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物流的概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冷链管理 物流 RFID
1.冷链物流概述
在世界各地的每一天,成千上万吨的对温度敏感的货物正在生产,储存,运输与配送,销售。对这些货物来说,温度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手段来维持产品的质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规定冷链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换而言之,这是一个温度敏感产品的供应链,在这个物流网络里,温度控制是最为重要的节点。因此我们冷链物流企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一直处在恒温条件下,确保货物处在最初的状态下。
目前冷链管理的产品范围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水产品、肉、蛋、禽和园艺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产品——生物制品、医药用品、化工产品等。
冷链物流的核心即为保持低温环境,以确保生鲜品的安全与品质。与常规的物流系统相比,冷链物流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需要遵从以下原则。
1.1“3P”原则。原料品质(Products)、处理工艺(Processing)和货物包装(Package),要求原料品质好、处理工艺质量高、包装符合货物特性。这是货物进入冷链时早期质量控制的根本。
1.2“3C”原则。在整个加工和流通过程中,对产品的爱护(Care)、保持清洁卫生(Clean)的条件以及低温(Chilling)的环境,这是保证产品“流通质量”的基本条件。
1.3“3T”原则。即物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储藏温度(Temperature)、流通时间(Time)、产品本身的耐储藏性(Tolerance)。冷藏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
1.4“3Q”原则。即冷链中设备的数量(Quantity)协调,设备质量(?Quality)标准的一致和快速(Quick)的作业组织。冷链设备数量和质量标准的协调能够保证货物总是处在适宜的环境之中,并能够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快速的作业组织则指的是加工部门的生产过程,经营者的货源组织,运输部门的车辆准备与途中服务、换装作业的衔接等。
1.5“3M”原则。即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Methods)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在冷链中所用的储运工具及保鲜方法要适合食品的特性,并能保证既经济又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
2.我国冷链物流操作过程现存的主要问题
2.1冷链物流经常出现断链现象
我国冷链物流常见的方式以普通物流的形式为主,冷链企业内部各个模块没有连贯性操作,形成操作孤岛。虽说部分环节采用了冷链技术,但是由于设备、人员的因素,并不能使货物温度得到充分的严格控制。
2.2冷链信息不能及时收集和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冷链产品的产销信息收集慢、透明程度不高,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冷链产品信息网站,但是其只能提供一些基本产品的价格和供求方面的信息,很少见到真正的实时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时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实时食品安全追溯公共平台。
3.RFID概述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Reader)与电子标签(TAG)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Transponder)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分所组成。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4.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应用的优势
4.1减少冷链物流断链现象,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冷链物流的核心即为保持低温环境,以确保生鲜品的安全与品质。冷藏车到达后,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先对货物的数量、种类等进行信息核对以及质量检验,合格后才能接收入库。如采用的是传统的条码技术,这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如采用RFID技术,这就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之中对尽可能的简化物流操作,缩短货物暴露时间。由于RFID可以在20米内一次性识别多个移动标签(80张/秒),通过在产品或包装上贴上RFID标签,利用安装的阅读器,无需人工操作,且可以满足大量货物出入仓库信息收集操作。由于业务流程的简化,人工成本大大节省,但是工作效率、质量却会大幅度提高。
4.2满足消费者对冷链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为了确保到达消费者手上的产品是安全的,我们可以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采用RFID系统来收集冷链中的产品个体信息记录。譬如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就采用RFID的形式对生猪进行监管。通过每头生猪都佩戴一个RFID耳标记录器,记录下个体信息、用药记录、检疫信息、销售信息等,对养殖企业进行管理,实现养殖过程实时监督。在屠宰环节后,将其耳标的基本信息提供给追溯与安全信息平台,以供追溯、查验及监管。从而保障了肉类生产的安全性。
4.3产品管理透明化,降低企业损耗与提高控制程度
冷链配送中心是根据用户的订单和销售预测,进行规模化采购、进货、加工、保管;然后,按客户订单所需商品及其数量,在规定的时间准时送达客户的物流场所。配送中心内作业流程的每一步操作都要准确、及时,是否快而且准关键在于数据的采集。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率的数据采集技术,就不可能将信息快速、准确地传达给管理控制者。通过RFID为每件货物提供对物理对象的唯一标识,实现货物在整个冷链上货物的物流跟踪,保证了它在供应链上的整个流动过程都会被及时、准确地跟踪,做到透明化。
5.结论
现代社会中冷链与我们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但是在我国冷链物流还处在起步阶段时,要对易腐货物进行全程监控却比较困难,本文通过介绍冷链管理操作原则,利用RFID技术,为冷链物流中的监控技术应用提供参考。毫无疑问,针对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为了要确保特殊货物,如食品、药品等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从而保证货物的质量和品质,减少物流中的货物损耗,引入RFID技术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娜,李锐.浅议RFID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2011(3);82-83.
[2]吴理门.基于RFID技术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链系统,2011,11;30-32
[3]冯华,王振红.生鲜食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冷链物流,2009,28; 43-45.
[4]蒋伟.探析RFID技术的应用对仓储管理的影响,2011,8;73-74, 96.
作者简介: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 冷链物流 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冷链物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迅速拉动了冷冻冷藏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需求的增加使国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加剧。
为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城镇鲜活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明确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
(一) 复杂性。
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并且由于鲜活农产品具有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特点,使得对生鲜农产品在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二) 协调性。
由于生鲜果蔬等不易储藏,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高效运转,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稳定运作。
(三) 高成本性。
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而且,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这些都决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程度也不同,基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可考虑多种模式共同发展,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一) 以“批发市场”为主导(见图1)
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通过与农产品经销公司、专业合作社联结,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物流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接受用户需求的拉力和基于利润需求的推力,建立综合化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体系,并作为供应链的链主企业驱动各参与主体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
图1以“批发市场”为主导
(二)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见图2)
连锁超市公司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上游延伸,通过投资兴建基地或与生产品经销公司、加工企业联合,与大规模稳定货源和基地的产品生产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通过自建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或采用第三方物流,向门店提供无公害蔬菜、新鲜水果、多品种配菜,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图2 以“连锁超市”为主导
(三) 以“龙头企业” 为主导(见图3)
该种模式中的“龙头企业”主要指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或销售企业,例如双汇、蒙牛等,根据自身的资源通过自建或联合建社区专卖店,控制销售终端,组织生鲜农产品物流。这种模式物流环节少,信息反馈及时,市场灵敏度高,可加快物流速度,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价值。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型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物流供应链系统。
图3 以“龙头企业” 为主导
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策略
(一)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个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其投资回收的周期较长,运营时的维护资金需求也较多。因此,仅仅依靠政府或者仅仅依靠企业不能完全满足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需要,这就要求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
(二)加强冷链物流监管机制的完善
现在国内制定的一部分法律法规并不是从冷链物流全程的角度进行制约,即使有规范也缺乏统一、科学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尽快建立食品冷链标准,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易腐食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三) 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
五、总结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我国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适应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政府也开始非常重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并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相信中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会逐步步入正轨,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2]胡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3]魏国辰.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 2009(2).
[4]洪玉兰.浅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
[5]张琳,庞燕.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议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从田间到餐桌”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这也正体现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独有的鲜活性、易腐性等特性确定了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严格标准。但由于冷链的问题,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已经达到20%~30%、12%、15%,仅果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1,000亿元以上,因此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迫在眉睫。。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具有高投入、高要求的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运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
1、冷链物流市场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年产禽蛋近2,000万吨,水果6,100万吨,蔬菜近3.5万吨;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产生了较大的需求,尤其是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农产品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广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形成,加之我国人民生活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
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有所改善。随着农产品物流需求的提升,政府和农产品流通主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施,为实现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目前,我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万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兴起。在业务外包等新型管理理念的影响下,各农产品经营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专业化分工的结果导致许多非核心业务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业务。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冷链物流市场有待细分。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对物流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的要求存在差异,而我国冷库库温一般为0℃~4℃和-18℃~-22℃两种,少数冷库库温为-28℃以下。这种库温适合大多数农产品的储存温度要求,但是对有些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温度。因此,从提高农产品储存质量、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出发,应对冷链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对不同的农产品设定其最佳储存温度。
2、我国农产品冷藏配套设施建设不足。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目前,我国农产品运输主要采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在公路运输中约有80%的生鲜农产品采用开蓬设计的普通卡车运输;铁路运输中有6,970辆冷藏车,但60%以上为加冰冷藏车。在储存环节,我国冷库储存量只占其库容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不到20%,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在销售环节,大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效果大大降低。
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4、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要维持农产品冷链的正常运营和顺利发展,需要有对物流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而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物流体系,也缺乏对我国本土物流理论与实际的研究。在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缺乏理论的引导和实践的教学。因而,大多数物流人员不能达到冷链物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5、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不健全。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使得政府在对农产品物流的疏导监控环节缺乏理论与制度依据,许多不良商家因此有机可乘。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四、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1、加快冷链物流设施的改进。根据《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借助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尽快淘汰陈旧的冷库车与保温车型,研制出能全程控制温度、降低农产品物流损耗、保证其品质及安全性的速冻机及冷库;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遇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改进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大型低温物流中心。
2、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处于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它应该同上下游企业拥有一个共同的利益目标。如果供应链上的成员经常变动,会降低此供应链的竞争力,所以合作各方应以多边共赢为原则,建立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此外,着力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并推动其向以综合物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转变。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3、鼓励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尤其是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鼓励相关单位开展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人才激励和柔性机制,推动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4、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博科资讯武兴兵在进行了大量有关冷链物流信息化市场调查后指出,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化缺乏统一的平台,90%的冷链物流信息化仅承担企业自身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保鲜控制等职责,一旦()产品交付给下家,就不会再进行跟踪。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区域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3S、自动识别技术等技术的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促进冷链运输管理的透明化、科技化、一体化,从而真正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和物流网产业发展建设。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其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健全的检查与监督机构,同时其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相互合作”的管理模式也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尽快完善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加大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力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及全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指导准则和相关标准,包括整个冷链物流节点良好的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特别是农产品运输温度标准)、销售标准、标签标准以及检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服务标准等。
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意义
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意义重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既保护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营养流失,保证食品安全,又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产后损失,带动农产品跨季节均衡销售,促进农民稳定增收,还有助于提高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突破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红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观察,2008.12.
关键词:生鲜食品 冷链物流 一体化的配送模式
一、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概述
冷链物流是指为实现顾客需求,连接供应主体与需求主体之间,克服温度、空间和时间阻碍的一种快速和有效的低温商品流动和服务的经营活动过程,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所以也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因此,产品具有易腐性、时效性和对运输设备要求的特殊性这三个特点。生鲜食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配送运输上,它是冷链物流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此研究如何合理安排车辆调度,缩短货物在途时间,从而减少物流成本和货损成本,对物流配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现状
传统生鲜食品流通主要是通过生鲜食品物流集散中心实现的,生鲜食品物流集散中心主要是指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和销地批发市场。目前,大中城市消费生鲜农产品的50%-7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传统生鲜食品物流形式下,批发市场是生鲜食品流通主渠道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它将众多生产者的产品通过多种供应渠道汇集到一起,然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送达消费者,只有少量生鲜食品绕过批发市场以直销方式到达消费者。这种方式形成一种当日现货交易机制,是一种商流与物流不分的流通形式,造成生鲜食品物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处于阻断和不透明状态,农产品物流链的衔接不畅,流通渠道不畅,物流缓慢。
近年来,随着国际大型超市的登陆中国,生鲜食品的流通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比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的经营规模和吞吐量要小得多,能够做到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响应时间短等,由于部分农产品生鲜制成品加工过程处于从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一条龙操作形式,所以需要专业性较强的配送支持系统。由此可见,农产品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属于灵活性和柔性化要求比较高的配送支持系统,在特殊保鲜条件下的运作比一般常规配送中心的功能复杂的多。通过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可以保证生鲜食品供应商及时准确的发货和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有利于减少经营者的投资,有效地保持生鲜经营的规模和品种的完整性,有利于有效控制和减少经营者的存货和损耗,加快商品周转。
三、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完整体系未成形,产品的损失严重
大部分生鲜产品没有形成冷链物流体系,损失严重。目前,我国鲜活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和储存现象,致使鲜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非冷藏状态下的散装鲜活产品物流,在运输、分销和零售的多次装卸搬运中增加了二次污染的机会,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降低了产品质量。
(二)硬件设施落后,冷藏运输效率差
我国冷链物流的现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大量损耗,物流费用高,易出现安全隐患。如专业运输设备的严重缺乏,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另外,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等的缺乏也是导致我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流通加工待发展,货物价值比差大
我国鲜活产品的产值主要在原产地周边实现,绝大多数以采收后的原始产品形式出售。我国鲜活产品产值与鲜活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0.8;世界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加工量占总产量的75%,全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不超过10%。据初步统计,我国现仅有1%的果品经过清洗、分级和包装后投入市场,果品加工能力不足;蔬菜经分级、整理、清洗、沥干、切分或不切分、小包装、精包装后上市的净菜和配菜的数量也很少。事实上,果蔬的附加价值主要体现在流通及加工程度上。
(四)传统模式不合理,配送成本高
我国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主要体现在部分易腐商品生产企业自行完成配送任务,配送成本高;专业配送企业各自为阵,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用户较少的地方设施不足,无法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
四、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促进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由综合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发展我国鲜活冷链物流的若干政策意见。一是制定产品经销企业、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等冷链物流相关企业税收、信贷和用地支持政策;二是加强对冷链物流技术研发投入,将冷链物流技术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三是安排一部分专项资金,支持冷链物流中加工、运输和仓储等薄弱环节,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产品批发市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和国家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四是要加强对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对食品冷链在观念上有所改变。
(二)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对中、小低温食品生产商及制造商来说,要把生意做大,亟需降低物流成本,势必会出现第三方物流服务机构。在我国,由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及其服务不能到位,造成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当前应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军低温物流冷藏市场。食品企业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自身专注于对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以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来降低自己的物流成本。强化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根本之路。
(三)大力发展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和低温仓库
对于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和冷库进行全面动态监控。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了解库存产品的保质期和库龄。针对当前国际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我国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对于低温仓库的建设,应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建设。一般低温仓库依据仓库的温度进行不同分类,分为冷藏库、冷冻库和特殊冷藏库。凡是库温维持在产品冻结温度以上的都属于冷藏仓库,凡产品温度维持在冻结温度以下的都属于冷冻仓库,凡是需要同时控制库内温度和湿度的都属于特殊冷藏库,如新鲜蔬果的冷藏等。
(四)建立一体化的配送模式以实现合理冷链物流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链”的建设上,尽量把链条做到最长最完整。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物流企业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且回收期长。根据冷链食品的相同特点,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从而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可以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城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通过冷链物流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冷链车辆的装载率,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参考文献:
[1]吕峰,林勇毅.我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10(01).
[2]车宁.用新的模式解读中国冷链物流.中外物流,2010(4).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2012年以来,生鲜食品需求逐渐攀升,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质量、营养与安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基于农业大国背景下,加快发展冷链物流运输,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生鲜食品销售质量以及运输安全性,保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运输中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有利于实现生鲜食品跨地区流通,长期保持稳定销量,促进农户收入持续增长,提高生鲜产品销售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文章主要对区块链技术概念与特征进行深入概述,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区块链技术概念与发展特征
1.1概念界定
区块链技术表面来看较为深奥、难以理解,但是其本质原理较为浅显易懂。具体来说,可以将区块链整体看做一个分布式地图,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内,均拥有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这些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可以借助区块链中不同链条实现信息融合共享。在进行信息融合共享过程中,区块链技术还可对一些市场交易技术进行高端隐私化处理。在区块链技术发展初期,广泛应用于市场金融交易领域,因此,为保障市场用户的信息交易安全与资金交易安全,区块链技术通常借助全方位加密手段和高技术秘钥科技对一些数额交易较大、信息较私密的事件进行系统加密处理。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借助自身高科技数据计算系统对一些权力主体的应用进行深入平衡,最大化保证其保密性同时,也平衡了主体权力的运用,促进市场公平性,杜绝不必要交易成本的浪费。
1.2发展特征
在区块链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其系统内部的非对称高端加密技术与时间戳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具备高度去中心化特点。传统互联网交易管理中心通常总是在不受任何约束情况下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会导致管理中心的权利逐步向绝对化趋势发展,大幅增加市场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交易效率。而区块链技术与之不同,区块链技术主要采用高度合理的去中心化模式,并不依靠交易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区块链技术主要依托高端加密数据测算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分层管理,即使在某一层发生信息泄露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具备区块链安全性能。现阶段,在互联网交易中均采用对应秘钥技术来保障用户信息,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应秘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较易产生信息漏洞。而区块链技术中采用的是非对应秘钥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三是具有反复验证性能。在区块链中具备时间戳技术,可以依托该技术对不同时间节点的用户信息进行实时搜索与查找,且在时间戳技术的系统控制下,用户信息很难被恶意修改与盗用。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尚不完善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组织。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缺乏提供信息的网络平台,造成了产品信息错位、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导致产品市场供需不到位、信息输出混乱等问题。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均没有属于自身的独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即使有少部分企业拥有独立的产品信息系统库,但企业之间信息缺乏共享机制,产品供需信息仅仅取决于各自企业拥有的局部市场消费现状。这些信息流动性差、准确性低,较易受到局部消费市场的影响,导致产品销售风险升高,提高生产成本。
2.2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缺乏
随着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具体来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其他物流运输人才培养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区别。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在掌握相关冷链加工、运输、储存等相关知识与经验后,还需要深刻了解食品安全、农业、生物等几方面的知识。由于我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时掌握冷链物流基础知识与区块链技术的人才屈指可数,加之整个冷链物流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大部分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外行,缺乏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以冷库为例,许多操作人员没有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冷链基础知识,经验尚且不足,物流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一旦在运输途中操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冷链产品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运输追踪系统单一
现阶段,我国生鲜食品的全程追踪监控与运输管理是整个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环节。为确保生鲜食品的新鲜度与安全度,需要在整个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生鲜食品进行全方位追踪监管。但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中主要存在对生鲜食品的全程运输监管力度不足、全程运输追溯信息系统欠缺等问题,无法最大化实现生鲜食品冷链安全供应链的全面管理与具体追踪管理,导致无法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运输追踪信息数据。由于收集的运输信息不全面、追踪系统不完善,在运输中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原因,错过最佳解决时间。同时,由于生鲜食品安全信息与生产信息不太透明,无法及时有效地对供应链中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合理管理。
2.4冷链物流运输温度缺乏保障
冷链物流运输产品一般均具备易损坏、易腐败、价值较低及大小不一等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包装结构等指标均具有较高要求,必须达到冷链运输规定标准。但是在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温度运输控制中,尽管某些关键环节设定了温度控制工鞥,但仍无法建立全方位温度控制系统,即无法实现运输温度全程控制。由于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温度控制环节都是独立且单一的系统,因此,无法保证产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长期保持很稳状态,且由于温度缺乏具体保障,更易致使冷链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3.1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规范
首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规范。健全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例如冷链运输作业基本标准、冷链运输环境温度设定标准与温度控制标准。同时,结合国际通用物流标准,实现产品链上各环节信息收集与管理均有基础标准可依。完善政府信息、企业信息、个人运输信息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保障冷链物流信息的运输安全。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检测作用,采用“分层检测、相互驱动”的管理模式,并及时介入网络信息平台,将运输车辆温度情况、运输定位纳入综合监控范围,促进冷链物流运输安全保障。其次,完善冷链物流相关信息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保障产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报告等政策规划创新制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需要将区块链技术重点作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发展基础,进而将信息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运行、实现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手段。同时,完善消费市场准入机制,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较为稳定的构建环境。最后,加大冷链物流政府扶持力度。各地政府需要对冷链物流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流通区域通行权、土地买卖、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各地政府关于区块链技术、科研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打造新型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全面化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茁壮发展。此外,鼓励这些新型企业积极与信息化院校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具备冷链物流基础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知识的物流信息化高端人才,优化冷链物流人才结构,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奠定夯实基础。
3.2创建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
冷链产品和其他产品在物流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冷链产品具有储存周期短、产品附加值高、回收处理性能低等特征。为提高我国冷链产品市场交易量,政府和相关运输部门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出要依靠建设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来促进产品销售。对此,可以创建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指导的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来构建高端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所谓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对产品冷链物流进行集中管理。该管理平台与电商销售平台相似,当装满产品的冷链物流集装箱达到指定地点时,可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扫描,以此获取集装箱货物重量及运输编号等信息,然后利用信息数据传输平台呈现冷链物流集装箱图像。相较于传统集装箱物流运输过程,冷链集装箱物流运输可以充分借助此项智能平台,大幅度缩短集装箱扫描时间,提升交易效率。同时,该智能平台还可借助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集装箱内冷链产品种类进行分类,例如一些保质期相对较短的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会在平台检测中加入温度、湿度数值,以便选择更好的运输路线。
3.3建立全程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
一个完整的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主要涉及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且要求产品在全程中处于低温运输环境,以此充分保证产品销售质量。冷链物流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运输各环节进行信息数据全面覆盖,保证冷链物流各环节紧密联系,提升运输效率。第一,生产信息化。以农产品为例,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信息库,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程度、土壤湿度等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并及时将其录入信息库,对农产品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及研究,以此优化农产品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达成生产质量化、智慧化目标。第二,加工信息化。产品生产后,在产地进行简单分类、挑选与包装,最终进行装箱。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时记录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例如产品监测过程、加工环节、加工日期等信息,将数据信息上传至政府相关部门的官方平台,以便广大用户在各大销售市场通过智能手机对产品加工信息进行查询,也有助于督促产品加工质量的提升。第三,产品储存信息化。通过各地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各地冷链企业的不断加入,需要增加冷库数量。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冷链储存管理系统,实现储存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此外,运用区块链技术还可对冷链冰库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优化与组合,进而形成智能化冷链储存仓库,提高冷库运输效率。第四,运输信息化。将区块链技术与湿温传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车辆监控系统将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及时传输找到冷链检测系统中,系统在接收到数据信息之后进行不定期监管,以此提高冷链物流产品运输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种长期发展性工作,应当杜绝出现“一蹴而就”“单一化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不断健全已有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可以利用网络智能信息化平台,及时有效预防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也能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及时。通过区块链技术与我国冷链物流的高度融合,真正使智能信息化系统在运输中发挥督导作用,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也能提升产品运输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衍军,许雯宏,李海洲.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构建[J].包装工程,2021(11):6-7.
[2]郑君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供应链金融创新优化路径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1):18-20.
[3]尹传忠,谢毅峰,武中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构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08):33-38.
[4]张馨.新型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7):103-107.
[5]张森,叶剑,李国刚.面向冷链物流的区块链技术方案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03):12-15.
[6]刘森,王英卓.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冷链物流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