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

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

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范文第1篇

方法:随机选择1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57例老年非高血压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必要性。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101-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延长,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而同时由于饮食条件的改善,高脂饮食比例的增加及部分高盐饮食的存在,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很多老年人都是因为高血压而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但是在对我院近期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进行回顾时却发现一个情况,就是过度降压并引起老年患者舒张压显著降低,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在我院2011年至2012年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70人次作为观察组,以非高血压老年体检者57人次作为对照组。

1.2方法及观测指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老年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进行回顾,全天舒张压降低到50mmHg以下3次以上为阳性,其余为阴性。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常见疾病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重要危险因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明显上升。而老年患者由于老年性改变心肌细胞减少而胶原组织相对增加,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在正常时已有所下降,高血压时更容易出现心功能失代偿[1],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及时对血压进行控制。目前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均将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定在140/90mmHg。

但是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对每种药物的耐受情况不同,必须逐渐对药物进行调节,而且因为老年患者主动脉弹性的减弱,顺应性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最常见于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更容易由于过度降压引起舒张压降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监测患者日常状态下、不同和服药后的血压变化,明确这类患者的诊断;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控制合理的血压水平,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防止低血压发生[2]。

针对这次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回顾,应进一步强调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动态血压监测的必要性,甚至可以多次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监测以避免过度降压,而不是仅仅用于避免“白大衣高血压”及确认是否患有高血压病。

参考文献

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范文第2篇

社会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参加社会生活的一条主要途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产学研结合,进一步优化配置了人力资源,成为传播先进生产力、传播先进文化和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力量,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2大学生社会实践机制———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1调查情况统计

为体现调查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大学生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包括旅游类在内的各大专业,然后在每一个群体中随机抽样调查。在本次调查中,一共抽选了1500名调查对象。

2.2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及形式

通过调查探究,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以及内容主要集中在社会服务方面,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参与到为社会服务上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能量,传递社会的温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有:服务咨询的185人,占14.2%,教育的385人,占29.6%,从事体力劳动的412人,占31.6%,进行发明创造的36人,占2.8%,从事服务经营的156人,占12%,做导游服务的72人,占5.5%,其他方面的56人,占4.3%。从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的比例可以看出,这些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是比较积极的,其中参加的服务活动主要形式是以体力劳动和教育服务为主。而智力型服务形式也有较大的参与度。

2.3大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情况

某职业技术学院当前面临的问题就是实践基地不足,利用率不高,并且存在相当的重复性,使得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学院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过程中,需要认真规划,地址选择合理得当,与本校的特色相适应,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另外,某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实践基地的同时,考虑到了大学生德育等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建设。例如旅游管理专业,很好地将学生专业、德育等素质融合到校外实践基地,同时一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能够很好地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就业实习的地方。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达到了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和作用。

3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策略

3.1创新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

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往往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仅仅局限于实践的横向发展,而缺乏纵向的深入。因此高校需要经过不断的革新,将空泛的实践主体丰富化,将单一的形式多元化,将无趣的知识专业化,将陈旧的内容时效化。让学生学有所用,时刻把握未来的趋势和方向。结合自我特色,让大学生实践活动朝着思想认识提高、智力提升和社会化能力全面加强的方向高层次发展。

3.2规范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的机制要具有一定的激发性和公平性,更能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实践活动具体的内容和效果记录和积累下来,形成一种总结。另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可以学时制,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成果。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可以是报告或者论文等形式,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悟形成书面文字,成为评价的客观标准和要素。

3.3开拓实践基地,整合有效资源

高校在开拓校外实践基地时,寻求长期合作,双方共赢,达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性,并为大学生将来的就业以及实习做好充分准备。这就要求高校和实践基地搞好联系和合作,主动了解和解决单位的难题,实现资源的共享。将单位和高校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和场地,实现三方受益。

3.4重视社会实践管理

为了让大学生能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与长效性,有必要对社会实践进行管理,第一,要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以便为其顺利开展提供便利与保障;第二,在学校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构建一个协调机制,努力使两者之间的矛盾最小化,不断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第三,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保障机制,强化安全知识与教育,培养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建立其安全保护网络,以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4结论

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范文第3篇

专业调研类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术能力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方式。对专业调研类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进行探索,提高调研实践管理的科学性,有利于提升实践成果,促进学生更好的在实践中成长成材。

关键词:

专业调研;社会实践;育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体现了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一课。”[1]刘同国认为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本上是教学实践、服务实践、科研实践、调查实践和公益实践五种主要形式。[2]其中社会调查类实践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200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特别指出“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1年湖南师范大学周彩姣等对湖南六所高校的500多位学生进行了调查,经分析有41.56%的学生选择社会调查作为社会实践的形式。[3]而在社会调查实践中,基于学生专业背景专业调研类实践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纲要提出调查实践不仅要满足走进社会、调查社会、了解社会,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与实践的结合。专业调研类社会实践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平台,对它的管理和育人作用进行探讨,能有效提升专业调研实践的科学管理水平,强化其育人功能。

一、定义与内涵

根据目前的文献检索,专业调研实践尚没有明确的科学定义,主要还是经验主义的总结,以“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或“结合专业开展社会实践”等形式描述。本研究把专业调研实践确定为“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社会现象为观察目标,团队为组织力量,利用科学的调查方式、统计知识对社会某一现象进行调研分析,并形成符合学术规范的调查报告”的一种实践方式。上述定义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即该类实践必须以学科的专业背景为基础,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是基于统计调查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报告文学;二是社会调查,即调查对象面向社会现象,在调查方式上必须经过实地走访。当然由于专业的多样性,专业调研实践的具体形式是多元的,但学科为基础、社会为对象,成果有科学性必须是必备的要素。

二、专业调研实践的功能性

专业调研实践是社会调查实践的重要形式,不仅具有社会调查实践本身推动学生投入实践、了解社会、锻炼自身的重要作用,更因其以专业学术背景为支撑而具有特殊的功能性。强化社会调查实践的育人效果。专业调研非常注重对社会的深入和分析,尤其对社会的热点问题、民生问题有高度的问题意识。通过参与专业调研,根据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可以让学生用更科学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克服简单的经验主义认知,从而强化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有效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社会调研能力是人文学科学生必需的专业素质。学生调研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将是其受益一生的能力培养,同时在培养其调研能力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社会调研实践可以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方法,既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明确专业改进的方向。成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持续培养的平台。专业调研实践的完成并不是学生该项实践的终结,调研成果更应当视作学生继续学习、参加后续科学训练的起点和基础。在各高校都注重通过大学生学科竞赛培养人才的现状下,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通过持续进行调研的深入、分析,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专业素养,并为学科竞赛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

三、专业调研实践存在的主要困难

专业调研实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开展实践调查。二是暑期社会实践,在暑期实践中专门组织专业调研类团队。这两种类型的专业调研实践为课堂教学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实际组织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难。第一,师资力量匮乏。专业调研实践的核心是专业素养,最主要的资源是教师的指导。但是由于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学生课外实践指导的主动性降低。即使部分教师出于奉献精神或教学需要指导学生,也难以照顾到众多学生的需求。因此,能持续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调研实践的教师资源相对较少。第二,学生主动性的缺失。专业调研实践与其他社会实践相比,难度大、时间长、能力要求高,导致学生主动性不够。许多学生即使因为课程需要参与了该项实践,也较多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开展,缺乏积极性。第三,缺乏持续性。专业调研实践要产生高质量的调研结果、实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调研能力的目的,需要研究能有持续性。然而无论是课堂实践教学还是暑期实践调研,绝大多数都只能局限于短时期内。因为缺乏教师的持续跟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随着作业的上交、实践评比的结束,专业调研实践也告一段落。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前期的实践才刚刚为学生培养铺下了基础而已,远未到收获的时候。第四,过程管理工作量大。专业调研实践以团队形式开展,人员众多,调研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再加上各种安全因素考虑,对调研实践的过程管理就存在滞后性。两头到位,中间缺失,造成对调研团队跟踪的脱节,在安全性和关键节点上难以实现有效管理。专业调研实践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学生参与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阻碍育人效果的困难也始终没有有效解决。如何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克服这些弊病,提升专业调研实践的育人效果,是高校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管理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

上述专业调研实践存在的困难涉及到了教师资源、学生激励、实践引导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任意一个因素的忽视都会影响实践的育人质量。因此对专业调研实践管理的改进应该是多维度的立体设计,实现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第一,从专业调研实践管理改进的横向维度考虑,要充分加强专业调研实践的项目化管理。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调研竞赛的方法进行组织,明确奖励制度、经费支持、竞赛规则等,调研实践的成果最终进行公开评比展示。以此为平台吸引学生加入,并进而通过参赛学生引入指导教师。第二,从纵向维度考虑,要实现课程教学与专业调研实践的衔接以及多层次学科竞赛与专项调研竞赛的衔接。专业调研实践的基础是教学课程,因此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可以与专业调研实践互通,认可参加专业调研实践的学生完成了相关课程的实践环节。同时实践成果的评比也应该反馈到日常的教学中,作为教学改进的线索。学科竞赛目前是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专项调研竞赛的成果应该被纳入不同等级的学科竞赛项目,即鼓励调研成果参加校级、省级竞赛或申报各类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通过逐级提高的平台来逐渐强化调研实践成果质量的提高,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由此达到持续培养学生的效果。第三,要搭建第三维度平台。建立由课程教师、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联合组成的指导委员会,统筹管理专业调研实践及以调研实践成果为平台的学科竞赛。课程教师团队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讲座等形式负责软件、问卷设计等统一指导;指导教师团队负责调研项目的立项指导和过程中期意见引导;管理教师负责团队安全保障、过程管理和社会实践与调研实践的互认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教师实际承担的工作量减少而学生个体获得的指导却可以增加,教师的积极性也被发动起来。指导委员会之下应设置专门的学生社团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和联络。学生社团受众广、学生接受度高,可以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发动,正面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营造良好的参加氛围。学生社团还能够充分发挥人力优势,建立对调研团队的直接点对点联系,有效加强调研过程中的意见交流和安全管理。通过横向的项目化管理、纵向的课堂衔接、竞赛衔接和第三维度的竞赛指导委员会、学生社团,可以有效解决专业调研实践存在的问题,为专业调研实践的“育人”效果提供了支持和力量。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近年来采用上述的管理方法开展暑期专业调研实践,每年均组织实践团队超过60支,社会影响明显,成果丰硕,有多项调研报告在后续的省级竞赛中获奖或立项省级学生科研项目支持,并与课堂教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果,成为我校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结束语

专业调研实践是培养学生调研能力、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的有效形式,是“实践育人”理念指导下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合理的操作流程能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为专业调研实践的开展提供支持和激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大量的工作需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来进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好、更科学、更有促进作用的管理制度。

作者:吴旭东 林韬琦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全国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9-07-05.

[2]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周彩姣,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与完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74-79.

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范文第4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其独特的课程性质要求实践活动在这门课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实践动手制作是技术设计转化为实际成果的重要途径。学生空有理论,没有实践,就犹如“赵括纸上谈兵”,因而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用技术。

一、通用技术开展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

现代教学观强调技术课程要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学生在参与时难免有不同的观点和结论,我们要允许讨论、争论,注意正确导引,这样才能营造活跃、宽松、向上的探究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从自己的设计方案和作品中,体会到设计的乐趣、制作的艰辛、创造的成就。我们在惊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同时,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聆听、观察、阅读、质疑、记录、分析结论,有利于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整理分析能力。

(四)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设想,把学生在学习、生活、劳动中随时随地发现的一些自己认为是不顺心、不顺手的物品想办法加以改进,使之顺心顺手而形成的物品,从不顺手到顺手的思维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

二、通用技术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

(一)理论课堂中创设实践活动

1.创设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乐于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中善于创设实践性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全方位、立体式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合理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善于实践

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与教材知识点贴近、吻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学有兴趣、学得有效。

3.精心选择实践活动材料,让学生易于实践

(二)实践课上有针对性地开设实践活动

掌握技术操作,增强动手能力,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高综合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有利于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制作,亲历技术设计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技术的兴趣,激发创造欲望,强化手脑并用,发展实践能力,改善学习方式。

三、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愿望

教师要激励学生在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有了完成通用技术实践活动的愿望与兴趣,通用技术实践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到底。

(二)提供丰富易得的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如何提供丰富易得的制作材料呢?一是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好带材料的任务,告诉学生与实践活动有关的材料、工具及替代品。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尽力准备齐全。

(三)让学生明确理解实践活动的要求

实践活动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了解实践活动的具体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完成一个怎样的作品。让学生明确理解实践活动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把实践活动的作品完成得更加成功。

(四)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

通用技术实践活动中,教师更应关注学生完成作品制作的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碰到的困难、需求等,方能使学生对制作活动保持满腔热情并持之以恒。

(五)让学生解释制作中运用到的知识原理

通用技术实践活动的最后,教师应让学生对制作的作品所用到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进行解释,一方面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他们的思维得以升华。

(六)组织好展示、评价、激励活动

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课堂展示、班级展示、学校(班级)陈列、竞赛展示等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在通用技术活动中的作品,让他们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制作兴趣。

(七)让制作活动向课外延伸

劳动实践的实践成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班级阅读;方式方法;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23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56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应努力去鼓励引导学生,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他们智慧的源泉,理想的阶梯,精神的食粮。班主任教师如果能够将阅读纳入到班级管理中,并深入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能力提高,而且对于扫清师生间沟通的诸多障碍,促进班级管理,会产生一举多得的效果。为使班级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班主任需注重活动实践的方式方法,才能够在引导农村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兴趣做阅读活动实践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断断续续

(一)阅读兴趣培养初期,少做要求

事情的成功多半起源于良好的兴趣。在活动实践中增强学生阅读的愉悦性,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刚刚开始阅读时,教师不能太过于约束学生,要求过多会因为学生青春期逆反心理而使阅读实践受到阻碍,同时会阻碍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对于学生刚开始选择的读物,教师不必过多干预,先侧目关注。

(二)阅读活动开展一两个月后,考评学生对阅读感兴趣的程度

对坚持下来的学生予以肯定,不给予固定的评价标准,但评价本身是具有导向性的,因此,评价主要倾向于健康读物的阅读者,对于阅读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也要对其亮点予以肯定。

(三)兴趣是持久的习惯,但学生缺乏毅力,会导致兴趣培养的失败

班主任教师要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针对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没能很好坚持和不能坚持的学生单独沟通,了解缘由,寻找解决对策,尽量不让他们掉队。

二、氛围做阅读活动实践的条件。师生共同打造班级“阅读文化氛围”

(一)班级阅读环境的创设

环境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师生合力打造的“阅读环境”,能对阅读活动的推进产生深刻的影响。班主任要争取学校的支持,和语文教师合作打造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

1.订做一个书架,建立班级读书角。图书来源主要是班费订阅杂志和学生从家中带来的书籍,设立方便学生课余时间阅读。

2.制作阅读活动展示墙,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并附有班主任的评价寄语。展示墙的制作要由学生包办,是一个锻炼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3.利用活动课集体阅读,创造人人有书看,人人爱看书的氛围。大家一起读和自己一个人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氛围的带动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些自觉性不高,偷懒的学生,青春期不甘示弱的特点会促使他们加入进来。

(二)班级阅读展示活动的开展

1.活动有计划,有总结。计划和总结是开展研究重要的一部分,是阅读活动实践的主要环节,是活动开展有效与否的关键,更是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

2.活动形式要丰富。如举办阅读心得交流会,制作读书卡比赛,说说我崇拜的作家,读后感写作比赛,根据阅读内容画漫画,介绍我喜欢的句篇等。使活动中有交流,有展示,有思考,有提升。

3.争取家长的支持,为学生开创更广泛的阅读环境。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氛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初中学校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上要开展阅读展示主题班会,请家长参加,让家长认同阅读的价值,支持学生阅读,在家庭也掀起阅读热潮,孩子影响父母、父母激励孩子,学生阅读兴趣在读书活动中得到激发,成绩也相应得到提高。因为是农村的家长,难度肯定比较大,但效果会更好。

三、评价做阅读活动实践的动力

活动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有所差别的,班主任强调学生阅读的态度以及参加活动中的表现,语文教师则更侧重于从语文专业角度评价。因此,班主任教师在组织阅读活动实践时,多关注态度和行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一)根据学生选书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阅读的认真态度的程度决定着阅读的效果。学生选择读物时,有的比较专一,有的比较随意。从专一型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可以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有的学生选书不固定,什么内容的都有,过于随意,这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一般不大,因此评价更要谨慎。对这一类学生,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在学生表现出对一些书籍有较高热情时,及时肯定并加以引导。

(二)根据学生在阅读展示等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表明了学生在阅读时的阅读质量,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对学生在阅读活动实践中遵守纪律情况进行评价。这包括对书籍的保护,不打扰他人阅读,不破坏他人的作品等。这一评价内容是针对学生阅读活动中的养成教育,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