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教育的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教育资源网格社区模型
社区是网格无限空间的一种逻辑有限的划分,每个社区代表一个划分。网格教育资源社区(Grid Community basedEducation Resource,简称为GC)是对教育资源按照某种教育元数据标准来对节点进行分类后形成的若干整体。社区是一个自主控制的管理空间,它拥有资源共享的策略,以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和对社区资源的管理控制。
教育资源网格社区定义:教育资源网格社区i(记为GCi)为按照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LOM分类方法R分类,并且符合社区规则ri的节点集合。即:
GCi={rnj | rnj∈R-Nodes, ri(rnj)=TRUE }
社区的分类定义:社区的分类R是按照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LOM分类属性对教育资源进行的分类方法,R可以保证所有的教育资源节点都有社区的归属。此外,一个节点可以属于多个社区。即:
R={r1, r2,……,rm|,rni∈R-Nodes,rj,rj(rni)=TRUE }
图1是社区的组织模型基本结构图。
下面对模型中的各层进行简要的说明,各层的细节将在后面详细讨论。
(1) 物理层:由实际分布在各地的教育资源节点组成,它们是构成教育资源的物质基础。
(2) 社区层:由物理层按照教育资源学习对象LOM的标准进行分类后形成的逻辑组织,假设网格G中包含了m个社区,每个社区GCi中存在着若干的物理资源,社区中的虚拟资源由物理层的实际资源映射而来,不同的虚拟资源可以映射到相同的物理资源,表明不同的社区可以共享物理资源,实际的物理资源对用户是透明的。
(3) 索引层:社区的划分是以教学资源标准LOM的归类信息来实现的,基于相同归类的教育资源,按照其关键索引的差异,可以存在多个相似的社区-社区群体。这些社区群体之间具有相似的教育资源属性,每个社区所提供的服务类型和属性具有相似性。
索引层提供了这些具有相同归类的教育资源社区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索引层,可在具有同类教育资源社区之间建立一种索引关系,从而为资源的快速查找提供依据。
2网格教育资源社区群的构建
2.1 对等社区的定义
网格中所有的学习资源用同一个分类系统,按照LOM标准中的Classification描述可以划分为m个大的类别,则整个系统可以划分为m个社区,分别记为:GC1,GC2……,GCm。如果地划分社区时考虑到地理分布因素,同一类教育资源的社区可能会出现多个,为了实现这些同类教育资源社区之间的关联和通信,就需要建立网格中同类教育资源的对等社区,并且要建立这些社区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与通信机制,以便于快速地进行资源的查找。
定义1:网格中按照教育资源LOM分类标准所划分社区,设有若干社区为:C1,C2,……,Cn,如果C1,C2,……,Cn中教育资源均属于LOM分类的相同类别(设为第i类),则称C1,C2,……,Cn是对等的。记为:GCi={C1,C2,……,Cn}
定义2:由具有同类教育资源所构成的社区集合{C1,C2,……,Cn}构成为该类教育资源的社区群。
定义3:如果网格中两社区是对等的,则称它们是相邻的。
定义4:设Ci={Node1, Node2……Nodem},其中Node1, Node2……Nodem具有相同的教育资源LOM属性归类的类型。
定义5: Nodei=(Idi,Idci ),表示任意一个节点有两部分组成,即Idi节点标识符和Idci节点所在社群标识符。
定义6:隶属函数的定义:设给定区域U上的一个模糊集为A,对于任意“u∈U,指定一个数fA(u)∈[0,1]与之对应,fA(u)称为U对A的隶属度,即做出了一个映射为
fA:U[0,1],ufA(u)
综上可知,节点依照隶属度函数选择相应的社区加入。如同人类社会中仅有群居的人群尚难形成社会一样,仅有孤立的社区也无法构成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网格系统。由此对等社区之间具有如下性质:
1:对于任意的两个社区Ci和Cj,若Ci∩Cj≠φ(i≠j),则组成网格系统的对等社区存在联系。
2:对于任意的两个社区Ci和Cj,若Ci∩Cj=φ(i≠j),则组成网格系统的对等社区无联系(即是孤立的)。
2.2网格社区群的构建
构成教育资源的网格社区中存在着超级节点sp,其中存储本社区内所有节点的IP地址等信息。为了建立社区群,本社区的超级节点sp应通过计算本社区的隶属函数值,通过分类节点寻找到在索引层中具有相同教育资源分类的社区并加入到社区索引中。因此,基于对等虚拟社区群的网格系统的设计过程如下:
Step1:初始化:依据网格监控历史数据设定资源需求集合、应用需求集合和隶属度函数值的范围;
Step2:分类:计算资源需求和应用需求的隶属函数值,依据隶属函数值将拥有某类资源和应用的节点归类到相应的社区中;
Step3:建立超级节点sp的路由信息;
Step4:向教育资源分类节点申请加入到同类教育资源社区的索引中,通过sp的路由信息与其它同类教育资源社区建立联系,以建立对等的网格社区群;
Step5:依据节点的动态加入和退出修改sp中相应项;
Step6:映射:将网格系统映射到对应的物理节点中。
3 社区之间的消息扩散机制
3.1社区之间的消息扩散算法
基于传统的Gossip算法,本文根据网格社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级消息扩散机制:第一级是属于社区级之间的扩散,即将消息在不同的社区之间进行扩散,第二级是在网格内的各个社区内部实现消息的扩散。
Gossip的两个重要参数:消息扩散数量k和消息转发轮次i,要根据资源网格的规模来确定(第一级根据社区内部节点的数量,第二级根据网格中相邻的社区数量)。Gossip的初始发动节点通过社区的超级节点设置转发轮次,然后启动Gossip算法,从邻居社区中随机选择k个目标,向其扩散。Gossip的算法如图2所示。
3.2算法的性能分析
影响Gossip算法性能的参数有网格的规模n、消息扩散的数量k,消息扩散成功的概率等。文献在对上述几个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了Gossip算法结论:
当消息扩散的数量,即每个节点向外的节点数目为k=log n+c (其中n为网格中节点的总数,c为一常数)时,则每个节点都获得该消息的概率为exp(-exp(-c))。
在本文提出的两级社区Gossip算法中,仍然可以用上述结论来进行分析。在公式k=log n+c中,若选取c=2,则exp(-exp(-c))=0.873,即每个节点都获得该消息的概率为87.3%。在大规模的网格系统中,这意味着将有4/5以上的节点能够获得该消息,这样的扩散成功率比实际的需求要高得多。
设网格中包含有同类教育资源的节点有n个,并假定社区的大小平均,每个社区中拥有m个节点,则整个网格中有同类教育资源的网格共有n/m个。按照两级Gossip算法的扩散机理,Gossip是在两个层次上扩散,第一是在社区之间扩散,然后再在社区内部扩散。可进行如下的分析:
(1) 网格中各个同类教育资源社区之间的Gossip扩散:
每次发送的消息数量为:k=log (n/m)+c
(2 社区内部各个节点之间的Gossip扩散:
每个节点发送的消息数量为:k’=log m+c
则每个节点发送消息数量的期望值E为:
[(log(n/m)+c)+(log m+c)]/n=((log n/m+c)/m)+(log m+c)
下面是针对几种情况下的网格环境,对于划分社区与未划分社区时的两种Gossip扩散进行计算比较的结果,网格的规模设为n=107,c=2。图3给出了仿真的结果。
由图3可以看出,每个社区中的节点数m越少,即对网格社区划分越细,两级的Gossip算法就能够将在整个网格下的Gossip在轮回上划分为更小区域内的Gossip扩散,这就使得消息扩散的负载越小。当m=500时,即社区内的节点数目为500时,每个节点发送的消息数目是分级前的45%。
4 结束语
引入了网格社区的概念后,将无限的教育网格资源系统划分成一个个有限的独立空间-社区,社区可以满足特定的用户对于教育资源的需要。论文根据LOM的教育资源分类原则,并结合网格社区的特点,提出构建对等网格社区群的理念,对教育资源网格社区群的构建、社区群之间的消息传播机制等进行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仿真分析。
参考文献:
[1]Krummf David W.; Cybenko George; Venkataraman, K.N. Gossiping in minimal time. 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 v 21, n 1, Feb, 1992, p 111-139
[2]Jelasity Mark; Montresor Alberto; Babaoglu Ozalp. Gossip-based aggregation in large dynamic networks. ACM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 Systems, v 23, n 3, 2005, p 219-252
[3]Shavitt Yuval; Shay. AmirOptimal routing in gossip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v 54, n 4, July, 2005, p 1473-1487
[4]Barak Amnon; Drezner Zvi. Gossip-based distributed algorithms for estimating the average load of scalable clusters and grid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PDPTA'04, 2004, p 610-616
关键词:社区矫正;分类矫治;基本原则;主要分类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37-03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实行分类矫治监管是提高社区矫正质量,有效地对罪犯进行监管和改造的重要环节,是矫正对象重新进入主流社会,实现和达到矫正效果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达到最佳的刑罚效果和社会效果。
一、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治首先应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之内,依照社区矫正的本质属性及方针政策,遵循犯罪学、控制论、社会学、心理学等要求,确定基本的分类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心理学的个性差异理论告诉我们,没有两名完全一样的罪犯,这就要求我们对于各个矫正对象采取的矫正措施和过程,都应当是基于其自身的特定情况并与之相适应。在实践中应针对矫正对象群体和个体特质的不同,区别年龄、文化、违法类型、个体需要、心理状况等,在充分了解矫正对象并对矫正对象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需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制定针对个案的矫正措施和方案,实施分阶段、分类别、分层次的矫治教育活动。
(二)科学性原则
对矫正对象实施分类矫治,应依据法律法规综合运用各种矫正手段,充分发挥社区和社会各方的力量优势。在保证实体与程序合法性的同时,要加强教育内容的多样化、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在坚持开展集中教育的同时,加大个性化教育的比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矫治理念,以人文和谐的发展理论,科学引导的方式去唤醒他们的良知,恢复其理性,重塑其行为习惯,加速其再社会化进程。要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矫治工作中,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心理咨询以及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要重视信息技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在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档案保存、信息交流等方面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大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 [1]。
(三)准确性原则
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分类,应建立在对矫正对象个人情况正确了解和评估的基础上,因此,要对矫正对象进行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对矫正对象建立个人管矫档案,准确地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矫治前的评判分析。要借鉴一些国家的“人格调查制度”,建立和完善缓刑、假释征求社区矫正机构意见制度。到公安派出所、居、村委会、有关单位、家庭、学校等地开展调查工作,在了解被告人的一贯表现、家庭情况、邻里关系和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等基础上,对是否适用缓刑向法院提出建议,以对其正确分类施矫奠定基础。
(四)长效性原则
将罪犯放在社区进行矫治改造,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其更好地完成改造,更快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公民,并且消除犯罪心理和行为,不再走上重新犯罪道路。因此,在矫正过程中,矫治工作要着眼长远,其激励和杜绝重新犯罪机制必须长效,以克服罪犯功利性改造目的,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将矫正对象塑造成为合格公民作为工作的立足点,以转变对社会态度为根本,以转变思想观念为核心,以改善心理素质为基础,着重从守法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态度三个方面进行重塑,从而达到矫治的目的[2]。
二、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治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
对矫正对象进行分类就是要明确地通过某项标准或条件,从而决定对其采取何种矫正手段,并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以实现矫治目标,真正使他们获得“新生”。
(一)根据犯罪类型进行分类
一是被判处管制和缓刑的罪犯,此类罪犯一般罪行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相应的人身危险性也较小。二是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该类矫正对象是基于其生理上的病患,而非在监狱中的改造良好,其主观上的人身危险程度较管制和缓刑人员要大。三是被假释的罪犯,包括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罪犯,这类罪犯经过监狱改造,因为表现良好,不具有社会危险性,才获假释。四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这其中既包括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轻刑犯,也包括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重刑犯。他们曾实施过的罪行有较大差异,主观危险性也各不相同。
(二)根据人身危险性进行分类
尽管社区矫正对象是一些危险性较小的犯罪人,但他们仍有一定的社会危险性。因此,应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价后分到不同小组进行管理。比如:连云港市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社会危险性、回归社会的趋向程度,通过细化的20项考核指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评分,将社区服刑人员分为A、B、C三类,也称低危、中危、高危三类人员,其中A类为人身危险性小、再社会化程度高的人员,B类为人身危险性和再社会化程度一般的人员,C类为人身危险性大、再社会化程度低的人员。分类矫治的重点是高、中危等级矫正对象,主要是因为他们犯罪类型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其主观方面多为故意,主观恶性相对较大,而且共同犯罪的人员占据相当比例。
(三)根据矫正对象的性格特征进行分类
一是顺从型矫正对象,表现为胆小怕事,独立性差,依附性强,易于接受教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二是敏感型矫正对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矫正机构的规章制度,自我吹嘘,夸夸其谈,做事不计后果,行为带有盲目性。三是思考型矫正对象,表现为善于观察分析和思考,不轻易相信他人,逻辑思维逆向发展,有独特的自我认识方式。四是情感型矫正对象,表现为感情丰富并易于外露,容易接受教育和规劝,但生活漂浮散漫,易感情用事、冲动。五是忧虑型矫正对象,表现为多愁善感,心理活动比较隐蔽,极少向社区矫正工作者和他人吐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外表沉静孤僻,少言寡语,一般不与别人交往,考虑问题比较偏执,容易产生自伤、自残或自杀行为。
(四)根据罪犯的气质特征进行分类
胆汁质型矫正对象思想情感发生快而强烈,脾气暴躁,自我抑制力差;多血质型矫正对象表现得热情积极,但是自身恶习较多,并且比较顽固;黏液质型矫正对象对各种事物冷淡,漠不关心,沉默寡言,轻易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没有强烈的外在攻击行为,对监内出现的各种事情沉着冷静,工于心计,一旦情感暴发,会造成极坏的恶果;抑郁质型矫正对象神经活动传递不平衡,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强,情感发生缓慢,情绪消沉,严重内倾,自身恶习较深,思想极少外露,对社区矫正机构开展的各项活动都不感兴趣,性情比较孤僻,经不起挫折。
(五)根据矫正对象的能力大小和年龄进行分类
矫正对象因其个体差异,在拥有技能和文化水平上有着不同差异,因此,矫治管理也不能一般要求,矫治中应考虑其能力差异,不能出现让小马拉大车现象。根据年龄的分类,主要是突出未成年矫治手段与成年人矫治的区别。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相比,其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社会经验和认识能力远低于成年人,对自己行为所可能导致的后果还没有正确的预见性,容易沾染不良行为。但相应的,其主观恶性也不深,如果加以正确的教育、帮助、引导和保护,其戒除恶习的可能性也更大。
当然,还有其他的分类,如按照性别分,按刑期长短分,按身体状况分和社会状况分等。在具体操作上,要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学、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为矫治分类提供技术支持。
三、社区矫正对象分类矫治的方法与内容
我们不能强求用一种方法矫治所有的罪犯,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经历、犯罪经历、家庭状况及性格特征各有差异,且所犯之罪各不相同。因此,要因人制宜进行分类指导教育,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矫正对象,采用不同的矫治手段和方法,施以不同的矫治内容。
(一)对高、中危险等级矫正对象的矫治
一是加强社区矫正知识的宣传,确立矫正对象的服刑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确立社区矫正也是服刑的意识,防止其主观松懈。二是要在对高、中危险等级矫正对象的生活经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犯罪成因、心理特征、对犯罪如何认识程度等进行全面了解的前提下,确定教育矫正的重难点,明确主攻方向,制定具体而严密的矫正方案,落实矫正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三是落实“人格不同处遇不同”,明确规定不同危险等级的矫正对象的不同处遇,引导高、中危险等级矫正对象的积极转化。四是实行累进处遇制,强化对高、中危险等级矫正对象的动态激励。五是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加大奖惩力度,调动矫正对象参加矫正活动的自觉性。六是集中矫正力量,加强管控力度,及时掌握其行踪和思想动态,扼止可能出现的犯罪苗头。七是切实解决高、中危险等级矫正对象的实际困难,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对不同性格类型矫正对象的矫治
首先应该重视从培养矫正对象的良好性格入手。一般说来,矫正对象不良性格的形成与他原先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只要我们改变了矫正对象原来所处的环境和各种社会关系与生活条件,就能创造一个新的影响源,改变矫正对象的性格,使之向良性方面转化。一是同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调动家庭的作用。通过正确引导其家庭因素的正向强化,必然产生正向效应,使矫正对象的某些不良个性品质发生良性转化。二是利用职业技术学校的职能作用,在对矫正对象实施文化、技能教育中,使矫正对象的知识结构和道德修养再社会化。三是运用社区矫正的公益劳动这一基本手段,加强矫正对象的自我能力培养,使矫正对象在劳动中逐步养成乐观向上、有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纪律性和团结互助的意志品质,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情操的培养。
(三)对各种气质类型矫正对象的矫治
必须做到:在对矫正对象的不良心理转化中,对于“胆汁质”的矫正对象,要采取“软”的方法,进行“冷处理”,并适当照顾其自尊心,在公开场所多肯定其优点,个体教育时要有一定的教育刺激强度,开展强大的思想攻势和采取强有力的改造措施,设法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对于“多血质”的矫正对象,要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受到启发,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力,同时,又要对他们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及时强化其改造热情,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以适应他们灵活好动的特点;对于“黏液质”的矫正对象,要少批评,多鼓励,激发其改造热情,多进行感化教育,要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党的方针和政策;对“抑郁质”的矫正对象,要充分体现党的“教育、感化、挽救”政策,细致耐心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观察其各种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其内心疑虑。
(四)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矫治
未成年犯在生理、心理、认知模式上都与成年犯有很大区别,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应根据未成年人自身情况、家庭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比如针对未成年犯易于感化的特点,在对未成年人进行矫正时,除采用定期汇报思想和活动、限制权利、公益劳动等措施外,应侧重于教育感化,加强思想矫正。教育感化应成为违法犯罪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未成年犯矫正对象开展矫正工作时,还应全面调查矫正对象的成长历程、家庭背景、朋友关系、心理特征、犯罪原因等,根据调查信息,结合矫正对象的个性特征,分析其不良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案矫正方案,采取个案工作方法实施矫正[3]。
(五)对能力大小和罪型各异矫正对象的矫治
矫正对象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他们适应社区矫正各种环境条件的快慢。一般来说,能力强的矫正对象适应社区矫正环境条件的速度相对较快,反之亦然。我们在对矫正对象矫治工作中,要根据罪犯能力大小,衡量他们的心理承受力,进而决定矫正对策,对他们安排合适的工种,提出恰当的改造要求,以使他们的心理活动能和我们的要求协调起来,起到对矫正对象不良心理的限制作用,促进矫正对象的良性转化。否则,我们对矫正对象的不良心理所实施的约束力过小,就会放纵矫正对象恶习的发展;若约束力过大,超出了矫正对象所能承受的限度,使之倾其所能,也达不到目标,那就会“物极必反”,使矫正对象丧失自我矫正信心。所以,深入地考察和研究矫正对象能力的大小,在对其心理转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矫正对象由于所犯罪型的不同,其矫治也应当有所区别。对缓刑人员重点进行认罪服法教育及心理压力的疏导减压工作;对假释人员以法制教育、思想教育、社会规则和社会新知教育为主;对剥权人员以重点监控及解决实际困难为主,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多种矫治手段的综合运用,确保矫正质量。
综述可见,分类矫治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为先、区别对待、积极稳妥”的原则,让罪犯在与社会的密切交往中,不再排斥社会、仇视社会,有利于调动罪犯改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防止其重新犯罪,更有利于社会生活的稳定,减少社会对立面,缓解部分社会矛盾,充分体现了立法本意的人道主义原则。
参考文献:
[1]吴宗宪.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区矫正的模式探讨[J].中国司法,2007,(1):76.
一、对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种类的划分
社区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作为人们的生活共同体,它具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目前,关于对其分类,有多重分类方法,如社区教育资源包括显露形态和潜在形态的教育资源,有形的和无形的教育资源等。另外也有一种分类法,把这种资源分为四大类:自然生态资源、人力资源,社会物资资源以及自然物质资源等等;还有的人则把它分为:教育资源自然存在状态,政府的或人为的教育资源分配等;有的则根据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除了上述的这些分类法之外,也有一种从多角度划分的方法,有人认为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资源既有来自自然界的,也有来自社会的;有来自物力的,也有来自人力的;既有文字实物表现形式的,也有信息和活动表现形式的。综合实际,本文则主要是按照社区的构成思路来进行划分,从社区的构成分析来看,主要有人口资源、自然资源、精神资源以及就够资源等,所以,笔者人为,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资源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点:一个是自然物质资源,一个是人力资源,一个是结构组成资源,还有一个是精神资源。
(一)、社区的自然物质资源既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同时也包括设备设施要素,以具体事物的形态存在
1.自然物质资源。自然物质资源的道德教育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对青少年的陶冶情操,以及对生命的价值上,还表现在我国的历史古迹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带给他们的思考和启迪上,自然物质资源,广大精深,其中,尤其是一些爱国历史人物的爱国故事和情怀,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尤为深刻。如岳飞背刺“精忠报国”的历史故事,足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除此之外,在这些自然物质资源中,无论是高大磅礴的山,无论是清澈见底的水,还是花草鸟虫,都可以让置身其中的青少年被这种神奇的力量所震撼,被大自然的生命力量所感染,可以说,这是对青少年最美的关于美得教育,同时,对于一些名人故居、爱国将士墓地的拜访,置身其中的青少年,仿佛自己就深处于其中,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这也是对他们的最好的道德思想的教育。
2.社会物质资源。社会物质资源,主要是指用于社会生产及生活的设施设备等等。在社会资源中,关于自然资源的一些事物,在社会物质资源中则相应的可以上升为生活设施的一种,比如说,自然资源中的湖泊园林等。生产设施可以用来培养青少年自强不息的劳动观念,为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产生作用;另外,对于让青少年参加一些生活设施如道路绿地的清洁维护的活动,则可以培养青少年社会实践的能力,树立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人力资源
这里的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具有职业身份和社会角色的人力资源,他们是社区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社区党政领导。社区党政领导是带动社区发展的领头羊,有部分社区领导,他们从长远的,高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式,例如为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凑集资金,统筹各部门的关系,促进社区的协调发展,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创造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等等,同时,他们也努力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2、企业界人士。企业界人士是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在这一类社会资源中,以热心教育事业,重视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企业人士,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上,都给青少年教育作出了极大的努力,相比与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学校而言,这些企业人士往往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多的创造学生社会实践的空间和机会。
3、专家学者。专家学者,他们学识渊博,知识丰富,受人尊重,在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上,不仅可以为其提供精神知识上的支持,还可以对青少年给予指导,鼓励他们。专家学者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传授知识的方式给与他们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何种讲座,从青少年身心上面出售,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教育。
4、离退休老同志。离退休老同志既有丰富的阅历和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也具有超出一般人的感召力,同时他们也具有培养下一代,培养青少年的激情和热情,通常情况下,这些离退休老同志通过他们的经历,来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阅历,以长辈的身份鼓励青少年积极努力学爿,他们感染力强、效果好,是教育社区青少年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公民道德观察员的老志愿者们则对社区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区治安、街头报亭、娱乐场所的广告等环境进行观察、调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5.学生家长。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学校与居住地同在一个社区。学生家长也是学校所在社区的居民,他们在不同的单位工作,有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加之关注孩子的教育,他们非常愿意为孩子的校外活动助一臂之力。因此学生家长也是重要的社区德育资源。这不仅表现在家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对青少年的德育影响上,还表现在家长的高尚人格多其他青少年的影响或运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学校组织校外教育活动而提供条件。社区内还有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知名人士以及具有各种专业特长的居民等,都是校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的人力资源
(三)、结构资源社区的结构是指“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相互结构成的关系”
社区作为地域性的社会,在社区的地域范围内存在着诸多社会群体和组织,包括政党机关、服务企业、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学校、医院、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以及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各种群体团体。由上可知,社区的结构资源中具有德育价值的资源包括:社区内的党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社会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服务企业、生产企业,民问组织等。党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政府职
能部门的派出机构中的街道,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属于管理机构,他们在社区青少年的德育中发挥的作用表现为:政府党政机关为社区德育活动的开展筹集资金;为学校也辖区单位共建教育基地牵线搭桥,组织双向服务;统筹各个部门,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校外教育在社区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则从教育系统的管理门的角度为学校与社区加强联系发挥着牵线搭桥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居民委员会作为与社区直接相连的机构,对社区德育作用的发挥上表现为具体指导、协助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社区德育活动。业主委员会作为社区居民利益的代表机构,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社区居民十分关注的问题,所以,业主委员会代表社区居民在优化德育环境资源方面发挥的作用表现在:与居民委员会协调一起开展优化社区德育环境的工作。社区的社会教育机构和社区教育机构是社区内的显性教育资源,其德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社区内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教育观、少年宫、俱乐部、展览馆、剧团、新闻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等是国家兴建和扶持的社会文化公益单位,是社区内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机构和组织,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而社区教育机构、组织是社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派出机构联合组成的,如:关心下一代组织、家庭教育中心、家庭学爿、流动人口学校、老年人大学、新市民学校等社区学校等等。服务企业、生产企业作为驻社区的企业单位应与社区共建,对当地社区青少年的德育影响表现在:一方面是社区大德育环境的构成部分,另一方面则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经费来源(主要是其纳的税)或以赞助的方式来服务于青少年的德育活动或提供德育活动基地等。另外,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中,许多部门和机构都肩负着培养青少年道德素质的任务,比如说,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社区治安部门、社区交管部门等等,一方面,它们要教育监督青少年的行为举止,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努力给培养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创造必要的机会,组织各种形式丰富的活动,对其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和扩展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贡献了一份力。另外,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德育活动中也是中坚力量,大学生接受过学校高等教育,是社会群体中一股高素质的力量队伍,通过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实际行动,培养了青少年的风险精神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志愿队伍作为一种组织资源,它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而言,无疑具有双重的价值和意义,大学生作为学生,运用其自身在校所学到的知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在这一过程中,实践了他们公民道德素质;而在他们参与的社区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经验与努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文化修养来教导,解决社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树立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这种奉献精神也为社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四)、精神文化资源
社区的精神文化资源是社区青少年道德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成分,它主要包括社区的精神资源和社区的文化资源。其中,社区精神是指在社区内形成的一种崇尚先进,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状况等,社区精神资源对青少年的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和道德教育提供了一种文化氛围和道德氛围,对他们起着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的影响。一个社区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该社区的文化来体现,而社区文化又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文化,因此,社区的文化资源则特指一定区域内聚居的民众的精神,它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体卫活动以及社区建筑风貌。
社区的精神文化资源根据社区文化组织性的强弱度,可以分为:居民业余生活文化资源和社区街道文化资源。其中,居民的业余生活文化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从社区内表现出来的文化资源,比如社区服饰文化,社区礼仪文化等;一种是日常的文体娱乐活动资源。从这一分类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文化资源,还是社区街道文化资源,其大部分文化大都属于分散性的民间文化,自发性生成,社区居民的生活丰富,社区生活繁多复杂,因而这种社区文化资源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资源特点,同时,这种文化资源对社区青少年的成长和道德培养也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力,具体表现为:健康的,文明的,进步性的业务文化活动,对社区青少年而言具有积极的,健康的教育作用;反之,不健康的如赌博、迷信等活动,则对社区青少年无疑具有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社区教育 参与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77-01
一、社区教育的特点
(一)社区教育的广泛性表现在多个方面
社区教育面向的学员具有广泛性,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社区居民,只要有接受教育的需求,而社区学校又能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就可以进入社区学校进行学习;其次,社区教育类型的广泛性,社区教育是综合教育,也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教育工程,按照其功能进行分类,就有文化基础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娱乐教育、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法律教育、公民教育等诸多类型;再次,内容和形式的广泛性,社区教育与正规教育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社区教育更加接近生活,从高雅的艺术修养到大众的厨艺手工,从业余的兴趣爱好到专业的谋生技能,社区教育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
(二)服务大众是社区教育的根本宗旨
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更新教育观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要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一方面社区教育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综合修养,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促进家庭、社区的和谐;另一方面,社区教育为一些人实现梦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以前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艺术特长,往往可以在社区学校中学到,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这些都是社区教育服务于大众、使人民享受社会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三)全民共建社区教育
与正规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社区教育的专业性相对较弱,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社区,从设施设备到师资人才以及管理组织工作,都需要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社区教育的课堂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很多场所都可以为社区教育提供教室;社区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社区居民志愿者。社区教育正是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凭借一定的资源整合策略,形成可以为居民提供服务的社区教育的有效资源。
由此可见,社区教育深深地扎根于社区,是一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服务对象也极其广泛。社区教育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立足于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社区有效的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便利化和人性化的教育服务。
二、增强参与度是发展社区教育的根本保障
从社区教育的特点可以看出,社区居民是社区教育的主体。一方面,社区居民是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学校的生源来自于社区;另一方面,社区教育的师资主要资源源于社区。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社区学校的教师主要来自于社区的居民志愿者。因此,作为社区教育主体的居民的参与程度,是社区教育发展的根本保障。居民的参与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的参与度
社区学校的生源来自于社区,社区居民是否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是社区教育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志。社区居民的入学积极性是学习参与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社区教育面向社区,就必须积极地发动社区居民,通过宣传和推广,使社区居民了解和熟悉社区教育的内容,继而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课程的选择和学习。社区居民的学习积极性是学习参与度的又一重要标志。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学校的学习,往往与正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社区教育学习具有更强的需求针对性,更高程度上体现了学其所需、学有所用的特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特性往往表现为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而互动性是学习积极性的直接体现。
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总结汇报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总结汇报一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_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垃圾“出口”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根据彭州市《关于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意见》,一年来,_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经精心组织,落实投入,成效显著。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镇重点工作。镇各办所目标工作季度推进专题会向镇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分类工作由开展此项工作的村支部书记亲自负责,落实相关设施设备的修建安装,宣传氛围的营造和分类有偿回收。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一是召开镇、村(社区)、农户三级动员会、交心谈心会等,宣传动员,讲解、学习垃圾分类的内容、意义、目的,安排各村(社区)、各办所(中心)相关工作。二是结合我镇实际,利用现有资源,如广播、宣传车、宣传栏、“快乐星期六”等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搭建宣传平台,生动宣传讲解垃圾分类相关内容。三是镇城管办牵头,各村(社区)协作,定期进行入户宣传,为全镇村(社区)人员发放《实施垃圾分类创建绿色家园》等宣传单及宣传手册_余份,并认真做好解释、宣传教育工作。
三、整治有力,措施得当
今年8月,组织镇村干部、保洁公司、小区业委会、点位居民召开农垃前端分类工作现场会。通过召开现场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教育引导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此外,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讲解示范、建立激励机制等措施,使环卫人员懂得如何对不同垃圾进行收集、回收和处理。尤其是在集中处理的地方,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严防“分散污染”变成“集中污染”。在废旧电池和医疗垃圾的回收处理方面,坚决杜绝擅自处理、随意处理和与生活垃圾一并处理的现象。
今年我镇垃圾分类在_社区__等_个点位开展,按照餐厨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并收运垃圾。全镇20__年建成垃圾分类房_座,新配置分类果屑箱_个,前端回收分类垃圾桶_个,制作宣传展板_个,小插板_个,分发宣传资料_份,清理各类垃圾_吨。通过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目前农村环境卫生已大为改观,实现了全镇环境卫生大变化,使全镇展现新面貌。
通过一年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整治,改善了我镇农村生活环境。我们深信,有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我镇的农村生活垃圾工作一定会常抓不懈,建成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的_小镇。
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总结汇报二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近十几年来,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遭受破坏,全球气温升高,白色垃圾,水资源被污染……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还是我们人类。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您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它们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200元至300元人民币。而仅北京市日产垃圾就有120__吨,目前面积在36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在北京五环路以内有700多处,占地500多万平方米,每年在3—5%的速度增加。人们大量地消耗资源,大规模生产,大量地消费,又大量地产生着废弃物。被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不复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因此,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我校在20__年11月20__年12月份,开展了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1、提高环保意识,树立分类观念。
通过校园广播、橱窗校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教会学生垃圾分类的知识,使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2、各班加强宣传培训,普及分类方法。
各班采用不同形式:如学生上网查资料、图片,或进行调查、采访等搜集资料,然后利用校会、午间等时间,在班里进行交流,相互受教育,让学生学会分类垃圾;养成在室内分类的习惯;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奖励,树立典型,介绍经验,强化推广。
3、开展垃圾分类班队主题活动。
我校各班和少先队部共同配合,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全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以不同的主题来进行向大家展示垃圾分类的日常常识。例如班队的题目新颖独特,如“举手之劳,改变世界”,“小小环保袋,还我美好心愿”等。主题的班队内容十分丰富,有的同学还做了幻灯片,配了音乐,十分精彩。通过活动,让全校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成立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
学校成立25人的教师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及40人的学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师生志愿队在师生团队中加强不同形式的垃圾分类常识,并时刻督促师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对垃圾分类的行为养成。学校对表现好的师生垃圾分类宣传志愿队员进行评奖,并在全校校会上颁发了奖状和奖品。以此鼓励同学们都来了解垃圾分类,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使有限的资源能得到重复利用,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能变得更加洁净。
5、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筒上贴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并且通过广播宣传,告诉学生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行处置。并且鼓励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如我校学生每天喝过奶的奶盒,喝完后把它按扁,然后放进纸箱内,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所得费用可以作为本班班费,为同学们买奖品等。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使同学们树立了节约意识,还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
6、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
通过在我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是同学们明白了: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弃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能减少危害性。
(3)变废为宝:我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30亿个,方便面碗5—6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3—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快,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4)坚持不懈: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系统工作,同学们不仅在学校要做到将垃圾进行分类,同时也要告诉自己的家人及其身边人做到垃圾分类,使我们生存的空间真正变得洁净、明亮!
垃圾分类综合治理总结汇报三
20__年__区教育系统在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公室的指导下,按照区的统一部署,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全面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宣传教育和实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垃圾分类工作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保工作,普及程度体现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教育局为抓好孩子的垃圾分类常识教育,要求各校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常识纳入专题教育内容,在幼儿园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启蒙教育,在中小学实施垃圾分类常识教育。利用教工大会和学生班会课时间,广泛进行垃圾分类意义的宣传和垃圾分类概念界定的介绍。结合地球日、环境宣传日等环保特定日,外请专家举行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二、做好责任落实工作
教育局要求各学校落实垃圾分类实施的主体责任,明确分管领导、管理部门及内部管理岗位职责,做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的培训、督促、检查、纠正工作。与具备相关资质的垃圾收运单位签订协议或合同,按时分类收运。在做好分类收运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经验做法,定期分析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垃圾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有效落实。
三、立足课堂教学,扎实开展环保教育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教育的好场所,教师在各科教学,尤其是品社、语文、自然、探究等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教育;中高年级班级进行环境教育主题会,开展各种形式进行教育,形成了环保良好的氛围;班级成立环保小组,认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进行环保知识的研究和探索。
例如:中心小学将垃圾分类知识与自然学科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朗朗上口的对话问答形式,讲述了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分类要求。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垃圾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减少垃圾的理念。指导他们把到处丢弃的树叶、果皮、剩菜剩饭变成人见人爱的环保酵素。有的可以喷,用于施肥;有的可以喝,可以帮助消化、降血脂。
四、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各学校组织实施特色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各类市区级环保杯赛,培养青少年垃圾分类、源头减量意识和责任,展示学校垃圾分类减量实践活动成果。
通过亲子活动影响学生家庭投身到垃圾分类行动之中。同时通过社区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和实践当中,与社区居一起共同行动,提升社区的整体文明水平。
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尚阳外国语学校通过观察发现,学校每天丢弃的垃圾中,厨余和绿植产生的垃圾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能够将这些垃圾有效的利用起来,将它们制成植物生长的有机肥料。既减少了学校丢弃的垃圾总量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减缓了对土壤的污染,使植物能够更“绿色”地生长。
于是,学校开展了“厨余绿植再利用制造‘营养’有机肥”项目活动,学生们从中学会了将厨余和绿植垃圾制造有机肥的方法,通过这个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一次次绿色实践,传达着孩子们对环境的热爱、对环保的关注,也引起了家庭的关注,将此方法在家庭中推广使用,从而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