,保证食品安全。

 

2、低碳农业经济实践

 

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对水、肥、电等资源的节约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非常重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和农村循环经济问题。

 

在全国范围内,有些低碳发展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如发展生态农业,即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生物农药和可以降解的农业用塑料薄膜等发展生态农业,以提高农产品的安全,使我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发展有机农业、立体种养、推广节水、节能生产,废弃物重新利用等方式。

 

3、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的生产方式落后

 

我国过去的低碳农业为了节约劳动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往往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农药、化肥。这些化学肥料的投入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农用土地出现盐碱化现象,我国出口到国外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过去的生产方式,减少化学成分的投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为了追求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以有更大的经济理论,往往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对低碳环保技术的使用。我国农村目前采用的分散式经营模式严重阻碍了低碳技术推广。

 

3.2 农民素质低下

 

低碳农业模式是一个需要较系统理论知识和较强技术水平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而我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员多文化素质不高,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没有经验,水平普遍低下;再加上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多是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而且他们几乎没有环保意识,阻碍农业技术的推广。

 

3.3 技术研发、服务体系不完善

 

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和创新。而我国在农业研发上的投入很少,农村的科研人员大量流失等使我国发展低碳农业受到极大限制。而我国有些地区实施低碳农业,研发低碳技术造价极高,阻碍我国低碳技术的推广。

 

4、解决我国发展低碳农业经济问题的对策

 

4.1 制定低碳农业的发展规划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不同的地区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结合地区自身实际需要,从短期、中长期发展要求出发,为地区的低碳农业发展制定一个全面发展规划,保证规划落到实处,在保证当地经济实现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环保,发展低碳农业的强制性标准。尤其是需要明确地区的扶持政策,使农业生产实现组织化,能够统筹规划不同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的投入,推进低碳农业不断发展。

 

4.2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我国在各个地区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已经有一定效果,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状态,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形成规模效应。因此,我们应该就现有低碳农业模式加以推广应用。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时候需要针对地区特色适应本地区资源和市场配置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整,而不是单纯的对有成效的低碳农业模式的简单复制,应该总结当地多数农户农业发展的模式,并对适应当地发展的产业模式加以大范围推广,奖励在低碳农业发展中成就突出的农户,促进低碳农业产业化经营。

 

4.3 在农村地区大量宣传低碳知识

 

农民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中承担着主要的角色,他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和低碳农业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在农村开展各种形式的低碳经济宣传活动,能够让农民深刻的了解低碳经济,引导农民能够转变过去的生活方式为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地区政府可以运用经济和行政措施对农业经济进行干预,例如,政府给予低碳农业高中重视,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给开展低碳农业的农户一些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环保农产品的开发和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调动农民的开展低碳农业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的参与低碳经济建设。

 

4.4 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研发、推广

 

如果想要解决低碳农业的技术问题,需要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技术创新,政府的财税加大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向低碳农业研发方面的流入,在总结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地开发研究新的技术,降低低碳技术应用的成本,注重构建低碳服务体系促进低碳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实现低碳农业经济发展。

 

4.5 大力发展林业

 

碳交易有非常广阔的市场,我国应该尽量的抢占在市场上的主动权,竭力把全国的森地资源纳入碳交易体系,增加森林占有率,恢复湿地,充分的利用森林能创造的生态效益,积极地发展林业碳汇。把碳交易赚取的收入用于发展低碳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小结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只有发展低碳农业才能在农业上获得突破和发展。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由传统方式向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环境保护和农业经济的共同发展。

 

作者简介:

 

周 丽 女,1973年10月12日出生,本科学历,籍贯:江苏沛县,职称:农业经济师,单位:沛县安国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