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学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体育与美育的关系、体育的美育功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应从教学目的与内容、教学组织与安排、教学场地与器材等方面实施美育教育。
体育教学体育和美育都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属于社会现象,它们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从培养人的角度上来讲,体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健壮体格,美育主要是形成人的审美风貌。所以说美是体育的内涵,体育始终与美育联系在一起。体育是育人为健,而健是美的物质基础,美又是健的生动客观反映,健和美两者犹如形和影一样不可分离。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把形体美、运动美、体育美等美育更好地实施于体育教学之中,并通过体育教学这块育人之美的阵地,教育与培养人的形体美、心灵美和艺术美,从而增强青少年及广大人民群众表达美、观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1.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美育和体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也参与并渗透于体育之中。在体育中,人体和人体的运动以其美的形式进入审美领域,使运动者在亲身操作的运动中,积累了审美经验,形成并发展了审美心理结构。同时,体育文化的各种形态都含有教育的因素,成为审美教育的内容。
2.体育的美育功能
2.1强身健体的锻炼功能
体育运动可以从形态与技能上完美身体,使人肌肉发达,举止大方,青春焕发,使人体魄健康强壮,体形匀称健美。
2.2精神美的升华功能
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可以锻炼人的思想、意志和道德品质。
2.3技巧美的激励功能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这些运动中的技巧、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无不诱发青年学生对技巧美的向往,使他们产生模仿的欲望。而在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师完美、正确、成功的动作技术示范,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4不拘一格的创新功能
在体育教学中,创新是“硬道理”。新则趣、新则美、新则灵。世界跳高记录的不断刷新,与跳高技术从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直到背跃式的创新密不可分。体育运动创新产生的美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能接受新经验,改变对体育运动的认识,进而向往体育运动的创新美,产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新动力。
3.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
3.1教师应是教学中美的使者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的魅力美将对学生产生无形的影响。教师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形象美。二是着装典雅仪表美。三是内在修养美。四是心灵美和行为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要求教师有高度的涵养,优美的风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真诚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并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
3.2教学目的要体现美育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把美育体现在教学目的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体育中的美育功能。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从美育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体型美、姿态美、动作美和心灵美。使他们形成健壮匀称的体格、端正健美的姿态、轻捷矫健的动作、落落大方的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提高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3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美学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周密组织,展示每次教学内容所具有的不同风格的美。如在篮球选项班的教学中,学习运球时强调运球的节奏,学习投篮时要讲究投篮的舒展性,传球配合时要讲究传球的巧妙性,从而把篮球运动的潇洒美与巧妙配合的智慧美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战术配合的学习中,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把不计个人得失的集体主义风格美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塑造学生心灵的目的。在身体素质的练习中,学生会产生怕吃苦的现象,教师要从塑造健美体型的角度去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培养学生的姿态美,准备活动中可以选择做健美操以及体育舞蹈,将柔慢舒缓或强劲有力的音乐配合到练习中,既使学生感到了身心的欢娱,又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3.4教学组织和安排要具有美感
教师在堂课的组织安排上要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创造出热烈的气氛,使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热烈追求的愿望。对学习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生动活泼地学习,使整个学习活动构成一幅动态的具有美感的画面。
3.5教学方法要注意示范动作的美感
由于美育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教师上课时的优美示范会在学生的知觉、意向中产生,由欣赏、羡慕、向往、实践这样连锁式的心理反射过程,从而加深了审美教育的效果。教师的讲解语言生动形象、音调宏亮清晰、条理清楚、饶有风趣、富于感彩,就能吸引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讲,使学生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中起到了激发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放录像的形式,让学生观看规范动作画面,也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专项技术图,小组间的互教互学互评,表演性的示范等都可以收到较好的审美教育效果。在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要告诉学生正确规范动作的原理,从美学、力学、生理学、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剖析技术动作所具有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6体育教学环境场地美
练习环境、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的物质基础,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强有力媒介之一。环境对人的心理可以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优美环境不仅使学生感到舒适、愉快,产生美感享受,提高学习兴趣,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要求,做到场地干净,粉线清晰,运动器材井然有序,教学环境协调能使学生思想专一,情绪稳定。
体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实施应该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它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遵循以美育体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才能健康、顺利地实施美育,才能培养出学生感觉美、理解美、实践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卫海.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6,4:122-123.
[2]杨震宇.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美学教育[J].成人教育,2006,4:89-90.
[3]李红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美学教育[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4,8:53-55.
[4]季敦山.融美学精华于体育教学中[J].体育科技文献,2006,1:33-35.
[5]谢宝庆.试谈美学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绥化市师专学报,2002,4:94-95.
诗歌作为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想象性,具有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等多种美学内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思维自由跳跃,这样才能使学生与诗人之间建立交流的平台,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品味到古典诗歌中留白的无穷魅力。
诗画相促,再现诗歌中的画面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是宋代诗人苏轼对唐代诗人王维诗歌艺术的千古定评,同时,这句话也揭示了诗歌具有图画美的特质。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在他的诗中,“诗”与“画”自然得到了最完美的结合。《使至塞上》是初中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为了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理解《使至塞上》这首诗,在赏析完此诗后,教师让学生大胆想象,并结合自己所学的构图知识,在画纸上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意象进行合理组合,将诗中的物象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推荐好的作品让学生一起品析。通过诗画相促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诗中陌生的内容变得立体生动,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教王维的诗歌如此,在教其他古典诗歌时教师也应尝试诗画相促的方法。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例,老师将自己在野外拍摄的田园风光制成幻灯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同时,携心灵跟随陶渊明来到南山下,去领略诗人笔下的“南山种豆图”、“晨耕图”、‘“月归图”等,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用绘画的方式再现诗歌的内容,感悟诗中所蕴含的图画美。
借助音乐,聆听诗中节奏之美
诗与歌是一对孪生姐妹。中国古代诗歌自产生之日起就与音乐紧密相连。诗歌教学中学生要学的是情感浸润下的诗歌语言,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去感受诗歌语言丰沛的美,让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乐器、音乐是诗人情感速写的工具。教师如果遇到有关乐器的诗句时,除了讲解该乐器相关的知识,还应该让学生领悟渗透在诗作中的情感因素,并根据情感基调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进行配乐朗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迅速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而且还能体会到诗中蕴含的音乐美。古典诗歌中与乐器、音乐紧密相连的作品比比皆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贬谪期间,虽身居陋室,却一边“调素琴”,一边“阅金经”,其安贫乐道的情操在诗人闲适的乐声中流淌。学习《陋室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轻松的音乐让学生一边欣赏聆听,一边把握诵读节奏,在轻松的旋律中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感悟诗歌的韵律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羌管悠悠霜满地”来抒发戍边战士思乡的情怀。学习此诗,教师应该选取具有边塞风情且最能勾起思乡之情的羌、笛等乐音来渲染气氛,让学生带着浓郁的思乡情怀和诗人一起感怀;辛弃疾在《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一句“五十弦翻塞外声”奏响了悲壮粗犷的战歌。学习此诗,教师可选取一些高亢豪迈的曲子作为背景,让学生的心灵在铿锵有力的诵读节奏中猛烈搏击。由此可见,诗歌历来是以诗载歌,古典诗歌教学只有在音乐的陪伴下,才能弹奏出最美的生命力。
理清结构,体会诗歌结构美
结构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步骤之一。在诗歌中,结构被闻一多先生称为“建筑”。它影响着诗歌的内部组织和构造。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总会凝结心神进行缜密的结构设计。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挖掘意境,品读语言,还应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结构美。诗歌追求的结构方式有很多。《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拜黛玉为师,黛玉对她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这“起承转合”是古人作诗遵循的章法结构之一。
2009年初,有幸参观了台湾苏荷儿童美术馆,那是一家以美学教育为灵魂的儿童美术馆,短短一天的徜徉使我对儿童美术有了全新的认识。
亮点1:尊重作品的原创性
从苏荷儿童美术馆陈列的几百幅作品中,你会发现孩子们的作品是那么的与众不同,每幅都有大师级的风范,画面夸张,线条流畅、自然,极具表现力,丝毫没有成人指导的印痕。
原来,这里的老师极其重视孩子的原创作品,他们教孩子画画不出示范例,更不会随意在孩子的作品上作任何修改。其体现的是对孩子作品的尊重和珍视,更是对孩子作品的认可。
亮点2:处处都有巧心思
在美术馆里,你能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各种美的场景,不是通过机械传授的方式,而是将“玩美术”的理念很好地进行了传承和创新。
老师们利用废旧的CD片和CD盒,在上面涂上薄薄的颜料,一个小男孩拿着红色的CD片放在黄色的CD盒里,原本黄色的CD盒立即变成了橙色,孩子发现了颜色的变化,反复地试验,开心极了。
通过装CD的游戏,孩子认识红、黄、蓝三原色,以及其它颜色的属性和混色的效果。在游戏中,孩子感受到了冷暖色调的不同,懂得了同一颜色的深浅变化和明暗对比,绝对是“玩美”体验。
亮点3:多样化的体验方式
同样画静物,美术馆的老师会很用心地布置情境:
有不同的教具让孩子用手去摸,感受物体的纹理,感受不同块面的变化。
鼓励孩子观察整体和细部,甚至让孩子多挪动脚步,以不同的角度:仰角、侧角、俯角来观察和作画。
事先,老师从不同角度取景(往前看、往后看、往左看、往右看、往上看、往下看等),将静物的照片先拍摄下来。然后,让孩子按照喜欢的角度安排画稿。
美术课上,孩子学到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还学会了自己动手做、用手摸、用鼻子闻等多样化的体验方式。要培养孩子整体的艺术观,只在教室里练习绘画技巧是不够的。带孩子走进生活是最自然的教育手法,将使我们的孩子终身受益……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非凡的心眼手的配合,就是这样练成的。
亮点4:小手玩创作,体验团队协作
顾拜旦曾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只是增强肌肉力量,它也是智力与艺术的”,因此他认为,“体育运动必须创造美,并为美提供机会”。运动员是生活中活生生的雕塑,奥运会的建筑、场景和庆典应给我们带来美感。基于这一思想,顾拜旦竭力将奥运会由单纯竞技运动比赛变为具有审美精神的庆典活动,并提出奥林匹克运动要避免传统文化习俗庆典中趋俗和不雅的一面,从一开始把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提升到“世界共同文化财富”的审美境界,与人类艺术紧密结合。人们在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一种高尚的美感教育和美的享受过程。它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ð调社会生活,达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ð调,而且可以净化心灵,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实现人格升华。
实际上,奥林匹克与文化艺术的结缘古以有之。在古奥运会期间,除了体育比赛,各城邦的文化使者也纷纷前往奥林匹亚,展示作品和切磋技艺。从公元前444年起,文化艺术甚至成为比赛内容。奥运会给艺术家以灵感和启迪,尤其是竞技将人体美发展到了极致,为此古希腊艺术家创造出许多出色的人体艺术作品,包括雕塑和绘»。
1906年,顾拜旦与国际委会讨论了文化艺术在现代奥运会中的作用问题。议程第一项就是探讨艺术和文化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参与到奥运会中来,与体育结合,从体育运动中汲取营养,同时提高体育的品味。WWw.133229.coM国际奥委会最后选定的文化艺术形式是建筑、雕塑、绘»、文学和音乐,提出可以举办上述领域中直接来自体育灵感而创作的作品的比赛,以此改善奥运会的气氛。
著名的西方美学家罗斯林曾说:只有美的东西才有其生命力和独一无二的价值。顾拜旦曾大量阅读过罗斯林关于美学的著作并深受其理论的影响,对顾拜旦来说,体育运动的核心是一种美的表达,如果奥林匹克一旦脱离了美学的原则,将失去其魅力。所以各个奥运会主办城市都非常注重奥运会场馆内外部设计的形式、颜色、风格的ð调和统一。顾拜旦对奥运场馆的外部装饰要求非常严格和讲究,并曾建议奥运会的主办城市用艺术品例如:雕塑、油»、等对运动场馆进行外部装饰。顾拜旦强调应该让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还应感受到美的氛围,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体会到心灵的升华。顾拜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设计了奥林匹克会旗,并第一次在1920年安德卫普奥运会上使用。奥运会所用的旗帜、花冠、徽章的设计的也都非常考究。包括奥运会使用的奖牌、奖±以及奖±所使用的材料、外观和价值都在顾拜旦的详细研究之例,顾拜旦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只要美的东西,必然有其价值和生命力。真正美的东西应该能¾受住不同视觉和时间的考验。顾拜旦深知不同的文化、国家和种族有其相同和不同的审美观。他去过很多国家,例如他曾说:在希腊喜欢用花冠和花环装饰,但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法国人来说,花冠和花环很容易让法国人联想到葬礼。所以他一直力图为奥林匹克运动寻找一种共同能被世人所接受的审美标准。又如:顾拜旦认为:体育馆内过多使用大量强度的灯光,会影响
转贴于
到晚上比赛的观赏效果,观众的注意力会被转移,所以顾拜旦对体育场内的灯光使用非常挑剔。顾拜旦还提出奥运会的开幕式、火炬接力要有合理的时间和长度的安排,视觉和音响效果都应达到最佳状态。
奥林匹克运动由于受顾拜旦奥运美学思想的影响,所以,各个举办城市都力图使自己主办的奥运会更具特色。 因为,奥运会并不是各个单项体育锦标赛的集合体。顾拜旦的复兴奥运会初衷之一,是通过奥运会给人类一次表达美的方式和机会,和各个民族对美的理解与交流,而这种方式不仅仅只限于身体运动和奥运会的开闭幕式,而应贯穿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每个细节。
作为运动与文化相结合的奥林匹克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之一的内容是人的美学素质。因此,作为从事体育的体育工作者,从身、心、智都应该给人以美感。综上所述,奥林匹克之所以需要与文化艺术相结合有以下几种原因:
1.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中世纪以来,人的身心和谐一致的关系处于长期被分割得状态,灵与肉相互对立。奥林匹克运动试图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使这两者重新和谐起来。然而由于体育运动的基本形式是身体运动,在实践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体育的生物功能,而忽视其对人的精神世界和社会行为的促进作用。奥林匹克运动强调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就是使处于处于分割,对立状态的身心关系重新ð调起来。
2.增强竞技运动的精神价值。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追求物质利益成为社会的主要价值取向,精神文化相对贫困,与物质文化的高度发展形成强烈反差。竞技运动也出现了重物质、轻精神的明显倾向。单纯追求物质利益的竞技运动引发种种不良行为,严重危害公正的比赛精神,从而使竞技运动沦为低层次的娱乐消遣。这样的竞技运动不脱离正确的轨道,就必须提高其文化品位。竞技运动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有助于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赋予竞技运动以极高的审美意境,成为有强烈人文精神的社会活动。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 审美 美学教育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自己的。审美需要是人的一种高级心理需要,它指引着人们去发现美、创造美。它是感性教育、趣味教育与人格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最终目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美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健全他们的审美心理、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形成审美能力,乃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求。
一、美育实施的必要性
美育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美育是根据新世纪对英语教育的要求,也是根据中学美育的性质、目标提出来的。英语教育要求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英语教学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进行交流、获取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上,更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创新教育必须要有美育的加入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其次,英语教学必须包含英语美育的因素,这是因为美育课程设置要遵守美育渗透性原则和多元化原则。美育渗透性原则主要是指把审美的内容加入到学校的其他课程之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进行了审美教育。因此,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地、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教师的语言美
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桥梁,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情操也都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美的语言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和谐关系。组织教学离不开语言,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清晰标准的发音、适中的音量来授课,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并且不容易分散注意力,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
英语教学提倡使用英语。为了使自己的英语发音纯正、地道,笔者时常收听收看英语新闻节目,看英语原声电影……上课前,反复听教学录音带,认真模仿标准的发音。经过努力,笔者能用颇具美感的标准的英语进行教学,课堂上,学生饶有兴趣地听着课,自然而然地跟着说,这种和谐本身就是一种美。
语言的艺术美还包括课堂用语的美。因此,笔者要求自己用标准、优美的语音朗读课文,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语言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见到教师会礼貌地说声“Good morning, Ms Yang!”请求别人帮忙先说“Could you pleas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给人造成麻烦时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别人诚心道歉时也不忘道声“Never mind.”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英语日常用语和文明礼貌用语组织教学,能让学生一边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英语交际活动,培养英语会话能力,一边感受到真诚、礼貌待人而体现出来的心灵美和关系融洽的美,从而使学生具有文明礼貌的良好素质。
2.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必须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要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要美观得体,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教态美包括仪容、风度、神情、目光、姿势和举手投足等等。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专注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教师潇洒得体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3.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构图清晰。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使学生赏心悦目,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引发美的思索。科学实践证明,人对不同色彩的注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色彩搭配合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色彩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精心设计的色彩搭配、和谐美观的板面,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也是课堂美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笔者一直认为英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多开展语言文化节活动,从服饰、语言、食品、礼仪、生活习俗等方面增加语言背景知识,让英语课堂变成世界民族文化的美丽“大舞台”,从而激发学生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认知欲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教capital首都城市的课文时,可以先准备一些各个国家的国旗挂在黑板上,让学生来猜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问where is the capital of this country?再如在讲Hawaii夏威夷的课文时,我利用各个班用来教室布置的鲜花做成花环,作为奖励挂在答对问题学生的脖子上,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夏威夷的花环文化。
2.从艺术中体验美
艺术是无国界的,它是美的现实存在。无论图片、影视、歌曲……都是艺术。艺术熏陶对学习有极大助益。最优秀的学者,大多是艺术直觉能力特别强的人。可见,艺术熏陶对学习有极大助益。
图片展示可能是我们接触的最多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而且由于简单、易于获取、直观等特点,它一向是英语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最实用武器。这在八年级下Unit 4 Reading教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我展示了从海贝得到灵感而建成的悉尼歌剧院,纪念胜利的雄师凯旋门……配以简要的英语介绍,让学生得到一次美的洗礼。
歌曲影片等艺术形式是另一种进行美学教育的常用教学手段。最为典型的就是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中,将配以歌曲的卡通片Let’s travel.播放给学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不但欣赏了卡通片和歌曲,并且复习了各种交通方式。无论如何都是美的渗透。
3.在活动中创造情境美
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里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有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边听边做,边说边写,在发展听力、训练口语、培养创造性运用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正蕴含于这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中。如在讲述有关食物的课文时,课前我先布置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道菜的做法尽量用英文写下来,在上课的时候,创造情境,一部分学生扮演厨师,一部分学生扮演客人,由厨师来猜客人点的菜是什么。如果时间允许,我还自带材料,让学生来现场做一套简单的凉拌黄瓜。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气氛非常热烈,一方面他们享受到了动手的乐趣,展示了自己,另一方面又极大的锻炼了听说能力。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育,可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促学、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