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体育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现代青花 装饰 题材 内涵
在我们非常熟悉的传统青花装饰中,不论是官窑青花还是民窑青花,虽然其所供使用的对象各异、装饰形式不一、材质的贵贱有差异、制作中有粗细之分。但从其装饰的题材与内涵来看,总体上是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愿望,其中“吉祥幸福”的含义是一致的,它是形式与内容之所在,又是人们的希望和目的之所在。这些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吉祥幸福的内涵是寄寓于装饰题材之中,这便是我们常说的寓意型题材。“寓意型,是运用客观事物以寄托它本身所不包含的意义,所表达的内容,间接而更为宽广。”它的特点不只是巧妙地运用多种象征手法,而且突出其吉庆幸福的含义,用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其中也无不体现出对“乐”感文化及对未来“美与好”的追求,吉祥的图案、动物和植物题材反映出的是对吉祥、幸福的渴求;自然界的花草虫鱼,寄托了乐观的情怀;爱情故事体现了对情与美的礼赞;历史故事起到树立榜样,宣扬正气的作用,体现出对理想的追求;神话故事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植物纹中有牡丹、、宝相、卷草、灵芝、团花、瑞果、折枝花果之类的吉祥植物;动物纹中有龙、凤、麒麟、狮、虎、豹、鹤、鹿、鱼、鸳鸯、喜鹊、蝙蝠等吉祥动物;婴戏纹中,一方面因受当时社会推崇的“本心”、“童真”思想的影响,以体现娃娃天真烂漫、嬉戏玩耍的形象为主,另一方面,用娃娃来烘托画面的吉祥内涵,如“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的装饰题材;人物纹中包含仙人、高僧、文人雅士和故事、戏曲人物等多种人物类型的装饰题材;自明代后,山水装饰题材渐趋流行,在这类装饰题材中有对大好山河的歌颂,也有以人物的渔、憔、耕、读等为点晴之用,表现“天人合一”,体现古人崇尚自然审美境界的画面装饰题材。除了以上较为具象的装饰题材外,还有较多以表现吉祥寓意的抽象装饰题材,如回纹、连环、如意等抽象几何纹;以福、寿、佛梵文等的抽象书法、文字的装饰题材;还有以八卦、方胜、盘长、八宝等抽象形式的吉祥寓意装饰题材。在传统青花中不论是自然的纹样题材(如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样等);或与自然界几乎是无关的幻想中的题材(神异纹、几何纹样等),共同体现的都是传统装饰中“型必有饰,饰必吉祥”的装饰理念。在传统青花装饰中,装饰的内涵、意义是既定在作品之中的。装饰题材作为不变的实体,其内涵、意义很容易让人们形成普遍一致的理解和解释,是一种对美与好的共识。
但在现代青花的创作中,虽然传统青花装饰中优秀的纹饰题材仍然在现代青花装饰中得以沿用,但现代青花装饰对传统青花装饰纹饰的沿用并不是对其原型的复制,而是对传统青花装饰进行解构、局部裁剪、拼贴、重组,进行装饰符号化的转变,置于现时语境中以期得到多意性的演化。这与传统青花的题材与内涵相比,现代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信息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都使现代青花面临许多新的内容。现代青花的创作者并非将传达“吉祥幸福”的涵义作为装饰的最终目的。黄焕义创作的《新与旧》正是把传统青花纹饰中的装饰性置于作品之中,并与现代科技产品相结合,使欣赏者产生视觉以及心理上的反差,从而引申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在这类作品中,对传统青花装饰纹样的沿用已不是以其内涵寓意为主而是以其美的形式为主。在传统社会中,青花装饰形式纹样被社会意识深厚的内容遮蔽了,很少有独立的地位,人们往往关注的仅是内涵寓意的方面,但如今由于传统文化内涵在历史承传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淡化了,此时纹样自身的形式以及装饰性,就以一种主导的因素而突显出来,成为了第一位的。在物质与文化都相对于传统有了高速发展的现代,人们的欣赏领界更加的宽广,创作者们在进行现代青花装饰的过程中,创作构思更加的自由和多元,对题材的选择可以是依据创作者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创作者从自然、生活中不经意间发现的灵感而进行的创作等等。因此在这样多元化创作思想的支配下,题材与内涵已逐步突破了传统青花装饰的“饰必吉祥”的传统观念。例如,在现代青花装饰中有的作品对于题材的选择是创作者完全依据个人喜好和兴趣进行的选材创作,创作出的首先是创作者个人十分欣赏的、代表着个人主体意识和风格的作品;然后诉诸于观众,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卢伟创作的《小草》,这是作者把自然中并不起眼的狗尾草作为装饰题材,发现它所具有的装饰美感而进行的现代青花创作。
在这一装饰创作中对题材的选择并非像传统青花装饰那样,传统青花装饰选择的题材往往是人们约定俗成后具有特定内涵和意义的。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青花的创作较之传统更具有了原创性和开创精神;注重创作者创造性精神的体现;它所呈现的艺术效果是创作者不断开拓、奇思妙想、挑战自我的设计能力的结果。
另外,还有的创作者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和生存环境的关系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中把自我的看法或思想都物化于现代青花装饰中,并通过各种各样非常个性的表达方法,给观众充分的想象空间,表达出特有的隐喻性内涵。如阿仙创作的《人物胸像》和海晨创作的《庭院蓝调》,在这类作品中就蕴涵着思考性的命题,关于社会、关于文化、关于现代的生活……,他们将工艺的、技术的和历史的视觉元素置换成一种文化的、心理的和现实的寓言性关系。在作品中作者并未在作品的意义上做过多的诠释,其作品的中心点、确定性都被弱化和取消。因此作品中的内涵、意义具有了不定、互动和多义的性质,这与传统青花约定俗成式的内涵理解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类作品与公众之间存在的是一种暗示的交谈关系,是让观众自己对作品产生出意义的联想,进而使观众对作品内涵、意义的理解方法产生了变化。随着有着不同社会背景和经历的观众对作品内涵不同的解读,作品也便在这种与公众的“对话”方式中形成了内涵多元化的特点。
体育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也不仅仅是增强体质,而是在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方式等方面起积极的作用。体育教育,一是要培养能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的问题;二是教育养成终身体育的问题。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人,可见体育教师的责任更加艰巨。具体可归纳为四方面:
一、更新知识
现代化建设使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新知识大量增加,要求教育内容不断地更新、缩小教育与现代化科技成果间的距离。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自身的科技水平对培养现代人至关重要,这主要要求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有极强的自学能力。要做到:迅速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即要有出色的“专一”知识,又有多能的本领,拓宽横向知识面,使其知识结构呈现“金字塔”型。要有一个能适应体育事业的专业知识。因此,体育教师应意识到自己肩负着的重任。
二、转变观念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改变,其逐步摆脱传统体育观的束缚,树立现代体育观,打破封闭型的教学体系,实行开放型的教学体系,这是现代化体育教育的方向性问题,《关于教育体质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现阶段“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扳。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这种状况的改变,首先要转变陈腐的旧观念、形成新观念,只有观念得到更新,才会促使行为的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在我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人的现代化是第一位任务,作为体育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任务在于培养和造就现代人。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教法,内容和形式,使当代学校体育向着多目标方向发展,实现多种人才的培养。
三、示范作用
国内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的劳动范围极广,仅以校内部分来看,要比一般学科的教师影响力大15~20%左右。这种影响力的广泛性加大了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大小取决于教师的思想品德、才能等因素。由于学生往往把体育教师作为力量、运动的化身,健美、健康身体的代表,成了他们的模仿对象。有这样的一句话,“教师传授一门功课,这是基本工作,但除此之外,学生们还处处模仿教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只有教师本身具备了现代人素质,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影响新一代。
四、开拓创新
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是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方法和从事创造活动的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意识到,机械刻板的活动会抑制学生的创造意识,同时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效能感,积极进取,不受固有观念和模式的约束,将机械刻板的活动变成生动有趣的活动,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发现和开拓新领域,在创新中生存,在开拓中求发展,积极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现行的体育教学体制、教材、教法实行必要的改革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体育教师的特点,简单的说应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随着社会的文明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更加迫切,体育教师的特点、地位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么,就现在和未来体育教师在学生或人们的心中将是怎样?依据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的观点,预测未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现在。并在《大趋势》中未来社会对体育的要求一章中指出,“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现代社会正朝着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社会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体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这无疑对体育教师的“公用”较大。美国宾夕法尼亚洲立大学教授约翰.卢卡斯在《2000年体育预测》一文中谈到:“未来体育教师的地位大大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会成为令人羡慕的高尚职业。”因此,体育教师的形象应该是:
1.权威性。在今后的若干年里,人们将更加关注生活质量,体育将成为生活方式和个人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未来体育教师有几组或几套改造人的心理和生理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塑造现代人形象与建立新社会的人格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发挥作用。
2.广泛性。未来的多元社会,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未来体育教师不但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社会体育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由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错、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需求下降,所从事的体育事业越来越成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体育事业会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约翰.卢卡斯)。”教师以他们自身知识、技术、技能、思想、情感、性格及意志等影响众多的受教育者,使教育的空间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显著。
3.表率性。未来的体育教师如一幅智能者、健美者的画像,从伦理道德,为人师等方面均有高水平的修养。在教育观念上,具有全新的体系;在思想观念上,清新脱俗;在价值观念上,认清教师自身价值,肯定自我价值,给我们提供行为的楷模。
关键词:创新;管理;体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33-01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被提高到一定程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把抽象的体育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分析问题等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懂得或了解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半数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内容与体育课主教材内容的关系和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但仍有不少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认识不足或错误。
2、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一套基本徒手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3、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4、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小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中学用,小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小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全面落实体育教学现代化
1、开展专题活动,改变考核机制,培养学生学科素养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学更应这样,学生能够通过体育学习,了解体育发展史,理解学习体育的用途,掌握操作技巧,自觉理解强身健体、为国争光的深刻内涵。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更加有效地优化了学生学习的环境,优化学生学习的技巧,提高学习效能,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2、用现代教育技术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优化学习环境
在常规体育活动课上,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事先给学生演示动作要领,之后大胆放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能让学生完成的任务或动作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不包办学生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这样教学,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革测评机制,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水平
体育教学是国家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也是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因素。几年来,平顶山市一直进行中考体育加试,并且考试项目不断改变。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按新课标的要求,开全课程,把每一个知识点科学准确地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对每个理论知识点或者动作要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结构,彰显体育教学特色
1、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在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不变的情况下变换教学方法,使每节课都有新的东西,学生有新收获,组织教学有新意,以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
2、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充分发掘自我的潜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来满足学生因自己的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的潜力。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出来带操、做示范、轮流做体育小组长或是对某方面突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或表扬,让他在代表队或比赛场上充分显现,使他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正确定位自我,充分发掘其潜力。
3、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反馈,以强化动机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后现代主义视野下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后现代主义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然后又在此基础上,根据艺术院校的特点和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念,提出后现代主义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并给出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策略,给出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应注意的两点建议,即: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从多个层面同时着手、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注意多元化的问题,希望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科学构建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体育文化 艺术院校 后现代主义 文化模式 构建对策
校园体育文化是与学校的教育功能紧密相连的,这一点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同样也不例外。校园体育文化作为艺术院校文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而随着近些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其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日常实践活动中均发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也进而因此不可避免的对高校体育文化的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鉴于此,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研究,希望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科学构建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后现代主义与校园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源于西方的一种具有反西方近现代体系哲学倾向的思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后现代主义的发展,目前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已经渗透进入了建筑学、教育学以及法律学等诸多的领域。而近些年来,其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这一点在针对校园体育文化而言时亦是如此。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后现代主义中多元性、开放性的风格特点,对我国传统较为单一死板的校园体育文化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让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到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了目前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除此之外,后现代主义还在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学校体育教学课程理念、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理念等多个方面均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而这些影响也同样会以间接的方式对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产生作用,使得校园体育文化或多或少的带上现代化的特点和色彩。由此可知,在当今社会后现代主义会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影响到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工作,那么如何利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的理念来尽可能的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工作的科学性?以下就从后现代主义的视野来简要分析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二、后现代主义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和对策
(一)后现代主义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交通、通信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政治意识之间的相互交流越来越多,不同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相互碰撞。处于社会变革中的青年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思维敏捷、善于创新,尤其是艺术院校的学生乐于追求社会新鲜事物,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受到世界各地体育文化的影响,追求多元体育文化,在不同体育文化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的思想,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进步。但是后现代主义所倾向的反传统、反主流、反中心思想也很容易误导学生,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追求标新立异,弱化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世俗化倾向愈加严重,在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如果不加以引导,体育运动所具有在思想品德、集体意识、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功能不但得不到体现,而且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危害,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构建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策略
1.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政治教育
针对学生容易产生的一些不良心理倾向进行引导,在校园的体育活动场地上打一些文明、健康、活泼的标语,在体育课程上根据高校学生的身体发展规律,重点培育学生的身体素质、形体塑造、体育知识、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能够为日后工作岗位,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工作能力打下基础。
2.校园体育文化多元化构建
改革传统的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形式,改变传统的以竞技体育为主的单纯追求比赛的成绩和名次,让体育运动向娱乐化、健身化、社会化、个性化、大众化等多元化方向发展,使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找到自身在体育运动中的位置和兴趣,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提高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3.强化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
深度挖掘体育文化的内涵,加强对体育文化的研究,发掘体育文化在强身健体,思想品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等方面的功能,并在校园中进行体育宣传,倡导体育精神,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理解参与体育运动的好处,并构建主体式体育文化活动模式,定期的以不同的主体单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强化体育文化氛围,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
4.体育文化构建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校园体育文化与社会需求有着许多相同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社会需求则是以培养社会有用,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为出发点,遵循社会整体的发展和完善,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主要为增强国民体质、增加民族气节和凝聚力;而校园体育文化是从个体的围观意识取向为出发点,遵循个人的价值取向,对体育需求不仅是强身健体,更多的则是满足个人兴趣爱好和塑造自身形体美,主要从自我身体、形体、娱乐、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所以在体育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校园文化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我们校园体育教育一直是以实现社会需求原则而设里,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体育文化诉求,这样在开展体育和组织体育活动时就很容易导致二者在理念、制度、行为上的脱节,甚至会发生冲突,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体育文化系统,给体育运动的组织、体育技巧的传授、体育文化的引导等方面产生障碍,不利于社会需求的实现。所以在校园体育文化构建模式上应将学生个人的意识诉求与社会培养需求相结合,在体育运动项目、组织形式等方面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学生需求,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两者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动力,增强主管能动性,有利于社会需求的实现。
三、后现代主义视野下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两点建议
(一)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从多个层面同时着手
受后现代主义中开放性特征的影响,多层次、多阶段、多途径的来进行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也成为了当今校园体育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趋势。而如果具体针对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工作而言,此处的应从多个层面同时着手,具体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要从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以及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三个层面着手来进行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工作。其中,首先是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构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构建和优化是构建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其在整个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在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同样也要重视校园体育意识文化的构建问题。而在构建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时,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注意引导教师和学生以及学校的其他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让大家对体育以及体育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其次是艺术院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构建。要确保学校的体育文化模式能够符合当今社会的特点和需求,就必须要对学校的体育行为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也就是说要重视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构建工作。具体来说在构建校园的体育行为文化时,不但要积极的加强与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相关的研究工作,还要有计划的加强学校的体育课程建设工作,并积极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以尽可能的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艺术院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的有效优化。
最后是艺术院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构建。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投入与建设是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物质基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校园体育文化的营造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园体育物质条件的改善,与校园的体育物质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构建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时,同样也要注意从物质文化的层面入手,在加强组织管理水平的同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意识的加大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
(二)在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应注意多元化的问题
要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开展艺术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构建工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摆脱传统的、过于单一的方式,重视多元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以全新的知识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以及创新教育等多方面内容为载体的校园体育发展的过程中,所构建的校园体育文化也同样需要多元化的内容,同样需要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具体来说,在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模式的过程中,要实现这一点不但要注意改革以往的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要把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工作与日常的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在艺术院校,还可以有意识的、巧妙的融入艺术的细节和因素,从而改变以往以竞技为主的校园体育活动形式,让校园体育活动在具备健身性的同时,同时具备趣味性、娱乐性、特色性等特点,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高校是社会培养人才的基地,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栋梁的重任,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应该作为一种实现学生丰富业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构建和谐校园和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效手段。在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兴起的当今社会,艺术院校的学生追求时尚、新奇的事物的特性,使得学生更容易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校园体育构建模式上应该遵循学生个性体育与学校体育共同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科学的心理引导和政治教育相结合,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多元化构建,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强化体育文化建设,将体育文化构建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对后现代主义思想进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有益的思想引进来并放大,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四川音乐学院资助科研项目,项目编号:CY2013034。
参考文献:
[1] 崔伟.后现代主义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观念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2] 谢登斌.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高校;体育教学;电子教案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55-02
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服务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推动我国高校体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1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定义
现代教育技术指的是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现代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技术,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手段指的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可以激发高校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以及热情,可以强化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高校体育课程中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体育动作要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理论课程的学习正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所忽略的方面。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完整性。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可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丰富,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树立终身体育理念有很大的帮助。
2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动作要领的讲解以及示范构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体育姿势之间的转换也是体育教学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难点。对于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短暂的课堂教学很难使他们掌握动作要领,难以实现教学的效果。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用,完全解决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这一难题。根据体育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对动作细节进行分解还原,对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强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的使用深入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现代学生的学习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多方位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可以在生活中加强体育教学。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水平。
当然,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要否定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而是要把两种教学手段综合起来,共同服务于体育教学,服务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人性化的原则。
实现了个性化培养 现代教学技术CAI在高校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高校体育网络学习系统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针对自己的兴趣点,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可以因材施教,进行个体教学,实现学生个性的培养。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加体现了现代体育的教育理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搜索相关资料,有利于学习自主性的发挥,可以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体育知识,还提高了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时,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及时调整好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电子教案的使用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 在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理论教学是枯燥乏味的。电子教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可以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生动性和活泼性。电子教案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形象化,强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教案在教学过程中对视频以及图片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发展。
3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是进行教学的主导,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只有通过教师才能真正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习惯传统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师往往对新出现的教育技术缺乏敏感性,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要提高高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以及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使现代高校体育教师可以熟练地运用CAI教学辅助系统,可以使用数字投影仪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来进行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了适应时代的特点,要及时转变教学方法。
适应时展特点,加强硬件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关键作用,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硬件设施,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计算机硬件环境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基础。高校体育教学中满足了人才的需要以及计算机软件设施,没有良好的硬件环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具体的途径发挥出来。因此,需要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硬件系统,这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作用的物质基础。
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体育教学一直以来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因此,学校对于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的认识不足。针对这种现状,需要及时转变理念,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首先,要转变学校领导的认识,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投入力度,建立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对已有的陈旧的高校体育教学设施进行升级换代,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其次,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高校体育教师已经适应了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时展的要求,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要求,重新摸索出一套新的教学放法,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4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使用,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因此,在现代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给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高度的重视,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洁.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