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统计分析关键是“分析”二字,如果只统计不分析就失去了安全统计的意义,应该说统计分析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要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找出事故规律,以便采取措施,抑制事故和不安全现象的发生。南平电业局的安全统计分析主要是对全局安全生产故障(事故、障碍)的统计分析,按照故障类别又可分为电网、设备、人身等,但是无论哪种类别统计分析,都是为了找出事故的原因,并且明确责任,落实反事故措施。搞好安全统计工作除应具备全面的安全生产知识,还必须经常深入基层单位掌握第一手资料并掌握科学的统计方法,以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一、安全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安全统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是整个统计过程的基础,主要有:
1、原始记录的搜集和整理
原始记录是指基层单位用数字和文字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活动阶段性的最初的记载,是反映安全生产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原始记录是统计数字的最基本的来源,也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基础数据,必须保持其原始性、真实性、直接性,为生产和人身事故的分析提供最原始的资料依据。这一阶段资料收集的真实性和广泛性,直接影响对事故原因的定性及“反措”的有效性和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在整个安全统计过程中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困难最大的一个环节,因为往往在发生事故时只忙于处理事故而忽视了对最初现象和处理过程中的记录,或者由于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原始记录的丢失等。
目前安全管理,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对于有些原始记录,变电所已经存贮在微机中,或有些现代装置存有记忆和分析打印功能,但是往往搜集困难的数据是在当事人处理故障过程中的记录,这就要靠安监人员事后的询问记录和对设备现状进行的综合分析,以确保原始数据的准确性。
2、安全统计台帐安全统计台帐是按照各种统计报表的要求,用一定表格将分散的原始记录资料按时间顺序,系统地汇集起来登录的表册。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及时登记各种原始记录资料,便于前后对比各个时期资料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原始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更正,为编制好统计报表准备条件,并且及时登录台帐可以防止资料散失或遗漏。总之,台帐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大量原始记录登录备案,一旦某个单位的资料发现遗失,可以及时查到,使管理人员有了综合对照分析。在南平电业局的安全管理中,安全统计的台帐,都按时间分类存入计算机中,有效防止了原始资料的丢失,对整个安全管理的连续性和正确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安全统计报表
安全统计报表是以上各项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它的任务就是为了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基层单位安全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为领导及主管部门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指导工作和控制与检查安全技术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它是反馈安全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为安全管理服务的重要组织措施。
以上所述建立原始记录,安全统计台帐和安全统计报表是基层单位统计实践中的三项主要工作,它们三者的关系即:原始记录、安全统计台帐、安全统计报表。从三者关系也可看出,原始记录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所以,搞好统计工作必须抓好原始记录的搜集与整理,以确保整个安全统计结论的正确性。
二、常用的静态安全统计分析方法
1、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是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目标和企业安全情况的衡量标准,常用统计指标一般可分为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等,而这些指标都不是彼此独立的,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控制统计指标是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单个统计指标,如5个供电企业、65次障碍等只能表明现象的某一方面,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为了全面反映安全生产情况,需要用一整套的指标,即指标体系才能完整地揭示某一现象在事物间的相互(内在)联系。如线路百公里跳闸次数,某种原因造成的事故在总事故次数中所占的比例等。
所以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就是从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对象的各种基本数量中归结出来的,能用简单明确的数字语言反映统计对象互相联系的数值。
2、绝对指标
绝对指标是用来反映安全生产中各种统计对象的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如企业的职工人数,伤亡事故次数等,应当注意统计学中的绝对数和数学中的绝对数概念不同,它反映的是安全生产中某统计分析对象在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实际上不是绝对不变的,这些数量是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如:企业的职工人数每年、每月都在变,因此,在统计人身事故率时必须正确选择当时的职工总人数,另外还应注意的是在人身事故率统计中的职工总人数,是指在生产现场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技术人员和干部,而其它为生产服务的后勤人员,如财务人员、炊事人员、医务人员等都不能算生产人员,因此,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必须掌握全局职工分布情况和统计方法。
3、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两个相互有联系的绝对指标的比值。用以反映现象间的对比关系,绝对指标是反映不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情况以及各个单位的相对安全情况,但是用相对指标,时间上比值和各单位之间同一时间的比值就可以很明确的找出企业一段时间的安全情况和各个单位安全管理的情况。另外通过对事故的性质分类比值和利用相对指标还可以看出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各种事故性质的发展情况,以便主管领导和部门有针对性的,而且不失时机的采取相对安全措施,控制事故的发生和曼延。通过相对指标还可以反映某单位安全管理的业绩和管理水平,以及采取安全措施后取得的效果。
以近五年南平电业局发生配电障碍最多的5、6月份为例,如:2002年5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5次,6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5次;2003年5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4次,6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4次;2004年5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5次;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4次;2005年5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7次,6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2次;2006年5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8次,6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8次;2007年5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8次,6月份全局配电障碍发生18次。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配电障碍指标在逐年增加,这就必须引起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查清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强配网安全管理,来控制配电障碍的恶性增长。
利用相对指标统计方法,还可以分析各个单位之间的安全管理情况,如:从2003年-2007年配电指标分析,南平电业局共发生配电障碍88次,下属的甲供电局共发生配电障碍46次,乙供电局共发生配电障碍26次,丙供电局共发生配电障碍16次。从五年内同一区间,各单位发生的配电障碍次数比较,甲供电局相对发生的配电障碍次数多于其它三个单位。因此,应该着重加强甲供电局的安全管理和设备改造,从而降低甲供电局的配电障碍次数。
4、平均指标
平均指标是两个独立的,但又紧密联系着的指标数值之比,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两种方法。它反映的是某单位在一段时间、某个范围内总体安全管理水平,在安全统计中平均指标可以提供宏观控制的规范和依据供管理者决策考虑。
三、几种常用的动态安全统计分析
要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并自觉地应用这些规律来指导安全生产,预测事故和防止事故的发生,还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安全管理,从数量方面来研究,安全生产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研究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预见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安全生产中事故和障碍的动态变化。
所谓动态,就是研究全局范围内某一现象或过程(如障碍),从一定时间到另一时间阶段的发展变化情况,将收集起来的指标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排列,说明这些事件的时间发展的指标,在统计单上把这样的一系列数字称为动态数列。应用这一分析方法,关键是要靠连续的原始数据积累和分类,分性质的比较才能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应用动态数列,可以观察和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和预测发展规律性,把具有互相联系的不安全现象的动态数列进行对比,可以分析安全生产中各种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把各单位、各部门间同类的安全情况的动态数列进行对比,从而可以从中揭示实质,找出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相互之间的差距,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例如:南平电业局从2003年2007年障碍跳闸情况统计如下:表一、表二。
一、持续强化责任制落实,着力推动责任体系落地生根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具体到局班子每个负责人,为全系统单位(部门)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继续与系统内各单位(部门)签订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并层层传递,以失职追责的压力督促广大企业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
2.依法依规强化行业监管责任。要坚持明责问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界定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在明晰局安委会职责分工的基础上,今年将制定行业监管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面向全系统公布。实现日常照单监管,失职照单追责。
3.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和按照上级职能部门要求督促推动各企业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建立岗位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水路运输、道路客货运输、工程施工等高危行业企业风险等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安全诚信体系、安全费用提取等制度,夯实企业安全基础。
二、持续强化监管执法,着力消除安全隐患不遗余力
4.不断完善安全监管制度规范。按照省厅《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挂牌督办办法》、《安全生产约谈办法》、《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制度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制度规范体系。
5.切实加强安全监管执法能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通知》和《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明确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通过依法进行行政许可和审批,依法开展执法检查和进行行政处罚,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依法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和进行责任追究,完善执法制度和程序,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应急救援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6.持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刻吸取国内重特大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以“四不两直”和第三方检查为主要方式,制度化开展隐患排查和明查暗访,特别是严格整治内河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道路水路危险货物运输、长江汽渡、道路客运、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安全隐患与问题,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与监管措施。督促企业建立隐患自查自报自改制度,实行隐患的分级分类、闭环管理,加快推广使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同时,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的要求进行整改,做到一般隐患即查即治,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确保隐患治理不到位不放过、效果评价不合格不放过、主要负责人没有签字确认不放过。
7.继续加大督查检查力度。逐步探索“双随机”监督检查机制,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纳入日常工作评价。针对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消防、防雷、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制定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监督检查。拟组织明查暗访4次,以抽查企业安全管理的形式考察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落实和安全生产责任履职情况,各行业监管部门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做到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全覆盖。聘请行业领域专业机构通过专家问诊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第三方检查,发挥行业领域专家和专业机构优势。
8.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针对水路运输、内河危化品港区、道路运输、城市客运、重点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继续深化开展“打非治违”和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危害因素辨识、预判分析、预防保护、现场跟班、监督作业等制度措施。严格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严肃问责惩治措施,坚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秩序。加强相关部门协作,开展联合执法,建立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长效机制。
三、持续强化标准化创建,着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9.继续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未创建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强前期辅导,提升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效果,督促引导企业把标准化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建立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协助、配合有关行业监管部门全面完成所有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任务。
10.持续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开展“平安交通”建设分析评价工作,以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作为评价对象,根据制定的“平安交通”评价分析指标,通过解读宣贯、自评摸底、抽查复核和分析总结四个步骤,对全系统“平安交通”建设情况进行评估考核,总结各评价对象“平安交通”建设情况,分析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改进措施。定期开展“平安交通”建设经验交流工作,对“平安交通”建设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总结推广“平安交通”建设示范经验,及时解决示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定期学习交流、评比活动机制,带动全系统全面开展“平安交通”示范建设。
四、持续强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安全监管方式方法创新
11.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研判和统计分析。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统计分析工作质量和水平,研究编制安全运行统计分析报告,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监管提供决策支持。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形势研判,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季节性安全生产特点、典型事故和重大险情案例分析,评估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强化安全生产事故的预警预防。
12.推动安全科技信息化建设。继续安全隐患网上自查申报,及时督促系统内各单位网上自查自纠申报隐患不留死角,用科技手段排查安全隐患。在省、市的决策部署下,不断创新技术手段,强化科技攻关,注重现有信息系统资源整合,正常运行手机云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13.探索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按照省厅“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制定和实施情况;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建立情况;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风险源等级划分标准、风险辨识手册和评估指南制定情况;试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等为重点内容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调研,梳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意见和建议。充分发动、指导系统内的重点企业探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以点带面,形成典型带动作用,逐步铺开安全生产风险工作。
五、持续强化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14.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总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学习宣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安全工作要求上来,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履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必须把保护员工生产安全健康作为最高职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筑牢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
15.加强安全监管教育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要求纳入执法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学习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轮训,2016年对所有交通运输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开展轮训一次,鼓励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参加全国安全注册工程师培训,提升安全管理理念和水平。建立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能力考核机制,行业监管部门要组织开展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和公路水运工程施工等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
六、持续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安全防控水平
16.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家库。总结各单位实践经验和做法,在交通运输系统实施安全总监制度。督促各行业监管部门依托各自行业领域建立行业专家库,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联建共享”的原则,立足于行政执法、事故调查和前沿技术分析,通过各单位、部门推荐,并经选拔成立行业综合性的安全生产专家库。面向全系统聘请各行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协会等相关机构安全科技人员为专家,参与到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生产规划制定、相关专业领域重大问题的专题调研、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以及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等工作中,为交通运输系统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1按事故发生地区统计及分析据资料显示,自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止,重庆市在这五年内共发生煤矿事故886起,在所统计四省市煤矿事故总起数中所占比例最大,达到47.2%;湖南省内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总计达1253人,在所统计的四省市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达到42.2%。这些差异与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煤层性质有关。湖南、重庆两省市煤层瓦斯含量相对丰富,煤层倾角大,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瓦斯突出甚至瓦斯爆炸,以及顶板冒落等事故。具体数据,如下图。
1.2按事故发生类型统计及分析在所统计的南方四省市各类煤矿灾害中,无论从事故起数还是从事故死亡人数来分析,顶板事故在湖南、重庆、广西、江西四省市中都居于首位,其次是瓦斯事故。发生起数最少的是火灾事故,死亡人数最少的是机电事故。根据近年来事故分析报告,南方煤矿顶板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矿井支护设施简陋,支护技术落后。很多地方矿井开采工作面至今使用木支护支护为主,控顶距离不达标,支护强度不到位,极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2)采煤方法和技术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乡镇煤矿和部分国有煤矿采用非正规采煤方法,以掘代采,工作面无两个安全出口,安全状况堪忧。多数煤矿采用爆破采煤法,以放炮的方式让煤层松动,之后工作人员用铁锹、镐头手动采煤。放炮过程对巷道岩层有一定影响,处置不当可能引发冒顶事故。(3)众多地方小煤矿技术力量薄弱,职工劳动技能和技术管理水平较差;安保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很多凭借经验管理,作业规程和有关设计均不规范,对工作现场的监管力度、对违章行为和违规操作的查处不到位,安全风险整改不力。
2南方煤矿事故防治的对策探讨
2.1加快小煤矿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受我国煤矿资源赋存规律和条件限制,南方煤矿普遍规模较小,且地质构造复杂开采条件较差,很多小煤矿地质资料缺失严重,对煤矿安全开采造成了严重威胁。然而本地民用煤、工业动力用煤等都较大程度依赖于分布广泛的地方煤矿,矿井关闭难度大。国家政策出于对南方省市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考虑,较长时间内地方小煤矿仍将继续存在,但应当通过对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和加强技术改造来防范煤矿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法规,对生产工艺严重落后、隐患多、布局不合理的小煤窑予以整顿,坚决落实煤矿“四关闭、五停产”措施,杜绝事故的一再发生。同时鼓励技术力量和财力雄厚的大、中型煤矿企业通过技术合作、投资等方式扩大与小型煤矿企业的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和矿井技术改造,加快南方地区煤炭行业稳定、全面、健康地发展。
2.2重视高频事故,积极采取整治措施顶板事故和瓦斯事故发生频率相对最高且后果严重,是南方煤矿事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应结合具体开采方式,尽可能采用先进可靠的支护方式,对于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顶板事故频发的工作区域,应该杜绝使用木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或者提供针对性强的安全保护措施。为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煤矿企业应全力做到应抽尽抽、多措并举、抽掘采平衡,矿井瓦斯抽采率、抽采区域煤层瓦斯压力及含量等指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要求,瓦斯抽采达标评判合格,职工防突培训、区域防突措施到位,突出矿井还应当根据矿井的实际状况和条件,制定并落实防突管理机构体系以及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在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情况下安全生产,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有效消除生产区域的突出危险性。
2.3规范煤矿用工制度,监管矿工安全培训认真分析吸取诸多煤矿事故所暴露出的深刻教训,与相关部门研究完善农民工、外来工、外包工的用工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矿工技能素质,严禁新招工人不培训或虽经培训但未掌握基本防范技能就下井。加大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和安保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鼓励相关院校举办各类技能比拼、开办培训班,确保培训质量。同时,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强制煤矿企业规范职工培训制度,并保证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实在,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氛围和谐,发展健全。
2.4管理者守规尽责,强化安全基础建设通过分析近些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煤矿事故,特别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013年1月2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颁布实施《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旨在促进矿长更好地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矿长作为煤矿管理者,对煤矿各个生产系统和环节最为了解,应当牢牢把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关键,抓住现场安全管理、排查治理隐患、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关键。为了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实现长治久安、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煤矿管理者须认真落实《七条规定》:必须证照齐全,严禁无证或证照失效非法生产;必须在批准区域正规开采,严禁超层越界或者巷道式采煤、空顶作业;必须确保通风系统可靠,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必须做到瓦斯抽采达标,防突措施到位,监控系统有效,瓦斯超限立即撤人,严禁违规作业;必须落实井下探放水规定,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必须保证井下机电和所有提升设备完好,严禁非阻燃、非防爆设备违规入井;必须坚持矿领导下井带班,确保员工培训合格、持证上岗,严禁违章指挥。为更好落实《七条规定》,煤矿管理者还需做好以下几点:(1)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监管责任,推动《七条规定》各项工作的展开。(2)大力开展“保护矿工生命,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使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深入人心。(3)及时总结典型,全面推进落实。及时发现和表彰在贯彻执行《七条规定》方面的一些优秀典型,以点带面,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严厉查处反面典型。
3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风险;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4-0096-02
1 引言
安全一直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安全设计到方方面面,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引起重视也是必然的。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安全问题集中于几个领域,其中一个便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从事的人员也较多,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农民工都背负着巨大的家庭责任,如果安全出现问题,往往会酿成家庭悲剧,所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非常必要。但是从建筑企业来说,要想在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合理控制成本,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必然会导致建筑成本的增加,这就导致矛盾的出现。在风险管理方法指引下,合理的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使两者兼顾才是最好的结果。而且,从人文角度来说,提高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是一件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职业健康的大事,其研究意义非常重大。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识别是确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这些隐患和危险源会带来什么风险,这些安全风险可能会对工程产生什么影响,并将这些风险及其特性归档。为此,就需要了解建筑施工中主要发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及引起这些事故的原因。
曾有学者采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2002-2010年九年间发生的10305起施工伤亡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按照发生事故所占比例的多少,统计如下:
高处坠落占46%、触电占14%、坍塌13%、物体打击占11%、机械伤害占6%、起重伤害占4%,这六类施工伤亡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4%。我国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五年来发生的职工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这五类事故占总数的86.6%。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10年度)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只是事故所占比例略有差别。这说明现阶段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主要有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和起重伤害。下面将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分析发生这些事故的原因。
(1)事故的直接原因。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的规定,可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指施工机具、材料以及建筑产品(统称为物)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
(2)事故的间接原因。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
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建筑物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②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③劳动组织不合理;
④对现场工作缺乏安全检查或指导错误;
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
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
工程管理人员可参考有关检查标准或规范规程及上述发生事故的原因,对照工程的建设环境、建设特性、建设管理现状和工程技术文件等方面采用检查表法来分析可能出现的主要安全风险。
2.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是安全管理中的必要环节,对于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程度并且获得关于它们的核心与外延信息很重要。而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是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权的基础,包括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一般来说,工作重点应放在造成伤害程度最严重的安全风险上,同时也应该注意那些发生可能性很小,但是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风险。
工程管理者可以采用调查和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安全风险的相对重要性,但为了更好地适应安全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需要对该方法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方法具体应用如下:首先,识别出某一特定工程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的安全风险,列出安全风险调查表;其次,利用专家经验,对所有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进行评价。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与安全绩效研究
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一直是职业伤亡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之一。一方面,我国建筑市场供过于求,致使施工单位压低投标价格以获得工程承包权。而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人员往往以牺牲安全工作为代价,甚至抱着侥幸的心理盲目降低安全成本,从而加剧了本来就严重不足的安全经费与必要的安全成本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有限的安全成本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承包商不懂得如何对安全成本进行合理分配,不能科学地控制和优化安全成本。所以,研究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分类方法、安全成本与安全绩效的关系,既可以为施工单位提出可行的优化安全成本的方法,又可以为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科学的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参考。
3.1研究方法
3.1.1访谈和问卷调查
以国内大中型城市的部分在建建筑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以建筑工程项目为对象的安全成本统计标准,所以首先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简称《标准》)的要求并参考方东平、强茂山等对安全投入的统计方法,统计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成本及其各项组成,初步设计调查表。然后对这些城市的几个在建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和访谈,了解项目中普遍使用的安全成本内容分项和绩效情况。同时,还向具有多年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征求意见。
借鉴现场调研的成果和吸取专家的意见后,对原调查表进行了修改和调整,最终形成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成本调查问卷。
3.1.2安全成本和安全绩效指标
根据《标准》、调研成果、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专家的经验,将安全成本分为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用电防火费、文明施工、劳动保护费和其他安全费用七大项 目,七大项又细分为34个分项。以安全成本率(即安全成本与项目总造价的比值)和单位面积安全成本(即安全成本与项目建筑面积的比值)作为主要的安全成本指标。
我国建设部颁布的《标准》是一部强制性行业标准。该标准采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将施工现场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五年来发生的职工因工死亡的810起事故的类别、原因、发生的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这五类事故占总数的86.6%。
为此,将消除以上事故确定为整体系统的安全目标。这些事故集中在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三宝”利用及“四口”防护、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外用电梯、塔吊、起重吊装和施工机具等十个方面。因为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事故损失、工伤事故率等直接的安全绩效指标很难获得。所以,将根据该标准对调查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评分作为安全绩效指标。
3.2安全绩效与安全成本的调查
3.2.1安全绩效
根据《标准》对被调查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得到的安全评分在85-95之间,最低分86.5,最高分93.4,平均分为90.53。从检查评分上看,被调查项目的安全绩效均为良好以上,平均值达到优良水平。这说明被调查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安全事故率为零。同时也表明,我国建筑安全工作得到了明显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水平,尤其是近年来把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中心放在施工现场,开展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创建文明工地、安全生产评优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建筑职工提供了更安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
3.2.2安全成本
(1)安全成本率和单位面积安全成本。被调查项目的安全成本率在l%-6%之间,最低1.26%,最高5.41%,平均安全成本率为3.09%;所调查项目的单位面积安全成本在10~60元之间,最小值11.82元,最大值55.99元,平均值为35.27元。这些项目的安全成本率、单位面积安全成本差别较大,说明一个项目的安全成本的大小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与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地理位置等条件均密不可分。
(2)安全成本的构成。由于用电防火费是用于购买用电安全装置和消防设施的费用,故将其归于安全设施费中。安全管理费、安全培训费、安全设施费、文明施工、劳动保护费和其他安全费用占安全总成本的百分比如图1所示。
由图示可以看出,各分项占安全总成本的比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安全设施费、文明施工、安全管理费、劳动保护费、其他安全费用及安全培训费,并且前三项费用占了安全总成本的大部分,所占比例分别为36.5%1、32.68%、16.64%,共计85.83%,而劳动保护费与安全培训费所占份额较少,仅为6.99%和2.15%。
这是由于《标准》中有关安全设施和文明施工方面的检查所占分值较多,各施工单位为了在检查中获得较好成绩而有针对性的加大了在这两方面的投入。另外,虽然劳动保护和安全培训很重要,但并没有引起施工企业的足够重视。
(3)安全成本各分项的构成。
由分析结果知,安全管理费中安全管理人员、安全保险、安全奖励费所占比例分别为51.64%、39.57%和8.79%。由此可知,各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费主要用于安全管理人员工资与安全保险方面,而安全奖励花费较少。这一方面是因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施工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建筑法》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施工单位为了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故在安全管理人员费用和安全保险方面投入较多。
安全培训费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普通工人及特殊工种工人培训费用三项,占该项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4.6%、35.69%及39.7%。人数最多的普通工人的培训费用比例偏低,有的项目部甚至根本不对普通工人进行培训,使得工人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易发生事故。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增加安全培训费用,加大对普通工人的安全培训力度,以提高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
在安全设施费中各分项的构成中,安全网、施工用电安全装置费和四口及临边防护费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安全设施费的47.09%、14.71%和8.72%,这些主要是为了预防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文明施工中各分项所占比例中投入比例较大的前四项是地面硬化及排水设施费、工人生活设施费、工地周围围挡和现场保卫,这和《标准》在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密不可分的。
劳动保护费各分项构成中,生产工人的劳防用品费占劳动保护费的40%,比例最高,但和其人数所占比例(约90%)相比还是偏低,尤其是在劳动保护费仅占安全总成本的6.99%的情况下,能够用于生产工人的劳动保护费用十分有限。大多数施工单位只给工人配备安全帽和安全带,且安全带还不是每个工人都有,更不用说配置工作服、安全鞋、手套、口罩等物品了。
4 结束语
建筑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安全投入有关系。企业的发展是长久的发展,一定要把风险与安全的关系处理好,尽可能的遵守《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多种措施齐头并进,这样才有可能做大做强,成为国人为之骄傲的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慧霞.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评估与施工安全成本分析[D].同济大学.2006.
[2]陈恩茂.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J].科技资讯.2009(12).
【关键词】安全事故;预防;事故分析;对策
事故分析是现代企业安全管理的一种方法,是为了防止事故重复发生,以消除事故或减少事故为目的,事故是具有规律性,可以把握规律,超前预防预控。2013年公司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与2012年相比,事故总数成上升趋势,为了在2014年有效的控制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从事故类别、事故成因及受伤害人员的成分等方面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制定今后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
一、公司及工伤事故基本概况
北营公司成立于2002年4月,现有在职员工2.4万人,拥有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铸管、发电、公路、铁路运输完善的钢铁工业生产系统,现已具备年产生铁800万吨、钢坯850万吨、钢材1000万吨、球墨铸管5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全国第一大拉丝材生产企业、第二大球墨铸铁管生产企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建筑材生产基地。由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及催化剂,很多具有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性,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生产管线长且复杂、立体交叉作业等特点,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有些事故造成的后果引起的社会效应往往超过了事故本身。
据统计,2013年1~12月,公司共发生各类人身伤害事故30起,伤亡33人,其中轻伤事故26起、伤29人;死亡事故4起、死亡4人(临时工2人),同比事故增加3起,死亡人数增加3人。
二、工伤事故统计分析
1.按事故类别统计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现对公司2013年类别统计如下:
由上表可见,在事故总数中,中毒和窒息事故最多,占25%,主要是煤气、氮气所致;其次是其他伤害(员工在行走中,上下楼梯发生的扭伤,跌伤及犬类咬伤),占事故比例24%;第三是物体打击伤害、车辆伤害各占事故比例15%;第四是机械伤害占事故比例12%。综上所述,控制人员的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事故是今后安全管理中事故预防、控制的重点,起重、高处坠落伤害事故也是我们注重防范的事故类型。
2.按事故原因统计
事 故 原 因 事故数量 事故比例
人的不安全行为
57.6% 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 6 18.2%
缺乏安全知识、经验缺乏 2 6.1%
违反操作规程 7 21.2%
蛮干、忽视安全 3 9.1%
生理缺陷或迟钝、体力不足 1 3.0%
物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安全设施损坏或有缺陷 4 12.1%
管理上的缺陷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和指导 5 15.2%
物质堆放、整理不规范 1 3.0%
其它 意外 4 12.1%
由表可见,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的占事故总数57.6%;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导致事故发生的也占较大比例。
3.按事故发生的时间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事故发生主要集中在三个时间段:上午7:00~8:00、上午10:00~11:00和下午15:00~16:30。经分析,①7:00~8:00为交接班时间,接班后事务多,工作精力不集中,现场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薄弱;②10:00~11:00处于员工工作任务收尾,临近午饭时间,员工的精力分散,工作急躁;③14:30~16:00维修人员急于下班洗澡、赶车,不能专心工作,安全意识有所放松;而生产岗位也受维修人员活动影响,情绪波动,不安心工作。这三个时段是日常现场安全管理的控制重点。
4.按发生事故所在工种统计
工序 岗位名称 受伤人数 百分比
生产工序 轧钢工、放灰工、主控室、司机等 21 64%
维修工序 钳工、焊工、起重工 12 36%
从上表看出,生产工序工伤事故是维修工序的二倍。主要原因是作业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人员大,年轻人比重大,安全意识低,经验不足等因素造成。
三、预防事故控制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和“零事故,零伤害”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目标,认真落实全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的管理原则,努力提高安全生产履职能力,注重在人和物两方面管理,可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快提升员工安全素养。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在日常的安全培训工作中,一些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培训经费和时间没有保障,培训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因此各单位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员工安全知识、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操作技能的安全培训,也要将临时工纳入到正常管理,提高安全准入门槛,使员工熟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人事、工会、团委等部门也要积极开展的相应的活动,定计划、严落实,而且要求必须常抓不懈。
2.狠抓班组安全管理,重点在于基层。抓住员工的 “五态”,抓牢作业前的“五确认”,抓实设备设施危的险源辨识和专项排查,抓紧措施落实和隐患整改,班组这个“点”落的实,作业区的 “线”画的直,厂的这面安全大旗才能屹立不倒。实行员工标准化作业卡制度已经开展多年,但随着工艺、设备的逐年完善和改造,还存在作业标准和工序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完善标准化作业需要向岗位和工序延伸,通过细化工序标准,达到明晰岗位标准,使员工自进入工作岗位开始,一举一动都有标准可依,够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操作。以岗位应知、应会、应作为重点,依据每个岗位的工序和流程特点,制定出具体、可行的岗位和工序规范操作的标准流程,直接告知员工上岗后必须执行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步骤,具体到每一道小工序的工作内容、使用的材料工具、相关的图形尺寸、质量要求、安全确认事项,才能实现规范管理和规范操作。
3.做好风险管控,强化专项检查。结合2013年的事故发生规律,针对容易发生事故的有毒有害气体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检维修作业等危险作业及关键环节,重点排查事故隐患,对薄弱部位实行风险防范,针对问题和隐患强化闭环管理。各单位不仅认真落实公司每月的专项检查,同时还有根据本单位的生产工艺特点,制定安全检查工作计划,细化每项检查标准,落实责任人,查清事故隐患的存在的深层次原因,避免安全检查月月查,同类事故还时有发生。安全管理人员坚决杜绝浮躁思想,平时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监督,掌握第一手的、真实的、全面的现场信息,对现场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准确有效,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4.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层层分解。要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责任。要做到职责清晰、责任明确;使每一名干部、职工都明确自身所肩负的安全责任,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层层有专责。领导干部分片安全承包的职责明确写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中。同时还要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要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单位要成立监督检查小组,要定期对各级、各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加强监管和考核。使安全生产责任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体现权、责、利的统一,更要体现出考核的严肃性。对履行职责好的要在各方面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未能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行为要建立约束机制、严格考核。对发生的各类事故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