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市场变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 厂区 大气环境 污染物 监测数据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62-1
在对厂区的大气环境的质量进行评估时,应明确影响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因子,以及相关的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和状况,污染因子是对厂区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主要影响的,并且是潜在影响环境质量变化的污染物,一般多使用污染物的符合系数的计算法确定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并将占据较大比例的因子确定为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了现实环境中的污染因子,然而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占据比例并不大,但会对厂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潜在深远影响的污染因子。由此,因重视厂区大气环境中的各项污染因子,同时对相应的污染物进行密切的监测,从而实现对厂区大气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
1厂区大气环境污染监测
某钢铁厂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监测应按照国家规定,实现对厂区以及生活区大气定点监测,其监测的项目有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吸入颗粒物PM10和氮氧化物NOx等,在厂区的污染物监测过程中实行厂区与生活区大气环境的定点和定时监测,基于功能区以及所处地区的常年主导风向和厂区地址的分布特征,实时设置大气环境的监测点,并通过对污染物监测数据的搜集、整理、比较和评价等,客观分析出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2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分析
2.1厂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现状
厂区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应遵循一定的水平和标准,就厂区而言,应执行环境空气标准GB 3095 1996二级监控标准。根据此标准实现对厂区大气环境污染状况的达标程度进行分析:2008年厂区大气环境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并与相关的标准分析,明确到二氧化硫的大气浓度达标率为93. 7%,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2. 2%,一氧化碳的达标率为95. 3%,同比下降了2. 5%,氮氧化物年达标率为90. 3%,同比上升了6. 7%;而吸入颗粒物年度达标率为85. 7%,取代了TSP,成为了厂区内大气污染的指标。
2.2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分析
根据厂区从2007年至2008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报告为依据,并通过对厂区首要污染物的统计,明确了厂区内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季节变化分析,厂区大气环境主要污染受季节变化显示冬季:PM10为70,SO2为60,NO2为40,春季:PM10为80,SO2为60,NO2为40;夏季:PM10为70,SO2为45,NO2为35;秋季:PM10为60,SO2为45,NO2为32。从以上数据可了解到,二氧化氮在整年的API的平均值都小于五十,达到了国家厂区大气环境规范的标准,而吸入颗粒物整年的平均值大于五十小于一百,也达到了国家规范标准,二氧化硫在整年的变化而言,夏季呈现最低,API的平均值小于五十,其他季节则超过五十小于一百,也达到了规范的标准,厂区内不同季节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十分明确。
厂区内大气环境的季节变化规律表示如下:吸入颗粒物的API的平均数值为春> 夏>冬> 秋;二氧化碳的平均值为冬季和春季数值较为接近,而夏季以及秋季的值相对较低。二氧化氮的API日平均值排序为冬> 春> 夏> 秋。这种季节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污染源的分布范围和位置决定的。夏秋两个季节从海边吹来的新鲜空气,并且从海面上吹来的空气污染较小且湿度较大,便于污染物的湿沉积,而春季和冬季季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浑浊,污染较大,并且较为干燥,由此可了解到,夏秋两个季节的污染程度将小于春冬两个季节。
3厂区大气环境污染变化趋势
明确厂区内大气环境的关键影响因子。通过利用相应的模型,分析厂区大气环境污染原始数据,从而确定了相应的污染参数和污染因子,影响厂区内大气环境变化的关键污染因子见表1。
从同统计表中可了解到,对厂区大气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污染因子TSP(PM10)、SO2、NOx、SO3的污染指数在Pi> 1、a
通过使用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厂区内大气环境污染物变化趋势的预测,根据实际的预测结果可了解到。厂区内大气环境中存在SO2、NOx、SO3、TSP、O3五种主要类型的污染物,根据实际的预测结果可了解到,五种污染物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上升排序依次为NOx> SO2> TSP> SO3> O3,而降尘参数都小于0。则表示污染呈现了下降的发展趋势。
2006年是医药市场的整顿年。政府表示,这次整顿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举措。
我国的医药市场正处于持续扩大之中,众多百姓的需求造就了这个庞大的市场容量。但往往是,需求大了,企业就难以处处精益求精,造假仿制更是猖獗泛滥。好在我们的政府已经看到了这平静海水另一边的丛丛火焰,扑灭它也不过是早晚。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总量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全球医药市场持续快速扩大,而我国的医药市场也正处于持续扩大之中。伴随我国不断进行的体制改革和开放,医药市场通过大力推进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已步入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的上升阶段,医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也在不断的增强。
2006医药市场整体情况
2006年中国医药市场依然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2006年全年医药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017.2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800亿元,同比增长18.91%,累计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4753.69亿元,资产总计达到了6031.41亿元,利润总额最高的达到了362.65亿元。医药工业增速趋于平缓,但仍高于我国2006的GDP增长幅度,并且远远高于国际平均的7%的增幅。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断的提高(如图1)。
图1 医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比重的变化
2006医药市场特征
2006年我国的医药市场,整体而言表现为稳步增长,并且伴随以下特征:
1、医药市场更加活跃,竞争趋于激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医药市场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竞争市场已勿庸质疑。按照入世承诺行进的时间表,2006年已经是我国入世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随着国外银行的进入,外来资本表现得异常活跃。目前80%的500强制药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了机构,以不同方式参与到中国市场的浪潮中。
现阶段就医药市场而言,竞争还只是刚刚开始,因为外资准入仍有诸多限制和壁垒。外商投资中国市场只能以合资、合作方式进行,并有投资比例限制,而国外同类药品进入中国市场也因关税高导致价格偏高而丧失一定竞争力。而几年后,庞大的中国医药市场将吸引外国大公司巨资的不断投入,中国将成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基地,药品进出口贸易将急剧增长,药品价格悬殊的现象将荡然无存,医药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化。
2、新型消费将成为主题
由于受新医改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植的影响,技术含量高、拥有一类新药的生物药、中成药和化学药将面临较好的成长环境,而中西普药、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等将面临第三终端市场较快的需求增长,所以说,以自主创新和以第三终端市场为主的新型消费成为2006年的主题趋势。
3、央行加息影响医药企业
2006年8月19日央行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27个基点,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39%调整为6.84%;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同时调升存贷款利率,明显说明紧缩是未来金融政策的主轴。近几年来,虽然医药企业融资渠道有所拓宽,但其向银行借款融资的根本格局并没有改变。从国内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结构看,银行贷款仍占80%以上。
对医药市场的整体利润而言,加息作为一种调控的信号,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间接层面。加息直接影响的是增加高负债市场企业的资金成本,并对其盈利预期形成压力。作为非周期性偏保守的成长性市场,医药市场的前期投入较大,如GMP/GSP认证等对资金需求较大,而加息将会加重部分资金困难企业的负担。此外,加息等紧缩政策还可能导致流通环节资金紧张,从而使医药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扩大,存货周转率降低。当然,加息还将对医药市场产生间接和长远的影响。
本次总体来说央行升息根本上是影响投资的收益预期,进而给近几年来医药市场的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降温。
2007年医药市场发展总体预测
2007年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会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15%~16%;药品销售收入达27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8%~9%;
图2 人口老年化倾向
2007年医药市场将呈现以下特点:
1、OTC市场保持快速发展,药用消费品未来增速惊人。预计未来OTC市场将保持14%到15%的增速,在OTC市场经过长期市场积淀的优势企业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如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品牌企业。OTC中我们特别关注药用消费品,药用消费品目前市场容量仅20亿人民币,预计在终端网络成倍增长和医药企业按消费品模式运作带动下,未来5年增长幅度超过10倍,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
2、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平均医药卫生费用支出是其他人口平均数的6-7倍。2007年我国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8.1%。这势必会对我国整体医药市场的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3、全市场的并购重组继续进行,将产生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国有医药企业的并购重组比重将明显上升,其中,外资重组医药市场的重点是医药流通业和原料药。控制营销网络和销售终端资源被许多企业作为应对激烈竞争的主要砝码。药品流通和零售企业将成为医药市场重组的焦点。经过并购重组之后,将有一批大型医药企业出现。
4、我国宏观经济还将继续快速发展,带动医药市场的需求继续增长。
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不断扩大。2006年2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37亿人,比2005同期增加10.52%。
6、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影响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城镇人口平均医疗卫生费用支出是农村人口的4倍。2006年情况基本于2005年持平,但略有上升。
图3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当期值
2007年医药市场分市场发展趋势
药品市场发展趋势
第一,2007年处方药市场泡沫逐步挤压。今后反商业贿赂将成为长效政策,居间人的空间越来越窄,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重新划分,过去具有优势品种、走学术推广之路的制药企业将在处方药市场强者恒强。A股的处方药强势企业是恒瑞医药、益佰制药、天士力、华东医药等,通化东宝胰岛素用药正在崛起。
第二,有价疫苗前景诱人。疫苗作为疾病防控重要有效的手段,随着疫苗生产企业积极介入有价疫苗研发和生产,并从终端拉动市场消费,未来有价疫苗前景诱人,产品创新将决定有价疫苗的盈利能力,天坛生物和华兰生物未来都会有所收获。
第三,化学原料药仍是化学制药增长的主要部分。预计2007年,我国一批大宗原料药的关键生产技术将会有所突破,化学原料药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会有大幅度提高,我国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中药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药国际化程度不断深化。
第四,中药国际化程度将有所深化。“十一五”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中成药正式进入国际药品市场。生物制药和国际水平差距将进一步缩小。预计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工程药物开发将取得显著成果,将有15种至20种新的生物工程药物投放市场,其中部分进入国际市场,和国际生物制药的先进水平将进一步缩小。
保健品市场发展趋势
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在过去5年里一直以9%以上速度高速增长,2006年其增长率接近7%,预计2007年将继续以7%和6%以上速度持续增长。医药保健品消费水平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具有很强相关性,按GDP和可支配收入的发展趋势,可以估计,保健品在未来10年内会有持续增长,达到目前的2―3倍。
2007年保健品市场将呈现出的态势:
第一,保健食品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功效更加确凿的产品是2007年的消费主流。
保健食品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样也吸引了科研工作者积极研究保健食品,对保健食品产品的开发更注重功效性、科学性,使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明确,功效更加确凿,工艺更加先进,第三代保健食品必将在我国占据主流。
第二,农村市场潜力巨大。目前,我国保健品的主要市场在城市,而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将是巨大的保健品潜在市场。据悉,近几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农村市场为销售重点的。专家指出,企业在开拓农村市场时,应充分考虑到市场特点,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市场推广方法。
图4 城镇与农村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变化
第三,2007年中药保健品看好。我国5000多年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传统在国际上正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炮制技术为我国商业秘密,其除杂、降毒、适用、储存等功能为中国所独有,开发中药保健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保健品进入品牌时代,个性化传播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的4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偏小,2/3以上属于中小企业。投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只占1.45%,投资小于10万元的作坊就有12.6%。在4000多种保健品中,90%以上属于第一、二代产品,2/3的产品功能集中在免疫调节、抗疲劳和调节血脂上,低水平重复和恶性竞争严重。与此同时,洋品牌则早已大兵压境。现在已经有400多种洋保健品登陆我国,还有上百个品种正在申报。资料显示,近5年洋品牌保健品在我国市场的销量呈12%递增。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
医疗器械产业是关系到人类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其产品聚集和融入了大量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许多现代化产品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高新技术产物。截止到2006年的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人均医药卫生消费药品和器械的比例已达到1∶1。医疗器械工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工业门类之一。与此同时,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贸易额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销售利润达40%~50%,产品附加值相当高。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复合型人才
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增高,人们对关乎生命健康的医药行业更为重视,这是医药市场繁荣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政府大量投入,施行《“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等医疗改革方案,医保覆盖面的扩大以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者补助标准的持续提高,为医药市场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保证;CAR-T、CRISPR、CTDNA、单抗等生物技术创新领域在医疗市场的探索性使用,孕育出更大的医药市场前景。
根据IMS数据显示,中国是新兴医药市场的领头羊,医药市场占新兴医药市场的46%,而且在未来数年当中,中国也将贡献主要的医药市场增量。中商产业研究院的《2016-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将继续高速发展,2020年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7919亿元。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情况探讨的必要性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现阶段培养状况
经研究发现,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存在人才培养方向定位模糊,医药营销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层次不清,医药营销专业所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1]。
医药营销专业相比较专业的医药研究人员,需要具备更多与人打交道的能力,研究型人才可根据研究需要更多的使用实验等手段,而营销人员更多的具有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在人才培养的定位方向上,营销人员要与研究人员区分,医药市场营销是应用性学科,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更能适应市场的人才。
由于医药市场的特殊性,产品直接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相关联,这就要求医药营销人员要具备专业的医药学知识。同时,作为营销医院必须具备有产品销售能力、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市场调研分析能力等市场营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总的来说,复合型人才更受市场青睐[2]。培养复合型人才,就需要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仅有高校参与,更需要医药企业的参与,使高校毕业生能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
经研究,现阶段很多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使用的教科书与教学手段均已慢于实际发展现状。主要开设的课程依旧是以基础理论为主的学科,如《药理学》、《药剂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等。在学科设置配比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在实际应用方面有所欠缺,进而产生了不良后果:从业人员在进入工作环境后发现学习在实际应用中没有产生太大作用。这也就偏离了高校开设医药市场营销课程的主旨[3]。
(二)医药企业人才缺口
1、高层营销管理人员
医药企业的特殊性质让高层管理人员需是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市场、具有快速应变能力的,迅速决策的管理人才,擅长团队建设,对医药市场的变化趋势有敏锐感知,可以随着市场的迅速发展寻找到切入机会,扩大企业份额。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团队的能力尤为重要,这种能力是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中难以获得的。
2、基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
基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员是联系医药企业与用户的关键性一环,日常工作包括药品推介,市场的开发与推广,售后服务等环节。医药企业往往要求这个岗位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营销效果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这些能力大多都是可以通过专业的培训获得和提升的。
二、培养方案浅谈
(一)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主导方为各大高校
高校充分应用网络平台大数据的资源,让医药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到行业相关信息,如医药前沿市场的发展现状、本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信息、相关领域发展预期等信息资料,增强在校生对本专业的理解,扩充知识面,让专业的培养产生作用,减少资源浪费。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医药企业的资料配合。
医药营销更多的是应用型学科,主要培养学生实际使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基础固然重要,在应用中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高校除灌输基本概念外,更应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的能力。引入真实医药企业案例式教学,详细研究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构成,销售推广策略,课堂讨论分析,再对应学习这其中应用的原理理论,更有甚者,分析实例案例是否有更為合适的解决方案[4]。
医药市场营销是交叉型学科,更注重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包括不限于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与表达的能力、社交能力等。在对在校生的培养中,可穿插更多实训课程,如模拟谈判[5]、即兴演讲、辩论、团队训练等活动,或联合行业相关企业,举办参与性活动。
高校培养资料的汇编,发挥高校资源整合的能力,为医药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在岗培训提供更多的形式,在岗人员在职业发展中有疑问的时候,可以参照高校文字理论资料,开拓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在岗人员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二)医药企业积极参与
企业可以依据地域、培养方向、企业发展需求选择高校进行合作,参与行业信息收集整理,与高校共享行业发展信息。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另外也是为企业储备人才,真正发挥高校人才库的作用。
医药企业可提供实际案例与经营方针作为高校实战案例,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工具,用以分析和理论提炼,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实际经验,也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
为高校在校生提供一定基层岗位参与资格,比如短期实习机会,作为跟随者参与实际医药营销过程的机会。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吸纳优质人才储备的时机,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对在校生来说,是一个讲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更早的接触实际操作,能更早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医药企业需承担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后续培养的责任。对医药企业来说,市场规模的扩大、国际大规模医药企业对国内医药市场的关注、同质化竞争带来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让企业发展不能再仅仅局限于拳头产品,也需要如阿里铁军一样精于营销的团队,从而在市场中占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医药行业有望在接下来持续繁荣的市场中出现诸如BAT这样的巨头企业,完善在职培训系统,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市场营销人才显然是有利于企业的。
(三)社会相关资源参与,持续学习提升能力
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与自我成长需要借助更多的渠道,利用知识付费、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培训、线下同行业会议等多种机会获取知识,提升个人能力。
复合型人才的成长不是单独的填鸭式教育或者旁观了解就可以的,而优质的人才资源往往是成长型的,对医药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也可以利用这一趋势。人才培养不能局限于在校时间,参与实际的医药市场营销工作后,不论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是基层市场营销人员,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对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可松懈。在这个阶段,行业前沿信息的获取,本行业发展趋势,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需要了解学习和总结的。这就可以利用知识付费这一发展趋势,各高校或企业或个人可以有偿付出知识和经验,为医药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添一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春英,朱庆华,刘平良,蒋苁,杨岩涛.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现状与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2]司建平.复合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04
[3]季驊,高民.高等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改善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1(01).
[4]周先云.《医药市场营销技术》课程改革与评价研究实践[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2).
关键词:医药市场;营销战略;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9-000-01
当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众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生产需求药品和提高药品质量外,还要提高服务水平,树立医药市场的良好形象。同时,随着世界和跨国医药的发展,我国的医药行业的生产、销售与消费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与挑战。这就需要医药行业把握市场的发展方向,确定市场定位,制定适合市场的营销战略。
一、我国医药市场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一)当前医药营销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医药市场中,利润占30%的普通药占市场份额的70%;而市场占有30%份额的新药,利润却高达70%[1]。通过GMP认证后,新药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一直以来,我国医药市场中仿制药占主导地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国医药消费主要是以大众人民为主,普通药的研发成本低,可以满足大众的消费水平与需求。2.我国体制原因,使医药企业对研发新药品不够重视,而没有生产新的产品。同时,医药企业在GMP项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而很多资金是来自贷款,所以研发资金较少。3.医药企业由于长时期医药研发经费不足,对于新药研发的高成本更愿意研发同等效力、低成本的普通药。所以在长时间内,我国医药市场仍是以低价格、低水平的仿制药为主。
(二)药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新药的能力差,只能仿制来开发新药品,而且新药审批制度存在漏洞,造成一种产品多家企业生产销售而混乱竞争的市场。通过GMP认证的企业,药品的生产成本、运营成本都大幅度提高,因此药品的价格也不断提高,由于价格较高,从而减弱了市场竞争力。医药企业的营销手段比较单一,多以大量广告进行促销,但是很多企业在大力广告宣传时,却忽略了药品的药效与质量,使企业信誉度大大降低。可见,我国医药企业要想立足市场不败地位,还需要改变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
随着国际医药企业进入我国医药市场,跨国医药公司的组建,对我国医药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与挑战。医药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产品方面的解决对策
产品是营销的基础,医药企业应立足市场,制定产品营销战略。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研发新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在企业还不能做到,都是以仿制药品为主,可以引进新药改进产品水平。因此企业要扩大规模,增强基金基础,开发真正属于自己产权的药品。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缓解资金压力,如缩减产品组合、扩大产品组合等。同时,企业可以开发资金投入较少的保健食品。对于非处方药产品的销售,可以通过企业品牌广告进行宣传,带动销售量。而广告应以公益性、口碑为目标,发挥出产品的特点,挖掘独特的产品销售和竞争优势。
(二)价格方面的对策
消费者往往较关注产品的价格,在选购时,总是以价值高、成本低的产品作为购买对象。这就需要医药企业考虑消费者心中产品的价值。为提高市场的占有率,必须制定合理的价格战略。药企应优化市场定价,划分自己的产品,制定与区分能涨价与能降价的药品。另外,提高药品生产人员的效率,进行规模化生产,控制成本支出。而通过GMP的药企,可组织技术人员攻关,掌握生产流程的关键,使产生过程的时间与原材料的成本得到降低。以市场为向导,灵活把握药品价格调整幅度及调整的时间。
(三)建立医药品牌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医药企业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方法,而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稳定的关系。品牌是一个企业商品的表现方式,是与其他商品区分的标志。药品与食品有很大的区别,人们更看重药品的效果与质量。对于消费者以及临床用药来说,都会选择有知名度的品牌。因此,药品企业结合自身产品,做好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特点,制定真实产品的形象,建立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品牌。同时,以自身药品的质量提高为基本,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医药品牌,进而提高竞争力。
(四)改善营销策略
企业应根据市场营销的环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满足消费群体、医院的具体需求为出发点,改善营销策略。企业要应用多种医药营销方法,分析客户及医院的特点,根据需求制定不同的药品及销售,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策略。同时,在药品流通渠道上,应从不同的地区市场的特点与需求,制定有效的销售方式和售后服务方针,稳固市场提高销售额。随着当代网络传媒的发展,还要制定新的广告形式与网络推广,提高市场的运行效率。同时要注重药品的药效与质量,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五)加强培养营销人员
我国不断改革的医疗体制,药品行业也必须不断规范与改善。因此对从事医药行业人员应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医药营销人员是连接消费者与企业的桥梁,所以,医药企业要重视对营销人员的培养[2]。除了聘用相关的营销人员外,还要定期对市场营销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强化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企业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机制,不仅要对营销人员定期进行考核,还要注重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与销售质量进行评价。
三、结束语
医药行业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涉及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行业。我国有较多的药品生产企业,但随着世界和跨国医药的发展与进入,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对药品价格、成本、质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医药企业必须认清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掌握行业的营销思路,根据市场特点,创新营销模式,制定适合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还应不断地壮大自身的实力,提高药品质量,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给医药企业带来新的行业增长。
参考文献:
[1]贾雪峰.浅谈新时期医药营销策略及实施[J].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2(09).
卫生部2月1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试点城市的名单》公布的16各城市医院改革试点方案:二东部地区(6个) 中部(6个) 西部地区(4个),这个试点将有力推动高端医院多元化、将带来市场竞争,竞争带来规则逐步改变,规则改变可能实现管办真分开,管办分开带来高端医疗市场化!以及其包括“医药分开”在内的四大分离。
大型医院市场化后,卖什么药就不完全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医院自己说了算,尤其是手中有处方权的医生说了算。
显然第一大卖药方向药品是卖给医生的。由于现行给补偿机制的不到位,以及改革后的医院医生自主权的扩大,以后的新特药、独特品种、专利品种、高价药、“毒麻精放”类产品和进口新药、以及高端的保健康复类产品,仍旧是卖给医生的,由医生代替患者购买的,而不是直接卖给消费者的。医生的选择依然是高价取向,这样医生和医院从卖药中的利益才有保证。才能维持其运转和工作积极性。
第一种卖药方向对应的市场就是大医院终端市场。在这一市场上医药代表还会活跃的且长期存在。这一市场份额下降,总量仍会上升。 2、第二大卖药方向-卖给政府,对应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
新医改是政府构筑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政府负责任的管起民众的疾病痛苦,无疑是百姓的福音,但由于众多的人口和巨大花费。因此新医改的笔者的一个解读是:“政府准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花最少的钱、用基本上是最廉价的药解决最底层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由此才出现统招统配、基本药物制度、零差旅等新医改配套举措。随着最近两年新医改的强力推进,政府举办、政府补贴、政府买单的基层医疗市场的药物销售将由自由竞争变为一个行政化市场,基层医疗单位的药物购进渠道将是政府管控,即所有产品必须实施统招统配的购进模式。
就是说,以后的基层医疗市场本质上是把药卖给政府的。新医改把原来农村和社区基层自由竞争、自主选择购进渠道、价格、品种的市场机制彻底打破了,使其市场机制失灵,且快速催生聊一个政府买单的行政化市场。换句话说,原来的农村医药市场和以后的农村医药市场将有本质的差异。
这一把药卖给政府的方向,对应着第三终端(广大农村医药市场)和第四终端(社区医疗医药市场)。其特点是政府举办、市场急剧扩容、产品以国家基本药物为主,加上各省基药增补品种以及各地医保目录内的品种为主、政府对其管理加强。这是终端市场的总量和份额都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企业要想进入这一市场,必须改变以往的营销模式,组建政府事务部,先是完成市场准入,即进入各种政府的目录;然后以省为单位进行招投标的相关工作;接着是在各省选择具备基药配送资格的医药商业配送;最后还得配备专人在较大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相关的勾兑公关工作,以便医疗单位选择自己的企业的品种(因为绝大多数基药目录飞独家且中标同样为多家)。
3、进入自由竞争的OTC市场-卖给消费者和药店
以后自由竞争的医药市场,只有自我药疗的OTC市场了。把药真正卖给消费者就是在这一红海市场拼杀,该市场企业有自主权,不需要政府公关和看政府政策变化的市场。这是卖药方向对应的第二终端的各级各类药店。这一市场份额下降。
尤其是基药目录内产品营销在药店不再具有优势,以后能在OTC市场自由竞争的卖给消费者的产品是:
非基药目录内产品。不和第三终端和第四终端竞争的产品品类。
品牌OTC产品。一些OTC产品可以快速进入OTC市场,通过广告把同质化普药塑造成品牌产品也是战略选择。
非药品:主要是药妆品、保健品和便携式家用器械
药店自有品牌PB(private brand)产品:大连锁、各种联盟将发展自有品牌OEM 产品。同质化的其它产品将慢慢退出市场。
高毛利产品:50%以上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