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市场的定义

网络市场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市场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市场的定义

网络市场的定义范文第1篇

“我肯定不后悔。无论从战略的角度说,还是从盈利的角度说,出售Engenio都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策。”Abhi Talwalkar表示,“大数据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密切相关。我们的产品在服务器产品中的渗透率达70%,在存储方面达50%,在移动网络方面也有很高的渗透率。这是我们在大数据业务方面的一个天生优势。同时,为了应对大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还会采取一些新的策略,关注一些新的技术,比如通过闪存技术提高IT基础架构的性能和效率等。”

闪存市场争第一

大约一年前,LSI开始涉足闪存市场。经过短短一年时间,LSI已经排名PCIe闪存市场第二。LSI拥有非常丰富的闪存产品线,覆盖SSD和PCIe闪存。另外,LSI在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应用方面拥有多年经验,知道存储系统与服务器如何搭配才能更好地适应数据的快速增长,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2011年,LSI收购了闪存控制器厂商SandForce。“我们认为,无论是SSD还是PCIe闪存,未来都有极大的增长潜力,收购SandForce可以提升我们在闪存技术方面的水平和市场领先性。”Abhi Talwalkar表示,“收购之后,我们在SandForce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研发,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闪存的销售收入。”

与已经十分成熟的机械硬盘市场不同,闪存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虽然进入闪存市场的厂商越来越多,用户对闪存产品的接受度也在提高,但是闪存市场仍处于一种没有统一的零散状态。对于LSI来说,硬盘与闪存两手都要抓,而且两手都要硬。Abhi Talwalkar表示:“目前,我们在硬盘市场上的占有率约为33%。硬盘市场未来还有增长空间,所以我们要不断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在SSD方面,我们今年的出货量将达到5500万件。未来两三年,我们希望出货量还能再增加30%~40%。我们的目标是SSD市场排名第一。”

市场上的某些闪存厂商,其产品线比较窄,而且倚重某几个行业或某几个大客户,这造成了其闪存业务的剧烈波动。LSI则采取了全面发展的策略:一方面不断丰富闪存产品线,另一方面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多种部署和应用方式。Abhi Talwalkar强调说:“我们与服务器厂商保持了几十年密切合作的关系。我们可以让服务器厂商以更优惠的价格、更便捷的方式获取我们的闪存产品。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深化分销渠道的建设。”

LSI拥有一个名为MegaRAID的产品,它在同类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名第一。LSI将MegaRAID与闪存产品结合起来,能够为服务器厂商提供一个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适合非常广泛的应用。Abhi Talwalkar认为,LSI在产品上的无缝整合能力是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这也是LSI能够在闪存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关键是提升利用率水平

现在,很多人热衷于谈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软件定义的存储、软件定义的网络等概念,而未来谈论的话题很可能是软件定义一切。软件定义将给整个IT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数据中心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型互联网公司,如Google、百度、腾讯、Facebook等建立的大型数据中心;另一类是传统企业,包括大量中小企业拥有的数据中心。互联网公司数据中心的IT资源,包括计算、存储等,通常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平均水平可以达到80%~90%,而传统企业的数据中心IT资源的利用率通常只有50%左右。随着业务的增加,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中心用户在能耗、运维成本等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不断提升数据中心IT资源的使用率和灵活性成了最迫切的需求。

Abhi Talwalkar认为,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就是要解决数据中心的复杂性、IT资源利用率低等棘手的问题,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化,在此之上构建一个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层,从而提高企业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和灵活性。“VMware的产品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而提升存储和网络的利用率则要靠像LSI这样的公司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来实现。未来5~10年,传统企业的数据中心IT资源利用率也可以达到80%~90%。”Abhi Talwalkar表示。

LSI不做数据中心管理软件,其产品主要集中在RAID和缓存领域。因此,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领域,LSI的策略是与那些数据中心管理软件厂商进行合作,为其提供芯片,使得软件解决方案能够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

Abhi Talwalkar认为,在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市场上,厂商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像VMware、IBM这样的公司,它们可以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第二类是硬件系统厂商,包括大量OEM,主要提供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设备;第三类是芯片供应商,包括Intel、LSI等。这三类厂商中,硬件系统厂商承受的压力最大,它们必须解决好硬件产品商品化这个问题,这是实现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的关键。

记者手记

LSI“逆成长”的秘密

最近几年,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许多IT厂商的增长放缓,企业用户的IT预算也呈下降趋势。但在过去三年中,LSI公司却实现了“逆成长”,其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20%。

Abhi Talwalkar认为,LSI的健康成长主要得益于抓住了一个新的机遇:与日俱增的数据对存储和网络产生了强大的需求,这对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有直接促进作用。专注于半导体领域的LSI正是抓了这个机遇。

历史上,LSI也曾有过动荡期,比如2005年,整个半导体市场不景气,LSI公司的财务也出现了问题。正是在那个时候,Abhi Talwalkar火线加盟LSI,并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出售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使得公司重新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今天,面对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新挑战,Abhi Talwalkar将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以确保LSI的稳定增长呢?

“八年前,我之所以对LSI进行‘大手术’,是因为当时LSI的业务线众多且条块分割,许多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排名顶多是第三或第四,公司收入的增长忽高忽低,很不稳定。”Abhi Talwalkar回忆说,“我当时有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就是重点做好存储和网络。依我的判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数据和网络流量将会持续增长,而存储和网络正好有更多用武之地。”

网络市场的定义范文第2篇

走访各家展台,音频产品的IP化趋势越来越明朗。“从去年到今年,短短一年时间,IP音频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市场接受,各个厂家也在推出IP技术相关的产品”,博世产品经理许培明表示,“但在会议产品细分市场,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的IP会议系统。作为会议产品的领导品牌,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出一个标准化的样板,为网络时代的会议系统做出全新的定义。”

博世在今年的InfoComm China上推出的DICENTIS会议系统就承担了网络时代会议系统的定义者这一角色。

去年展会上,博世的DICENTIS无线会议系统全球首发,为满足企事业单位、高端会议室酒店等的会议室需求带来了全新的无线产品。其最令人关注的是采用标准WiFi技术,兼容2.4/5 GHz无线网络,并以出色的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为会议室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无线会议体验。“DICENTIS以来,在欧美,中国各个地区的市场反响都相当好。”博世全球会议产品总监Lars van den Heuve说道,“在无线产品的基础上,博世继续扩展IP会议系统的产品范围,使得具备基本功能的有线发言讨论设备也可应用于基于IP网络的会议系统中。因此,博世将包括DCN multimedia 以及DICENTIS无线会议系统在内的所有基于网络IP技术的产品家族统一为DICENTIS产品系列。并同时四款有线会议讨论设备。通过这一举措,DICENTIS会议系统产品系列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会议解决方案。”

从博世会议系统的发展战略来看,一方面,博世会议系统产品这些年一直在往网络化方向转型,DICENTIS多媒体讨论设备针对行业内最为复杂的应用需求而设计,整合DICENTIS系列之后,就可大大拓展整个网络IP会议系统的应用范围,使得DICENTIS系列产品可以满足市场上的大部分用户需求。

另一方面,IP化是未来会议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DICENTIS的无线和有线产品并不是作为一个整体产品线来,而是将DICENTIS multimedia扩展为更加完善的系统解决方案。

作为行业领导者,博世产品线的布局在传递一个强烈的市场信号:IP将成为未来会议系统的主流趋势。那么,DICENTIS会议系统究竟如何定义IP会议新标准?

许培明表示:现阶段,市场上还没有真正完全基于网络通讯协议的会议系统产品,博世一直致力于将新的技术应用到会议产品中,使公司的产品具有技术领先性,同时又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之所以说 DICENTIS为业界定义了IP会议新标准,与数字会议系统相比,它具有与生俱来的诸多优势,比如网络系统的架构都是自由拓扑,网口都是即插即用,网络化会议系统都有严格的加密,通信安全可以完全得到保障,系统具备完善的冗余机制,开放兼容Dante等行业通用协议标准。

其实,早在多年前,博世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的会议系统市场状况。从2009年开始,就致力于OMNEO平台的开发,整合Dante音频通讯协议,以及OCA控制协议。如今,IP化趋势已经成为业界共识,OCA通讯协议也已被定义为AES7.0国际标准,博世要做的不仅仅是从技术上保持领先,更多的是从产品的用户体验,客户需求出发。在采访中,博世全球会议产品经理 Roel Verheggen多次强调:博世在会议设备研发和设计上的努力从未止步,工匠精神是德国产品的最优秀的基因。

网络市场的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商业模式;构成要素;框架

一、引言

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末期的互联网创业潮。互联网兴起之后,涌现出许多新的公司经营模式,同时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业务流程、不同的收入模式、不同的信息流通方式,迫使企业重新考虑竞争优势的来源、结构以及过程,这使商业模式受到了从业者和投资家的广泛关注。

人们认识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和成功的商业模式,并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取持续的竞争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许多知名的商业杂志和管理期刊,已经广泛使用商业模式这个词语,来陈述成功企业的经营典范。尽管“商业模式”被广泛提及,它却缺乏一个明确公认的概念体系。业内人士对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以及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等关键性的概念问题,并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认识,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无所不包,这使人们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混乱,从而削弱了其对企业经营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商业模式基本概念等相关文献的考察,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和构成要素等关键问题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基本概念进行简要分析。

二、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从全新的角度来考察企业,是一个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新的理论和操作体系,因此在相关的文献中,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的定义。根据研究者们定义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笔者将其概括为三大类:财务角度的定义、系统角度的定义和战略角度的定义。

1.财务角度的定义

Hawkins (2001)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与此类似,Elliot (2002)的定义同样关注了商业关系和成本/收入流,认为商业模式明确了商业投资中不同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参与者各自的利益、成本状况以及收入流。

Rappa (2001) 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公司通过创造收入而维持自身生存的商业方式,认为商业模式表明了公司如何通过明确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赚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也认为“赚钱了才是商业模式”。

2.系统角度的定义

Paul Timmers(1998)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并对商业模式做出了如下定义:“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其中包括“对商业活动及其作用的描述”、“对不同商业参与者潜在利益的描述”、“对收入来源的描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Amit和Zott (2001)则进一步以网络为中心对商业模式进行研究。他们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为了开拓商业机会而设计的交易活动各组成部分的组合方式。在他们的框架中,详细描述了通过公司、供应商、渠道和顾客的网络协作来实现交易的方式。为了定义商业模式,Tapscott和 Ticoll (2000)还提出了B-Webs的概念。B-Webs是指基于网络的商业,代表了一种供应商,渠道,商业服务的提供方,设备供应商,以及顾客都以网络作为主要的沟通和交易手段的独特的系统。

3.战略角度的定义

Magretta (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解释企业如何运作的故事”,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企业对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她认为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应包括对参与者及其角色的识别,对价值的认识,以及对市场运作和市场关系的把握。Magretta将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链理论相结合,认为新的商业模式都是对现有价值链的调整,即对价值链中的两类基本活动(一类是与制造有关的商业活动,另一类是与销售有关的商业活动)的创新。此外她还进一步区分了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概念,指出商业模式描述的是公司的各个部分如何作为一个体系相互协调,而战略描述的是影响绩效的关键要素。

清华大学雷家肃教授也从战略角度给出了定义,他认为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特定的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中,将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客户,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企业把上述一系列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反复运用,进行集成与整合,从而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和操作系统”。

4.总结

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现有商业模式概念研究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源于研究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前两种角度的商业模式定义都是突出强调了商业模式的部分特征,而战略角度的观点则比较全面地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内涵。综上所述,本文对第三种观点的定义进行整合,提出如下商业模式定义:

商品社会里的任何一个商业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商业活动业务流程,这一业务流程汇集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最终将增值的商品和服务传递到客户,并产生每个组织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收益。这一与每个商业组织相联系的业务流程和其核心环节的抽象,就是它的商业模式。

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与对商业模式定义的研究类似,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并取得了在深浅程度和严密度上差异较大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多种商业模式构成框架。根据各构成框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不同,本文从整体上将这些构成框架概括为3类:一类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一类以网络为中心,另一类则以市场为出发点。

1.以价值创造为研究重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Chesbrough和Rosenbloom(2000)从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从技术中获取价值而建立的合理收益架构的认识出发,认为是商业模式概念与钱德勒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安索夫等的战略管理、波特的竞争战略等理论一脉相承,因为这些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将企业的经营机会及威胁联系起来,从而极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提供的价值。他们通过案例研究说明企业通常倾向于对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进行投资,而对于不适合其商业模式的技术则不会投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决定了以多大的成本、从何处取得收益,所以需要在一定的商业模式框架下对技术投资进行评价。因此,他们将商业模式视为“技术开发和价值创造之间的协调和转换机制”,并通过界定商业模式的6项主要功能来揭示商业模式组成要素,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具备如下的6项功能:(1)明确价值理念;(2)识别细分市场;(3)界定公司内部价值链结构;(4)定义成本结构和潜在收益;(5)描述公司在价值网络中的位置;(6)明确陈述竞争战略。

Afuah和Tucci (2003) 的研究同样是以价值为中心,并考虑参与者的价值创造。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应该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向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向哪些顾客提供价值,怎样为所提供的价值定价,由谁收费,在提供价值时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怎样提供价值,以及怎样通过提供价值维持竞争优势。他们所描述的商业模式包括如下组成部分:顾客价值,范围,定价,收入来源,相关活动,执行,能力,持续性。 Mahadevan (2000)也曾指出,商业模式包括3个关键的组成部分:一是价值,识别业务伙伴和买主的价值主张;二是收入,商业模式中需要包括用以确保产生收入的规划;三是后勤,致力于与公司的供应链设计相关的多方面事项。

2.以网络为中心的商业模式框架

Papakiriakopoulos和Poulymenakou(2001)提出了一种以网络为中心、关注参与者和关系的商业模式框架。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4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协调事项 —— 定义对各种活动的相互依赖的管理;整合竞争——描述与其他公司的关系;顾客价值 ——使公司的商业模式与市场和顾客的需要相联系;核心能力—— 面对市场机遇公司如何利用资源。

Alt和Zimmermann (2001)将使命、过程、法律因素和技术也纳入了商业模式框架,提出了6种一般性因素。使命 对于愿景、战略目标、价值主张以及基本产品或服务特征的深入理解;结构 决定了不同参与者的角色和对产业、顾客和产品的关注;过程 提供对于使命和结构的更具体的观点,揭示价值创造过程的元素;收入;法律因素影响商业模式和总体愿景的所有方面;技术 技术是基于IT技术的商业模式的驱动力和限定条件,技术的变化影响着商业模式的设计。

3.以市场为基点的商业模式框架

Hamel (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商业概念,并定义了商业模式的4个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客户界面。这一概念提供了一种对公司全貌的描述。

Linder和Cantrell (2000)提出了一种描述商业模式的全面的方法。他们认为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多个组成部分:定价模式,收入模式,渠道模式,商业过程模式,网络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和价值主张。他们指出,许多人在谈论商业模式的时候,实际上仅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类似地,Petrovic和Kittl(2001)将商业模式划分为7种子模式,包括价值模式,资源模式,产品模式,客户关系模式,收入模式,资本模式,市场模式。这些子模式及其相互关系描述了商业系统在实际过程中的创造价值的逻辑。

4.总结

不难看出,前两类对商业模式构成框架的研究拘泥于商业模式的部分性质,得到的研究成果难免有些片面。相比而言,第三类商业模式框架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了清晰明确的商业模式架构。

可见,商业模式是由多个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元素所组成的整体结构。企业正是依靠这样的整体性结构来实现盈利的。商业模式的内容十分广泛,凡是与企业活动有关的内容,几乎都可以纳入商业模式范围 。

四、结束语

网络市场的定义范文第4篇

为了准确的定义和阐释中国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和日化用品的需求,让更多的企业能够近距离的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让企业准确的认知互联网的力量和传播价值,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网易开展了对中国消费者快速消费品及其互联网接触行为的研究,通过对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连续多年的CMMS(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中快消和日用品消费变迁的数据的挖掘分析,以及与网易联合开展的针对快消和日化消费者的网络调查(总样本3234个),于2009年推出了《网络时代的快消和日化消费者形态研究报告》。调查发现,网络时代的消费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周期缩短,产品品类迅速扩散,消费的群体差异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消费特征,而快速消费品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鼠标可能更快,作为快消品企业是不是可以适应这种变革呢?

网络时代的消费形态管窥

如果我们回头去看20年前中国消费者的生活片断,我们会发现,那个时候,旭日升冰茶、健力宝饮料、大大泡泡糖等都是红极一时的快消品牌,但是在20年后,对于消费者而言,吹大大泡泡糖已不再是时尚,取而代之是各种口香糖;旭日升冰茶不再“旭日升”,取而代之的却是后起的各品牌的冰红茶、冰绿茶;消费者的周围少了健力宝,但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却占据了消费者的消费空间……越来越多的产品和品牌类别替代了过去单一的产品品类,形成了新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化的消费者文化,如果说20年前人们处在一个相对封闭信息渠道单一的物质匮乏的时代,那么在20年后的今天,消费者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高速膨胀并且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围绕信息变革路径和生活方式变迁的产品创新和营销才是这个时代快消和日化行业生存的根本,深入解析近几年的快消和日化领域的变化,也基本体现了这样的特点。

消费者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被重新定义。

从过去5年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变化来看,网络时代的消费正在被重新定义,网络时代让消费者越来越忙,但同时也越来越“懒”。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直接走到终端完成他们的购买,而是先会通过网络来搜索自己需要的产品,了解产品相关的信息,从互联网网友那里获取相关的产品评价,购买意见等等,进而减少了决策的时间和周期,而这种追求快速的特点也映射到对于速食产品的需求,新品类定义新消费主义,成为中国快消品市场的一大显著特点,在这个新的消费变革中,可乐、饼干、口香糖、速溶咖啡、功能饮料等等品类取得了市场的稳定定位,从新兴消费逐渐过度成为了“习惯消费”,而从消费者的“快节奏”生活中去寻找产品创新机会也成为了快消品和日化品的新营销机会。

网络市场的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运营模式 资费套餐 Web 3G

1 移动互联网定义

1.1 国外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Information Technology论坛定义:无线互联网是指,通过无线终端,如手机、PDA等,使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无线网络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无缝链接,用户可以使用E-mail、移动银行、即时通信、天气、旅游信息及其他服务。总的来说,想要适应无线用户的站点就必须以可显示的格式提供服务。

维基百科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使用移动无线Modem,或者整合在手机或独立设备(如USB Modem、PCMCIA卡等)上的无线Modem接入互联网。

1.2 国内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定义是中兴通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给出的定义,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接入互联网。

广义: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WLAN、BWLL、GSM、CDMA等)接入互联网。

WAP论坛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它手持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1.3 本文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综合国内外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以手机、手持设备(如PDA)等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使用各类互联网服务,如网页浏览、定位、移动支付等。这些服务均具有移动终端适配性的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移动互联网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首先是一种接入方式或通道,运营商通过这个通道为用户提供数据接入,从而使传统互联网移动化;其次,在这个通道之上,运营商可以提供定制类内容应用,从而使移动化的互联网逐渐普及。

2 国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特点

近两年来,随着各国运营商不断升级网络,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渗透率持续上升。世界范围来看,由于日、韩移动通信业比较发达,因此,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也非常高;其他国家则相对较低。截至2008年底,日本移动互联网渗透率超过80%,韩国超过60%;英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为20%,美国17%,中国超过30%。

2.1 三种运营模式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从国外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服务来看,从全屏浏览到传统互联网的热点运用,到运营商定制内容,种类多样。所有这些服务沿着从纯接入到个性化内容这条线进行排列,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完全基于接入的服务。主要是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其典型业务有互联网浏览、适配手机特点的全屏浏览等。

第二个层次:基于接入的集成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其典型业务包括搜索、Youtube、E-mail、eBay、社区、即时通信等。这些业务主要使用合作伙伴品牌。

第三个层次:基于内容和应用的服务。主要是提供基于运营商定制内容和应用的服务,其典型业务包括音乐、视频、手机电视、移动支付、定位/导航、游戏等。这些业务使用的主要是运营商自有品牌。

这三个层次代表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第一层次的商业模式是“纯粹的接入管道”,全球的主流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二层次的商业模式是“智能的接入管道”,欧美移动运营商,如Verizon、Vodafone、和黄3等都提供该类服务;第三层次的的商业模式是“精细的内容渠道”,日本移动运营商、韩国移动运营商都提供该类服务。

三种运营模式对运营商资源和运营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运营商选择何种运营模式需要结合自身资源、能力及市场发展状况来决定。具体见表1:

2.2 在线和离线两类服务形态

国外的运营商通过在线、离线两种方式来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

(1)在线服务

在线服务通过WAP和Web两种技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及其他各种内容应用,其中基于Web方式的在线服务正在成为国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运营商实施网页全浏览技术以使用户在PC端和手机上能够享受到同样的业务体验。如2007年SKT就推出Open Web业务,实现了网页全浏览。

移动运营商推广无线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服务,用户在移动环境中可以随意使用有线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比如移动搜索、移动电子邮件、移动聊天(MSN)和移动博客等。这更加丰富了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

(2)离线服务

主要通过客户端软件方式来实现。用户下载并安装客户端软件后,即可以不登陆网站就享受到各类服务,如新闻推送、移动搜索、移动视频、各种金融服务、游戏等。随着移动Widget的发展,各种功能的客户端软件层出不穷,如待机画面、移动游戏、电子邮件、聊天工具、移动金融服务、LBS、视频点播、离线杂志、新闻服务等。

3 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纵观国外运营商在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方面的做法,本文从网络、目标市场、合作、终端、资费5个方面分析国外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

3.1 策略1:升级网络,提高网速

网络,尤其双向高速网络是移动多媒体应用及高带宽应用得以发展的基础。因此,国外运营商非常重视移动网络的持续升级。目前,国外的WCDMA网络大部分都已经升级到HSUPA,最高可提供21.6Mbps的下行速率和5.76Mbps的上行速率;而C网运营商如Verizon、KDDI、SKT等均已经把网络升级到EV-DO Rev.A。网络速度的提升使其可以承载一系列基于高带宽和高速率的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并进一步带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3.2 策略2:区分商旅和大众市场,推出针对性业务

针对高端商旅市场,主推E-mail业务。E-mail服务在欧美商务人士市场比较受欢迎,因此欧美运营商如Vodafone、Verizon等均针对高端商旅市场推出移动E-mail业务。该业务的特点是:两种收费模式――收取一定的月租费和按流量收费;两种接收方式――即时接收和只能通过Web网页接收。

针对大众市场,为适应小众化趋势,推出多样化应用,包括:沟通类应用,如移动社区、移动IM等;便利类应用,如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移动商务等;娱乐类应用,如全屏浏览、移动视频、手机电视、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

3.3 策略3:与互联网巨头强强合作,引入传统互联网热点应用

传统互联网的热点应用如MSN、社区网站、搜索、视频等已经积聚了大量的用户群,提供这些服务尤其是在其他运营商还没有提供的时候,无疑可以吸引用户以扩大市场规模。

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运营商是Vodafone与和黄3。这两个运营商整合了TOP SP/CP,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优质资源汇聚中心。其合作的TOP SP/CP有微软、Yahoo!、Google、eBay、Youtube、Facebook、Myspace等。这些均是业内顶尖的传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而这些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基本涵盖了Internet的主流热点应用。运营商通过这种强强合作的方式,达到借助合作伙伴品牌影响力来吸引用户的目的。

3.4 策略4:定制功能终端,配合业务推广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网络速率和稳定性方面的支持,更需要终端在功能和业务方面的推动。国外3G和移动互联网服务做得比较好的运营商,无不从终端入手,以定制终端来配合其业务的推广,而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更是对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了方便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和黄3设计开发了价格便宜、简单易用的新的移动终端,集社交网络、E-mail与短信功能于一体,如和黄3的Skype手机、INQ1Facebook社交手机等。和黄3还计划于年内推出Twitter手机以及其他新概念手机。

3.5 策略5:资费以流量包月为主

毋庸置疑,在网络基础具备、终端功能强大、内容/应用较为丰富的情况下,资费便成为刺激或阻碍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国际主流运营商来说,网络、终端、内容/应用方面的支持与储备都已经具备,因此,他们为了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纷纷推出以流量包月为主的资费套餐。如和黄3推出两档移动互联网资费:2.5英镑/月包10M流量,5英镑/月包1GB流量。Vodafone的资费套餐更为灵活一些,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5英镑/月包500M流量,20英镑/月包5GB流量,50便士/天包25M流量。美国运营商AT&T则按业务、终端推出流量包月套餐,见表2:

4 对中国运营商的启示

国外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积累了经验。这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刚刚起步的国内运营商来说,无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4.1 还需大力提高3G网络覆盖及稳定性

网络是提供服务的前提。移动互联网之所以在3G时代大行其道,是因为3G网络的高速率使得带宽型、多媒体型业务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从目前国内三家运营商的情况来看,3G网络的覆盖率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信天翼3G网络率先实现全国覆盖,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包括342个地级城市、2055个县级城市、6000多个发达的乡镇;中国联通的WCDMA网络已经覆盖了33个大中城市,基本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交通干线和重点旅游景区;中国移动的TD-SCDMA网络已经覆盖238个城市,全国70%以上地市实现了TD-SCDMA网络覆盖,预计2011年底覆盖率提高至100%。根据国外运营商的运营经验,网络覆盖率达到90%,用户才会有比较良好的使用体验。

4.2 需注重与产业链进行紧密合作

这里所讲的合作,包括与终端厂商的合作,以及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一直以来,国内的运营商都更为倾向于自己做内容和应用,而且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中,也经常强调运营商对于产业价值链的主导和控制。但在3G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业务和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与小众化趋势,仅靠运营商的力量是无法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的。这就需要运营商放开胸怀,与产业内的终端厂商、内容提供商紧密合作;同时还要与产业外的相关行业进行合作,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如移动商务、定位/导航等。产业链内外的广泛和平等合作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整个产业的繁荣。

4.3 Web方式代表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可以说,WAP方式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12月,中国WAP用户总数已接近2亿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50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15.6亿个。

然而,Web方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主流。Web方式不仅使用户可以得到与传统互联网一致的体验,也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日本移动互联网之父、i-mode之父夏野刚先生就认为,手机上的移动互联网和PC上的互联网应该是没有区别的。

4.4 推出有针对性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

日韩运营商和英美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侧重点及目标市场方面有明显的差异,这取决于各自的市场发展状况及用户的实际需求。不同的运营商也均有其他运营商难以超越的王牌业务,如KDDI的移动音乐服务、NTT DoCoMo的移动支付服务均在日本市场首屈一指,在行业资源整合、服务特色等方面形成了较高的竞争门槛。

国内的市场空间很大,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用户类型与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给移动运营商实施差异化的竞争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完全可以结合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等各方面优势,为特定的用户群提供有针对性甚至是个性化的内容/应用。

4.5 以灵活多样的资费套餐刺激用户需求

从国外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资费来看,资费方式非常灵活,不仅有包月套餐,而且有按天收费的套餐;不仅有分业务的流量套餐,而且有分终端的流量套餐。灵活多样的资费方式适应了不同用户的需要,如不同使用程度的用户、不同使用特点的用户等。因此,运营商在制定资费策略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量、收之间的关系,在资费调整与流量上升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