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早期教育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少年;身体素质;早期训练;田径

中图分类号:G808.1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1.012

随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转型,我国体育体制正进行着大幅度的调整与变革,举国体育体制下的国家、省、市、县甚至乡镇体育运动学校建设正面临着全面挑战,大部分县级体育运动学校已经走向没落与关闭,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正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因为体育强国既不是单单的竞技体育强国,也不是单单的体育文化大众化发展,而是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综合,两者缺一不可。所以,在专门性体育运动学校体制不景气的情况下,怎样为我国田径运动保障必要的后备人才供给,怎样在普通学校教育系统中进行和少年的早期田径训练,就成为了非常有必要探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以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育规律为视角,结合普通学校中的中小学教育,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逻辑法等,对该问题进行剖析,为我国儿童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及田径运动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1田径早期训练可解决后备人才缺失问题

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了我国田径项目竞赛的突破性进展,是我国在跨栏项目上的首枚奥运金牌,一度成为中国、乃至亚洲人的骄傲,向世界证明黄色人种在竞赛项目上的能力。但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田径项目的发展并未取得更引人注目的成绩,造成中国田径难以突破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体育运动学校中的后备人才在逐渐减少,而学校体育中的后备人才跟不上,这与广大中小学缺乏早期训练存在着很大的关系。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田径早期训练缺失具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它与我国教育体制、人们的教育观念等都存在着很密切的关系。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众文化观念的转变,符合城市化生活的观念正在逐渐确立,人们对于儿童少年的早期教育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开始重视儿童少年的身体锻炼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并不承担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问题,造成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小学并不具备培养后备人才的能力,对儿童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它可弥补在我国专门性体育运动学校大量关闭的情况下,田径后备人才的建设缺失问题。

2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育规律与早期田径训练

2.1 身体素质释义

身体素质是人体运动能力的一部分。要弄明白身体素质的概念与生长发育规律,首先需要明白体能的概念。体能即机体的运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1]。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组成。在身体形态方面主要包括人的身高、体形(坐高、胸围、腰围、腿长、臂展等);在运动素质方面,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在身体机能方面,包括机体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一般而言,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三者之间高度相关,而身体素质更直接地反映身体机能各系统的机能状态和身体运动能力的强弱。

2.2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生长发育规律与早期田径训练

在生物生理学中,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任何方式的过度干预、或违背都将会造成人体生长发育的畸形。以下分别从身体素质的各方面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与田径运动的早期训练。

2.2.1 力量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力量素质指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位肌肉、韧带等做功时所克服的内外阻力。儿童少年时期力量素质的发育表现为,男孩的绝对力量在11至13岁时是自增长的敏感期,13岁之后,绝对力量增长的较平稳,到25岁左右男孩的绝对力量达到最大;女孩的绝对力量在22岁左右基本达到最大, 10至13岁,是女孩绝对力量快速增长时期,13至18岁时,绝对力量增长较缓慢。在儿童少年的速度力量方面,绝对力量的发展比速度力量发展的较慢且晚,7至13岁是儿童少年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力量耐力方面,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较为稳定,一般而言男孩在7至17岁时处于大幅度上升时期,女孩13岁以后在力量耐力方面已经开始缓慢增长。因此,就力量素质的发育规律来说,教练员与体育教师应根据男女不同的力量素质发育特征安排训练,抓住儿童少年力量素质增长的敏感期,通过安排各种各样的力量训练法,如负重跑、推举杠铃等方法进行必要的专门性训练。

2.2.2 速度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也即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移动,快速完成动作和快速做出运动反应的能力。[2]可分为动作速度、移动速度和反应速度三个方面。在反应速度方面6至12岁是儿童少年大幅度提高期,显著期为9至12岁,12岁以后开始减慢增长速度,16岁左右出现第二次高峰,一直到20岁左右开始下降。在儿童少年的动作速度与移动速度方面,它们的增长与儿童少年的力量素质、反应素质等的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它素质发展的越好,动作速度与移动速度的增长也就越快。此时期的早期田径训练,应在各个敏感期安排各种有利于快速力量发展的方法进行训练,教练员、体育教师可采用变向加速跑、接力赛、短距离冲刺等方法进行专门性训练,以促进儿童少年速度素质的发展。

2.2.3 耐力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一般情况下,男孩的耐力素质在10岁、13岁、16岁时提高幅度较明显,女孩在9岁、12岁时是耐力素质提高的快速期,14岁后耐力水平的提高逐年降低。总体上来说,儿童少年耐力素质的增长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稳步提高,直至人体完成生长发育期。根据儿童少年耐力素质的发育特点,教练员、体育教师在以上几个阶段以通过增加练习时间、安排适量的运动负荷进行训练。

2.2.4 柔韧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 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3]儿童少年处在人体的生长发育时期,在肌肉、关节、骨、韧带等方面独具特征。如在关节方面,内外韧带较松弛,关节面的角度比较大、周围肌肉的收缩力不足,关节软骨较厚等。一般来说,在 7岁左右就可以对儿童少年进行专门性的柔韧训练,12岁以前争取使其得到较好发展,因为13岁以后由于在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快速期到来,关节、韧带、肌肉、骨骼等的变化将不再有利于柔韧素质的发展。因此,发展儿童少年的柔韧素质,应力争在 12 岁以前使其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儿童少年柔韧发展的敏感期,教练员与体育教师要多安排拉伸性动作练习,同时增加练习的频率与时间,并进行必要的速度素质练习,使柔韧素质提高的同时,保持速度素质的发展。

2.2.5 灵敏素质与早期田径训练

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4]在儿童少年的灵敏素质发展方面,7至12岁反应素质的发展具有较好的表现,6至12岁节奏感素质的发展具有较好表现,7至11岁空间定向素质具有较好的表现。灵敏素质的发展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大关系,在儿童少年时期进行灵敏素质训练主要训练中枢神经系统与力量、柔韧、速度等素质的协调配合。教练员可以把各种素质的练习综合在灵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内,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纽带,使身体素质的各方面能够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3 结语

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各方面的增长具有一定的自然规律和敏感期,在儿童少年时期进行田径早期训练,必须要符合这一规律,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具有潜力的后备田径人才。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的进一步推进下,根据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在身体素质发展的各个敏感期,进行必要的身体素质练习,使儿童少年各方面的身体素质都能够得到最佳提升,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与各项目早期训练都应当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育规律为视角,对该问题进行剖析,为我国儿童少年进行科学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及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体育词典》编辑委员会.体育词典[M].上海辞书出

版社,1984.

[2] 关吉臣,李伟,张元锋主编.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理

[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2007(05).

[3] 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76.

[4]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训练学[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范文第2篇

各中心小学、幼儿园:

为落实《xxxx省人民政府关于xxxx省xxxx-2016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到xxxx年底,省、市、县示范性幼儿园均成为区域早期教育指导、咨询服务中心。到2016年市区(街道)中心园全部开展这项工作,使之成为本区域早期教育的基地”目标,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根据xx教初[xxxx]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xxxx年xxxx县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xx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xx教基[xx]48号)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对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的教养者进行指导服务为宗旨,以提升社区0-3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扩大幼儿园早期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运用丰富多样的早教指导形式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切实提高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的受教育率,促进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作目标

1、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有效促进社会对0-3岁儿童早期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了解,全面提高全县0-3岁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

2、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帮助家长掌握0—3早期教育的科学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3、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培养和建设从事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

1、组织广大幼教工作者认真学习、执行《xxxx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原则、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与评价方式,不断提高早教育儿理论水平与指导能力。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私塾教育模式 儿童早教 家庭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54-02

私塾这个词汇对于国人而言并不陌生。在我国漫长的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模式――私塾教育模式。私塾教育模式虽然早已被现代教育模式所替代,但私塾教育模式的很多优点亦可为现代教育借鉴,尤其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借鉴。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教的启发展开研究,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私塾教育模式的内涵

吴松芝(2011)在《传统私塾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中指出:“私塾是旧时宗族、家庭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的统称。”私塾教育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教学内容上,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并重;在教学方法上,识记与领悟并重。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个别教学。私塾教育模式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教书育人作用,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直至今日,仍可被我国的教育界所普遍借鉴。

二、我国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教的启发

私塾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儿童早期教育具有很多启发。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可以从中获取很多有益启示。

1.对家庭早期教育的启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今,很多父母均极为重视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但不可忽视的是,部分家长对于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却并不重视。从此点来看,这对于儿童的早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帮助儿童得以更好的发展,父母必须要充分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可充分吸取和借鉴私塾教育模式的先进经验。诸如,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注重对孩子实施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对孩子实施伦理道德教育。家长可与孩子一起阅读一些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绘本,帮助孩子尽早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

2.对幼儿园教育的启发

我国的传统私塾教育模式除了对家庭的早期教育拥有很多启发之外,对幼儿园教育同样具有很多启发,具体表现为:

(1)注重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并不是一定要让幼儿掌握多少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积极加强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即遵循的是文化知识与伦理道德教育并重原则。早期的私塾教育模式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主要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的教育教学而实现。而幼儿园也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对幼儿展开系统的《三字经》及《弟子规》教育,让幼儿通过《三字经》及《弟子规》的系统学习,建立完善的道德观。

(2)注重对幼儿的因材施教

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个别教学。这一点同样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所借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幼儿而言同样如此。他们的个性特点不同,智力不同,家庭生活环境不同。也正因为这种不同,我们才应更多的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幼儿可以得到差异性发展。诸如,有的幼儿舞蹈天赋较好,那么幼儿教师即可着重对其加强舞蹈教育,帮助其在舞蹈方面更好的发挥其天赋。又如,有的幼儿音乐天赋较好,那么即可对其加强音乐教育,帮助其在音乐方面更好的发挥其天赋。上述说法仅是一种笼统性的说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幼儿教师应充分关注幼儿差异,积极对其进行因材施教,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是更为科学的。

(3)注重幼儿对知识的领悟

私塾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识记与领悟并重。这一点极为值得幼儿园教师反思。很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知识传授时,仅注重学生对相关知识是否进行了识记。殊不知,很多幼儿对相关知识内容并未真正领悟,以至于过一段时间后很快就忘记了。幼儿的记忆力大都很好,通过强化训练他们很容易会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识记。但仅做到如此仍远远不够,幼儿教师还应着重对相关知识内容的讲解,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内容的具体含义。这样的做法更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教育的质量。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结语

近年来,私塾教育模式在我国似乎又重新得到了重视。很多专家、学者均对私塾教育模式积极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国民间亦有个人和团体不约而同的展开了私塾教育模式。对此我们不做评价。总而言之,私塾教育模式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具有很多启发,这种启发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对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很多启发。在未来,希望有更多学者参与到该问题的讨论中来,积极探索私塾教育模式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启发,从而不断促进我国儿童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让私塾教育在新世纪的今天,在儿童早期教育方面可以继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松芝.传统私塾教育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 蔡娜.中国传统私塾教育的特点及其对现代初等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1).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障儿童;早期教育;解决方法

一、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普查中,我国儿童残疾人员占据了20%,而其中智障儿童占比已经达到50%,随着社会发展这个比例没有降低,反而逐渐增加,这与我国长期缺乏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有着密切联系。

我国智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起步相对于外国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比较晚,并且由于社会或者家庭教育观念中对家庭系统教育知识和方法比较缺乏,导致家长对家庭教育认知不够全面,对于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来说更加缺乏。以民勤县为例,民勤县是一个半封闭的内陆荒漠区,经济文化欠发达,特殊教育于2013年才开始涉及,已经远远落后于我国其他省市的特殊教育,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方面,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相悖,缺乏智障和早期教育发展的机会。在一般的家庭认知观念中,忽视智障儿童,于是采取了忽略的教育态度使智障儿童得不到合适的家庭教育。通过走访调查的过程发现部分智障儿童的家庭结构构成比较复杂或者父母双方身体不健全,没有办法对智障儿童进行早期教育。比如,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在校生李××,马××,裴××等存在着明显的语言功能缺失,没有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因此,行为比较疯癫,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孩子的疯癫已经严重阻碍家庭教育完整和健康的发展,并且这些孩子家庭比较相似,单亲家庭,母亲神志不清,父亲独自承担家庭重任并依靠国家补助维持基本的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谈论合适恰当的家庭教育或是早期教育都是不现实的,在基本生活都不能维持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外力的介入,这种孩童基本是放弃治疗。

另一方面,家长对智障儿童认识存在欠缺,一般情况下家长对智障儿童发展认识中存在明显的漏洞,认为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对其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认为只有通过医疗手段才能帮助智障儿童恢复到正常情况,殊不知这样的观念会导致智障儿童非智力因素如品德意志、兴趣和性格变得扭曲,从而使智障儿童的智商得不到有效提高,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石××,李××,张×等面醒心浊,胆大无畏,行为张狂不羁,放荡不羁,飞扬跋扈,这些孩子天生智商与常人无异,但是由于家长没有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孩童变得不可理喻,加之这些孩子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生活的重心和中心都是赚钱,虽然父母比较能言善辩,经济良好,由于在孩童认识形成之前没有正确的纠正或者提醒,认为良好的物质条件才是基本教育的前提,殊不知误导孩子的一生。相反有些父母过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从而错失孩子情商的发育机会,我校的柴×,谢××,高×等属于轻度智障加中度肢残,父母对于家教基本没有清楚认知,觉得与学习相关的事情最重要,只要学习好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导致其父母只问学习,不注重家庭教育,因此家长对于孩童的教育认知一定要加强。

二、促进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发展的方法

第一,提高家长对早期教育的观念,通过一定的教育增加家长对智障儿童早期教育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文化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来说比如民勤县,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偏低所以要介入社会和政府的力量,政府可以加强对智障儿童教育知识的宣传,在大力宣传的基础上,利用特殊教育学校或者是固定的特教老师来增加家长对智障儿童教育的认识,或者借助公益的力量加大早教教育的实施。

第二,增加社会、学校与家庭三类教育的有效衔接,让社会和学校教育更好地促进家庭教育,使三者之间更好作用,促进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更好发展,帮助成千上万的智障儿童能够最大限度地康复,早日成为正常儿童的一员,其实现的途径可以借助公益事业,利用公益事业完善三种教育的建设。

第三,早期教育采用恰当的方法,对于智障儿童早期教育应该首先由了解智障儿童,给予孩子更多爱的前提下保护智障儿童自尊心和自强等优良的精神品质。与此同时,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耐心地与孩子交流让智障儿童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可以让智障儿童多参加家庭劳动或者外交活动,采取恰当的早期教育才能促进智障儿童得到更好恢复。

总之,对良好的家庭教育会有效促进智障儿童更加自强独立地生活,期望在各界学者的不断努力下,让智障儿童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的栋梁,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多给予智障儿童早期教育研究的支持。

儿童早期教育知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为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寻求有效的早教方法,以促进儿童智能发展。方法 本市区3岁以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将来我院儿保门诊参加“育儿工程”项目的儿童列为早教组,仅作一般健康检查者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早教组实施综合干预方法,对照组无干预因素。两组儿童均在生后9个月—3岁内,应用国内标化的“儿-心量表”进行智力测评。结果 早期教育组102人,常规育儿组73人,两组儿童性别人数和父母文化程度的比较(P>0.05);两组儿童平均发育商(DQ)分别为100.2和91.8,即早教组儿童的平均DQ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和干预,确能促进其智能发育、提高智力水平,此为培养高智商、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教育 婴幼儿 发育商 智力测验 多元智能筛查

为探寻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效果和切实可行的早教方法,我们于2007年9月—2011年6月间对市区内3岁以下散居儿童分组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组以来我院儿保门诊进行健康服务的城区3岁前散居儿童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将自愿参加在全省推广的“育儿工程”项目的儿童列为早期教育组(要求生后3个月左右加入);只做一般健康体检者为常规育儿组(对照组)。早教组小儿家长接受连续6次(每周1次)的科学育儿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传授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早教方法等相关内容,提供《婴幼儿成长指南》育儿教材1套。要求家长在小儿3岁内进行健康检查的同时,每3个月到门诊做1次多元智能筛查,以便保健医生进行早教指导;常规育儿组不加任何早教干预因素。两组儿童年龄均在9个月—3岁内随时来儿保门诊,并由专业人员采用首都儿研所编制的“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进行智力测评,测试项目分为“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等5各方面;本量表DQ等级评定标准分为:≥130为优秀,115-129为聪明,85-114为中等,70-84为偏低,<70为低下。测试后,对两组儿童发育商进行比较。

1.3 本组统计学处理采用χ2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基本情况比较。早教组102人(男53,女49),对照组73人(男37,女36),两组性别人数之差(P>0.05);早教组小儿父母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和初中文化者分别为91人、11人,对照组二者分别为66人、7人,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2.2 早教组和对照组儿童的平均发育商比较(表1)。

表1 早教组与对照组平均发育商(DQ)比较

表1显示,早教组小儿的发育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非常显著。

2.3早期教育组和对照组儿童的DQ等级人数分布情况(表2) 转贴于

表2 早教组与对照组DQ等级人数分布情况比较

由表2可见,早教组和对照组儿童在“聪明”等级以上的人数分布分别占5.9%、2.7%,前者为后者的2倍多;在DQ“偏低”等级的人数分布中,常规育儿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且高出早教组10倍以上;又通过两组儿童DQ居“中等以上”和“偏低”等级人数分布情况比较,其差别非常显著(χ2=17.9,P<0.001)。

3 讨论

3.1早期教育的效果。本组通过对3岁内小儿分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教育组儿童的平均发育商(DQ)明显优于常规育儿组,且在DQ等级人数分布比例上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若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实施早期教育和干预,对婴幼儿智力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可提高其智力水平,此与国内同类研究报道相一致。

早期教育,是指从零岁起到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充分培养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因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只要适时地给予智力因素刺激,是会促进智能发展并取得最佳效果的[1]。即良好的环境(主要是教育)给婴幼儿各种感知觉的经验,这些经验对大脑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其远期的效果影响会更为明显。

3.2早期教育的理念。婴幼儿大脑的发育正处在成熟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的定位性和智力的多元性,决定智力是全脑功能的状态体现,因此,对儿童早期教育的理念,并不是单纯知识的灌输和积累,而是提供和创造一种丰富适宜的环境,促进儿童整个大脑以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为儿童以后发展打好基础[2]。

3.3早期教育的实施。早期教育与脑潜能开发重点对象应为0-3岁儿童,此期小儿多为家庭养育,即家庭的早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智能发育是脑功能不断成熟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需要家庭、相关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配合。早期教育工作不仅注重儿童发育训练本身,更注重家长对早教的足够重视和掌握最基本的早教方法。强调早教应持之以恒,提倡寓教于家庭生活,同时应重视儿童兴趣的引导,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等,使其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3]。

参 考 文 献

[1]高振敏.中国儿童智力开发百科全书.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