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剪纸的商业价值

剪纸的商业价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剪纸的商业价值

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第1篇

职业道德建设对公司科学和谐发展意义重大,要结合实际,明确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措施;要认真研究,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高职工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

要以培养敬业意识为重点

引导职工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职工如何看待所从事的职业和岗位,是否认同和追求本职岗位的价值,是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爱业才能敬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精髓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专业钻井公司,我认为钻井行业应该大力倡导的职业道德就是我们的企业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就是我们的厂风:“规范、务实、创新、和谐”。要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钻井职业虽然艰苦,但创造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例如我们石油工人代表铁人王进喜、“大庆会战五面红旗”之一的马德仁,“继承铁人精神的好队长”高金颖,以及当今的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李新民等一大批模范和标兵人物,等等,他们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的职业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钻井工人以苦为荣,无私奉献。作为铁人的故乡、铁人精神发源地,我们要紧紧把握这一有利优势,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加强会战传统教育、铁人精神再教育、形势任务教育等,不断增强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深入宣传1205、1202钻井队等先进队伍的先进事迹,挖掘选树各层面模范典型,引导和激励职工树立敬业意识,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在本职岗位中建功立业,为公司发展作贡献,实现个人价值。

要以培养勤业精业为重点

引导职工练就高超的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既是个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又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保证。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这就需要做到勤业和精业。勤业表现为忠于职守、认真负责、执行规则、坚持不懈;精业表现为业务纯熟、精益求精、不断改进。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较高的职工是通过勤业精业逐步磨练而成的。因此,要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牢固树立勤业精业意识,刻苦钻研本职岗位业务知识,苦练业务操作技能。钻井二公司以“建设学习型企业,培育知识型职工”为目标,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动员职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并结合基层建设实际,深入创建“六个一”党支部、“五好”班组、“铁人式红旗队伍”,开展“四个一”党支部书记素质提升活动,强化班组长任职资格考试,实施“青工岗位技能提升计划”,努力提升干部职工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大力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师徒帮带、“双百达标”等活动,定期组织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深入基层举办“技术讲坛”,有效提升了队伍的整体实力。

要以培养规范意识为重点

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第2篇

    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模型是银行风险监管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模型主要是建立在对发达国家监管实践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总行进行风险评价,尚罕有针对国家审计的需求构造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模型。

    过去20年,我国金融体系逐步建立和发展,金融监管模式也逐渐确立。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是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是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机构,负责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审计署职责之一是对中央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进行审计。近些年,审计署组织开展的金融审计对于揭示商业银行风险,维护金融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构建适用于国家审计的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评价模型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银行监管理论,对于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增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联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比较分析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由于信用风险导致银行大量倒闭,银行开始注重对信用风险的防范和管理,产生了以信用风险为主的风险评估模型,最具代表性的是《巴赛尔协议》有关信用风险的评估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JP摩根在考察衍生产品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估市场风险的风险估值法(VaR),巴赛尔委员会于1996年公布了《关于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的概述》和《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规定银行计量资本要求时,除了考虑信用风险外,还要考虑市场风险,同意各家银行采用VaR等内部模型评估市场风险。1999年,巴赛尔委员会公布《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要求对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风险进行评估。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则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

    国外银行风险评级体系主要有美国骆驼氏评级体系评级制度、意大利PATROL年度评级体系、法国ORAP评级体系等,其他西方国家也建立了适用于本国的银行风险评级体系,其中以美国骆驼氏评级体系评级制度最为着名,应用最为广泛,其主要思想是对金融机构的资本、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水平、流动性和敏感性按1至5级进行评级,然后按5级制进行综合评级。1996年,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2004年,银监会公布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2006年,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国家审计在实践中也曾借鉴美国骆驼氏评级体系评级制度建立了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模型。

    国内外金融理论和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风险评价在研究的主体、对象、指标的选择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各有不同:(1)研究主体不同。有的从商业银行自身角度进行研究,有的从监管角度进行研究。(2)研究对象不同。有的侧重于研究商业银行非系统性风险,有的侧重于研究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3)研究指标选择不同。有的比较全面,有的比较简洁,有的研究只包括业务指标、有的研究既包括财务指标又包括业务指标。(4)研究方法不同。有的以定性研究为主,有的以定量研究为主,有的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有的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判别分析等。就目前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来说,风险评估模型只是引入阶段,还没有达到真正应用,而从国家审计的角度把现代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的研究更少。

    国家审计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监管机构,风险评价对象主要是分支行。原因有:一是商业银行分支行数量众多,监管机构很难对某一家分支行持续关注,容易形成监管盲区;二是除宏观风险、市场风险之外的众多运营风险集中于分支行;三是从实践来看,商业银行分支行发生的问题比较多,且较严重。同时,相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和监管机构而言,国家审计在对商业银行风险评价上也有其独特之处(见表1)。

    三、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

    模型的构建是以现代金融风险理论为指导,以美国骆驼氏评级制度为基础,采取层次分析法对商业银行分支行面临的风险进行分类和分层,结合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的风险评价和商业银行审计实践经验,遴选出适用于国家审计评价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的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商业银行分支行综合风险值并进行排序,以利于在国家审计实践中迅速把握商业银行各分支行风险程度,把有限的审计力量和时间用于解剖风险程度较高的分支行,以提高审计效率,维护金融稳定。

    (二)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计量

    在理论和实践上,商业银行风险评价指标有很多,已有的风险评价指标大多数来自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少有来自于商业银行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的指标。国家审计是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损益的全面审计,因此在指标的选择上与现有的风险评价体系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构建的是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评价模型,其资本充足度无需计量,我们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分支行综合风险进行评价。

    1.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与计量

    信用风险评价指标选取两个,一是不良贷款率,二是VaR在综合授信中的占比。

    (1)不良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贷款总额,其中,不良贷款以五级分类为标准,包括次级类贷款余额、可疑类贷款余额和损失类贷款余额。

    (2)VaR在综合授信中的占比

    VaR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当基础资产价格产生不利变化时,在给定置信水平下,所持有的资产头寸可能产生的最大可能损失。

    无论哪种定义方法,求解VaR即找到投资组合最小价值或者最小收益率R'。

    假设银行资产组合价值的概率分布为f(w),那么在给定的置信水平c下,有:

    本模型中对于置信水平的选择采取巴赛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选择的置信水平即99%,持续期间为一年,并且VaR值计算符合以下假设:

    (1)综合授信价值服从正态分布;

    (2)信用等级转移概率矩阵遵循马尔柯夫过程,即信用等级在某一年的转移概率独立于过去时期;

    (3)综合授信收益率相关系数为零,不考虑相关条件的联合转移概率矩阵;

    (4)资产组合持续期间的选择为一年。

    计算VaR在综合授信中的占比步骤:

    (1)取得商业银行分支行客户信用等级数据;

    (2)取得商业银行分支行各个客户信用等级综合授信余额,其中综合授信余额包括贷款、信用证、保函、银行承兑汇票余额;

    (3)根据商业银行前三年信贷管理资料,计算不同信用等级客户授信回收率;

    (4)根据商业银行前三年信贷管理资料,计算不同信用等级客户下一年度信用等级变动概率矩阵;

    (5)计算各个样本的不同信用等级授信的VaR值和各个样本的总体VaR值;

    (6)计算各个样本的总体VaR值占综合授信总额之比。

    2.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与计量

    一般衡量流动性风险指标有中长期贷款比、存贷比、流动性比例和核心负债依存度等,但这些流动性风险指标是针对挤兑风险、破产风险等设置的,对商业银行总行持续性监管比较有效而在分支行风险暴露中未能发挥信息有效提示作用。

    在目前审计实践中,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风险指标所揭示的业务违法违规的可能性,因此本模型选取对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风险揭示较为有效的流动性缺口关注率作为流动性风险评价指标,计算步骤为:

    首先计算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缺口。本模型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联行往来分析,将各分支机构的“系统内借入、借出”和“存放系统内款项”、“系统内存放款项”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加总轧差,如余额表现为借方,说明资金运营正常,如余额表现为贷方,则表明出现占压联行资金情况。二是计算与分析资金缺口。资金缺口的计算简单来说就是资金来源减去资金运用,其中资金来源包括各项存款和同业存放;资金运用包括各项贷款和清算资金。根据计算结果,如差额为正,说明资金运营正常,如差额为负,则表明存在资金缺口。其次根据各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缺口计算各商业银行分支行流动性缺口关注率。

    流动性缺口关注率=各分支行流动性缺口/∑各分支行流动性缺口

    其中如果对各分支行流动性分析结果为正常,则流动性缺口取值为零。

    3.操作性风险评价指标与计量

    本模型选取两个操作性风险评价指标,一个是操作风险损失率,一个是内部控制关注率。

    (1)操作风险损失率。借鉴银监会对操作风险评价指标,将操作风险指标定义为衡量由于内部程序不完善、操作人员差错或舞弊以及外部事件造成的风险,定量上表示为:

    操作风险损失率=操作造成的损失/当期净利息收入加上非利息收入平均值

    (2)内部控制关注率。首先,建立内部控制水平评测表,对商业银行分支行内部控制要素、业务系统、会计系统、计算机系统和内部控制监督系统给予审计评价,限于篇幅具体内容省略,但并不影响本文对问题的说明。其次,对每个分支行进行内部控制水平评价,评价标准为好、较好、一般和差,好则计0分,较好计0.25分,一般计0.5分,差计1分;另外对每个分支行经济犯罪案件和举报信纳入内部控制水平评价,一个经济犯罪案件5分,一封举报信1分。再次,计算得出每个分支行得分。最后,计算内部控制关注率,计算公式为内部控制关注率=分支行内部控制得分/∑每个分支行内部控制得分。

    (三)风险综合计量方法

    综上可以得出,商业银行分支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综合评价方法采取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并运用序号总和理论和众数理论对上述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排序。

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commodity production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and achieving the residual valu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lculation principle of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under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theory, which is a very practical theoretical principle.

关键词: 全面价值;剩余价值;形成原理;商品生产经营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value;residual value;forming principle;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of commodity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125-03

1 全面价值论

对于商品的价值问题,目前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并没有给出一个全面最终的定义与判断方法,尽管国内外的世界经学大家们一再强调,商品价值论是经济学理论核心,但是,具体商品的价值的全面内容到底是什么,至今没有统一的定论,比较常见的有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等,而每一种价值论形成相应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如政治经济学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形成整套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事实上只是研究资本与劳动两种要素的价值论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而每一种商品价值论都只是商品的某一部分的价值的判断,却当成全部价值来判断,所得到的理论体系必然是以片面理论当成全面理论加以使用,结果无法应用于企业商品生产经营实践当中去,现实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企业家是只按商品的劳动工资及福利来计算商品的价格价值的,也找不到任何一个企业家只算成本,不算利润作为商品的价格的价值加以认定的,更找不到只算商品的利润作为全部价格加以计算与使用的。而都无一例外地都使用成本(含费用)加利润的价格的全面价值进行分析计算,决定生产哪种商品,能够带来多少利润的。

由于经济学理论上的各种片面商品价值论带来各种资产价值评估计算方法上的片面性,把各种资产的商品的某一部分的价值作为全部价值来认定,这样,就形成了资产价值评估中的成本法、收益法及市场法等。这样,所计算出来的结果,只是资产的某一部分价值,则资产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部财富的家底,如果这个数字搞不准,则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就缺少最基础的数据,如同釜底抽薪一样。

全面商品价值论,就是在总结此前的经济学理论中的全部的商品价值研究成果,系统全面概括出来的结果,即成本加利润的全部价格的价值论。由于近代纸币社会以来,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交替进行连续不断,所以,单独使用纸币下的货币的价格来定义商品的全面价值有些不确定性,这样,就需要在成本加利润的价格的价值定义下,把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摆脱出来,找到一切商品的去掉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影响的商品本身的固定的价值定义及计算方法,即把商品的成本价值延伸为生产要素投入、把商品的利润价值延伸为效用,这样,一切商品的全面价值就是:

一切商品的全面价值=生产要素投入+效用

这一公式,揭示了一切商品的全部价值内含,当生产要素投入及效用使用某种货币来度量时,就形成了该国货币价格下的价值,而在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某种“实物”货币(如以牛为货币或以黄金、白银为货币),由于该种实物本身的生产要素投入与效用与其他各种商品的投入加效用在数值上是处处相等的,所以,商品的货币的价格完全等于商品的价值。而在纸币社会年代,由于纸币的数量可以人为地任何确定,主要是各国政府通过各种金融政策来宏观调控的结果。这样,纸币的数量与实际的投入加效用的价值的数量相脱离,即在各种商品的固定的投入加效用的数量下,以超过这个数量来发行纸币,就形成了通货膨胀,并且超过这个固定数量增加纸币发行的数量的比率,就是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是整个社会国民经济最基本的指标,是纸币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离不开的判断指标。目前的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也只是按一蓝子消费品抽样统计的结果给出的,并不能真正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

这样,要真正体现商品的全面价值,除了要有全面内含以外,还必须规定出去掉通货膨胀率或通货紧缩率因素的商品本身的独立的价值单位,如同长度、重量、温度等通过本身的度量单位来度量才能具体反映量的大小一样。

那么商品的价值单位是什么呢?

根据《第四代西方经济学新体系-高级经济学》(周天华,周京著,周天勇主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1第一版)中给出的度量单位,是将各国货币统一换算为美元价格后,再除以14.225,就是一个价值单位,称为“黄金-美元1946-2008价值体系”

实际应用上,如果美元/人民币=1/7时,可以近似地将人民币数去掉两个零,就是一个价值单位,用Tianhua表示。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为200元,在美元/人民币=1/7时,大约是2Tianhua价值。

这样,使用商品的价格表示的价值结果就是:

一切商品的全面价值=成本+利润=价格的价值单位

2 企业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全面价值形成

根据上面所述,商品的全面价值在数量上就是货币价格换算为价值单位的结果。在进行各种资产价值评估时,就要既计算成本价值,也要计算利润价值,即统一于“全面价值法”。

这样,在企业商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就要从商品的成本与利润两方面确定其总价值。

3 企业商品生产经营中的剩余价值形成过程

分为企业本身生产经营中的剩余价值形成与宏观经济调控影响带来的剩余价值盈亏。

3.1 企业本身生产经营中的剩余价值形成原理 根据上面所述,企业的商品的剩余价值就是总价值-投入的差,或价格-成本的结果。

商品剩余价值=总价值-投入或商品的剩余价值=价格-成本

即剩余价值就是价格减成本的价值单位结果,这样,企业要想通过商品生产经营来获得剩余价值时,就要最大限度地获得价格减成本的差利润来实现。

企业一切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全方位及管理都要围绕这一固定的剩余价值模型来进行。

具体来说,要从企业作为一个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到项目建设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战略、人、财、物、产、供、销全过程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的制度加人情化的科学化管理的一点一滴中形成的。

决策要进行市场调查、国内外环境分析、规模、选址、技术分析、财务经济效益分析、多项目优选、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风险分析,找到能够具体获得多少收益净现值NPV及获得这个收益净现值NPV是相对于哪个折现率意义的结果及具体的概率有多少,一般情况下,要获得收益净现值NPV的数量越大,其概率值往往越小。

项目建设要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时间进度表,保证工期与质量,包括从进料到施工设计,与外部城市的对接、环保、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市场变化等等。

企业商品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企业战略剩余价值形成。既然已经有了前期的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为什么还要进行企业战略调整呢,这是因为,企业,作为一个投资项目而言,前期的投资决策分析,是一种项目的胚胎,只是一种预测,如同人的优生一样,而作为企业商品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至少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的企业,在长时期中,整个社会的市场、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方面变化非常之大,甚至与决策时的分析判断会大相庭径,如同一个小孩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样,所以,项目投资决策能够大致的判断市场,并决定企业的位置、基本建设,包括土地、厂房、设备、技术等硬件,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依据这样的硬件基础设施进行不断的调整,如调整产量、产品技术性能、质量、成本,而一旦发生市场重大变化,就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包括多元化经营及生产产品,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等。这些都是战略上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战略调整,生产出市场适销对路的商品来,而不适应市场的商品,不论怎样管理,也难以销售出去,形成沉没成本,甚至由于商品销售受阻,缺少流动资金会出现全军复没,或背上银行的高息利息成本而被压死,没有回天之力。

②人事管理剩余价值形成。几乎所有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企业成败在人,没有人才,什么也做不成,而有了人才,没有做不成的事。而作为企业人事管理最核心的观点是任人唯才、唯能。这是选人,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宗派,而我国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是沿袭着国营企业的管理理念,奉行家族式管理,或者变相的家族式管理。按关系用人和分配,因此企业管理效率在世界上算是最低的。则相应的人才到了企业也会变成一只小虫子一样,没有脊梁骨。这样,引进了人才却没有当作人才来使用,结果人才在这个企业也不成其为人才了,而企业蒙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损失及工资等成本支出。

因为每个岗位都是生产经营商品所必要的环节,职工的岗位奉献,就是对商品的价值的投入,通过企业的工资支付给劳动者,投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要与岗位职责实现的程度结合在一起,员工只是干到多少活,拿到多少钱,而作为企业承担风险利润。则如果岗位职责没有发挥作用,企业商品生产经营的投入与产出就会打折扣,影响到利润的形成,如质量出了问题,商品价格要下降,甚至长期怠工带来的产量的减少,导致企业利润的无法形成。

企业的本质,是一种经济联合体,职工出劳务或技术,企业出资金等。

实践中,香港及市场经济社会成熟的国家,对于人才使用得较好。所以,市场经济社会成功的国家,人才解放,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是最基本的一条。

③财务管理剩余价值形成。由于企业的本质是通过商品的生产经营来获得商品利润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资本投资与分配,决定了企业的形成与发展,所以,资本成为企业商品生产经营的骨髓,或者说,做企业本质就是做钱,就是做财务。

所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商品剩余价值形成的具体模型化体现。财务剩余价值模型,按此进行理财,进行融资、投资及分配等。

融资要考虑综合资金成本率,投资主要是考虑到风险性及特定的收益净现值NPV期望值。

分配体现股利的留存比例,根据商品市场前景做为判断的依据,通过职工聘用使用,确定企业与职工的分配关系。而最成功的企业沃尔玛,则是职工入股制,职工作为劳动者,获得工资加福利的收入,而作为股东,分享股利分红,这个企业是职工全体的企业,职工是货真价实的企业的“主人”,这一点不论计划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做不到的,我把这种模型简单地定义为“标准市场经济社会”的分配模式。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全面价值论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财务上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激励等。

科技对剩余价值形成的影响决定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科学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少投入、多产出。

3.2 政府宏观调控影响的企业剩余价值形成:企业商品生产经营是一个内部生产系统与外部市场及社会系统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并不是只有企业一方面就能够完全实现剩余价值的。比如,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整个世界各国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停产、失业不断,这样企业的商品生产经营剩余价值形成,就即是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能力的体现,又是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下的结果,而世界各国经济的差别,也能够难证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及水平。作为企业来说,对于政府的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法律只能服从。最大限度利用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法律创造商品剩余价值,同时,也要有效防范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错误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周天华,周京著,周天勇主审.第四代西方经济学新体系 高级经济学.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11第一版.

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第4篇

关键词:轨道交通;商业空间;房地产

一、引言

现代城市的快节奏生活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工具。轨道交通快捷、安全、舒适、环保,拥有其他公交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轨道交通的高能达性,加强了各个区域的经济联系,节省了运输成本和时间。它的强烈“吸引力”使得大量的商业、娱乐、商务、文化设施集中,同时也促进了沿线商业的发展和房地产的高密度开发。因此,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商业和房地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二、轨道交通对商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市场因素的作用

轨道交通的建设通过改变沿线的土地利用方式来改变城市人口的分布。房地产的发展方向、人们的置业方向、城市人口收入的分布状况也会发生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改变,随之而来是交通流量、流向和流动速度的改变,进而改变零售商业区位。

(二)对空间因素的影响

“距离不是距离,时间才是距离”,轨道交通使人们改变了“区位”的概念,把地理距离变成了准确的时间距离。轨道交通不仅缓解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分散市中心区过度密集的人口,而且极大地拉近了与城郊的距离,增强了购物者、购房者的心理接受意愿。许多市民会根据轨道线的延伸而改变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

(三)对竞争因素的影响

轨道交通使得沿线地区间的经济地理位置差异发生变化,城市的区位集聚利益随之提高,从而使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增强。靠近交叉点和重要站点的区位往往会大大得益于增强了的可达性,经济地理位置趋优发展。

轨道交通的独特优势,必然会吸引众多商家纷纷在轨道沿线布局设点,但是由于机会和土地的有限性,这必将加剧竞争,使进入门槛抬高。一种情况是众多商家在竞争过程中优胜劣汰,“溢出”效应明显,最终只剩下那些有竞争力的商业企业生存下来。另一种情况是,零售企业强强联合,极大增强其集聚能力和扩散能力。

三、轨道交通对商业活动空间的影响机制

作为成功的商业空间,首先要具有较强的诱导力,其次是能够提供商业活动所需的空间,最后是在时间上能为持续购物休闲活动提供保证。便捷的城市交通枢纽站与商业空间的结合则达到了上述三个必备因素的完美统一。

轨道交通的建设会对商业区位因子产生重要的影响,使商业企业在城市中的区位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空间变化的经济、社会、交通等环境,进而改变空间结构。同时,商业空间的发展与交通网络的完善有密切关系,许多商业网点直接依托交通网络布局而发展。由于两者的共生关系,城市商业网点的发展必然受到交通网络的深刻影响。轨道交通对商业空间具有间接的、宏观的调控效应,将影响区域的人口集聚、市场需求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有助于形成商业密集带。

四、上海一号线对沿线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经过对2006年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部分车站周边楼盘价格数据进行了收集,同时考虑到上海2006年全年房地产价格自然增长率约为得到2006年1号线部分车站周边楼盘在去除随时间自然增长后的价格数据。

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分析车站周边楼盘价格与楼盘距车站距离的关系,可以发现:在车站周边某一范围内,距离车站越远的楼盘价格越低,价格曲线呈现下降趋势;而当距离继续增加,价格曲线又由下降改为水平或上升。这里就选取一个站进行说明。

由图1可见,在车站周边1600米以内,房价按距离由近至远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大约1600米处,房价曲线由下降改为水平,并有少量的上升。因此,可以认为1号线莲花路站的建设对周边房价的实际影响范围约为1600米。

根据这样的统计现象,可以认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在某一范围内对房地产价格起到了影响,而曲线拐点处的距离值即为此影响范围的边界值。需要说明的是,在市中心区域,房地产价格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轨道交通的影响难以单独地表现出来。另外,在类似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一般有多个副中心,为此,一般将线路所通过的最接近城市车站的市中心或副中心作为基点。

五、结论

由于轨道交通会对市场因素、空间因素、竞争因素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商业空间和沿线的房价产生重大的影响。地铁和轻轨淡化了空间的距离,这种新形式的商业空间更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见图2)。

本文通过研究1号线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可得两个推论:

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价变化的影响范围并不是单一的值,而是随着至市中心的可达性变化而变化。一般而言,距市中心越远的车站,影响范围越大。

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价变化的影响范围并不单纯以基于步行或自行车的影响范围为基准。在靠近市中心的车站,如上海体育场站、漕宝路站、中山北路站、延长路站,实际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基于步行的影响范围值较为接近,反映人们到车站是以步行方式为主的;在远离市中心的车站,实际影响范围的大小与基于自行车的影响范围值较为接近,反映人们到车站是以骑自行车为主的,这一推论符合人们的出行习惯。

参考文献:

1、刘贵文,彭燕.轨道交通对住宅房地产价值的影响[J].城市问题,2007(1).

2、章云泉.快速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以广州为例[D].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00.

剪纸的商业价值范文第5篇

中国人民银行吴晓灵副行长在2006中国银行家论坛上指出,以往我们比较重视财务会计工作,而且已经基本实现和国际会计的接轨,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略显不足,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她提出构建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体系,并指出银行要着手建立以价值创造为依据的内部资源配置机制,引导内部资源向价值创造能力强的区域和产品倾斜,同时还要引导内部费用资源向创造价值资源大的机构、部门和个人倾斜。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1]经济增加值是衡量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标准,它反映了管理人员能够创造和提高价值的所有方面。笔者认为我国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提高对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的认识。

随着国外银行业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管制逐步解除和国内商业银行改制上市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而要向重视平衡风险与利润、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实现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多数商业银行的共识。银行价值是银行在未来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净收益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算到今天值多少钱,[2]银行价值最大化与价值创造直接相关,二者是银行总体经营目标与年度经营目标、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终极目标与中间目标、结果与动因的关系。要实现价值最大化,银行每年创造的价值就要更多,更持久,需要不断扩大增值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努力压缩非增值经营活动,这就需要借助于分产品、分部门、分机构、分客户的业绩评价对经营活动的价值创造力进行区分,按照价值创造的原则进行取舍。衡量价值创造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经济增加值(EVA),西方知名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成功应用表明,EVA是能够准确衡量业绩的综合性指标,是有效激励的基础,是全新的管理系统,建立以EVA为核心的经营绩效考评体系有助于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统一起来,促进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当然,我们应该注意到,要想构建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目标,通过比较资本成本,动态反映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产品组合或客户系列的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在对产品机制、机构、部门和客户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成本分摊等管理会计手段,依托计算机信息技术才能实现。

一、商业银行经济增加值评价模型

根据EVA理论和方法,[3]结合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我国商业银行EVA计算公式初步设计为:EVA=损益表中的“净利润一营业外净收入(+营业外净支出)”项目±调整事项-资本成本。EVA的计算公式很简单,但是在计算过程中需调整事项的确定和资本成本的计量较为复杂。

对于调整事项,在计算EVA指标值时,国外商业银行通常涉及的调整事项有10多项,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差别,涉及调整的事项更多一些,其中所涉及调整的主要会计事项有:呆帐准备金调整、应收利息调整、研究与开发支出由费用化调整为资本化等。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中的有关规定,银行资本成本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资本成本=经济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

经济资本[4]=∑风险资产×资本分配系数

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讲,银行的风险资产应当等于其开展业务所面临的各种类型风险的非预期损失之和,因此:风险资产=非预期信用风险损失+非预期市场风险损失+非预期操作风险损失。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资本分配方法分配给各部门的经济资本并不需要实际拨付,仅仅是在考核时,在“概念的意义”下予以分配计算,通常是虚拟资本。因此,经济资本只是一个计算值,是一个量的概念,并不动帐。其分配依据通常是各业务部门、各分支机构、各产品的非预期损失状况,具体分配时,根据经营资产风险状况进行分类,对各类资产确定一个资本分配系数,并根据该资本分配系数来计算各类资产应分配的经济资本。对于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和承诺等业务,可以通过转换方式将其变成贷款“等值类”,然后适用相应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例如,承兑、信用证、保函和承诺等业务可以首先利用50%的系数将其转化为贷款“等类值”,然后使用与贷款一样的经济资本分配系数。

资本期望回报率可以借鉴西方银行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确定,即资本期望回报率=无风险收益率十风险溢价。无风险收益率可以用国债价格来表示,风险溢价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来作出不同判断。[5]

二、价值创造型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从理论上来说,构建以EVA为核心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要解决三大方面的问题:一是责任中心的确立;二是资金转移定价;三是成本分摊。

(一)责任中心的确立

使用EVA这个先进的管理工具的前提必须是确立好EVA核算中心,也就是绩效评估中的责任中心,我们认为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要建立纵、横两个方面EVA核算中心。在纵向对分支机构的层级考评的基础上,通过横向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对部门、人员、产品、客户实现的绩效进行考核,为资源横向配置提供支持,形成完整的覆盖层级与横向的资源配置体系。设立责任中心要把握以下原则:

1.可控。也就是在责任中心的自控范围内,不管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发生的行为结果,都应归属于该中心,由其负责;超过自控范围内的一切行为后果,即使是在其工作范围之内发生的,该责任中心也不承担责任。

2.责、权、利相一致。拟构建的EVA责任中心,其管理者应有充足的决策权,以对此EVA中心的业绩负责,保持此中心的决策权、业绩考核和激励体制三者根本一致,确保获取资源的单位和部门是对资源利用的结果负责。

3.业务要完整。在确定EVA中心的边界时尽量保持其业务的完整性,任何一个完全的EVA中心或者部分的EVA中心所包含的产品或者服务,应该是完整的,在一个EVA中心,服务或者业务的流程全部实现。

4.可衡量。此EVA中心的业绩在现有的财务体系中可以确切衡量,尽量减少资本和成本费用的主观分摊。EVA中心单元的收入、成本费用可以明确确认,衡量EVA中心业绩时,不需要对现有财务体系进行大的调整和变动。

根据以上原则。商业银行责任中心的建立可以有多种层次,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机构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责任中心,如商业银行所属各一级分行都是较为独立的横向划分的责任中心,每个一级分行下属的二级分行或支行也可以是独立的责任中心;商业银行从上到下一个业务系统也可以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责任中心,如信贷业务、储蓄业务、投资业务等都是相对独立的纵向划分的责任中心;具体到某一层的经营机构内部,各个不同部门或部门组合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如某商业银行所属省一级分行的信贷管理部门、资金营运部门、银行卡业务部门、计划财务部门等等,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设计为各自相对独立的责任中心加以管理。

(二)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

商业银行在核算资本成本时,根据EVA体系的要求,对内部转移资金进行衡量和管理,这必然涉及到内部资金的转移定价问题,以确定合理的内部资金成本。内部转移定价,[6]是基于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确定的一个内部资金机会利率,通过应用这个内部利率将资金的利率风险和分配损益集中于专门的利率管理部门,同时以此利率来衡量资金筹集部门的机会收益和资金运用部门的机会成本,为分析部门、产品、客户的利润贡献度奠定基础。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有赖于收益率曲线的建立,根据各类产品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不同的产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基础上来确定各自的内部转移价格。比如对定期存款、短期贷款等产品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比较稳定的产品采用期限匹配的方法;对于各项垫款、逾期贷款等期限较短且不稳定的产品采用移动平均方法;对于存放准备金、信贷资产买断等没有恰当的市场利率参考的产品采用固定边际法;对于各类活期存款采用混合利率法等等(比如一笔活期存款的机会收益可以按照10%1年期、20%6个月期、30%3个月期、40%1个月期等不同期限的利率加权计算确定)。应该指出的是,基于内部转移价格计算出来的各类存、贷款的利差贡献,是基于机会贡献(或成本)基础计算出来的收益。作为客观反映资金成本的衡量机制,不应该过多地人为加以调整(如对收益率曲线进行调整、根据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收益率曲线或者FTP利率等等),以避免信息扭曲。如果要将其与绩效评价或者激励机制结合的话,对不同业务或者产品的利差贡献确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可能更为合理。

(三)成本分摊制度

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要将200多个不同的成本项目和巨额的间接费用从总行逐层分解到分行、支行,将非业务部门的费用分解到产品、客户和业务单位,这将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成本分摊不同于一般制造企业,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责任中心之间的成本分摊;一个是责任中心向成本分析对象(如客户、机构、产品等)的分摊。

对于责任中心之间的成本分摊而言,从成本中心类型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所有的成本中心划分为业务管理中心(如行长室、行政部等)、业务支持中心(如人事部、财务部等)和业务服务中心(如清算中心、各营销管理部门),并按照总分行两级划分。支行则按照运营业务、公司金融业务和个人金融业务三大基础条线进行划分。业务管理中心、业务支持中心和业务服务中心的期间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分摊标准(如人数、责任中心数量等)依次向下进行分摊。经过责任中心之间的成本分摊后,最终结果是所有的期间费用归集到各个营销及业务责任中心进行。在分摊的过程中,总行和分行业务管理中心、业务支持中心和部分业务服务中心的期间费用会分类进行反映,以区分各个营销及业务责任中心当期发生的直接可控费用。

对于责任中心向成本分析对象(如客户、机构、产品等)的分摊,在各营销及业务责任中心对成本进行归集后,依据其服务的产品和客户的不同,分别向各自条线的客户、产品进行最后的成本分摊。分摊是基于单笔交易进行的,在对成本进行分类后,分摊的标准依据成本类型和业务条线的不同而不同,分别按照单个账户的平均余额或者账户数进行。分摊完成后,形成最后的盈利分析信息结构。这个信息结构既包括客户、产品、机构、条线、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等基本的纬度信息,也包括利息收入(支出)、FTP成本(收益)、中间业务收入、直接成本、分摊的间接成本、预期损失、风险资本等各类需要的计算结果。对这些信息结构的组合分析,就能够生成最后所需要的各类盈利能力分析报告。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定成本分摊办法时可以借鉴作业成本制度的基本思路。作业成本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资源耗费应按发生的原因先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的成本,再按成本对象(产品、客户、部门或机构)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对象。[7]该制度通过选择多样化的成本动因和作业计量指标进行间接费用分配,使成本计算特别是使比重日益提高的间接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的过程大大明细化,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和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可见,作业成本制度将它的注意力集中在间接费用上,而产品差异程度越大,客户的要求越高,间接费用也就越大。

(四)建立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实施EVA的关键。EVA不仅能应用于银行的整体框架体系,还可以分解到部门、分支机构、客户甚至产品线,银行的信息资料和技术手段能走到哪一点,EVA管理就可以走到那一点。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建立了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核算、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费用审批管理、费用分摊以及成本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内容,借助这个信息系统的运行,将全面整合相互独立、相对分散的业务和管理数据,使信息资源更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经营成果,帮助管理人员做出科学的决策。如汇丰银行、大通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能按客户出具有关报表,统计出每个客户在该银行办理业务的具体情况,该客户为银行提供盈利的具体数据,从而掌握客户的贡献程度,同时也记录反映客户长期以来与银行合作发展的关系。同时,依托管理信息系统能自动产生每一客户利率水平和优惠幅度,客户经理以此为依据与客户洽谈利率,确需突破授权范围的则上报审批,但利率定价的结果将与客户经理的考核挂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很少有构建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有些商业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繁杂而不统一,难以获得计算EVA的数据信息。其实,建立一种类似数据仓库性质的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对推行EVA至关重要,对银行的其他管理如成本分析、产品盈利能力分析、客户贡献度分析、风险的测算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建立一个大容量的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三、重视非财务的价值驱动因素,完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对于商业银行,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资产,很难确定它们的可信价值,比如:员工的积极性、灵活性、创新能力,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操作性等,这些通常被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但是这些无形资产成为商业银行在今天和明天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价值的增值资源不仅仅是财务资本,报表外非财务因素如人力资本也成为商业银行增值的重要资源,也就是说银行价值的评估体系中还应该包含非财务指标的评估,对银行价值的创造将起到更加有效的作用。经济增加值尽管考虑了业务的真实成本,但仍侧重于衡量短期绩效,在实践中容易导致被考核机构或个人重视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成长性要求,使银行战略执行力弱化。为弥补这个不足,西方先进银行一方面通过平衡计分卡系统增加了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技能培训、资产质量和内部管理状况等一系列非财务指标,建立市场、客户、员工以及内部管理等潜在发展要素与财务业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各级机构和个人能够与银行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把每个业务单元的战略分解为规划期内各年度的经营发展目标,并进一步分解到个人或岗位工作目标,使最高层的战略能够落实到最基层单位,从而使管理层可以清晰了解并选择战略进程。但是在绩效评价体系中导入非财务指标是相当困难的。

首先,非财务指标上的改进难以用货币来衡量,使非财务指标上的改进和利润之间的相关性较难把握,并且管理人员在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努力很难立刻显示出成果来,因而不易贯彻实施;

其次,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联勾稽关系较弱,有些指标之间甚至是互斥的,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冲突,管理当局很难权衡决策。

所以如果在商业银行全面采用平衡计分卡将会产生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企业在不断探索中总结:有些指标虽然重要,但很难量化,如员工受激励程度方面的指标,需要收集大量信息,并且要经过充分的加工后才有实用价值,这就对企业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平衡计分卡并没有给出确定的、成套的业绩指标及其应达成目标,而且没有给出各个观点的权重以及确定权重的办法,对于执行者而言也是同时在追求多目标的达成,她没有EVA的明确性、可执行性。在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估中我们应当参考平衡计分卡的多利益相关者的观点,使评估系统更为全面、协调。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忘记,之所以考虑多方平衡的目的仍然是“股东价值最大化”,最终仍然应当体现为EVA持续稳定的增长。

主要参考文献:

[1] 彼得・F・德鲁克,等.公司绩效测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李芝山.绩效管理:价值、问题及策略[N].中外企业家, 2005-11.

[3] 工行课题组.经济增加值在商业银行绩效考评中的应用研究[R].金融论坛,2005-3.

[4] 刘建德.经济资本――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N].国际金融研究,2004-1.

[5] 刘建德.经济资本――风险和价值管理的核心[N].国际金融研究,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