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冷链物流体系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第六产业、温度带、食品追溯、平台经济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业发展迎来新时期。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由种植、加工、销售、流通的一体化产业模式,完善我国食品、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形成全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过长、中间环节过多、小商店以及中小企业过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没有形成“通运”模式,造成冷链物流成本高企。另一方面,最近随着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出现了盲目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此外,我国由于食品及农产品的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较远、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很难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行管理。鉴于上述诸多制约因素,亟需建立一个新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来保障城市生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笔者认为,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新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第六产业”推动农产品“平台经济”发展

“第六产业”不仅包括了第一产业中的农林水产业,而且融合了第二产业中的食品加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农产品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行业,形成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功能集为一体的产业链。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等于6,所以就有了“第六产业”。

“第六产业”的发展,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种植、技术、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品牌等部门联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产业协作组织。同时,构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检验检疫、仓储运输、销售管理等标准体系,建立虚实结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形成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和梯级消费,实现优质生鲜商品产业链的延伸。另外,有利于推进现代生鲜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今后,需要将“第六产业”纳入我国农业发展规划之中,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和步骤。另外,各级政府部门也要重视发展“第六产业”,并需要制订“第六产业”的推进计划。在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品的同时,各地区可利用已有的特色农产品研发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产品,引进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i和现代流通企业,以物流技术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农业合作社等模式组织农民统一种植某种农产品,并且进行统一加工,统一开展直销,创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以三产业融合为基础,依托“第六产业”,培育有机农产品、种植绿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与循环经济相融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实现冷库温度带与冷链物流温度带的统一

2012年前,我国冷链温度带划分标准一直未出台。因此,按温度对冷库分类较为混乱。2012年10月1日《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实施后,在研究和实践中按温度对冷库分类实现了有据可循。随着这一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冷链物流温度带有了国家级标准。但是,此种划分方法还存在一些缺陷。其中,-16℃属于哪种冷链物流方式仍无法界定。另外,规定中指出的“冷链物流的温度决定冷库的温度”相关内容,其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口本将冷库的7个温度带划分标准,作为冷链物流的7个温度带标准。口本的这一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冷库温度带与冷链物流温度带的统一,通过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的食品。

三、建立冷链物流的食品溯源体系

利用物联网或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货物的全程冷链温度监测。实现全程温控的过程包括,先利用GPS、GIS、RanlD、zigBee主控节点等技术,收集或分析食品温度相关数据,之后将数据传输到WEB和INElKNE平台。一方面,下游企业、政府、消费者从公共平台能够查到食品在不同地点的温度;另一方面,当温度达到警戒线时,相关操作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技术,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或控制:如定时检查运输车辆制冷机的工作情况,查看车门关闭情况,减少城市配送车辆卸货的时间、次数,装车之前进行预冷、货品的上下前后留下冷循环空间等。

四、构建“生鲜商品身份证”体系

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范发展可通过在全国推行“生鲜商品身份证”来实现。申请“身份”认证的生鲜商品,必须正确地表明该生鲜商品的生产者、产地、收获和上市日期,以及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名称、数量和日期等。巾第三方设立专门从事生鲜商品“身份”认证的机构,负责接受生鲜商品生产者和流通企业的认证申请,授予认证标志。生鲜商品生产者要在包装袋的条形码上标明生产者姓名、栽培经过、商品的种类、认证号码和产地等;加工者要标明加工时间、加工批量及号码;销售者要在商店提地信息备查号码。政府对生鲜商品的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五、推进“平台+基地+冷链”发展模式

农产品冷链发展可推行“平台+基地+冷链”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生鲜商品交易平台及销信网络,提高生鲜商品产地直销的比率,减少生鲜商品的流通环节,完善生鲜商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温度管理系统;健全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GMP(良好操作规范)、GAP(良好农业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新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加强交接环节的温度管理、严格控制冷库内、冷藏车内连续温度,建立生鲜商品全程可视化监控追溯平台;推进生鲜商品的初级采集、加工、运输储存以及销售的一体化“无缝式”全程温度控制系统发展,降低生鲜商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垂直一体化生鲜商品运作模式。

六、构建公共性复合型冷链系统

增加公共性冷库数量,减少自营冷库数量,是我国冷库建设运营的新思路。通过政府投资冷库,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解决企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难题,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政府只投资建库、不具体经营,也可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通过政府、投资银行、冷链物流企业等多方投资,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该公司以资产租赁和日常管理为主营业务,采用冷链物流地产模式,向社会公开租赁。并在确定租赁客户后,按照客户需求,采用量身定制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冷链地产服务。同时,为吸引企业入驻冷链物流中心,政府可以为入驻企业指定相关优惠政策。另外,公共性冷链物流中心租赁期有长期和短期,租金水平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土地价格等情况确定。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一、冷链物流概述

(一)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通常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为了达到对食品保鲜、保质的要求,冷链物流对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各环节的条件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物流技术和设备来支持,因此在管理和投入资金方面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大。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物流方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蚀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范围有:蔬菜、瓜果、肉、禽、蛋等初级农产品;水饺、汤圆、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等加工食品;药品等特殊商品。

(二)冷链物流的特点

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般物流的特点,冷链物流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货物在时间、新鲜度、温度、潮湿度和卫生环境方面的特殊性,表现出更大的升值潜力和能量,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配送货物的易腐性。大多数冷链物流运输的是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的特点。温度越低,生鲜食品的品质越好,保持的时间越久。可见,温度是影响冷链物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运输条件不能满足低温保鲜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性的生鲜食品就会失去新鲜度,食品质量便无法保证,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食品损耗。2.运输设备的特殊性。为了保证冷链物流运输中冷藏、冷冻类食品对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运输过程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一般物流具有特殊性,需要配有防腐保质设备,同时还需要配备低温运输的冷藏车和保温集装箱等。3.时效性。对于冷链物流来说,运输时间的长短影响了食品保鲜程度的好坏。在食品的分拣、包装和分发环节,需要提高作业效率,避免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运输环节,在成本可承担的情况下,也应尽量选择适合该商品的比较快捷的运输方式,以减少时间因素对于食品保鲜度的损耗。4.协调性。由于易腐性的生鲜食品不利于长时间储存,所以在流通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环节能够互相协作、无缝衔接,以确保整个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稳定性。5.高成本和高风险性。为了保证生鲜易腐食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对于温度的要求,冷链物流在货物装卸、搬运和运输等环节为了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并配备温度控制的设施和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的保温装置,导致高运输成本和高风险性。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飞速发展,冷链物流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多年来主要采用自营运输的模式,而现在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是由本身运输或仓储的企业转制而成,只配备了电脑、条形码和简单的扫描设备,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不能对冷链物流提供全程的运输服务,缺乏冷链物流运输的影响力,阻碍了对接生产商和食品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基础设施欠缺,冷链物流的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基础流设施、设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冷藏保温汽车、冷藏集装箱等数量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且现有设备陈旧,大部分冷库已超过使用寿命,设备已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此外,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水平较低、推广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投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使用,无法满足现有生鲜食品对物流的需求。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和整合

在我国,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整体规划与整合。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凑,还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藏链。大部分企业的冷链物流都是通过自营物流完成的,这就需要配备很多车辆,这些车辆不仅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运力的浪费。此外,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的冷冻车、仓库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规范性的仓库,导致无法为生鲜食品提供适合的温度。在冷库建设上,缺少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很多冷库位置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为此冷链物流无法连贯执行,也造成冷库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例如,目前大部分生鲜水果以传统的物流形式配送,除了顺丰的生鲜配送,其他都是以货车等形式对水果进行供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冷链物流。在非冷藏散装果蔬情况下,重复装卸、运输、配送和零售等过程会增加食品的污染机会,食品的新鲜度大打折扣,质量和安全要求也难以保证。

(三)缺乏统一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监管不到位

在冷链物流方面,我国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冷链物流规范和准则出台缓慢,行业无法实施完整的规划,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缺少规范的监管系统,大部分的运输跟踪管理没有真正落实。冷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缺乏,也导致了监管体系不完整,阻碍了冷链物流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四)缺乏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目前,与传统物流相比,国内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冷链物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冷链物流和传统物流对人才需求不同,需要配送人员掌握关于冷链物流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运输需要配备的设备使用方法并进行监管和维修,从而对配送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可以及时地解决。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物流管理专业及关于冷链物流有关课程设置较少,学校师资力量较薄弱,重理论教学但缺少冷链物流实践等,从而导致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三、解决我国冷链物流问题的对策分析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开展地区内自提柜、冷藏柜等全新化的配送形式,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链条等问题。另外,各个地区政府也先后提出关于冷链物流的规划,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可见,冷链物流的发展与完善是大势所趋。为了大力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建议做到以下加点: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大力更新和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

根据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发展近况,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适应冷藏快运业务的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等设备,确保生鲜食品在物流各环节中对于温度控制的需求。与此同时,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可以注意控制车门、仓库门开关状态和次数,减少货物装车交换的次数等。对于旧的仓库应该及时更新设备,改装成符合现代化生产的冷藏仓库。此外,从国内外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我国的蓄冷能力很低,存在较多冷库设置布局较远,设备老化现象。因此,应该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在行业内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增加公共仓库的数量,减少独立自营仓库,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同时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和风险。

(二)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整合冷链物流资源

冷链物流好比一条流水线,由多个节点连接起来。目前,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安全和品质监控满足不了支持生产阶段到供应商的业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冷链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将冷链物流系统向两端延伸,建立并完善从供应商、生产企业、物流商到客户的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开发具有冷藏车辆管理、仓储库存管理、温度监控和物流追踪等功能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冷链物流环节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管理,提高冷链物流系统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及时获得并满足客户对生鲜食品的需求。要想规划好冷链物流的整体效果,必须从起点到消费点对冷链流各环节活动和效益进行严格的控制,上游如果一直保持顺畅、稳定的状态,下游经营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循环的操作和管理中,要考虑生鲜冷冻食品加工和业务流程本身,对上游的生鲜产品采购环境和物流配送需要认真负责。通过对冷链物流全程的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保质”的健康食品。

(三)统一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标准化问题要严格落实。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和业务准则,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应该建立并完善冷链物流的监管部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此外,还应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供应链进行全程的、实时的信息记录、监测和追踪管理,密切关注冷链物流各环节信息,如果有人违规作业,需要严格惩罚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政府应该鼓励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的专业人才应了解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律,掌握冷链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冷链物流操作实务。社会培训机构和高校应明确冷链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课程体系,深化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与从事冷链物流实务的企业合作,整合教学资源,双方可以根据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研和实习活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操能力,大力培养满足冷链物流实际需求的专业人才。虽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及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会改善冷链物流的整体格局。此外,国家政府应提高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引导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正规化发展,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监管力度,提高冷链物流的协调性和时效性,以确保生鲜食品的保鲜度,降低生鲜食品的损耗和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时,要加大对冷链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知识,提高对生鲜食品的保鲜意识。冷链物流的发展潜力巨大,希望借助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及冷链物流企业的有效配合,冷链物流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孙红菊:《农产品冷链物流浅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卷第3期。

[2]李学工:《现代物流方案计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

[3]冷凯军:《关于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思考》,《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第5期。

[4]左志达:《浅谈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管理观察》,2013年第14期。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3篇

基于MES建立食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功能实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用户界面的友好型原则等。

(1)功能实用性。食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考虑其功能的实用性,可追溯体系是对食品冷链物流所开发的一个应用软件,因此在追随体系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可追溯这个最为实用的功能。

(2)安全性原则。可追溯系统作为MES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模块合成一个较为契合的关系,既要注重与外部系统模块的集成问题,又要保证内部作业完整一致,保证食品冷链物流的安全性。

(3)用户界面的友好型。基于MES构建的食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首先感受到的是系统的界面,用户界面是否友好,影响着系统的使用效果。因而,可追溯系统的使用需要对程序代码进行优化,得到用户的肯定。

2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结构

追溯体系的结构采用B/S模型的三层结构:第一层为表示层,可通过网络实现人机界面;第二层是业务逻辑层,该层是追溯系统的核心层级,运行于服务器上,实现追溯业务的逻辑计算;第三层为数据服务层,实现数据的存取级与后台MES数据库的连接,该体系具有低耦合、高内聚的特点,与传统的C/S结构相比,B/S结构的可追溯系统具有如下优势。

(1)维护工作量的减少。追溯系统的所有维护工作基本上都集中在服务器端,对于客户端来说,几乎是零维修的状态,相关软件的测试和调试以及更新工作是非常方便的,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2)操作简单方面。B/S下的结构用户界面更加友好,用户界面为Web网页,既操作简单又容易上手。

(3)信息共享范围更大。相对于C/S结构而言,B/S结构的可追溯系统的数据信息访问不受地域的限制,用户在权限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范围。

3 食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的模块设计

3.1 元器件与电路板追溯模块设计

元器件与电路板追溯模块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六块:生产质量信息、元器件信息、PVS信息、料表信息、基础幸运以及SN/UPN/PN信息。

元器件和电路板的追溯模块以电路板上元器件为主要对象,然后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记载和传递,为此,电路板的序列号就显得非常重要,查询的时候也主要是据此来验证和查找。基于元器件、电路板的追溯模块,我们设计了如下的查询流程。在设计的时候,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而且要重点处理。

(1)电路板的正反面的工单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有时候键入电路板序列号,并不能够对其进行精准的查询,只能是模糊匹配,为此,还必须从列表里找到工单号,这样才能够实现更为准确的查询。

(2)在利用工单号和电路板序列号查找到对应消息之后,就能够很快得知这块电路板的所有信息。主要指的是它的生产加工信息、基本状况、物科信息、元器件信息等。假如要对元器件信息进行抽查,那么就要用元器件来模糊搜寻该电路板上的信息,进而才能够准确定位该电路板上想要查找的内容。

(3)上料表中的信息和这个工单号囊括的物料操作信息所包含的内容都特别多,假如和其他信息的查询功能放在一起同时查询,就会影响到查询的速度和阅读效果。为此,添加上料表信息和物料操作信息的有效连接,就可以使基本信息更为清楚地展现出来。

(4)考虑到电路板在生产的时候总是会有遗憾之处,而且维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就要将质量生产信息和生产流程信息统一放置,这样更方便查找和选择。

(5)假如电路板的型号属于Box型,那么生产流程信息还必须考虑到符合层次信息,也就是要分层来完成和展开,直到Box类型被完全分层处理。

3.2 食材追溯模块设计

从需要的分析结果看,食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中对于食材的追踪至关重要,食材追溯模块的主要目的是查询食材的来源和加工情况。食材追溯模块的信息有四块:食材的日期信息,食材的产品、批次以及数量信息,PVS信息,SN信息等。物料追溯模块主要是对物料使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和查找,主要是以料号所代表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和查找。为此,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层面。

(1)物料追溯主要以料号来实现,包括查找UT料号、供应商料号,这样就可以对料号生成的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和查询。

(2)查询UT料号的时候,可以根据供应商的日期代码、产品名称、供应商批次号、批次名称等来进行查找,然后确定电路板序列号。

(3)假如想要查询供应商料号,那么就要对产品的名字、批次名称进行选择和查询,然后确定电路板序列号。

(4)输入查询条件,就可以详细显示查询信息,主要包括料卷、料卷的名字、批次、经过的工序和电路板信息等情况。

(5)想要实现页面更加方便阅读和查看,就可以利用查找中的搜索功能。生成的追溯报告也要进行合理排列,便于查询和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用Excel文件的形式来记录和储存信息,进而方便在下一次能够调出数据。

4 结 论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企业起步较晚,国内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也比较少,主要是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农产品冷链绩效评价的研究,发研究的成果主要是集中于阐述绿色供应链、农产品冷链的发展、内涵、特征等,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对物流绩效评价都集中在单个指标的研究上,所选取的绩效评价指标多以财务指标为主,不够系统和完善,忽略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非常重要的方面。只考虑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企业自身生存环境的改善,并没有充分考虑在生产制造、运输、使用过程所选择的绩效评价指标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没有充分考虑到产品的废弃物如何处理、再利用等。为了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如何选择系统、科学、实用的绩效评价指标,成为后期评价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的关键,也为企业的管理者做好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依据。

二、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瓶颈,中国特色绿色发展道路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必然要求。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农产品冷流物流企业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从整体战略出发,寻求短期的企业财务目标和长期的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之间以及内外部的绩效目标之间的平衡,系统全面地反映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整体的绩效,并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绿色供应链整体绩效的要求。因此,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的性原则:以增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为最终目标,以解决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短期目标,这就是构建基于绿色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目的。

(2)可比性原则: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在同一行业不同的供应链之间具有横向可比性,而且在纵向时间上同一企业在不同的会计年度也要具有可比性。

(3)系统性原则:农产品冷链物流业评价要求和最终的经营效果来自多个方面,而且影响因素还会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对其进行绩效评价时要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且随着影响因素的发展评价指标也要动态调节。

(4)经济性原则: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结合本行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指标的数量选择大小要适合。

(5)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各有优劣,因此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就必须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原则。

三、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大量阅读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人基于绿色供应链角度,对农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研究提出包含:财务指标、物流流程指标、客户满意度指标、企业创新和发展能力指标、绿色环保指标六个一级指标以及23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

(1)财务指标: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为了满足各企业的所有者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的需要而进行的,结合冷链物流企业的运作特点,参照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及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指标设置,初步确定通过以下6个一极指标对绿色供应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价: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①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②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100%

③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100%

④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⑤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⑥流动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

其中平均流动资产总额=(年初流动资产总额+年末流动资产总额)/2

⑦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100%

(2)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指标: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物流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对此流程的绩效评价主要选取产销率指标、农产品冷链单位运输成本以及冷链送货损率等进行展开,以期构建一个更为理想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①产销率指标

产销率=(一定时间内已销产品总量/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总量)*100%

注:产销率越高,说明产品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程度就越大;反之产销率越低,则产品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程度就越小。

②农产品冷链物流单位运输成本

农产品冷链物流单位运输成本=(一定时期内农产品冷链运输费用/一定时期内食品总周转量)*100%

③冷链配送货损率

冷链配送货损率=(一定时期内冷链运输食品损失价值额/一定时期内冷链运输食品总价值额)*100%

(3)客户满意度指标: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和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中,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顾客的全面争夺。而是否拥有顾客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取决于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建立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有助于发掘顾客需求,提升企业业绩,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本文选取了比较能代表客户满意度指标的客户满意率、客户流失率、产品质量合格率、交货准时率这四个指标来进行客户满意度指标的构建。

①客户满意率

客户满意率=(一定时期内客户满意次数/一定时期内客户服务总数)*100%

②客户流失率

客户流失率=流失客户数/总的客户数*100%

③产品质量合格率

产品质量合格率=合格产品数量/总产品数量*100%

④交货准时率

交货准时率=(一定时期内冷链物流企业准时交货次数/一定时期内冷链物流企业总交货次数)*100%

(4)绿色环保指标:随着全球对于绿色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的要求的不断深入,绿色环保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而节约能源使用、再回收利用是实施绿色环保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主要选取了能源消耗率、绿色能源使用率、环保投资率及资源回收再利用率这四个指标来进行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绿色环保绩效评价体系。

①能源消耗率

能源消耗率=能源消耗/产值或产量*100%

②绿色能源使用率

绿色能源使用率=(一定时期内绿色能源的使用量/一定时期内全部能源的使用量)*100%

③环保投资率

环保投资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环保投入/一定时期内企业营业收入*100%

④资源回收再利用率

资源回收再利用率=可利用的回收资源/总的回收资源*100%

(5)信息共享指标:信息共享指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信息系统间,信息和信息产品的交流与共用。而物流企业信息共享着重的是在整个绿色供应链环节,信息在上下游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企业内部对信息的利用程度。

①信息的利用率

信息的利用率=可利用的信息的数量/信息的总量*100%

②信息传递的准确率

信息传递的准确率=传递准确信息的数量/传递信息的总量*100%

③信息传递的及时率

信息传递的及时率=及时传递信息的数量/传递信息的总量*100%

(6)发展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是企业在生存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构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继续投资,扩大生产的关键因素。

①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收入比率

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收入比率=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收入收入/总收入*100%

②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回报率

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回报率=科研与开发经费/科研与开发回报*100%

③业务增长率

业务增长率=新增业务的数量/总业务量*100%

四、总结

虽然物流企业发展已经很多年,国内外学者对绿色供应链、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企业绩效评价理论这些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还只是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这些企业的绩效评价中还是沿用原来的财务评价等单一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选取其中一些比较能代表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指标来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企业的经营者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缺陷不足,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8..

[3]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26.

[4]楚运华.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南交通大学,2005:4-9.

[5]彭凡.冷藏物流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上海大学,2005.

[6]江红宁.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D].上海海运学院,2005.

冷链物流体系范文第5篇

如今,泉州的海鲜捕捞上岸,当天就能光鲜摆在上海的餐桌上;福州的蔬菜在深圳的超市出售时,还保持着收获时的泥土芳香……这些都是快速发展的冷链物流产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已经愈来愈受到各方的重视,“冷链物流”这个关系到百姓健康饮食,本应熟悉却很陌生的词汇,一下子热度高涨。

链物流市场需求正火热

什么是冷链物流?相关行业术语是这样解释的:“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最先进的冷链物流还运用物联网原理和技术,通过装入RFID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或其他方式等进行连接,接入到互联网或移动通信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最终实现对食品全程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使其一直处于低温可控制环境之下,更好地保证食品品质。

冷链物流实际上是物流业的细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个细分市场开始做大,受到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据科学检测,温度每升高6℃,食物中菌落总数便会增加一倍,食品的货架期随之减半。温度不仅直接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更关乎食品的食用安全。可以说,冷链物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全程冷链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温度进行监控与调控,并利用IT技术加以全程追踪、管控,以保证其品质的优良性和安全性。

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的火热,首先表现在市场的巨大空缺。目前我国冷链装备不足,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据有关部门统计,农产品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20%~30%、12%、15%。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系统的在90%以上,相比之下,我们差距太大,市场发展空间极大。其次是消费增长带来的巨额产品流通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规划院院长李锦莹指出,我国已经迎来“冷链物流时代”,目前国内冷库容量增长非常快,2009年仅为1500万吨,目前各类冷库总库容量约为2000万吨。另外,国内生物医药行业销售额正不断扩大,这无疑需要更强大的冷链物流系统来支撑。市场的空白,需求的日增,流通产品的飞速递加,都给冷链物流带来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企业迅速切入冷链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公司谋求产业链整合,并谋求IT企业的支持,探索建立行业标准和准入机制,市场相当红火热闹。

日渐繁荣的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吸引了不少国外专家与企业的注意。前不久,由商务部主办的“海峡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研讨会”在福建南安召开,两岸业界人士、专家学者首次就农产品的运输、仓储、销售、售服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探求两岸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接合作的方式途径,一致呼吁打造两岸冷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让农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冷链物流不“冷”,全面促进中国农产品繁荣有序健康地发展。

会控温,积极改进冷链物流

我国冷链产业的火热之势令人振奋,但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国内的冷链物流建设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首先,要形成独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车辆、设备、仓储、信息化技术和从业人员以及售后服务的要求都比较高。从这一点来看,国内目前的冷链物流体系还没有形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其次,要加快冷链物流市场化的建设,吸引更多第三方企业的介入。由于冷链物流对车辆、设备、IT技术的高要求,造成冷链物流的成本较高。而在物流总体成本偏高、利润偏低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对进入冷链物流领域并没有太多兴趣。但可喜的是,随着冷链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圣荣物流等企业开始介入冷链物流领域。

第三,要加强冷链物流软硬件的建设。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比如扶持与保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链物流商标和品牌,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冷链物流IT技术,加大IT技术的投入,包括项目、设备仪器、RFID等软硬件,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最后,冷链物流要广泛兴起,必须有物联网的支撑,但作为新技术新产业,行业刚性需求尚没有效形成,需要更多的“食螃蟹者”先试先行,发挥新技术的效益;同时作为新生事物,企业RFID的应用成本依然较高,要得到较大的发展,必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让产业链各方都有利润,以持续推动冷链物流产业不断发展。

第四,完善冷链物流供应链。以福建为例,目前福建冷链物流市场建设上取得一定成长,但产品的供应链缺乏相应的规划与协调,存在失衡现象。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硬件的投入,轻软件建设,等等。对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有关冷链规则的执行力,应该将关注点更多地延伸到冷链物流以外的领域。

来:趁热打铁 规范发展

虽然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挑战,但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冷链物流是“一片尚未开垦的新大陆”,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同时还提出,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此政策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崛起铺平了道路,国内厂商须紧抓机会,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的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将冷链物流的方方面面都提升,实现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的实施,进而推动海西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