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业务统计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统计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
1、统计分析方法的概念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为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以及数量关系,是一种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研究的方法论科学,也是一种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统计分析法能够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数量、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各种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正确、科学的揭示出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及发展趋势,从而能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解释和预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计算的广泛应用,统计分析法逐渐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之一。统计分析法通过运用数学方式、数学模型,能够对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信息和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并最终得到定量结论。统计分析法相对来说比较科学、精确和客观。在统计分析法应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历史统计资料和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如果准确度不高、不够完整的话,那么制定的标准也就丧失了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在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上要保持慎重,如果方法选择不当,那么会对标准的科学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统计资料仅仅能够反映出历史情况,但是却无法发映出现实条件的变化和其对标准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人来进行分析。由于统计分析法具有信息功能、咨询功能、辅助决策功能和监督功能等,因此应用十分广泛。
2、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统计分析在基层统计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统计人员和统计部门需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一项完整的统计调查活动包括统计调查、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以及统计资料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在完成第一项统计调查工作之后,就要开始统计分析工作,统计分析工作的完成程度和质量对整体统计工作任务能够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通过统计分析,能够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在一些人的印象中,统计工作只是计算数据、填写报表,因此并没有对统计工作给予关注和重视,为了能够让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必须要先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一份好的统计分析报告,无疑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通过统计分析法的良好应用,能够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社会地位。通过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完成统计分析报告,为领导和管理者提供决策的依据。在统计分析报告中,要从数据着手,通过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情况和问题,并提出建议,相较于统计表来讲,更为直观、清楚、系统。另外,统计分析报告作为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形式,能够反映出统计工作的水平高低,通过对某部门出具的统计分析报告进行研究,能够知道此部门或此单位的统计人员水平如何,不仅要通过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来看,更要从统计报告中的分析来看。除此之外,通过统计分析,能够有效提升统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在进行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编写统计分析报告时,统计人员能够发现自身不足,迫使自身努力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二、统计分析方法在基层统计中的应用
1、选题
选题是基层统计工作中的第一个环节,统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帮助选题。例如通过积累统计数据,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对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便能够发现一些问题,从而确定选题的方向;再如通过对工作情况、实际动态等进行了解和掌握,从实际工作生活中选择题目,统计人员在工作时要主动对一些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例如了解领导机关的相关决策等,能够保证及时、有针对性地完成分析报告,满足实际生产、工作中的需求。除此之外,统计人员还可以通过看新闻、了解时事等方式来完成选题工作,以本单位生产和生活大事件为题目,认真学习并研究国家相关政策方针,结合单位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题,能够让后续的统计分析工作发挥出作用和价值。
2、资料搜集
资料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因此,进行统计分析之前,一定要搜集大量和问题有关的资料,并要保证资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在资料搜集过程中,一定要对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给予重视,如果资料中的数据信息等不够准确或完整,那么便会让整个统计工作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统计工作必须要在大量详细真实统计资料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得出正确的观点。统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得到有价值的资料。
(1)利用统计报表资料。由于统计报表一定是全面、连续、完整的,因此将统计报表资料作为统计分析的重要依据无疑是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
(2)搜集和问题相关的业务部门资料。业务部门中的资料一般都比统计部门的资料更加详细全面一些,特别是一些财务部门,通常都拥有最原始的资料,原始资料能够有效的帮助统计人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因此在相关业务部门中搜集资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利用整理过的专题资料。由于经过整理的专题资料比较详细,并且还会有一些文字说明,因此在搜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和问题相关的专题资料,能够帮助统计人员更加深刻地研究问题。
(4)搜集国内外同行业的资料。国内外同行业的水平能够作为一项标准,帮助统计人员进行横向比较,帮助统计人员更加深刻地了解问题。
(5)进行实际调查。通过实际调查,亲自访问一些与问题相关的人员,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信息资料收集的质量,而且还能够搜集到很多报表中无法反映出来的典型材料,充实统计内容。
关键词:档案;统计
说到档案统计,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每年年终都要填报的档案工作统计年报,这固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档案统计贯穿于我们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帮助我们揭示馆藏,熟悉档案门类,数量,内容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我们了解现状,预测未来,发现规律,找出不足,更好地开展工作。
当前,我们的档案统计工作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档案统计意识淡薄,上至分管领导下至工作人员对档案统计工作都缺乏认识,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二是档案统计工作没有专人负责,人员变动较大,工作随意性较大,往往影响到统计数据的上下衔接,导致数据前后不附,有失真实准确。三是档案统计人员往往身兼多职,缺乏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不用说参加统计工作培训了。四是所谓的档案统计大多只满足于数据的综合统计,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统计分析工作等等,在此不一一详述。笔者从事档案工作以来,每年都独立或参与完成本单位档案年报的统计上报工作,也承担了很多日常的档案统计工作,在此就如何做好档案统计工作谈一些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与各位同行共勉。
要搞好档案统计,应重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档案统计台账
应根据档案统计年报的指标体系和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统计台账制度。做好档案统计工作,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保证基本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一套完整翔实的档案统计台账,可以为我们提供最原始最准确的基础数据。我们在开展档案的接收、整理、利用、保管、编研、销毁等工作时都会形成档案统计的原始材料,把这些材料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档案基本情况统计台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档案工作人员情况登记表,室存档案登记表,室存资料登记表,检索工具登记表,档案保管及保护设施登记表,档案利用情况登记表,档案编研情况登记表等等。档案统计台账要做在平时,要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和变化及时进行更新和补充,不能拖延和积压。
二、加快实现档案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档案统计工作的对象大量的繁杂的数据,仅仅依靠人工来进行汇总计算是远远不够的,档案部门要全力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注重加强相关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保证档案统计与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同步发展。选择一个合适的,功能强大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能帮助我们有效管理各门类档案,而且检索速度快,还能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统计,帮助我们摆脱从前人工管理,人工统计的诸多烦琐与不便,而且效率高,无差错。
三、建立全面,系统,完整的档案目录数据库
利用档案管理软件来进行统计工作,可以保证统计数据的有效,准确,但前提是要建立全面,系统,完善的档案目录数据库。这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容不得半点差错。它要求数据录入人员一是要熟悉档案分类,对每一条目的录入要求要有准确理解,二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工作要认真细致,在录入时不能出错,特别是文号,分类号,保管期限等条目不能出错,否则会影响到检索时的查全,查准率,更会影响到统计数据的真实,有效,准确。
四、注重做好档案查阅利用情况登记
要坚持做好档案查借阅登记和利用效果登记。它不仅是整个档案工作成果的一种反映,也是我们开展档案利用情况统计的重要依据,让我们对一年的档案利用工作有一个了解,在我们所整理归档的各类档案中,哪一类的档案利用率比较高,哪一类的档案基本没有得到利用,哪一类档案没有收集归档而又多次被人查找等等,从而使我们对整个档案管理工作有所思考,相应地在今后的收集,编研,检索等工作中有所完善和改进。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接待查阅利用时要多问,多记,登记的重点是利用档案的内容和目的。查得到的档案要登记,查不到的更要登记,上门查阅的要登记,电话或来函查询的也要登记。可以根据档案统计年报的六大利用目的把查阅登记簿进行简单分类,这样在年终进行分类统计时就可以省时省力,少走弯路。
五、重视做好统计数据的分析工作
我们常说档案统计工作重要,但是,做好档案统计工作并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利用统计数据为本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才是实现档案价值的关键所在。当前,很多基层档案部门也都在按部就班地做着档案统计工作,但往往只停留在填报数据,汇总上报的层面,而忽略了对数据的合理分析和深入研究,档案统计分析工作基本没有开展。没有对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也就找不到因量变而引起质变的规律,就不可能用统计分析的成果去指导各项工作,档案统计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必须把档案统计工作的重点放在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上,并通过分析研究撰写出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档案统计分析报告。档案统计分析报告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综合分析报告,二是专题分析报告。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可由易到难,先从简单一些的专题分析报告入手,比如档案利用范围与频率分析,或归档率分析,或馆(室)藏门类分析等,再逐步着手撰写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为复杂的对单位档案工作全过程所作的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六、加强档案统计干部队伍建设
根据《统计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统计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这是统计人员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也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二是“具备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这是对统计人员在业务素质上的基本要求。
档案统计人员多为兼职,大多缺乏档案统计的专业知识,而且更换频繁,这是影响档案统计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好档案统计工作,必须要加强档案统计队伍建设,一方面在人员的配备上,要考虑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较强的专职档案人员来负责档案统计工作,人选要稳定,不能经常更换,除了档案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外,还要为他们提供统计知识的培训学习机会,提高他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要重视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统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档案统计人员也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学统计业务知识,努力掌握档案统计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本着对每一个数据负责的态度,优质高效地做好档案统计工作。
参考文献
1、许爱香:试述档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山西统计,2002年第8期,第28页
一、加强宣传引导,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
(一)思想上形成共识。国库统计分析是国库会计核算的延伸与升华,而各部门数据收集难度大成为统计分析质量提高的“拦路石”,数据资源的整合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人行益阳中支国库多次召集财政、国税、地税、行内调统等部门召开碰头讨论会,并通过建立分析人员交流微信群、QQ群等渠道宣传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努力使各部门认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上形成共识。
(二)行动上形成共振。人行益阳中支国库科不等不靠,把平台建设纳入国库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7月,组织召开了财税库半年度工作联席会,讨论研究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构想。并相继出台了《统计分析信息共享平台方案》、《益阳市财税库国库统计分析联合协作机制》,这些文件明确了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以打造国库统计分析优质品牌为目的,以数据共享为切入点,以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努力推进现代化服务性国库建设。具体目标包括加强财税库横向沟通联系,建立财税库统计信息收集长效机制,补充完善信息库;强化常规分析,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多维度、深层次分析数据变化产生的原因,挖掘真实情况;丰富和完善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反映当地经济特征的分析框架;结合有关焦点、热点问题,跟踪财税政策变化,共同研发具有特色的信息产品,提高调研的决策参考性。
(三)机制上形成合力。人行益阳中支国库科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赢得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建立了平台建设的长效机制。成立了统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由国库副主任任组长,人行国库科、财政国库科、国税计财科、地税计财科科长任副组长,各部门数据分析人员和相关科技人员为成员,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组,具体负责统计分析平台开发与运维;业务组,负责各部门数据归类整理和上传共享。从而形成了一个人行国库牵头组织、财税库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有效工作机制。
二、以集中支付系统为基础,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一)分步骤实施。第一步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共享。主要通过利用财政集中支付系统,将各部门分行业、分产业的数据进行数据上传,完成数据的存储与共享,建立统计分析数据集中库,达到便于查找、提取的目的。第二步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将平台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基础数据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图表展示模块、分析共享模块、政策解读模块。通过模块对数据进行深加工和深入分析,形成最终的高质量分析报告。
(二)[KG(01mm]找准突破口。一是借助集中支付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数据的初步传输与共享,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二是完善数据库。科技部门协助将财政、税务、统计、房产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序时汇总,加工获取分税种、分行业、分产业的全口径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数据,并根据数据制作相关图表,通过图表挖掘数据运行趋势与规律,最终形成集数据与图表为一体的序时数据库。三是数据资料移植。将所形成的数据移植到集中支付系统平台,实现数据的初步存储与共享。[KG)]
(三)搭建共享平台。以集中支付系统平台的数据为依托,对数据进行深加工,最终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平台分为基础数据模块,用于导入各部门的基础数据如国地税的分行业、分产业、分税种数据、财政收支数据等)。数据处理模块,该模块具体加工处理各部门数据,自动生成所需要的分行业、分税种等汇总数据。图表展示模块,通过数据形成相关表格、图形,更直观地反应各类数据趋势。分析共享模块,将各部门形成的分析报告进行上传共享。政策解读模块,各部门将本部门的相关政策变化内容进行共享,提高分析人员的政策敏锐度。
四)建立会商制度。按季度组织财税库、行内调统、货币信贷等部门召开统计分析例会,由以上部门负责人和分析人员参加,半年度和年度例会邀请财税库分管领导参加,例会在季度末前一个月中下旬召开,由国库部门负责召集,财税库轮流承办。例会各单位针对平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特点,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对财税的影响,提出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
三、提升平台建设内涵,增强国库服务功能
统计分析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国库服务职能的提升,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统计信息交流平台的创建为国库服务职能的深化奠定了基础和前提;同时随着国库服务职能的延伸,统计分析交流平台的资源共享范围越广,内容越充实,国库服务的核心作用越突出,对宏观经济决策和财税政策实施的支持作用越大。
(一)统计分析“三突破”。一是信息采集面的突破。通过采集财政、税务、统计局的信息,以及金融统计指标、宏观经济指标等信息的采集,突破了以往仅以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数据为信息源的统计分析模式,建立起信息丰富、内容完整、层次多样的国库统计分析报表体系;二是服务对象的突破。人民银行内部相关部门、政府、财政、税务等非国库用户可以访问系统,查询所需的国库数据,改变了以往统计分析系统只为国库内部服务的局限,充分满足了政府、财税等部门以及行内相关部门对国库资金运行相关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分析方法的突破。系统不但有基础数据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而且统计分析人员能根据分析研究需要,自己指定分析指标和设计报表模式,通过不同的组织,进行个性化分析,改变了以往只能依赖TMIS报表的局限,实现了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提高了数据加工效率和处理能力。
【关键词】法律风险、信息化、控制
引 言
为了提高企业对法律风险的管理能力,加强控制手段,使法律风险管理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更加紧密地结合,建设企业级的法律风险管理系统,通过企业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的效率和能力。
一、主体内容
法律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功能:一是实现法律风险管理流程的电子化,即通过该系统完成法律风险识别、法律风险控制、控制实施评估等主要工作;二是实现法律风险数据库的在线查询、检索和维护,为公司提供法律风险管理咨询平台;三是实现与统一信息平台其它功能进行融合,实现通过统一信息平台与其它相关系统的有效集成。
二、整体功能架构
法律风险管理模系统划分成七个不同的层面,即展示、业务、流程、应用、数据、接口、及基础设施,如下图所示。
基础设施将以标准化的硬件、系统软件和中间件系统支撑起各种上层逻辑建筑。基础设施应包括管控管理、安全管理、数据存储、系统存储备份以及网络。接口层的作用是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的统一连接,以方便从业务层对应用层的统一访问,减少集成过程中的技术壁垒。数据层则主要对法律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各种业务数据进行集中的收集、分析、整合和治理等。应用层主要以业务组件化和功能模块化的形式承载统一信息平台的具体业务职能。法律风险管理在应用构成上应至少包括门户集成应用、业务流程BPM应用以及专业应用。流程层定义了法律风险管理所需要提供的基本流程,包括法律风险录入、定期法律风险评测、法律风险评测分析、法律风险控制以及法律风险控制评估流程。法律风险管理业务层面应包括法律风险分析、法律风险控制、控制实施评估、法律风险报告、查询维护等5个模块。法律风险管理在展示层将完全集成在统一信息平台的门户中,并利用统一信息平台已有的系统接入手段。
三、业务功能
法律风险管理系统主要包含五个功能模块:
(一)法律风险分析。本模块主要功能完成法律风险识别、测评及定向分析工作,生成法律风险清单、风险排序分级结果、重大法律风险清单以及风险定向分析结果。
主要功能点:各业务部门随时记录新增法律风险,法律部门审核汇总后信息导入法律风险数据库。发放、填写、汇总法律风险调查问卷,导入法律风险数据库。法律风险测评:系统根据法律风险数据库中风险行为各测评维度的判断结果,自动计算出法律风险发生可能性、损失度及风险水平。法律部门根据计算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调整测评结果,设置分级标准并确定重大法律风险。法律风险定向分析:系统根据法律风险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对法律风险进行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并生成统计分析图表。
(二)法律风险控制。本模块主要功能是对需要控制的法律风险进行风险控制现状评估,并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主要功能点:风险控制现状评估:法律部门发放、汇总风险控制现状评估表,审核通过后,形成业务部门风险控制现状评估结果。风险控制计划制定:法律部门发放、汇总风险控制计划制定表,审核通过后,形成业务部门风险控制计划。风险控制现状评估结果及风险控制计划统计分析:系统汇总各业务部门风险控制现状评估结果,并进行不同维度的统计分析,形成公司层面风险控制现状评估结果;系统汇总各业务部门风险控制计划,形成公司层面风险控制计划。
(三)控制实施评估。本模块主要功能是对各业务部门的法律风险控制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打分。主要功能点:法律风险控制实施初评:法律部门向各业务部门发放控制实施评估表,业务部门填写控制实施评估表,由法律部门汇总后根据评估标准进行初评打分。法律风险控制实施复评:法律部门将控制实施初评打分结果发放至各业务部门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调整打分结果,形成确定的控制实施评估结果。控制实施评估结果统计分析:系统自动对控制实施评估评估结果进行多维度统计分析,并生成统计表;
(四)法律风险报告。本模块主要功能是系统自动生成或手工上传法律风险年度分析报告以及法律风险定向分析报告、法律风险控制现状评估报告、法律风险控制实施评估报告等各项专题报告,并可以将报告提交各级部门及企业领导审阅。法律风险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法律风险整体状况、重大法律风险清单、风险控制现状评估结果、风险控制计划。
(五)查询维护。本模块主要功能为提供法律风险、重大法律风险、风险控制计划以及风险控制实施评估结果的在线查询,并对法律风险数据中的各项信息进行调整、维护。主要功能点:法律风险信息查询:授权人员均可以通过列表或多维度检索的方式查看法律风险、风险控制计划、控制实施评估结果等内容。法律部门管理员可看到全公司的信息,部门法律管理员及部门领导可看到本部门的信息。法律风险数据库维护:法律部门可以对法律风险数据库中的各项信息包括法律风险及风险行为、风险控制计划、控制实施评估结果、引用案例、参考法规、法律建议等进行添加、删减、修改等操作。
三、法律风险管理在统一信息平台中定位
法律风险管理模块是统一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构建在统一信息平台整体架构上,法律风险管理模块应用了统一信息平台的多个核心组件,分别如下:
门户展示,法律风险管理模块是完整展示在统一信息平台门户中。
统一用户管理和认证,统一的单点登陆
关键词:信息价值 质量标准 可行性分析
由于统计分析可以实现完整、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的重要的作用,统计分析工作可以实现远程操控,而不必身临其境才能实现对企事业单位的分析,这使统计分析成为了实现良好监督的重要手段。统计部门掌握大量风准确的统计资料,可以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企业的大量信息,如企业的运转情况、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变化的情况等。在统计部门获得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的时候,就可以实现对企事业单位良好的监督功能,能够承担起监督企业单位对政府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生产和发展的完成情况.统计分析人员根据统计分析将结果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则是实现监管人员对企业单位进行监督的方式。这样,监管人员即使没有深入企业单位内部进行调查研究,也可以根据统计分析报告对企业单位进行监督。
一、信息与核算
1.信息资料的取得
信息资料的取得以原始资料为依据,在实物量和劳动量指标下,对统计数据的统计进行原始数据的封存管理,以便统计资料用于财务和其他部门。对于原始凭证和票据都需要妥善的保存,按照价值量指标进行最终的数据整合,统计出当日、当月的生产量。
2.核算分析方法的运用
统计上的静态指标反映在动态分析上,采用核算分析的方法对专业的统计数据加以分析,以此提供给决策部门进行预测和决策等控制分析。按照概率预算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对统计指数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统计指标,为资产的收益和费用的使用进行关联状态分析,基层企业统计分析的产量和资金包括实物的流动,按照统计分析的时期指标进行考量。
二、数据质量控制
1.统计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环节,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首先决定于这个过程,它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如果设计过程的工作质量不好,就会给统计数据质量留下许多后遗症。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正确规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满足统计目的精度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首先要作充分的调查,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和实际使用效果的情况;其次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最后要进行反复论证,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合理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计算方法。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首先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范围要全,分组要准,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其次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颁发、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2.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原则
对于数据质量控制需要整个统计系统部门内的所有参与者进行有效的制度执行,对于出现错误的统计而导致数据层层失真的现象需要及时的纠正,以确保每个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单纯的依靠数据统计的一线人员无法使得数据在初级阶段得到很好的控制,必须在这个监督体系控制下,参与监督和数据采集样本的人员共同合作,针对数据控制中的传输问题,尽可能的将数据错误的发生消除在第一步骤上,解决全员性的数据质量控制问题,需要建立基层统计的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的维护下,对数据采取负责制,按照工作质量标准,以合理的分工进行数据控制。与数据统计相关的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职责是确保数据的第一准确的保证,由统计体系引导的数据控制和数据合理性分析都会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加强的工具。数据的录入和采集按照企业的基本要求,实行每日采集,交接班制度的数据执行到位,按照数据分工明确,数据分析到位的指导原则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做到不遗留一个数据,不发生较大的数据错误,对于已发生的数据错误要及时的按照体系要求进行整改。
三、企业统计工作制度执行
1.企业统计工作制度
企业统计工作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可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负责,并配备专(兼)职统计员。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和有关统计制度,增加统计法制意识,准确及时报送政府各类统计调查报表。依法办理统计单位登记和变更登记手续,按时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年度统计单位清查核对。企业统计员应按规定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不得任用不具备统计从业资格人员从事统计工作。
重视统计基础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搜集整理统计原始记录,建立健全相关统计工作台帐,按照统计档案管理要求规范管理年度统计资料。积极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参与企业管理,主动提供企业发展可行性分析调研报告,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2.企业统计员工作职责
统计工作中,按照统计法规的要求实行统计资格执业上岗的要求,统计员须具备从事统计工作的从业资格,并且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实现对统计工作的全面掌握,在提高本业务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对统计知识的继续学习。由企业制定的统计工作计划,须按照计划的具备实施步骤积极制定统计业务核算和统计记录方面的具体帐目。在此,须做到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原始数据保持一致,没有出入。经各项制度执行的统计数据报表,不得迟报以及虚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信息资源须按照企业的综合管理进行分析处理,从统计资料出发进行分类的数据整理工作需要在生产可行性报告上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分析报告。各项报表的统计档案的管理需要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在提取报表时须经企业负责部门审核同意。
参考文献
[1]安文彩. 怎样使企业统计为生产经营服务[J]. 经营管理者.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