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疗统计;统计数据质量;制度完善;方法科学

如今各行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医院自然也逐渐信息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医疗统计数据提出了日益增高的要求,对数据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医疗统计数据不仅要数量,还要兼顾质量。

但是调查研究表明,可提供客观、全面、有效且真实的相关信息的医疗统计数据却远未达到要求,医院和卫生行政部门对统计基础数据质量的控制还很不理想,各种医院评审方法对数据质量的监督也不尽人意。

在实际医疗管理工作中,医疗统计数据的来源形成一个盲点。在分析医疗数据中,一些新的数据指标也经常会随时出现,实际统计工作中却并没有将这些信息反映出来。此外,计算机编程人员不熟悉医院在数据采集、分析、反馈等方面的流程,导致收集到的数据不能及时提供医院所反映的真实信息,造成医院医疗统计数据的标准化程度偏低,同级医院数据根本无法进行比较。

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先要明确数据的分类及特点。

医院统计工作的分类主要有:门诊数据统计、住院数据统计以及其它相关数据。关于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国际上尚没有统一定义,但从使用的需求出发,医疗数据质量需具有五个特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简洁性和适用性。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明确其分类和特性还不够,还要设法提高。可采用的措施如:

第一,建立标准,统一指标,构建科学的统计分析体系

医疗卫生行业统计数据不仅与统计人员有关,还与提供原始资料的医护人员等有关,所以,要在一定范围内,建立有关技术标准,统一指标口径。

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综合统计分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可结合医院经验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其管理水平,构建一套科学且完善的统计分析体系,使其分析结果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加强重视,完善各项制度

医院领导重视是搞好统计分析的关键。统计分析不仅仅是统计部门的事情,它需要医院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许多资料要由相关部门提供。所以,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和支持统计分析工作,重视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为做好统计分析提供组织保证。

在提取和管理统计数据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工作。通过构建合理且科学的法律法规,使医疗统计数据不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确保其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

健全的监控评估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完善对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制度,加大统计监督力度是提高医疗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三,选择科学的原始数据统计方法

对一个具体的样本原始资料,首先应判断其是否存在偏误,然后设法消除这种偏误的影响,进而得到一个较好的估计。例如可以使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的q检验法(或HSD检验法)和交叉样本技术来实现上述目标。首先将所得到的样本原始资料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方差分析,通过观察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得出资料是否有计量差错或回答有偏误。

第四,写好数据分析报告

医院卫生统计人员不仅要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类统计报表,还要对数据做出分析。统计分析是建立在丰富资料基础上的深加工。统计分析报告要求原始数据准确,并根据数据分析医疗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通过科学的分析,为医院管理、医疗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与依据。

统计分析报告首先要有针对性、时效性。统计工作人员要以原始基础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采集、加工、整理,准确、及时地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分析。

第五,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人的因素是一条永远不变的真理。在采集、处理、存储以及分析医疗信息的时候,人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各级医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保证统计质量的关键。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还要逐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统计人员必须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且对医学、统计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技术、国际疾病的分类、医学管理以及信息网络技术有所了解和认识。此外,要掌握一定的医护、管理、经济知识,同时还要熟悉本单位的情况,成为普遍复合型人才。

在医疗统计中,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决定了统计的有效性。从使用角度出发,医疗统计数据应该具有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简洁性及适时性五个特性。提高医疗统计数据的质量,首先需要对其加强重视,从各项制度上进行完善。其次要选择科学的数据收集方法,并对其进行有效分析,写好统计报告。还要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提高其素质,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葛海波.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全面提高统计数据的正确性.中国病案,2005.04

[2]刘成礼.写好医疗统计数据的分析报告.中国病案,2009.12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统计工作;目标考核

[DOI]10.13939/ki.zgsc.2015.02.060

1 统计工作与综合目标考核关系

医院的综合目标考核是医院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通过建立以临床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标准,利用各种核心统计指标,以质量绩效管理为手段,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激励作用,不断创新,形成医院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因此,统计工作是医院实行综合目标考核的数据资源保证,是强而有力的科学依据,只有提供准确、客观、全面、可靠的统计信息,才能让综合目标考核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才能快速反映临床科室的动态变化指标情况,掌握临床科室的业务状况。客观反映其医疗质量及服务效率,从而为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做出决策提供保障。

2 综合目标考核与其相关的统计信息指标

综合目标考核中最主要的两大部分是对医院医疗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考核,而这两部分主要数据大多数都来源于医院统计指标。

2.1 综合目标考核中统计指标详解

2.1.1 病床利用情况指标

医院工作规模的计量单位就是医院的病床。一般来讲,医院的人员编制、经费、设备和物资都是根据编制病床数进行分配的。因此,通过考核病床的实际利用情况,对评定各临床科室的工作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映病床使用情况的主要指标有:

(1)病床使用率:是实际使用总床日数与实际开放总床日数的百分比。病床使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病房管理与病床分配是否科学,门诊收治入院的病人是否合理。

(2)病床周转次数:是出院人数与平均开放床位数的百分比。其指标是衡量医院床位周转速度快慢的指标。在考核病床工作效率时,应在一定时间内,周转次数多即周转速度快,病床情况好,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少。

(3)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是出院者占用床位日期与出院人数的百分比。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是集中表现医院管理、医院效率和效益较重要而敏感的指标。缩短平均住院日,能使医院在实现资源成本最小化的同时,减少患者的直接和间接费用,从而达到医院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1.2 医院收治病人情况指标

(1)总诊疗人次数:指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病人来院应诊的门诊、急诊人次;出诊人次数;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患者一次应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

(2)收治病人数:指所有门诊、急诊、病房收治入院的患者人数。

2.1.3 诊断质量的指标

准确、及时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保证。良好的诊断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一名医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技术及经验,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也需要各辅助科室的全力支持与配合。因此,医院的诊断质量指标也是综合目标考核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主要包括如下统计指标:①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②出入院诊断符合率;③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④三日确诊率,这四项都是指主要诊断完全相符或基本符合的人数,以住院病案首页为依据。

2.1.4 手术相关的统计指标

(1)住院病人手术例数:指有正规手术单和麻醉单施行手术的住院病人总数。病人1次住院期间施行多次手术,按实际手术次数统计。

(2)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指出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施行的属于甲级愈合的手术次数,以住院病案首页为依据。不包括虽施行了无菌手术,但术后切口未愈合即出院、转院或死亡而无法检查或观察其切口愈合结果的手术例数。

(3)外科手术后患者请中医会诊率:是外科手术后患者请中医会诊的人数与外科手术总例数的百分比。作为中医医院,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发挥中医独特的作用,是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

(4)麻醉死亡率:麻醉死亡人数与麻醉总人数的百分比。

(5)急诊、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指急诊、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的人数与抢救总数的百分比。急危重病人经抢救后,治愈、好转或病情得到缓解者,视为抢救成功。

(6)甲等病案率:是病案书写后质量的判定,总分100分,获85分以上为甲级病案;70~84分为乙级病案;60~69分为丙级病案。甲级病案占所有病案的百分比应叫作甲级病案率。

2.2 目标考核中的主要统计指标来源

医院统计管理信息网络化为医疗单位在医疗、科研、教学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医疗信息,同时为医院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使医疗单位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综合目标考核中的统计指标来源,就是利用信息网络化――HIS系统中的病案统计模块,提供强大的医疗统计数据,来掌握医院的数量、质量、效果的进展情况,对统计指标的各类数据进行电子信息自动提取,定期生成统计报告,如:医院工作定期(基层)报表、医院住院工作统计报表、医生手术工作量统计报表、出院病人诊断质量报表、医技工作量汇总表、危重病人抢救工作报表等,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医院综合目标考核所需要的各项数据。

2.3 综合目标考核中的统计方法

根据医院临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质量指标、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如院内通过各职能科室,采取百分制对临床科室进行考核,以医务科为例,如质量指标为“三日确诊率”,考核标准为“≥95%”,考核办法为“总分2分,每下降1%扣0.1分”;质量指标为“床位使用率”,考核标准为“≥90%”,考核办法为“总分3分,每增、减10%各加、减0.1分”,以此类推,列出表格,制订合理的考核计划,考核时限为每月一次。

3 综合目标考核后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

3.1 综合目标考核后的统计分析要点

(1)每月综合目标考核结束后,要根据统计指标及目标考核的分数为中心,着重分析本月各临床科室工作的特点及重点任务的执行情况。

(2)分解和细化目标考核中所需要统计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各项指标均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总结,把成绩和问题分解落实到各临床科室,明确原因重点分析。

(3)加强综合目标考核后统计分析的时效性,目标考核后十天上报,坚持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用统计数据说话,以数据阐明观点,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统计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强而有力的依据。

3.2 综合目标考核后的统计分析方法

3.2.1 比较法

(1)横向比较法:综合目标考核后进行的统计分析要适应于评价本院内各临床科室的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相对水平位置。

(2)纵向对比法:主要适用于评价本院内各临床科室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的发展速度和趋势。

(3)标准对比法:主要适用于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的达标标准及加减分标准的程序,了解本院内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的可行性。

3.2.2 指标关联分析法

即在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由多种统计指标构成,如病床周转次数、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收治病人数、手术例数,这种方法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比较,如果想分析医院工作水平可以采用横向比较,如果看医院总体发展前景可以采用纵向比较。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1.1统计信息要有可信度

医疗统计指标在医院质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统计信息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我们的产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医疗工作报表的准确性。不准确的信息将直接误导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的决策,对医院的规划建设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实现网络化管理,联网后的计算机不同于单机运行,录入并储存的原始统计数据来源于各个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资料收集过程因此就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网络操作失误而引起数据错误或丢失等情况,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明确统计工作的整个环节,每个统计项目都要遵守相应的统计方法、统计标准、统计起止时间等要求,对随机出现的问题:如临床医生因对某问题理解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填报情况,输入操作员出现的手错等,都要求统计工作者有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对原始数据认真核对,努力减少原始性差错,以保证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1.2统计数据要真实、及时、全面地反馈信息

各类统计数字均来源于医院各科室,统计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类统计数据的第一关,并依据目前的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医院综合信息台账,包括人事、财务、仪器设备、科研培训和患者资料等,并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反馈给院领导和上级卫生部门,使信息科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信息库”。

2开展和拓宽统计工作职能

2.1全面开展统计工作,加强医院质控工作

卫生统计的工作主要是以围绕着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构成整体开展的,这个指标体系说明和研究医院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完整的医疗统计指标对实现医院宏观调控、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效益有重要意义。医疗质量水平高低反映了医院总体医疗水平,根据医院制定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日、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等质量控制指标分解到科室,医院定期通报。密切关注医疗质量指标、工作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动态、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为各科室提供相关业务信息服务,并根据年终或季末统计结果进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计划。

2.2深化拓展统计工作,靠拢医院管理

时代在发展,医院也在发展、改革,我们的统计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以往的医院统计工作中,统计工作主要将医院工作完成情况搜集、整理、汇总,进而为医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数据,处于一种被动服务、数据滞后的局面。但是现在医院的改革发展趋势要求统计工作从单一的日常报表等常规工作向多元化、专题化方向发展,扩大统计对象范围,运用统计方法为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和教学提供及时、动态的反馈信息,并加强信息预测职能,提供有预见性的数据,为医院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据。论文百事通

2.3统计信息可指导医院管理者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

医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医院的服务半径、所辖区域人群的疾病分类结构和变化趋势。统计信息可以利用统计数字、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作为医院信息来源的主体,不仅要掌握医院的纵向发展,还要对院外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据此来确定重点科室、重点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变发展的客观趋势,以此分配现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财力,以达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为医院创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建议

提高统计分析水平,当好领导管理和决策的“智囊团”,具体有以下几点:医院设立专门的信息统计机构,配备专门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医院信息网络,从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对医院信息统计工作提供组织机构上的保障;医院统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既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又要具备统计专业知识,时代的发展又要求统计工作者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统计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吸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充分利用专业特长帮助医疗科室进行课题设计、数据处理,使统计职能深入人心;为医院决策提供可行性论证,使统计广泛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监督等各个方面;统计工作者要得到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应主动承担重要任务,增强医院统计参与管理的意识,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综合收集、利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切实为医院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信息服务,真正成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部和“智囊团”;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统计分析及统计信息反馈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综合性统计分析,其内容包括门诊及临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经济效益及病人满意度等。并从纵向(与往年同期比)、横向(与同级医院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等进行分析,从中找到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正负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时提供给医院及有关部门。院领导往往据此主持召开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医疗质量分析会,并把统计分析报告进行宣读,对于成绩及问题进行全面讨论,给予表扬和批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做专题性调查,写出不定期统计分析;改进统计方法:医疗评价更合理在诊断质量评价上,以前我们只评价门诊/出院诊断符合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实际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仅这两项指标不够全面,又把漏诊率、待诊率、入院3日确诊率纳入考核项目,对诊断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诊断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烧烫伤、原因明确的中毒和部分创伤等剔除,使其不参与诊断符合率的计算。新晨

两点体会:第一方便了领导对统计信息的利用,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二有效地发挥了统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于承浩.统计信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医院统计,2002;9(2):99-100.

[2]张翠红.统计工作与医院的综合管理.地方病通报,2002;17(2):82-83.

[3]侯世方,孙长福.统计职能在医院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5):275.

[4]马天华.浅谈医院统计职能的拓展.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202.

[5]赵雯.搞好医院统计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医院管理杂志,1999;6(3):237-238.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医院统计工作在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医院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管理者不能停留在以往的经验管理,而应实现科学管理,随时掌握医疗市场的变化。医院所拥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及其产出的效益与效率,医院经营中每一环节的质量及目前存在问题等等,都离不开对各种综合统计数据信息的运用侧。综合统计工作是为上级卫生部门、医院领导决策、科室工作需要服务的。

1综合统计的优势

    它是医院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的依据;是检查监督医院各项计划实施进展的依据;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

1. 1医院综合统计为医院管理提供医疗、预防、诊疗、保健卫生资源利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为医院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医院行政部门及时了解医院工作情况,对医院的规模和医疗质量进行监控、规划、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服务。

1.2医院综合统计拥有大量的资料数据,能保证统计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科学地反馈于医院的决策机构,它是医院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依据,具有统计的监督和服务作用。

1.3医院综合统计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型和管理型的医院统计指标体系[ls1,全面反映和监督医院经济运行的状况,提升医院管理质量,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1, 4医院综合统计在评价医院在社会、医院和患者三者利益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决定着医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保证患者的利益,使患者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得到最佳服务,同时医院获得社会效益,提升了医院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1.5医院综合统计可以反映医院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它反映了医院在过去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水平以及医院发展过程中的每项成果。

1.6医院综合统计参与了医院管理决策,对医院管理工作起着“智能团”的作用。一是及时准确地提供领导做出决策目标的统计信息;二是在决策目标确定后能够提供辅助论证决策方案的统计信息;三是在决策付诸实施后提供有助于决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借鉴性统计信息;另外善于抓住医疗服务、管理和经营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2  亟待解决的问题

2. 1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良好的制度带来良好的工作效果。医院应完善相关统计工作制度,做到制度留人,管理留人,工作留人。通过加强对统计工作的考核,评估季度、年度统计分析报告,促使统计工作人员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

2. 2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综合统计工作包括了人力资源、医疗设备调查表,并将统计业务扩展为统管全院医疗业务、医务人员、卫生经费、医疗费用、医疗设备等的综合统计。统计人员开展综合统计工作,需要全院各部门的信息支持、管理层高度重视,必须建立科学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全院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2. 3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在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急性的统计任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医院统计信息网络,不断拓展和累积医院的信息量,增加统计信息的利用率,不断深化统计内涵,拓展新的统计项目,充分发挥统计预测、评价、咨询、监督的职能。

2. 4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医院综合统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统计专业知识、娴熟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较强科研能力的统计专业队伍,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发挥统计信息的咨询、监督功能,才能发挥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的作用,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服务。这就对统计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者要达到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川,只有通过自身的在岗培训,自我加压,自学充电,才能不断的更新知识,来提高自身的统计综合分析与文字处理能力。医院要把培养一批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良好的数理统计技术和基本的医学知识、熟练掌握微机操作的统计专业人才列人议事日程。

3不断加强并发展医院综合统计工作

3.1综合管理统计就是要强化统计管理职能,将统计与医院的管理相结合,把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统计工作直接参与医院管理,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为医院的经营管理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主动跟踪医院管理,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信息的收集,力求以统计数字、图表、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反映医院医疗活动和经营情况,使统计更广泛地应用于医院管理决策、医疗质量和医学研究各个领域;准确把握领导决策对信息需求的特点,发挥出医院管理者的“参谋”作用。

3. 2综合分析统计医院要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必须加强医院管理。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及时、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医院信息。综合统计利用一套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把医疗质量统计、医疗效率统计、社会效率统计等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人员的构成对医院工作所产生影响的分析与评价;②对业务技术质量和数量的分析与评价;③对病床使用程度和仪器、设备利用程度的分析与评价;④对各部门工作协调性的分析与评价;⑤对收人与费用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分析与评价;⑥对经济指标与业务工作指标联系的分析与评价。采用定期、不定期、专题和综合分析的方法向医院各级领导提供信息数据,参与医院经营管理。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统计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15-01

在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医院对医疗统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统计工作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统计数据及统计报表。它除了要体现医院的规模和效益外,在信息量和流通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医疗统计必须利用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对数据处理,为医院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并以此促进医院管理的良性发展。目前,医院统计已成为医院科学管理和医技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但是随着医院统计信息量的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医院其它管理部门和领导层的要求,如何快速完成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如何确保数据的完善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成为医院统计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略表微薄之见,期望对医院统计工作的创新有所帮助。

1 医院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1.1 能够为医院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作为医院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医疗统计信息能够为领导对医院工作的测评,医院相关政策的制定,甚至是医院的管理、监测等活动提供重要的依据。医院的管理中,管理人员如果要了解和掌握医院各方面的相关情况,就必须充分的利用医疗统计信息所提供的资料,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比如,分析本医院和其他医院在部门设置和人员的结构,就可以知道本医院和其他竞争对手间的区别和差距,以便于改进。

1.2 为医院各要素分配提供准确的数据:在现代医疗统计中,统计人员的工作越来向广深发展,除了完成通常的工作外,统计人员还要对临床医疗,住院和其他医辅助部门内部要素的运行提供数据上的帮助。统计人员全面性的手机各类数据,病案信息等并建立综合信息系统,关注各项统计指标,比如门诊科室诊疗人次、病区入出院人次、科室占用床日、危重病人数、住院手术人次、科室检查治疗人次等。

1.3 是医院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依据: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医院的最高原则是有着治病救人,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了医院需要讲究自身效益,通过提高医疗性价比,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但是,医院的两种效益的评价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由各种单元体系组成,比如治疗效果体系,门诊诊疗人次、入出院人次、检查治疗人次组成的体系;反映病人负担程度的出院者人均费用、出院者人均每天费用体系;反映职工业绩的每一个职工工作量、每一个医生工作量、职工年创业务收入指标等都是医院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都需要医疗统计信息提供资料和数据。

2 新形势下医院统计工作的创新对策

2.1 提高医院统计工作人员素质:据文献报道,由于专业职称评定及晋升受到限制等原因,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统计队伍稳定性差;此外,现有医院统计人员有相当部分未受过系统的统计专业培训,专业知识短缺,这都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强化医院统计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统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把统计工作从单纯提供医疗数据转换到运用统计对医院的医疗、管理、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进行监测、预测和控制的轨道上来。全面提高其业务层次,使医院的统计工作人员成为具有很好的临床知识、医院管理知识、较高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以及较高的统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进而促进统计队伍的建设和稳定。才能使统计人员适应新时期对医院统计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2.2 强化医院统计分析功能:新时期医院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统计分析工作,然而从目前整个医院管理的角度看,医疗统计仅仅反映了医院情况的一个侧面,谈不上数据的汇总整合和综合运用。因此,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是统计工作发展中的重要问题。①建立独立的综合统计信息中心。仅关注某一侧面的单一分析报告已经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从单一的业务分析转向全面的综合分析,建立一套与医院医疗、管理、科教以及经济运行等相关联、相适应的、系统的综合统计信息中心。为此,有些大型医院成立经济管理科,或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就是综合统计制度的一个体现。以信息中心为核心,形成医院统计网络,及时形成统计数据分析成果,使医院的决策层对医院各方面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全方位把握,以便科学决策,将医院的医疗质量统计、经济效益统计、医疗效率统计以及社会效益统计进行有机的结合。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对医院进行成本分析,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效益这一目标,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使医院医疗资源利用最大化。②参与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在医院决策和管理中的地位逐渐明显。统计工作人员应主动参与到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当中,提供数据支持,为医院的决策出谋划策。如参与医院各种计划、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制定;参与医院设备购置和器械更新的可行性论证。

2.3 创建医院统计的信息交流平台及反馈系统:建立统计信息网站,定期公布医院工作中各类数量、质量、工作效率等统计信息;通过对不同使用者赋予不同的权限,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台查看和下载相关的统计数据和资料,用于管理、科研和临床等方面;设置留言板,供大家进行自由的信息交流,或提出建议和意见,形成信息循环。统计人员亦可以据此进一步改善工作,求进不息。同时要监控本单位的医疗动态,还应广泛收集本地区其他医院的各种信息,并通过参加会议及学术交流,以及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体,搜取各种资料来获得信息,使医院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总之,医疗统计工作和医院的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医疗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能够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而医院管理的不断完善又能推进医疗统计地位的日益提高和不断发展。医院管理决策者的重视程度和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医疗统计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