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木工机械行业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家具机械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前言
进入 21世纪,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在工业技术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现代化的机械工厂,从材料的输入,装卡定位,机床启停,参数调整,切削加工,工件拆卸,到运输均可实现全数字化、全自动化,无人值守;一辆普通轿车可以装备数十个微计算机控制单元,定速巡航控制、自动空调系统、数据总线通信控制、路径导航、远程定位通信服务系统以及车载影音系统等,这些部件的核心是计算机微控制器,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动态信息并接受驾驶员操作指令,通过内部核心控制策略进行智能分析判断,输出控制指令,准确、及时地控制执行元件做出响应,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快速更新,给各种传统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工程机械行业也不例外。
1.我国家具工业发展现状
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家具工业产值、出口量和国内消费额目前均居世界首位,2011年中我国家具业的总产值10100亿元,出口额388亿美元,占据全球75%的家具制造量。逐步形成了按地域划分的家具产业集群,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中国家具工业的特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凭借与国际接轨迅速、国家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便利条件,广东家具业率先崛起,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家具产业集群。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随后以上海和江浙为中心形成了长江三角洲家具产业集群,以京津为中心包含辽东和胶东半岛的环渤海地区家具产业集群,以川陕内陆省份为主要代表的中西部家具产业集群和以实木家具为主产品的东北家具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家具生产企业逾3万家,产业工人近1200万。家具与家具机械工业在其发展历程中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互相依托,共同进步的。家具工业的发展对装备工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反过来机械工业的发展又为家具加工工艺改进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我国木工机械行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大而全”的生产模式,目前已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华东、东北、西南木工机械生产区,构成了中国木工机械生产完整的网络。正因为布局和产品结构合理、顺应了市场需要,从而保证了中国木工机械行业得到了迅速地发展。
2.我国家具加工机械数控化应用前景
2.1 利用数控实现家具部件加工的自动化
家具加工机械最大的特点是批量生产,各个企业由于加工的产品不同,对数控技术开发的要求往往不一样。传统的家具机械是利用普通设备来完成各种家具部件的加工,达不到批量生产对互换性的要求。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采用传统锯、刨、铣、砂加工家具的时代已经过去。因此,对于实用、价廉、功率大、转速变化范围大、专业化程度高、可连续工作的数控专用家具机床的需求越来越多。目前,中国木工机床的铣床、刨床、锯床、钻床等通用设备已经可以满足小型家具厂的需求,但大中型家具企业的专业需求则很难满足,并且这些厂家基本上都是用进口豪迈和 SCM等世界顶级家具设备生产企业的顶级产品来满足自己生产的需求,而没有采购国产设备的意向。我国家具机械生产厂家还没有在数控家具机械市场上打开销路,但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家具部件的专业化生产必然会有广阔的市场。
2.2 批量生产木制品生产线前景光明
我国的家具工业已经位居世界前列。目前,国内大型、高效、专业化出口家具生产企业迫切需要数控家具生产线,数控家具生产使用的下料锯床、木工线锯机、四面刨床、精刨床、木工镂铣机、仿形铣床、多轴多排钻床、仿形车床、带式磨光机、抛光机、封边机、涂漆机、腻子机、打包机等都需要进行数控改造。开榫、组装、喷漆、烘干、五金件开槽孔、安装、塑封与包装等工序需要系列化的数控成套设备;椅子数控加工生产线、餐桌数控加工生产线等都亟待开发。这些由多台数控机床构成的生产线需要利用计算机群控技术,将单机的功效提升至极点,以实现家具等木制品的低成本批量生产,提高其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木制品生产线的主要数控群控设备,今后需着重发展单台数控设备的联网、视频监控、过程检测、集中调控等技术。数控设备集中控制的专业化将成为我国家具加工数控产品未来的开发方向,通用数控镂铣机所代表的数控家具机械的时代已经过去,批量生产木制品数控成套设备的开发时代已经到来。
3.结语
我国的家具工业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作为家具工业配套的行业,国产数控家具机械的应用和普及将是我们行业未来长期的任务。国内的家具加工机械厂家要有决心把自己的企业打造成中国的豪迈和 SCM。纵观国际家具加工机械新技术的发展,我国家具加工机械的数控技术普及趋势行将到来,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数控家具加工机械,实现产学研合作,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不断加大数控技术开发的投入,把确定最佳的数控产品作为每个企业进入数控设备市场的敲门砖,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使家具加工机械的数控新技术在我国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出展业,使得我国出展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众多的展览会都有统一的对外报价,组委会也明确提出,不能擅自低价销售,否则取消出展组织机构的权。然而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展览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加大销售量,以获取更多的个人收入,常常打破下限,高举低价的牌子,在市场上掀起了新一轮的价格战。
虽说“价格”高低是一种市场行为,参加哪个展会的决定权还是在参展商手中,缘于货比三家、价格对比的心态。一些参展商经过表面的价格比对之后,会以一家最低的报价与另一家展览公司进行讨价还价,最后选择最低的价格。然而,他们不知道那些貌似低价的摊位费、人员费,换来的是低廉的服务和不规范的参展,损害了参展商的人身安全和企业参展效果及企业根本利益。此种“价格战”的恶性循环,抢夺了一部分正规展览公司的销售渠道和业绩,也让一些民营展览公司的名誉受到影响,造成了参展商对“私企”的戒备心,极大破坏了行业的规范行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出展业发展的一大拦路虎。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都是规范的展览公司,因为地域、成本差异的不同,在招展上价格出现了一些出入,又当如何应对?笔者就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场“价格战”。在8月份即将举行的2010年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木工机械及家具配件展的招展工作中,笔者所在的佛山市世博展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博展览”)就遭遇了和一个北京的出展企业“争夺”同一个客户的情形。生意场上讲究诚信也要讲究公关。相对对方企业提供的价格,世博展览在价格上没有优势,面对一个属于自己的老客户,是否要降低价格来公平竞争?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客户分析,权衡以下几个因素:其一,地理位置。世博展览所在地顺德大良到客户所在地龙江仅仅30分钟车程,而竞争对手在北京离龙江很远,客户看不到我们的竞争对手,对当地企业的依赖性较强;其二,可信度。基于是老客户,比较熟识世博展览,也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在心理接受度上世博展览占了领先;其三,资金补贴。中央的中小型企业海外拓展展位补贴,大家都可以申请,而顺德区的补贴,北京的展览公司不一定清楚,不能很好地指导客户申请;其四,人脉关系。客户是在龙江的企业,是某商会的会员,与世博展览有共同的人际关系网。通过生意贸易上的往来,双方可以建立更好的合作和往来,还可以互相帮助。
通过这些分析,可见,在这个项目上,世博展览的优势尽显无疑。自然得出的结论是“不降价”。即便是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客户更在意的是达到怎样的参展效果,我们将继续保持企业的专业度和诚信度,全力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从以上的个案来看,外展公司的地域划分越来越细,北京、上海的外展公司服务广东企业的竞争力一定低于在广东的外展公司,降价的空间一定大于北京、上海的公司,因为广东本地企业成本低;而广东的外展公司服务浙江的企业优势劣于上海、浙江的外展公司。如果跨省份、远距离争客,最终对参展商是不利的,优质、细致、用心的服务是外展私营企业建立品牌的尚方宝剑。
就家具行业、木工机械行业和建材行业而言(这三个行业在全国中,佛山聚集的比例最多),全国做得比较成功的国营和私营展览公司都集中在广东、北京、香港、浙江、福建,有那么多的私营和国营展览公司在竞争,没有一个行业协会组织做统领,很难避免同行业内打价格战。
价格战在任何一个商业领域是十分普遍,再所难免的,谁都不可以控制,谁都不可以让对手停止降价。客观来说,这点相对于北京,上海的展览公司而言,在外资的销售地域,广东本地企业对于广东的客户有绝对的距离优势;以成本的领域来说,广东本地企业在佛山的成本绝对比北京、上海的营运成本低50%;以对地方补贴的熟悉和人脉关系,广东本地企业绝对优于上述地域的公司,但对于浙江的企业,则稍逊于上海和北京的公司。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三干”品质;机械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338-01
为了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经研究,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该项目旨在培养一大批有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农林事业志向、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1]。对以培养“肯干、实干、能干”的“三干”人才为己任的浙江农林大学而言,应该抓住这一有利的时机,结合自身特点,整合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1.1 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蓬勃发展的农林装备产业需要大量专业对口的相关人才。2014年,全国2 207家规模以上农林业装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 952亿元,同比增长8.55%。2014年浙江省农林业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750亿元,位居全国第4位。随着农林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台州喷雾器、新昌茶机、温岭水泵、湖州收割机、永康农机工业园基地等为代表的农机产业集群,新兴的农林装备产业需要专门的人才。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逐渐推进,农林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高质量农林人才的需求非常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将学校、企业、基地或者科研院所广泛开展合作,有利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农林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虽然浙江省农机工业在全国排名靠前,其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水泵、植保机械、茶叶机械、柴油机、拖拉机、农机配件等产品居全国领先地位,但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和外观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生产制造工艺和管理模式落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可服务于农林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是社会需求下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探究。
2 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实施方案,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导向作用[2- 3]。具有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将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分流培养。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单一性,实施多元化,模块化教学。专业课程模块要体现智慧农林业的特色,体现“高、精、新”,突出其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功能,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功能。分流培养时,建立“机械制造技术” “机电测控技术”和“农林机械装备”等方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
在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中着重培养创新设计思维和管理能力。而具有农林特色的机械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创新设计能力和农林机械管理能力2个知识体系。“创新设计能力”主要以农林装备产品设计过程为主线,面向农林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装备的设计过程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案例教学的方法,采用新方法、新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农林机械管理能力”以农林装备设计、使用与管理方面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技能,自觉地将工程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2 理论课程体系的创新
根据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凝练特色课程。根据农林装备技术发展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修订课程体系,在传统的机械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增加《农业机械学》《拖拉机汽车学》《农业机器运用与管理》《木工机械》《园林机械》《农业系统工程》等课程建设成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让培养方案的创新性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上面。
2.3 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任课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思考能力的实际操作过程。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知识传授以讲授为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以教
师为主、以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和钻研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智能、学习能力。而教师则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提倡教师创造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推进以研促学型教学方式,利用学院和专业的高水平科研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上,专任老师应结合自身研究方向设计一定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到本学科前沿研究。通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做到“以研促学、活学活用”。
2.4 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课程实习、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为学生提供试验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选试验和研究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分析研究并撰写论文。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和国家级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科技竞赛。逐渐推广本科生导师制度,为入学新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选择发展程度较好的学生提前一年左右就参加教师的研究工作[4-6],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更多的课外科技知识,开展科研活动,切实受到科研训练。推进以产促学制度,通过与有一定规模的农林业装备制造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以产业促进教学实践,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
3 结语
农林特色机械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是基于新形势下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高等农林院校是卓越农林人才的重要阵地。通过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创新进取,必将为我国输送更多具有农林特色的机械专业知识复合应用型人才。
4 参考文献
[1] 贺婧,于彦华,张东鸣,等.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11):6-7.
[2] 张全国,何松林,宋安东,等.实施综合改革工程 培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3(7):3-6.
[3] 赵鹏飞.高等农业院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亚太教育,2015(31):226-227.
[4] 刘占柱,尚微微,姚丹,等.跨大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