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销售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兰州长城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做好企业统计分析服务工作,有利于促进科学的决策和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目前,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应重点注意思想重视、搜集资料、选择统计方法、谋篇布局等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关键词 :企业;统计分析;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116-01
一、高度重视企业统计分析信息并着力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思想认识。
在现实的企业经营运行中,关于企业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而统计的重要性往往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的有效与否,对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企业的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也就不能真正做到科学决策和管理。因此,企业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统计分析工作。加强统计分析工作的宣传与组织,提高广大统计人员对统计分析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长期以来,“统计人员的任务就是提供报表”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往往只重视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汇总工作。面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必须重视统计分析人员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重视统计分析人员的选拔和业务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逐步把统计分析的目的、意义、统计分析方法等作为重点培训内容,使统计人员提高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熟练掌握统计分析的工作方法。
二、必须注意广泛地搜集和整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全面占有资料。
要做好统计分析必须占有大量的数据和情况资料,但要做好统计分析,仅靠数字资料还不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注意经常搜集和积累企业生产经营、科研、投资等各方面的情况资料。这些材料的收集,一可以通过建立必要的信息传递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提供书面分析材料;二可以通过参加业务会议掌握一些情况;三可以通过经常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大量“活材料”;四可以注意收看企业内部各方面的文件、工作计划、总结、发展规划及各部门的具体措施等资料;五可以通过企业报刊等宣传媒介了解企业经济及各方面发展动态,以便作为自己开展统计分析的依据或参考。此外,搜集国家政策、国家宏观基本面及同行业等各方面的外部资料也十分重要。无论搜集哪方面的资料,采取何种形式进行搜集,一定要注意资料的日常积累。
三、熟悉和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统计分析方法是进行统计分析之器,要搞好统计分析,首先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基本统计分析方法,运用这些方法对分析对象进行基本的量化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对这些方法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对一些综合指标,如销售收入、利润、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等的分析,因素分析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分析方法,它既便于掌握、运用,又能通过对经济现象多因素的分解,利用统计指标体系,测定多因素影响的某种经济现象的总变动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影响程度,基本不会产生什么分析误差,并且能够透彻地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使企业便于找出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为企业经营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依据。对于趋势性、预测性分析,尽管分析方法很多,但很多预测方法比较复杂,对预测结果还要加以修匀,运用较难且不好掌握,预测结果也不一定准确。使用发展速度预测法,由于采用的基期数与预测期时间间隔较短,变数相对较小,预测结果反而更准确,同时也可以减轻运算量。因此,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恰当的分析方法尤为重要。
四、统计分析报告要精心组织,合理谋篇布局。
尽管在分析前往往要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如果分析报告写的不好,之前所作的一切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因此,精心组织,合理谋篇布局对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非常重要。在动笔写作之前一定要拟定分析提纲,根据提纲进行适当选材,否则,面对材料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正式写分析时,首先,应从数据着手进行量化分析,然后,结合数字背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把数字与情况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找出现象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摸清问题产生的实质与规律,做出结论,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建议。同时,在写作时,还应该循序渐进,注意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紧扣主题,做到层层深入,并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因为有时一张表、一幅图、几句话,往往比长篇大论更能说明问题。
五、要勤动笔练习,提高分析写作能力。
关键词: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企业;运用;作用
第一章 统计分析概述及特点
1.1 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和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更为重要的统计工作。它是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升华,统计分析能对普通的数据产生深刻而鲜明的认识。它又是在相关的题目下,进行方案的拟定,资料的收集,最终展开的研究活动。统计分析需要系统而完善的资料。高质量的统计分析会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1.2 特点
1.2.1 运用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企业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投入产出法、时间数列法、因素分析法、柯步-道格拉斯函数。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方法的核心,通过有效收集、整理分析对象的相关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对大量数据进行规律性挖掘,并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没有用的数据,而有用的信息则会包含在大量的数据之中,统计方法是用来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可以用在设计阶段的市场预测、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初试样试制、小批量生产等;应用在生产阶段的工艺设计、过程控制、能力研究和质量改进;应用在销售阶段的营销策略研究、预期销售额的测算、顾客回报率的评价、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等。统计方法是一种能使企业管理体系增值的资源,是一种投资少、简单、便于提高企业潜力、企业效益的高效技术。统计方法可应用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应用的越早越有效。如果企业能认真地实施统计技术,就一定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
1.2.2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结合
定量分析是对分析对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主要依据统计数据,建立出数学模型,然后运用数学模型来对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进行计算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则是一种凭着分析者参考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其最新的信息资料,以此来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做出判断的方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对象内在规律。主要包含分析综合、比较 、抽象和概括三个方面。
要想合理地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就要准确全面地认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整体统一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基础,定量分析主要是由定性分析的主要任务决定的,定性分析作为分析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只有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之后,才能找出适当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使事物的定性更加科学、更加准确,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对象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从众多的现象中揭示出其内在的本质,只有进行了这样全面科学的分析之后,才能正确地揭示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这种分析方法对于人们准确的认识和判别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第二章 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2.1 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运用
在统计分析预测中,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辅相成,这其中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除日常统计和月度统计外,应该重点进行季度、年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制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企业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便于及时制定企业的下一步运营战略,提高企业效益。
2.2 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运用
2.2.1 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
随着现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与自身相关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群众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
2.2.2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
主要包括国内和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地方法规、民风民俗等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
2.2.3 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
通过分析相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3 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运用
在企业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 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企业一直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行。
第三章 如何做好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
3.1 企业统计人员应注意统计分析的选题
选好统计分析的题目是做好统计分析的关键,企业统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企业进行管理,统计分析应当以企业经营的各项准确的经济指标为基础,并提出科学的统计预测,并且统计分析的选题应当是领导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论据要充分,要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企业急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我们的分析结果要以企业的经济基础为依托,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宗旨。
3.2 企业统计人员应注意收集各种数据和资料
就生产方面,应当收集如企业的生产计划、任务以及产品的质量有利于发现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收集企业生产数据对企业的统计分析有着重要的作用;就销售方面,应当着重收集客户的详细资料、售后产品客户评价这些信息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反应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督促企业进行质量改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经营方面,应当收集企业近期的发展策略和经营目标、企业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可以发现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针对企业领导最为关心的经营问题我们可以进行重点的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3.3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统计制度
企业应当实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统计管理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统计工作实行统计监督,以保证企业统计工作的质量,另外企业应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的稳定,如果统计人员有调动时,应当提前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并安排合适的人员接替其工作。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高效的企业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把握全局,权衡利弊,抓住每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使企业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正确的轨道上,在提倡科学化管理的今天,无论是管理决策还是质量监督,统计学方法以及统计分析在其中的作用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统计制度,企业的统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统计工作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4.2 建议
4.2.1 注重统计方法的改进
信息时代已经来临,统计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传统的统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改进统计方法,运用信息时代带来的先进的统计方法非常重要,相比传统的统计方法简单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单纯对照,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具有准确性、及时性等特点。这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4.2.2 注重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知识面要求宽的综合性工作,要写出高水平的企业统计分析报告,对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企业应当组织相关的员工定期参加统计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以保证统计工作能够准确、及时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赵井霞. 试谈如何进行统计分析.商业经济. 2008,2(4): 16-18
[2] 梁玉金. 改革企业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3(8): 26-29
[3] 王小静. 浅谈企业统计由生产型统计向管理型统计转变的必要性. 甘肃科技纵横. 2006,4(5):38-42
[4] 苏永明. 中国企业统计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几个问题.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2(2): 49-53
[5] 宋安.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经济师. 2001,21(4): 371-365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指以统计的分析资料为根本依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并联系分析对象的主要特征,从全方位的角度结合对分析目标进行的研究活动,统计分析是统计设计、调查及整理后的一项重要步骤,是利用把统计数据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科学的验证,得出企业发展的规律,为企业高层的决策部署提供可信的信息来源。企业的运行模式都是以统计分析报告为根本的。统计分析是企业控制生产规律的重要凭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将各个生产阶段的生产统计表统计出的生产内容结合在一起,联系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行合理的科学分析,再结合过去的经验教训,指导当前的阶段工作,并对将来企业发展方向做出规划;统计分析运行的过程同时也是统计监管过程,应正确并及时做出统计分析,找出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予以校正。统计分析其本身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以及统计整理一样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等基本特征。但它还具有自身的独特特点。第一点,创造性,统计分析是一项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对同一问题在不同时间所作的分析理解,也都会在方法、思路、结论上有明显的不同。第二点,灵活性,统计分析无论是在选择的范畴、所依据的材料、还是时间上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第三点,相对应的独立性,统计分析活动是在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的基础上完成的,它与前几个阶段的工作密不可分,但却可以相对独立于以上几个阶段。第四点,统计分析具有时效性。统计分析要随时能够抓住当前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尽可能快速地提出分析成果,马后炮的统计分析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二、加强企业统计分析的对策
因为统计分析工作涉及人力、财力、物力、生产、供销等诸多方面,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操作过程。所以,当前我们应进一步加快改变工作方法,完善统计法制,产生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形式,真正展现统计分析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
1.创建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一直以来,在不同类别的企业中,各种统计分析工作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分别向各自主管部门领导报送并对外报出。这种原先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如果没有一个独立专业的部门从市场竞争的全方位、从营业管理的多角度来综合考虑企业必要的各种统计信息,那就更加谈不上企业当前搜集总结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分析理解,企业各部门之间也难以出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的现象。对于近几年来新成立的企业公司,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仅只是由财务会计代报统计报表,毫无疑问这更难以在企业管理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加强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当成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责任。不管何种行业,各种规模大小的企业,都应成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一些企业从减少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的话,没有设单独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工作机构中单独设立综合统计岗位,确定其职能,并应当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其工作要求主要是筹划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确保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总结、提供各种统计信息。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责任。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扩大规模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统计机构内部。如基础建设部门掌握投资信息,技术部门掌握的技改信息,营销部门掌握销售信息等等。所以,为保证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规定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关的统计信息。
2.推进统计信息网络发展,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包含着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巨大推进能量。企业应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创建一个健全统计信息网络,落实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提速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衔接,完成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及时供应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求,又可立足自身企业,创建适合本企业特征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迅速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状况。这样,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应该做到标准、统一。总而言之,企业应充足利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大量收集信息,提高信息处理、传递和反馈速度,进一步提升统计数据质量。
3.应用统计模型进行统计分析与观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根据企业统计人员应能依据管理与决策的需求,对集中起来的详细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研究,应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一是应用某一种信息进行简单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状况;二是利用多方面多层次信息进行综合详细分析,例如利用生产、盈利亏损、质量检验、销售、市场行情等多方面的统计信息解析产销增减因素;三是应用各种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方向前景进行推断。分析研究的办法、形式可因研究内容方向不同而有所不同,其结果可以按照分析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全面、精准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顾问参谋作用,提高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这就需要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职业技能,不但拥有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而且应熟练掌握本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
关键词:统计 问题 统计服务 路径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54-02
1 引言
企业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的生产、经营的内外信息,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所有环节。如何充分利用统计固有或创新的科学工作方法,综合有效的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及时发现不同阶段的重点薄弱环节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预警意见和相应对策,是摆在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2 制造企业统计管理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统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据调查,制造企业的统计人员有80%以上来之于企业内部有关生产岗位,如生产,质量岗位,统计专业系统知识不足,文化水平偏低,对于与统计相关工作岗位业务不太了解,其工作往往仅限于按部就班的每月填写企业规定的几张业务报表,在工作中还常常出现差错。如台账与报表的衔接、稽核不够,有关产品生产效率降低原因缺乏深入调查分析。对于跨部门的协调不够,不太关心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往往提不出好的管理建议。
2.2 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尽管企业根据上级要求和内部管理需要,也建立了内部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关统计指标体系,比如:工时统计,设备利用率、产品质量等级,库存变动,产品销售、财务等指标等。但是对于数据的来源,缺乏有效的证据支撑,统计台账基础管理工作不太重视,有的人为干预统计数据,有的统计差错。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现象时有发生。
2.3 统计信息处理手段不够先进快捷,与其他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不够紧密
当前,在制造企业中,都基本上建立了供应链信息资源管理平台,供应、财务、销售部门按有关软件的模块,按权限录入有关数据,信息可以做到互联,共享,加快了企业信息的流动速度,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能力,数据在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部门人员由于受权限的制约,难以方便自如的进入企业供应链数据库,对于统计人员需要收集的数据,一般利用电子表格,通过建立台账,调查收集数据,汇总形成统计报表。收集数据重复工作量较大,不能与供应链条实现无缝化衔接,自动输出生成有关所需要的报表。
2.4 统计分析工作不够深入,往往停留在表面文章
企业产品制造过程链条较长,工序繁多,与内外等关系密切。统计调查分析的范围大,如何定期的抓住生产经营中的主要矛盾,是摆在综合统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受到自身综合素质影响,再加上上级的支持力度不大,往往统计分析,限于表面文章,分析力度不大,难以追根求源的探索指标变动的具体原因,比如:导致某产品废品率较高的原因探析,是设计先天不足,还是操作人员或设备老化等问题,分析其原因,需要围绕人、机、物、环等要素,利用统计手段,用数据图表说话,势必要求统计人员具备综合的管理素质,敏捷的判断力。
3 统计工作服务于企业,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路径
3.1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做好统计工作:(1)要建立健全统计组织机构,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根据管理需要,合理配置统计人员,负责统计台账的数据录入,统计报表的填报、汇总、分析及预测工作。(2)要加强报表的稽核工作,确保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及时性、准确性、系统性。(3)企业要定期通过不同的组织培训方式,更新统计人员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其业务知识和相关技能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人员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2 强化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管理,杜绝弄虚作假
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统计职能的基石。如果违反统计程序,任意编写统计数据,必然导致统计数据失真,必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产生的成果,产生误导,影响管理层的科学决策。所以,统计人员要严格按统计法的要求,认真的履行义务,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反对和制止在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自觉抵制人为干扰统计数据的行为。
3.3 充分利用企业电子资源管理平台,完善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
企业资源管理平台的建立,为企业量化管理销,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企业管理层要重视统计人员的作用,根据统计人员不同岗位特点,在供应链系统的有关模块中,赋予他们相应的职权,有利于统计人员全面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于在供应链信息库中及时的收集和传递有关数据,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信息无缝化衔接。同时,统计人员为了完成有关企业的统计工作任务,要建立健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与全面调查相结合的调查体系,为了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企业应以抽样调查为主,重点捕捉企业敏感业务情况。如废品率较高的调查,统计人员可以利用抽样收集的数据,通过有关技术分析手段,探寻废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以利企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3.4 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发挥统计人员主力军作用
统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工作。(1)企业管理层可以委托授权统计部门,制定企业各部门车间班组的经济活动分析会议报告框架文件,根据销的不同职能,明确规定有关单位经济活动分析的范围,指标,方法等。比如,对于生产车间,主要的分析指标是产量、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设备利用率、批量产品生产计划完成率等,分析方法,主要采取采用统计指标纵横对比,因果分析方法,以图表文字方式,在PPT上演绎整个分析报告过程,做到数据来源可靠,分析方法科学合理,推理判断逻辑关系有序,提出的改进措施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便于今后工作验证。(2)统计部门应发挥综合管理职能,撰写综合分析报告,主要从企业总体分析上入手,全面展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指标变动情况,采用适当的统计专业分析手段(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生产函数分析等),深入解剖其内在的本质规律,提出总体建议意见和预警报告。对于统计分析中,发现的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应该进行深入剖析。比如,某批次产品,本期废品率比上期上升幅度较大,统计人员要结合质量管理部门的分析报告,开展专题调研,采取鱼刺因果分析图,从人、机、物、法、环等方面,找到废品率上升的关键原因,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方法。(3)在企业组织的分析会议上,管理层要采取民主讨论的方法,与会者通过PPT媒介,全面演示整个分析报告,做到语言描述简洁,数据来源准确(经过统计部门抽样验证),分析手段有效,图文并茂,使与会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利同心协力共同促进企业发展壮大。(4)在会议上,企业高管要对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及时加以点评,促进有关单位发扬光大,纠正错误,正确实施企业的既定方针,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3.5 推动统计工作精细化管理进程
实施统计精细化管理,要求对统计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坚持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统计规范程序,控制每一个数据收集细节和调查环节,不断培养统计人员的严谨踏实的工作风格。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杜绝管理上的漏洞,消除管理中的盲点。
精细化管理必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推进。要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方案,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使每一个统计管理人员职责到位、尽职尽责。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到位,每天对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及时处理,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1)要求管理层选派统计人员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亲身体会先进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成功做法,不断开拓视野,推进统计工作精细化管理进程。(2)要求统计人员转变思想作风,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化、细化统计管理,严密控制各个工作环节,理顺工作过程,明确目标任务。
4 结束语
以上从统计人员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企业统计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了统计服务于企业的路径,重点解析了统计分析的应用模式和精细化管理,意义在于全方位的控制统计质量,利用统计工作手段和方法,不断的挖掘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利企业管理循环工作的不断展开,把有关统计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分析;大数据;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王晖(1973-),女,黑龙江鸡西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段文军(1969-),女,山东蓬莱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学提高-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50280235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11-02
当今时代不断涌现各种新型信息方式,例如博客、社交网络等;不断兴起各种新技术,例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数据的产生不受任何的限制,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和累积,大数据时代已经来到。[1]《华尔街日报》认为大数据时代是引领未来繁荣的三大技术变革之一。麦肯锡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数据是一种生产资料。企业每天面对海量的财务数据,如超市的销售记录、银行的交易记录、淘宝网站数千万笔交易记录(产生量超过50TB,存储量40PB①)。企业如能利用这些巨大的数据集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那么企业就能掌控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大数据时代,尤其是财务大数据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2]呼唤具备综合财务分析能力的人才,利用财务大数据为企业创造财富。
如何培养财务分析人才?在财经类高校本科,一般都开设“财务分析”课程,该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真实企业进行综合财务分析,并能独立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能力。[3]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探讨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人才的需求特点,对高校“财务分析”课程设置的影响,并提出改进“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人才需求特点
相较于其他类型数据,财务数据更大、更复杂,蕴藏着更多宝贵信息。麦肯锡公司2011年报告推测,利用大数据分析,零售商可增加运营利润60%,制造业设备装配成本会减少50%。[2]在财务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整理与统计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如何让财务数据开口说话为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朱东华(2013)认为,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数据环境,同时,各种企业对数据的依赖与日俱增,甚至定量分析方法将逐步取代定性分析方法。[4]财务大数据和大量的财务数据分析需求助长了企业对统计和数学背景的人才需求。
可见,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统计学和数学功底,能够熟练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数据以获取信息,撰写分析报告为企业相关利益人决策提供依据。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张先治(2007)认为,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5]财务分析课程是为我校经济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三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学生前期已经学过数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等课程。财务分析课程正是在学生掌握前期所学各门课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6]为了更好地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的,课程组的老师们经过讨论,决定修改2008级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将原来课堂教学的方式改为1/2的学时用于课堂教授基本理论,1/2学时用于实践教学。笔者自2011年开始,按照新的教学计划给三届学生讲授了“财务分析”课程。
1.理论教学部分
教材选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先治和陈友邦主编的《财务分析》(第五版)。该教材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全书以一家虚拟的ZTE公司为例,演示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每章设有案例和复习思考题,该书还有配套的习题集。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线,突出介绍各种财务分析方法的使用,以及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
2.实践教学部分
一人一企,边学边分析。每位学生选择一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利用学校购买的金融数据库以及相应网络资源,结合所学财务分析理论知识进行上机实验,在Excel内完成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在实战中得以锻炼,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外部环境对数据分析能力要求的提升,仅仅学会利用Excel进行水平分析、垂直分析、趋势分析、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财务分析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的竞争力无从谈起。结合前面大数据时代下财务分析人才需求特点,我校学生财务分析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弱
定量分析方法应用的基础是数据,财务分析人员必须学会从海量的网络资源中搜集并筛选与自己的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相关性较强的资料信息,[7]这些资料信息可能是结构化数据,例如金融数据库等;也可能是非结构化数据,例如网页等。从实践教学环节反映出学生数据收集和整理能力弱,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1)学生不熟悉对财务分析有帮助的网络资源。搜集有价值的数据需要一定的技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熟悉一些重要的网站,知道相应的数据应该在哪里找到的概率比较大,做到有的放矢。
(2)学生无法将非结构数据快速地转换成所需的数据形式。类似金融数据库这样的结构数据,学生基本能够筛选出所需信息。但是,对于类似网页这样的非结构数据,他们就只能运用最原始的复制粘贴的方法提炼数据信息,耗时且耗力。2013年2月1日,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在中国第七届“保险业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上指出,在过去的两三年里,结构和非结构数据发生了本质性的逆转。过去就整个社会来讲,绝大多数的数据是结构数据,而现在非结构数据正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现在以及未来,非结构数据将占到95%,甚至更多。
“财务分析”课程讲授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比率分析和因素分析法等。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业界,研究人员大量使用统计模型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例如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因子分析、时间序列预测法等。因而,我校学生数据分析能力急需加强,尤其是统计学和数学的基础要扎实。
2.学生财务分析报告撰写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分析的结果是以财务分析报告的形式展示给企业利益相关人,为其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评价等提供可靠信息。财务分析报告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和高度反映。李宝智(2012)认为,报告应具备八要素:准确、完整、可比、用户导向、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时和易用。[8]从我校学生提交的财务分析报告看,与上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培训网络资源使用
重点介绍几个数据库的使用:
(1)金融数据库。我校购买了两款金融数据库,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金融数据库(http://)和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SMAR财经系列研究数据库(http://)。登陆金融数据库后,输入查询条件即可下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速度快且数据量大,数据格式可以任意选择。
(2)中国资讯行(国际)有限公司高校财经数据库(http://),INFOBANK于1995年在香港成立,是一家专门收集、处理及传播中国商业、经济信息的香港高科技企业,信息范围涵盖19个领域、197个行业。
(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国研网)(http://.cn)。国研网已建成了内容丰富、检索便捷、功能齐全的大型经济信息数据库集群,包括:六十几个文献类数据库、四十多个统计类数据库等。
网站资源: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cn)、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巨潮资讯网(http://.cn)和相关协会网站等。
2.培养数据预处理和建模能力
收集到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数据转换成一个分析模型。[9]学生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中,已经完成基本模型理论、SPSS或者Eviews三分析软件的学习。但是,若想实现对大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应该掌握R或者Matlab统计分析软件,同时,还要掌握一种编程语言,例如C++、JAVA、C#等。利用编程语言调用统计分析软件,从而实现大数据的分析。另外,建议学生了解Perl语言编程,该语言擅长处理非结构数据。
3.培养文献阅读及财务分析报告撰写能力
数据分析之后,需要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依据。不同财务分析的目的,形成的财务分析报告具体要求会有所差异,但是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基本步骤相同。首先查阅文献,阅读相关学术文章、财务分析师分析报告、评级机构报告等;其次,模仿写作,组织财务分析结果,形成报告。此中没有捷径,需多看、多写。
注释:
①1TB 等于1000GB,1PB 等于1000TB。
参考文献: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
[2]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
[3]张肖飞.财经类高校《财务分析》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1).
[4]朱东华,张嶷,汪雪锋,等.大数据环境下技术创新管理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4).
[5]张先治.财务分析理论发展与定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07,(4).
[6]陈卫军,徐文学,陈平.基于上市公司网上资源的《财务分析》实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2012,(2).
[7]王桢.网络环境下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方法的改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