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内容及收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在审美中激趣
美的事物能让学生产生爱慕之心,从而激起他们创造美的情趣。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劳动,学生会感到劳动是一项轻松、愉快的活动,产生热爱劳动的思想。
在小学劳动课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属于手工艺品的制作,这些手工艺品大多美观、精巧,有利于激起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学生以情趣为动力,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制作美,感受美。例如:在教学《做动物书签》一课时,我在课前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小象书签。上课时,我先把书签展示给学生,同学们一看到这憨态可掬的小象时,都说特可爱。我抓住时机介绍书签的作用,更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产生了制作书签的欲望。接着,同学们专心学习制作方法,认真设计,制作书签。一节课下来,一张张形式多样,色彩艳丽的书签便在学生的劳动中产生了。
二、在实践中激趣
劳动要付出体力或脑力,需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会认为是一项又苦又累的差事,害怕劳动,不愿劳动。怎样才能让学生变“苦”为“乐”呢?我认为,教师可设法增强劳动情趣,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找到快乐,逐渐培养起热爱劳动的精神。例如:在劳动课教材中有一课是教学生煮茶叶蛋,教学时,我让学生将电饭锅、鸡蛋、茶叶等必需品带到教室,学习理论后及时实践。在煮鸡蛋时,我告诉学生怎样辨别鸡蛋是否熟了。这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积极地投入到煮鸡蛋的劳动中。通过实践,验证了我说的方法行之有效。有的学生问我这法儿从哪儿学的,我告诉他们,这是经验,经验来源于实践。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在整个煮茶叶蛋的过程中一直饱含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去观察,去实践,煮好茶叶蛋,同学们不但没感到麻烦,而是兴味盎然,总有一种余兴未尽之感。
三、在游戏中激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将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贯穿在游戏中,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劳动情趣。
在教学《认识几种粮食作物》一课时,我让学生从课本上认识了几种粮食作物的名称、特征及用途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收集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几种粮食作物,将它们混在一起摆在讲台上,让学生按纸上作物的名称去捡出相应的粮食作物,看谁捡得又准又快。游戏开始后,几个学生兴致勃勃地在讲台上找。经过几分钟紧张的劳动,几位同学先后按要求完成了任务。
四、在品味收获中激趣
关键词:以生为本 亲历 种植环境 种植过程
一、根据幼儿特点创设种植环境
种植园地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的“种植区”,为促进幼儿发展,教师需要创设适宜交往、探究的种植环境,投放适宜的种植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地操作、发现、探索植物的秘密。
1.创设开放的种植园地
种植园地是幼儿观察、探究的地方,合理的空间,有利于开展种植活动。
如我园根据本园实际,科学规划种植园地,在紧临小山坡的地方开垦出了一块种植园地,园地东临小山坡,西接大草坪,往东看,山上树木、花卉摇曳,往西看,300平米的草坪,呈现一片绿意。孩子们每天都在草坪上玩耍,游戏,紧邻草坪的种植园地上植物的变化也不时吸引着孩子们去观察、去探究。我们将开辟出的种植园地分成若干垄,垄与垄之间用地砖铺设了小道,以方便小朋友开展种植、观察、收获等活动。
将种植园地设置在孩子们活动场地的旁边,方便孩子们进行自主观察,他们每天在场地上玩耍,园地上植物的变化吸引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之余去看一看,说一说。开放的种植环境给孩子们自主学习探索提供了机会。
2.共同准备种植工具
在种植园地的管理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到一些简单的工具,用于锄地、浇水、拔草等,对于这些工具,我尽可能和孩子们一起准备,通过工具准备,让他们进一步熟悉种植的过程,养成乐于动脑筋的习惯。
在准备种植工具时,我和小朋友一起自制一些简单的工具。如浇水工具,我们收集了一些饮料瓶,在饮料瓶底部戳几个小洞做成既方便又实用的浇水壶,浇水时,我和生活老师一起,拎来两大桶水,请小朋友用浇水壶给植物浇水;拔草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了小铲子和垃圾袋;翻地时,我自制了小锄头(把柄缩短、锄头也缩小),带领孩子们一起翻地。
在这个过程中,小朋友体验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发展了动脑动手能力,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植物成长的不易。
二、让幼儿成为种植活动的主人
种植是一种实践活动,让孩子切身体验种植、管理的过程,能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作的艰辛,体验劳动的快乐,形成自己的种植经验。因此,在每一次种植时,我都和孩子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步骤,并让幼儿亲自动手挖地、播种、浇水、除草、收获,享受“做中学”的乐趣。
1.参与种植前的准备
种植活动前,我结合种植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准备相应的材料。我在实践中发现,幼儿参与准备会产生一定的预知和期盼,当种植活动真正开始的时候,幼儿会表现得非常感兴趣和投入。因此,教师引导幼儿参与到材料准备中来,既可以为种植提供许多方便,又可以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
如:在种植活动前,我和小朋友一起准备种植土壤。为观察相同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情况,我们创设了三种不同的实验土壤,分别是掺有有机肥――鸡粪的土壤,放了化学肥料的土壤和掺有大量木屑的土壤。我们请养鸡专业户送来了鸡粪,到农副产品公司买来了化肥,到家具加工厂买来了木屑,我和孩子们一起将鸡粪、化肥、木屑倒在了原来的泥土中,请生活老师用铁锹拌匀推平整,并分别作了标记。实验土壤准备好之后,我请孩子们猜一猜哪个土壤里的植物长势最好?有的孩子说放了鸡粪的土壤里植物长得最好;有的说放了化肥的土壤里种的植物长得最好……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没有评价孩子们说得是否正确,而是请他们自己种植同样植物来看一看,到底是种在哪种泥土中的植物长得最好。孩子们迫切地想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产生了早一点种植的愿望。
师生共同准备种植环境,孩子们成了活动的主人,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种植环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愿望。
2.亲历种植过程
在种植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参与种植的全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植物成长的过程,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如在种植活动前,我会和孩子们一起选择种植的植物。在准备种植内容时,我先设计了一张调查表,让幼儿调查这个季节适宜种植的植物有哪些?然后我再组织交流,请小朋友说说调查的结果,再一起确定我们种植的内容。去年秋天,我们经商量确定种植土豆、小麦和油菜花,我购买了种子,并引导孩子们观察种子的特点,让孩子们猜一猜,到什么时候这些种子会长大成熟?准备好种子以后,我将孩子们带到了种植园地,我先示范讲解了三种植物的种植方法,然后请小朋友自选一样种子种植。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种子,我引导他们将三种种子分别种在三种不同的“土壤”里(即掺有鸡粪的土壤,放了化学肥料的土壤,掺有大量木屑的土壤),并插上种植小标牌。在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完成了种植任务。
带着希望自己种植的植物快快长大的期盼,他们每天来到园地,蹲在垄边,观察植物的变化,原来的被动学习完全变成了自觉学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3.参与收获活动
收获是种植活动中最能让孩子体验快乐和成功感的环节。在收获的季节,我带领孩子们来到园地,让他们观察成熟的果实,一起讨论收获的方法。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进一步感受到了植物的特征,促进了语言、交往、认知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如五月中旬,我们播种的蚕豆成熟了,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园地采蚕豆,剥蚕豆。在剥蚕豆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很多的秘密,他们发现蚕豆荚里的蚕豆是不一样多的,有的是两颗豆子,有的是三颗豆子;他们还发现同一个蚕豆荚里的蚕豆个头也不一样大,有的大一点,有的要小一些……孩子们一边剥蚕豆还一边讨论蚕豆的吃法,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他们享受着劳动的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热情高涨,非常开心。
关键词:有趣导入 生活活动 情景创设 多媒体辅助
一、有趣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有趣的导入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 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 、“成语(词语)接龙赛” 、”讲故事” 、”智力比拼” 、“欣赏音乐” 、“影视文件”等。“比赛笑”导入新课,很自然有趣,小学生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有的是通过轻松愉快的谈话,使人感到亲切,轻松;有的是通过大家熟悉的也是非常使人激情振奋的歌曲导入,美丽的画面,激情奔放的乐曲,会使人顿时精神振奋。
二、学内容用生活实际来充实
品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活动,要反应儿童的真实生活,整体生活,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应该特别注意创造性的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课本只是一个蓝本,思品教育,三分得于课内,七分得于课外。我们的课堂既应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
例如:在教学《收获的感觉真好》这一主题活动时,活动前,我先让学生利用课外或双休日时间,收集有关秋天的果实和农村秋收情景的图片、照片以及古今中外有关描写丰收季节的诗歌等资料。
活动开始,采用谈话方式,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秋天收获的感知,让学生感受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进而导入活动,激发学生“我们收获去”的活动兴趣。活动过程中围绕“我们到哪里进行收获活动”,启发学生充分讨论,根据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收获地点、时间、内容及注意事项。我们学校附近有农田,我就组织学生到田野里,帮助农民收花生、拔萝卜、挖地瓜等,通过参加秋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秋收的过程,劳动的技巧和收获的乐趣。
学生参加秋收的活动后,我还组织了一起收获后的交流会。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在这次秋收劳动中的体会,然后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代表小组在全班发言,交流收获的体验。这样从课堂走向课外,再从课外走进课堂,学生学有所得!
三、课堂快乐用诙谐幽默来烘托
今天的课堂,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教师即是导演又是演员,学业生也可是导演更可以是演员而且是这部戏的主角。师生合力上演的是一部轻喜剧,而不应该是沉重的历史剧、主流剧、形象戏。正如海茵兹·雷曼麦所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所以教师采用诙谐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富有生机,让整个课堂充满快乐。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大学生到某公司应聘求职,主考人问他:“你帮母亲洗过脚吗?”大学业生回答:“没有。”“那你帮母亲洗一次脚再来吧。”大学业生出于完成任务,回家帮母亲洗脚,当他脱下母亲的袜子时,他内心震颤了,为了承担家务,教育孩子,母亲的一双脚历经风雨,竟变得那样粗糙,僵硬。当这个大学生再去公司时,他平静的说:“即使你们不聘用我也没关系,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大学业生最终成为这家公司的一员。一则小故事,一节课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松起来。当然,教师的语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就像精彩的台词,教师幽默的语言可以让课堂“活”起来。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的,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语言就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一个优秀的品德教师的语言就应像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地吸引着学生。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奔放的语言让学生肃然起敬:措词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的语言使学生注目神往绚丽洒脱,错落有致,轻松谐趣的语言让课堂色彩斑谰,让学生兴趣盎然,像孙伟江老师的课堂语言是那样的轻松诙谐,大家可能还记得《注意交通安全》一课,讲得是那样的幽默潇洒,以至于下课后学生跟着他不让走。《妈妈的爱》让人心动的是情意绵绵饱含激情的语言,特别是期中讲述的几个故事,使在场的人无不为妈妈的爱感动落泪。
四、教学内容的活以情境来创设
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动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业生们不喜欢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使之不断更新呢?课堂上可以使用“小品表演”“快乐竞答”“挑战高手”“芝麻开门”“幸运52”“智力快车”等电视节目形式,也可以用“圆桌会议”“小学生辩论会”“开心家庭组合”等比赛形式还可以用“小小法庭”“知识银行”“我来当老师”“今天我是班长”模拟形式等等进行授课,还可以走出教室,走上田野、街头、工厂、社区等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级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中活动,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在“小小法庭”上,学业生们用自己的理解审判那些不道德,不讲诚信,破坏环境,猎杀动物,审判那些因无钱到网吧而勒索他人钱财的人,他们可以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诠释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的肺腑的感叹。
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
本学期利用暑假的时间,学院组织了为期四周的下矿实践活动。采矿系专业教师深入到集贤矿的生产科、通风科、地测科等地进行了资料收集、井下实地考察活动。收获很大,体会很深。
1.1标准化方面
本次实习,感触很深的是集贤矿地面街道干净,看不到一点随便丢弃的废物及杂物。井下更是如此,电缆的吊挂、硐室的布置、物品的摆放等等,到处都体现出“干净、整洁”。这是标准化的结果;也是全员素质提高的结果。标准化对提高劳动效率、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更需推进标准化。比如仪器设备标准化安置、摆放,学生标准化操作仪器等。这样可避免学生在实践时手忙脚乱,用的东西到处找。也可避免不注意损坏仪器。正如某人一进门,踢碎了暖瓶,我们从来都是指责某人不小心、不注意。而没有人问暖瓶是否应该在此。如果暖瓶不随意乱放,我想应该不会发生此事。究其原因,是“标准化”的问题。我们应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标准化意识。
1.2敬业精神
矿里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可是没有听到干部职工有任何怨言。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1.3人才培养方面
通过与矿里对口专业人员座谈,进一步明确各专业工作的内容以及每项工作的具体作业方法。对我们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学习内容、实践教学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1.4实践教学方面
通过对地面与井下的考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推进实践教学的信心和动力。同时,我们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一线需要的人才。
1.5新设备新工艺
集贤矿地面污水处理厂是矿业集团的一个亮点。矿井水经地面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已达民用标准。瓦斯抽放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抽放技术。并且在地面建了利用矿井瓦斯来进行发电的发电厂。这对矿业集团来说是第一个。矿山地质测量方面,目前地面的测量采用全站仪,井下采用电子经纬仪,已全面的淘汰了光学经纬仪。成图采用了自动成图系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2实践教学实施
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我们认为首先应使全体教师深刻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而能发自内心的想方设法的开展实践教学。其次应为每位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视野的开阔提供必要的保障。再次实践教学要有一定的经费保障。采矿工程系在本学期开展了百科知识竞赛、采掘作业规程编制竞赛、地质储量说明书编制课程设计、矿山测量技能大赛等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有关科室部门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采矿工程系关于实践教学的构想
采矿工程系在学院的总体部署下,为突出实践教学,决定把矿山测量专业作为课改试点专业。下面谈一下总体思路。
3.1职业定位的把握
面向煤炭生产行业,培养井工开采生产一线所需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根据生产一线的需求,我们把人才培养定位在三个岗位上,既:(1)测绘技术工人;(2)测绘技术员;(3)测绘技术管理人员。
3.2职业能力分析
3.2.1职业素养
(1)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尊重并珍惜自己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3)具有团队协作的意识和精神;(4)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5)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2.2职业技能
以职业岗位为基础,根据岗位的性质和需求,确定学生应熟练掌握的工作技能。如:测绘技术工人应掌握巷道及回采工作面测量的技能。该项技能由九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作支撑(既由九项基本技能组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作为一个教学内容。根据工作任务确定教什么?怎样学?如何做?使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形成一个整体。
3.3教学模式
采用2+1教学模式:既在校学习2年,顶岗实习1年。在校学习的两年内采用模拟生产现场进行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技能,不下矿实习。该教学模式的优点有两点;一是顶岗实习1年,实践力度大,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技能。二是在校连续学习2年,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连续性。
3.4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劳动意识;劳动价值;劳动习惯;劳动实践
恩格斯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创造性劳动使人与动物区分开来。中央倡导的“八荣八耻”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然而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长却往往忽视劳动教育,尤其是几千年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语)的思想根深蒂固。为父母者、为人师者往往是这样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
【画面一】
暑假刚刚结束,为了更好地迎接新学期,为新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位一年级班主任在教室里挥汗如雨打扫卫生,看得出老师干得很投入,衣服湿透了,脸上满是汗水和尘土。正当她为自己辛勤劳动而使教室变得焕然一新而感到欣慰时,一位衣着时尚的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参观教室,见此情景,这位妈妈眉头一皱,用手捂着鼻脸,对孩子说:“走吧,清洁工还在打扫卫生。”说罢拉着孩子就走,边走边教育孩子道:“以后上学了,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干大事,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只能像她一样干清洁工,多脏多累呀!”
【画面二】
课堂上,老师拿着几本作业本,面露愠色:“小明、丁丁、红红,你们多少次没按时完成作业了!为了让你们长点记性,今后别忘了做作业,从今天起,罚你们做值日一星期!”转脸间,面带笑容:“今天小石、芳芳、玲玲几个同学的作业完成得最好,而且,他们的作业已经连续多次得‘优’,是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今后就奖励他们不用做值日了!”
看到这熟悉的画面,大家都会认为这些事情司空见惯,没什么了不起的,甚至会说,我也这样教育过自己的孩子呀。与此同时,笔者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和家长如此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懒,什么都不愿意做,值日做不好,自己的房间乱七八糟,这是怎么回事?
鉴于以上现象的产生,笔者认为树立正确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 低年级起,教育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其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小学德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学生要热爱劳动,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引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完午餐,把桌子摆放整齐,把桌面擦干净,每天评出“自我服务标兵”,并为这些“自我服务标兵”带上小红花,树立典型榜样。在此基础上,让“自我服务标兵”孩子为大家服务,如领加餐、发加餐、送加餐、做值日,告诉所有同学,他们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当孩子的劳动有困难时,首先要肯定孩子,然后耐心、亲切地指其出出现差错的原因,并当面示范,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方法和技巧。其次,做好家校联系,通过“校讯通”大力表扬劳动能力强的同学,及时表扬在劳动方面取得了进步的同学,同时注意和家长做好沟通,让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做好此项工作。最后,请家长及时通过“家校联系本”,告知老师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在班会上,把孩子在家表现情况做总结,及时表扬在家主动干力所能及家务的同学和近期劳动方面有进步的同学。除此之外,大扫除时请本周表现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大扫除作为奖励。期末结束,请被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做学期最后一次值日……就这样,逐步在孩子脑海里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初步形成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2. 中年级起,教育学生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完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低年级培养形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孩子一起积极参加或让孩子随集体参加公益劳动,也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条途径,可以有效完善孩子的劳动习惯。课余,我号召孩子参加居民社区组织的一些公益劳动,如春天参加植树节植树活动;夏天协助小区工作人员灭蚊蝇;秋天在小区花坛里除草;冬天除了进行堆雪人、打雪仗一些娱乐活动之外,还可组织清扫积雪等。活动之余,鼓励孩子照顾附近的孤寡老人、军烈属,让他们为邻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分发报纸、取牛奶、照顾小朋友等。在这种劳动中,学生们转换了心态,以他人的需要为中心,急他人之所急,学会了关心他人。当然内容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劳动,也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能更加完善学生的劳动习惯,提升他们劳动的社会价值。
3. 高年级起,教育学生体验田间劳作,进行劳动实践,满足劳动需要,提升劳动的实用价值。高尔基说过,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让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劳动是学习的工具,劳动是教育的手段,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在低中年级培养好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的基础上,孩子对劳动有了强烈的需求。为了满足孩子的劳动需求,提高劳动价值,我组织班中同学开展“我是厨艺大师”活动,让孩子利用双休日学做一道菜,在班会上展示自己的厨艺作品,评出“最佳拼盘”“最佳创意”等奖项,孩子对此乐此不疲,在选择作品原材料、设计作品、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也满足了孩子的劳动需要。经过几年的培养,虽然孩子们对家务劳动已经是轻车熟路,劳动热情不断高涨,但住在城市里的孩子对农业劳动还是很陌生的。我发现,学校操场有一片空地荒芜着,于是我带领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挖地开荒,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手被磨破了,可他们不言放弃,这不正是形成了良好的劳动品质吗?等整好了地,我请来了班中有种菜经验的家长当孩子们的校外辅导员,指导种菜技术,孩子们兴致勃勃,下课就去观察菜地,很快菜种就发芽了,他们利用课余时间为蔬菜松土、浇水、捉虫。第一次收获蔬菜时,我们一起分享着收获蔬菜带来的快乐,当然,孩子们对劳动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种菜活动让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及收获的不易,学会了农业劳动的基本技能,满足了他们的劳动需要,提升劳动的实用价值。
勤劳是人类特有的品质,劳动创造了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人能劳动,特别是进行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经对教育下过这样的定义:“学会生存”。劳动是生存的基本能力,是做人的起点。古人讲“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自理自立能力都没有,将来怎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呢?因此,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的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让学生带着劳动的喜悦与成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为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司金英.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J]. 赤子,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