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媒体教学活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了让多媒体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笔者尝试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开展“望、闻、问、切”,审视利弊,寻求弘扬传统,融合现代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
一、望――由表及里,寻找多媒体技术在应用中的劣势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深刻性与效能性,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在最少时间获得最大的教育功效。由此造成教师们在实际运用中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等同于教育的现代化,似乎没有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体现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至出现如下问题:
1、主客颠倒。一些教师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忽视了幼儿这个学习的主体,把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问题这一目标搁置一边,结果多媒体教学成了“展播”课,幼儿则成为了“看戏者”。本来,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没有摆正幼儿的主人公地位,这样一来,岂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2、华而不实。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增添教学活动和实效,那些过于抽象、死板的知识,通过动画、声音、图像展现给学生,将一些原本“只能意会,不可百传” 的教学内容活化了,幼儿便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理解和感悟。但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却被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征服”了,竭尽计算机功能之能,动漫、图案、色彩、音、像统统用上,整堂课使成了“音画时尚”,严重干扰了幼儿的注意力。
3、越俎代疱。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为了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负担和压力,但并意味着取代教师的作用。事实上,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教学控制、感情交流和人格魅力等方面,课堂上离开了教师,这些都无法实现,凭借多媒体很省事,但它却不具有教师的示范来得真实生动。
二、闻――由现象及本质,挖掘造成多媒体教学偏差的成因
在充分观摩、分析、交流、总结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诸多不足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认真审视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我们做了些什么?”,客观真实的剖析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行为。
1、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过分强调电脑的作用,忽略了自己才是活动过程中的主导。造成一遇到公开课,就想到了多媒体。感觉只要用到现代教学媒体就能上出新意。
2、为用而用的目的束缚。有些多媒体的制作与应用在活动中的参与并不多,甚至只是为了要插上一个多媒体课件而设置一个多余的环节,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并不大,说不定却适得其反,成了一个败笔。
3、电脑应用的技巧欠佳。课件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掌握、运用的技术有差异,因此课件制作的好坏,活动中教师应用的巧妙与否都直接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如果不熟悉操作过程,就容易出错,这样就给整个活动大大打了折扣。
三、问――由零散到具体,梳理多媒体教学时我们所应贯彻的原则
不得不承认,多媒体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对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我们更应该正视上述过程中的遗憾和问题,真正将多媒体教学有效、有度、有法的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此基础上,我们化零为整,梳理出了多媒体教学中我们所应贯彻的原则。
1、教材选择注重实效性。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一种形式,只有教学内容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对于那些不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教师费了很大力气来制作,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总的来说,教学所选择的内容要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手段讲究整体性。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发挥幼儿的各种感官,把动手和动脑有机结合起来,让幼儿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
3、教师作用明确主导性。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它的作用只是“辅助”,不能“反客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是“放映员”,要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掌握理解,幼儿的反馈信息,协调好课堂教学的进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际进程随机选择,灵活运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课件制作要求适用性。幼儿园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采用美观生动的屏幕来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删除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影像,直接阐明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四、切――由追问及落实,探索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有效策略
1、巧妙创设多媒体情境,优化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优化教学方式。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心理学和教育学为基础,把符合课改理念、课改思想与多媒体相结合,制作出具有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课件,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主动地学习。
2、灵活使用多媒体,优化教学互动过程。任何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无法代替教师的作用,它们只能作为教师从事教学的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不能过分地依赖现代化教学设备,更不能用“机器代替人”。而要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主动的思考、注重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需要,并及时的给予回应。
如在安全教育活动《迷路了怎么办》的活动中,当画面上出现“一个小女孩在哭”时,可以先引导幼儿猜测小女孩为什么哭,根据画面上的提示内容幼儿猜出哭的真正原因时,继续引导幼儿为小女孩想办法,“那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女孩找到自己的家”,这个问题一下子调动了幼儿的思维,许多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小女孩想办法,我也根据幼儿想到的办法一一在画面上呈现相应的画面,巩固幼儿对一些办法的理解。
3、合理使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效果。有效的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活动,的确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为教学服务,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我们这里所说的“有效”,不仅包括课件内容的合理性,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也包括使用多媒体的使用频率。毕竟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学习方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他们对于太熟悉的事物不会产生很大的兴趣,如果某位教师平时习惯利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幼儿上课,时间长了,孩子也会对这种形式会产生疲倦感,这时就失去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的优越性。因此,在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时,掌握好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从而有效的为教学活动服务,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五、病后初愈――多媒体教学中我们的成长与展望
经过一年有余的多媒体教学的诊断与治疗,幼儿、教师和幼儿园三方都获得了不同方面的提高:
1、孩子快乐进步。多媒体教学的图文并茂、有声有色、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幼儿多感官参与。不但发展了语言智能,在参与表演中形成肢体运动智能,在动感陶冶下培养音乐艺术智能,更是在是非对比中巩固人际关系等社会智能等等。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
2、教师幸福成长。首先在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多通道的交互式培训后,教师们多媒体制作运用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实现利用Powerpoint、flash、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为主题教学活动服务的课件。其次鼓励各年龄段选择适合多媒体使用的活动内容,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设计活动方案,根据主题教学内容制作(修改)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并且,在实践研究中反复修正,科学合理运用。如此循环的研究使大家互相学习,尤其是活动设计能力提高很快,也让教师们在繁忙的工作中享受自身素质提升、能力提高的体验。
3、幼儿园和谐发展。多媒体的设计制作是不可能由一个人完成。教师间的水平差异也很明显,各人擅长也不一样。因此在研究中制作水品高的教师就会主动帮助能力弱的教师学习、运用最终达到共同的进步。重要的是大家在这样的过程中强化了互助合作的研究氛围。而这种氛围也拓展到了幼儿园的方方面面,幼儿园的发展呈现出和谐的现象。
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只能算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是要想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多媒体教学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交互式培训。其次根据幼儿园的主题课程网络系统设计、整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以及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是我们继续要做的事情。鉴于教师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对活动现场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全面,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不仅如此,在多媒体技术以雪崩式速度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同时,将多媒体教学的经验推广至幼儿园的教学管理,构建数字化档案、数字化办公等将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一项重要课题,或许这样的课题存在着一定的挑战性,但我们有了前期的多媒体在教学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相信这样的挑战也会变成机遇。
参考文献
1 周念丽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2 多媒体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实践课;实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的状态。语文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存在着不小的脱轨现象,缺乏生活气息,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大大削弱,语文课堂也变得沉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更好地展现素质教育的风采。
一、语文活动课概念简述及其特征
语文活动课作为活动课的一种,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主要形式是开展各种活动,培育学生运用语言交际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增强其对语文的兴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把握语文这门课。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活动的特征:
(一)学习内容的综合性。通过开展语文活动课,师生共同参与,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突破传统的常规学科限制。老师结合语文教材中的必修课内容,引导学生尝试归纳作品中所含有的文学常识、人物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写作特征;学生在彼此之间的探讨、演讲、表演等过程中获得综合性的语文能力。
(二)学习实践的社会性。这一特征最鲜明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让他们从社会中去学习语文。这样不仅能有效加强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凸显其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对于弥补初中语文必修课课堂教学的缺陷具有很大的补充作用,进而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学生语文活动课的主体,有着自主选择的自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意识及实践能力。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安排、自我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增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还能拓展新的知识领域,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理解所学知识。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的同时,还促进了其自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实践课的现实意义
(一)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课重点培养的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及整体素质,包括思想、道德、身心等,而语文活动课恰恰是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语文活动课的成功与否,其判断标准绝不是单一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学科。而在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其教学目标也不是封闭的,而往往是突破语文学科自身。比如,在我班前段时间组织的“语文第二课堂”课本表演剧活动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整个表演过程也展示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水平以及一定的形体表现能力。
(二)实现教学目的,创新语文教学实践改革的尝试。语文活动课,有效地实现了知识性和思想性、趣味性的统一,更加灵活地展现了原本枯燥的语文知识,有效地显示出语文教学的审美及人文因素。比如,在诗歌教学中,开展配乐的诗朗诵或是举行诗配画的比赛等。我校的国家级教师李宗玲老师在语文活动课《走进诗的世界》教学中,让学生在“诗韵无穷”这一环节采取诗配画的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三、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做好实践课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一项教学活动案例成功与否的评价,一个核心标准便是其所取得的实际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活动课的优势特长,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在设计和执行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维护学生的活动主体地位,为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征,创造参与活动课的条件、机会,而不是仅有部分学生在表演,而大多数学生坐在观众席。注重语文活动课的可操作性,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之上,设计广泛适应性的活动方案,注重调动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坚持对学生的分类进行引导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活动的内容构成,合理分工,适当轮换,注重保护和激发不同类别学生的特性,为每位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发展的均等机会。
(二)突出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实践教学的引导性
在坚持学生在活动课中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应兼顾教师的指导地位,缺乏教师的合理引导,只会使活动陷于混乱的死局。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引导的艺术技能,随机应变的掌控能力,在设计活动方案的同时,做好活动组织过程的有序协调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工作。
(三)结合生活实际,精心构思实践课学习内容
在活动方案设计中,应坚持符合新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目标。比如在设计九年级综合活动课下册《走进小说世界》时,应围绕以下几个教学目的:一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其虚构故事情节,再创作的能力;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陶冶其思想情操;三是强调学生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叙述自身的阅读感受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平台来丰富实践课学习内容,如在具体实践中,可引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视听效果、转换学生的思维模式等。比如老师在《成长的烦恼》一文的教学中,其背景图画是一只蜗牛,蜗牛的壳便很生动地展现出“心灵鸡汤、抒写烦恼”的主旨,即学生背负的各种烦恼。
参考文献
[1]顾书明.谈校本课程实施中个别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教育探索,2002(05).
关键词:《公差》;绪论课;教学设计;兴趣
绪论是教科书的开头部分,一般说明整个课程的主旨和内容。绪论课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课程的开端。教学中,一堂好的绪论课,不仅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唤起对所学课程的求知欲,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好该课程开创一个好的开端。
《公差》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的简称,它是一门与机械零件精度与检测等内容相关的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加工、制造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上好《公差》绪论课是本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研究,就如何上好《公差》绪论课,谈谈《公差》绪论课的教学设计。
一、研究教材、设计主线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素材,就其自身特点而言,具有其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严密性等。对于以教材为依据的教学而言,教学就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材本身在内容与顺序的编排上,未必与每位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与授课设计相适应,未必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当遇到不相适应时,就需要授课教师重新考虑、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和顺序,力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绪论课同样如此,不同的教材,绪论部分内容的多少和阐释、顺序不尽相同,但是其主旨却都是一致的。一般可归纳总结为:学什么?为什么?怎么学?因此,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要想上好绪论课,首先要备好绪论课。备课时,应做到在分析与认清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和熟知整个教材全部内容的前提下,认真、反复地研究绪论教材内容,思考教学的导入点和顺序,设计教学主线,这是备好绪论课的首要环节。
对于《公差》绪论的内容而言,不同的教材大同小异,不外乎互换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公差标准、测量与计量等方面的阐释,其顺序也不尽相同。教师在设计教学主线时,首先需要思考教学主线的开头导入点,不同的导入点,其主线内容的顺序不同。《公差》绪论的导入点,一般是紧扣课程教材的名称,开门见山与“学什么”相呼应。根据《公差》教材名称的不同,一般归结为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即“公差”导入,“极限”导入和“互换性”导入。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教学主线,根据从“学什么”到“为什么、怎么学”这一顺序,考虑设计为以下三条线,即①“公差”导入的主线:公差—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②“极限”导入的主线:极限—配合—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③“互换性”导入的主线:互换性—互换性的实现—公差标准—技术测量等。
二、以线带面、顺序展开
设计出的教学主线,仅仅是总体的教学思路和顺序的安排。同时,在备课时还应考虑和设计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紧紧围绕这一主线,以线带面,按顺序顺势展开。就上述三个不同的导入点和对应的主线而言,考虑设计按顺序展开。
(1)公差导入。(什么是公差)公差的概念:公差是规定允许零件尺寸或形状、位置变动的范围(或允许的变动量)。(为什么要规定公差)控制误差。(什么是误差)误差的概念。(为什么要控制误差)满足零件配合的要求。(什么是配合)配合的概念:尺寸相同的孔、轴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松紧要求。(为什么要满足零、部件配合的要求)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什么是互换性)互换性的概念:指规格相同的一批零件,不需经过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进行装配并能满足零、部件的使用功能要求的性能。(为什么要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什么互换性是现代化大生产方式和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现代化大生产方式的概念:产品的生产是协作化生产,即零、部件分散加工、集中装配。机械零、部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装配和使用维修方便。(如何保证零、部件具有互换性)制定和贯彻实施公差标准为基础、进行互换性生产、计量与技术测量做保证。
(2)极限导入及互换性导入类同公差导入,略。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设计课程的主线和围绕主线的顺序展开仅仅是绪论课设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一堂好的绪论课,还需要授课教师在进行课的设计时,考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活动方案。
(1)绪论课的教法。绪论课的教法取决于它是课程的开头这一特点,一般以讲授法为主,主要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概括的了解。由于绪论课中的术语涉及面广泛且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备课时,考虑讲解时的语言描述,尽可能做到既言简意明又通俗易懂。例如,将“公差”解释为:规定尺寸的活动范围,将“配合”解释为:规定孔轴结合的松紧度等等。同时,还应考虑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尽可能讲解时言之有物、言之有例。例如,讲解“公差”“误差”和“互换性”时,举例教室里可见的灯管、灯泡,学生随身用的手机,生活中看的电视机,出行中骑的自行车、电动车,乘坐的汽车等。
(2)绪论课的教学手段。基于绪论课的地位和特点,其教学手段应优先考虑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影像资料、动画的形式,列举相关典型的案例,配合教师的讲解,使教学有情有景,景情并茂,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同的教材名称,不同的绪论阐述内容,其课程的主旨却是一致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名称及绪论阐述的内容,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主线,并紧紧围绕着这一主线,有序地展开。同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法和手段,设计出一个简明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比较好的教学活动方案。
参考文献:
[1]黄云清.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宋文.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版社,2004.
[3]孙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一、语文活动课的概念及特征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它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凭借言语交际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以此培养言语兴趣、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
语文活动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综合性
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打破常规和传统学科课程的单一化倾向。在语文活动课程中可以结合必修课内容,组织学生归纳作品的特点,人物形象及人物塑造、文化常识;可以结合学生学科内容进行讨论、演讲、表演、竞赛等活动。
2.社会实用性
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实践性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二、语文活动课的主要作用
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的时候,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一堂好的语文活动课,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而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综合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具有开放性,决不是仅限于语文科内。如我们目前组织的“语文第二课堂”表演课本剧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改编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表演中更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一定形体表现的能力。
2.语文活动课有助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实现两翼齐飞
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的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诗配画的比赛。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李宗玲老师的活动课《走进诗的世界》,就是在“诗韵无穷”这一环节让学生展示诗配画的才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再如有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其歌词改编自古典诗词(如徐小凤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和周杰伦的《东风破》),从这类歌曲入手,引入诗词的学习,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设计活动课《乘着音乐的翅膀》时就是从这类流行歌曲入手,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活动课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评价一个教学活动案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看它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在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和实践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坚决避免只有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现象的出现。语文活动课要有可操作性,要认清学生的个体客观差异,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自主活动,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暄宾夺主,更不能不加引导,放任自流。教师要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做好课前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各个环节。
3.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安排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活动的要求,以新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目标的安排。如在九年级下册综合活动课《走进小说天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就是围绕实现三个教学目的: 一是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引导读书方法,陶冶高尚情操。 二是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三是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习虚构故事,尝试进行小创作。
幼儿园中大班社会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热爱幼儿园,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爱家庭,了解他人,学习有关社会知识、技能等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情景表演“小明在家”
幼儿操作材料:“你会怎么办?”
活动过程引出“突然遇到事情怎么办?”的话题。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不说谎、不害怕,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遇到过什么事,当时你是怎样的?想过什么办法?
2利用情景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让幼儿看情景表演(一),初步学会“妈妈突然生病了,你将怎么办?
小明发现妈妈病了,他是怎样做的/?
家里只有你和妈妈时,妈妈突然生病了,你将怎么办?
让幼儿看情景表演(二),学会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方法。
你认为小明这样做对吗?
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里,一个泥不认识的人来敲门,你该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爸爸妈妈的朋友有该怎么办呢?
小结:小明很机灵,遇到有陌生人来访,没有先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现在社会上有坏人,如不问清,很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小朋友要当心,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
请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思考画面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教育幼儿遇到突发事件,应沉着、有信心,做任何事都要用脑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办好。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景,让幼儿了解“需要”和“想要”的含义。
2.通过生活情境培养幼儿初步建立理性、合理消费的能力。
3.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交流、选择、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白板课件《羊羊快乐旅行记》。
2.场景布置:在教室里布置游乐场的场景(附各类商品或游玩标价图,但有的是免费的)。
3.供幼儿选择、记录用的表格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出示课件画面一,超市的各种物品。
提问:你们喜欢逛超市吗?这么多东西,你想买什么?是不是想要的东西就能买呢?
超市的物品有很多,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选择呢?
2.情境一——去买鞋,理解“需要的”和“想要的”。
羊村的懒羊羊也遇到了这样一件烦恼的事儿,我们共同阅读。
(1)出示课件画面二———四,师讲述故事《懒羊羊的烦恼》。
羊村要举行一次快乐旅行,懒羊羊决定买一双舒服的鞋去参加旅行,它在买鞋的路上看到沸羊羊穿着一双运动鞋,走起路来好轻便,懒羊羊心想:就买一双运动鞋吧!一路上,它又看到了美羊羊漂亮的溜冰鞋,喜羊羊粉红的雨靴,暖羊羊崭新的拖鞋,哇,这么漂亮,我都想要啊!想着想着,懒羊羊来到了鞋店,懒羊羊掏出只能买一双鞋的钱,很苦恼……
(2)讨论: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么做?
总结:运动鞋是“需要的”,其它鞋都是“想要的”,应该买我们最需要的运动鞋!想要的东西不一定就能买,只有我们生活真正需要的,我们才能买。
3.情境二——绘画比赛,巩固“需要的”和“想要的”经验。
(1)出示课件画面五,旅行途中羊儿要举行野外绘画比赛,懒羊羊需要买哪些物品呢?
(2)幼儿操作。师请幼儿到白板上操作,其他幼儿在卡片上选择。
4.情境三——游乐场,体验合理消费。
出示画面六。羊儿们来到了游乐场,村长给每只小羊10元钱,由羊儿们自己解决一天的吃饭和游玩问题。村长说:“游乐场里吃的东西都是要花钱买的,游玩设施标了价的是需要花钱,没标价的是免费的。请你选择你一天中最‘需要的’合理消费,尽情玩乐。”
(1)出示画面七,讨论:如果你是小羊,你怎样消费这10元钱?
(2)出示画面八,交待记录要求。
把你一天的消费情况记载下来。如果你是玩公园里的滑梯或其它玩具的,没有花钱,就在“免费”面打上勾,如果你在买了面包或其它东西,就要记下你买的东西和花了多少钱,最后在下面写上你还剩下多少钱。
(3)幼儿进入游戏情境,体验一天的消费生活,并在记录表中记录自己的活动和是否用钱,用了多少钱。
(4)在展板上展示自己的记录表。请小朋友讲讲自己一天的生活的游戏体验,同伴相互评论,比比谁的消费最合理。
5.总结经验,扩展延伸
总结:在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我们应该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做到合理消费,要买就买需要的,少买想要的。
延伸:出示画面九,如果买了“需要的”的物品,还有多余的钱,你会怎么办?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3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幼儿园将开展文明小主人的活动,幼儿对此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幼儿园里大班的哥哥姐姐,他们在想自己要怎样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样,怎样做一名文明的小主人。顺应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我们开展了“争做文明小天使”的活动,让幼儿积极参与宣传文明行为的活动中,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本活动首先观看公益广告和录像,让幼儿分辨正确行为,然后制作文明行为知识的宣传卡,做小小文明宣传员到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尝试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
活动目标:
1、观看公益广告,强化对正确行为的认知,了解小小宣传员要宣传的内容。
2、制作文明宣传卡,大胆地向周围人宣传文明的行为。
3、通过小小文明宣传员活动锻炼积极主动的交往能力,并体验做宣传员的快乐。
活动准备:
公益广告(成人的文明行为)、录像(幼儿的文明行为)、歌曲“讲文明、懂礼貌”、不同造型的小纸卡、彩笔。
重点、难点:
能够清晰判断社会行为的对与错,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过程:
1、通过倾听歌曲“讲文明、懂礼貌”(放录像),引出活动主题。
教师:你听见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歌曲里说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我看见小朋友很懂礼貌,帮助有困难的人。
幼儿: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教师: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观看公益广告录像,分辨正确行为。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一段录像,看看他们都做了什么?
幼儿:叔叔把可乐易拉罐从地上捡起,扔到垃圾桶里了。
幼儿:有个阿姨把一个盲人送过了马路。
幼儿:还有个叔叔帮助阿姨把门给打开了。
幼儿:有个开车的阿姨把车停下让走路的人先过去的。
教师: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幼儿:最喜欢叔叔,他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幼儿:……
3、观看幼儿录像“好娃娃”,进一步分辨幼儿行为的对与错。
教师:录像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如果是你怎么做?你想学谁?
幼儿:我喜欢排队的小朋友,不推挤。
幼儿:我喜欢浇花的小朋友。
幼儿:我喜欢有礼貌地和别人说话的小朋友。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中有些行为很美,但也有些不好的行为。我们要上小学了,怎样让更多的人学习文明的行为。
4、共同讨论。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更多的人讲文明,表现文明的行为?
幼儿:我们要像录像里的好娃娃学习。
幼儿:我们还可以向大家宣传好的行为。
5、制作“文明宣传卡”。
引导幼儿自选分成小组,用不同形式将我们了解的文明行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成宣传卡。
6、幼儿走向社区、街头宣传文明行为,争做文明小天使。
幼儿送出宣传卡,并做简单讲解。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活动过程中幼儿参与十分积极,尤其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的热情;由于幼儿在课前积累了相关知识、收集了大量的材料,活动中孩子们都能做到踊跃发言,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整个活动推向了;活动的结尾使活动更加丰富,在成人的配合下,幼儿走向街头的宣传,使幼儿体验到作为文明小天使的快乐与成功。
2、活动中的不足:
在社区宣传活动之前的准备与思考不够深入,因此在实际进行时显得表面化,幼儿在宣传时的语言及情感体验不够充分。
主要内容:
1、活动设计思路清晰,将培养目标与当今的社会形势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能有效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活动采用电教的手段,利用影像等形式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行为的对与错,提高幼儿分辨对错的能力。
3、建议更多地引导幼儿将自己对文明行为的认知与其实际行为相结合,在生活中不断坚持自己好的行为习惯,并影响他人。
综合评析:
1、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
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结合,选择了幼儿关心和感兴趣的主题,因此幼儿能够始终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教师能够把幼儿带出幼儿园,走进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与他人交往的广阔空间,使社会性教育生活化,同时也是对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个挑战,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充分的准备与支持。
2、活动的操作性、参与性强。
活动采用的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特点,多媒体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使其能够直观辨别、比较行为的对错,小组合作制作宣传卡给予了孩子们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亲自走向街头宣传文明的过程中则进一步发展了幼儿交往能力,使其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3、小组合作反思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活动后要给予教师充分思考与讨论的空间,对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点到,还要引导教师一步步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与规律,例如,就教师提出的“宣传时幼儿的情感体验不够充分”这一问题可以层层深入来思考:
教师希望幼儿对什么产生情感体验?幼儿可能会产生什么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在这个社会性活动中的意义何在?是什么原因使幼儿的情感体验不够充分?如何调整使幼儿获得充分的情感体验?这样多方面地剖析才能使教师学会反思,学会正确地解决教学实践问题。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4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集体活动,体验坚持到底获得成功的快乐。
2.知道做一件事情要有始有终,战胜困难,坚持做好。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学习跳绳、运球等经验。
2.材料准备:故事有关的动物图片跳绳、球等。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题,"小猫是怎样学本领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小猫学本领》,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猫生病还坚持学本领的可贵精神。
第一次欣赏提问:小猫看见别的小动物是怎么帮助别人的,他是怎么想的?
第二次欣赏提问:小猫怎么对妈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讨论:小猫生病了,为什么不休息还坚持捉老鼠?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
小结:要向小猫学习做事有始有终、不怕困难,最后终于学会了捉老鼠。
3.讨论"你做什么事能坚持",启发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历,大胆表达。
讨论:在生活中你在做事情时能有始有终吗?是怎样做的?
小结:生活中做每件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且许多事情是需要坚持才能做好的。
4.指出幼儿在坚持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做好每件事。
5.开展竞赛游戏:跑步、跳绳、拍球等。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表扬坚持到最后的孩子。
活动资料:
小猫学本领(故事)小猫一天天地长大了。
一天,小猫看见小马帮马妈妈运粮食、小牛帮牛妈妈耕田、小公鸡打鸣催小朋友早早起、小狗帮助警察叔叔捉坏人、小青蛙捉害虫等,心想:小伙伴们本领可真大,我也要学有用的本领帮助别人。
于是,小猫回家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您教我学捉老鼠的本领吧!"妈妈说:"孩子,学本领最重要的是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你要学捉老鼠的本领,这很好,你就先练基本功,学跑步吧。"小猫想这还不简单,它就在院子里跑起来了。可才跑了一会儿,它就眼冒金星头发晕,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这是,它想到妈妈说的话,要学好本领,就要不怕困难,因此,它坚持跑下去。结果,小猫很快就掌握了跑步的技巧,跑得又快又好。
小猫又对妈妈说:"妈妈,妈妈,现在您能教我捉老鼠的本领吗?"妈妈说:"可以,但是学本领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能做到吗?"小猫说:"能!"在猫妈妈的鼓励下,不论刮风下雨,小猫都跟着妈妈专心、认真地学习捉老鼠的本领。有一天,小猫生病发烧了,妈妈说:"小猫,你今天就休息一下吧!"可小猫说:"妈妈,这一点病难不倒我,我能坚持下去。"妈妈说:"小猫,你真是好样的!"接着,小猫又练习起来了。
在不懈的努力下,小猫很快就掌握了捉老鼠的本领。谁家有老鼠,都请小猫来帮忙,大家都夸小猫是捉老鼠的能手,都非常喜欢它!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初步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想办法战胜困难,体验与朋友合作成功后的喜悦。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看过《哈里波特》,理解有关巫婆、隐身衣、仙女等有关情节。
物质准备:有关课件及场地布置,隐身衣(在铅化纸中间剪出两三个洞供幼儿头部从洞中钻出,件数为幼儿总人数的一半左右)、蔬菜汤、长柄勺(给普通长勺的柄接上一根棒,长度以幼儿用喝不到汤为准)。
活动过程
活动前给幼儿额头贴上动物贴纸(类似头饰作用)。
1.教师以狮王的身份出现:小动物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在一起真开心。
你们的朋友来了吗?他是谁?
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为什么是我的好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怎样。
(此时,幼儿的回答仅是一直给我好吃的,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或者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好朋友之类。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幼儿带着问题边游戏边思考。)
2.(播放课件)一巫婆坐着扫帚在怪笑声中出现:“我看见前面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啊哈!我正愁我的长生不老药没原料呢!”
师:天呐!我们被森林里的老巫婆看见了,她要把我们制成长生不老药,怎么办?
(幼儿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躲起来,有的说我们一起把老巫婆打跑,还有的说请仙女来帮忙……幼儿已进入了魔幻情景。)
教师进一步让幼儿思考:与朋友遇到危险怎么办?
3.师:我知道森林的那边有一位仙女可以保护我们,我们出发吧!前面有一条小溪,我们必须跨过去才能到仙女家,但周围没有树林的遮挡,巫婆很容易发现我们。
4.(播放课件)仙女出现:动物们别着急,我为你们准备了隐身衣,你们只要把它套在身上跳过小溪,巫婆就看不到你们了。
(幼儿纷纷找朋友套上隐身衣,但第一对朋友跳过去时隐身衣便破了。于是,大家讨论:怎样才能既跳过小溪又能让隐身衣不破。教师在旁引导,直至发现问题的关键――两或三个幼儿要步伐一致同时跳过小溪。)
5.全体幼儿跳过后,来到几锅蔬菜汤前。
师:小动物们真能干,安全地跳过了小溪,躲过了巫婆的眼睛,前面就是仙女的家了。
(播放课件)仙女出现:勇敢机智的小动物们,你们跳过了小溪,可还有一个难题在等着你们。你们必须用勺子喝完锅里的汤才能来我这里。记住,手必须抓住勺柄的顶端。
(幼儿纷纷拿着长柄勺喝汤,但怎么也喝不到。教师在旁引导:“你的朋友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最后,幼儿互相喂完了汤,欢呼雀跃,感受到了合作成功后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