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与财务计划

融资与财务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融资与财务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融资与财务计划

融资与财务计划范文第1篇

岗位名称:财务部经理隶属部门:财务部岗位编码:直接上级:总经理工资等级:直接下级:会计、出纳可轮换岗位:无分析日期:

二、岗位工作概述

全面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财务策划,确保公司资金的正常运作。

三、工作职责与任务

(一)负责制订公司投资、融资计划

1.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订公司的财务战略计划方案,并提交总经理审批;

2.负责制订项目的投资和融资计划方案,并提交总经理审批;

3.负责制订财务应变计划;

4.日常运营资金的融资计划,并报经总经理审批。

(二)负责公司各项财务计划的组织实施和监控

1.负责计划的解释与沟通;

2.安排各项工作;

3.负责各项计划实施的监控,并定期或不定期向总经理汇报,对重大的变化应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三)运营资金的安排与费用的审核

(四)监控公司流动资产的状况

1.库存状况的监督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优化分析;

2.监督应收账款的状况,并负责根据有关情况采取措施;

3.审核固定资产的处理。

(五)负责公司印鉴和各种资质证明的管理

(六)负责制定、完善与审核本部门的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

(七)负责实施与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的公共关系

(八)领导、规范、考核直接下级的工作,审批直接下级的工作计划

(九)完成上级委派的其他任务。

四、工作绩效标准

(一)财务计划的制订科学合理并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提供的各项财务数据准确,及时,有效;

(三)保证运营资金的平衡,确保经营及生产的正常进行;

(四)全面监控公司资产状况,对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采取措施;

(五)严格执行公司印鉴和各种资质证明的管理规定,杜绝差错发生;

(六)财务规章制度及财务工作流程的制定科学合理;

(七)在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交往中不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失。

五、岗位工作关系

(一)内部关系

1.所受监督:在公司总体规划、重大决策及重要文件审批方面,接受总经理的指示和监督;

2.所施监督:在向部门内部人员下达工作任务和文件审批方面,对

各会计、出纳、采购主管、计划员实施监督;

3.合作关系:在财务计划、运营资金的安排、资产状况的监控等方面与各部门经理发生协作关系。

(二)外部关系

1.在融资计划实施时与银行等相关融资方发生联系;

2.工商、税务、海关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关系。

六、岗位工作权限

(一)对所属人员工作岗位调动权;

(二)对所属人员的工作指导权;

(三)对所属人员的工作分配权;

(四)对所属人员的工作监督、考核权;

(五)对所属人员的违纪、违规纠正权;

(六)对所属人员的违纪、违规事实处理权或处理申报权;

(七)对资金使用的审核权或额度内审批权;

(八)对采购合同的审核权。

七、岗位工作时间

在公司制度规定的正常班时间内工作,有时需要加班加点。

八、岗位工作环境

大部分时间在有空调的办公室工作,有时需要出外办事。

九、知识及教育水平要求

(一)财务管理知识;

(二)会计知识;

(三)税法知识;

(四)经济法知识;

(五)拥有财务管理、会计、税法、经济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六)了解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知识;

(七)熟悉计算机常用软件应用及操作。

十、岗位技能要求

(一)精通财务报表分析能力;

(二)熟悉财务计划的制定,运营资金的监控;

(三)熟悉各项会计工作;

(四)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和财务软件的应用。

十一、工作经验要求大学本科以上,会计或财务管理专业,至少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其中任主管二年以上。

融资与财务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传播;传播途径;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1

一、引言

作为经济学中的一种风险现象,财务风险已经在理论上和现实世界中为人们广泛接受。企业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从狭义上看,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破产风险或普通股收益发生大幅度变动的风险。从实质上讲,它是企业负债经营所产生的风险,即企业因不能偿还到期债务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大小与企业融资数额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率的高低密切相关。

财务风险在企业融资中产生,这种风险累积形成风险流。当风险超过了某个风险阈值,它们就会依赖于某个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渠道来传播、扩散到企业财务的各个方面,导致实际所得和预期目标有差异而造成亏损。它不仅涉及到财务风险的内部传播,而且还包括企业之间的外部财务风险传播。

二、财务风险传播的相关概念

1.风险源。财务风险源是指影响企业财务正常运营的不确定因素,存在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之中。风险源的作用是通过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的变化来反映的,这些变化直接导致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和产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内部系统的不确定因素则是通过由于在与财务相关的职能部门在不同领域所做的不确定的决策制定的不确定性来反应出来的。

2.风险流。为了更形象地揭示企业财务风险传播机制,不妨将财务风险看成一种特殊的经济能量。这种能量存在于风险源中,随着事件的突发而从风险源中得以爆发和释放,然后依附在载体上并传播到企业财务运营时的各个环节和职能部门中。风险能量与各职能部门结合产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不同性质的财务风险和风险特征。

3.风险载体。在财务风险传播过程中,风险流存在于初始的风险中。随着内部系统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风险流将会依附于有形或无形资产传递到一系列职能部门和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承载风险流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风险传播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即称之为企业财务传播的风险载体。在实际情形中,由于财务活动大多以资本运作为中心,因此风险载体主要包含资金、原材料和信息这三类。

4.风险阈值。财务风险阈值是指某个特殊时期的资金点,在该时期内企业财务风险的现存状态由量变引起质变,这个阈值也是企业所能承受的最大财务风险。当形成各种财务风险的风险源的整体程度达到某个阈值,企业将不能阻止和处理这种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传播途径

1.企业内部的传播途径

企业内部的传播途径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传输的路线和方式。一般地,企业财务风险传播途径分别由财务供应链、业务流程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形成。

1.1与财务供应链一致

在企业财务活动中,资金是各种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起始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融资、投资和利润分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筹集资金的效率低下甚至融资失败。投资风险指的是在投资中由于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收益风险或者甚至是本金的损失。利润分配指的是企业净利润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的分配,这种分配既要确保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又要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的融资和投资决定了企业的长期和短期投资,这又决定了企业的利润分配,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这就形成了企业财务内容的循环。在该循环中,根据企业本年度生产和运营所需要的资金总额,依此决定所需筹集资金的数额。风险起源于融资阶段,随着企业财务内容的循环途径来传播。

1.2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循环一致

企业财务活动是按照财务预算、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会计、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的路线来循环运行下去的。财务预算是对公司未来财务活动的科学估计和推算,是基于财务工程的历史数据、对实际需求和条件的考虑而估算的财务结果,这些都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元素。

财务决策的制定是对被称为短期财务决策的财务项目和政策进行抉择的过程。财务决策的目的是确定最佳的全局财务计划,因此财务决策的制定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所在。

财务计划是在生产、市场、原材料供应、劳资、设备维护、技术等诸多部门的基础上制定的,其目的在于建立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内部的经济责任制,确保生产和商业活动按计划实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

财务控制使用特殊的方法、措施和规程来控制和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其主要功能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实现公司政策和目的;第二,能够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阻止资产的损失;第三,能够确保商业信息和财务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财务会计方法是进行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控时运用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账户设置、复式登记簿、货币估值、成本计算、证明填写、预定登记、财产清单和会计报表。

财务分析是一种经济管理手段,它通过一系列专业技术和方法,基于会计数据、会计报告以及其它相关信息,对过去和现在的融资、投资、利润率等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估。

在整个企业财务活动形成的循环中,要求财务人员确保灵活的财务预测、科学的财务决策、精确的财务计划、有效的财务控制、真实的财务记录和有效的财务分析。

2.企业外部的传输途径

如果将某个企业看作一个核心点,其上游企业供应原材料,下游企业采购产品,彼此之间形成一个附加的价值链。当该企业遭遇财务风险时,它将会以不同程度影响上游和下游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风险通过价值链的路径来传播。与此同时,公司还需要同诸如产品、竞争者、政府部门及其它一些利益相关者等开展一些附属业务,它们彼此之间形成利益链。在这个利益链中,当某个环节遭受财务风险时,那么它也将同时波及到其它利益相关者。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风险将通过利益链的途径传播。

参考文献:

[1]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赵春菲,王统林.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86种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王英平.论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1):182-184.

融资与财务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财务 风险 对策

中图分类号: D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校财务风险

(一)、政府投入不足是形成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高等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其经费来源主要依赖财政拨款。近年来,由于扩招高校的在校生规模成倍地增长,而财政拨款投资甚微,因此为了保证基本建设、教学设备、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只能向社会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社会的招商引资等,造成财务结构严重不合理,还本付息严重占用正常的办学经费,导致经费的非正常运转。为增加全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提高民族素质,从上世纪末实行了高校扩招政策。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势必造成学校基本建设的投资扩张,由于政府投入不足,根据国家银校合作的有关政策,绝大部分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向银行办理了融资贷款。从目前来看,一些“盲目巨额”的贷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几年正在陆续显现,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直接冲击着学校财务管理的正常运转,是导致学校财务风险的最直接因素。

(二)、预算管理方面存在弊端、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预算期间较短。高校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力求维持年度收支平衡,基本上不考虑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使得不少高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仅停留在战略层面上,无法在学校的财务管理及预算规划上得到核算与监督。预算不全面。虽然高校目前实行的是“大收大支”的财务综合预算,但这种预算也仅立足于学校的财务部门,没有涵盖全部资金收支,无法体现学校整体财务状况,影响学校对资金的综合利用。预算缺乏约束力。目前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完善,有待进行充分的论证加以修订,无法调整和优化收支结构,使预算执行的可行性降低;预算监督不力,预算执行缺乏相应的考核与奖惩措施,使得预算执行流于形式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而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主要表现在: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盲目跟从;投资规模不受学校有效支付能力约束,投资成本不受预算边界约束,任意扩大贷款规模。

(三)、教育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方案(试行)》中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指标有非常明确的要求;周济部长说:“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投入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聚财、理财、及时地提供足额经费已成为高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学费收入。教育资金来源的过于单一,教育资金的严重不足,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已成为高校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增加政府投入是化解高校财务风险的根本途径

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两项,这些经费除正常办学支出外,节余部分用于归还银行贷款已是杯水车薪,因此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同时政府也应该增加投入。这是因为:第一,造成债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应对扩招,而在扩招时政府经费投入较小,而是大部份交给学校来解决,并提倡“建立教育银行,运用金融手段扩大教育资金来源”,一定意义上讲是学校运用金融手段为政府办理了贷款“垫资”;虽然政府已经为高校化债,但力度还是不够大。第二,“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百分之四,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确保教育经费有较大增长。”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而造成历史“欠账”累积,因此针对扩招形成的债务,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补偿”。

融资与财务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PPP模式;财务监管;私营部门;作用

PPP模式是PublicCPrivateC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PPP模式的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作制,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BOT、TOT等运作融资方式。

在PPP这种模式下,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职责较为明确,通常不存在产权机制不完善导致的责任模糊等现象,政府和企业之间即公私合作者之间共同承担相应的风险,共同分配享受收益,从而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提高技术和资金的配置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PPP模式下可以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压力,可以通过项目运作效率的提高来保证基础设施运行的效益。PPP模式的优点使其将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模式之一。

一、财务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风险防控

PPP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财务监管,而财务监管中的重要一环就是风险防控,当前各地方政府正积极准备开展试点工作,力争使得PPP模式成为地方基础建设项目的主要模式之一。

PPP模式自身具有优点,但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风险,比如汇率风险、财务风险等等,为了能够很好的防范并控制风险,项目责任人要制定一系列防范风险的措施,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将风险按照所得收益的大小进行比例分配。其次,还要建立健全与风险相对应的收益机制,可以通过优化风险管理和降低成本等方式来实现合理收益。再者,要建立相应的风险保障制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便保证企业不会因为承担了过高的风险而造成自身经营困难,从而为企业避免了倒闭的风险。因此,在采用PPP模式时同时要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控制管理机制,这有利于保障PPP模式的良好运行,从而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发挥PPP模式的作用。

二、PPP模式下财务监管的方式

PPP模式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转变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这种模式有利于减轻政府的债务压力,使得预算收支管理向长期财政规划和资产负债管理方式进行转变。PPP模式下财务监管的手段主要分为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其监管方式因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一)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财务监管方式

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财务监管方式主要是对私营部门资金筹措的监管,主要包括对账户管理、融资方案、资金使用计划和审计等各个方面的监管和控制。

1.账户管理。账户管理的开立与消除都需要通过政府的公共部门进行机构备案,同时还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管理,私营部门应该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在地的银行开立相应的账户。要发挥财务监管的作用,政府应该要求私营部门授权公共部门能够查询私营部门银行账户的情况,但是政府部门在对私营部门的账户情况进行监管时的前提是不能影响私营部门的日常正常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私营部门资金运作受到的不正常干预,发挥私营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公共部门的监管可以减少私营部门使用资金的随意性和滥用性,提高私营部门财务计划的可操作性,以便保证建设项目的有力实施。

2.融资方案。融资方案是公共部门进行财务监管的重要依据之一。在项目实施阶段中,私营部门应该将自己的融资方案报政府公共部门进行审批,在私营部门按照经批准的融资方案签署合同之后应将合同或者协议保政府部门进行备案。这样有利于解决公共部门资金不足等问题,可以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优势,弥补财政资源不足的缺点。PPP模式运作的关键就是要保证资金链的完整和连接,保证民间资本的盈利性和安全性,而融资方案的审批和备案工作是前提。

3.资金使用计划。财务控制要以财务计划为前提和依据,没有财务计划工作作为前提,财务控制则无从谈起。反过来说,财务控制是财务计划执行的重要保证和手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财务监管的有效循环。在资金使用计划进行监管过程中,政府公共部门应要求私营部门定期送报建设资金使用计划,以便政府部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对资金使用计划有个完整的了解。对于未按照计划使用资金的情况,一旦影响了项目的建设实施,政府公共部门将有权对私营部门进行追责。

(二)项目运营阶段的财务监管方式

PPP模式下的项目运营阶段可以延续项目实施建设阶段的资金监管模式,同时更要重视私营部门运营成本的监管,从而及时的收集有效信息,为政府公共部门决策提高必要的信息支持和依据。在项目运营阶段,财务监管的主要内容就是项目运营成本的监控。

项目运营成本主要由职工工资、职工社会福利和奖金、修理费和企业管理费等等。职工工资和社会福利是企业的必要支出之一,对于基础设施项目来说这类支出的弹性较小,成本控制的效果不大。维修费用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主要构成部分,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的维修项目不同,控制维修费用是控制成本的主要方式之一。基本折旧费用和企业管理费用是企业的固定成本支出费用,折旧费用的计提和分摊是财务监管的重点内容,而监管企业管理费用是避免资产流失和不规范日常支付的重要举措,同时还可以避免私营部门的不合理逃税。

三、PPP模式下的财务监管的作用

在PPP模式下进行合理有效的财务监管,可以为充分发挥该模式的优点提供基础和条件。企业做好相应的财务监管工作通常具有以下的作用和意义。

(一)可以规范资金的使用

在PPP模式下,私营部门承担起了政府公共部门的部分角色,解决了工作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等问题,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处理相关事务经验不足等问题,私营企业在承担相应责任时通常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寻租行为时常发生。针对这类问题,在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进行财务监管工作,可以对基本建设的资金投拨、使用和效率进行管理,有利于对政府投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管,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正当竞争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减少了贪污受贿和拖欠工程款项等问题的出现,从而达到促进资金规范使用的作用。

(二)可以更加合理的监管私营企业

PPP模式的运作是以政府和企业的协作为基础的,该模式的良好运行需要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任,从而为彼此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双赢,这种模式不是零和博弈的结果,而是一种有效的正和博弈。政府在PPP模式下对私营企业的运作进行适当的财务监管,可以打破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魔咒。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在PPP模式下进行合作,可以有利于政府抓大放小,给予私营部门充足的经营发展空间和自主发展的自由,同时财务监管工作又为避免私营企业运作的混乱提供了保障,因此,财务监管可以使得政府合理的监管私营企业。

(三)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套提高社会福利和经济效益,在PPP模式下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将改变政府单枪匹马奋战的局面,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具有拓宽融资渠道等作用,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部门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政府部门对私营部门的资金使用效益和方向进行监管和控制,可以使得私营部门不得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私营部门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经济效益,因此私营部门在资金的计划和使用方面都将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将会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结语

PPP模式运作方式可以是合同方式,也可以是特许协议方式,也可以以所有权归属为基础开展,PPP模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这种模式提供的公私合营的建设管理机制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可以改善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我国的PPP模式运作经验不足,需要相应的财务监管方式来保证该模式的有效运行,以便发挥该模式的作用和优势,从而推动该模式的普遍应用。

参考文献:

[1]石锦霞.论现代企业财务与会计的职能[J].机械管理开发,2003(12):56-57.

融资与财务计划范文第5篇

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内容

(一)责任控制 责任控制指以岗位责任为中心的管理责任控制,通过以企业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对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严密的财务控制体系。它着重于对生产经营活动进程的控制和效果的评价,以确定责任为约束,以检查责任的履行为监督,也就是指根据企业的责任中心的不同责任,进行分析、记录、分类、报告而建立起来的条款规定。

(二)预算控制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时期经营活动的筹划和控制,使公司的经营活动始终有一个长远的总体战略布局。预算控制的执行常与目标成本制度联系一起,按照预定的标准,并不断利用所订的标准与实际情形作差异分析,来完成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财务控制的重要手段,具有“全面、全额、全员”的特点,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纳入预算控制之中,以此为依托,可以将企业的目标、业绩评价、激励与约束等各种控制方式融合到一起,形成渗透生产、经营、销售、投资、融资等各个环节的财务控制系统,所以预算控制可作为内部财务控制的基本方法。

(三)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指为保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运用各种科学方法确定管理的控制。如生产工艺流程、会计处理程序以及其他内部手续制度等。如果将责任控制作为控制点,内部牵制作为控制的线,这两点为过程中控制,预算管理作为事前控制,而内部审计作为事后控制,则程序控制为所有过程中的控制。形象的说,程序控制是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纵向控制。

(四)业绩评价在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中的份量逐渐加重。业绩评价也就是一个“业绩如何”的问题,出资人据此判断是否投资或收回投资;债权人据此确定偿债信誉可靠程度,管理者用以评价自己或下属业绩,也可以此纠正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鉴定机会。业绩评价系统可谓公司管理控制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它服从和服务于公司总体目标业绩评价的指标,为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经营及管理绩效的关键成功因素,有财务方面及非财务方面两种。

二、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必要性

(一)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 财政部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同时鼓励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施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概念,提出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规定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等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内容在于对企业经济运行的控制,而控制的主线是财务控制,这是由财务信息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普遍性和基础性决定的。因此,财务控制职能是企业控制职能中的一项最基础的职能。

(二)财务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体系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表述:从财务要素分析,财务管理的内容有资产、权益、收益、现金流量、财务风险等;从管理环节分析,财务管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从资金运动过程分析,财务管理包括了资金筹措、资金投放、资金营运、收入分配等。对于上述各种内容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比较集中的观点是:以财务决策为核心和以资金筹措过程中的资本结构决策、资金运用上的投资决策以及资金分配上的股利决策为核心。

(三)财务内部控制好坏决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财务内部控制的建立是为促进企业的有效营运,确保各部门都能充分发挥其职能。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股权的分散、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以及管理阶层的形成,内部控制的目标趋向多元化。2009年7月1日执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提出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金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这些都必须通过内部控制来合理保证企业提供真实客观、可靠的信息。可见财务内部控制的好坏具有直接、具体、能够切中要害的特点。

(四)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实现的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促使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要保证企业财务计划的实现,就必须对企业财务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调节。由于企业财务计划是在财务活动开展前做出的,因此企业财务计划往往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这一切,往往要在财务活动的控制过程中才能发现。因而,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财务计划积极、可靠的重要保证。另一方面,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环节。财务管理中,如果仅限于确定合理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预算,而对实施预算的行动不加控制,预定财务目标是难以实现的。从一定意义上说,财务预测、决策和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明方向、提供依据和规划措施,而财务内部控制则是对这些规划加以落实。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管理,没有控制,任何预测、决策和预算都是徒劳无益的。

(五)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为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在原来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附属于国家部门,为了满足国家的计划而组织生产,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必须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的权利和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更是企业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三、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构建

(一)建立以财务预算为重点的财务目标控制体系财务预算是指经营计划的财务转化和必要的资源分配过程,以确保业务目标实现,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财务决策,明确经营目标。通过财务规划和预算来调整企业的经营规模、水平,使企业的资金、未来收入和可能发生的费用成本,以及投资、融资等相互协调,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应适时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可采用事先预算、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方法,实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态管理。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内部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要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成为企业的决策的依据和企业是否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只有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与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管理人员才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时,应用财务信息进行定量预测是十分必要的,实际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只能在财务报表中间接地表现出来,没有哪一个或哪一组财务比率能全面反映每一个企业独特财务状况的复杂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对称现象,企业的外部公众对企业的了解总不如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在信息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进而影响到各方的利益。因此,对财务风险预警除了进行定量分析外,还可以通过企业的某些外在特征运用信号传递原则来进行定性分析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避免潜在的财务风险。

(四)建立财务控制反馈机制建立财务控制反馈机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是建立必要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财务控制不单是财务系统的职责,其融于企业管理过程的每一环节之中,需要各个部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参与。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固定、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解决财务控制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财务控制确实有效的执行。

二是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相对独立的控制效果评价机构和与此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在企业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时,如果无法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到与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相关层面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那么企业内控制度的效果将无法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难以顺利进行。

因此,为了及时掌握企业营运状况,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与沟通系统。在全面、及时地收集到准确信息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信息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信息分析能力,为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证。

(六)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在财务内部控制的监察过程中,控制自我评估和内部审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在企业各级的人员中,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地方的主力。

为了适应新时期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企业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坚持全面协调发展,为企业保值增值当好监管者;坚持效益原则,运用监督权力督促企业聚焦到促进生产力增长这一主要任务上来;坚持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的长效服务监督作用,为企业服务审计监督和审计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