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XX年,柳堡镇农经服务中心在县委农工办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服务于“三农”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全镇苦干二三年,实现翻一翻的总体要求,突出工作重点,狠抓措施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具体做法是:

一、着眼农民增收,当好领导参谋。XX年坚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我们工作的目标,针对镇情把握机遇,不仅适时为党委政府组织开展农业农村工作方案思路拿措施,而且还及时帮助农民在实施增收致富上出主意,主要做法:一是积极组织劳动力输出,我们会同有关部门一起找门路,共同帮助落实转移输出劳动力XX多人,积极动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鼓励他们离家创业,仅此项使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二是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通过兴办此合作社使农民产的出销的出。三是切实关注民生,做好帮扶工作,在先进性教育期间,积极动员本单位职工献爱心捐资金,帮助特困生解决就学,使他安心学习。

二、强化农民负担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政策,强化农民负担监督和督查,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规范农村税费行为,一是规范编制方案,各村负担方案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经民主理财人员参与,并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编制方案,报经管站审核、镇政府审批;二是严格执行标准。对镇审批方案:不追加,不突破,一竿子到底,一本帐到户,统一由经管站电脑编制,并及时将负担的金额、标准、项目全部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归户表到户盖章率98%以上,负担卡发放率100%,健全农民负担检查督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限期整改,并跟踪督查到位。

三、强化农村财务的长效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帐镇管制度,全面实行村帐、村财“双代管”,全面实施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电算化,加快村务公开阵地硬件建设,全面提高以财务为主的村务公开水平,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及时全面准确地做好记账、报账工作,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各种财务资料。二是协助村经济组织,组织收入,参与各种承包合同的招标结算管理工作。三是坚持三权不变前提下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做到不平调、不挪用,保证资金安全。四是对村经济组织提供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复核把关,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五是指导村组搞好民主理财和村务公开,建立专用票据领用和登记制度,妥善保管好各种会计档案,做好两个村的财务管理示范点的工作,对财务重点村进行专项审计。

四、强化土地发包完善流转。今年为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我们积极配合各村疏导调处土地流转工作中的矛盾和纠纷,及时纠正问题,完善规范流转合同,今年我们还直接参与了雍尹村、廷柏村、清元村、联丰村、王通河等村的土地流转矛盾的处理和协调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肯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今年土地流转面积达7939亩,并建立了合同管理台帐,全镇共收存农村专业承包合同491份。其中:农业合同408份,非农业合同83份。

五、积极化解村级债务。今年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始终把清收减债工作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坚持创收、清欠、节支三着并举,加快村债偿还力度,通过利用资源增收还债、强化资产经营管理减债、清收两项往来抵债,降低利率压债等有效办法和措施,共化解债务220万元,新增无债村一个。

六、抓好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建设。按照上级提出的边发展边规划、以规范促发展的工作思路,XX年我们新办了四个经济合作社,一是水产品流通合作社,二是水稻机插秧合作社,三是蛋鸡合作社,四是生猪养殖合作社。

七、规范运作,积极推进“三村”联创工作。今年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们制定了规划、落实了责任、拿出了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对全镇19个村、居委会分别制定争创总体规划目标和量化指标,力争在2010年全镇实现全面小康村。目前,郑渡村、仁里村、亚宝居委会,已经进入市级和县级的验收阶段。

八、扎实开展创建工作,提高自身建设。围绕“苦干二三年实现再翻番”的目标,我们农经中心积极开展“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我为三农”的服务承诺,组织全体农经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并和每个人在年初制定了工作考核目标。通过扎实开展优化工作,今年我们农经中心在年度满意基层站所的评比中获得了较高的名次。

XX年农经中心的工作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0以上;新增劳动力转移输出1000人,达到18800人;新增合作经济组织1个;清收两项往来200万元,化解村级债务200万元;新增无债村1个;创建小康示范村2个;全面落实好农村政策,确保不出现涉农事件。主要措施:一是继续抓好农村政策的贯彻和落实,特别是各种惠民政策的落实,同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的这一课题,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去创业、创收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是继续完善农村土地的流转和农村财务规范化的管理,加大村级的清收减债工作,做好农村财务管理示范村的跟踪和推广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经“一站式”服务质量,继续抓好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的发展。四是按照“三集中”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有关单位和部门搞好村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劳动力就业规划、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方面的规划,加强对各村“三村”联创的指导和协调,确保XX年全面小康村的创建和验收。五是积极完成上级和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中心工作。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一、上半年农业信息工作

1、认真完善“*农业信息网”网站建设。

为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畅通农业信息资源共享渠道,逐步提高*农业信息网的信息服务实效性、广泛性和协作性,“*农业信息网”于2009年1月1日正式与全省农业信息网站群并网运行和管理,全面提升了“*农业信息网”性能、服务“三农”的高度和水平。同时,按照省厅对全省网站分级管理的要求以及县级网站建设标准,分别完成了14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站开通工作,基本形成上下协同、信息互动、服务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不仅丰富了信息内涵,而且还扩大信息外延,逐步实现全市农业信息的资源共建、平台共同、信息共享的应用体系。目前,“*农业信息网”上半年共各类信息766条,网站访问量超过8万余次。

2、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业信息服务的实效性,在“*农业信息网”的基本构架下,按照共同工作、个的原则,相继开设了“名家访谈”、“农商对接与市场建设”等专题栏目,使信息服务从单一的政策信息、工作动态的宣传报道逐步过渡既有政策宣传、又有市场预测、科技咨询、专家讲堂等在内的综合信息服务,不仅创新了模式,还进一步优化了信息积累、知识生成的机制,更好地打造*农业信息的体系结构化、处理过程化、分析数值化,树立*农业信息服务新形象。

3、认真做好信息服务制度建设。

为确保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成效,按照分级报送、综合考核的原则,制定了《*市农业信息工作考核办法》(讨论稿),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农业信息工作的职责,确保农业信息工作的准确,以及服务的实效、优质。同时,加强信息审核,规范信息流程,建立信息登记、审批、等使用规范,实行网站管理的专人分责任、分权限制,对信息内容实行审核制度,未经审核不得。健全网站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制度,严格网站信息监管,对突发的网站信息安全事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实时清除,将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4、稳步推进农业信息系统应用。

按照农业部、省农业厅的有关要求,先后在全市14个县(市)区开展了“农产品促销信息报送”系统推广应用,以及在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等5个县区开展了“农产品成本与物价调查分析”系统推广应用的工作,逐步探索和建立市场信息的预测分析模型,实现农业信息的边际效应。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信息采集力度还不够,无论是信息采集的广度和深度都无法满足农民对信息的需求程度。

二是农业信息服务面窄,形式单一,缺乏与农业科技服务实体的有效结合,难以发挥信息咨询服务的产业主导作用。

三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健全,工作经费短缺,难以有效确保县(市)区的农业信息工作开展。

四是农业信息培训力度不够。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把*市打造成全省农产品流通信息中心的工作,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生产服务业发展,加速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功能区划,以技术为手段,以服务为宗旨,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产业升级、知识创新和服务转型,积极探索信息服务新模式,改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组织(协会)的多元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信息中介服务、农村远程教育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我市农村社会化服务,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二)主要任务

1、继续加强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与建设。

在完善“*农业信息网”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三电合一”综合服务应用平台,重点加强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农产品质量信息应用为中心,逐渐贯通农业生产、农业企业监管、农产品质量、农业信息等各个环节上的信息交换,实现*市农业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基本建立*市农业综合应用系统架构,不断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应用支撑体系的建立。

2、不断加大农业信息采集力度。

重点抓好农业信息,特别是市场信息、价格行情和各类统计数据的采集工作,以农业工作的热点带动信息采集的频点,以产业扶持的重点化解信息采集的难点,努力做到信息采集与产业服务同步、信息与社会服务同步。加快农业信息采集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健全和完善现有农业信息指标体系,合理、科学、高效地整合和规范农业信息体系内部的各种信息采集渠道,逐步建立我市农业采集规范与标准体系,确保农业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农业企业和批发市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和种养大户三类市场竞争主体上网,逐步推进我市农业信息采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

3、积极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以“金农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健全市级农业信息中心,并依托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基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组织(协会)的多元化农业服务信息体系,以及适应*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市场化进程的农业信息支持保护体系,推进农业信息中介服务、农业生产业和农村生活业的协调发展。

4、努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

一是发挥*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及时为农民供求信息,下载有关农业政策、农业生产技术,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发放的农民手中等。二是发挥“三电合一”项目的优势,积极宣传、引导农民利用4168110、12316语音服务平台,以方便、快捷、经济的方式得到市场供求、农业技术等信息;加强与省、市广电部门、全国各大主流网络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电视、电台传播覆盖面广的优势,更大范围地面向农民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三是利用农信通和农业新时空短信平台,及时发送农民需求迫切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农业科技与农业气象等方面的信息,真正做到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四是加强信息研究,逐步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提高信息的综合水平和质量。

5、切实加强农业信息培训工作。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及时做好信息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分批授课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乡镇的农业部门的负责人及科技人员进行农业信息化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应用和农业综合系统应用的培训;制作相应的培训课件通过网上培训,扩大培训范围和基本面,全面提升*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分析水平,使*市农业信息应用水平提高一个层次,整体提高信息员队伍服务水平。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一、以规划为龙头,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体系

强化区域整体意识,实现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的转变,着眼于完善城乡结构布局,科学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功能区划分,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目前,镇江市已基本形成1个中心市区、3个辖市城区副中心、15个新市镇和101个新社区的城乡一体化规划格局。特别是在试点启动之初,镇江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镇江市新市镇规划编制导则》:注重新市镇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有机衔接;明确新市镇规划建成区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人口5万人以上、集聚全域人口50%以上,有合理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具备“三个中心、十个一”的基本功能。首批试点的11个新市镇的规划成果,以电视汇报片和展板的形式在该市市委常委会和全委会上展示,全市上下反响热烈。新增的4个试点镇,新市镇规划修编工作也已全部完成。在此基础上,各试点镇开展新市镇、新园区、新社区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有条件的镇还结合地域文化及空间构成等要素,对重要地段进行了城市设计。

二、以园区为载体,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

在选择试点单位时,优先选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中心镇;在试点过程中,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通过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中区和现代农业园区,着力增强试点镇经济产业支撑能力。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工作思路,各试点镇依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在这过程中,该市还特别注重加强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集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建工业园区标准化厂房达到726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847家,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象,有效实现了企业集中、资源节约和土地集约。按照“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工作思路,各试点镇加快土地流转,通过加强农田水系以及小型桥、闸、涵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园区土地生产能力,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园区。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个市级园区,建设农业园区核心面积27.54万亩。已基本形成“园区推动、项目带动”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有的试点镇还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改造和提升一批大型专业市场。

三、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收入增长体系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比较高,许多试点镇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已经转移到二、三产业。为确保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水平不下降,试点镇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协调联动、整体推进,着力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在增加农民的土地流转金、合作社股金、就业薪金、物业租金和各类保障金等“五金”上作了许多努力。一是壮大产业,增加岗位。重点扶持和培植了一批销售超5亿和10亿的工业强村、超50亿和100亿的工业强镇,增强园区吸纳能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使农民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非农产业。二是分类指导,促进就业。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加大对特殊人员的就业安置力度,镇江新区平昌新城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置家庭困难和残疾人员。建立劳务合作社,实现了5060人员灵活就业,季节性安置,有效保证每户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三是创造条件,鼓励创业。积极为农民创业打造平台,提供条件。句容后白镇福源社区通过农民入股的方式组建了管理公司,扬中新坝镇优先把服务社区居民生活的配套设施出租、出让给农民,镇江新区丁岗镇为农民创业建设标准化厂房,丹阳界牌镇积极发展家庭手工作坊。四是多措并举,提高保障。一方面减轻农民集中居住后的生活负担,一方面加强失地离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丹阳云阳镇在安置小区边上,专门辟出一块耕地作为集体居住农民的自留菜地,基本满足了农民的蔬菜需求。界牌镇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九道保障,保证农民失地不失利,失房不失居,既有就业又有保障,更能创业。同时,该市还制定了“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意见”,把历次被征地农民纳入企业养老保障范围,8万多被征地农民已享受到了新的保险政策。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创新发展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镇江市日前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的意见》和土地、金融、户籍制度改革等“1+8”政策文件,从政策层面保障试点的顺利推进,促进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一方面,在土地利用上,通过村庄整理,特别是抓住江苏省国土厅开展“万顷良田”建设试点的契机,积极开展“双置换”试点,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资金和房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股份和农村社会保障或城镇社会保障,加快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农民宅基地集聚;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权市场化实现形式,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基础上,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市场,基本形成了三级土地流转市场体系。目前,新增土地整理复垦面积达2.21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32万亩。另一方面,在资金使用上,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引导资金,用于“三新”建设的规划编制、基础设施投入和现代园区建设的奖励补助,各辖市(区)按比例配套到位;积极搭建“三新”建设融资平台,专门组织了“三新”建设项目与金融机构对接活动,已形成政府持续加大投入、农民自主增加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近三年来,“三新”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533亿元。

五、以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着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服务保障体系

在试点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试点单位率先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村和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施“城建下乡、生态进城”战略,清淤农村河道、塘坝,水环境明显改观;推进农村区域供水、供气、电网改造、信息化建设,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程,试点单位按照“六整治六提升”的要求,村庄环境实现了从净化到美化、从局部到整体、从短期突击向长效管理的有效提升。以丹阳界牌镇、镇江新区平昌新城、句容宝华镇等地的农村面貌为标志,镇江农村面貌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农民集中居住后,该市又积极探索创新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制定新社区管理规定,建立财产管理制度、社区股份合作方式、新社区网格化管理方式,指导新社区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物业经济,全面提升新社区服务水平。镇江新区平昌新城创新建立了“中心社区+基层社区”的管理新模式,丹阳界牌新村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了“万人大社区、千人小网格”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镇、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鼓励农民积极争当时代新人。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打造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种养作用与效益的宣传和推广农业标准化种养实施经验,推广高效成熟绿色立体养殖模式。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农展会、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经贸活动以及名优农产品评选,提高资源农产品整体知名度。目前我县以优质谷、红提、西红柿、猕猴桃、辣椒、茶叶、食用菌、百合、中草药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及以竹狸、生态猪、生态牛、黑鸡等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例如特色产业“三木”药材种植面积22.8万亩,白芨、重楼等特色作物1.95万亩(其中:高山优质茶叶0.5万亩、百合种植0.3万亩、白芨0.6万亩,重楼0.2万亩,玉竹0.35万亩)。二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围绕粮食、水果、蔬菜、食用菌、药材、肉牛肉羊、  生猪七大种养业,以及富硒农业、有机循环农业、休闲农业三个新兴产业加大示范创建力度,促进大宗农产品品牌化、特色农产品高端化。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创建自治区级核心示范区1家、市级1县、县级4家、乡级26家,示范区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等举措,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有力示范带动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一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农业农村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项目,项目总投资983.13万元,共分29个项目点,新建渠道38.96千米、拦水坝1座,项目建成后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恢复灌溉面积600亩。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166.2万元,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粮食产量426吨、水果279吨、红柿25吨。2019年生态乡村示范建设工作, 12个村屯道路硬化道路20000多米,14个村屯安装太阳能路灯300盏,1900余户、11000余人。二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目前已发放宣传资料15600张,悬挂宣传标语451条,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次数868次。清理积存和散落的垃圾累计20939吨,清理河塘沟渠累计21.3公里,清理废弃秸秆农膜及露天堆放农业废弃物累计462.3吨,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的户数5153户,农村受益群众人数58775人。财政资金投入32万元,自筹资金408万元。将在24个自然村做无害化厕所600座,6个村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结合新农村生态(幸福乡村)示范建设点,建设6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一座集市公共厕所,10座300户以上的村屯公共厕所。三是全力统筹抓好田园综合体项目。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举全县之力推进园综合体建设,引进全国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创建区域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结合我县中峰镇独具的红提产业,旅游业态,乡村特色,佛教文化等量身定制资水丹霞田园综合体。目前县财政落实300万元设计规划资金,整合3000万元资金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和部分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达到特色风貌提升,乡村文明治理有效,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公共服务逐步完善的总体要求。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传承发扬乡村优秀历史文化。二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改厨改厕改圈”工作,实现农村清洁厨房普及率60%以上、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人畜混居改造完成率达100%。三是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工作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县直单位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全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协调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督促检查工作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安排,不定期开展督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培育农业品牌,抓好示范区建设。通过抓有机农业政策落地、抓“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抓标准化生产、抓质量安全体系、抓电商及订单销售模式等五大内容,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推进有机农业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园示范区(园、点)102个、其中自治核心示范区2个,市级示范区3个,县级示范区3个、乡级示范园19个,村级示范点78个。

(三)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借力“互联网+”发展,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有文化的“二代”农民、有技能的“两后生”返乡从事涉农行业创新创业,支持优秀农业技术科技人员参与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农民。目前共开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310余期,培训农民2.48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2万余份,受益人数达5.8万余人次。

三、存在问题

(一)在培育带动型的龙头企业方面,我县农产品外销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龙头支撑产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

(二)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我县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弱,成立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实力薄弱,带动能力有限,难以担负起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重任。

(三)在培育扶贫产业方面,我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县,贫困村大多地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户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目标。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美丽资源”乡村建设四个阶段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民收入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工作思路

1.规划先行,做好三个规划。一是县发改部门牵头做好全县的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二是规划做好农村建设规划,确保农业、水利、住建等各项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农业部门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区域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示范引领,做好示范区域建设。一是打造资江沿线示范区域。以绕资源县城水为基础,以山水相依、碧水蓝天为主题发展资江休闲旅游产业,把资江沿线的旅游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以支部为龙头,以文明村创建和乡规民约制定为抓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好人家、好人好事评选,着力打造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示范区。二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及其他现代农业产业,打造产业兴旺示范片。

(三)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抓好人才培育,建立技术人才库。着力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大学生、在外务工人员等人才回农村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快农村人才的培养,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年度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本次会议是商务部实施“双百市场工程”以来,为推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而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来自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代表180人参加了会议。

商务部领导对本次会议十分重视。黄海部长助理代表商务部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意义,明确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黄海部长助理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推进“双百市场工程”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对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

市场建设司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项目建设标准与验收规范作了说明。昨天下午,会议围绕黄海部长助理的讲话,进行了分组讨论,听取了同志们对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上午,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北京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了典型发言。会议安排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同志就“双百市场工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应用问题进行了讲解和演示。会议还要安排同志们现场参观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本次会议,我们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积极成果:一是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与会同志认为,黄海部长助理的讲话切合实际,指导性很强,不仅阐明了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而且指明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讲话立意很高,也很有深度。通过参加会议,同志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是交流了情况,总结了经验。通过分组讨论、典型发言,各单位相互通报了工作情况。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全面介绍了他们在加快市场升级改造步伐、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以及服务“三农”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工作实际谈了体会;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汇报了他们在打造现代批发市场品牌方面的工作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北京顺鑫石门农产品批发市场围绕打造绿色交易平台,介绍了他们在加强安全监控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建设方面的工作情况。其中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不仅起到了互相学习和借鉴的作用,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单位也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确了改进工作的方向。

三是研究了工作,听取了意见。会上,同志们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大家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进行研究,并注意加以采纳。

四是增进了了解,增强了信心。会议期间,商务主管部门与批发市场的同志主动沟通信息,认真交流工作情况,进一步增进了理解与信任。这为今后共同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些同志表示,本次会议在商务主管部门和批发市场之间建起了沟通信息和增进互信的桥梁,工作思路更清楚了,工作信心更足了。

会议期间,同志们精神饱满,态度认真,讨论积极热烈。与会同志普遍反映,这次会议开得很及时,很有必要。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收获很大。总体上看,我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会议取得了预期效果,开得很成功。

二、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本次会议反映出的问题比较集中,主要涉及六个方面:

(一)关于试点范围问题

主要有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是维持现有100家市场不变,第二种意见是在现有100家之外再增加100家,第三种意见是在100家当中再择优选出一部分典型进行重点扶持,第四种意见是100家原则上不动,但可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实际上,要扩大范围也简单,但财政扶持资金是有限的,家数多了,支持的力度也就弱了。保持现有100家不变的做法是“终身制”,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关于验收问题

一是标准问题。昨天黄海部长助理已经讲过,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对商务部制定的20*年度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标准和验收规范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请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抓紧完成这项工作,并及时向商务部报告进展情况。

关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屠宰区问题。我们已经组织有关单位拟定了活禽交易屠宰区建设标准,有关省市可以参考。鉴于本次有15个市场承办了活禽交易屠宰区建设和改造项目,请相关省市商务主管部门和承办单位认真做好项目落实工作。同时,要结合实地,争取搞出特色和水平。

会上有同志讲,个别项目建设标准定高了,通过验收有困难。我觉得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目前,我们定的标准的确有些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搞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就得高标准、严要求,要不然很难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二是程序问题。有的同志反映,验收程序有些复杂,可能时间上赶不上,也有一些单位想调整项目。这里,我强调一下,经过商务部核准的项目要认真组织实施。对于个别确实完不成的项目,我们将在明年采取批准顺延或取消实施项目等方式进行调整。目前,追加项目不大可能,调减项目也需商财政部门。财政部已明确对“双百市场工程”的资金拨付是按单个项目逐一核算后,再切块划拨到地方。因此,原则上不要随便调减核准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内容也不能缩水。各地要严格按照商务部、财政部有关规定,认真做好项目验收工作,该走的程序必须要走。要重点核查有关项目是否符合规划、环保等要求并通过了相关的许可和审查,是否符合基本功能要求和建设标准,是否通过了建设、消防等部门验收。

(三)关于补贴标准问题

在资金支持方式上,有些同志建议增加直补比例,同时希望商务部在资金管理上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我认为对这个问题也要正确认识。现阶段国家对基础设施项目可行的支持办法就是贴息,准公益项目实行直补,基础设施项目也实行直补是有困难的。根据《商务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年度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商财发[20*]336号)规定,以及20*年度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核准情况,我们对补贴标准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具体方案是:对批发市场准公益性项目及流通企业农产品冷链系统项目,补助实际投资的70%,且每个承办单位资助总额,东部地区每个市场不超过200万元,每个流通企业不超过175万元,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和西部地区每个市场不超过270万元、每个流通企业不超过205万元。单个承办单位贴息金额,东部地区不超过400万元,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和西部地区不超过500万元。

(四)关于向中西部倾斜问题

一些同志建议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倾斜,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际上,在启动“双百市场工程”时,我们就已经考虑了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差异,并在项目申报条件、地区布局和资金补助标准等几个方面,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实行了倾斜。在核准20*年度建设项目时,我们也对这些地区给予了照顾。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对这些地区实行政策倾斜。

(五)关于融资难问题

会上,大家反映最多的是融资难问题。不少省市讲,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非常困难,希望商务部帮助协调解决。应当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经核准的基础设施项目拿不到贷款,也就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我们将积极与有关部门和银行联系,反映情况,并尽最大努力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帮助。需要说明的是,银行实行独立审贷原则,也是为了规避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企业能否取得贷款,最终还是取决于其自身信用和条件。在这方面,也请同志们理解。

(六)关于部门协调问题

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商务、财政、农业、工商、质监、税务和交通等多个部门。不仅需要中央和地方的共同推动,也需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的积极努力。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双百市场工程”的工作进展,积极争取配套政策支持。特别是要主动和财政部门沟通情况,增进理解与信任,加强协调与配合。

按照原定计划,商务部和财政部准备在20*年四季度完成资金拨付工作。由于制定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的省市只有15个,尚有部分省市没有完成这项工作,造成资金预拨无法进行。这里,我再强调一遍,剩下的省市须在11月6日前,向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财务司和财政部企业司备案。已经完成报备工作的省市也要根据财政部反馈的意见,抓紧修改和完善资金审核和拨付程序。

本次会议,还反映出其他一些问题,如相关立法滞后、标准体系不健全、政策不配套等。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黄海部长助理在昨天的讲话中已经从大的原则上谈到了这些问题。我们会带回去认真研究。同时,也希望各地积极予以配合,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三、对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几点要求

(一)及时传达本次会议精神

本次会议结束以后,同志们要组织学习并深刻领会黄海部长助理讲话精神。参会代表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本次会议情况,及时向相关地市商务主管部门传达会议精神。各市场负责人要切实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工作。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项目承办单位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二)要切实统一认识

“双百市场工程”是商务部从流通领域促进“三农”问题解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项重大举措。作为一项重大的利民惠农工程,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目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10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对“双百市场工程”作了专题报道。近期,一些新闻媒体也纷纷表示对“双百市场工程”很感兴趣。但总体上看,有关“双百市场工程”的宣传报导还比较少,宣传工作还做得很不够。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意义,将“双百市场工程”摆上重要日程。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推动。同时,要大力宣传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特别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和扩大消费的积极作用,争取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农产品流通,关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

(三)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昨天,黄海部长助理在讲话中已经明确要求,要加快工作进度。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具体的时间要求:第一,尚未制定资金审核与拨付程序的省市务必于11月6日前,向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财务司)和财政部(企业司)报备资金审核与拨付程序。第二,所有已核准项目须在20*年底前竣工。第三,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在20*年1月31日前完成全部实施项目的验收工作,并于20*年2月15日前,向商务部报送本地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验收工作报告及项目验收情况汇总表。逾期未能完成的,应当于20*年2月10日前,向商务部书面报告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第四,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会同财政主管部门于20*年2月28日前完成验收合格项目的资金拨付工作,同时将情况上报商务部、财政部。

需要指出的是,今后,中央财政对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今年“双百市场工程”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和承办单位一定要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进度与质量的关系,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快进度。20*年上半年,我们将对各地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总体评估。

(四)要大力加强资金管理工作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各承办单位都要按照商务部、财政部有关文件规定,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要经得起检查,经得起审计。我们已多次强调,已获得中央财政性资金支持的建设和改造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项目。如果发现20*年核准项目中有重复申报、骗取补助资金的情况,我们将全额收回补助资金,并对主管部门和承办单位进行严肃处理。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的同志要廉洁自律,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五)认真做好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

做好承办单位经营情况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不仅是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了解“双百市场工程”进展情况的重要渠道,也是领导部门做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条件。目前,“双百市场工程”开局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由于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跟不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各承办单位都要重视信息报送工作。20*年10月底前,各项目承办单位要根据今天上午培训的情况,完成市场基础信息录入工作,以及1-9月份月度经营信息的统计报送工作。从20*年11月开始,承办单位要在每月8日前,通过“双百市场工程”信息服务系统,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商务部报送上月项目进展情况和市场经营情况。

(六)各市场要切实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

对100家市场,商务部将实行动态管理和优胜劣汰。对于效果不明显、经营业绩不突出以及出现严重违法违规经营问题的,商务部将取消其资格。列入“双百市场工程”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定要模范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规范化运作水平,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市场管理制度,自觉维护公平交易秩序。引导经营者守法经营,诚实信用,并加强自律。总之,要积极维护自身和“双百市场工程”的形象。

同志们,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惠农的工程,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大力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