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审计报告的反馈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编审准则》和《审计机关公文处理的规定》对审计报告的基本元素及各要素的具体规范都做了规定,基本内容如下.
1.标题
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出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名称、审计事项的主要内容和时间、文种名,如《关于xx公司20xx年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也可以省略前面的部分就写成《审计报告》.
2.主送机关
审计报告的主送机关是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或委办单位.
3正文
主要包括:审计的范围、内容、方式、时间,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实施审计的有关情况,审计评价意见和定性、处理、处罚建议及其依据.根据这些内容,审计报告的文一般可分为四部分.
(1)前言
简要说明审计的内容、范围、依据、时间,审计人员的工作情况等.其中,内容是指本次审计的任务或目的,如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范围包括两方面:一是时间范围,即审计内容的时间跨度;二是业务范围,即全面审计还是专项审计:依据是指审计工作的依据,即是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指令,还是接收委办单位的委托.时间是指审计活动的起止时间.
(2)基本情况
说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包括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财政财务收支情况,以及业务性质、生产规模、经营状况、内部组织、账务设置等还可以交代审计事项的背景情况.根据审计范围的不同,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有不同,一般综合性审计报告较详细,专项审计报告常省略.
(3)审计结果
这部分要写出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具体事实.如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则这部分主要是写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因为审计的内容不同,所以,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反映的主要是收支是否真实、合法,以及有无违反财经法纪的情况等;而财经法纪审计报告,则应反映违纪事实,如以权谋私、贪污盗窃、读职失职等内容.
(4)审计评价及处理意见和建议
主要反映审计人员针对存在的问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的审计评价或处理意见、建议.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只需概略交代,不必详细展开.
4落款
落款就是审计人员的签名盖章和标出写作时间。位置在正文右下方,签名在上一行,时间在下一行.
5附件
审计报告的附件一般指有关的证据原件或复印件.不是每份审计报告都有附件。如有附件,应将附件说明(即附件标题)置于正文的左下方,在落款之上,而附件原文则另页编制,附于审计报告之后
6.抄送
审计报告如需抄送有关机关,可在落款之下顶格注明“抄送”,下面依次列出抄送单位的名称.
(二)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格式规范
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审计报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标题
独立审计报告的标题统一规范为“审计报告”.
2收件人
收件人是指审计业务的委托人收件人应写全称
3.范围段
范围段应说明以下内容:(1)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名称、反映的时间或期间;(2)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3)审计依据,即《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4)已实施的主要审计程序4意见段
意见段应当说明以下内容:a)会计报表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2)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3)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
审计报告根据需要可增加说明段。有两种情况:当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时,应在范围段与意见段之间增加说明段,以清楚说明所持意见的理由;当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时,如认为必要,可在意见段之后增加对重要事项的说明.
5签章和会计师事务所地址
审计报告应由两名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并标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地址.
6报告日期
报告日期是指注册会计师完成外勤审计工作的时间
审计报告如何写二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一) 标题;
(二) 收件人;
(三) 正文;
(四) 附件:
(五) 签章;
(六) 报告日期。
审计报告的正文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审计概况:说明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和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标准等内容;
(二) 审计依据:应声明内部审计是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若存在未遵循该准则的情形,应对其做出解释和说明;
(三) 审计结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所作的评价;
(四) 审计决定: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处理、处罚意见;
(五) 审计建议:针对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的改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建议。 审计报告的附件应包括对审计过程与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内容。
内部审计报告的格式:
1.开头: 如:对某某单位某某经济事项的审计意见
2.该单位的概况
3.对该项经济事项审计的时间,采取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步骤等.
4.对该项经济事项审计的结果:可从做得好的方面说,更重要的是说明通过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5.对审计中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的处理意见(或建议).
一、后续审计的特点
(一)时效性强:后续审计一般安排在审计报告结束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其主要原因,一方面被审计单位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检、整改;另一方面对个别需要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或上级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整改到位。但后续审计的时间距离审计报告结束又不易太久,若不及时督促整改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人调离岗位,容易造成推诿扯皮、整改不彻底的现象出现。
(二)目标明确:后续审计的重点和范围,一般只限于上次审计结论所涉及的内容,目标清晰,针对性较强。
(三)效果突出:后续审计可以通过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管理者切实采取措施,纠正错误,而不是敷衍了事。它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工作成果得到确实转化的重要举措。
二、后续审计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后续审计既是对审计人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准确性及整改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也是对审计人员沟通、专业判断能力的一次检阅。同时,后续审计结果也是对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实行绩效考评的有效依据,有助于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有利于帮助审计人员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质量水平。
(二)有利于维护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实施后续审计,可以促使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在被审计单位得到正确落实和采纳,使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得到充分实现,体现内部审计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后续审计可以保持审计监督的连续性,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对于维护审计决定的严肃性,增强审计机构的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内部审计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宗旨,当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遇到设备投入、人员配备不足等实际困难时,内审机构利用其独立性、专业性,协助被审计单位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通过加强协调沟通,促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从而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四)后续审计是审计机构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后续审计的主要任务包括建立后续审计制度、跟踪审计意见、决定和建议的落实以及建立审计项目档案的责任制度等,并确定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后续审计是内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程序,是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重要环节,对于审计机构制度建设和风险预警、确保审计程序的完整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后续审计应注意的事项
(一)有选择性地将后续审计列入年度项目计划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审计领域不断拓宽,但不是所有的内部审计项目都应该实施后续审计,应根据审计事项的性质及风险大小来确定后续审计的范围。例如:合同管理审计、购销环节审计、离任审计等内部审计项目。由于合同审计与购销环节审计具备跟踪审计的特点,审计人员全过程跟踪,而离任审计具有一次性审计的特点,审计结束时对被审计对象已经做出综合评价,通常这部分审计项目无需进行后续审计。
(二)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后续审计的对象通常是问题多或者问题少但性质严重的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中,需要抓住重要环节、关键时点开展审计。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对于偶发事件或无重大影响的问题,仅做口头询问督查即可,而涉及到内部控制失控、影响生产经营和违法违纪现象等严重问题时,需要书面和现场核查处理结果,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三)审计人员的配备
后续审计时,需要对主审进行轮岗更换,利用后续跟踪审计的机会,重新审视当初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否恰当,避免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使后续审计流于形式。这既是对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的考察,也是审计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后续跟踪审计的步骤和方法
(一)计划阶段要求被审计单位反馈整改意见
根据审计计划的安排,结合被审计单位整改的复杂程度,由审计机构统一编制整改方案,做到一问题一方案,将存在问题、整改关键环节进行分类,根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整改措施、整改配合部门及不能整改原因等内容详细填报,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反馈。
(二)实施阶段注重审计技巧的灵活运用
首先,对已经整改问题采用逆查法。例如:对财务账务处理错误的问题,根据反馈的整改方案,直接对调整会计凭证进行核对即可;其次,对内部管理控制方面存在问题,进行现场数据追踪和实地检查记录资料等方法,检查措施是否到位;最后,对落实有困难的问题,采用座谈的方式,必要时,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了解相关情况,并通过充分交流获得其支持和帮助,促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对于受客观因素限制,确定无法解决的问题,要作详细记录,避免日后审计重复提及,力求审计工作有创新、有突破。
(三)提交后续审计报告
后续审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使管理层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整改后的现状,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度,明确审计责任,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后续审计中的审计发现、风险重估结果、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都可以列示在后续审计报告中。
凡事要“有始有终”,审计工作也不例外。在审计实践中应切实重视后续审计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根据审计对象的具体特点,实施完整、高效的后续审计程序,以体现审计工作的完整性,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二条本办法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局属各单位正职领导干部、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职领导干部,以下简称局管干部
第三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对局管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根据干部管理监督的需要,一是对任职5年以上的局管干部在任职期间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二是对局管干部不再担任所任职务时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第四条局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任职期间,局管干部依法履行对本单位经营活动管理职责情况,遵守国家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和领导干部廉政规定的情况。
(二)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重要经济事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主要包括基建项目工程、大宗设备采购、大额经费支出和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
(三)预算执行、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管理情况;国有资产采购、使用、管理及处置情况;
(四)任期内主要工作目标或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效益状况;
(五)其他应当审计的事项。
第五条根据年度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或局工作安排,局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局审计组具体组织实施。
第六条在实施审计前,审计组向被审计局管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如遇特殊情况,经局主要领导批准,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经济责任审计。
第七条 审计组在实施审计时,被审计局管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积极予以配合,及时、如实向审计组提供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下列资料:
(一)财务收支的相关资料;
(二)工作总结、会议记录(纪要)、经济合同等资料;
(三)被审计局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
(四)其他有关资料。
第八条被审计局管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
第九条审计组人员在审计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并遵守审计回避制度的规定。
第十条审计实施结束后,审计组应根据审计查证或者认定的事实,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行业管理要求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等,对被审计局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提交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审计评价应与审计内容相统一,评价结论要有充分的审计证据支持。
第十一条在审计报告提交前,审计组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局管干部和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局管干部和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自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10个工作日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
第十二条 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及书面反馈意见报经主管领导同意或有关会议研究决定后,由审计组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并附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书面意见,同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或建议。
第十三条 对被审计局管干部和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存在的问题,卫生局将视情节轻重作出相应处理;涉嫌违法、违纪问题的,移送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审计结果将作为考核局管干部工作业绩和实施奖惩、任免或者聘用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等结论性文书存入被审计局管干部本人档案。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局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通报制度,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问责评议工作,提高审计结果运用的有效性。
一、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与财务报表审计有较大的不同。以下通过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目标和类型来阐述信息系统审计的内涵。
1.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
由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很快,因此对其始终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下面分别介绍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1)日本通产省情报处理开发协会信息系统审计委员会1996年对信息系统审计定义为“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有效,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向信息系统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层,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系列活动”。该定义中强调独立性的问题。(2)信息系统审计领域的著名专家威伯教授的定义(1999)是:“信息系统审计是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3)信息系统审计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协会(ISACA)的定义是: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的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该定义比威伯的更详细一些。
通过对相关信息系统审计定义的分析,本文认为,所谓的信息系统审计,是指通过对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组成部分的审查来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由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信息系统能否经济的使用组织资源并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发表审计意见。我们必须清楚的识别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审计工程之间的区别。一般而言,1T审计(计算机审计)包括信息系统审计和审计工程。信息系统审计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信息系统或信息资产,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传统的审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等;而审计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电子财务和业务数据,研究方法采用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方法和数学理论等。
2.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
审计本质上是根据审计目标对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一切的审计活动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并围绕审计目标来进行。可以说,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纲”。它贯穿审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审计过程的始终。(1)真实性。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要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通过数字签名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和保留不可更改记录、定期审计等管理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2)完整性。完整性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的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完整性是一种面向信息的安全性,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样,即信息的正确生成、存储和传输。(3)合法性。系统在购买、使用、开发、更新、维护、转移等过程中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准则、行规以及企业内部的规定等。(4)安全性。安全性是指信息系统在遭受各种因素破坏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威胁信息系统安全的因素有外部和内部两种。外部主要是黑客的入侵、病毒的攻击、线路的侦听等;内部主要是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修改、删除等操作。安全性是真实性的基础之一。(5)可靠性。可靠性是指信息系统在遭受非人因素破坏或人为差错影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的概率。威胁信息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对硬件和坏境的破坏以及误操作对软件和硬件的破坏等。可靠性也是真实性的基础之一闭。(6)效果和效率。效果是指应用信息系统以后,企业在生产控制、管理质量、提品和服务等方面产生的变化。效率是指信息系统的应用在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方面所起的作用。
3.信息系统审计的类型
根据信息系统审计的定义和审计目标,我们可以将信息系统审计分为三个基本类型:(l)信息系统的真实性审计是对传统审计的补充,防止“错”账真审。(2)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是对企业信息资产安全性的审核,防止由信息系统造成的经营风险。(3)信息系统的绩效审计是对信息系统投入产出比的审核。
二、信息系统审计的特点
信息系统审计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具体特点如下:
1.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过程。它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贯穿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2.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它包含了除财务信息以外的其他与生产经营流程有关的所有信息系统,其实质是审计对象及内容的拓展。从纵向(生命周期)看,覆盖了信息系统从规划、分析、设计到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的各种业务;从横向(信息系统构成)看,它包含对软硬件审计、应用程序审计、安全审计等。从这个意义看,信息系统审计拓展了传统审计的内涵,将审计对象从财务范畴扩展到了同经营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系统。
3.信息系统审计拓展了传统审计的目标。传统审计目标仅仅包括了“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中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第四条也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执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应当考虑其对审计的影响,但不应改变审计目的和范围”,由此可见EDP审计、电算化审计和计算机审计都没有改变审计的目标,但信息系统审计除了上述目标外,还包括信息资产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效率性。
4.信息系统审计是事后、事前、事中审计的结合体。注册会计师所执行的财务报表审计往往是年度审计,属于事后审计。而信息系统审计是事后、事前、事中审计兼而有之。如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由审计人员介入所进行的审计属于事中审计,此项审计相对于系统运行后而对其所进行的审计而言又可以看作是事前审计;信息系统运行后,对其在一定期间的运作情况所进行的审计则为事后审计。
5.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更加宽泛。信息系统审计包含了一切与信息系统有关的审计,除了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及相关业务的审计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必将包括联网审计、电子商务审计、网站审计、ASP审计和XBRL审计等。
6.信息系统审计是一种基于风险基础审计的理论和方法。很多组织都能意识到技术带来的潜在好处,然而成功的组织还能够理解和管理好与采用新技术相关的很多风险。信息系统有着与生俱来的风险,这些风险用不同方式冲击着信息系统,审计者面临着审计什么、何时审计以及如何帮助信息系统的管理者管理和控制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问题。
三、信息系统审计的过程
审计过程是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信息系统审计一般可以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审计的对象和具体业务不同,每个阶段所包括的具体内容与财务审计也不同。
1.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信息系统审计过程的起点。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利于帮助审计人员有的放矢的去调查、取证,形成正确的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计划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调查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审计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制定审计计划。(1)调查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价固有风险为了做好审计工作,审计人员首先应了解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需要了解的基本情况包括:第一,被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生产经营情况。第二,被审单位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水平。第三,被审单位信息系统一般情况,即信息系统的结构,所使用的软硬件和网络设施以及运行环境。第四,被审单位应用系统及其所处理的交易和事项的类型。(2)调查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评价控制风险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应了解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的健全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初步确定控制风险的大小。(3)评估审计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为了合理使用审计资源,有效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审计人员应评估审计风险,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是指在审计事项中,能够容忍出现差错的程度和大小。(4)编制审计计划。在对被审单位的风险进行初步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后,审计人员应当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被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审计的步骤和时间安排、审计人员分工、运用的信息系统审计方法、审计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和其他内容等。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根据计划阶段确定的范围、重点、步骤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评价,并形成审计结论的过程。主要由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个阶段构成。(1)实施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检查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健全有效。计人员需要对被审单位的控制系统进行识别、测试和评价。测试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审从而确定后续的实质性控制系统识别。审计人员通过与相关人员面谈、调查问卷以及查阅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说明文件等方,识别被审单位的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环境,并将调查情况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2)实施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对信息系统控制进行的详细测试,以获得这些控制在审计期间是否真实存在并合法有效的审计证据。实质性测试主要通过测试必要的数据,对信息系统达到特定的控制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
【论文关键词】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内容;步骤;实践意义
进入新时期以来,公路建设一直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之一。公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先导效应已越来越明显,全国一大批公路新建和改革扩建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各地区的交通条件,带动了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和快速发展,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应当看到,当前公路建设中由于投资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带来不少隐患,审计部门采取事后审计,“走过场”,完成任务,监理部门不很好的配合,“和稀泥”、“睁只眼闭只眼”,导致建设项目存在不少问题,最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为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做好跟踪审计工作。
一、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概念
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单位审计部门组织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审计监督的活动。分为开工前审计,即对项目程序的合法合规性、投资概算的真实性进行审计;施工期间审计,即审计部门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工程管理、施工进度、工程材料、变更洽商等事项的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即审计部门对竣工后各项工程最终造价的审计;财务决算审计,即审计部门对建设项目全部投资认定情况的审计。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全过程审计(开工前财务收支审计、建设期间财务收支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也不是指审计决定(意见)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后续审计。而是由出资人(代表国家出资的单位)派出审计组(或社会审计组织)到施工现场对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所进行的工程建设(施工预算、施工组织、施工现场、工程计量、工程计价、工程变更和变更单位、工程结算、财务收支等)全过程进行实际的跟踪审计监督。
二、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步骤
跟踪审计步骤一改原来的事后审计步骤,事后审计可以说是一般现在时,跟踪审计那就是现在进行时。它们的区别十分明显。
事后审计。审计组所做的工作:1、收集资料:公路施工单位提供的预结算书、施工图纸、设计变更、预算定额、当地相关部门颁布的数据信息。甲乙双方签定的材料价格、施工合同、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证书、取费证、招投标价,施工组织设计、标准图集等。熟悉施工图纸和说明书,计算工程量。2、了解工程情况:主要是针对变更资料不全时采用的。在施工现场对照图纸、设计变更和结算文件,实施测量、查看,将二者进行比较核对,看图纸与实物是否一致,有无偷工减料、私自减少工序。3、核对工程量:甲方将审计底稿报交乙方,通过交流核对,使乙方认可,做到审核结果双方认可同意。有近似于“走马观花”,根本不能审计出实质性的东西。
跟踪审计。审计组所做的工作:1、审计组进入被审计单位前,应制定审计方案,明确审计范围、内容、方法、程序、审计组人员分工及审计质量控制办法、并考察施工地点。2、审计组进入被审计计单位后应独立租用方便到现场监督的工作驻地,并自备交通工具,以旁站、巡查、测量、试验等方法对工程施工量进行全过程现场审计监督。3、监理处对承包商进行计量验收时,必须联合审计组同行;验收后,施工方、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审计组四方在验收单上签字。4、审计组收到建设单位签字的承包商计量支付申请后,专业造价工程师应逐项审核,提出核定数量和价款。若申报数量与审计现场验收记录不符或计价不准确时,专业造价工程师可修改计量支付文件,并编制审计签证单(审计记录),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审计人员三方在签证单上签章认可。5、审计组负责人只在最后审核无误的计量支付文件上签章。该计量支付文件报建设单位主管领导签字后交建设单位财务部门办理资金支付手续。6、发生工程变更设计时,若需新定工程结算单价,先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签证,工程管理部门审查后再交审计组审定。建设单位根据审计组审定的的单价作为变更工程单价。7、审计组对已完工的合同规定建设内容的单项划等号应出具单项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建设单位在留足质保金的前提下,根据审核报告办理工程价款结算。8、建设中期审计组应向派出(委托)单位出具一至两次投资控制情况和财力收支情况的审计报告。9、全部工程基本完工且符合竣工验收条件时,审计组应出具全部工程建安投资部分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报告。10、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在征求被审单位意见时,一般采用当面交换意见、当面签字确认的方法,如果当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应采用书面交换意见的方法进一步协商;被审单位收到征求意见函后必须在十个法定工作日内反馈意见,未反馈意见的视同默认;审计组对被审单位反馈的意见应认真研究,认为反馈意见正确的要相应修改审计签证单或审计报告,认为反馈意见不正确的可以签署审计意见或出具审计报告,但应在附主中说明此事。
三、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实践意义
跟踪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审计方法,新生事物可能一下子难让有关单位或个人接受,必须对其意义及作用作广泛宣传,大力宣传。《审计法》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的规定、《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2003年3号令)、交通部《交通建设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交审发[2000]64号)和《关于加强交通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通知》(交审发[2001]62号)等,上述这些法律法规都对跟踪审计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宣传,使广大参建人员认识到跟踪审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投资控制,更加公正、合理、准确地对工程造价进行鉴证,这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同时,通过审计认定后,建设单位可以大胆地计量支付,相应的加快了工程结算速度,确保了施工单位合法的工程款的及时收回和民工工资的支付,这样促进了工程进度的加快,对施工单位提高效益也是有利的。讲清跟踪审计与原来的事后审计的区别与优势之处。跟踪审计与事后审计最大的区别在审计人员能及时地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审计,确保了审计对路面表层以下工程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监督,大大提高了交通建设项目的审计质量。由于变更工程的单价由审计在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审定,确保了变更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准确、合理、合法,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变更工程的造价,有利于监理工作。试点项目的监理单位认为,在现场验收工作中增加一层监督,使监理单位领导对基层监理人员的工作感到放心一些。以前对工程造价实行事后审计,监理处工作人员在工程完工后还要问审计组作较长时间的解释工作。实行眼踪审计,工程竣工之日,就是审计结束之时。不留下一点后患,什么问题均可消失在萌芽之中。
跟踪审计不仅能及时纠正工程预算、工程结算和变更等影响工程造价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审计组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道德风范和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建立起的威信,制止和防范工程计量、计价的虚报与冒算,从长远意义看,这才是跟踪审计为出资人的投资控制作出的最大贡献。
跟踪审计是将管理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环保审计等新的审计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交通建设项目中,有利于提高交通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