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实践过程简述

劳动实践过程简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过程简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实践过程简述

劳动实践过程简述范文第1篇

一、 选择题

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视具体情况,可又多种选择)

3.实行饥饿纪律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实际锻炼法)

5.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马卡连柯)

6.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这句明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教育法)

8.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法

9.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辨析题

1.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活动。

错误。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哪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因此,品德包含的范围较广,而道德只是期中一部分,故不能以偏概全。

2.德育过程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错误。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其三、结果不同。

3."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错误。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

错误。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又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

1.简述德育的重要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2.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3.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理想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劳动教育

5)自觉纪律教育

6)民主与法制教育

7)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劳动实践过程简述范文第2篇

摘要: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和人力资源大省,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转移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中存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和培训实效性差等问题。结合我省实际,开创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培训模式、完善“订单式培训”和多渠道进行融资,形成河南省特色职业培训模式是解决职业培训问题的出路。然而我省又是农业大省,针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创新农民工培训模式,有效地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促进就业的关键。

关键词:职业培训;劳动力;培训模式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解决人民群众现实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必要途径。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人力资源大省,而劳动者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高的矛盾长期存在。怎样有效地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适应市场需求促进就业是关系我省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一、挖掘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省劳动力资源、职业技能培训现状调研分析,发现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中存在参加培训者积极性不高、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培训过程形式化等问题。

(一)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我省劳动力分布广且存在地域差异,现有的培训体制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没有充分结合地方特点。城乡劳动力培训内容与企业生产需求的严重脱节,是农民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一个严重性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培训内容设计上仍以理论知识和市场现有情况的分析,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实习。和有相当一部分培训单位没有充分考虑到对日益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建筑业、纺织业、服务业所需的技工技能的培训。此外,缺乏对劳动者进行必备的社会公德、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仅限于一定行业的状况简述和相关技能的理论层次,难以适应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全面要求。

(二)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培训资金是劳动力培训的首要保障。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培训就不可能有序进行。我省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工作需要,切实调整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其中包括职业),并将就业再就业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可为规定的人员,可向培训机构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标准:A类专业每人600元,B类专业每人500元,C类专业每人400元1。其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以所在地定点培训机构为主进行,农村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并实现就业的,可享受政府提供的一次性职业培训补贴。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培训机构的认定,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培训资源的整合,规范培训秩序,确保培训质量2。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如今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培训实效性差

培训实效性是指培训实际结果符合生产需要的程度,表现为劳动力在生产中实践中的作用发挥。培训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对象的就业和收入。在培训过程中常常出现培训内容及其深度不适应当农民工的接受水平,而且培训对象基础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我省现有的培训周期短,而且往往与生产实践脱节,培训内容很难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这种短而快的培训模式造成培训实效性差的结果。没有良好的培训效果,经过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能如愿的就业和增加收入,势必导致培训对象积极性不高的局面。

由于市场的需求,农民工对技能要求呈现出特殊性,在培训内容和专业设置上,要准确把握市场,突出实践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培训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形成河南省特色职业培训模式

我省针对劳动者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现代劳动力市场需要的问题,积极强化我省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有效成果,使我省劳动者的素质得以提高。然而,仍然存在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培训实效性差等问题。针对我省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构建体系完善、富有成效的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职业教育方针为指导,开创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培训模式

我省在充分发动社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坚持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3。然而传统的培训模式不能有效的满足市场的新变化,模式创新是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的有效途径。

使企业成为培训的主导。结合国内外农民劳动力职业培训的特点和我省的实际,要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培训模式。要想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就必须将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用工单位相结合。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使企业成为培训的主导,培训方案的制定、培训课程的安排和教师的配备都要以生产实践的需求为主,让用人单位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劳动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企业要结合他们的工作实践,让学员实际见习,这样既提高他们的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奠定了实践基础。

劳动实践过程简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调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2

一、逛菜场与妈妈经

运用实例: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价值与价格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教学活动设计与与分析:

(一)逛菜场。菜场是了解价格现象的好地方,小菜场反映大道理,我要求学生利用放学时间和休息日逛菜场,观察货币和价格现象,参与交易行为,搜集各种买卖谚语和生意经,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真实的素材。在实践中发现这个学习经历对于学生来说是快乐的,他们很乐意逛菜市场,饶有兴致地观察砍价,学会了辨别各种肉、菜的新鲜度,和菜农攀谈,记下采访手札,在他们的调查报告中充满了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此举的目的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解答问题的成因并找到解决方法。逛菜场所获得的信息非常多,在整本书的教学中都能当做素材用到。

(二)妈妈经。教材《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中“社会必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引入和解释理论性过强,许多老师在处理时觉得导入难度大。用学生们社会调查中记录的“妈妈经”教学则很简捷。“妈妈经”很多,像“货比三家不吃亏”、“有钱不买三年闲”、“一分钱一分货”、“只有买错的没有卖错的”等等,虽然平时耳熟能详,但学生们并不懂得这些生活谚语蕴含的深刻经济学知识。于是,在教学中我利用“见微知著”的类比思维方式,让学生有效提取“微”的信息,巧妙引导学生发现“著”的普遍性结论。

思维上运用否定之否定辩证思维法和换位思考法,引导学生在个案分析中展示发现的观点,在思维冲突中鉴别模糊的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教学过程简述:

设问1:为什么今年的小龙虾价格这么便宜?

发言实录:因为洗虾粉会导致人得横肌溶解症;卖虾的多,买虾的人少;天热了,虾子生长的快,供应量多所以价格下降。(第一次肯定――供求决定价格)

设问2:供求决定价格,同学们得到了这个结论,可是,菜场里买海鲜的人也少,买蔬菜的人最多,什么海鲜比蔬菜贵那么多呢?

发言实录:捕捞成本和种植成本完全不同;天热,运输保管成本也大大增加,成本更加重要;(在观点冲突中思辨,否定了供求决定价格,肯定成本也决定价格)

设问3,那么,请相互交流,影响小龙虾价格的因素还有哪些?给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归类,按重要程度给他们排个序。(学生列出了很多,包括基围虾价格也低、养殖技术成熟、运输因素、保鲜养活的成本、气候因素等等)

辅助活动――角色扮演:小老板的抱怨:“猪肉都卖成白菜价了”(在养猪场主、收购者、货车司机、小刀手等角色争执中发现这个现象是不可能延续的,会产生种种不利于生产、销售和消费的结果)

学生总结: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其它因素都是通过供求对价格产生作用。(自主探究归纳,再次肯定)

设问5: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价值的量呢?(回顾前课知识)

设问6:大人们为什么常说“买东西要货比三家”?

发言实录:(很有经验地)多比几家才知道什么价格比较合理,什么商品买的划算。

设问7:甲乙丙三家生产同一商品,条件、技能都不一样,劳动时间自然不同,我们以哪家的时间为参照标准才合理呢?为什么?(导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含义)

设问6:你愿意是甲乙丙中哪种生产者?你会怎样组织生产?

辅助活动――角色扮演:学生俨然化身为小老板,谈出了很多做生意的门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的关系、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也就在他们的侃侃而谈中被一次次总结和发掘出来了。

教学后记:社会调查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对所得经验和知识一次次自我肯定,在老师和同学不断质疑中发现问题,又从否定中发现肯定,新奇感倍增,随着不断深入探讨,比较鉴别,得出新的结论,达成恍然大悟的效果。整个过程由学生凭借前期的调查所得自己主演、自己归纳总结,教师是课堂的灵魂,仿佛不经意间就引领着学生体会探究的思维过程,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热点访谈

运用实例: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举措

教学活动设计与与分析:

学生们虽然学了一些基础知识,但非常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尤其是对国家宏观的方针政策觉得很抽象、很难理解。从难度上说,“收入分配公平”知识点是全书之最是一点都不过分的。一项政策的出台,是许多人经过若干年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得出的,是个复杂的过程,要让高一学生从浅显的事例中推理出政策性结论显然不现实。因此,这一课的目标设定是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宣传、支持政策的贯彻和实施。

授课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多听一听老百姓对收入状况的看法,体会什么叫做辩证地看问题,要关注不同行业、不同技能、不同所有制下人们的收入对比情况,要逐渐学会客观地看待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云亦云。学生的社会关系网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尽管有人不愿暴露自己工资收入的情况, 但因为不是出于恶意,在向家长说明调查目的后,家长们非常支持让孩子们了解这个社会,还有家长陪着孩子到人才市场去现场调查,趁此机会询问各行业的就业前景,为将来孩子的择业方向做预案,好些数据是家长主动给孩子提供的。学生们一直关注时政,搜集了丰田汽车职工罢工、富士康问题劳资双方冲突的材料

有这样丰富的资料背景,课就好上了。我从学生的调查表中选取了部分典型收入状况列了一个表,课堂讨论以此为基础展开。我以为,过程的设计要顾及学术规范,更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的价值判断,所以这个模块的授课我非常关注主体亲历的操作与思维提升过程。

教学过程简述:

设问1:(头脑风暴)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谈对表格中各种职业收入状况的看法。

设问2:(讨论当前很“潮”的话题)你有仇富心理吗?对自己的金钱观做个评价。

课堂记录:学生对话题很感兴趣,一点都不讳言,出乎我的意料,认为自己“仇富”的居然占多数,对班级里的几个有“富二代”表现的同学摆出了鄙视的态度,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成功必须要艰辛付出, 躺在父母的功劳薄上自己无所作为是令人鄙视的。

点评过渡:从大家的讨论可以看出,所谓的仇富其实是仇不公。如果说在社会层面上存在某种“仇富”心理,那么,应该说这种心理只是对于那些利用不正当手段非法暴富者,以及变富之后“为富不仁”者的“恶行”的道德义愤。因此,我们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又要解决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人们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设问3: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致富的重要保障,设想一下,如果收入差距过大,不公平现象普遍且得不到解决,会有什么后果?你认为什么是社会公平?

设问4:学习课文,理解国家政策,请你对应调查的事例提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举措。

劳动实践过程简述范文第4篇

二、启发引导法。主要是教师在注重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习以及两者的相互反馈,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方法,掌握技能。教师一般作整体示范和简述要领,并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思维探索,独立进行动手操作尝试。其特点:一是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操作实践密切结合”的劳动课的特点。二是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这种教学方法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尝试法。主要是教师提出课题和操作内容后,首先让学生接触实践,鼓励学生独立尝试操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再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促使学生掌握技能和提高思维创造能力。其特点:一是首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实践,充分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和环境、学生动手探索的兴趣高,留下的印象深、技能掌握得牢。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危险性小,灵活性大,直观性强,可塑性充分的操作训练项目。如电子技术的线路板设计,元器件识别;照明电路中的开关、插座拆装;工艺中的创造性设计制作等等。教师只要交代清楚,稍加讲解,就可让学生大胆尝试,失败重来,反复探索,在教师点拔指导下,学生会有收获。

四、讲释法。主要是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操作基本技能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劳动技术课中,教师要讲释必要的与操作技能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技能操作原理、工艺方法、作品质量标准、操作时应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要求等。其特点:一是讲释中应注意抓住技能要点;注意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适时渗透德育教育;灌输质量意识和安全操作知识等。二是讲释法常常与操作示范结合起来,对于操作技能要领和注意事项,要结合教师的操作示范边操作边讲释,并辅以模型、教具、图片或多媒体课件,迅速向学生传递有关信息。基本知识内容的教学,通常采用讲释法进行。

五、开放课堂式教学法。主要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实践,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再根据反馈来的信息,总结评价,查漏补缺,使学生达到动脑、动手,并最终达到操作技能教学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一是开放课堂式教学,并不是放任自流、漫无目的、课堂无序,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主,目的明确,乱中有序,既要放开,又能适时进行总结。二是按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周期可以是1课时,甚至是几课时,收得过早,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会熄灭学生的创造火花;收得太迟,会给人以松散或放而不管的感觉。三是抓住时机适时总结,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做得好的给予肯定,存在的问题及时更正,最后达到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的目标。

六、图示教学法。主要是用挂图、投影片等图片来表达用语言难以准确、恰当表述的连续动作、操作过程或要领的教学方法。是劳动技能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其特点:一是技能操作学习是一连串的动作变化作用于对象的过程,常常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恰当的图形辅助教学可达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二是利用图形、分步挂图有利于扩大视角,留住操作过程的一瞬间,有助于学生观察。

七、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方法。其特点:一是在班级授课制下开展技能教学,教师自制适当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二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操作示范时的可见性,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可视效果和信息量,提高单位时间效率;利用其交互性强的特点,突破操作技能中的重点和难点。三是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再现能力强,可以反复重放,对于帮助难点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

劳动实践过程简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

实践教学是针对机电类专业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部分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讨、分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在对机电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从而达到预期的理想教学成果。

一、简述构建机电类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因素

1.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机电类专业的特点

学校在完成市场调研和人才教育定位的前提下,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实践内容、实践方法以及实践手段为改革重点,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适应能力培养为关键,改进其传统模式实践环节,优化实验流程,从而构建多层次、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专业特色化是当下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也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性原则。

2.如何加强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机电类专业的平台构建

对机电类学科的强化建设,正确实施实践教学环节以及优化专业课程结构,重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保障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施,从而构建多方位教学平台,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打下良好的改革、发展基础。

(1)建设机电类专业实验室的实践操作平台

首先要对机电类专业实验室进行规划、整合,加大对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投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利用实验有效的教学资源,

从而制订有效的实验教学计划,使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其专业性、创新性能,同时强化对精品实验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大大提高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2)强化建设校内外学生实习基地

学生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课堂外的实习、实

践活动,才能够有效验证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实践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平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内完成一般电气设备和简单机械加工实践训练,建立电气设备拆装实习基地,用于学生自己动手拆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认知电气设备结构和原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构建规范化的课程设计环节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以文化理论知识为主,加以实践训练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选题以小组形式,进行课题探讨、分析,老师可从旁指导。设计制订一套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创新教学模式,设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实践创新环节,是对学生理论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有效的实践考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习好机电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实践理论方案

1.机电类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强化并不是轻视理论教学,整个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不存在主体与从属的关系,所以,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要端正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正确位置以及有效作用。

2.机电类专业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的基本思路

在针对机电类专业实践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把对学生的操作实践教学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上,围绕现代机电工程素质,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教学目标,培养实践工程应用能力,以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合理的实践教学设计环节相结合为发展构建中心,以实践教学管理改革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整体优化效果并与理论教学形成有机统一的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建立机电类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安全管理及保障机制

1.强化机电类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实践教学队伍,尤其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开展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定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实践活动,

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

2.不断对机电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实践,以提升机电专业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改课程项目,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推动专业学科的有效发展,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思想从知识的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加强理论技术知识课程的内容比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以及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

通过对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建设的探索,分析得出改革、创新实践教育课程是当下各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人类快速发展的必要性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应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松平.独立学院机电类专业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科技信息,2011(5).

[2]郭年琴,陈爽.机电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5).

[3]李卫清,曹建树,焦向东.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

[4]肖忠跃,李和平,罗淑平,等.机电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8).

[5]王猛.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2(6).

作者简介:张有双(1965.3― ),男,汉族,山西省霍州人。1992年毕业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现工作单位:霍州煤电职教中心。职称:一级实习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