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市场的定义

医药市场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市场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市场的定义

医药市场的定义范文第1篇

■ 耐用消费品的定位

在成熟市场上,耐用消费品的定位要注意的是消费人群永远是新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新的消费人群永远都喜欢最新款式及最新功能的产品。所以,在同等品牌条件下,更新的款式、更新的产品内涵、更新的科技手段,总是可以轻易地抓到这些人群;如果在同等产品条件下,品牌所体现出来的优势就会更重要。

在成熟市场上,消费该类产品的消费者有第一次消费的,也会有重复消费的。如果只为了追求产品的销量,可以定位在以往教育过的人群。在产品款式基本符合需要的条件下,追求价格上的合理性。

如果为了吸引第一次消费该产品的人群,就要找出该人群中的个性人群,从产品的外观款式、功能特点上做出个性来,满足这些人的爱好和品位。当然,这只是抢夺市场的一种定位,而这种定位的目标是为了增加市场份额。

电脑、彩电、冰箱等都属于耐用消费品,它们的产品利益基本相同,所以各自要找出自己的定位,如是大众的、个性的、专业的、耐用的,还是价格实惠的,总之,需要找出自己的一个位置。

■ 快速消费品的定位

快速消费品则不同,它的产品相对固定,市场也相对固定,消费该产品的人群在短期内消费该产品的频率比较大,而这种高频率就要求企业做出品牌,因为品牌忠诚度是最有作用的。

快速消费品在成熟市场上的做法是,第一要考虑启发新的需求;第二要考虑满足已有人群的这种品牌忠诚。启发新的需求是需要将产品的普及率增大,而品牌忠诚则是能增加产品的消费频次。这两种做法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横向的很多人都会做,但纵向的做起来就比较难。企业要想得到市场人群对产品的品牌忠诚,就必须首先得到市场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同。因为得到了认同之后,才能得到消费者的好感,而且还要让这种好感永远新鲜,永远不会消失,这是相当难做到的。

医药市场的定义范文第2篇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加强医药市场营销和相关管理,有着巨大的意义。医药市场营销管理其本质就是针对需求进行管理,最终达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而从任务方面加以分析,还可以进一步的划分为刺激性的营销、扭转性营销、恢复性营销、开发性营销、维持性营销、协调性营销、抵制性营销以及限制性营销等几个方面。另外,医药市场营销的管理还集中的体现在选择目标市场、分析市场机遇、实施市场营销活动以及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组合等几个方面当中。所以,结合上述的分析,在当前医药市场营销的大环境之下,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必将起到重大的影响,在实践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加强对理念和营销技巧的分析,真正意义上促进项目化管理工作的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运转。

二、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重要性和意义分析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医药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营销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明确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加强对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可行性分析,并且对其必要性进行研究,对项目化管理的价值进行综述,进而增进行业的发展水准,为今后的工作明确建设方向。

1.医药市场营销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医药市场营销项目化管理指的是以需求为核心,从企业的基本战略规划至企业营销组合等的整个营销活动,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是一个企业完整的运作过程。从本质上来分析,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存在有组织不灵活、营销缺乏科学性等弊端,整个营销和管理的流程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并且营销管理的利润过于粗放,整个医药市场营销企业的规划战略缺乏长久性的规划等等。另外,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模式在营销的方式之上还过于偏重定性研究,故而整个营销的过程忽视了技术的重要性。在针对医药市场营销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相关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对于后续的发展难以作出准确的预测,进而难以明确基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方向。所以,在市场之中相关利润也存在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时,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模式还会导致内部部门协调困难以及结构过于臃肿等难题,严重之时还会导致企业内部的部门职能出现重叠的状况,各项工作管理支离破碎,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当前的医药市场行业竞争激烈,各个产品的竞争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极端,所以采用先进的理念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革新,将有着巨大的意义。今后的医药市场营销应当向组织灵活性和反应的快速性等方向发展,真正意义上做到准确的把控市场动态,掌握准确及时的消息和资讯。

2.医药市场营销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其次还应当针对医药市场营销管理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广泛的开设多种营销渠道,加强对营销策略的研究,加强市场相关产品的推广,另外,还可以通过使用促销等手段,使得整个医药市场营销更加有目的性。在营销项目的启动阶段,应当由相关项目经理人以及管理人员成立项目的研究小组,准确的分析和把控市场目标,确定基本的营销目标和营销方案。同时,还需要编制出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产品说明书以及工作说明书等等,结合营销的目标和方向,准确的分析企业内部资源,熟悉企业的各种文化,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并且对市场之内相关产品的劣势和优势进行分析,加强统计数据信息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风险的记录,最终确定得出营销的方案,并且确定出基本的范围。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医药市场营销的计划分析,编制出详细的项目计划表格,对可能的营销管理资源和项目的活动等进行分析,确定得出阶段性的研究指标,并且研究得出基本的网络项目图纸,选拔成员,组建起一个团队,创建出基本的工作分解结构,对各项活动进行定义。最后,则是应当加强项目的实施,构建起专业性的商业渠道,加强对产品的分析,对网络计划进行评审,纠正错误,加强对全过程的控制。

三、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价值

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主要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组织管理模式,是从基本的战略角度着手进行管理的研究工程。所以,此项管理模式可以很好的打破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界限和弊端,使得其管理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更加柔性,进而增进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实现了高效的信息数据传输,真正意义上体现出市场的效率和营销管理工作的优越性。另外,由于传统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是从企业的运营管理之中派系出来的,所以更加强调纵向分工和横向分工。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层级较多,使得整个组织结构变得更加臃肿。而通过项目化的医药市场营销管理,则可以实现准确的数据实时共享,实现信任合作、责任公担、加组织成员的交流与学习,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医药市场的定义范文第3篇

国务院总理在会见拉米时对中国入世五年做出了评价。 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认真履行入世承诺,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积极调整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在短短五年时间里,中国平均关税大幅降低,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使自己从中得益,而且也为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面对新的挑战,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发展,在开放中与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加入WTO,国内医药市场更加开放

加入WTO以来,我国政府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外医药市场加速融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意识,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1、药品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从目前我国医药科技发展现状看,短期内很难在新药创新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无法改变以仿制药为主的局面。新的药品管理办法,重新定义了新药概念,新药保护由行政保护转为专利保护,取消了原有对新药根据类别给予一定行政保护期的做法,使大批企业纷纷涌入仿制药品领域,同品种生产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国内药品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

国内医药市场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国外制药企业进驻本土市场,继以贸易、投资设厂等方式之后,国外企业已经开始瞄准研发领域。一批知名的大型跨国制药企业不仅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设立中国研发中心,而且还将中国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与全球同步在中国申请新产品专利注册和上市注册。由于国外企业在长期新药研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2、非关税措施阻碍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入世后,我国政府大幅下调了药品的进口关税及部分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了进口大型医疗装备的特定产品招标管理。

加入WTO后,我国凭借在化学原料药领域的生产和人力成本的优势,成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部分国内企业为了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竞相压价,造成低价恶性竞争,大量廉价产品涌入国际市场,使国外反倾销、反垄断诉讼此起彼伏。由于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不健全,企业缺乏应诉经验,处境很被动。能源、原料的涨价,出口退税率降低和美元汇率的变化,使某些传统出口原料药正在失去优势。

2000~2003年我国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11%降到5%~6%,取消了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口的审批权。受巨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吸引,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增加了在华投资,世界医疗器械前十强中有八家已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目前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跨国公司占领,除少数品种外,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档医疗仪器设备中进口产品占总装机容量的比率高达90%以上。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不少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国产医疗器械产品不论在技术能级、档次方面,还是在产品功能、外观以及操作便捷方面,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难以满足国内临床和科研的需求。我国卫生机构大量采购进口医疗器械(特别是精密医疗仪器),过度追求现代化高标准配置,也是目前我国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出口面临一系列非关税贸易壁垒等障碍,如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等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困难重重,多年来出口增长缓慢。入世后关税的降低使国外产品的进口更加有利,对国内中药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

3、药品分销市场全面开放

加入WTO后,我国取消了对外资参与佣金及批发服务和零售服务的地域、股权、数量以及特许经营的所有限制,实施了新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医药分销市场对国内外资本全面放开,标志着国内医药市场全面竞争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医药流通企业也真正进入了优胜劣汰的发展阶段。

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的进入,对我国传统的药品批发、零售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推动了行业在药品采购、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和售后服务等全方位销售服务领域管理水平的提高。

背景资料

中国入世5周年・地方篇-全国各地积极应对

入世后,我国很多地方成立了WTO事务机构,这些机构是应对入世工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WTO机构协助政府协调各部门与企业之间的WTO事务工作,贯彻落实与WTO事务相关的政策,为中央政府对外贸易谈判提供基础信息资料和依据,为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贸易秩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将上海各界WTO专业人士集结起来,为中国入世群策群力,2005年12月11日,上海市欧美同学会成立了WTO专业分会。

入世5年来,厦门市对外贸易不断增长。

深圳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

2005年12月19日,参加WTO第六届部长级香港会议7位驻WTO 大使移师深圳,出席第四届“WTO与深圳国际化”高级论坛,为深圳国际化建设把脉。

2005年9月13日至16日深圳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承办商务部“全国地方WTO后过渡期综合性应对―贸易救济(深圳)培训班”。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成立6年来,为上海和中国的入世工作献计献策。

湖北武汉港码头来自世界各地,印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名称的集装箱堆积如山。

河北省开放型经济绩效斐然

河北钢铁行业

目前,河北省钢、钢材、生铁的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主要产品产量继续高速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河北食品加工行业

加入WTO以来,在三鹿集团、承德露露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河北省食品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优势产品产量增幅较大。

河北纺织品服装行业

加入WTO以来,为适应纺织品贸易一体化的新形势,河北着力发展新型化纤原料、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纺织品、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四大领域。

河北医药行业

医药市场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原料药行业;SWOT分析;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00503

目前,国内尚无对原料药的权威定义,一般认为原料药是可以直接用来制备制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原料药按来源可将分为化学原料药、生物原料药、植物提取物等,由于化学原料药占据了原料药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因此,狭义上的原料药指的就是化学原料药。本文所指原料药即为化学原料药。在国际上,一般将原料药和中间体一起统称为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s,API或Drug Substance)。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我国每年生产的原料药90%用于出口,其中欧盟是我国原料药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其次为印度和美国。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1年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额为220亿美元,占医药保健品总出口额的49%以上,可以说原料药是代表我国医药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产业。但是,众所周知,我国的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随着我国人力、原料和环保成本的上升,原料药出口的利润越来越低。特别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欧债危机愈演愈烈,“通胀”压力不断增大,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我国的原料药市场无疑于雪上加霜。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我国的原料药行业该如何选择?在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国原料药行业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以及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综合分析(即SWOT分析),给国内的原料药企业提供策略选择支持。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1国际方面

(1)全球医药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预测,至2015年,全球医药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6%,同年全球销售额预计将超过11000亿美元。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居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导地位,但是市场增速放缓。与此同时,以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崛起,成为拉动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力。

(2)仿制药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化学制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2011-2015年,全球将有130多个专利药物陆续专利到期,总销售额在1000亿美元以上。专利到期后同一种药物将由四五家医药企业生产,仿制药市场扩容,对原料药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加。此外,各国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控制医药费用支出,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仿制药的开发和使用,也将极大地促进仿制药销售的增长。例如,在欧盟仿制药经常作为一线药品成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标准;此外,欧盟政府还出台政策给仿制药企业提供拨款或低利率的贷款、给出口药品企业减税等。

(3)产业整合呈现新趋势。合同研发和合同生产发展迅速,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临床资源丰富、综合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全球合同研发和合同生产的重要基地。并购重组活跃,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不断涌现,专利药公司通过并购和联盟等方式大力发展仿制药。去年以来,辉瑞公司与海正药业、先声药业与美国默克、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等纷纷成立合资公司,瞄准专利即将到期的仿制药品;今年初,阿斯利康仿制药战略新投资,将在江苏泰州投资2.3亿美元打造其在全球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助于稳步提高医药出口和加快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跨国医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主导专利药市场的同时,大举进入仿制药物领域,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国医药工业将面临严峻挑战。

1.2国内方面

(1)医药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人民群众对医药保健品的需求升高,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

(2)药品质量安全要求提高。2010年10月1日,新版药典实施,2011年3月1日,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以及药品电子监管体系的逐步建立,均对药品生产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药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有序竞争和优胜劣汰。

(3)环境和资源约束更趋强化。原料药行业具有高污染高耗能的特点,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化学原料药生产面临更大的环保压力;能源成本上升以及国家节能要求的提高,对医药工业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内环境,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有利于医药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和资源约束加强,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药品价格仍有降价趋势,医药工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制约因素。

2我国原料药企业的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分析

(1)产业规模大,生产成本低。目前我国约有3600家医药工业企业,能生产原料药近1500余种、24大类,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国和最大的原料药出口国,具有规模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原材料以及环保成本较低,我国的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

(2)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制药企业国际化速度加快,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熟悉国际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获得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关认证,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12日,我国原料药获得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颁发的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COS)206个;截至2011年1月12日,我国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登记的原料药药物管理档案(DMF)数量达到674个。

(3)以规模小、种类多、附加值高为特征的特色原料药崭露头角,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大宗原料药相比,特色原料药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市场需求大,是原料药行业新的发展方向,符合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利益。据了解,海正药业生产的他汀类系列特色原料药,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同类产品1/3以上的市场份额。近两年海正药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主要就是受益于辛伐他汀等专利药的专利过期影响。截止到2012年6月,我特色原料药出口量同比增幅为46.71%,平均价格同比上涨24.18%,比较优势明显。

2.2劣势(Weakness)分析

(1)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原料药的利润率及增长速度不如制剂,但与一般化工产品相比,仍然要高出许多,而且原料药生产投资小,其生产过程与化工过程基本相同,因此国内不少精细化工企业纷纷投入到原料药的生产中,从而使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呈现出“多而不优”的状态。大宗原料药的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低价竞争,使我国原料药出口陷入两难境地。发改委、工信部的VC行业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球VC总需求量不过12万吨左右,中国总产能已接近18万吨;国内VC出口11万吨,而国际市场需求约8万吨左右,产能过剩使近3年VC价格跌幅近70%。

(2)产品质量标准未与世界接轨。我国生产的原料药90%主要供应国际市场,这就要求我们从产品质量到体系认证方面都必须与世界接轨。但是,虽然中国新版GMP已经实施,但其在软件管理等诸多方面仍与欧美GMP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并不被国际市场认可。在体系认证方面,我国的原料药必须取得欧盟的COS认证或美国DMF文件方可“合法地”进入欧美市场。原料药生产的环境保护也难以达到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4000标准。

2.3机会(Opportunity)分析

(1)我国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经济增长和政策保障将继续促进医药消费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基本药物制度广泛实施,药品价格进一步下调以及“以药养医”体制有望得到改革等都将促进原料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国际市场的刚性需求。国际市场对我国原料药仍存在刚性需求,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短期内其他国家无法取代;以维生素C、青霉素盐为代表的大宗原料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特色原料药将依靠技术优势继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3)全球范围内原料药的生产转移。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五个原料药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和印度。近年来,跨国制药公司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结构大调整,纷纷把原料药的生产逐步向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或是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药,这一趋势为中国的原料药企业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制剂工艺水平带来新机遇。

2.4威胁(Threat)分析

(1)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放缓。2008年爆发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和今年以来的欧债危机接连重创世界经济,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不容乐观,我国原料药出口风险加大;

(2)原料药竞争优势被削弱。原料药生产工序多,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大量的“三废”,且排放物成分复杂,污染治理难度大。2010年7月1日,《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强制实施,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加上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我国原料药的生产成本增加,国际竞争力被削弱;印度等主要竞争对手货币贬值严重,而人民币却仍面临升值压力,我国原料药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

(3)贸易摩擦频发及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我国原料药出口构成严峻挑战。以欧盟为例,新指令2011/62/EU出台,要求出口到欧盟的原料药不仅要通过严格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符合性现场检查,还需要我国的药监部门对出口的原料药产品出具书面证明,实际操作难度很大,相当于对我国的原料药出口增加了新的技术贸易壁垒。

3我国原料药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在新形势下,我国的原料药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下面采用SWOT矩阵(见表1),寻找适合我国原料药行业的发展战略。

4结语与建议

(1)加强原料药产品质量管理,优化产业结构。这样既可以优胜劣汰,减少原料药企业内部间的恶性竞争,又可以提升我国原料药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原料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2)应进一步巩固大宗原料药的国际竞争优势,提高特色原料药出口比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原料药出口大国,我们必须坚持巩固如抗生素、维生素传统优势产品的地位,也要开拓创新,顺应时代的潮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特色原料药的开发和生产上。接下来几年内,专利药到期和仿制药物市场的到期为特色原料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应把握机会,注重原料药生产的技术投入,提高特色原料药的出口比重。

(3)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药品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推动EHS管理体系及其他各项标准与国际接轨,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国大宗原料药行业概况及投资机会分析[EB/OL].,20120621.

[2]IMS 2009 Pharmaceutical market forecast[R].Diana Conmy,Corporate Director,Market Insight,2008,(10).

[3]“十二五”规划原料药市场呈现新特点[EB/OL].,20101008.

[4]特色原料药如沐春风[J].医药中间体及其化工原料,2004,(4).

[5]国内特色原料药市场:赚足未来眼球[EB/OL].http://.cn/Industry/201112/yuanliaoyao131605.htm,20111213.

[6]原料药结构调整需要国家“一把尺子量到底”[EB/OL].http:///20110531/n308939311.shtml,20110531.

医药市场的定义范文第5篇

医药产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根据全球知名医药调研公司IMSHealth对医药市场的监测,1991年全球医药市场为2058亿美元,2011年达到8800亿美元,二十年间医药市场的平均年增长速度超过4.0%。目前,我国医药产业也呈高速增长,但总体上看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年轻”的阶段,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够,产业竞争力不强等不足仍然存在于医药产业中。为了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需要制定与医药产业相关的一系列政策。但政策的制定并不是盲目的,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对医药产业定位的基础上,在制定政策前需要对目标产业进行全面而正确的定位。因此,对医药产业进行定位对于相关政策的制定的意义非同小可。医药产业作为一种产业类别,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属性,医药产业作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还有着这类产业的特点。同时,医药产业由于其产品——药品关系国计民生而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产业有别于其它产业的属性更加突出。因此,本文拟首先从市场调节的角度、国家变迁的角度对医药产业进行基本定位,再从医药产业的产品的出发,结合基本药物制度与医药产业的关系对医药产业的特殊属性进行分析,以达到对医药产业的全面定位。

1从市场调节的角度对医药产业的定位

医药产业作为一个正在逐步进入国家主导和核心产业的产业类别,与其它产业一样,必须接受市场的自发调节。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通常是通过该产业的投入、产出等方面的一些特性来发挥调节作用。从而一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方面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的市场结构,诸如进入壁垒条件、生产者规模和分布、产品差异、规模经济等。

1.1医药产业是高投入的产业医药产业本身是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的特征,而与此特征相联系,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的特点。医药产业的高投入主要体现在医药研发上。医药产业中,承担研发的是制药产业。制药产业在产品研发的早期和生产过程中严格的标准和质量控制,以及最终产品上市和市场开发的过程中都需要非常高的投入。尤其是新药的研究开发过程更是耗资巨大。国外通常开发一种新药需要2.5亿美元,有的甚至高达10亿美元。

1.2医药产业是高收益和高产出的产业众所周知,医药产业是一个高盈利产业,发达国家医药行业的销售利润率一般高达30%。而创新药物的利润回报率更高、更快。一般情况下,一种新药上市后2~3年就可收回所有投资。换言之,新药品一旦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后将获取暴利。

1.3医药产业具有相对垄断性医药产业在大多数国家都是由政府控制准入的行业,政府的严格监督和医药产业本身的高投入特性使得医药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高进入壁垒进一步导致了企业一旦进入医药产业则可形成相对垄断的地位。这种相对垄断性不仅表现在区域方面,也表现在企业垄断方面。区域的相对垄断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是全球制药市场的主体。北美市场首屈一指,其次是欧盟地区和日本。医药产业中企业的相对垄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跨国公司通过大规模的联合兼并,对市场的垄断性越来越强,对世界医药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及其跨国企业垄断地占有着医药研发资源和医药技术创新的成果。医药产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及相对垄断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医药产业的诸如进入壁垒条件、生产者规模和分布、产品差异、规模经济等这些市场结构,而产业的发展状况往往受这些市场结构的制约并通过这些市场结构得以体现,从而该产业的发展也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接受市场的自发调节。

2从国家变迁的角度对医药产业的定位

受市场调节是医药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共同属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药产业与一般产业并无差异。然而,随着国家发展的变迁,我国需做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各部门和有关专家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被赋予了这类产业的新的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便成为我国对医药产业制定针对性政策的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基于新兴技术、科技含量高、出现时间短且发展速度快,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具有较大溢出作用,能带动一批产业兴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支撑作用,最终会成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业态形式,其产品质量要稳定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发展前景要好,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经济技术效益显著。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医药产业可被定位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2.1医药产业是刚兴起、渗透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医药产业规模较小,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快速成长期。医药产业作为一种基于新兴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对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具有较强的辐射和渗透作用。医药产业结合了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它不仅能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形成,也能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并将最终成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或支柱产业。

2.2医药产业是高科技含量、高产品价值的先导性产业医药产业需要坚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和新技术的支撑,其产品蕴含大量的技术突破。在医药产业中知识产权密布。因此,医药产业往往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附加价值高,能够引导和发展市场需求,并因此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

2.3医药产业是综合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友好性产业医药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不仅适应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产业选择,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手段。医药产业不以产生消耗大量资源为条件,更不以造成大量污染为代价,节约资源,排放少,强调环境保护是创新驱动的产业,也是环境友好型产业。

2.4医药产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导向性产业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还处于低级阶段,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不高,农业人口比例仍很高,制造业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创新竞赛环境下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战略机遇,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2.5医药产业是吸纳新就业、社会效益好的依靠性产业扩大就业是促进民生的一大主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医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在促进充分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从公共性质的角度对医药产业的定位

上述医药产业的特性是医药产业作为某一类产业的一些属性,然而,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公共政策,医药产业又有着自身的特殊属性。医药产业的产品——药品,与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医药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产业。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医药产业的这种特殊属性更加显著,医药产业的公共性质也越发凸显。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是以实现基本药物的可及为主要目的的,而基本药物的产业部门就是医药产业。因此,医药产业是基本药物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直接相关产业。为此,笔者从基本药物及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的角度对医药产业的公共性质进行探讨和论述。

3.1公共产品理论分析经济学家大卫•休谟(Hume,1739)最早对公共产品进行了理论分析,他认为“某些对每个人都有益的事情,只能通过集体行动来完成”。此后,随着众多经济学家对公共产品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该理论逐渐趋于完善。但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定义对该理论的影响最大。依照萨缪尔森的分析,纯公共产品是指任何一个人对某种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别人对其消费的物品。换言之,一定数量的纯公共产品只要被生产出来或被提供,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对其进行消费。后来的研究者根据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的定义,总结出区别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两个特性,即消费的非竞争性(Non-rivalness)和收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对于同时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的消费品称之为公共产品(Publicgoods);而对于同时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和收益的排他性的产品称之为私人产品(Privategoods)。这里的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一个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产品消费。因此,整个社会对于该产品的消费量就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这表明:第一,从消费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可以支配公共产品的总量商品;第二,公共产品在个人之间是不可分的;第三,该类产品多分配给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而这里的收益的非排他性是指某种产品一旦被提供,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或者排他成本很高。可见,非排他性与外部性具有密切联系,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外部性收益(ExternalBenefit)的特征。当然,外部性与非排他性是有区别的,外部性收益通常发生在有限个体之间;而收益的非排他性通常是指广泛的外部性收益,甚至涉及全社会的个体。对于公共产品的消费的非竞争性与收益的非排他性而言,前者是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是由公共产品自身的因素决定的。而后者则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根据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可以将所有产品分为4类:纯私人产品,既不具消费的非竞争性也不具收益的非排他性;纯公共产品,既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又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俱乐部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但不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共同资源,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而不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俱乐部产品和共同资源因只具有这两个竞争性和排他性两个特征中的一个,有时也被称为准公共产品。

3.2医药产业的公共性质分析

3.2.1基本药物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基于上述公共产品理论的分析,笔者从是否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出发来判断基本药物是否属于纯公共产品。布朗和杰克森(BrawnandJackson,1990)曾以图示方式,给出判别公共产品的步骤,如图1所示。根据图1的流程进行判断,首先基本药物具有明显的消费竞争性:在所有的基本药物中,某一个单位的药品被某一个患者使用后,同一单位药品不可能同时被另外一个患者使用,也就是说,多分配给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不为零,即具有消费竞争性。进一步对收益的非排他性进行判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基本药物不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因为某一个患者用药治疗后,一般不会导致该患者以外的很多人的健康状况的改善。即使对于一小部分传染病防治的药品(如疫苗)而言,它们确实存在明显的外部性,但这种外部性并非是公共产品收益的非排他性意义上的外部性。因此,基本药物也不具有收益的非排他性。由此得出,基本药物本身并不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

3.2.2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分析在对基本药物制度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行分析时,笔者仍然遵循图1的流程来进行分析。基本药物制度作为一项国家制度,一旦建立,就意味着国家中的每一个居民都有权力享有,每一个居民都能从中获益。对于国家而言,收益的排他成本很高,当然,也不可能进行收益的排他。所以,基本药物制度具有明确的收益的非排他性。但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下,多一个人享受基本药物制度的待遇就会多消耗一份药品资源,也就是基本药物制度分配的边际成本不为零,即基本药物制度不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基本药物制度应属于准公共产品。

3.2.3医药产业的公共性质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得以落实,根本的物质保障就是基本药物。而医药产业作为基本药物的产出部门,是基本药物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坚实后盾。通过上文分析得出基本药物制度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而基本药物制度的这种属性便赋予了与之密切相关的医药产业某些特性:医药产业关系到国民对准公共产品的消费;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否与国民的基本用药息息相关等。总之,作为公共产品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使得医药产业在也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性质,从这个角度说,医药产业可以被看作一种公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