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而且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国内和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又改变了传统的“教”和“学”。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产生的正反两个方面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1997年由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先生以《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为题,从西方引人到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从此,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国教育技术学领域茁壮成长。在这十年期间,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到对此理论地狂热一路走来,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尤其对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当然也对我们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学习、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古今中外,对学习的认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处在不同的时代对学习也有不同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纵观对学习的定义,可见学习由广义的学习和狭义的学习之分,从广义上来讲,学习包括个体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而狭义的学习即人类的学习,则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从狭义的学习概念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与道德品质的过程。
学习理论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学习的专门理论。学习理论是心理学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也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或核心的理论。自从心理学从1879年建立第一个实验室为标志,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长起来。100多年来,各派心理学家都将学习作为其分析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他们对学习的研究和阐述形成了不同派别的学习理论。迄今为止,对学习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学习理论有两大派别,但这两派别当中又有不同的观点和新的小派别。第一大派别就是以华生、期金纳、桑代克等为代表的联结派,他们倡导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他们的基本主张是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简单联结形成的。第二大派别就是以格式塔心理学家、布鲁纳、奥苏贝尔、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为代表的认知派,他们倡导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他们的基本主张是学习是个体头脑中认知结构的改变,学习是个体头脑中经验的重组。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内广泛被使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实质也属于认知派别,只是相对而言,它更侧重于研究学习情境并发展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广泛在西方流行起来,它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理论发展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是属于现代认知派别的一个分支,更加重视社会情境对人类知识建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具备建构主义所需要的特征,通过对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要素的控制能够很好地营造认知环境,有效地迎合了建构主义的要求,这是导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重视的一个重要特征。借助信息技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建构主义是一个全新的学习理论,对国内的教育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影响,有些人甚至怀疑教师存在的意义,认为教师可能将被取消。近两三年来,人们逐渐回归理性,开始冷静地认识和对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人类学习的积极影响
传统环境下与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的学习是不同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它关于情境设计、交互式学习等观点。正是现代信息技术迎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从而在教育领域才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当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认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国内对学习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我们先来看看其积极的影响。
2.1对人类学习观念的变革
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当中,人是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当然在教和学组成的双边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样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批评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以及学生被当成灌输的对象等等。所倡导教育者的新理念,如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而向全体发展学生的理念,以及受教育者的新理念,如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一个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这种理念都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人类的学习观念也由原来的被动的过程变逐渐地变主动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影响教育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也是在于人们陈旧的观念。在学习中,高效的自主学习模式难以推广,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养成的被人教的依赖,懒惰思想根深蒂固,不愿改变,也难以改变。
2.2对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讲,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人类将学习狭隘地理解为文化知识的学习,致使对学习活动的研究局限于教育理论界,未能从更高层次来把握学习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现代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使人类的学习方式从印刷时代跨入了信息时代,这是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这就要求人类要适应新的环境,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全新的、高效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人类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更加复杂的社会变革。学习是学习者个体所从事的主要活动,学习者根据学习材料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如自主学习还是协作学习,还是在实践中去学习。通过对学习方式的变革,学习者能够将多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避免在传统单一环境下学习的发生。
2.3对学习资源的变革
学习资源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学习资源包括一切有助于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因素,包括信息、人员、教材、设备、技术和环境。在基于资源的学习当中,学习资源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传统的教学以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为基本要素,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垄断者,学习是问题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是学生唯一资源。而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设计社会情境,学习者可以利用身边的各种有助于学习的资源进行学习。学习资源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成为学生用来获取知识、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数据处理及思想表达的手段。
3信息技术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必将继续影响着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然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理论,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水平的现实情况下,也有其不足的地方。
3.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的要求过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积极倡导的情境创设等观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的教师队伍结构复杂,层次水平相差较大,对新理论的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我国实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不能盲目跟进,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改革。另外一个方面有些知识适合于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让学生掌握,而有些知识不适合这种理论来让学生掌握,有些知识还需要强化或练习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所以,人们的学习活动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情况来定。
3.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较高,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学习环境的设计需要有很好的信息技术软硬件来支持。一方面当前我国大多数学习者的软件硬件水平达不到条件,另一方面教师的构建学习环境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也相对不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使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论,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1000万教师的国家,也需要国家巨大的经济投人,逐步来改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软硬件环境。
3.3建构主义本身也存在不合理的观点,不能一味地学习和运用
认知派学习理论是批判着行为派学习理论成长起来的,当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不例外,也批判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合理的成份,过分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个体知识再生产的信息加工活动的个别性,而否认其本质上的共同性,过分强调学生学习的情境性,非结构性。因此在现实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要博采众长,对各种学习理论进行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将各种学习理论的优点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学习活动。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体育专业 专项学习
论文摘要:自20世纪9O年代建构主义理论被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以来,建构主义对现代教学的影响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虽然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但其对体育专业学生专项学习的研究涉猎很少甚至没有,本课题致力于本方向的研究。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称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示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示改变)。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的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那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利用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认知主体即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主动构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本课题致力体育专业学生专项学习影响的研究,与教学大纲理念相符合,是偶然也是必然,相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教学与实践中。
二、建构主义对体育专项学习的启示
(一)体育专项技能学习的特点
在体育专业专项学习中,要求学生对专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授课、学生交流,将外界各种所得信息与自己已有感性认识相结合,把专项知识并入主体的认知结构。浓厚的兴趣来源于社会环境刺激,使学生潜意识中受到影响,真正掌握专业理论与技能的精华,使专项学习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这也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增强课程的综合化;寻求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创建具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在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中,要求学生在了解每个体育专项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战术意识、运动心理与运动智能。并且通过刻苦的训练,完成对专项的学习。其学习特点是需要记住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记住专项动作,是连续的记忆——回忆——记忆的学习过程,在大脑中完成对动作的条件反射记忆,这也许就是体育专项学习与其它专业学习之间的区别,只有把握住体育学习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专项的学习。
每个专项都有其学习特点。例如篮球专项: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重心,自我锻炼为主线”的教学观,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又有特长,熟练、准确而实用,在战术上则要求战术方法、比赛阵形和比赛意识有机结合,整体攻防战术协调发展,个人、组合与全队战术协调发展等;其次,在体能训练中强调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训练的负荷强度和加速疲劳后的恢复,注重训练内容的全面化和内容组合的最佳化;再次,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广泛的视野。同时注意培养高度的“创造性’,又如健美操专项:与基本体操相比,健美操对人体的各关节灵活性的锻炼更加突出,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协调性、节奏感、韵律感和表现力。在练习中需教师的指正纠错,同时需要自身刻苦的训练,同时也可通过碟片等学习新的技术动作[{]。
(二)增强体育专项学习效果的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因此在当下,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大环境下,使得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启示。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语言与行为只是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行为。任何的知识理解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经“同化”乃至“顺应”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学生被动的复制教师的学习。而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根据体育专项技能学习的特点,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体育专业学生专项学习中,只有学生真正愿意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教师和情景设置才能起到作用;其次是教师的大力“催化”作用及同伴的交流,在专项学习中教师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视,并且在有些特殊专项中(如武术),教师的作用体现的更为重要,教师指导完成后,学习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学生相互交流才知道怎样更好地消化知识;再次是情景的设置,在专项学习中,好的学习环境能带来巨大作用,例如篮球运动的电视转播。以及在学生生活环境中浓厚的篮球氛围对专项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最后是学生的以往经验。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专项学习的启示
为提高体育专项学习的效果,结合建构主义的基本理念,建构主义理论对体育专业学生专项学习提出了新的启示:教师在教学中角色的再定义(由教学主体转换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教学环境下的情境设置,学习过程的“协作”即师生合作,同伴学习的交流以及建立在已有经验之上的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中心两种模式,或者两者结合哪种模式更适合专项学习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利用;专业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如何;如何更好的改进教学或学习理念等等一系列问题赋予了建构主义理论对专项学习影响更新的意义。本课题正是致力于建构主义对体育专项的影响(启示)的研究。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及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对象为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无效问卷12份,有效率95,其中男生120份,女生108份。调查专项涉及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四个专项:其中篮球66份,健美操66份,武术6O份,足球36份。并运用访谈法,走访心理学、教育学专家和体育专业教师,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访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建构主义理论应用现状调查。通过表1得知,对建构主义理论深入了解的人占1.3,而结合到“了解”的人群比例则达到35.5,有64.5的同学对建构主义是陌生的,原因可能是体育专业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研究不多。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在一种新理论出现时,体育专业学生没有及时的去发现并且运用到自身的学习中,缺乏创新与开拓精神;在四大主研专项中.篮球专项学生“了解”情况稍好些,武术及健美操分列二、三位。专项之问的“了解情况”不同没有特殊原因.部分同学在其专项学习中想通过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提升自己的专项水平,所以其了解其它知识的情况就好,当然这也与其专项的自身特点有关,需要学生不断的接触新知识。
由表2可看出,在“不了解”人群中,如果对受调查者释义建构主义理论,有44.9的同学能够感觉到,8.2%的同学从未感觉到建构理论情景;同时.有46.9的同学表示可能有过。但没有刻意去感受。由此,“感觉到”人群与“未刻意感觉”人群是发展建构主义学习里理论的理想人群,可以通过研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建构主义学习方法,使之运用与学生专项学习;在四大主研专项中,健美操专项在不了解情况下对建构主义感觉最深,占其总人数的68.8%,篮球其次;同时在“从未感觉”项中,篮球专项占较大比重。为15.4,健美操和足球其次,而武术没有,造成差距的原因是专项之间的学习特点,如健美操在学习过程中需不断的记忆动作,并且需要教师演练和观看碟片加深印象,由此其在潜移默化中运用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由表3可看出,在“了解”及“深人了解”人群中。曾主动利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占(“了解”及“深入了解”总人数)的7O.4,不主动利用者占29.6;同时,在主动利用项中,感觉效果好的占42.1,一般占31.2,效果不好的占26.3,比例差距不明显。通过调查,效果好的原因是自己建构的知识能够理解。而一般和不好的原因是:首先是建构所需已有经验不足,还需教师大部分灌输;其次是学生性格及学习习惯使然。
2.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大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
用与专项学习现状。由表4可看出,如果利用建构主义,大多数同学在专项学习中,教师传授是主要途径,占60.5,其次分别是“模仿”和“伙伴交流”,在“其它”中仅占少数,原因是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是主体,即使已经认识到学生践,并且学生以养成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辅导仍是重要因素;同时可看出各专项之间有些微弱差别:例如健美操和武术类“教师”比重较其他专项要大,而篮球的模仿性要高于其它项,原因:(1)各专项学习特点有关,如篮球中电视传播对于篮球技术的引进与提高有重要影响;(2)与不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两者之间的角色转换也需时间和实专项接触的不同情境环境有关。
表5则反应,在教师为主大环境下“教师传输”与“自主建构”重要性,其中希望两者结合的比例最大,占60.5%;表现出学生在有意识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通过自己积极的探索,希望找到一个更适合自己学习专项的方法。
表6则显示,大部分同学会有意识尝试新理论,并且愿意运用新理论更好的学习专项。同时在词查中同学们表现处对新学习理论的渴望,认为情境对其专项学习起着相当大作用,希望在教师多做指导的情况下,自己能够意义建构知识,更好的完成专项的学习,使专项学习在稳步提高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引申,引入到见习实践以及以后的教学中,这对于师范类体育专业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前景广阔。学生对建构主义理论了解程度不高,基本处于“未知”状态;但通过对其予以建构主义理论释义后,大部分学生表示思想中曾意识到建构主义理论情境的存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并且许多同学主动运用过。效果也比较明显。
2.学生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较大兴趣。大部分同学希望在教师予以指导的情况下,对建构主义理论有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利用.同时也反映学生并不希望教师作为全部教学的主体,接受的教师的知识能够大部分理解,小部分需要自己创新;这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教育环境与体制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与思考。
3.不同专项之问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情况不一,需明确并且根据各专项特点制定学习设计。本次研究对象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专项学习理论已有较多见解,并且学习途径众多,但整理调查表后发现,学习环境对其影响“相当大”,并且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最主要解决途径是与人交流.而不是个人思考,反映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运用“协作”、“会话”,这对建构主义的推广有重大意义。
4.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需加强引导,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在了解以及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实践中还存有一定差异,但不是很明显,原因是长时间师从同人,并且整个教学环境影响学生创新,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5.学习情境设置存在较大困难,因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反应出教学设施需改进。教师水平及教学理念需要提高,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可以推广利用等问题。可见同学们认识到所处学习环境对其影响以及对提升专项学习新层次提出迫切要求。
(二)建议
1.在现代教学大环境下,建议体育教师引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会话”、“协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设计与呈现。
2.在情境设置中,教育机构应该更好地致力于教学设施的改进:包括硬件的加强,师资的配备等等。只有在情境达到足够刺激时,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成功率才能提高。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英语教学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为主,以学生的记忆、练习为辅。但英语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过程,更是一个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而知识的获得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更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英语教师的地位也毋庸置疑。因此,下面就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揭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旱提出者是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其基木理论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认知的发展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途径进行。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解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借助结构主义可以形成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被视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进一步讲,学习主要是原有知识经验与所要建构的知识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学习者走进课堂时,他们自己已形成对社会各种各样的认识,已有自己的知觉经验,已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经验相互冲突不断产生问题。学习者要解决问题,就要分析当前的问题,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方案,进而解决问题。由于这种认知矛盾是学习者内部产生的,问题是自己提出的,而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在外部提出的,学习者更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因此,获得知识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仅仅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学习特点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主要表现为: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从而形成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并发展了学习者的自主能力。下面将从以下几方而入手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积极参与者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构建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最终是要找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学习者只有通过社会协商才能在相互间达成共识,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是因为每一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同的学习者对现实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当学习者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与真实世界不相吻合,或是学习者之间出现摩擦时,必须通过协商解决。
3.学习者离不开会话,会话不仅是一种协商方式,还是意义的传达方式。在学习者间的交流、资源的共享、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完成等过程中,会话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4.学习者是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也只有在这种情境下学习者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才能找到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习变得更有效果。
由此得出,学习者处理和转换知识时,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既要探索和发现自我建构知识的意义;又要把当前的学习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与实践紧密结合。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启发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的目的旨在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英语教师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发挥着多重作用。
1.教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要以精讲为主,细致教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言输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学习者是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自己的课堂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此外,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策略和方式,如有的同学习惯于看,有的学生习惯于听,有的同学习惯于读,每一种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让学生自主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语言实用能力。
2.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传统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常倡导“独立思考”这虽然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每个学习者只在自己的学习空间内进行着各自的信息加工,观察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尤其在以交流为目的的英语语言学习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了师生间、学生间协作会话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特定的情景卜进行有效地交流,组织学生协作学习。
3.教师应把语言知识的教学设置于特定的语言情境中,促使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相联系,并赋子新知识某种意义。传统教学中,总是在单一的情境下讲授词汇、句式、语法,忽视了英语是在现实条件下不同情景中的灵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创设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十分必要。通过情境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习者可利用相关的经验去理解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学。教师把学习环境置于与现实一致的情景中,不仅激励学习者进行探究,还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情景中学会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总之,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强调学生是主体,是意义建构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协作学习与会话交流。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英语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中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实际情境,鼓励学生会话交流与协作,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建构知识能力,以满足新时期对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论文摘要:近年来,网络学习(e-leanring)这一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培训方式,逐渐成为企业培训的热点。伴随着网络学习的热潮,如何在企业培训领域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引起了广大实践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探讨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开发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式增长的信息时代,知识和技能的半衰期越来越短,调查显示,员工50%的知识和技能会在3—5年内过期。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扩张,传统的面对面的以讲授为中心的学习和培训方式,由于耗费资源,需要人员集中和脱产,内容更新缓慢,缺乏针对性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
企业培训的时效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最新的理念在第一时间传达给员工,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创造、保持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的必备手段。
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逐渐深入,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网络培训这一能够突破时空的全新的培训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又一选择。而企业进行网络培训必须开发有效的网络课程,所谓网络课程,它不是培训课程的简单移植,而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一培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培训活动组织实施过程的总和。相比传统的培训方式,网络课程培训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它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培训讲师为主导的的培训方式。然而,目前大多企业的网络课程仍仅仅是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学习情境的设计,使得学习者的主动性难以发挥。而且,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在自主性学习方面只是体现学习者自己学习这一点,并没有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资源。这都不利于网络课程的有效开展,从而最终降低企业培训的预期效果。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与培训的网络环境大致相同,使得笔者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企业培训网络课程的开发相结合起来,针对上述网络课程开发的重要性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特征探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
1.情境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联系着的,是对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
2.多样性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现存在的,但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即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和“解释”的。由于个人的经验是丰富多样的并有差异的,因而对客观世界的解释和建构也是多样化的,这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学习者不是被动地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
3.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学习不是被动接收接受和储存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界输入的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并不是像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仅仅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
可以说,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合作性
建构主义还认为,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建构的认识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非常正确,有的则完全错误。这就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与他人交流看法,通过交流,个体可以知道自己与他人的认识是否一致或兼容。可以看到他人如何处理同类问题,就是说个体必须在社会环境中不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认识,使之更符合客观规律。由此可知,建构主义认为只有合作学习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流派纷呈,但这些派别之间有着共同之处,即认为个体应以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认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企业培训网络课程开发的启示
进入2O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所表现出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也成为网络培训的重要理论基础。
1.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知识的网络情境。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学习者阅读一份内容复杂的书面培训资料时可理解70%的内容,但当从计算机屏幕上阅读同样的一份资料时,仅能理解25%。这就要求培训课程的设计能够结合网络特点创造性地设计课程。企业在进行网络课程设计时可针对性地将学习活动放置到相应的职业环境中,并从多重角度和视角提供学生建构的机会。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课程设计不仅要考虑课程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课程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另外网络培训课程设计也可以通过使用模拟来增加这种机会。
2.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企业员工大多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因而,如何充分调动学习者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其经验的重构和改组来使得学习者在培训中获益,是企业培训课程开发中非常有必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对学习资源采用超文本,媒体链接的形式进行组织。它具有非线性、跳跃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这种资源组织方式比较符合人的思维规律,非常有利用人的发散性思维的开发,又利用丰富想象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从而使学习者的思维得到激活,并进而调动和激发起已有的丰富经验。另外,我们也可以设计出一系列问题,以及一套对学生可能作出的各种回答进行评估的程序,来调动学习者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3.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由于网络培训课程一般都是采用的自主学习模式,所以这对员工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出了挑战。由于企业中的学习者大多更注重针对性的学习,所以在课程开发中应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尽可能模拟直接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或围绕学习内容向学生布置可供选择的问题。从而使得员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得培训效果更显著。
建构主义英语阅读教学语境交际协作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自主的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主动发现问题,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资料,并将所获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建立实质的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创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应帮助、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意义的建构。理想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协作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三、目前我校英语阅读教学课的现状
英语学科是幼儿师范学校的重要学科,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其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忽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影响,教师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讲解生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以理解篇章的内容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在对英语语言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形成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师英语阅读教学
(一)选定“问题”,确立学习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定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情感意志的培养。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英语综合教程》注重“实用”,单元主题往往就是很合适的阅读教学的问题。如课文“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Go to Work”就提出了千禧一代的年轻人即将踏入职场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90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习者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他们很希望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获得一些间接经验和知识来指导以后的工作。教师可以就此问题选定具体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以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学习,主动地建构意义。
(二)分析学生特征
学生特征涉及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因素,每个学生都不同。笔者的教学对象是江苏省首届免费男幼师生。对于大部分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缺乏专门的阅读训练,导致部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弱,加之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能力、意志、态度和兴趣。因此,设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征,教学目标在注重整体性的基础上,还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性。不同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其学习目标也不同。如课文“Don’t Let Anyone Steal Your Dreams”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基本词汇、语法外,还强调培养学生根据字面文字推测理解“字面下”含义的能力。根据该教学目标,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目标可以是理解课文内容,操练课后练习;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同样体裁的课外阅读,以达到学以致用。
(四)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1.协作交流。根据阅读篇章的主题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协作交流中自己发现答案、补充认识。如学习“Beautiful Smile and Love”一课时,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other Teresa?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2.拓展训练。要有一套可供不同程度学生使用、并有一定针对性的拓展练习材料以检测、巩固、加深所学知识。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英语拓展教程》注重基础,强调实用,练习紧扣教学内容,并涉及读、写、译、听等语言技能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练习形式丰富,生动活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达到有效的意义建构。
3.效果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因此,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
(五)设计教学策略
1.设计学习情景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学习,教师要设计学习情景,还原被教科书抽象和提炼的知识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如课文“Music in America”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摇滚音乐之王Elvis Presley和一些著名爵士乐手的视频,从而引出美国音乐的历史、起源等,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2.提供信息资源策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及时地提供给学生所需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帮助其克服因跨文化而带来的阅读障碍。以课文“Hurricane Hunters”为例,要使学生理解Hurricane Hunters的含义,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介绍“美国第五十三气象侦察中队”的来历与工作特点,达到较好的阅读理解效果。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一种辅助角色,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如课堂上阅读“Music in America”之前给出以下问题:
What musical instruments do Rock and Roll players use?
Please introduce some Rock and Roll musicians.
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进一步整理已有的背景知识,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培养自己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广泛的阅读是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的阅读(刘润清,1996)。阅读是获取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有责任调动学生自身的、一切潜在的、积极的因素,使阅读过程变成一种欣赏,享受的活动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