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

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

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范文第1篇

本土资源孕育着学校发展的优势和机遇。1999年以来,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依据家乡特色,挖掘地方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了茶文化教育活动,把最具安溪特色的茶文化引入校园,形成了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并结出丰硕的成果。在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的“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荣获特等奖。

一、茶文化教育活动研究与实践的策略和方法

1.茶文化教育在课程开发中成形。

依据家乡特色,挖掘茶乡资源,编写茶文化教育的教材是开展茶文化教育的首要任务。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在组织师生到县图书馆、茶果局、茶科所、茶都、茶厂、茶农户参观访问,上网搜集有关茶叶的资料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茶知识,然后对积累的素材进行提炼加工,编写了校本教材《安溪的茶》。《安溪的茶》有14个章节,从“茶历史、茶知识、茶文化、茶经济”4个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安溪茶以及安溪以“茶”为载体的集各种行业为一体的现代安溪茶业经济发展状况,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适当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同时对安溪人的品饮技艺和茶歌、茶谣、茶舞、茶戏、茶画、茶艺等璀璨的民间茶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提炼出别具一格的“少儿茶艺”。

2.茶文化教育在系列活动中展开。

为了确保茶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置了茶叶初制加工室、少儿茶艺室,培植了茶树标本,编写了茶文化教育素材《安溪的茶》,为茶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了教材,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确定从三年级起每周开设一节茶课。通过茶课,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茶知识;通过茶课,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种茶、采茶、制茶、拣茶、包茶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茶课,让学生唱茶歌、跳茶舞、吟茶诗、演茶艺、弘扬茶文化。

3.茶文化教育在课题研究中深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茶文化教育的研究,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把茶文化教育申报为省级立项课题,课题的名称是“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茶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同时,学校又把茶文化教育与体验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环保教育等有机整合,形成了一系列实验子课题。根据学科的特点,分别制订了茶事体验、科技与茶、艺术与茶等实践活动方案。在体验教育活动中,以学校茶叶初制加工室为实践基地,以茶叶大观园为劳动基地,以茶科所为科研基地,以学校茶艺室为演艺基地,引领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获得体验。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结合研究性学习,开展茶叶科学种植方法、空调制茶、茶叶农残调查等学习实践活动。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注重提升茶文化教育活动的品位和内涵。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茶歌、茶舞、茶戏、茶艺的表演比赛,举行一次茶文、茶画、茶诗、茶报(手抄报)优秀作品的展评活动。

4.茶文化教育在与其他学科整合中拓展。

一方面,学校通过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示范课、优秀教学设计评选等形式,加强对《安溪的茶》课堂教学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拓展茶文化教育。如,语文课拓展活动有吟茶诗、做茶文、写茶联、读茶谚、唱茶谣等;数学课让学生对所收集的有关茶叶经济活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运算;科学课让学生对茶树生长的自然要素进行分析;品社课让学生学习以茶待客的礼仪,了解茶与生活、工业、农业、商业等的关系;美术课让学生设计茶叶商标,绘画茶事活动;少先队开展《请到茶乡安溪来》《茶叶知识知多少》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把茶文化教育系列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拓展以茶为载体的素质教育的空间。

5.茶文化教育在成果应用推广中提升。

2005年5月,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的“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顺利通过了省普教室的结题验收。结题不等于结束,而是新一轮更深入的研究。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一项课题研究,其成果是值得充分珍惜、挖掘、利用的。课题结题后,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切实做好后继研究的几项工作:1.将茶文化教育系列活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载体,继续开展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2.将“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大力弘扬茶道精神;3.将茶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实验研究,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4.将《安溪的茶》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做法进行整理提升,总结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流程,为安溪县沼涛实验小学校本课程的系统开发提供范例;5.将校本课程教材《安溪的茶》在全县推广应用。

二、茶文化教育活动研究与实践的特色与创新

所谓办学特色,其核心即是创新。学校对环境现状、学校需要与能力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教育发展趋势和校内外服务对象的需求作出判断,富有创意地把茶文化教育活动的研究与实践引入校园,开发特色的教材,形成特色的课程,突出了一个“新”字。有了“新”才有了“特”。茶文化教育的“特”表现在以茶为载体开展系列活动,使茶文化教育活动在素质教育、体验教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表现在把茶文化教育活动作为课题开展研究,成为校本课程的特色、学校办学的特色、课题研究的特色。

1.为实施素质教育开辟新途径。

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拓展;应用型创新人才

0 引言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同时,许多企事业单位又急需大量留得下、用得上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多规格、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结合社会实际,来谈谈我们的改革和实践。

1 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的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的转变和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也只有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和完成。因此,教育思想观念转变要贯彻在研究和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中。

1.1 树立“全人”教育观念

就是教育学生成为“学会认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和学会与他人共处”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树立素质教育观念

注重素质教育是针对当前高等教育过弱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而提出的一种教育观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第一,要传授有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培养和发展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第三,营造有利于发展创造能力,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好环境。

2 积极探索并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培养目标的定位,学校将培养模式设计为“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为重点,以专业特长培养为特色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模式”。

2.1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下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承的系统与完整、忽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与就业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产生严重脱节,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形式更是难于适应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适应培养人才的多样性要求,学校把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专业方向)课程三大模块。

2.2 建构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来说,产学研合作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校坚持“立足湖北,服务行业,辐射全国”的办学方针,牢固树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办学与行业和地方需要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学校先后建立12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与合作单位在合作研究、双师型教师聘用、共建实验室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取得了成效。

2.3 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层次、基础技能层次、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训练层次与素质拓展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实训模块、论文设计模块、科研训练模块的“四层次五模块”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尽早接触实践、全程参与科研活动。同时深化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增设科研训练和劳动实践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劳动意识的培养途径。

2.4 建设积极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分类培养。一是,实施教学改革试验班计划,构建行业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深厚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强,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个性与人格全面发展的相关学科领域的行业精英。二是,构建“师”字号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会计师、工程师、建筑师、咨询师等应用型创新人才。三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积极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将理论教育、实践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

3 以创新教育为目标,创新活动载体,为学生的素质拓展创造条件

学校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大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层次的需要。

3.1 构建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制(修)订了素质拓展与创新学分、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和思想品德行为学分等管理办法,将素质拓展教育纳入创新学分认定范围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实践教育、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劳动实践纳入必修课程,使素质拓展教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实验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等平台,将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和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身心健康、文化体育、创业就业等为主要载体的素质拓展项目体系。

3.3 设置科研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初步科学研究能力

学生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的理论学习和科研训练,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完成相关研究实验,并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总结报告、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在毕业时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为今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学校不断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促进学生科研水平提高。

3.4 广泛搭建学科竞赛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校积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等影响范围较广的各类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广泛搭建学生参与面较大的校级或学院级学科竞赛平台,为调动学生的竞赛热情和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丰富了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内容。

4 成效

(1)学生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来,我校的学生获得各类竞赛奖励1200余项。(2)我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学生以综合素质高、能吃苦、肯钻研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近几年就业率一直名列全校前列,保持在90%以上,每年有多位学生到深圳华为公司、上海贝尔公司、武汉中粮公司、武汉烟草集团等著名企业工作。2012届学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生王越因为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在和许多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同台竞聘中脱颖而出,被日本的知名企业录用。(3)研究生考取率逐年提高。每年有多名同学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王文凯,姚安庆,孙文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大学农学院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29).

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核心能力;职业教育;培养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当前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领域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培养其与人交流、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创新革新等核心能力,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已经从单纯满足职业技能的培养走向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美国劳工部在《关于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未来的劳动者应具备五中关键能力:处理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运用技能的能力。1998年,美国职业教育协会的名称改为:生涯和技术教育协会ACTE,该协会的使命是是使学生不仅具有职业的入口水平,而且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澳大利亚也对劳动者提出了必须的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工作伙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运用数学和基本技巧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

一、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与人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能力雷威八项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具有将各种能力进行增和、迁移、泛华的作用。他不仅着眼于现实,而且也为未来职业活动的变化做准备。高职院校要加强核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核心能力是指在不同工作领域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的关键的能力。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劳动者如果只掌握目前工作岗位上的单一技术技能,很快就会落后于社会需要。因此,在培训劳动者学会一种基本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使他们掌握这些能够作为发展的基础的最重要的能力,掌握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终身受益。可见,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核心能力是当前被用人单位所看重的高技能人才必备的素质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为企业输送有用人才,根据历年人才招聘信息可统计出,用人单位对核心能力的看重程度。教育部高教司在相关调研报告中指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里承受能力。”未来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的途径

虽然高职院校及高职院校学生都已经开始重视核心能力这个问题,也都通过各种途径手段来着手培养这种能力,如强调教室要积极参与课改,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要寓教寓于教学之中,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锻炼学生个人能力等,但结果与现实要求扔存在较大的差距。值得庆幸的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及学分制实施对高职院校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他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任务训练,实施与评价一体化等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事先下发的任务单独学习,包括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等: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来发掘学生的创新,继而完成学习目标。

(二)学分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必须修满人才培养计划内的所有学生才能合格毕业。学分的获取是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的,除了可通过学院统一安排的公共课、专业课和拓展课的学习来取得学分外,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科学技术与创新、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及技能培训、小课题的研究等环节来获取。这些环节可归纳为素质拓展课,学院不作统一安排,学生可主动参加学校讲座、社团活动、英语四六级等各类有效证书考试、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或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经班级及院系认证小组确认后即刻获得相应学分。这部分学分的获取过程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以下列举素质拓展课中的社会实践和小课题的研究两个环节来讨论核心能力的培养。

1、通过社会实践加强核心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到实训基地或其他用人单位去实习或调研,并上交实习或调研报告,通过论证后变可取的相应学分。职业素质的养成与内化需要职业环境,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亲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到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一层次要求,这就是爱岗敬业、能与人相处、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面对新问题要能自我学习并加以解决等。这些职业素质在高职院校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使知识和技能更好滴发挥作用。且时间活动本身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有在制造功能,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和一定的条件下能很好滴实现其价值的外观。所以,社会实践对高职人才培养非常重要。

2、通过专业课小课题的研究加强核心能力培养。该活动可以专业课的其中一个知识点来给学生相关的课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分析和查找资料,并配以相关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去验证自己的分析,,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以论文和实验结果来验收学生的成果,论文可以采取小型答辩会的形式进行。对于论文质量较高的可以帮助其发表。可见,小课题的研究能锻炼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收集、分析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逐步掌握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艺术。

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一种核心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方法能力,适用于所有工作岗位和人员,对人的终身发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将为他们提供最广泛的就业机会和终身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S].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黄克宇,何小雄.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M].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

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范文第4篇

餐饮以宁夏南部山区清真餐饮口味为主,可接待高、中、低档各类团队共300人同时就餐,拥有独立豪华餐饮雅间,内设环绕立体声K歌设备和自动麻将机。客房部拥有豪华套房1套,40个标间,4个套间,休闲民居5套。乡村俱乐部1套,可容纳50人舞厅1间,练歌房1间,麻将室2间。大中小型会议室各一间,免费提供投影、电脑等设备,可安排20~200人参加的各类会议。户外备有篮球、沙滩排球、足球、网球、拔河、双人自行车、浅水摸鱼、水上足球及拓展训练、垂钓、高尔夫挥杆场、野战射击等项目。果园百余亩,有苹果、梨、桃、杏、葡萄等果树2700余棵,可供客人游园耕种采摘,体验田园生活。

兰一山庄由原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命名并题写庄名。“兰”取贺兰山的“兰”,还取伊斯兰的“兰”,标示着兰一山庄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征,同时与蓝天的“蓝”是同音字,象征着兰一山庄的环保色彩、生态色彩;而“一”则代表万物本原从一开始,古代先哲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当都市的人们厌倦了城市里的繁杂和喧嚣,过烦了熙熙攘攘的日子,难免会有一种与大自然交和的热切心情。人们渴望看到碧蓝的天空、潺潺的流水,听见啾啾的鸟鸣,更渴望拥有像诗歌般优美的家园。那是一种回归自然的温馨,一种都市人的渴望。兰一山庄就是一处可以让人们放松心灵,亲近自然的地方。如果镇北堡影视城是以黄色调和荒凉作为卖点,那么与它毗邻的兰一山庄则是以醉人的绿意和充满灵性的水气以及诗情画意的农耕文化为卖点,让人们有一种更容易接近的亲切感。

这里还有让国内艺术家“深呼吸”的特色建筑群。穿果林走瓜田,过“假日酷舍”、找“踏青棚屋”、寻“揽月石斋”、觅“牧歌草堂”、访“凌兰春阁”…… 每一个民居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生命力。

兰一山庄之拓展训练

兰一山庄拓展训练以户外运动为平台,专业为现代组织提供心理、思维和团队管理方面培训。以新颖的户外体验式培训为主,激发个人潜能,增强团队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生产力的目的。

近年来,山庄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培训理念与培训设施,进一步强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身实力,已成为综合性培训机构。9年中,已服务客户800余家,11.9万人次。公司汇聚了业内优秀精英,重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内部员工的培养。务实、严谨的培训作风已得到众多客户认可与肯定,目前已成为区内最优秀的培训机构之一,在区内已经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拓展训练的所有课程在每次课程前培训时会对企业进行调研,在掌握了企业的基础数据后会针对企业的特点和团队,设计相应的方案,以保证客户获得最大的价值回报。作为专业的体验式培训专家、团队建设供应商,在秉承传统项目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自主创新,紧紧围绕创新元素去开发资源和项目。未来将继续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优质的服务,推动企业品牌快速提升,助力企业发展。

公司下设:拓展训练、磐石讲堂、企业内训、沙漠穿越、玩电影等项目。

拓展训练是专门配合现代企业进行团队建设需要而设计的一套以体验启发作为教育手段,塑造团队活力、推动组织成长的不断增值的训练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主要在学校和工作岗位上完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决定了知识和技能可以创造多大的价值。

拓展训练依据“努力/放弃”(积极/消极)的心理力学模型、以及“体验、了解、控制、超越”的心理适应规律,通过户外体验项目活动中的情景设置,糅合了高挑战及低挑战的元素,使参加者充分体验所经历的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从而深入了解自身(或团队)面临某一外界刺激时的心理反应与后果,进而学会控制、实现超越。让团队成员能更深刻地体验个人与企业之间,下级与上级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唇齿相依的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诚和拼搏创新的动力,使团队更富凝聚力。

拓展训练改变人的态度,态度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

公司荣誉

宁夏大学MBA培训基地

雅芳(中国)宁夏公司培训基地

2005~2010年全国十佳拓展培训公司

2008“可口可乐”奥运火炬手选拔培训基地

2011年全国十佳诚信拓展培训公司

兰一山庄之青少年教育基地

兰一山庄(兰鹰)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一所集素质拓展训练、户外体验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生态环保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校外教育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区规模最大、接待能力最强、功能最齐全的青少年校外素质拓展教育专业基地。

“素质拓展基地”建成后将设飞跃天险、踏浪惊心、云中漫步等20多个训练项目。“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内设花卉苗木观赏区、农作物培植实践区、绿色蔬菜试验田、果树种植采摘区、帐篷露营等实践区。基地将坚持实践性、主体性、教育性、科学性原则,全面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善于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兰一山庄之休闲农业

兰一山庄生态农业观光区集农业观赏、休闲体验、游客采摘为一体。山庄300亩果园果树品种繁多,有李树、桃树、枣树等;30亩田间种有草莓、枸杞芽菜、金银花菜、三叶菜、韭菜、黄花菜、马兰花、大葱、苦苦菜、苋菜、苜蓿芽等各类多年生蔬菜,每年还种植季节性蔬菜如大小西红柿、茄子、乳瓜、辣子、黄瓜、糯玉米、向日葵及洋姜等其他农作物。整个农业观赏区由观赏型农业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等构成,使您身临其境感受静谧的田园风光与自然的勃勃生机,休闲体验区为您提供各类农耕活动实践,带您学习农作物种植技术,体验别样的农村生活,采摘区内多种水果与蔬菜,在五彩缤纷的丰收时节,让您在瓜果芳香中尽享收获的满足。

兰一山庄之汽车营地

劳动实践与素质拓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拓展训练 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拓展训练的教学特点

拓展训练活动的内容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与吸引力,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内容来开展教学。同时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单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在准备部分将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和注意事项跟学生交代清楚,在活动过程中不再需要进行更多的讲解和提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主体地位,在愉快、积极的心情下参与运动学习,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促进身体、心理、团队协作意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的良好发展。这种全新的教育方法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2.1拓展训练符合“德”育的特点

拓展训练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以及心理素质,还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大多数拓展训练项目都要通过小组及团队合作的形式克服一定的困难,突破一定的心理障碍最终完成练习,从而获得成功的高峰体验,达到提高学生自信和他信的效果。例如,在“信任背摔”项目中,要求一名同学在1.5米高的背摔台上直身向后倒下,其他同学在背摔台下平伸双臂做保护。游戏中的背摔者之所以敢于做自由落体运动,首先体现一种自信,但更多的却是他信。即背摔者相信下面的团队会为他提供一个安全的屏障,从而让他安全着路。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首先会产生恐惧和对队友的不信任的心理,然后通过团队其他同学集体的鼓励,克服心理的恐惧,增强对队友的信任和理解,最终完成练习内容。拓展训练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出“德”育的特点,“德”育也是拓展训练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如此,拓展训练目前正被很多学校、企业、单位作为德育实践项目定期组织开展。

2.2拓展训练符合“智”育的特点

拓展训练对学生的大脑发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智力的开发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拓展训练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或者说是教师提出的要求和目标,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和目标。例如,在“解手链”项目中,要求每组学生面站成一个面向圆,然后教练指导学生伸出右手,握住对面那个同学的手,再举起左手,握住另外一个同学的手,要求自己的两只手不能同事抓住另外一个人的两只手,让大家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最后形成一个大家手拉手形成的大圆圈。这个项目考验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下,能否克服焦虑,开动脑筋,冷静分析,团结一致,最终完成目标。另外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都需要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可以看出拓展训练非常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思维能力,符合“智”育的特点。

2.3拓展训练符合“体”育的特点

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都是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模式。众所周知,拓展训练是一项运动性适中的体育活动,同时拓展训练又有很强的健体作用,在拓展训练项目中,如有轨电车、无敌风火轮、雷区取水、毕业墙等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速度、力量和爆发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对全身肌肉和骨骼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这些也都完全符合“体”育的特点。

2.4拓展训练符合“美”育的特点

知识和技能都是有形的资本,而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在实际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动手能力和意志的坚定、坚韧往往比起书本的知识更为有效和实用。这种力量也更能够感染到周围的其他人。 拓展训练正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综合素质的项目。拓展训练不但能够让学生认识美更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和身边的美。另外拓展训练还能够养成学生爱护环境的优良品质,这无不是“美”育的体现。

2.5拓展训练符合“劳”育的特点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都属于独身子女,特殊的家庭环境和过往的学习经历也逐渐让他们养成了冷僻、孤傲、内向的性格,往往也导致了他们不会与人相处,不愿意与人接触、娇生惯养。通过拓展训练的德育作用,可以使他们敞开心扉,乐于去接受别人,乐于与其他人沟通,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品质,增强他们在集体中的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使他们逐渐形成有集体感、有团队精神的人,从而快速融入集体,去做一些自己所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拓展训练项目中,教师会强调并要求学生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绝不依赖他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这也达到了一个“劳”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是一项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其运动特点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从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看,从拓展训练教学特点上分析,拓展训练完全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适应学校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