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物流的特性

冷链物流的特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物流的特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冷链物流的特性

冷链物流的特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引言

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使得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必然。生鲜农产品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品质高低、安全与否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生鲜农产品又是一种极易腐败、保鲜期短的特殊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流的水平要求更高。许多生鲜产品的运输必须依靠冷链物流,因此我国冷链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和冷库组成。根据中冷物流联盟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2626万t,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8%。冷藏车保有量达99662台,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2%[1]。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企业达1000家,前100强冷库企业的冷库总容量达1177万t,前100家冷链运输企业的冷藏车数量达11822台,具体见表1-表3。从数据可知,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农产品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2.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09年,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便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2015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一批运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规模化、标准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推广物流核心技术,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4]。政策的支持,给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指引着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受环境、温度因素影响较大。其保鲜期短、极易腐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储藏、运输中必须采用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的成本更难以控制。生鲜农产品的利润往往较低,而采用冷链物流则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业虽发展迅速,但运输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超过一半的肉类、水产品、蔬菜以及水果都未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导致其流通损失率都在10%以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完善便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设备和冷库两方面构成。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主要有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铁路冷藏车仅占铁路货车的1.1%,公路冷藏保温车辆99663辆,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3]。而冷链物流较为发达的美国,公路冷藏保温车辆则高达20万辆。由此可见,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还十分短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冷链运输设备的短缺,还存在设备落后陈旧等问题,造成我国冷链的损耗率较高。同时我国冷库的库容量也十分不足。我国目前冷库的库容量是26260640t,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我国冷库建设地域差异大,结构不合理。如只重视肉类冷藏而忽略了果蔬类的冷藏,冷冻库多而保鲜库少,城市与农村的冷库建设差异大,中西部地区的冷库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其功能的失衡。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而言,高成本是其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导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则是冷链的损耗率和物流成本高。因此重视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建立我国冷链物流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冷链物流的利用率,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因素。

3.2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内果蔬冷链损耗率高达25%,一年损失近千亿吨。而在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果蔬的损失率一般都在5%左右,美国部分电商甚至将损耗率控制在1%。冷链损耗率高不仅仅由冷链基础设施短缺落后造成,还与我国的 冷链物流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我国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6]。制冷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高成本。因此,冷链技术的改进与普及对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至关重要。

3.3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通常应该包括原材料采购、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五个环节。由于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冷链运输并未完全覆盖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方方面面,在某些环节存在冷链环节缺失的情况。这样便导致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率,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3.4缺少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的数据统计,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为15%,水产品为23%[7]。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农产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200多项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但都是推荐型标准,非强制性。在我国行业自律缺失的情况下,企业的执行力往往较弱,这样的标准便形同虚设,无法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

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是阻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较之普通物流,冷链物流不仅仅要求更高的技术,还需要对于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而目前我国缺乏对于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也没有开设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与课程。专业人才的缺失,不利于我国冷链物流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4.1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运输能力是物流发展的依托,所以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首要的工作是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的网络建设,提升公路、铁路运输能力,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运输途中的损耗。(2)加大对大型冷库建设的投入,增大大型冷库的库容量,提升大型冷库的冷藏质量,并对其冷藏能力进行专业划分,避免资源浪费。在区域上,则应重视中西部冷链物流薄弱地区和空白区域的大型冷库建设,尤其是要将农村地区的大型冷库建设放在冷库建设战略的重要位置。但在大型冷库建设中,应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冷库容积,而不是盲目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3)除了加大大型冷库的建设力度外,还应该重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在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未来农产品零售的前景广阔,而批发零售冷库这一薄弱环节必将制约其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目标应与大型冷库有所区别。与大型冷库建设专注冷库容量的增大不同,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更应注重物流的便捷度与布局的合理性,即密切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并根据区域消费特性,建设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冷藏特征的冷库。(4)要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就必须加大对冷藏车建设的投入。具体而言,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开发适应我国冷链物流水平的冷藏车技术,除了开发通用型的冷藏车外,还应开发具有特别用途的、能适应不同农产品冷藏需求的特种冷藏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积极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合作,从国外的成熟技术中吸取营养,加快我国冷藏车建设。(5)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是一种易腐败的商品,物流信息的不及时无疑会导致农产品的损耗,所以,从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的角度来看,利用大数据与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精度,降低因信息模糊导致的农产品损耗。具体来说,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包括有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农村和中西部网络覆盖稀疏区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其次,物流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将每一个物流环节通过网络联通,尽力缩短每一个物流环节间的衔接时间,减少信息真空区域,并借鉴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完善自身物流信息网络。

4.2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我国应针对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冷链物流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所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冷藏设备标准,包括设备功率、型号等,将该标准下发到各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设备制造厂商,并根据各类别农产品的具体特性制定不同的冷藏标准,以确保冷藏质量,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2)冷链环节进行标准化,避免冷链运输途中出现真空部分,同时,冷链行业也应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别,制定具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避免由于企业的管理缺失导致的冷链物流环节缺失,减少因冷链断裂造成的损失。(3)设计并使用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切实从提高时间精度、缩短物流环节间间隙的角度提高物流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则应该广泛运用各专业高校的智力优势,根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各农产品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4.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与技术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而言,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应该成为推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1)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农产品冷流物流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2)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口的专业物流技术,如物流环节优化、物流管理系统等,尽可能的提高物流效率。(3)加强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的合作,从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结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建立适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物流模式。

4.4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由于冷链物流设备昂贵,因此,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多数农产品仍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因此,我国应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应给予农产品生产者、小型农产品经营企业、电商企业一定的补贴,鼓励其采用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邱楠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分水岭[N].中国食品报,2015-12-28.

[2]中国冷链物流网.2014中国冷链及冷库车保有量数据统计[EB/OL].

[3]张建军,杨艳玲.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2):102-105.

[4]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

[5]崔洪.从中国冷链物流50强发展报告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2015,(3):76-77.

[6]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7]晓科.农产品冷链物流如何应对挑战[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4,(5):13.

[8]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冷链物流的特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主要问题 发展策略

一、背景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始终是食品工业的首要任务。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食品的新鲜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无疑是我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同时这也致使“冷链物流”在中国越来越“热”。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

二、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在冷藏运输方面,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十分落后,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制冷技术和工艺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在冷库方面,我国目前冷库总容量700多万m3,但冷库的结构并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

(二)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我国的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下运销的。冷冻食品产销冷链虽然稍好,但部分产品在流入集贸市场拆散零卖时,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并非“全程冷链”。

(三)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的第三物流还主要是以提供货物、库存管理、搬运和定向运输等业务为主,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全面的、综合的、集成的冷链物流服务。由于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滞后,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缓慢,冷链物流的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都难以保证,导致较高的冷链物流成本和商品损耗率。

(四)冷链物流标准化缺失。到目前为止,国家在冷链物流上尚无一个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标准可供参考与执行,以致冷冻食品的质量参差不齐。细化的系统性的技术标准,如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操作标准、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等标准都尚未见出台,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五)冷藏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我国的冷藏保温技术有待发展,有效的温度控制设施投入有限,训练有素的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操作人员严重缺乏,先进的全程冷藏控温运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导致各个环节信息阻塞,冷冻类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增多。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市场定位不准确、服务产品不合格、内部结构不合理、运作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三、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策略

(一)建立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能实现生产厂商和物流企业的共赢。它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促进企业的成长,扩大市场范围,消除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共享的环境。对社会而言,可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以及提升冷链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社会生活品质。

(二)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不具备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的企业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由于冷冻冷藏产品的特性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单个企业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第三方物流有助于企业的产品辐射全国。

(三)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完善监管机制

冷链物流标准应由国家牵头,行业为主,建立健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冷库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冷藏运输温度控制、食品安全等一系列标准。制定的标准要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将其纳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中,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严密监测冷冻类产品在冷藏链各环节中的运行状况。

(四)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针对当前易腐货物的运输趋势,应该大规模地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与仓储设备。铁路方面应积极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单节和具有单辆与多辆连挂运用技术条件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求。公路方面,可以研制适应零担运输的冷藏配送车辆。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对现有冷库进行技术改造和建立具有先进技术的现代化冷库,主动适应冷链物流的要求。

(五)利用信息技术,实行过程管理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冷链物流的冷藏运输实施全过程控制,积极建立有统一标准数据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对各种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简化冷藏车运输计划、审批手续和空车调配环节。在储藏环节,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冷冻冷藏产品的数量及储放位置,进行及时的提货和补货,同时及时了解产品的保质期、库龄等信息从而提高冷链物流的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革.当前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4)

[2]张洪.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技术与市场,2009,(6)

[3]佚名.冷链物流的发展策略[EB/OL]. logistics56. ,2008- 8-14

冷链物流的特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难点分析;对策

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和互联网息息相关,“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就是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物流管理中,运用更为强大的互联网云数据来推动冷链物流,促进冷链物流进行技术上的突破。冷链物流一直是物流业中的一个难点,因为无论对于技术还是运输条件以及运输效率都有着很高的标准,所以冷链物流的管理十分重要。

1.“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

冷链物流能够有效地提升物品运输过程的新鲜程度,对新鲜程度有严格要求的物品都适用于冷链物流,一般传统的物流无法保证这一类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完好程度,会给这些产品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冷链物流是通过控制温度来达到保鲜的目的,其成本相对于传统物流会更高,衔接和效率上也有着高标准。“互联网+”冷链物流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一种管理模式,即能够第一时间将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汇总并提供给发货方,同时又可以将产地信息、数量以及产品情况进行统一的汇总。冷链物流方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了更为全面的信息库,也拥有了更好的信息交流,是一种线上线下的共赢合作。让冷链物流能够与更为即时的物联网相结合,让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的联系更为环环相扣,大大提升整体信息的传递速度,减少中间消耗的时间,让冷链物流全面提升自身的效率。

2.我国“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政府支持不足

“互联网+”冷链物流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其中的管理还需要不断地进行结构升级和调整,需要有更多的技术和基础设施来进行支撑。我国的政府对于这方面还没有给予相应的支持,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政策上,都还没有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关注,所以“互联网+”冷链物流的整体发展还是相对缓慢的,在各项设备和技术上都没能够达到国际水平。

2.2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漏洞问题

“互联网+”冷链物流就是需要整合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信息,但是我国现阶段很多冷链物流供应商和采购商还是不够重视电商平台信息的采集,没有对电商平台上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这就大大削弱了“互联网+”冷链物流的优势。如果无法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就容易按照传统物流的方式来进行,也就会出现时滞,出现供应商与采购商之间的信息不对成,甚至出现信息漏洞,带来更多的时间成本和货物消耗。

2.3物流环节设计不合理

“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的难点就是运输成本的控制,冷链物流一直都是高运输成本的一种物流形式,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运输的环节设计不合理。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冷链物流一般包括5个以上的环节,所以导致整体运输的消耗时间很长,过程烦琐,在人力物力上都有很大的浪费,也就无法降低相应的运输成本。区域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整体运输网没有得到完善的建立,所以更多的是采用分段式的短途运输、短途销售,这就很难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

2.4温度控制的难度大

现在国内比较常用的是GPS定位技术,用于定位冷链车的位置,但是对于车内的温度控制却没有实时的系统,所以导致冷链车内的温度变化情况就无法很及时地得到反馈。在温度信息的传递上出现了问题,也就很难对冷链车内的温度进行准确的控制。在冷链过程中,温度成了一个无法传递的信息,无论是生产商还是消费者,都无法了解温度情况,这就导致消费者不信任冷链运输中的产品质量。

3.“互联网+”冷链物流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提升行业管理,加强全面监督

政府对“互联网+”冷链物流应提升管理,对相关行业要督促他们加强内部管理,让行业内部形成一种自主监督的氛围,严格管控冷链物流的相关环节,让每个环节更加高效。同时加强外界对“互联网+”冷链物流的监督,让整个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的标准,让整个行业有据可依,有迹可循,进一步加强全面性管理。

3.2构建全国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

冷链物流想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建立一个全国冷链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互联网+”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所有企业都需要登录到平台上,与供应商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共享,同时和各个市场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让所有供需信息更加快速流通,让整个行业的时效性得到有效的提升。

3.3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渗透

“互联网+”冷链物流的特殊性就在于与互联网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加强互联网技术的渗透能够让整体冷链物流更具有自己的优势。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技术平台,在平台上汇集各方的信息和供求,并且实现订单的统一填写和采集、查询。使用智能大数据来进行数据分析,形成相应的数据报告,让各方予以参考。并且运用强大的云系统对所有的数据进行保存,以供整个行业实时进行查询和分析。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整个供应的环节更加精简、准确,让运输更加合理,全面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4全面优化配送

配送方式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优化升级,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对配送进行全面的规划,让整个配送过程更加合理。调整配送的方式,可以由短途运输销售,改为分散式配送,有中心点向外进行运输。另外,对线路进行统一规划,确定合适线路,节省运输的成本和相应的时间消耗,对整个配送起到最大限度的优化。

参考文献:

冷链物流的特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SWOT分析;河南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冷链物流也称低温物流,泛指温度敏感性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减少物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广泛应用于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及其他特殊商品(如药品)等的储存运输过程中。河南作为一个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又具有承东启西、传承南北的地理优势,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障消费安全、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WOT分析能够更为清晰地反映出河南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真实状况,主要包括优势(Strength)、弱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方面。

1 优势(Strength)分析

1.1 区位和交通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北接京津冀,南连两湖直至珠三角,西牵关中千里沃野,东接长三角经济龙头,是东西交会、南北沟通的中枢地区,也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北部经济开发地区过渡的中间地带。突出的区位优势使河南成为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和集散中心。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无可替代的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的国道107、106和207纵贯南北,国道310横贯东西,京珠、阿深和连霍三大高速公路干线交会于河南,还有多条高速公路覆盖全省并与外省相连,已形成放射状的高速公路网络;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省会郑州位于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最大的客货转运站;郑州新郑机场是全国五大航空门站之一,其国际航空出口货运量在中国国内机场中位列第七名,属一类航空口岸。河南省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民航交通运输网络初具规模,为河南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

1.2 市场需求优势

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极为丰富,肉制品行业集中度高,食品加工业发展迅猛。河南省是全国粮食生产大省,全省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3亿亩左右,2011年全省粮食达到1 108.5亿斤,连续六年超过1 000亿斤;河南的饲料饲草资源非常丰富,畜禽品种多,养殖传统悠久,形成了一批肉制品加工企业,全省畜牧业龙头企业有400多家,畜牧业产量占全国的10%,全国较大的企业肉制品加工企业有众品集团、双汇集团等;河南省的食品加工业极为发达,拥有着众品、双汇、思念、三全、科迪、华英、天冰、大用等60余家速冻冷藏食品龙头企业,其中包括3家全国速冻食品名牌企业,这60多家成规模化经营的产销集群,其产品种类达300多种,出口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近百亿元,占据了全国速冻食品行业70%的市场份额,仅三全和思念两家企业的产品就占有国内市场的30%左右,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90%的主要半成品原料来自河南。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加工的快速增长,激发了对冷链物流的巨大需求。同时,河南也是全国的人口大省,拥有上亿人的消费市场,全省易腐食品的总消费量约为8 000万吨/年,而目前已应用的冷链消费仅为700万吨左右,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未来,随着农副产品的产销量、流通率和运输率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大。

1.3 产业基础优势

河南省的冷链物流产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不仅拥有具备较高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的各类企业,还形成了较强的冷链物流装备制造能力。首先,河南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据估测,河南省现有冷库230万立方米,其中冷藏库约74万立方米,冷冻库约156万立方米;冷藏车辆约2 700辆,总承载量约2万吨,果蔬和肉类冷链应用率约为6%和22%,损腐率分别为30%和15%。其次,已经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如众荣物流、双汇物流、众品生鲜物流等。河南省有各类物流企业上万家,其中,专业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有300多家,分布在全省不同区域,一些冷链物流企业已经具备了供应链整合管理的理念和能力,与本地区上下游产业相结合,探索建设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冷链物流体系。这其中,河南众品生鲜物流有限公司是省内冷链物流行业的佼佼者,拥有超过500台冷藏运输车辆、80万立方米的冷库容量,在全国规划建设了15个销地生鲜物流配送中心、10个产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以及3个连接产销两地的综合物流基地,构成了以200~300公里为半径、以8小时为时效,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网络,能够为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连锁店和餐饮企业提供集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为一体的完整的网络化、综合性的冷链物流服务。再次,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初具规模。全省共有各类已运营或在建的物流园区40多个,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87个,其中31家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些物流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河南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重要节点。最后,河南省冷链物流设备制造产业发达,拥有冰熊、红宇等一批冷链装备制造企业,其中,冰熊冷藏车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这些企业所具备的资源和服务为河南省发展冷链物流业提供了重要的产业基础。

2 劣势(Weakness)分析

2.1 技术劣势

冷链物流是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行业,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为保持产品的品质,需要使用冷库和冷藏保温车对产品进行预冷、冷却冷冻贮藏和运输,在低温环境下完成分拣、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使用低温贮藏和运输物流特殊设备是冷链物流的一个重要特性,这个特性导致冷链物流技术含量较高,作业难度较大,预冷、制冷系统也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运输和仓储成本是一般货品的2~3倍,且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据统计,河南的冷库安装库容量居全国中等地位,建10 000平方米冷库,在硬件设备上需投入经费1 000多万元;建设一个能检测生物9项、理化20多项指标的检测中心需投资400多万元,这样的成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承担的。因此,冷链物流的高投资成本也成为制约河南省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大规模、高水平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因素。正因如此,一方面,省内开展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几乎都面临着自动化仓库少、冷藏车辆缺乏的状况。全省现有冷冻冷藏设施陈旧,大约有90%冷库为平堆冷库,立体货架冷库不到10%,冷库能力严重不足;全省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平均冷藏运输率仅为10%~20%,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的快速检测和低温储存的要求,更难以普及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设备的欠缺,冷链物流上下游节点企业间的配合与协调不同步,采购、加工与销售各环节无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导致冷链物流的完整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冷链“断链”情况时有发生。

2.2 专业化劣势

目前,河南省开展冷链物业业务的企业虽然不少,但大多都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设的物流部门,真正独立运营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屈指可数。尽管已经出现了具备一定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从服务业务领域、服务范围的覆盖率,还是服务的时效性和质量上都无法很好地满足河南省各类企业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一方面,高投资成本制约了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另一方面,对冷链物流有较高要求的企业出于质量监控等原因,不得不采取自营方式开展冷链物流业务,但是仅以本企业为服务对象开展冷链物流业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河南省冷链物流市场资源的整合利用。因此,面对河南省冷链物流市场存在的稳定且巨大的市场需求,大部分自营冷链物流企业和能够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其应有的专业性、规模性及成本优势明显不足,业务规模和服务水平无法充分满足河南省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

2.3 人才劣势

冷链物流相比于常温物流,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冷链物流人员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首先,冷链物流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常涉及一些化学物品,如制冷剂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其次,冷链物流人员还必须掌握冷库里的压缩机等设备的使用;除此之外,冷冻技术与产品特点等也是冷链物流人员人才必须要了解和熟悉的。由于冷链物流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很多,这就要求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专业人员对包括物流管理、系统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和食品工程等知识都有系统的掌握。然而,尽管目前河南省有数十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却没有一所高校开设冷链物流专业;有些高校开设有相关课程,但是所涉及的知识仅限理论,实践技能训练极少。由于缺少直接对口的人才培养,使得河南省冷链物流人才储备严重短缺,严重制约了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

3 机遇(Opportunity)分析

3.1 良好的政策支持

无论是国务院制定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陆续出台的物流“国八条”、“国九条”,还是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6月出台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商务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2011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或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都为河南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提供了极佳的政策环境。

2010年4月,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明确指出要重点打造以食品冷链为首的十大物流行业,立足国家对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的基本布局,构建京广、陇海“十”字型国际冷链物流密集带,充分利用省内冷链产业龙头企业优势,在完善本省冷链网络的基础上,支持本省龙头冷链物流企业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拓展、加密冷链物流网络,实现与国内、国际冷链物流网络的高效对接,逐步强化郑州国际冷链物流中心地位。这一系列冷链物流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河南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3.2 潜在的市场

河南省是冷链相关产品的主要输出地之一,发展冷链物流有着强大的产业支撑。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粮食、肉类、果蔬、乳制品等产业发展的原料基础雄厚;速冻食品、鲜肉及肉制品分别占全国产量的72%和13%,向省外输出量比例约达到60%和50%以上。同时,据测算,全省易腐食品的总消费量约7 730万吨/年,目前已应用冷链的消费量690万吨/年,需要冷链服务的消费量约3 480万吨/年,约占全国的7.9%。华英、大用、三全、思念、科迪等食品行业龙头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外包冷链业务。因此,河南发展冷链物流的市场缺口巨大、前景广阔。

3.3 食品安全备受重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物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成为确保食品的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 000亿美元,其中超过20%的食物在采摘、运输、储存环节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而被浪费,损失率达25%~30%,经济损失达到约1 000亿元,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冷链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按专家的估算,目前国内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城镇居民易腐食品的消费更是占到总消费的51%,但目前国内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另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以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和大型快餐连锁企业以及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等,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除此以外,大多数食品的分销渠道都没有严格的冷链控制要求,79%的易腐食品在运输中没有温度监控,超过60%的零售商在接收到物品时不进行温度测量。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居民对于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社会对高价值的易变质、需冷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加大了冷链市场的缺口。

4 威胁(Threat)分析

4.1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物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一方面,本省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冷链物流业务,众品、双汇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已经成立了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为特定的客户提供专业冷链物流服务,同时积极构建冷链物流体系并向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方向迈进;另一方面,传统物流企业开始涉足冷链物流业务,如中外运等,凭借已有的物流网络,通过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完善冷库网络,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同时,以众荣物流为代表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快速成长,全国各大节点城市积极布局,实现专业化、一体化运作;国外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如夏晖集团、招商美冷等,凭借其拥有的技术、资金、人才、经验及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开始在河南不断扩展业务范围。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多元化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4.2 行业标准不规范

在国外,冷链标准是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积累出的流程规范,是企业共同推动的,通过行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完善。而在我国,目前冷链物流行业标准既不健全也不规范。第一,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众多,除了商业联合会的《速冻食品物流规范(征求意见稿)》之外,还有《畜禽肉冷链运输管理技术规范》、《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药品冷链物流安全监控技术服务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条码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应用规范》,以及将于2012年6月底公布、10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等一系列冷链物流标准,然而这些标准并没有形成体系,这就造成了很多技术参数有矛盾、重合的现象。第二,一些冷链物流行业出台的标准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大量的标准涉及的都是技术问题,却忽略了对一般水平的规定,不仅不适用于企业的实际运作,反而对企业的经营形成障碍。比如对不同产品的储藏及运输温度制定了具体限制,但是温度标准应当是根据客户要求、食品种类所确定的,对温度限制得过于严格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第三,标准众多却无约束力,国内目前类似的农产品流通标准不下200个,包括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可是大多数都是停留在纸质化阶段,并没有人监督实行。名目繁多、相互交叉且无实际约束力的冷链物流标准,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几乎没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4.3 成本控制难度增大

冷链物流是一个高能耗的行业,成本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初始投资来看,冷链硬件设施是冷链运行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冷库和冷藏运输设备两方面。建设10 000平方米的冷库,需投入1 000多万元购置硬件设备,同时,进口冷储专用高架叉车价格为26万元/台,货架为1 700元/组,按每万平方米冷库需要叉车4台、近900组货架计算,附加设施需投资250万元;冷藏运输车价格约为30~40万元/辆,为一般车辆价格的2~3倍。因此,一个中等规模的冷链物流企业,其固定成本投资至少也需要几千万元,远高于一般物流企业。从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来看,在冷链物流企业应当为客户提供的整套物流解决方案的三大板块中,仅冷链运输服务部分,就包括车辆折旧费、养路费、保险费、验车费、办公费等各项固定成本,以及人工费、燃油费、维修费等可变成本;同样的,冷链仓储也存在仓库设备折旧、水费电费等固定成本以及维修、配货人员工资(计件工资)等可变成本;唯一特殊的是其他增值服务一项,无固定、可变成本之分,而是按实际投入成本计算。同时,由于不同的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范围、运输线路各有不同,很难整合客户资源来开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服务,因此,对各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冷库闲置、车辆空置空驶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又在客观上提高了企业的机会成本。此外,国际油价的变动、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等,都会进一步加大冷链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的难度。

5 结 论

借助良好的区位和交通状况、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河南省冷链物流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期,但是,外部的压力和威胁以及其种种内在问题也使河南省发展冷链物流面临多重困难。基于此,首先必须在河南省冷链物流行业树立供应链管理思想,加强市场对整个冷链链条的控制;其次,通过资源整合、多方联动实现冷链链条无缝对接和各利益主体共赢,使河南的冷链产业集群优势得以发挥;再次,要努力推进冷链和冷链企业的规模化、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体系化、产业化建设,突出河南省冷链物流的专业优势,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全国领先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宏岭,周行. 河南省冷链物流发展战略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0-72.

[2] 孙红霞.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 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11):10-11.

冷链物流的特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冷冻 食品质量

新世纪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新鲜程度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新鲜食品成为了人们购物的首选,这也促成了冷链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带给了物流业一个全新的投资空间。但冷链物流食品要比常温食品对物流的要求更高,技术要求更专业,为此,冷链物流业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据悉,我国对冷链物流制订了较高的发展目标,详细规划了对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严格对冷藏库房,冷藏车辆等有关设备进行针对性的考核研究。近几年,我国的冷藏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对冷链物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之前由于我国对冷链物流业认识较晚,与国外相比起步晚,加上基础设施陈旧与落后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冷链物流应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运用科技手段指导与规划冷链物流,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随着我国近几年的冷冻业逐步发展,冷链物流业也随之得到较快发展,但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亟待解决。

1.关于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是物流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包含了物流的整体概念,也具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它要求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主要针对易腐食品、生鲜食品在消费之前的各个环节中,使食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是一项全程低温控制系统的工程。它更多的要求了在途过程中的食品质量与减少食品损耗的问题,以保证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冷链过程中的储存、流通时间与食品的耐藏性,从这点看来,它要比一般常温物流资金投入大,相对的管理要求高。

2.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

2.1冷链市场需求量大

近几年,随着我国消费者对新鲜食品的需求量增多,对食品的新鲜度更加看重,人们对冷链食品的消费量逐渐增多,这给食品冷链物流业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冷链物流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肉制品,速冻产品和乳制品为主要方面的冷链食品需求量的增加,标志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也给冷链物流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2.2食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程度还不完善

因为我国冷链物流还处于初级阶段,冷链食品组织化程度低,流通设施落后,导致食品的最重质量不是很高。由于在途食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较高,导致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整个食品成本的70%,而国际标准要求整个冷链食品的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总成本的50%,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这样的冷藏物流损耗,造成的损失总额已经超过了780亿元。许多发达国家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冷藏率已达到了100%,食品的最终质量也是很高,其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已经全部成功地使用冷藏车以及冷藏箱,配有EDI、GPS等先进信息技术,对冷链食品的运输信息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并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一整套先进物流设施设备,确保了冷链食品在在途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的研究程度低于国外

我国冷链物流刚起步,与许多发达国家来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对冷链食品如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物流公司如何提供快速服务,企业如何能在低温条件下保证食品的质量等问题已经做出了专业性的立法研究,并十分注重消费者的反馈意见,冷链物流已经达到相对全面化,规范化的程度。我国对冷链物流的整体概念还存在认识不足,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缺乏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等问题导致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3.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缺乏行业规范

近几年,随着我国冷链食品的种类逐渐增加,人们对冷链食品的需求也呈上涨趋势,从这点看来,我国冷链物流前景很好,需求巨大,但是缺乏从产到销的一体化供销网络,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也尚未形成。在产品供销模式中,不同的食品都要经过流通加工,食品储存,运输,配送等一系列环节,在此过程中,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不同的食品采用分类包装,也要有不同的控制温度,对整个过程要求全程监测,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但是由于我国缺乏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一方面无法对冷链物流体系实施全程监控,会导致许多产品出现变质,腐烂的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食品的质量也存在隐患,一旦上市销售,消费者的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3.2食品冷链的硬件设施技术发展落后

冷链物流是为容易腐烂的食品在流通过程中提供低温保障的一项系统化工程。但由于我国历史、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出现基础设施设备老化,分布与发展不均衡等现象,在技术上无法实现供销一体化网络。当今,我国的保温冷冻车约有4万余辆,与美国的保温冷冻车30万余辆和日本的18万余辆相比,仅在车辆的运营数量方面,两国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我国,然而,美日两国的人口数量却远远低于我国人口数量。在冷库建设方面,虽然我国市场冷库发展较快,但在冷库闲置期间花费的成本也是很高。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总容量约为700万m?的冷库,在冷链食品销售的淡季却常常出现冷库闲置的情况,容易造成能源浪费,大量资金流失等现象。

在技术方面,我国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迟缓,无法做到公路、铁路、和水路等式联运。在运输过程中,对食品自动化温控与记录能力不足,对运用卫星监控在途食品的能力也是有限,这些方面都会对食品的最终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3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企业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以合同方式委托给物流公司从事物流服务等项目。我国冷链物流业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冷链配送的环节上发展缓慢,与之相关的运输业和冷链行业也刚开始涉足冷链物流领域,设施设备,技术条件都还比较落后,能够提供的综合较少,物流服务覆盖的网络有限,以及合作运营成本也是很高,都难以保障食品送货的及时性,较高的食品损耗率也使食品的最终质量大打折扣。由于一些小型或个体物流企业从事冷藏运输,运营成本也不是很高,市场限制少,出现了自行经营物流服务或区域外包,但是实力较差,也不具备专业的物流运作体系,只能维持短暂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些问题都束缚了这个行业的发展,限制了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国内流通消费的冷链食品大多数都是经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配送参与系数较低,因此,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服务网络覆盖率低,信息体系不够健全,这些因素都是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

3.4低价格恶性竞争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尚未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冷链物流内部市场竞争环境较差,低价格竞争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没有成文的法律法规约束冷链市场,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小型或个体自营的冷链物流服务企业往往追求各自的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在企业之间相互低价逐利,恶性竞争,久而久之,食品的运输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常常在冷藏冷链物流市场管理中,出现管理失控的情况,总而言之,低价格恶性竞争导致市场秩序不协调,阻碍了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我国对于标准化建设工作已趋于成熟,各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也进入完善阶段,尽管如此,许多公众对标准化概念模糊,意识不强,对相关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工作更是一知半解。虽然在许多大型企业管理规划中,已经制定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但在实施与监管过程中,仍出现很大漏洞,并且存在多种标准化相互重复与矛盾的现象,使得冷链物流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文件。公众更是没有意识到冷链物流标准化对冷链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没有将标准化建设与其食品健康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因此,对于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问题,始终处于初级阶段。

4.加快和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对策

4.1构建一套科学标准体系,合理的进行整体规划

当今,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标准体系,虽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出台与颁布了许多相关法规政策,但这些条例只能起到导向作用,真正的实现实时管理与监控还存在许多问题。食品冷链物流其实是一条完整的供应链,针对冷链食品的流通问题,各个环节应该对高效性,及时性,可控性的操作提出更高的管理要求,快速的服务于消费者。因此,我国各个冷链物流企业应该立足与当前形势,发展长远利益,结合冷链食品消费市场和冷链物流发展特点,整合与规划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标准体系,并进行合理的科学预算,及时反映市场信息,加强企业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使得冷链物流体现出整体化,规范化,信息化等特点。

4.2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

冷链物流不同于常温物流,冷链食品具有自己的特性,尤其对冷链食品的配送要求也是极为严格。如果单个企业要实现门到门,多方位的物流配送服务,既会成资金浪费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对物流企业资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考虑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交流。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将是未来冷链物流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它可以提供专业化完整的配送服务。加快对第三方物流的建设,正是对现阶段完善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需要,它既能解决冷链物流市场的配送周转问题,也能节省企业的资金流通问题。在管理上,服务于供给方和需求方,是我国进行社会化分工与走向现代化物流发展方向的有力体现,会成为我国物流行业走向全新时代的新标志。通过提供专业性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会对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建设给予有力的保障。

4.3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冷链硬件设施是实行冷链物流运作的基本物质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主要包括冷库和冷链运输设备等内容。加快基础设施的完善,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技术改进,设备升级,更新技术设施零件,实现设施设备升级,这样不仅可以开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避免了对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也能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可以发展新型基础设备。在冷库投资建设方面,应加大投资力度,与其他发达国家进行通力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冷库设备研发水平,大力研发各种保鲜,速冻设备,尽早的完成现代化冷库建设。在冷链运输设备方面,针对我国冷链物流现有设备特点,加快对冷藏车的升级,要逐步实现灵活机动、控温范围广,小批量快运冷藏车的研发。在合适的条件下,发展货运多样化与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设备,未来的冷链物流运输设备多以集装箱形式为主。为此,我国应加快冷链运输设备建设,认真学习国外的多式联运方法,形成相互配套的综合运输体系。

4.4可以采用共同配送下的冷链物流模式

在冷链物流企业间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可以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以合作的方式进行优势互补,在基础设施设备上实现共享,这不仅可以节约企业的投入资本,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解决我国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有效方法。从冷链食品安全角度看,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多家企业进行联合投资兴建基础设施,降低了投资成本和风险,增大了服务覆盖网络,也促进配送服务水平与配送速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食品的腐烂率,从而提高食品的销售量。从社会角度看,由于我国消费者对冷链食品出现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导致运输车辆增多,道路拥堵,城市环境恶化。发展冷链物流企业间的共同配送,在配送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将运往同一地区的商品采用一辆车进行运输,这样大大缓解城市交通堵塞问题,降低环境污染,同时,在食品运输中利用各个合作企业资源以及设施设备,提高了资本利用率,社会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

4.5加强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的冷链物流技术发展较晚,冷链物流方面的人才也十分缺乏。发达国家已经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设立许多物流专业院校,这也是发达国家冷链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快我国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国家必须通过教育部门着重培养物流人才以及低温专业教育,以适应我国冷链物流对精英人才的需要。

5.结束语

从各个方面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许多因素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要解决这种局面,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发展适合本国冷链物流业的道路,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技术,形成从产到销的一体化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增设院校注重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合理的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实现信息与资源共享化;在此基础上,积极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肉类工业,2010(03)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7)

[3]李万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食品工业,2006(12)

[4]姚乐.乳品冷链物流外包运作的探讨.物流科技,2008(09)

[5]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国流通经济,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