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建项目审计报告

基建项目审计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建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建项目审计报告

基建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1篇

一、项目概况

圣荷塞市水资源预防处理控制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水控办)为市环境服务局下设机构,通过检查、抽取样本、指导监督活动,监督检查461户厂家,核实其执行预处理标准情况。其目的是限制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强制执行联邦法规,帮助污染控制中心达到国家排污系统所规定的排污标准,从而有利于保护环境。水控办由3个处组成:法制处,负责指导对厂家污水进行检查和取样;检查处,负责收集污水样本、监控污水排入污染控制中心状况,指导监督检查厂家;教育处,负责公布信息资料,组织教育活动。2000~2001财政年度,职工人数34人,经费预算为297万美元。

审计目标是评估内部控制制度对水控办的功用。包括:水控办资源充分利用的程度;设备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水控办检查活动是否存在违规情况。审计范围包括大型厂家和一般厂家设备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的信息数据资料,以及水控办的检查报告。审计方法主要是获取了一份最新的控制跟踪大型厂家及一般厂家的设备信息数据库备份,并且对它完成了许多分析性测试,并将上述数据库与其它来源的信息资料包括环境服务局实验室的样本资料、向地方水质委员会呈送的年度报告、执行日志、车辆油料耗用日志以及水控办的档案文件进行了对比核实。还检查了数据库中的工作量信息,主要是检查和取样的事件。还审阅了计划检查日志、溢出反应日志和联邦法规,并且会见了地方水质委员会代表,以此阐明水控办提出的调整要求。但没有对数据入口的充分控制进行测试,包括密码和数据访问。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

经过审计,发现水控办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水控办人员过多、效率低下、内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综合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水控办相对于工作职责检查员与技术员过多。水控办对每户厂家抽检时没有执行联邦法规和年度报告中规定的抽检频率,他们执行的是一个内部规定,要求每年对每户厂家进行1至12次的抽检,是水控办年度报告中规定的抽检频率的3倍。在1999~2000年,水控办只需4个检查员和4个技术员就可以完成地方水质委的抽检频率,但水控办实际拥有21个检查员和7个技术员。

2、水控办超额检查工业用户设备和采集水样。1999年,水控办对工业用户在排污没有违规的情况下实行了400多次不必要的检查和500多次不必要的取样。比如,1999年,水控办对1家大型厂家进行了25次检查,实施了28次取样合计抽取样本39个。同时,水控办超额实施监督工作且效率低下。1999年,水控办收集了1 824个监督样本,仅发现5个违规排放,发现违规率2.9%。而且,水控办对五分之四认为有重大违规问题的工业用户没有进行任何监督活动。

3、水控办目前干线取样水平是低效的,检查员是大量闲置的。水控办基本上在干线上每周收集2次样本,结果超过了700个干线样本。同时,水控办的干线取样在发现污染源方面非常有限。而且,在1995年,干线取样本应是技术员,但最终指派的是检查员,而一个检查员每年的花费比一个技术员每年的花费要高出3.5万美元。另外,检查员实际检查和取样工作时间仅为他们可用工作日的43%左右,他们完成一项检查项目将耗去他们实际执行检查工作日的一半左右。比如,一个检查人员在9个小时工作日内仅有36%的时间进行检查,并且在那些天内,花费了59%的工作时间才完成一个检查。

4、水控办检查员所做的检查工作,仅仅不过是读表和采样而已。审计人员审阅检查记录时,发现检查员经常是在观察点查看PH表和收集样本,很少根据程序和指导去执行检查。厂家通过例行公事的《自我监测报告》提供上述信息,或者一个技术员在取样时能够收集上述信息。另一方面,检查员又执行了其它一些与检查无关的工作。审计发现每个检查员轮流执行日常电话值班、3个检查员从事数据库分配。而且,检查员进行某些许可的应用软件计划检查,要求顾客花不必要的行程到詹克路上的污染控制中心接受检查。

5、环境服务局每年可以削减水控办人员经费170万美元及其他相关费用。水控办实际发生的费用240万美元减去根据有效地执行地方水质委规定而测算的费用64.4万美元,总额超过170万美元。因此,在2000~2001财政年度水控办与达到国家排污系统规定比多花了170多万美元。同时,水控办的超员导致了不必要的车辆费。根据对1998年9月至1999年10月车辆使用的分析,发现15个法制处的检查员平均每部车辆每年行驶仅5 069英里。尽管车辆总体利用不足,但在1999至2000年,水控办还购置5部新车花费了9万美元。审计认为,水控办将28位检查员和技术员裁减到8位,环境服务局可以转出20部车给其他市属部门,因此可以节省36万美元新车购置费。最后,水控办过度取样导致环境服务局不必要的实验费。

其二是水控办在处理违法违规事件方面没有一贯地执行合理的处理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998至2000年期间,有18%至25%的强制处理行为存在错误。通过分析1998年至2000年上半年强制处理行为数据,发现有18%至25%的强制处理行为没有执行《强制处理反馈计划》规定。如审查1999年的220项强制处理行为发现有39项(18%)没有执行《强制处理反馈计划》规定。而且,1998年、2000年上半年审查的样本中分别有25%、24%违反项目程序。检查员使用主观判断是造成许多强制处理错误的原因。

2、并没有对所有认为违法行为按规定执行强制处理行为。1999年,水控办对违规排放和PH值超标处理了341项。另有32起违规排放和PH值超标案件没有处理,占上述确认案件的9%。另外,在1999年,水控办对13起严重违规事件没有根据规定召开整改会议,占要求开会总数的22%。由于没有适当的处理,我们发现上述一些生产厂家后来仍有违规。

3、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水控办主管审查过检查员的报告和违规案件。水控办缺乏监督管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有主管或者其他管理者审查过检查报告、或者一贯地审查处理行为。其结果是,强制处理违规行为往往存在不一致或不适当。在他们的检查报告中、实验结果以及生产厂家自我监测报告中,存在一些没有发现的不规范的问题。而且,难以确保水控办检查员遵循本单位的程序。

4、执收罚款不够规范。一是没有对圣特卡啦拉违反工业废物规章收取罚款的设备进行准确规定。如水控办通知圣特卡啦拉市对一些不应该收取罚款的生产厂家执行了罚款,并且当那些生产厂家已经整改纠正后,没有通知圣特卡啦拉取消向这些设备收取罚款。从而,不必要地多收了用户下水道罚款2.1万美元。二是合计有2万美元行政罚款没有执收。三是将违规排放收取的民事罚款10.7万美元存放到水污染控制中心基金中,而不是存放到圣何塞市下水道服务和利用基金中。

三、审计建议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圣荷塞市审计局具体提出了18条有建设性的、可操作性的且对被审计单位触动较大的审计建议。包括:

1、为确定是否符合标准,对大型用户和一般用户设立一个检查和取样的最小合理频率数;调整水控办的工作程序,并确保水控办的人员执行上述工作程序。

2、为监督取样和干线取样确定一个稳定和合理的取样频率,使得能够满足联邦规定;设立相应的程序和方法,使水控办人员执行规定的监督和干线取样频率;必须建立一个系统,能够客观公正地确定合理的设施监督内容。

3、认真安排水控办检查和取样的行程,使水控办职员的工作时间和资源最大化利用。

4、制定一个书面程序和管理报告,允许对监督活动和水控办的工作进行充分地监督和审查,并确保始终坚持水控办检查的目标、程序和频率。

5、评估解除或削减顾客到污控中心进行的关于油脂拦截机计划检查的提议事项;要求水控办主管答复电话咨询;重新让3个从事数据跟踪的检查员回到检查的岗位上。

6、规定水控办的使命、目的、宗旨和工作活动。

7、规定水控办实际的必需的工作量,编制一个能够满足国家污水系统许可要求又能高效使用检查员和技术员的职员安排计划。

8、根据建议1、6、7向市议会提交一个调整预算草案。

9、根据水控办人员裁减的情况,对汽车总量进行合理地调整。

10、我们建议市议会执行委员会:将审查市五年汽车更换项目纳入到市审计局2001~2002年的审计工作计划中。

11、根据水控办修正后的工作量,对水控办的支持服务如实验服务,进行合理地调整。

12、确保水控办检查员在处理违规时一贯性和执行水控项目程序。

13、建立和实行合理程序,确保所有确定的违规问题一贯地根据水控办程序进行处理。

14、制定成文程序和管理报告,确保主管领导对检查员的活动包括检查报告和处理行为进行充分地监督。

15、与环境服务局共同努力,制定和实行成文程序,确保执行市议会批准的行政引用计划。

16、建立和实行相关程序,确保圣特卡啦拉市正确地及时地得到通知:罚款项目的设备;罚款项目清单中应删去的设备。

17、向市议会财政和基础建设委员会提交一份关于圣何塞市违反工业废物规章行为实行罚款的可行性报告。

18、确保今后任何通过圣何塞市政编码15.14.720项下估定的民事罚款存放到541基金。

基建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制约,基建审计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医疗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条件,各医院加大了对基建的投入,基建工程支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每年投入基建维修改造资金高达上千万元,新建医疗大楼也高达近二个亿,由于目前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有的医院内部审计人员没有基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所以对基建维修改造所涉及的土建、安装等工程成本难以进行核实。适时适度的引进外部审计机构开展基建工程审计已成为决策层关注的一个话题。

那么,如何才能在正确认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的基础上,内外相互监督制约的开展重大基建审计工作呢?在此笔者根据本人多年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作如下探讨。敬请审计同仁赐教。

一、内外审计界定

目前我国在审计组织体系中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审计组织: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组织和内部审计机构。三者分工协作,相互联系,共同承担整个社会的审计任务,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审计监督网络,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文所说的“外部审计”特指社会审计组织所进行的审计。也称民间审计或第三方审计。具体的说就是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对医院基本建设的工程结算造价实施的审计。它是依法设立,接受医院委托独立承办基建审计业务的组织。在组织关系上体现了它的独立性特征,它既不隶属于政府,也不隶属于某一部门或单位,而是独立存在的法人组织。工程造价机构依照医院的授权按照一定的职业标准开展工作,为医院提供服务。

本文所说的“内部审计”是指在医院内部从事包括基建审计业务在内的专门组织。它是由所在医院授权,代表医院的利益开展审计业务,是该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医院的审计处(科)等。

二、内外审计关系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二者分工协作,相互联系,共同承担医院重大基建审计任务,保证了医院基建工作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但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也存在一定区别的。主要如下:

1、在审计的独立性上,内部审计受本院直接领导,仅仅强调与所审的其他职能部门如基建或总务处相对独立,与双向独立的外部审计差异极大。

2、在审计方式上,内部审计受本医院运营管理的需要安排施行;而外部审计则是受医院委托进行。

3、在审计职责和作用上,内部审计所进行的基建审计结果只对本院负责,对内有效,对外不起签证作用,并向外保密;而外部审计需要对医院负责,对外出具的基建工程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

尽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存在上述差别,但其审计成本较低、熟悉医院基建情况和便于全程跟踪审计等优势也是外部审计所无法替代的。实际基建审计工作中,二者应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充分利用对方的工作成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共同完成医院重大基建项目审计工作。

三、相关规章要求

对于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联系、沟通与合作,《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和《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相关条款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可以说它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和行动指南。

(一)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第2303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包括下列方面:1、与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沟通。2、配合外部审计工作。3、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4、利用外部审计成果。

(二)原卫生部制定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相关条款规定如下: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机构根据审计业务的需要,报经所在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检查监督审计业务质量。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应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与合作。

(三)原河北省卫厅制定的《河北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相关条款要求如下:

1、6.3.3.1条款中“评审要点”栏内:[A] 加强基本设全过程监督管理,大项目实行第三方审计,接受有关部门监督、未发现被查实的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该条款中“查阅资料”栏内:基建项目审计报告,重大项目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2、6.6.6.1条款中“评审标准”栏内:建立与完善医院内部控制,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制度,有工作制度与计划,对医院经济运行定期评价与监控,审计结果对院长负责。

四、具体实务做法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及要求,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关系,内外结合相互监督制约的开展重大基建审计工作。

基建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3篇

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审计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了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审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持续监控等方面比较成熟的审计软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在我国,随着国家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部分高校在已有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上进行了系统规划和探索,在财务收支审计、审计作业自动化、数据式审计、专业领域的联网审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信息技术的支持和高速发展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以德国SAP和美国Oracle为代表的ERP系统的强大数据整合和数据处理能力,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目前我国对于高校审计信息化平台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数据采集、文本管理层面,数据加工处理方式比较简单、审计信息共享程度低。在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没有专门的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软件,也没有对高校内部审计业务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公司,研究成果应用辐射面小,资源整合度不高,在数据获取、数据式审计经验模型的业务总结和沉淀、精细化且个性化的审计作业流程定制等方面,还存在差距,而且还缺乏针对信息化平台的审计业务流程的规范和指南,这是制约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搭建

(一)依托高校信息化平台搭建――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 目前,许多高校利用用友等第三方审计软件进行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但是,这些第三方软件在设计中往往优先考虑通用性,并不能兼顾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存在数据接口问题。依托高校信息化平台自主搭建审计信息化平台,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如图1所示,高校信息平台为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SAP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各部门数据单元化和结构化的整合,当审计需要某项数据时,如被审对象的人事信息,只需人事处对审计信息化平台开放相应的权限和数据接口,在保证系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还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审计信息化软件一直不可逾越的数据接口问题。

(二)平台搭建模块化――各模块职责分离,相辅相成 建立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总体应用框架,是搭建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如图2所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平台应用框架的设计思路,是以内部控制为切入点,利用SAP系统中的Portal工具、BW数据仓库和BO商业智能工具对核心模块进行功能搭建,建立信息门户、业务应用系统,辅以成熟的运行保障系统、应用支撑系统、系统软件和IT基础等应用环境。

(三)以内部控制为切入点设计审计业务流程――审计工作高效执行的保障 审计业务流程的设计是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优化。在设计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业务流程时,必须以内部控制为切入点,平台流程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中很多步骤是需要项目组长或审计处长审批的,经过审批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根据流程跟踪,项目组长以及审计处长可以清晰地了解项目进行的步骤,上一步没完成,就不可能进入下一步操作,从而杜绝人为的越步操作,实现了职责分离,方便进行控制。

三、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优化思考

(一)完善和优化审计业务流程――全业务、全过程信息化审计的实现途径 (1)经济责任审计平台业务流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平台业务流程的设计与传统手工审计业务流程一样,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以及审计报告阶段。在具体操作上应充分考虑信息化特点,更加注重内部控制的基础性作用,抓住关键点进行控制设计。对于个别特殊情况可以将其从常规流程中剔除,使系统流程更加精简、规范,提高系统运行效率。(2)基建工程审计平台业务流程。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的竣工决算审计,通常委托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在业务流程设计中应注重过程控制和事后评价。在工程实施中,审计处、基建处要配合审计事务所推进工作,并将工程进展情况分阶段按要求反映在审计信息平台上,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对症制定解决方案。工程竣工后,由审计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审计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进行确认,无误后将审价结果在内部审计网站上公示。审计工作完成后,需要将有关资料在平台内进行归档并对该次审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后期事务所准入的重要依据。(3)财务收支审计平台业务流程。高校财务收支审计与其他审计业务相互交错,无法完全割裂。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基建工程审计很多内容也和财务收支审计挂钩。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在流程设计上与其他审计业务流程彼此相容,因此,在对其审计流程设计和优化时,可以借鉴其他审计模块来实现。(4)科研经费审计平台业务流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还停留在对科研经费进行审签层次,这种事后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对科研经费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设计如图3所示。在不影响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可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阶段确定审计的重点,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开展审计,并通过审计信息化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通过审计信息化平台,将审计报告自动汇总归档,相关管理部门实时沟通、共享信息;最后,通过审计信息平台对重大审计项目的审计结果进行公示。

(二)优化查询业务模块――实现数据的高效利用 查询业务模块即“数据式审计模块”,是高校内部审计业务实施所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模块运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对所有被审计对象业务信息数据的智能化采集、科学灵活地进行信息再加工,为审计人员提供了一种从纷繁复杂的被审计信息中便捷、准确地找寻到审计疑点的新型审计方法。随着审计业务模块的不断建立并投入使用,数据式审计模块结构也在相应调整,即进行关联性、经验沉淀方面的完善。通过不同审计业务指标的分析,将各类审计业务的变量类型加以细化、分类和简化,实务中,审计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所需数据类型,剔除不需要数据类型。与此同时,当查询的类别项目超出需求时,可以通过将不需要的类别执行“拖出”实现剔除,这也是在SAP数据仓库技术将数据进行结构化预处理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

(三)提高平台智能化水平――审计模块的功能深化 信息化平台内的相互关系具体体现为结构化关系和非结构化关系两种类型。(1)结构化关系。结构化关系涉及一些常规性步骤,不需要审计人员运用过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判断,稍加梳理即可将其固化下来,以审计报告的编写为例,审计报告的编写是以审计工作底稿为依据,传统的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式往往会将所需的审计关联信息一并编入工作底稿,而这些信息又不全是编制底稿所需的信息,这无疑会增加审计工作量,影响审计效率。在审计信息平台中,可将工作底稿模块化,将查询筛选后的数据表单与工作底稿自动关联,在全部查询工作结束后,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直接查阅自动生成的工作底稿进行审计报告的编写,省去了审计人员数据传导和再次筛选数据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效率。此外,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可以将审计报告模板化,同时将法规库与审计报告相关联,审计人员只需输入关键词就能查看到对应的法规条款,以此提高平台的智能化水平。(2)非结构化关系。非结构化关系相对复杂,现阶段仍需要数据技术进一步开发和审计人员共同努力。对非结构化关系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挖掘分析,通过模型的搭建将非结构化关系转化为结构化关系实现其固化,这是提高平台智能化水平的关键,其目的是提高平台对于各类审计业务的适用性,提高审计效率。

(四)增强数据应用管理能力――数据的安全保障 (1)对审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避免非审计人员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审计数据;(2)将平台数据进行异地备份,避免因硬件损毁导致数据丢失的风险;(3)采用统一身份认证的同时,管理员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合理授权,限制审计人员访问数据信息的权限,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4)设置平台数据的在线浏览,相关业务全部通过网络进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确保审计数据的安全。

(五)完善审计经验库和方法库――审计经验和方法的沉淀 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应当设立审计经验库和方法库,审计人员可以将执行审计业务时的解决方案归档到审计经验库和方法库中。与此同时,审计处应对提供审计经验和方法的审计人员进行奖励,鼓励审计人员的献计献策。完善审计经验库和方法库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要依靠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校内相关管理人员乃至事务所审计人员的帮助才能逐步实现。

(六)深入推广云审计模式――优化审计模式的展望 传统的信息化审计模式下,信息共享程度低,很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同时如果审计人员的电脑出现故障,将导致审计数据丢失,后果不堪设想。现代信息化环境下,云计算模式成为网络上热门的计算模式。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当与时俱进,借鉴云计算模式,发展适用于高校内部审计的云审计模式。所谓云审计模式,就是审计人员在获得被审计单位数据之后,将数据传入“云端”,即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项目组成员通过网络直接访问平台来获取所需数据,并将数据处理结果保存到“云端”,下次使用时可以从“云端”直接调用,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审计数据的高度共享,同时也降低了由于硬件损坏导致数据丢失的风险。

四、结论

本文是围绕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优化进行的研究,提出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思路及优化建议,包括完善和优化审计业务流程、优化查询业务模块、提高平台智能化水平、增强数据应用管理能力、完善经验库和方法库、深入推广云审计模式等。然而,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有研究成果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并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本文系2012-2013年度中国教育审计学会科研项目“基于内部控制的高校审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及2013年度上海市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科研课题“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和优化”阶段性研究成果]

基建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4篇

1.高校内部审计人员技能缺乏审计过程涉及到的部门、信息十分广泛,业务量非常大。在审计人员配备上,首先要做到按照工程规模进行匹配,如总投资在8000万以上的基建工程,审计人员要在两人以上[4]。一些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只凭借原来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没有增派审计人员,使繁重的工作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不全面、工作方法落后以及跨专业审计等现象。目前有的高校还存在由财务人员从事工程审计工作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审计知识和经验,熟悉工程造价方面的业务,还要对建筑物结构、建筑材料性能、施工方案、施工特点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要熟悉基本建设项目的整个流程,以上任何一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缺失,都会对工程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2.审计外包单位选择不当目前因为高校内部工程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将超过一定额度以上的基建工程结算审计业务委托给有实力的造价咨询机构,已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外审单位派出的审计人员与高校只有短期的合约关系,其在组织上、经济上、精神上均独立于高校,不受高校的行政约束,不用担心与施工单位串通舞弊行为会给自己造成长期影响。在个人收受好处后,做出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在审计过程中,外部审计人员责任心缺失,对施工单位无原则让步,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得过且过,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审计程序进行,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审计的效果。同时,我国《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74号)第三十三条规定:因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过失,给委托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应当依法赔偿。但由于该规定缺乏具体措施和衡量标准而实际难以实施。这些都造成了外委审计风险的大大增加。

3.工程审计信息不准确信息资料在工程审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掌握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可以减少工程审计中的盲目性,提高工程审计水平。工程监理制度是建设项目的重要管理制度。由于监理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基建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会过分信任和依赖监理机构,从而忽略对监理数据的审核。监理单位缺乏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对现场签证不实、材料不符的现象就无法真正监管。如某学生宿舍楼的消防工程,施工单位报审单上标明阀门品牌为上海冠龙,材质为铜质阀门,直径DN100,监理人员在报审单上笼统签上“情况属实”。而实际施工现场采用的品牌是上海沪龙,钢质阀门,直径仅为DN50,如果基建管理人员或审计人员不现场复核,就可能花较高的价格买到相对较低品质的产品。工程造价中主要材料费用占总造价的60%~80%。目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材料品种繁多,优劣混杂,主要材料价格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面对建筑材料品牌价格差异大、价格浮动明显等不利因素,处于办公室内的审计人员若无丰富的工程用料知识和对材料市场价格的准确了解,只凭借以往的资料和网络询价拼凑出的数据,就有可能造成工程价格不实,使工程材料的审核无法达到最大化节约的效果。

4.工程审计范围片面在基建工程审计中,很多高校采用事后审计的办法,对于事前招投标过程、合同签订过程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基建工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复杂,在工程准备期与施工期环节非常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重视,一旦出现疏忽,都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比如招标阶段。目前高校大型国有资金投资建设的基建工程招标工作,往往委托有资质的招标实施。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以及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一般由招标拟定初稿,如果基建管理部门对以上内容不进行认真审核,就会造成工程量清单数量不准、项目缺漏、招标控制价偏高、合同条款表述不清等问题,为以后的工程结算审计工作埋下隐患。比如施工阶段,若内部审计人员不深入现场,对签证、变更尤其对隐蔽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就会缺乏准确把握。例如某个教学楼新建工程,基础施工时施工单位按照规范要求邀请专家对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论证及确认。实际施工时,施工单位并没有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锚杆支护,仅在四周壁简单进行喷浆挂网。监理人员和基建管理人员对这现象也没及时拍照存档或书面备注。工程竣工结算时,施工单位按照经专家评审的施工方案进入结算,从而引起了造价争议。

5.外部人为干预存在部分高校基建工程审计过程中,经常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大型基建工程往往历时2至3年,施工单位不择手段利用机会与相关领导套近乎、攀人情。竣工决算时,“领导打招呼”、“递条子”等不合理现象就时有发生。工程结算审计时,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与工程相关的其他部门配合,为了保持密切的联系,对于发现的问题打折扣处理,或一些部门的不协助、不配合,都导致了工程审计结果受到影响。外部各种关系的干扰,造成了审计机构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难以保证。

二、高校基建工程审计的风险管控

1.完善基建工程审计的制度建设高校基建工程审计工作的政策性非常强,一定要通过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与规范。完善的造价审计制度的建立是现代审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础保障,高校组织与专业人员都需要学习制度内容,按照规定执行。造价审计制度的完善不仅应对操作流程进行明确,而且对于违反规定内容的行为应进行明确的处罚规定。高校通过制度把监督权充分下放到内部的审计部门,使基建审计工作有序、规范化进行,使所有的审计工作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工程结算审计外委的同时,应注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培养。通过外审项目的全程参与,学习外审人员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和审计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内审人员在熟悉各种工程造价计价方法的同时,也应熟练掌握合同法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内审部门也要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之类的专业资格考试,有效提高内在专业的胜任能力。

3.合理选择外审单位,加强监督控制高校应该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工程结算的外审单位,评标标准应该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这不仅有利于选择业务水平、职业道德俱佳的外审单位,还可以防止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外审单位独立客观地展开工作,从而使工程结算获得高水准的审计服务质量保证。高校与外审单位签订的合同,应该详细约定外审业务的服务范围、控制措施、审计条款、报告制度、争议解决、违约责任及其处罚措施等主要内容,只有明确约定双方的责权利,才能有效避免合同纠纷,确保外委审计合同的顺利履行。外委审计过程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对外审项目实行监督和控制。例如陪同外审人员到施工现场查证,参与外审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结算差异问题的讨论。但也应该注意方式方法,程度适当,充分尊重外审单位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性。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建立审计复核制度[6]。审计复核是在外审单位和施工单位就外审项目基本意见一致后,在对审计报告最终定案前,邀请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对拟定的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和检查。前提是与外审单位的合同中首先明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有进行复核的权利,并约定外审单位的结算结果允许一定额度的审计误差率存在。复核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采用重点抽查审计法、分析对比审计法等。复核制度可以及时发现拟定的审计报告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同时也是对外审单位的一种监督。

4.拓宽审计范围,实行全过程审计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从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初期,即投资决策阶段开始介入,到项目竣工并办理完结算为止。自始至终地对基建工程的造价审计进行管理。具体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只有内审单位全程参与,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造价审计控制体系。事前审计主要在基本建设项目的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对有关造价进行把控。其中包括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合同专用条款等重要内容的复核;事中审计要通过签证制度的完善进行合理审计。内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技术工艺、方法等进行察看,了解最新的工程进度与质量。只有掌握好现场第一手资料,才能为工程结算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事后审计主要是对合同履行、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具体包括工程结算的计算方法与合同约定是否一致,工程量是否超算,定额是否高套、错套,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的结算单价是否准确,材料与现场是否一致,材料价格是否不实等。

5.加强廉政建设,确保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高校需积极开展廉政建设,优化审计机制,只有充分展现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才能真正发挥其审计作用与效果。高校内审工作应独立于其他的工程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敢于监督揭发违规问题。独立的内审团队更能够发现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工程决策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依据与参考,更能够进一步实现高校基建工程的健康发展。充分独立的内审部门可以有效降低目前在监督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促进审计工作有序、持续、良好地发展[7]。

三、结语

基建项目审计报告范文第5篇

一、科学制定审计计划,统筹整合审计资源

近年来,该局建立了《被审计单位审计项目库》,将所有审计对象和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年初根据省市安排和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围绕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科学有序地提出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后再组织实施。在年度项目计划框架内,除财税和基建审计项目,对其它各类审计项目,采取通盘考虑、统筹整合、均衡下达各股室的方式,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交叉审计,促进廉政建设,也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审计能力。同时,局机关与各股室在每年初都签定目标责任书,在完成审计计划项目数量、质量、流程、时间和督促落实审计决定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创新文书表格内容,抓好审计质量基础工作

为了抓好审计质量的基础工作,该局除对上级规定的审计文书表格和内容标准进行转载、修改、印发之外,也将审计中其他环节的文书格式,如审计公示、审计实施方案、项目评审会议记录、审计廉政纪律回执单、审计组长审核意见书、业务股长复核意见书、法制股审理意见书等进行了设计。对一些关键环节的审计程序,如审计通知、审计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文书内容的撰写方法和标准作了统一规定。每年还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审计程序环节中涉及的文书样式,包括档案整理所需格式,进行修改更新,并要求审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格式,认真编制审计文书和填写相关表格内容。

三、规范工作流程,严格按规定程序实施审计

一是严格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制定审计实施方案时,以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为依据,突出审计重点,细化审计内容,明确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人员分工要有操作性。二是依法审计取证。要求审计组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内容进行取证,取得的证据必须有证明力,审计取证单上要让被审计单位或经手人签字盖章。三是严把审计底稿关。规定审计组必须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所列审计事项的对应顺序,对审计工作底稿及时进行统一流水编号,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汇总表”,以杜绝可能出现的随意取消、毁弃审计底稿所查问题的现象。四是强化审计报告质量。该局要求审计报告必须做到要素齐全、数据准确、表述清楚、内容真实全面,定性、处理、处罚恰当,引用法律、法规准确详实,避免审计评价的内容笼统和超范围、超权限的评价,审计处罚严格实行罚缴分离,所有罚没款项全部由财政收费大厅统一出具票据,按规定解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四、重视审核复核审理,防范审计风险

一是夯实审计组长审核这个基础环节。要求审计组长对每个审计工作底稿及所附审计取证单进行全面审核,在签署审核意见的同时,将本项目所有审计底稿审核的综合情况,归纳到“审计组长审核意见书”上。二是严把业务股长复核这个中心环节。要求业务股长对审计组征求意见后的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书面意见、审计组采纳情况的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等有关材料进行认真复核,在“业务股长复核意见书”上提出书面意见。同时,业务股长将征求意见后的审计报告修改稿,以及此项目的所有程序材料送法制股审理。三是强化法制机构审理这个关键环节。该局创新设计了“审计项目程序材料审理表”,对规定程序和要求做了细化,法制股在收到审理材料5个工作日之内,对审计项目中所有审计程序材料是否齐全、合规进行审理,出具“审理意见书”。业务股长填写“对法制股审理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连同法制股审理过的审计报告、决定及相关审计材料一并送分管局长审签,再报局长检查审阅后,召开业务会议研究、审定签发报告。同时设计了“审计项目审理情况登记册”,对审计项目在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登记,并注明是审计报告中的问题还是程序材料上的问题,以此作为年终考核一项内容的依据。此外该局把审计报告中常用的法律法规认真进行了搜集、整理,汇编成“审计报告常用法规引用样板”,下发到各业务股室,方便了审计人员正确运用法律法规。

五、改进方法,积极开展审计项目质量考评活动

该局每年进行一次审计项目质量考评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考评办法,使其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实行“审计过程”与“审计成果”考评“双百分制”。两个方面共涉及14项评分内容,109个评分事项及标准。其中“审计成果”包括审计查出的问题及处理处罚等4项内容,“审计过程”包括调查了解记录等10项内容。具体考评各业务股室两个年度审计项目案卷。一个由各业务股自行推荐,另一个由现场随机抽取,要求所有项目案卷必须齐全。审计质量考评领导小组现场监督考评过程,各业务股长担任考评成员,抓阄确定各自的考评内容,对照考评表格上确定的评分事项和标准,以无记名方式逐项量化打分。凡是需要扣分的内容,考评成员必须进行记录,说明存在的问题,确保公平公正。对未按规定要求实施审计的项目,除相应扣分外,业务股室还要进行补充完善,对涉及违反廉政规定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考评结束后,根据得分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及时兑现奖惩,并组织全体人员听取考评成员对审计项目进行讲评,促使审计人员严格执法。此审计质量考评做法在《中国审计报》登载后,得到了省内外审计机关的来电来函“取经”。

六、加强整改落实,不断增强审计工作执行力

该局起草制定了《澄城县审计整改工作监督管理办法》,经县政府研究同意,印发至全县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贯彻执行。要求被审计单位由主要领导负责,对照审计结果,逐项提出具体措施认真整改落实,并将审计整改情况书面报告给该局,该局汇总后年终向县政府和县人大汇报审计整改结果。同时,将重要审计事项及审计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督查范围,该局也及时制定了审计整改落实跟踪督办制度,对审计整改落实情况不定期进行回访检查,采取查阅审计档案、与被审单位座谈等方式,增强了被审单位落实整改的自觉性,审计整改工作连年获得人大常委会好评。

七、强化廉政措施,严格审计工作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