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县级电大 社区教育 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27-03

一 前言

社区是城乡的基层,是社会的缩影。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前沿阵地和实践领域。社区教育是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途径。可以说,终身教育的落实,有赖于社区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亦有赖于学习化社区作为其坚实的基础。

我国社区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发挥社区教育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对于正在走向成熟的中国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社区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深入与提升,思路可以多种,模式可以多样,但其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构筑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的组织网络、信息网体系。

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都是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形式和基本载体。实现社区教育与远程教育的联手与合作,既是各类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又是教育手段和路径的组合与搭配,两者相结合必将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电大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的主体之一和骨干力量,开展社区教育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奉化电大是宁波电大的分校,多年来,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以电大开放教育理念为指引,创设了以网络学习为主导的数字化社区教育,为外来务工人员建立了学习支持服务基地,从而推动了奉化市全民学习的开展,使县级电大真正成为终身教育的主导,在学习型社会构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 奉化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

1.项目的介绍

奉化电大于2010年6月被评为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其后续建设项目为:“奉化电大力邦社区学习支持服务基地”,该建设项目目的是依托电大丰富的教学资源、优质的教学支持服务、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社会信誉,借助现代化远程教学手段,在外来务工人员(以下简称“新奉化人”)聚居地奉化市西坞街道力邦社区,建立奉化电大学习支持服务基地,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送“学”上门,为“新奉化人”服务,提高“新奉化人”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融入当地社会,促进奉化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奉化电大办学探索新途径、增加新增长点。

2.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一,基地硬件建设:在力邦社区新建多媒体教室一个,配置30台电脑,具有上网及双向视频功能;多媒体教室以10兆带宽专线接入公网,保证在线学习的顺畅。

第二,基地教学资源建设:一是学历教育资源建设。主要是基地网络平台实现和“电大在线”平台链接,共享中央电大、宁波电大教学资源;二是非学历教育资源。着力整合适合“力邦村”学生实际的培训资源。

第三,基地服务指标:非学历培训。每年完成4期非学历教育培训,年培训1200人次;学历教育。开放教育每季招收“力邦村”村民30人以上,形成150人以上的在校生规模。

第四,基地运作方式:“五整合、三制度”。五整合指基地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资源的整合。通过五整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新奉化人”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三制度指导师制度、上门帮学制度和网上互动制度。通过建立三个制度,帮助就读开放教育的力邦社区居民顺利完成学业。

3.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第一,非学历培训工作成绩斐然。2010年以来,我们与力邦社区联合积极开展非学历培训活动,培训效果显著。

充实了培训内容。高中学历教育班是力邦社区的传统项目,以前是为“新奉化人”获得高中文凭而开设的。我们与力邦社区联合开展培训活动后,参照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双证制改造计划”的做法,把高中学历教育班更名为“双证制高中文化培训班”,使学生在获得高中文凭的同时,还可获得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如:家政服务证书、电脑初级证书(电脑培训辅导教师均由我校信息中心教师担任)等,增强“新奉化人”就业竞争力,深受社区居民欢迎,培训人数逐次递增。

创新了培训方式。为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兴趣,根据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的特点,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方式,2010年采用了PLA(互动参与式)培训方式。特别是在“青春期健康教育”培训中,根据青年人特点,培训活动采用“游戏”方式,让每一个学员都参加“游戏”,从“游戏”活动中悟出青春期健康知识真谛,深受青年人欢迎,培训效果良好。

开发了培训项目。“新奉化人”刚到奉化,与奉化本地人交流存在语言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举办了“奉化方言”培训班,兼职教师杨优赞自编了15000余字的培训教材,其主要内容为:奉化方言特点;奉化方言发音、词、短语、谚语、俗语与普通话的关系。该培训班开设后深受“新奉化人”欢迎,报名者踊跃,第一期报名85人,通过培训解决了“新奉化人”与本地人的语言沟通问题,加快了“新奉化人”融入当地大社会的进度。

第二,学历教育规模逐年扩大。由于我们“送教上门”,为力邦社区就读电大的居民提供人本、贴心、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这种教与学的模式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另一方面,每季开放教育招生工作得到了力邦社区的大力支持,在社区宣传栏张贴招生宣传广告,在社区网站招生信息,在社区广场设摊进行现场招生宣传活动,使开放教育这一品牌在力邦社区更响亮,报读开放教育人数逐年增加。

第三,形成了学习支持服务基地运作模式。经过一年多实践和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学习支持服务基地“五整合、一平台、三制度”的运作模式。五整合即基地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的整合、信息资源的整合、企业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资源的整合;一平台指网络平台;三制度指网上互动制度、上门帮学制度和导师制度。通过整合五种资源,建设一个平台,建立三个制度的运作,确保基地服务工作的有效实施。采用这一模式,基地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就具有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落实、职责明确、思路清晰和条件保障等特点,支持服务活动实现了平台网络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师资多元化、过程服务化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支持服务的效率,为全体“新奉化人”服务提供了实践样式。

第四,提升了“新奉化人”的素质。我校历来重视对“新奉化人”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力邦社区学习支持服务基地的建成,进一步促进了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有效实施,力邦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快提升。今年4月份统计,力邦社区居民中具有高中学历的人数占居民总数的51.5%,比2009年(2009年2月份统计)提高了4.5个百分点,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1.9%,比2009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提高了居民就业(创业)竞争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了居民的技能水平、交流能力、文明程度和团队合作意识,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和重用,一部分居民的职务得到了提升,一部分居民由一线工人成功转型为管理人员,一部分居民创业成功。

三 依托县级电大进一步做好社区教育的思考

奉化电大在社区教育中具有某种创新性质的尝试与探索,为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无疑有助于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完善思路、凝聚力量、推动创新,同时充分说明电大远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化教育服务的提供方式和重要途径正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面临理念、体制、经费和机制沟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进一步电大参与社区教育的理顺管理体制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强化社区教育的政策指导和工作统筹。政府要加强管理、规范办学,使其形成有利于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优化整合的管理模式。按照“党的领导有力、行政管理有序、各方广泛参与”的目标以及“党政合力、责任到位、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建立由党委、政府的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在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办公室,全面负责、协调推进本区域内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按照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各部门在发展社区教育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工作到位、奖罚分明。要充分利用电大多年来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建立起一整套更加贴近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为全民终身学习、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服务的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建议成立中央电大社区教育咨询委员会等机构,为县级电大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决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只有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社区教育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规划统筹社区教育工作、协调各部门、整合社区内各类办学资源,进而形成社区内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实现社区教育与社区建设、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要着力解决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通过管理创新促进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同步发展。形成高效率的工作责任机制,在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统筹下,全面承担起面向市民的社区教育任务。

2.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进一步搭建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

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面临生源的多样性,必须改革教学内容,形成各有所需、各有所得的灵活的教学结构。可以发挥电大远程教育优势,争取将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成一个能够兼容各种教育层次、各种教育形态、各种教育方式、各种教育机构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要加强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优化力度,建设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库和信息库,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超市”或“菜单点菜式”服务。例如:“新市民”要想在社会上有更好地发展,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如果一个新市民掌握了一流的数控操作技能或平面制作技能,就会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化市民营经济发达,绝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老板很多,这些人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活得更有意义,他们有养生、健身、书画等方面的需求;在奉化,很多企业面临着转型,企业的员工只有不断在学历、技能上提高自己,才能达到岗位的标准,所以工作上的学习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这些需求的存在要求县级电大借助于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学习搭建的平台,平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让各类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生存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调整学习方式,自主评估学习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习者自身素质。在平台中最多的是非学历类的项目,其涵盖的学习项目可分为岗位技能、生活保健、娱乐休闲、天文地理、军事天地、婚姻家庭、图书资料、文化艺术、子女养育、婚姻家庭、个人理财等。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化学习服务机构,其办学的低成本、教学的高质量、受众人群的普适性和学习内容的针对性特征,已进入公众的视野并正在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它将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途径选择。

3.构建并完善数字化服务体系

县级电大参与社区教育,应该贯穿电大系统办学的理念,使县级电大真正发挥统筹作用,县级电大应该寻求各级政府的支持,着力构建社区教育四级网络服务体系。这个体系的顶端是县级电大,中端是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村民社区学校,尾端是家庭学习网吧,从而构成了“龙头、龙身、龙尾”的协调机制,形成了“十分钟社区教育服务圈”。依靠四级办学网络,分别建立起了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电子阅览室、市民学习网吧、市民学习书吧等,并且全天候向城乡市民开放,使数字化的学习场所遍布城乡角角落落。县级电大不仅为当地的社区教育工作起示范带头作用,还应该积极发挥指导服务的功能,协调下属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起到了纽带桥梁作用。根据目前的情况,还应该全面推进家庭学习网吧的建设,以彻底解决“数字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县级电大全力开展上网培训,解答诸如“QQ文件如何上传”、“博客、微博怎么操作”等具体问题,提升市民的数字化学习能力,从而引领奉化数字化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向纵深发展。

4.在电大与社区教育之间建立有效沟通与衔接机制

电大涉足社区教育时,一定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间有机衔接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沟通,以不断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潜在的学习需要。同样,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要想融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大背景、大环境中,就必须在开放的理念指导下,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实现无缝衔接,推动教育培训“立交桥”的构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应该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具体的做法可以建立市民学分银行,为破解电大教育与社区有效沟通与衔接的难题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新模式。学分银行以数字化存储、认证、消费为手段,通过网上建立个人学习账户,实现个人学习与终身学习的信息储存、学分认证、学分兑换、学分消费、学习信用管理。学分银行给市民的学习带来极大方便。以前市民在各个培训点参加学习,培训机构之间的学习成果不能互认,有时为了获得一张证书,不得不重复参加一些课程的学习,现在有了学分银行,遇到不同学习机构的相同培训课程,只要通过学习达到了该课程的学分,系统就会马上予以互认,不受机构限制。通过学分银行,社区教育实现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之间的互通。

5.建立稳定的人员、经费保障机制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范文第2篇

根据街道关工委20xx年寒假工作的计划安排和要求,结合新华社区实际,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积极配合街道和学校做好假期未成年人的思想、法制、安全、教育工作。为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愉快的假期活动,特制定社区寒假:

一、为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发扬中华民族爱清洁讲卫生的优良传统。组织孩子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认真细致地搞好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环境。组织开展社区环境保护活动,以清理身边白色垃圾为主题,大力做好爱国卫生运动,使孩子们在度过新年的同时增强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和热爱。

二、配合街道关工委、学校,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为提高青少年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知识,社区为孩子们准备了“以案说法”专题讲座,请社区民警于海同志进行法律教育课,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寒假。

三、结合建国60周年、少先队建队60周年、“五四”运动爆发90周年重大节和纪念日,对孩子们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教育。组织孩子们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开展学习民族英雄事迹,发扬爱家、爱党、爱国的民族精神。

四、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用圣贤智慧熏陶孩子们。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价值极高的精神文化宝藏,是驱动中华民族强大而持久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华民族子孙,要了解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针对孩子们制定适合他们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以丰富传统教育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五、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根据“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孩子们到辖区内“夕阳红”养老院慰问演出,使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让孩子们在关爱老人的过程中增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意识,提高全社会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意识。

六、大力开展赞改革开放30周年伟大成就和科技成果的活动。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开展“赞改革、颂成就、爱祖国、思党恩”的主题活动。组织孩子们以xx大知识手抄报制作的形式学习xx大精神;组织参观辖区内企业,提高孩子们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切身认识。

社区XX年寒假工作计划(二)

根据街道关工委XX年寒假工作的计划安排和要求,为使广大社区青少年过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寒假,武定新村社区结合实际,以科学发展的精神为指导,积极配合街道和学校做好假期未成年人的思想、法制、安全、教育工作。社区精心组织寒假青少年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愉快的假期活动,特制定社区寒假工作计划:

一、继续开展“童心盼青奥”活动

为引导社区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到申办青奥的活动中,为充分展示当代青少年的风采,社区假日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继续开展“申奥小小行动天使”活动,包括引导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我为青奥在行动”活动;做一张申办青奥的祝福卡片;走进社区、街头做一次申办青奥的小小宣传员;将青奥相关知识告诉一个手拉手小朋友的“青奥知识一传一”活动以及参加“迎青奥我运动我快乐”趣味体育活动。

二、开展“低碳生活从新年开始”活动

低碳生活就是提倡借助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把生活耗用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在青少年中开展“低碳生活从新年开始”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并号召青少年带动家人积极实践低碳生活,社区特围绕主题开展“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花灯制作系列活动,倡导社区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关水,多步行,多植树,多坐公交,积极实践低碳生活。

三、开展“青少年平安自护”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自护意识,提高自护能力,寒假期间,社区继续以“平安自护”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青少年在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自护技能,尤其是加强对青少年有关交通、水、电、燃放、饮食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青少年都能够平平

安安过好春节。社区特邀请社区民警开展安全教育知识讲座。

四、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弘扬民族精神、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契机。社区要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开展了解一个趣闻民俗、学唱一首民族歌曲、会背一首古文活动,让少年儿童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广大少年儿童培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自觉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范文第3篇

社区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虽发展迅速,但社区教育法律制度滞后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对我国社区教育的法治化道路开展研究与探索,对于完善我国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推动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乃至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区教育概念的厘清

"社区"(community)源自拉丁语,德国滕尼斯1887年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词。1933年,等一批燕京大学的青年学者翻译成"社区",这一概念才为人所熟知。

社会学家对"社区"给出了众多的定义,综合起来其都具备以下基本要素: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目前,我国社区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

伴随着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社区教育"也应运而生。社区教育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是对正规教育进行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点。社区教育的出现,填补了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满足了社区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我国社区教育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2.1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

社区教育法律制度,从法学角度看,应将其界定为规范和调整社区教育行为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总称。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晚,尚处于实验阶段,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充分的立法基础,因此,目前调整社区教育的专门法律尚属空白,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的依据主要来自于国务院及教育部、民政部等国家机构的一些总体规划和指导性意见。如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提出"开展社区教育试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 200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2.2社区教育法律制度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2.2.1规定社区教育的性质与作用。社区教育是各级政府利用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开展的教育培训行为。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社区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2.2.2规定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社区教育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的,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设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来统筹协调社区教育工作,建立社区教育的三级网络,即:区(县)社区培训学院、街道(乡镇)的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村)民学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2.2.3规定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方式。社区教育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和兼职教师,同时鼓励相关单位人员、离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形成教育志愿者队伍。

2.2.4规定社区教育经费来源。各级政府依据国家有关要求,按一定比例在本级财政中拨付社区教育经费,同时也可以通过举办教育培训项目、接受捐助等方式依法自筹资金,弥补社区教育经费的不足。

2.2.5规定社区教育的其他相关内容。如:社区教育的制度建设、社区教育的监督与奖惩等相关内容。

3社区教育走上法制化道路的重要意义

3.1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市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在社会建设逐步进入法治化轨道的大趋势下,社区教育的发展也应逐步走上法制化道路。当前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比如: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存在统筹不力、关系不顺、部门分割等问题;社区教育经费筹措,部分地区社区教育专门经费未设立;在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上,专职教师的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问题未解决,导致队伍不稳定;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上,缺乏教育成本的补偿机制,社区内教育资源向社区教育开放积极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建立和健全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走法制化道路,才能保证社区教育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2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区教育在全面终身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点,它是一种非正规教育,不受学科、专业、职业、年龄等限制,面向全体社区成员,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区成员的学习提供条件,呈现出"全员"、"全面"、"全程"的特征,因而较好地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完善社区教育的法律制度,使社区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实现社区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社会走向和谐的需要。

4社区教育加快走上法制化轨道的基本途径

4.1加强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社区教育走上法制化道路的前提。可用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地市发展城乡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一定阶段内社区教育的具体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具体要求,以及加强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条件保障等各项具体措施。各级人民代表和社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开展社区教育的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为加快立法进程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制定社区教育的相关配套政策,如:《社区教育经费筹措办法》、《社区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社区教育资源共享实施意见》等,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4.2各级社区教育机构要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

各社区教育机构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和工作制度,使社区教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比如:《社区教育领导机构的办公议事制度》、《社区教育目标责任制度》等。

4.3要建立社区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督导部门要把社区教育纳入工作目标,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检查评估办法,对在社区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保障和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4加强社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社区教育发展;指标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87 -02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实质是在一定的城镇社区域范围内,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为提高社区成员的基本素质和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开展的教育服务。其中,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等是地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指标。本研究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将从“五层面四个度”,五层面即经济建设层面、政治建设层面、文化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层面等提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的绩效评价和指标体系。

一、问题提出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普及发展社区教育的基础上,加大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源的统筹协调与整合开发,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沟通。”实际上地方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性高等教育机构,发挥其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不仅是高职教育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也直接关系着和谐社区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探索评价地方高职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有利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与社区教育的联系,搭建双方共同发展的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一)社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社区教育功能,完善相关指标体系建设

2013年鲁昕副部长在全国社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要努力拓宽教育渠道,推动社区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目前,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逐步形成,社区教育已经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其社会化趋势也日益明显。因而需要整合各方教育资源,需要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是完善相关服务,促进社区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参与社区教育也是现代高等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构建指标体系是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服务社区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服务社区,参与社区教育的职能是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能之一,是由高等职业院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在从传统社区向学习型社区的转变过程中,这种转变对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提出了新的要求。何为服务社区教育以及如何服务社区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构建来完善,通过完善相关的指标建设,构建出适合社区实际和地方高职院校特点的指标是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关键是“五层面四个度”,即经济建设层面、政治建设层面、文化建设层面、社会建设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层面以及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

经济建设层面:发展规划,区(县、市)、街道(乡镇)均制定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并列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教育事业规划之中,并加以认真落实。

政治建设层面:制度建设,建立并实施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责任目标制度、会议制度、资源共享制度、机构和队伍建设制度、经费投入制度、评估检查制度、激励制度等,并纳入政府教育督导评估范围。

文化建设层面:宣传动员,通过多渠道,采取多形式向社区成员宣传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思想。基地与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终身教育网络建设,建有网络学习平台,社区数字化学习取得明显效果。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较高,社区内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共享度高;社区内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重视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和利用;社区积极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

社会建设层面:资源开发和服务,社区内高等学校等积极向社区开放,为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注重社区教育机构能力建设,积极开发具有社区教育特点的课程资源,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文明建设层面:社区成员终身学习理念和社区归属感有明显增强;社区成员精神生活质量和环境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社区和谐稳定,文明程度较高。

“四个度”指的是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即对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率达70%以上;对社区教育的知晓度、认可度,即对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知晓度、认同度达80%以上;对地方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的认同度,即社区企业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培训满意度达到80%以上。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和服务程度,即社区内教育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共享度高,社区内非教育机构教育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和利用,社区重视无形教育资源的总结、提炼和利用,社区积极建设学习资源服务圈。

三、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面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是改善这一状况的重要途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无疑是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进,积极实现资源共享和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高职教育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方面也是有益的探索。

理论意义方面,随着我国城镇社区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社区教育由政府承担或者社区自身承担已经出现问题。教育资源不足,包括师资的不足、教学设施的不足,竞争力弱,与地方高职院校的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学院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索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剖析其背后的动机,分析其主要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理论的研究,为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补充。

实践意义方面,面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是改善这一状况的重要途径。探索构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在城镇社区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以及建立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实践活动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我国城镇社区教育进一步改进工作,积极实现资源共享和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也是对高职教育在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方面的探索,真正体现出大众教育、公共服务的特点,而这也是对高职教育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实际上,知网搜索的文章发现,“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理论探讨还比较概括化;实践层面也大多是地方性的工作与具体经验情况的介绍,要么单从宏观层面上介绍,要么只从微观的具体操作层面上探讨;注重中小学与社区的结合,而忽视了高校与社区的互动。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指标体系建设基本没有涉及,导致双方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的特点,更不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的区域优势,也较少挖掘它在城镇社区教育方面的价值与作用。因而,从“五层面四个度”探索提出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促进社区教育的绩效评价和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牛俊杰,张侃侃. 以学校为先导的社区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7,(07):128-130.

[2]崔巍.自学考试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李焰.高等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新机制的构建[J]. 现代教育管理,2011,(06):36-38.

[4]肖雯. 高等学校对构建学习型社区的作用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5]郝美英,张维. 论社区教育中高校资源的开发[J].成人教育,2010,(08):23-24.

[6]杨里平.论学校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沟通[J]. 职业技术教育,2003,(25):58-60.

[7]宋诚英.依托高职资源构建信息化社区教育的探究[J]. 高教探索,2010,(03):116-119.

开展社区教育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210-01

【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城乡社区教育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Hll377)阶段成果

1 社区教育及模式

(1)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式样,可以解释为某种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方式反映活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教育模式是人们对教育进行有效实践而采取的一种教育策略的集合体系.其特点主要是体现出一定的程式。教育模式是教育领域用得比较广泛的一个术语。每一种事物都有一定的运行程序和方法。教育也不例外。尽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错综复杂,但人们还是努力去抓住关键要素,进行简洁的概括归纳出可以认真把握的操作策略和程序来。这就是教育模式。通俗地讲,教育模式就是人们在充分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而产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方法,方式,策略,理念于一体的实践模型。

(2)社区教育模式

社区教育模式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具有“全员、全面、全程”的开放性特征。发展开放型的社区教育,对于保障和满足社区成员学习的基本权利和终身学习的需求,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建设现代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关系,形成青少年教育的合力,更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的一种模式。

(3)社区教育模式分类

综观国内学者对社区教育(主要指城市社区)发展模式的分类,目前大致有六种分类认识:其一,黄云龙从管理体制的角度把其划分为以区或街道(乡、镇)为主体的地域型体制模式、政府机构与社区合作办学的体制模式、以学校为主体的辐射型体制模式、社区学校(学院)实体型的体制模式。其二,包国庆又把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分为实践型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和理论型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其三,王芳、佐斌认为,从整体功能来看,我国近几年形成了四种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即以区或街道为中心的辐射型模式、以大型企业为中心的厂区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辐射型模式、以学区为中心的辐射模式。其四,奚从清从社区教育实体开展形式的角度把其划分为以街道办事处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以社区教育实体为中心的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其五,朱关龙从主导地位的角度把其划分为政府主推模式、社团协推模式、教育实体主导模式、社区组织与市民共促模式。其六,周波从实践活动类型的角度把其划分为以街道办为中心的连动型社区教育模式、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型社区教育模式、以中小学校为主体的活动型社区教育模式、以地域为界限的自治型社区教育模式。

2 城市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启示

(1)理念上社区教育要先行,发展社区教育,推动社会进步

从社区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社区教育的发展是源于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强烈的教育需求。比如,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教育需求已经明显的具有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性质。所以,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模式,创建能够满足各种社会角色、各个年龄层次、各类求学目标的教育,也就是所谓的现代的社区教育。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之中。对于我国的社区发展,尤其是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改善等原因,社区的建设在体现日益明显的现代社会特征的同时,更有着十分强烈的社区教育需求。所以,在当前的社区教育发展中,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两个文明建设已经成为社区发展的需要。

(2)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开放辖区院校资源,确保社区教育内容的开展。

为了切实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了由街道和辖区学校领导组成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社区教育的管理、组织及协调工作,有效统筹社区内各种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网络。根据社区居民需求,确定四种类型的教育:一是文化教育,主要项目是开展校外读书等学习活动;二是家庭教育,主要关于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独生子女成长教育以及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三是开展职业教育,主要针对辖区居民就业和再就业;四是学历教育,主要针对学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居民需求。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开放学校的部分设施,惠及社区居民。

(3)完善的社区教育的配套设施

开展社区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就是社区教育设施,它是实施社区教育的途径与手段。在城市里,承担社区教育的载体有专门机构,如图书馆、博物馆等。当地政府对于职业训练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文化娱乐体育等社会机构的设施也是相当重视。此外,还有诸如妇女教育设施、青少年教育设施、终身教育中心等也形成了一定规模。通常意义上来讲,社会(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同一个社会(社区)教育设施的完善程度、水平(数量和质量)是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