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冷链物流运营的目标
冷链物流运营的目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服务,快速、及时,低成本和质量。
1.服务。物流作为第三产业,就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因此,物流运营要以客户为中心,树立“客户第一”的观点。物流系统的流通加工、送货、配送业务,就是其服务性的表现。在技术方面,近年来出现的“准时供应方式(JIT)”、“柔性供货方式”等,也是其服务性的表现。
2.快速、及时。及时性是服务性的延伸,既是用户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对物流快速、及时性的要求更加强烈,在物流领域采用直达运输、联合一贯运输、时间表系统等管理和技术,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
3.成本。在物流领域中除流通时间的节约外,由于流通过程消耗大而又基本上不增加或不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依靠节约来降低投入,是提高相对产出的重要手段。在物流领域依靠推行集约化经营方式,提高物流能力,采取各种节约、降耗措施,实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4.质量。冷链物流与其他形式的物流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必须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因此,质量是冷链物流一个不可或缺的目标。
二、冷链物流运营的基本内容
冷链物流运营的基本内容包括:冷链物流需求预测、设施选址、冷链物流中心设施及设备管理、冷链物流中心运输管理、冷链物流中心组织管理、客户及订单管理、冷链物流中心库存控制、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等。
1.冷链物流需求预测。物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在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对生鲜食品及原料在空间、时间、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准确及时地把握客户物流需求,使物流公司能够将资源分配到服务于该需求的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公司核心竞争力。
2.设施选址。冷库的战略性选址能帮助企业改善客户服务水平。合理的设施位置还能使生鲜食品从生产基地到冷库,或从冷库到客户的移动取得更低的运输费率。
3.冷链物流中心设施及设备管理。冷链物流中心设施及设备是冷链物流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直接影响冷链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成本。冷链物流中心设施及设备管理包括冷链物流设施的规模、中心平面图布置、设备类型选择、单元负载的选择、设备的指派等。
4.冷链物流中心运输管理。运输费用通常是冷链物流过程中最大的单项成本,因此,它是一个必须得到有效管理的重要因素。运输管理涉及运输工具类型和数量的选择,运输方法(航空、铁路、水路、管道、汽车、联运)选择,运输路径选择等。
5.冷链物流中心组织管理。它是对冷链物流系统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建立合理化的冷链物流系统并使它有效运营的根本。冷链物流中心组织管理决策包括企业的管理架构设计、工作设计、劳动定额制定、定员编制等。
6.客户服务及订单管理。客户服务和订单管理应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其目的是提高冷链物流客户的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从而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7.冷链物流中心库存管理。库存是生产和消费间的过渡,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所需的库存水平或金额就越大,也就越需要加以规划和管理。具体的储存活动包括:储存设施是应该自己拥有还是租赁?储存设施的布局和设计,产品组合的考虑(如应该储存什么样的产品),安全和服务流程,人员培训,以及生产率测算等。
8.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是通过对与企业冷链物流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冷链物流的有效管制和管理,并为冷链物流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营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冷链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降低冷链物流总成本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实现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设施。
9.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冷链物流成本控制是冷链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冷链物流经济效益的量化指标。它能直观地体现出冷链物流的经济效益。冷链物流成本控制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冷链物流成本的计划与预算,冷链物流成本核算,冷链物流劳动定额,冷链物流考核指标和方法,冷链物流成本控制措施等。
10.冷链物流质量控制。冷链物流质量是多方面的,包括冷链物流商品质量、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冷链物流工作质量、冷链物流工程质量等。在冷链物流中,我们着重强调冷链物流商品质量。即在冷链商品流通过程中必须注意冷链物流作业的速度和质量以及温度控制,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置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防止食品的变质和污染。
三、 冷链物流运营系统的关键要素
冷链物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提高冷链物流运营效率,把握住冷链物流运营的关键,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把冷链物流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又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形成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者的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的排序。最后,根据重要性排序,选出最关键的要素。
(一)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分析的结构模型。在这个结构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不同层次。同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元素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层次元素的支配。在本研究中,这种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1.最高层。这一层次只有一个元素,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本研究中为高效率的冷链运营系统。
2.准则层。这一层次为实现最高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本研究中包括四个准则:服务、快速及时、低成本、质量。
3.决策层。这一层次表现为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决策。本研究包括:冷链物流需求预测、设施选址、冷链物流中心设施及设备管理、冷链物流中心运输管理、冷链物流中心组织管理、客户及订单管理、冷链物流中心库存控制、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冷链物流质量控制。
(二)权重的计算
递阶层次结构建立以后,上下层次之间元素的隶属关系就确定了。我们运用对冷链物流企业和物流专家的调查取得的数据,按照两个原则比较元素间的重要性:一是对冷链物流运营的影响程度;二是与其他物流运营的差别程度。并按1-9比例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然后建立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利用和值法求出各元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根据各元素的权重,我们可以对冷链物流的各要素按重要性进行排序为:客户及订单管理、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冷链物流质量控制、冷链物流中心设施及设备管理、冷链物流中心运输管理、冷链物流成本控制、冷链物流中心库存控制、冷链物流中心组织管理、冷链物流需求预测、设施选址。前五项要素为冷链物流运营的关键要素,即:客户及订单管理、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冷链物流质量控制、冷链物流中心设施及设备管理、冷链物流中心运输管理。它们的累计权重已经达到了80%以上,符合管理学上的“二八”原则。
参考文献:
方昕. 2004. 中国食品冷链的现状与思考[J]. 物流技术与应用(11).
[关键词]冷链物流;断链;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0-0017-02
1 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包括低温加工、低温储存、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销售四个方面。易腐食品在产地收集以后,经过预冷、加工、储存、包装后,运送到销售终端,最后卖给终端消费者。
2 冷链物流“断链”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当GDP人均达到5000美元时,冷链物流爆发的时代到来。可是在我国GDP人均已经达到这个水平,却没有出现冷链物流的爆发。事实证明,在我国不仅冷链发展落后,在冷链中“断链”现象也十分普遍。就药品行业而言,我国医药流通规模2012年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药品的货损约有14%是来自运输过程、约有6%是来自仓储过程,其中主要是因为温湿度控制不理想原因造成的。在2012年查处的药品质量案件中,30%左右涉及需冷藏药品的储存、运输不符合冷链要求。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每年由于断链的问题,造成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13亿吨蔬菜的浪费,流通腐损率达到20%~30%;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也分别达到12%、15%,因“断链”一年损失的蔬菜水果达上千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浪费了几万亩土地资源。食品安全令人担忧,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也受到威胁。数据显示,在欧美等冷链发达国家,果蔬、肉类、乳品等冷链流通率均在95%以上,而我国尚不到5%,为什么国外的冷链能够做到全程不断链,而我国的冷链物流却迟迟不能够连续起来?
2.1 恶意竞争下的违规操作
由于冷链物流运营成本高,规模企业少,在资金、管理和行业标准等方面要求不严,导致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行业整体冷链设备以及技术水平落后,一些中小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在没有政府扶持的情况下,只能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在冷链操作上难免有不规范行为。很多企业基于成本考虑,对于运输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往往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公司为了节省成本,要求司机刻意降低冷库和冷藏车内的温度,或者冷风机开一会儿关一会儿,甚至有的干脆把温度表安装在冷风机出风口。正是因为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才导致冷链“断链”。
2.2 冷链意识淡薄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大部分消费者都还是比较看重价格因素,这就导致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广大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都比较陌生,冷链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冷链物流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导致冷链市场需求迟迟无法打开,很多冷链物流环节出现的违规操作也视而不见。“需求决定市场,市场推动发展”,只有当消费者对于肉制品、果蔬、奶制品等有了真正的品质需求之后,冷链市场缺口才会打开,最终才能推动其发展和进步。
2.3 冷链技术水平低,设施设备落后
我国在冷链物流中用于运输的专门车辆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报废的集装箱,专业化的冷冻冷藏车数量严重不足,并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不仅是制冷技术落后,速冻技术以及臭氧除农药残留等技术也是很落后的。此外,冷链信息技术在第三方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落后,RFID、GIS等技术的应用还不成熟。大多数中小冷链物流服务商企业硬件设施落后,缺乏冷库和冷藏作业管理的专业人才,无法保证服务质量。
2.4 市场监管不力
我国冷链物流呈现“小、散、乱”的现象,再加上市场管理以及客户要求低,只是贪图便宜,缺乏强有力的监管。导致现阶段并不是所有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都能提供温度监测和控制记录,冷链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着温控不力等问题。因为没有温控记录,一旦某个物流环节“断链”,很难调查出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对社会物流企业从事冷链药品的物流业务,必须纳入GSP的强制监管。
2.5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冷链物流是以保证低温环境为核心的物流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更复杂,要求更高。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冷链运作中无章可循,而政策法规不够健全,难以对冷链环节技术要求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使冷链物流企业违规操作有了可乘之机,存在冷藏车制冷达不到要求、用非冷藏车运输产品、超载等现象,而这些行为又引起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等问题,影响了冷链物流健康持续的发展。
2.6 缺乏高素质冷链物流人才
相对普通物流,冷链物流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操作规范,对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但因为冷链物流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关注冷链物流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研究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很稀缺。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从普通物流中转变而来的,素质还不是非常高,对冷链物流了解也是非常有局限的,冷链技术方面的人才则更是少之又少。正因为人才匮乏,导致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及其他一些冷链物流企业管理不善。
3 冷链物流“断链”的解决对策
3.1 培育消费市场,增强消费者冷链意识
整个产业链的价值最终实现在消费市场,而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是链条不能断点的关键,也是最有力的推手,我们的消费者只能认识到卖场与产品,对供应环节、常温、恒温、低温的标准与口感都不甚了解,所以,要防止冷链物流“断链”,就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作用,就必须提高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冷链物流理念,加强对冷链物流、统一配送的重视。具体的做法,比如政府加大冷链物流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提高百姓对于冷链的认知度。此外,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冷链意识,每年由于冷链意识淡薄危及健康和生命的事故时有发生。
3.2 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体系
正是因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使得企业违规操作的法律成本非常低,导致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恶性竞争下违规操作以降低成本获取利益。政府对冷链物流各方面支持引导至关重要,在政策及时出台、资金到位、规划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严格监管避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和资源浪费。从政策和标准方面着眼,比如一方面应该明确出台政策限制或禁止二手集装箱的改装和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购买正规冷藏车的鼓励和补贴。
3.3 加强市场监管
很多人将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归结为冷链标准体系不健全、细分领域标准不完善,其实是认识不全面的。截至2013年年初,我国已经出台了包括《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等200余项冷链国家和行业标准,类型涵盖基础标准、方法标准、技术标准等多个方面。而冷链“断链”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有力的市场监管,政策标准执行不力。所以应该加强冷链物流的管理,将冷藏、冷冻观念落实到位,避免为了利益而放弃冷藏、冷冻,致使影响产品质量。只有政府加强引导,各个监管部门监管执行到位,制定出相关标准,规范行业发展,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保证全程有效的监管,才能有效解决冷链“断链”问题。
3.4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提高冷链技术
加大对冷链设备特别是冷冻冷藏仓库和车辆的投资,为食品提供全程低温的保障;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加强货源信息的获取,达到需求和供给的完美结合,在利益的驱动中做好统一配送和全程冷链。同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领军企业,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此外,通过新兴的物联网、RFID温度标签等相关技术实现物品位置跟踪、原料溯源、库存盘点、出入库与拣货等电子化作业,特别是对物流全过程进行温湿度监控,建立起一套先进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3.5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人才
因为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得冷链物流呈现一片“小、散、乱”现象,必须要用行业标准来修复冷链断裂带。目前,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市场,对冷链物流进行宏观引导,建立健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冷藏运输温度控制、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大力培养冷链物流方面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特别是管理、咨询以及策划方面的人才,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培训。
参考文献:
[1]赵玉国.冷链物流,重在“链”的建设[J].物流技术,2008(10).
中国冷链物流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阐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国内消费的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成为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主导趋势。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这为低温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我国由于冷链问题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万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其数量足以满足数亿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可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1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购物袋的全部过程都需要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由食品冷链发展起来的,是指蔬菜、水果、肉类、水产、速冻食品等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防止污染的特殊物流过程。
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减少从产到用的消耗,有利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有助于降低销售价格并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不足、流通成本偏高、产销对接不畅等,急需政府在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上给予特别关注。
2 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食品消费增长迅速。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导致易腐食品消费上升。同时,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应存在巨大问题。
2.1 规范标准不成熟
我国虽然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3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90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1500多项,但没有任何一项标准是针对冷链物流来进行规范的。[1]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2.2 落后的基础设施
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
2.3 意识不足及经验缺乏
目前中国市场上,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都比较陌生,对冷链物流的认识比较肤浅或不全面;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缺失,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使有心投入高端硬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陷入一定的困境。
2.4 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滞后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2.5 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
一方面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如条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MRP\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利用。[2]同时尽管物流人才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但能直接用于冷链物流的人才不多。
3 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3.1 农产品冷链物流应享受农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根据副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应将其统筹进入农业领域,给予农业同等扶持政策。
(1)免除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营业税。
(2)享受农业用电用水价格。维持冷链物流的低温环境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现企业支付一部分为商业用电价格、一部分为工业用电价格,成本增加近3倍。应允许冷链物流企业以农业用电计价,并根据冷库用电特点,按峰谷电价分时段计价。
3.2 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两到三年我国冷链物流的大发展期,企业急需国家政策扶持。
(1)要坚持把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双百工程”的重点支持内容,加大支持力度。
(2)对企业冷库建设给予资金与技术支持。
(3)对购买冷藏车辆、专用叉车与货架以及建立检测中心等给予资金支持。
3.3 协调解决冷链物流的运输困难
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冷链物流业成本中过路桥费占较大比重,虽然国家高速公路开辟了绿色通道,部分省市干道也减按60%收费,但仍不能根本降低较高的运输成本。
(1)要减免过路费。据企业反映,过路过桥、高速通行费占总运输成本的15%-35%,有的甚至超过50%。应对农副产品物流配送车辆在各收费站给予免费或优惠通行的待遇。
(2)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冷链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绿色通行证不足、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对重点物流企业和试点企业应优先颁发绿色通道通行证,在数量上也要给予照顾。
(3)放宽农副产品配送车辆进城限制。各大中城市要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向超市、销售点配送的车辆放宽进城时间和通行路段限制,实现方便高效的物流配送。
3.4 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1)制订强制性行业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
(2)推行商品包装标准。各行业要提出相关的包装标准,包括材料标准,标明产地、生产日期、重量、口味等,以及转基因等特别标识,由国家推行实施。
(3)政府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有关部门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
3.5 培养重点冷链物流企业
(1)加大财政金融扶持。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用于流动资金、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优先支持。
(2)给予有条件的冷储企业国家储备任务。给予承担一些储备任务,帮助其调整经营理念,增强竞争和应变能力。
(3)方便冷储企业融资。为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保兑仓业务提供便利,大力帮助冷链物流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其股票上市。
(4)鼓励企业与大型食品加工、餐饮和连锁销售公司的密切合作。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充当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的储运中心和地区供应基地,拓展和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客户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AHP;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商选择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service abili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esearch object, use AHP weights for evaluation at all level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service abilit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provide a useful basis for decision making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engaged in business or people in the choice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suppliers.
Key words: AHP;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upplier selection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涌现出越来越多爱吃“鲜”的消费者,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同时,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冷链物流作为保障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发展更是受到政府的重视。2010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l展规划》,第一次全面综合规划指导我国冷链物流发展。鉴于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和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和易损性,从事与生鲜农产品有关的企业或个人在如何选择冷链物流供应商上非常头疼。基于以上背景,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能力评价模型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水平的评价研究成果也非常有限。李远远、李志浩、刘礼帅从财务、客户服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进行了评价[1];邓爱民、杨葱葱、傅志明运用可拓理论建立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综合评价模型,同时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2];邓延伟、邬文兵、许金立、张熠华参考SCOR模型,并结合水产品的特殊性,给出了水产品冷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李梅、吴冲、胡建平基于模糊物元模型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进行了评估[4];王变娜、陈辉发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对食品冷链物流绩效进行了评价[5];方凯、钟涨宝、王厚俊、贺岚本构建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效率进行了评价[6]。
以上学者对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都有借鉴意义。但鉴于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初期,冷链物流供应商的服务水平还待提高,特别是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配送等服务方面的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有必要继续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供应商的服务水平评价作进一步的研究,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AHP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拟为对从事与生鲜农产品有关的企业或个人在选择冷链物流供应商时提供有益的决策依据。
1 层次分析法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萨迪(T. 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冷链物流供应商能力评估中,可以通过将体现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的各项因素由定性关系转化为定量计算,把各因素分解成若干个层次,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层次中相对重要因素,最后综合各因素重要性,进行服务能力大小总排序,评估冷链物流服务能力,进而为选择冷链物流供应商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2 冷链物流供应商评价模型构建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以往文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冷链物流供应商选择的标准划分为服务质量、运输能力、成本费用、技术设备等几个因素。反映服务质量的指标,如订单处理效率,准时到货率,信息交互能力等;反映运输能力的指标,如全程冷链率程度,货损率,腐损率等;反映成本费用的指标,如服务收费水平等;反映技术设备的指标,如冷库容量,冷藏车数量,信息技术设备等,如图1所示。
2.2 层次结构图形构建
根据评价指标建立供应商选择的层次结构图。如图2所示。
2.3 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层次单排序
由表8可知,在反映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水平因素中,腐损率占0.35,在众多单个指标因素中位列第一,从准则层面看,运输能力占0.52,由此可以看出运输能力在冷链物流中扮演的重要地位。当下我国冷链物流运输能力较低,在降低产品腐损率方面还待提高,因而,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发展高新技术,提高运输能力,降低生鲜农产品腐损率。
3 结束语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发展初期,对冷链物流供应商的服务能力评估方法与成果较少,从事与生鲜农产品有关的企业或个人在如何选择冷链物流服务商上没有定量的标准。本文科学地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半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从而科学、合理地对冷链物流供应商服务能力进行评估,为从事与生鲜农产品有关的企业或个人在选择冷链物流供应商时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远远,李志浩,刘礼帅. 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 南方农业学报,2015,46(7):1329-1334.
[2] 邓爱民,杨葱葱,傅志明. 基于可拓方法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评价研究[J]. 经济管理,2010(4):86-90.
[3] 李梅,吴冲,胡建平.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估[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5):392-394.
[4] 王变娜,陈辉发. 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食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J]. 财务管理,2014(10):65-67.
关键词:网络分析;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冻产品如水果、花卉、海鲜等逐渐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此同时,冷冻产品加工企业(以下简称“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企业竞相寻找办法来确立自身在竞争方面的优势。从西方国家和其他行业的经验来看,将物流业务外包(即选择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是降低本企业的成本、减少投资、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的好方法。但目前市场上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众多,提供的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如何选择合格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成为加工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时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结合冷链物流的特点,构建了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应用基于依存和反馈的网络分析法进行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的评价和选择,并使用超级决策(Super Decisions,SD)软件对其进行实现,最后结合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1 基于ANP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综合评价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考虑冷链物流的概念和特点,结合文献对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商和农产品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在此为准则层的4个一级指标筛选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以构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的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1.2 指标体系的说明
(1)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过程中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及其他成果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包括运输成本a1和运输时间a2,它们是衡量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2)硬件水平
硬件水平是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能否提供所需服务的基本条件,包括冷藏车数量b1、冷库数量b2和配送网点b3。由于冷冻产品具有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等特点,使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对技术要求大大提高,需要采取低温、保鲜、防潮、防虫、防腐等一系列措施,这就要求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有配套的硬件设施。
(3)软件水平
软件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是否能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做到更好,包括信息网络c1和人力资源c2。良好的信息网络能为加工企业、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和终端操作人员之间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加工企业进行货物管理和追踪,是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信息技术水平的衡量。
(4)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衡量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服务水平最直接的指标,包括客户满意度d1、交货准确率d2、包装能力d3。客户满意度d1是最能代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服务质量的一个指标,它关系到冷冻产品加工企业的口碑和形象。
借鉴以往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文献中对指标间依存关系的确定以及对物流方面专业人士的调查,某些指标之间存在依存关系,有内部依存关系的也有外部依存关系的,如表1所示:
通过SD软件主界面中Design菜单下的cluster、node、node connections from一系列菜单命令建立了由元素组、元素和关联组成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评价指标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1.3 构建未加权超矩阵
在构建未加权超矩阵时,首先以构建网络时选取的准则为主准则,以该网络中每一元素组中的元素作为次准则,按照其他元素组中各元素对该元素的影响程度构造判断矩阵,并求得归一化特征向量。最后,将各个元素的判断矩阵和归一化特征向量汇总到一个矩阵中,该矩阵则是未加权超矩阵,它表示不同元素组中元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对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比较、打分(按1~9分的标度进行赋值,重要性随分值的增大而增大),并将其录入SD软件中进行计算得到未加权超矩阵,未加权超矩阵见表2。
1.4 计算加权超矩阵
加权超矩阵反映了主准则对次准则的控制作用与次准则的反馈作用。加权超矩阵见表3。
1.5 计算极限超矩阵
由于元素间存在依存于反馈关系,因而归一化过程是一个反复迭代、趋稳的过程。在极限超矩阵中,每一列数值是在每一个准则下,各元素对该列元素的极限相对优先权。极限超矩阵见表4。
从极限超矩阵中可以看出元素层的所有指标权重为
0.053,0.049,0.066),排在前5位的是运输成本、运输时间、配送网点、人力资源、包装能力这5项指标,因此,在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选择时,应将这5项作为侧重点。
2 案例分析
重庆市某大型冷冻产品加工企业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后,将3家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A、B、C作为备选方案,并给出这3家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在各项评价指标上的优势度比较判断矩阵。
通过指标层相对于目标层的判断矩阵构造界面中Misc菜单栏下的Direct data entry命令,可为各指标直接赋值。方案层对于指标层的层次单排序是以各指标为父节点,备选方案为子节点,通过判断矩阵进行优劣势比较,类似于元素级判断矩阵的录入。通过SD主界面中的Computations菜单下的Synthesize命令可得到最终评价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Normals值为评估方案的归一化综合权重。从图3中可得知,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优先顺序为A>C>B,即将A公司作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为最佳选择。
3 结束语
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是一个新兴领域,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进行选择很有必要。本文结合冷链物流的特点,构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考虑指标间内在联系和相互依赖,运用ANP方法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崔伟. 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商评价研究[D]. 大连:大连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 杨怀珍,熊炜. 基于ANP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研究[J]. 商业研究,2011(3):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