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1篇

我国是果蔬生产和消费大国,水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0%,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但是,由于我国果蔬冷链物流没有形成一个体系,在整个果蔬流通链条中,冷链所占的比例很低,仅有5%,而欧美已达到95%以上,因此造成果蔬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严重(据统计果蔬在流通中腐损率为20%~30%,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

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其中提出要鼓励大型生鲜农产品生产企业“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此种体系对于鲜肉等农产品已证明是可行的(例如双汇冷鲜肉体系),但当前果蔬冷链物流体系是否能够完美复制,仍是个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果蔬冷链物流体系现状的分析、与鲜肉冷链物流体系的对比,以探索解答上述问题,并提出建设以农产品中心市场为核心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一、果蔬冷链物流体系现状与分析

所谓果蔬冷链物流,就是水果和蔬菜产品采摘以后,在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保持果蔬新鲜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条件下的供应链系统。

21世纪以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果蔬冷链流通体系进入高速发展期:冷链流通应用比例逐年提高,冷链基础设施、技术标准等也逐步完善,大量第三方冷链专业物流公司不断涌现。这些条件都为果蔬冷链流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整体冷链流通体系仍处于初级阶段,果蔬也不例外,主要表现在:一是冷链流通比例相对于发达国家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基础设施、管理技术、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不先进或不完备;三是第三方专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司较少并且多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规模不大。

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但大多在“点”(各节点建设,如冷库、冷藏车等硬件设施)上下工夫,如何把这些“点”整合成一个真正的链条,将是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果蔬冷链流通体系现状分析

一是果蔬冷链流通成本高、利润低,在市场经济下对各方的吸引力均不足。二是果蔬冷链流通供应链节点多而杂,透明性低,不成体系。三是没有足够的大型专业果蔬冷链物流企业。四是冷链物流软硬件设施不足。

三、果蔬冷链物流与鲜肉冷链物流体系类比分析

作为农产品冷链运输的对象,鲜肉与果蔬相比,有不少相似点:一是鲜肉与果蔬均为初级产品或者初加工产品,流通过程中价值增值空间不大。二是两者在常温下都易腐,需要在流通全程实行冷链运输以保障其质量品质。三是老百姓对鲜肉与果蔬的日常需求很大,且多为刚性需求,因此需要保障鲜肉和果蔬的流通渠道畅通。当前,对于鲜肉冷链物流来说,已经有不少较为成熟的企业,例如双汇冷链物流体系,通过与鲜肉冷链建设的对比分析也许会对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有所帮助。

以冷鲜肉为例,双汇现已建成“从畜牧场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一是双汇冷鲜肉冷链流通系统可初步划分为三个节点:生猪养殖、加工(屠宰)、超市,各节点通过第三方冷链物流系统进行连接。二是双汇建立了自有的生猪养殖厂、加工厂,甚至冷链物流公司以保障对冷鲜肉流通全程的高效控制。三是双汇引进了国外先进物流软硬件设施,开发了自有产权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提高了冷链物流的流通效率。通过对双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中我们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大企业作为核心,整合上下游节点。

四、建设以农产品中心市场为核心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

(一)主要原因

第一,果蔬冷链中的其他节点无法带动整条产业链。果蔬冷链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果蔬质量安全,而且关系到百姓的生活,当下,需要在市场经济规则制度下由多方合力解决。但是流通链条中其他节点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承担带动作用,如当前第三方果蔬冷链专业物流公司很少,不成规模;上游的生产商(农户、农民合作社)过于分散,并且多注重生产而轻流通;下游的加工商、销售商也没有能力或者不愿主导带动整个冷链建设体系等。而农产品中心市场,作为果蔬冷链流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拥有各种软硬件(如冷库、检验检测、上下游流通渠道等)优势,能够起到带动果蔬冷链发展的核心作用。

第二,农产品市场有公益性职能。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便捷的公共交易平台,对城市“菜篮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由于其利润不高而造成对企业吸引力不足,因此,拥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中心市场可以与政府共同推动果蔬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发展。

第三,农产品中心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核心。农产品中心市场以其交易量大、交易面广而成为农产品价格形成、信息汇聚的中心。若将农产品中心市场建设为冷链物流体系的核心,结合上下游各个节点,形成网络以后,能将各种果蔬信息透明化,从而减少果蔬价格异常波动。

第四,农产品中心市场拥有渠道、经验等优势。农产品中心市场作为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与上下游各流通节点联系紧密,能够使农产品流通更为顺畅;另外农产品中心市场对果蔬的储存运输拥有大量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作为建立果蔬冷链物流标准的基础。

(二)主要任务

第一,实行供应链信息共享策略。作为果蔬冷链物流主导企业的农产品中心市场应该激励上下游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实行供应链信息共享策略,使上下游信息能够舒畅流通。重点是建立起公共信息平台,将农户、批发商、中心市场、超市等各节点信息资源整合到同一个平台上,增强果蔬信息透明度。

第二,运用先进物流管理技术。果蔬供应链信息共享策略需要配合各果蔬冷链节点终端信息系统与管理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物流信息管理技术与果蔬流通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建设信息网络,使易腐烂的果蔬产品能够快速流通。

第三,与上下游各节点进行对接。上游方面与产地基地、农村合作社进行对接。下游方面与其他兄弟中心市场、终端超市进行对接。与冷链物流企业进行对接。农产品中心市场可与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建立果蔬冷链物流管理部门,利用农产品中心市场的果蔬存储流通知识与冷链物流企业的信息管理优势,共同保证果蔬流通的高效畅通。

第四,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果蔬冷链流通标准,由于种类繁多,品质各异,不易进行统一的冷链流通标准制定。农产品中心市场可以利用自身的物流经验优势,联合政府及其他企业,共同为冷链物流标准建设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政策配套

第一,大力扶持农产品中心市场建设。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农产品中心市场建设,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力争在全国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区域性的农产品中心市场,使其真正发挥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主导作用。

第二,大力培育果蔬冷链物流企业。政府要大力扶持冷链各个节点的建设,培育一批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使其发挥在果蔬冷链物流中的重要作用。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2篇

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规划》拟冷藏库建设到1000万吨,为冷链物流的完善做足政策保障,预计规划能带动社会投资2000亿,规划期为2010-2015年。

《规划》提出,进一步提高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增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

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以最大程度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禽肉能从产地快速、新鲜、安全地输送到消费者手中,都是得益于冷链物流的发展。

完成七大任务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而我国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仍在稚嫩的起步阶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有七大主要任务:

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广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从中部、华南地区到珠三角、长三角、港澳等沿海地区,从东北地区到京津地区的猪肉冷链物流体系;黄淮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等水产品优势产区到中西部大中城市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柑橘、热带水果等特色水果产区,到大中城市的水果冷链物流体系,以及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南菜北运、东菜西输冷链物流体系。

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

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六是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加快节能环保的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加强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七是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通过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等技术,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明确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落实工程

根据规划,还将推行工程在重点建设,作为我国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

一是冷库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和充分利用现有低温储藏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满足全社会对储藏设施的急需。到2015年,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

二是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类和水产品分割、果蔬分拣以及包装、配载等处理流程,形成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

三是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运输率;鼓励肉类和水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企业购置冷链设施设备,提高冷链处理能力,逐步减少“断链”现象的发生。

四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采用政策倾斜等方式,鼓励其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务网络,强化资产重组与战略合作。

五是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选择50个果蔬、肉类、水产品等部分大型农产品生产及物流企业,率先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和市场交易信息平台,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系统。

六是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鼓励大型肉类和水产品企业开展低温初加工设施建设,推广肉类和水产品冷藏运输和运输全程监控技术,推动零售环节超市、大卖场冷柜销售方式,形成“无缝化”连接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加强中央直属猪肉储备冷库和地方猪肉储备冷库建设,依托企业冷库完善猪肉储备体系,提高政府对猪肉市场的调控能力。

七是果蔬冷链物流工程。重点加强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和冷藏储存环节建设,推动主要产区果蔬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力发展冷藏运输,完善主销区果蔬冷链配送设施建设,发展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励企业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第三方果蔬冷链物流服务企业。

八是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完善冷链物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中转、进出口等主要环节的监管和查验基础设施建设。在冷链建设重点工程中,同步建设监管和检测设施。依托现有监管和检测资源,进一步提高主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转中心、进出口口岸的查验和检测能力,提高监管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

为农副产品流通提速

《规划》是响应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订的,并借鉴了发达国家“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先进经验。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发展现状,但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但流通过程中腐损率高。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以及居民消费质量和食品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鲜活农产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而我国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44-01

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模式,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冷链物流是指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蔬菜、水果、鱼、肉、禽、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配送、消费等物流环境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最大地保护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的一种物流模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呈现长距离、大规模等特点。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及运用水平仍比较落后,冷链物流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冷链物流水平不重损坏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因此,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护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提高我国食品行业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丰富物流发展理论,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化程度较低,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较少。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加上冷链物流前期投资大,回收慢等特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较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目前虽然我国物流公司较多,但提供综合性全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则较少,而专门针对冷链产品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则微乎其微。目前,中国仍没有一家冷链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能覆盖全国,加上冷链物流企业对设备以及技术的要求均较高,一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后盾,很难开展冷链物流。(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现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目前硬件建设仍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冷链物流硬件设施主要包括冷藏车、冷库、物流设备、加工设备、码头设备与存储设备等。从数量上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从利用上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大多集中在生产型企业手中,冷库与车辆只为企业自身服务,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中国的农产品冷链大部分只是某一环节的冷链,针对全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80%的蔬菜水果、水产品,90%的肉类在运输销售途中基本上没有冷链保证。首先,由于信息不畅造成农产品在运输途中耽搁的现象时常发生;其次,易腐生鲜农产品装车、装船工作往往不是在国际标准要求的保温场所或冷库进行,而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露天进行;最后,现代化的冷藏卡车大部分都较为肮脏、陈旧,功能不全,无法满足冷链的要求。(四)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从国际经验来看,严格的行业标准与监管是推动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编辑并发行了很多物流国家标准,这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仍不完善,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业没有全面的规范,如冷冻冷藏洁净度控制等。(五)冷链物流人才匮乏。目前我国高素质、高技术的物流专业人才不多,训练有素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更为稀少,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我国现有的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储运部门转型而来的,其经营管理方式仍然比较落后。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全局把握,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健全经营网络,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细分市场,发展增值服务,提高国际竞争力。此外,应基于整个链条建设的考虑培育农产品冷链物流主体,并促使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二)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改进原有的冷藏运输设备,通过电子交换系统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冷库与冷藏车的全面动态监控。其次,根据冷藏食品对温度要求的不同建设低温仓库。低温仓储主要有特殊冷藏库、冷冻库与冷藏库等。如新鲜蔬果的冷藏需要建立特殊冷藏库,熏制品、火腿、冷冻食品的存储则需要冷冻库,鲜奶、鲜鱼肉、鲜鱼子等则需要冷藏库来保存。(三)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冷链物流各结点的有效连衔接。即冷链物流的下游结点如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餐馆、家庭等,中间结点如配送中心、冷藏库、中间商等与上游结点如生产加工基地等是否能有效衔接。各结点的有效衔接一方面与有赖于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则要求联合各方力量,成立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四)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首先,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与推广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如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以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规范经营。其次,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检查与监督机制。再次,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形成信息化标准,促使各结点的有效衔接。(五)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建设。目前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而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从而影响了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因此,加强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与高校合作,引导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由学校负责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部分则由冷链物流企业来承担,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二是通过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现有员工的不足,并积极举办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高级培训班,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与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多加相比,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农产品冷链物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良培,李淑华,陶建平.基于时间竞争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运营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0,9:2320-2324.

[2]杨维霞.农产品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初探[J].商业时代,2010,15:64-65.

[3]张学志,陈功玉.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09,10:57-60.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融资;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5-0080-02

一、国内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基础设施、信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冷源的应用、保鲜技术的开发、相关设备技术可靠性、载货容积和重量、地面设施完善程度等方面还比较落后。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产后流通损失率高达20%~30%、12%、15%,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 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经济损失上千亿元。国家发改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建成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使中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冷链物流行业还要解决许多问题,诸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冷冻冷藏运不足;冷链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物流环节太多、易出现冷链断裂;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服务水平低; 冷链物流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等。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资金缺乏、发展不充分所造成的。

二、国内冷链物流产业投资不足的原因分析

1.冷链物流资金需求方资信状况差异大,中小冷链物流企业融资能力不强

在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领域,参与主体在企业规模、资金实力、经营方向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既有大型农产品企业、冷链物流企业,也有广大分散的农户和松散的中小农产品物流企业。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大、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较容易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而广大的农户和中小物流企业,因其规模小、实力弱、资质差而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2.冷链物流资金供给方供给不足、渠道不畅

商业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原则与松散的中小物流企业以及分散农户融资的高风险特点存在着矛盾。松散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和分散的农户在资金需求上“急、少、频”,与大型企业相比,贷款违约的风险较高,而信贷审批、监管成本和单位交易费用基本没有太大差距,因此,商业银行从风险、成本与收益的角度考虑,不愿给松散的中小物流企业和分散农户发放贷款。另外,第三方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业务范围尚待开拓,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尚待认知。

三、冷链物流产业资金导入的对策

1.组建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和松散的中小农产品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信息公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产品流通合作社,可以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在合作社内进行资金股份化、盈利分红,又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参与冷链物流系统建设、运营。

2.发展农超对接直供体系。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环节往往经历农户、专业合作社、中间商、分销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供应商、超市等诸多环节,流通环节多,冷链在多环节过程中易断裂。建立农超对接直供体系,连锁超市和农产品合作社依据实际情况形成紧密合作,减少中间环节,利于冷链物流模式的衔接和运作。

3.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快自身发展。为争取到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中小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应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财务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信用、财务形象,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吸引金融机构的资金注入。

4.构建中小冷链物流企业财政性信贷支持系统。可借鉴外国发展物流的经验,构建中小冷链物流企业的财政信贷支持系统。从各地方的财政支农资金中拿出一定份额,一方面由财政部门对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提供直接的贷款,另一方面由财政部门设立担保机构作为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的贷款担保人,以财政预算等多种形式注入担保资金,培育信誉良好、有发展前景、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物流企业。

5.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直接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可以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户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建造合适规模的微型冷库,鼓励农户建设水果、蔬菜恒温气调库,增加一线生产环节的低温、控温库比例。

6.提供政策性贷款扶持政策。农业发展银行应增加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额度、提供贷款优惠政策、运用灵活多样的贷款方案,鼓励冷链物流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在冷库设施建设、冷库控温技术水平提高、新型冷藏运输设备研发和冷冻冷藏车辆多元化配置等方面的发展,建立一批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冷冻冷藏库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鼓励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和农户因地制宜,建设与所经营的农产品相适应的冷藏设施。

7.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引导商业银行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建立新的信用评价标准及风险评估标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冷链物流行业,比如,根据农产品企业仓库中储存的产品和市场情况,对农产品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资金需求规模较小、使用周期较短的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或农户只要提供一定的担保,即可对其提供资金支持,满足农户、中小企业的短期资金需求;允许农村成立小型金融机构并加强监管,拓宽资金渠道,比如,建立物流合作银行,对合作企业,无论其企业规模大小、企业所有制如何都能享受物流银行的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形式,比如提供融资租赁等方式规避风险。

8.税收优惠政策。冷链物流企业在购置冷冻冷藏车辆等固定资产时,享受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相同的税收政策。对冷链物流企业营业税率实施减半或减少征收的优惠税率,对于冷链物流企业的所得税实施按照一定比例先征后返的政策。

9.政府进行宣传引导和监督。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经营者保鲜、包装技术以及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大力宣传冷链物流产业中的先进典型;引导和监督农产品经营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产后商品化处理、屠宰加工环节实行低温控制,促进生鲜农产品包装规格化、质量等级化;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运用供应链管理技术与方法,实现生鲜易腐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企业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出台[N].农民日报,2010-07-29.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对策

应市场的需求,食品冷链物流行业伴随着制冷技术、食品安全和物流管理等多学科技术的发展逐渐地建立起来。所谓食品冷链(Cold Chain) 是指易腐的原生态食品,从农村收购或河海捕捞之后至到达消费者手中,所经历的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整个过程。

一、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1.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美国的蔬菜物流是目前世界上最典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蔬菜产业现代化和专业化,形成了一条田间采后预冷- 冷库- 冷藏运输- 冷藏批发- 超市冷柜- 消费者冰箱的蔬菜冷链物流模式,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所需的生理低温条件,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此模式大大地提高了蔬菜质量,并降低了损耗,不仅保证蔬菜在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新鲜与安全,而且在加工运输环节中的损耗率仅占总重的1% ~ 2%。

2.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日本是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先驱者,因资源匮乏而采用“以小搏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通过建设高密度、集约化、专业化的冷库,以“物流高效化”为宗旨,促进农产品与冷链物流的无缝对接; 建立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3]。

二、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 第三方物流服务不能到位

我国易腐食品除了外贸出口的部分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易腐食品的物流配送业务是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特别是在奶业界当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利用第三方物流的乳品企业为数不多,蒙牛、三元、广东四明燕塘乳业等已在运用和拓展这方面的业务,看来还有待积极培育。

2.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能监控保障食品从生产、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即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状况的完整体系,缺乏相关的温度立法,食品卫生法规执行不力,致使食品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质量状况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和保障。

3.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食品冷冻的硬件设施滞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目前运营中的冷冻、冷链运输设施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造成运输过程中损耗极高,物流费用占到易腐食品成本的70%,每年的低温物流所造成的损失达750亿元。

4.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所致。冷链运输业受国际能源(石油、汽油、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其次是须留下的“买路钱”所造成的成本压力也很大。据冷链运输从业人员反映,仅油费、路桥费以及易腐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这3项的经济成本折算,约占所运易腐食品总成本的70%,在正常情况应不超总成本的50%为宜。无疑,这是给产品增加成本的最大压力和来源。

5. 技术标准缺位

涉及冷藏食品运输的产品有几百种,且在不同的温度存放它们的易腐程度也不一样,每种产品所要求的低温储藏所控制的时间与条件等各项技术指标都不尽相同。例如鲜、酸牛奶4 ℃~7 ℃,水果蔬菜10 ℃~15 ℃,速冻食品0 ℃以下等。但目前此类的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要求、冷链物流行业管理要求与规范等都尚未见出台。

三、我国建设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

1. 加强冷链物流硬件设施建设

冷链硬件设施是食品冷链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冷库和冷藏运输设备两方面。据国内超市能耗统计显示,每家店铺10年的运营时间费用中,初期投资只占10%,运营成本占到90%;而每年用于单店能耗、食品损失和维护的费用约计人民币130万元以上,其中制冷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就占到50% ,相当惊人。因此,尽快研制出节能减排的制冷设备是当务之急。

2.加快完善我国食品冷链物流体系

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国家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建立健全食品的“冷藏保鲜—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的全新冷链物流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满足市场需求。

3.快速构建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

食品冷链物流是一条宽广的供应链,基于食品安全,对其各个环节的即时性、高效性和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构建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需要结合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和冷链发展的特点,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动机制,推动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的发展。

4.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符合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需求,能解决企业面临的初投资大、运作成本高、专业管理难等问题,使食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其中,强化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第三方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中心环节。

参考文献:

⑴ 顾茜姣,苗艳芳.食品冷链的发展方向[J].制冷技术,2007,(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