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资负债的偿还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核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233)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想要不断的发展壮大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投资人投入的资金,负债融资现象就应运而生。可以说负债融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资金的必然选择。但是这种筹资方式,在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用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问题和危机。所以企业要发展、要效益就应该重点注意负债融资的财务效应问题,本文笔者从负债融资和财务效应的概念入手,从财务的角度出发,对负债融资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就企业如何有效规避负面效应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
[
关键词 ]企业;负债融资;财务效应;
1负债融资及财务效应的概念
1.1负债融资的概念
负债融资是一种必须偿还的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由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大再生产,通过向外融资,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具体方式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在当前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下,负债融资是企业最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合理的负债融资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企业发展的财务压力,为企业发展筹集所必需的资金,还可以有效的缓解企业的委托-冲突,增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发展的掌控,促进企业稳定的发展。
1.2财务效应的概念
财务效应是指由于企业在财务方面所实施的行为而产生的某些特定的现象,也可以认为是指财务在企业管理中产生的作用。财务效应的分类有很多种,如货币时间价值效应、杠杆效应、抵税效应、折旧效应及治理冲突效应等。不同的财务行为会产生不同的财务效应,并且产生财务效应的效果也会因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所以,对财务效应的研究必须结合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使财务效应具有现实意义。
2负债融资的财务效应分析
2.1企业负债融资的正面效应
(1)利息抵税效应。依据我国现行税法的规定,企业的债务利息是可以从企业的税前利润中扣除,这可以直接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总额,有效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配合了企业整体的财务税收筹划活动,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和整体市场竞争力。所产生的节税可用公式表示为:利息抵税额=负债产生的利息费*所得税税率。如果负债经营回报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情况下,所得税税率越高,以及企业的负债比率越高,利息费用越多,所产生的抵税作用就越明显。同时,负债融资相比通过发行股票等吸收权益资本的融资方式,负债融资的速度要快一些,且富有弹性,特别是其中的向金融机构借款,企业需要时借入,资金充裕时就归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2)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债务的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财务杠杆也称筹资杠杆。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指的是企业通过负债融资能够获取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多的利润总额,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负债融资之所以可以产生财务杠杆效应是因为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所获取的资金进行生产运营并获取利润,而企业债务性融资所产生的债务利息是固定的,只要当负债资金的利益率低于企业生产运行所产生的利润率,企业就会获取额外的利润,也就产生了负债融资的财务杠杆效应。高收益伴随高风险,当企业负债比例过高时,庞大的固定利息开支会吞噬企业的利润,致使股东利益下降的速度更快。所以,财务杠杆也可能给企业带来负效用,企业能否获益在于财务杠杆效用、收益程度如何,取决于债务资本利润率与负债利率的对比关系。
2.2企业负债融资的负面效应
(1)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其它的融资方式相比,企业的负债融资是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所签订的借款合同,企业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债务并偿付约定的利息,这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其次过度的高额负债,使得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同时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企业处在亏损的情况下,企业负债额就会越来越多,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数量也就越大,亏损就越大,最终财务风险也就越大。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算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给企业所有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增大,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银行和其他金融单位向企业提供借款时,往往会先考察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和信用记录。若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且信用状况恶劣,则债权人会认为投入的资金没有保障,不再考虑借款给企业。同时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其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规避企业负债融资负面效应的有效措施
对于负责融资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企业应该予以重视,在最大限度发挥正面效应的同时积极主动地避免和防范负面效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规避:
3.1制定合理的负债融资结构
企业的负债融资结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即负债在企业全部资金中所占的比重,所以企业应合理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加权资金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企业应确定合适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时应综合考虑各种财务效应,确定一个最佳负债比例。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也不相同,如对一些生产经营好,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要低一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增加再筹资风险。同样,企业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2树立正确的融资观念和提高风险意识
负债融资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通用的理财方式。合理适度的负债融资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但由于债权人对企业财产拥有优先求偿权,如果负债企业决策失误、经营不善或过度负债,导致无法按期偿还本息,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企业在进行负债融资时,要经过慎重考虑。负债融资是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方式,但不一定是最佳的融资方式,更不是唯一的融资方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行业的性质,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就必须独立承担风险。所以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才是明智之举。
3.3完善企业经营模式,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虽然负债融资会给企业带来负面效应,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能对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有一个准确认知,精准的判断自身财务实力及危机风险,正确认识负债融资的风险性及将对企业产生的不良影响,调整好自身经营方式,制定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模式,并注重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就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具体企业应注意以下四点:①加强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的研究,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②加强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收入,增加利润。③利用财务比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④建立偿债基金,使风险较大的负债能够及时得到偿还,尽量地避免财务风险及危机。总而言之,企业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使其能够了解自身资产的变现能力、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有助于企业对未来收益的监测。
4结 论
综上所述,企业负债融资作为企业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在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面对企业负债融资,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负债融资可能产生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投资决策科学、合理性,提高企业负债能力,从而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泛珠九省区 地方政府债务 风险
一、引言
泛珠九省区政府合作是其实现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的有力保障。但在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发展中,也产生了垄断、外部负效应和公共产品短缺等问题,面对“区域公共问题”,解决市场失灵成为泛珠九省区政府合作的内在动因。
政府的介入需要相应的公共支出,处于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和经济建设资金需求的两难境地,地方政府选择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搭起了政府职能和市场资源的桥梁。
地方融资平台多是由地方国资委、财政局或者人民政府出资设立的,用以出资的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土地使用权、国有股权以及国有资产,筹资方式多为银行借款,或发行债券,即“城投债”。由于地方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确,举债决策人与偿债人不完全统一,资金周转效率不高,存在违规运作等因素,使得其潜在的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因此,了解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政府在泛珠九省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力度,采取措施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对于促进泛珠九省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我国审计署将地方政府债务分为: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后两类债务均应由债务人以自身收入偿还,正常情况下无需政府承担偿债责任,属政府或有债务。这三类债务不能简单相加。
1、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的绝对规模虽无法衡量各地区的债务风险程度,直接相比有失偏颇,但其仍可以直观地反映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的总量和差异。表1中,从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来看,2013年底,广东省在九省中位列第一,达6931.64亿元,其次为四川省达6530.98亿元,债务规模最小的为海南省达1050.17亿元。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分布不均,广东省的债务余额几乎是海南省的六倍、广西的三倍,广东和四川两省的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泛珠九省区总的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的40%。
2、泛珠九省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
从表2可以看出,截止到2013年6月底,泛珠九省区中拥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数目最多的是四川省,为574家,四川省融资规模也较大,为6530.98亿元,一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产负债率已达到70%的警戒线。融资平台公司数最少的为海南省,有29家,但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却是海南省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主要举借主体,占比为55.49%,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重庆的66.28%。其次为湖南省,占比52.39%,而云南省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依赖较小,融资平台公司的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其地方政府总的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28.22%。
3、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率
债务率是地方政府年末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国际上通行的警戒线为100%。其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是2012年底地方政府年末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综合财力的比率,总债务率是按2007年以来,各年度各省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当年偿还本金中,由财政资金实际偿还的最高比率折算后得到的债务率。
从表3可以看出,贵州省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为83.62%,为泛珠九省区最高,在全国(除外30个省份,下同)范围内仅次于北京,位列第二。近年来,贵州省加大投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过度借债,债务规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载能力不相适应。其次是云南省、四川省和海南省,其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均在7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均位于前列。债务率较低的是福建省和广西省,其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分别为49.85%和47.70%。
4、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逾期债务率
逾期债务率是指年末逾期债务余额占年末债务余额的比重,反映到期不能偿还债务所占的比重。
从表4可以看出,截止到2012年底,湖南省在泛珠九省区以及在全国范围内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逾期债务率均最高,为4.10%。其2012年末负有偿还责任的逾期债务余额为91.3185亿元。云南省位列全国第二,为4.09%,随后是四川省和贵州省,分别为3.19%和2.28%。海南省逾期债务率在泛珠九省区中为最低,仅为0.24%。需引起注意的是,江西省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的逾期债务率较高,为8.59%,表明当偿债人出现偿债困难时,江西省政府需要承担的救助责任较大,此类或有债务的潜在风险较大。
5、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负债率
负债率是指年末债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反映了地方的债务规模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国际上以60%为安全警戒线。
从图1可以看出,截至2012年底,泛珠九省区中负债率最高的是贵州省,为37.15%。其次为云南省和海南省,分别为33.97%和32.11%,这两省经济发展水平对其政府债务的承载能力也较差。而广东省负债率较低,为11.49%,可归因于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GDP的高企。泛珠九省区中负债率最低的是福建省,为9.72%。
6、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偿债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福建省、江西省、广西省、四川省以及贵州省的地方政府债务集中于2014年及2015年的债务兑付,所占比重均在20%左右,这些地区将有较大的偿债压力。此外,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及云南省的地方政府债务将于2018年及以后进入偿债高峰期。
三、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潜在的风险
1、来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
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主要的举借主体,海南省和湖南省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占其地方政府债务总量的50%以上。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2009年以后,各商业银行竞相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贷款,在对项目的审核上较为宽松,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开的财务信息较少。同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金多投向于基础设施,其建设周期长、收益低,一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偿付危机,将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部分受限。
第二,偿债主体不明,由政府直接或间接出资设立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地方政府权责划分不清,地方政府往往为其经营活动提供隐性担保,这种口头授信形式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存在大量隐性债务,透明度低,规模难以估计,潜在风险较大。
第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设立之初,往往存在资本金不足的情况,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注入不合法资金的情况,这使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自身的偿债能力具有脆弱性。同时,部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使用效率较低,还存在违规融资的现象。
由于这些因素,若不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和规范,极易带来其对财政和银行的双重风险,使得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方式变得不可持续。
2、债务兑付高峰带来流动性风险
由于2008年以后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开始大规模发行,截止到2014年,这5―7年期债券进入偿债高峰期;2014年以后到期的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规模逐渐增加。根据中债资信的预计,2015年及以后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等中长期债券的到期规模仍将进一步增加,政府融资平台偿债压力将逐年增大。
相比美国的市政债券的期限平均在15年左右,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期限较短,平均不到5年。全国范围内,2015年底前到期的地方债务占比近62%。在泛珠九省区中,2014―2015年是其债务兑付的集中期,福建省和贵州省在2014年底到期的债务占比较重,分别达26.22%和23.85%,四川、江西和广西三省的到期债务比重则在20%~25%之间。2015年底到期的债务中,福建省比重为20.69%,其次是广西省20.57%。
对于债务率较重且有大量到期债务的地区如贵州省,一旦产生流动性风险,短期内会造成资金链断裂,使得地方政府资信下降,加剧地方政府财政困境,极易引发债务危机。
3、对土地出让收入的高度依赖带来的风险
泛珠九省区中,部分地区的政府债务对土地过度依赖,这些地区包括福建、海南、江西、四川、广西、湖南和广东。
2012年底,全国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占省市县三级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比重的平均水平为40%,福建省比重为57.13%,其次是海南省为56.74%。江西和四川两省均在全国平均水平40%之上,分别为46.72%和40.00%。而全国这一比重在40%~50%的仅有四个地区(江西、四川、上海和湖北)。
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来推动城镇化进程具有很大风险,而对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土地价格的波动较为敏感。首先,地方政府债务中存在大量以政府财政收入为担保的隐性债务,若受经济形势和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影响,土地价格下降,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地方财政收入就会下降。其次,城投债的增信方式多为土地使用权抵押和应收账款抵押等,因而城投债的利率与土地价格关联度较大,一旦市场信号反转,城投债的发行及到期还本付息都将受到影响。最后,地方政府大量出让土地导致我国土地大量流失,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也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民生问题。
四、防范泛珠九省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建议
1、加强法律规范的建立,完善监管体制
2014年5月19日,我国财政部下发了《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允许上海、江苏等十省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等,泛珠九省区中的广东省和江西省也在试点地区中。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有完善的财政预算体制和财政监管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严格监管。
第一,需合理界定地方政府债务的范围和统计标准,由于目前各机构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口径不一,导致无法对其规模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不利于及时合理地制定偿债预算和方案。
第二,对地方融资平台加强监管,目前泛珠九省区各地区均出台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法律法规,如《海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颁布的《关于规范和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但由于公共设施建设急需资金与法律法规限制下的创新激励,使得近年来地方政府的举债形式日趋多元化,信托贷款、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发行理财产品、BT(建设―移交)、垫资施工和违规集资等融资现象较为突出。监管部门应及时发现这些创新融资方式的风险,及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格规范。
2、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完善配套措施
为保障地方政府债券市场的健康运行,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势在必行。
第一,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券交易市场,建立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流通市场,完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流通程序;颁布合规法律并确立监管主体,明确监管范畴和监管职责。同时,鼓励符合市场准入规定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到地方政府债券市场中。
第二,科学合理地设计地方政府债券产品,防止地方政府债券产品设计过度复杂化、不透明化而导致的风险,产品设计应充分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及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地方政府实际可支配财力等因素,结合投资者的多元化需求,适度平衡收益率和风险的关系。
第三,建立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机制。2014年的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引入了信用评级,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运行将朝着规范的市场化进程迈进。应规范现有的信用评级公司,设立官方或半官方的具有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对我国的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债券进行信用评级,并定期对投资者进行公布。
3、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目前在地方政府债务中,公开的融资方式利率水平较平稳,而表外的融资方式的利率水平则较高,同时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利率普遍高于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贷款利率,这些问题表明我国需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一,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市场上缺乏价值稳定、可用作抵押品的、较为安全的资产,土地便被视为较为可靠的抵押品,用来作为地方融资平台的注册资本或用来作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完善利率市场化,确立资产的合理定价机制,使市场上的资产获得合理估值,减轻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防止受房地产景气程度影响而带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第二,深化利率市场化机制,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运作。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联系着大量的“影子银行”,深化利率市场化机制,缩小表内外融资利率的波动范围,控制“影子银行”规模,是防止过度推高资产价格、扭曲金融市场结构、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导的重要举措。
第三,利率市场化意味着地方政府需要有更强的风险防控能力。泛珠九省区中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风险防控能力不同,随着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的推行及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风险防控措施不健全的地区更易出现债务危机。因此,各地区应及时建立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合理的、操作性强的预警指标体系,对本地区的债务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制定风险化解办法。
【参考文献】
[1] Friend J,Jessop N. Local Government and Strategic Choice:An Operational Research Approach to the Processes of Public Planning:An Operational Research Approach to the Processes of Public Planning[M].Routledge,2013.
[2] Geys B. Government weakness and electoral cycles in local public debt:Evidence from Flemish municipalities[J].Local Government Studies,2007,33(2).
[3] Hildreth W B,Miller G J. Debt and the local economy: Problems in benchmarking local government debt affordability[J].Public Budgeting&Finance,2002,22(4).
[4] 曹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分析[J].经济问题,2014(5). [5] 何义霞、辛本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与化解[J].人民论坛,2014(14).
[6] 常世凤: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研究[D].延安大学,2013.
鉴于融资对企业经营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如何提高企业融资质量成为关系到企业经营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企业应立足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融资策略,保证融资效果满足实际需要。但是考虑到企业融资的特殊性,在具体融资过程中容易产生相应风险,如果不进行必要的风险防控,将会对企业的融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制约。
二、企业融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对企业融资过程分析可知,企业融资风险的产生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负债规模过大
由于债务资金的利息在企业所得税前支付,而且,债权人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要求的报酬率较低。
如果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负债规模过大,将会加大企业资金管理难度,严重时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基于这一认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负债规模,使企业的负债规模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企业的融资风险将会不断扩大,最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严重的制约和影响,不利于企业管理的开展。
(二)资本结构不当
资本结构在客观上存在最优组合,企业在融资中,要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直至达到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不但要确保融资结构的合理,同时还要保证企业自有资本结构的合理性,使企业融资不改变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减少融资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但是从目前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来看,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只有对资本结构进行合理布局,才能保证企业融资取得积极效果。
(三)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利益。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融资方式和融资手段较多,但是并不是每一种融资方式都适用于企业需要。基于企业融资的现实需求,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筹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前提下,只有根据企业特点和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筹资方式,才能降低企业融资风险,提高企业融资效果。为此,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正确选择筹资方式,是有效防控融资风险的关键。
(四)负债期限结构不当
企业的负债期限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
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和资金偿还能力,企业只有对负债期限结构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保证负债期限的合理性,才能有效应对企业融资风险。但是从当前企业负债期限结构的设定来看,多数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对负债期限结构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没有优化负债期限结构,同时在融资过程中的偿还期限设定上比较盲目。这样以来,企业的融资必然随之出现。
(五)筹资顺序安排不当
在筹资顺序上,企业应当将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进行合理的规划,注意保持间隔期。
对于企业融资而言,在具体的融资过程中存在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等内容。考虑到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区别,二者不宜在同一时期开展,而是要保证足够的间隔期。但是从目前企业融资的具体过程来看,某些企业在筹资顺序上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交叉,既不利于融资行为的开展,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合理安排筹资顺序是十分重要的。
(六)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对融资过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越低,其融资过程风险就越低。反之,企业融资过程的风险就越高。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应将融资过程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在具体的融资中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对融资风险进行合理考虑,保证融资风险能够在可控范围之内,提高企业的融资效果。
(七)预期现金流入量不足、资产的流动性差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能否按时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
经过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和融资过程的了解,在具体的融资过程中,预期现金流入量不足,资产的流动性差,是导致了企业融资产生风险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现实,企业在融资中应对预期先进流入量和资产流动性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好企业资金情况调研,确保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三、企业融资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价值观念;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企业应从观念上对风险有足够的重视,除了要将风险作为融资过程的必然现象之外,还要对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并在实际融资过程中加深对融资风险的理解,从多个方面入手,正确理解融资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造成危害,保证企业融资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融资需要。因此,企业融资只有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才能达到正确面对融资风险,并降低融资风险的目的。
(二)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
鉴于企业融资的重要性,以及企业融资与实际财务管理环境的关联,只有认真分析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才能满足企业融资需要,有效降低企业融资风险,保证企业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确保企业融资能够抵御基本的资金风险,提高融资实效性。
(三)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
从企业融资过程来看,企业的资本结构对融资产生了重要影响,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企业融资能否取得积极效果。在这一基础上,企业只有积极优化资本结构,并提高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才能有效降低融资风险,使企业融资能够在风险防控中取得积极效果,满足融资需要。因此,优化资本结构,是提高企业融资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措施。
(四)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只有具备较强的资产流动性,才能具有较强的资金偿还能力,进而降低融资中的债务偿还风险。从当前企业融资过程来看,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是提高企业融资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企业融资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企业应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对资产流动性进行调整,为企业融资提供有力支持,达到降低企业融资风险的目的。
(五)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企业在安排筹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
在企业融资过程中,筹资期限的合理安排是关系到融资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企业融资方式多样,在筹资期限的组合上就有较大的学问。基于企业融资经验,只有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并确保企业筹资期限在可控范围之内,才能降低企业融资风险,确保企业能够具有较强的偿还能力,提高企业的履约能力和整体信誉。
(六)实行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企业融资时,应在慎重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顺序融资来控制财务风险。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应首先考虑企业内部的资金情况,做到优化企业内部资源,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降低对外界资金的需求,形成企业内部资金的有效循环。在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资金的基础上,企业还应制定明确的对外融资策略,保证对外融资额和融资成本都在合理范围之内,降低融资的成本风险。
(七)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当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的发展、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
考虑到企业融资的专业性,以及融资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的现实影响,只有根据融资的现实特点建立风险预测体系,并对融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预测,并制定应急预案,才能保证企业融资风险得到有效防控,提高企业融资的整体效果,满足企业融资需要。因此,建立风险预测体系,是实现企业融资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
一、筹资风险的成因
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企业负债规模大,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资本结构不当。这是指企业资本总额中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不恰当对收益产生负面影响而形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债务融资、配比好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企业降低综合资本成本、获取财务杠杆利益和降低财务风险是非常关键的。
(3)筹资方式选择不当。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4)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同时,负债的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有较大影响。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6)负债期限结构不当。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如果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应筹集短期资金却采用了长期借款,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所以在举债时也要考虑债务到期的时间安排及举债方式的选择,使企业在债务偿还期不至于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
(7)筹资顺序安排不当。这种风险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筹资顺序上,要求债务融资必须置于流通股融资之后,并注意保持间隔期。如果发行时间、筹资顺序不当,则必然会加大筹资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
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二、筹资风险的控制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抓好以下几项工作:①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变化情况,使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理财活动中能保持灵活的适应能力;②提高风险价值观念;③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④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2.优化资本结构。
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筹资风险却加大了。因此,企业应确定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巧舞“双刃剑”。
企业要强化财务杠杆的约束机制,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价值。
4.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企业在安排两种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6.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7.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 负债分析 收益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解决负债与收益的关系,必须要让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运行,要让企业能够在市场环境下,实现资本运作的平衡。因此,企业的管理部门需要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分析自身的负债情况和收益效果。
一、负债分析
负债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而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这一定义也含有以下几层含义:①负债是一项经济责任,或者说是一项义务,它需要企业进行偿还;②清偿负债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③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一种后果。根据债务偿付期限的长短,负债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负债是企业重要的筹资手段。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业主投资和企业内部积累外,就是对外举债。实践中,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是只靠自有资金而不运用负债就能满足需要的。企业通过举债方式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不但能促使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且能提高所有者权益的报酬率。负债的基本规律为:在企业发展较快、经营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增加负债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负债的成本比权益资本要低得多,但如果销售不畅,资金周转凝滞,负债的增加有可能成为一种巨大的负担。一般来说,可用负债比率来表示企业负债的规模,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的比率。
(一)流动负债分析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流动负债有如下特点:①偿还期限短,是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必须履行的义务;②这项义务要用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清偿,即必须运用资产、提供劳务或举借新的负债来清偿。
按照其应付金额是否肯定,可以将流动负债分为以下三类:
①应付金额肯定的流动负债。这类流动负债一般在确认一项义务的同时,根据合同、契约或法律的规定,具有确切的金额乃至确切的债权人和付款日,并且到期必须偿还。
②应付金额视经营情况而定的流动负债。这类流动负债需待企业在一定的经营期末才能确定其金额,在该经营期结束前,负债金额不能具体计量。如应交所得税、应付股利,必须到一定的会计期间终了才能确定应缴纳所得税的金额以及应分配给股东的股利。
③应付金额须予以估计的流动负债。虽然这项负债是过去发生的现有义务,但对于其金额乃至偿还日期和债权人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日仍是难以确定的,如产品质量担保债务。这类债务应按以往的经验或依据有关的资料确定其金额。
(二)长期负债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长期负债除了具有负债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①债务偿还的期限较长,一般可以超过一年或者一个营业周期以上;
②债务的金额较大;
③这项债务可以采用分期偿还的方式,或者分期偿还利息,待一定日期后再偿还本金,或者到债务的日期已满时一次性偿还本息。
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能够长期占用的资金主要有两项来源:一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二是举借长期债务。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第一种方式取得长期占用的资金,需要变更注册资本,并通过投资者的追加投资,增加投入资本。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来说,除了必需的投入资本外,举借长期债务是很重要的一项资金来源,而举借长期债务主要是为了购置机器设备、厂房以及购入土地的使用权等进行扩大再生产。而这些投资仅仅靠企业本身的经营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但若待企业通过自身的资本积累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后再去投资,又可能会错失良机。因此,通过举借长期债务来筹措长期占用的资金,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更多的利益,也是经营者经常选择的途径。
举借长期债务,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方面可以保持其投资比例,即不因筹措长期资本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比例。如股份制企业,倘若采用增发股票的方式筹集长期资本,可能会影响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从而影响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能力或权限。而采取举借长期债务的方式筹集长期资本,不会影响原股东的持股比例,即不会削弱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能力,同时,又能取得长期占用的资金。
另一方面,举借长期债务,债权人除具有按期取得偿还的本金和利息权剥外,不享有任何其他权利。对于债务人而言,这项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一般是固定的,债务入只需按期偿还举借的本金和固定的利息,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义务,即不需要支付股利或利润。在企业的投资利润率高于长期债务的固定利率的情况下,投资者可以享受其乘余的盈余。
二、所有者权益分析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一)权益比率分析
权益比率是指所有者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又称净值比率或自有资本比率。其计算公式是:权益比率= (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100% = 1-负债比率(公式中“1-负债比率”说明了权益比率是负债比率的相异比率,该比率是从与负债比率相反的方向说明资本结构所隐含的风险大小。这两个比率是一种互相消长的关系,两者之和为100%)。
权益比率可以表明在企业所筹集的全部资金中有多少是由所有者提供的,它揭示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净权益。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越稳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企业还可较少面临偿债付息的压力。但是,对一个利润稳定增长或经营状况好的企业来说,资本结构偏重于所有者权益,必然使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所以,在确定和维持所有者权益比率时存在着两种趋向,企业必须寻求风险相对较小同时资金成本也相对较低的资本结构。
(二)净资本对实收资本比率分析
净资本是指企业自有资本总额扣除所有者实际投资额(资本金)后的余额,即企业所有者实际投资所带来的资本积累。净资本对实收资本比率不仅能反映企业业主对投资资本的利用效果,而且能具体反映企业自有资本的构成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本对实收资本的比率=(净资金额÷资本金)×100%
如果企业每期的经营效果都很好,而且利润很少流向企业外部,那么该比率一定会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企业的净资本额也会不断增长。该比率越高,说明净资本越多。就债权人来说,净资本越多,就越能相对减少利润的外流,从而增大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就企业本身来看,净资本多,即使某期利润减少,仍能保证维持适当的分红率,所以,积累净资本身来看,净资本多,即使某期利润减少,仍能保证维持适当的分红率,所以,积累净资本和提高净资本对资本金的比率是企业稳定资金、增加盈利和充实资金来源的基础。
例如,已知某公司2002年资本金为200 000元,自有资本总额为540 077.19元,则净资本为340077.19元。2003年资本金为4 800 000元,自有资本总额为5 190 882.03元,
则净资本为390 882.03元。据此可计算如下:
2002年净资本对实收资本的比率=340 077.19÷200 000×100%≈170.04%
2003年净资本对实收资本的比率=390 882.03÷4 800 000×100%≈8.14%
由此可知,该企业2002年净资产对实收资本比率大于100%,说明企业业主投资资本的投资利用效果好,有大量的净资本积累,提高了企业偿债的可靠性。企业经营效果虽,然好,但2003年的业主新增投资巨大,从而使得该比率下降很快。如果企业能依靠新增资本不断提高净资本的积累,那么该比率会逐渐提高。
三、结语
对企业而言,负债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资金,但是也必须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度,让企业的负债与收益形成和谐的关系,保证企业能够在运行中,获得更多利润,并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敏.负债融资结构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
[2]许珂.不对称信息下企业债务融资次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