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范文第1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目标高职医学生党的十报告明确要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作为未来的护理、检验、营养康复等医疗工作重要主体的高职医学生,担负着人民群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职责。其人生价值目标的取向影响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影响着医德医风建设。引导他们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框架内构建人生价值目标显得尤为迫切。

一、高职医学生人生价值目标选择分析

高职医学院校是国民医学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护理康复等高级医护人才的重任。是思想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最易收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党的十以后,我国的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各种社会热点将会叠加涌出,加上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手段多样便捷,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会呈现活跃复杂的状况,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明显,价值取向与现实利益相互交织的特征更加突出。而高职医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社会阅历较少,逻辑思维发展但还不成熟,价值判断能力相对较弱些,又面临着学业和就业压力,往往只专注医学领域的学习,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这样容易导致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人生价值观倾向功利化。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人生价值目标的现实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包括四个方面: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其中,是灵魂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时代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凝聚力量。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气质和精神结晶,也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出是非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基本准则。

2.构建人生价值目标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职医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为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传承医德医风,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明确了基本途径。对高职医学生一生的奋斗将会产生长远而深远的影响。

三、构建高职医学生人生价值目标的可行性措施

1.高职医学院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重点在引导践行上和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坚持把教育与鼓舞人,引领与尊重人,理解与关心人结合起来,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医学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培养医学人才各个环节和方面。一是要抓住灵魂,把握主题,突出精髓,打牢基础。要紧紧抓住指导思想这个灵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主题,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目标,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起来,增强高职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要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不断激发高职医学生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

应该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培养为关键,以创新教学方法为重点,以宏观指导为龙头,以医学生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尊重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即理想信念,专业知识,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协调进步。更要尊重医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了解和掌握医学生思想新变化,有针对性地进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这就要求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师要面对面,敢于正视问题,对医学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要及时答疑解惑;要肩并肩,防止居高临下甚至简单的说教,真诚的与医学生平等交流;要手拉手,关注医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规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心连心,多设身处地的为医学生着想,多理解关心他们,真正做到心心相通。

3.高职医学院校应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构建高职医学生人生价值目标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普及教育,抓住高职医学生朝气蓬勃,热衷尝试的特点,注重从形式上创新,充分调动他们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要富有感染力,需辅之以案例、多媒体、音乐等载体,借助于讨论、辩论、演讲、情境表演等手段。少枯燥说教,多用灵魂叩问或终极追问等哲学方式,让医学生们以一种流畅愉悦的心境接受理论。从而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又比如,通过开展“道德银行”的形式,激发医学生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就有富有创意。平时医学生每做一件好事,就获得道德加分,存入个人账户,如果做了不好的事,就要从道德银行个人账户上扣分。这样可以激发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而且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具体化。俗话说:“地要自己翻,苗要亲手栽,没有汗水洒,哪有丰收来。”亲身到社会中实践,也是构建人生价值目标的催化剂。可以组织医学生们去“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到老区革命根据地参观,对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有更深刻认识,从而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激发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高职医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学习的主体,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和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择取,整合内化,从而接受对自己有价值的理念。高职医学院校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示精神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积极引领高职医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人生价值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用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健康成才成才.云南日报.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幼儿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学习和主动构建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建构主义这一理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某个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众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关于建构主义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和总结的成果,他们主要包括杜威、维果茨基、加德纳,形成了众多建构主义理论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等。尽管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有各自的主张,但他们在学习理论上却有着共同的观点,即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者是主动地建构他们的认知世界,提高认知功能,而不是通过单向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知识观,是指对知识的认识、看法以及与此有关的观念的综合。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哪些形态,知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但他们更强调,知识主要是由个人主动地建构而获得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仅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而不是绝对的真理,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不同的个体会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相同的命题进行不同的建构,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只有通过主动建构来完成。建构主义知识观引起了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的一系列变革,这一理论使幼儿教育工作者重新考虑如何帮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质疑、探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进行建构意义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定的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信息加工理论者把人脑当成计算机,把学习看成信息的登陆、存贮、提取的过程;而建构主义者则认为学习是一个交互用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交互作用,即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积极主动地建构,从而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环境,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促进的环境,是充满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的环境。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而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建构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不是接受知识的木偶,教师也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与学生交流、探究以及做出调整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经验基础,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从而获得新知识、新意义的建构。建构主意的教学策略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从而积极主动地建构客观世界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学习要配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主体之外,而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认知结构。

儿童是通过同化或顺应获得新知识的。同化是通过经验或认知结构实现对感觉资料的吸收。儿童积极主动地同化必须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结构为基础,因而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幼儿呈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要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同化新知识。顺应是儿童借助与新知识或观念的接触,促进已有结构、图式发生改变的过程,或创立足以容纳新接触事物的图,或修正原有结构以容纳新事物的过程。调节是主体在新知识与已有认知水平发生冲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节。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冲突有助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利用好认知冲突,推动幼儿认知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儿已有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的教学、游戏等活动要能引起幼儿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求知的兴趣;另一方面,认知冲突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要符合适度原则,远远高于幼儿原有认知水平的教学和游戏等活动,太难或非幼儿能力所能达到任务或游戏,会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利于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幼儿提供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的认知水平。

(二)重视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交互作用而主动建构新的理解、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幼儿思维处于感知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只有在与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才能逐步建构对客观世界的意义。如幼儿只有在对物体的动作中,才能建构物体的轻重等概念。幼儿也只有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建构出数理逻辑经验,如为了让幼儿掌握数的抽象意义,可通过让幼儿摆弄石子,时而将距离放大或缩小,时而改变计数方向和次序的过程中,幼儿最终发现总数始终不变,从而获得对事物量关系的认知并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幼儿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幼儿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在游戏和活动中,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

(三)重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同化作用的实现是儿童主动作用的结果。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是以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的。正如皮亚杰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和需要为先决条件”,兴趣实际上不过是同化作用的动力。人们对事物的兴趣和需要诱发认知冲突,教师利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幼儿适度的认知冲突,将幼儿对事物表面的兴趣内化,将幼儿的外部需要转化为内部需要,发展幼儿主动地探索事物的积极性和认知事物的能力。

(四)重视幼儿之间的交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就是指为学习者创设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为学习者的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提供一定的情境。协作发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协作,而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会话有助于引发学习者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原有认知结构的发展。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交往,这种交往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情绪、社会性以及认知的发展。幼儿只有在与其他幼儿交流时,才会知道其他人的看法并非都与自己的一样,这样幼儿就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辨别、思考,从而学会从他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幼儿养成批判性、客观性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摆脱幼儿的自我中心状态。

(五)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精读课;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的内涵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规律提出来。科恩伯格(O.Kemberg)和斯滕伯格(R.J.stemberg)等人的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认识论、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并在国内外教育教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反对机械反映论。它认为,认识不是人脑对事物直接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以原有知识为基础、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而成的。它鼓励学习者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使新知识的学习不断得到攀升。同时注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牵引作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20世纪50年代起,学习理论经历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不同的发展阶段。风行于60年代的行为主义强调学习起因于外部刺激,认为只要控制刺激并给以适当强化。就能控制和预测行为,它完全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这一时期教学中盛行的“听说法”和“视听法”就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的思想。80年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成为主流。该理论主张。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流行的“认知法”就和认知主义理论密切相关。自90年代起,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悄然兴起。如果说行为主义注重外部刺激的设计,认知主义着重知识结构的建立的话,建构主义则更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行为主义和部分认知主义偏重于教师的教,而建构主义则特别注重学生的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老师和学习伙伴的交流、协作,最终以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特征突出表现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这三个方面。

建构主义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重新对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定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适当的环境中通过探索和交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最终获得知识。

因此,了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情绪感受和创新、探索意识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但是,强调学生的“学”,并不意味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所需要考虑和注意的。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在外语教学中,精读课是综合性最强的、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一门基础课。精读教师和学生们相处多,彼此了解多,这有利于开展学习环境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精读课教学中开展建构主义的学习十分有益。下面结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2 section A来谈谈基于建构主义的教案设计。

(一)分析教学目标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情景创设。本单元的主题是“代沟”。除了要掌握一些关于“代沟”的词句和表达法,还要了解“代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解决办法。 (二)分析学习者

对于学习者的分析,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景问题。学习者是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

(三)设计学习任务

这是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它为学习者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使得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确实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情景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这有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学习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要设计非良构的问题。非良构的问题具有无显示目标和限制条件:有多解、多解法或者无解;有多种评判答案的标准:问题的概念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及其组织具有不确定性等特征。那些只需要回答yes/no的问题是“假交互”,这样的问题不能太多。否则只能是“表面繁荣”,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

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越学习者的知识能力太多。

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就能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

根据这些原则,我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在pre-reading activities阶段。我用一首叙事歌She’s Leaving Home(Lennon/McCartney)引入主题,激发兴趣。听完歌提问,让学生讲讲这首歌的主旨。简单回答之后。进入Brainstorming discussion,讨论父母和孩子“代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的有些回答会让你耳目一新。

在while-reading activities阶段,主要根据课文内容提问:词句的理解,对下面内容的猜测,写作手法。主旨大意,逻辑信号词的运用等。

在after-reading activities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什么是“代沟”?并且用短剧表演的形式来把“代沟”演出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他们表演的短剧涉及到“早恋”“网络语言”“服饰打扮”等两代人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不同意见,把“代沟”活化了,同时使用了很多刚刚学过的新词和新的表达法。

(四)设计学习情景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技术;建构主义;教学观;学习环境;网络信息;创新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探索中,建构主义教学和学习理论逐渐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建构主义从哲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阐述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教学观,对许多学科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行为,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和发展,强调认识主体的主体性。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学”已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大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知识经济为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信息技术和智力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单独的书本知识以及课堂教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育理论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更加适合于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关于建构主义的认识

建构主义,也称建构——阐释主义,是一种哲学观,它是对客观主义的批判,它有特定的本体论、认识论、人

论和方法论。建构主义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拿破仑时代的哲学家维柯,20世纪皮亚杰、杜威将建构主义的认识论应用于学习和课堂教学,为建构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建构主义的观点一般表现为认知的建构主义、社会的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对教学影响较大的是认知的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并产生了建构主义教学哲学观,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的先导者,认知的建构主义代表者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由此可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是基于原来知识基础上的重新构件与升华。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差别,具体表现在: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于知识的理解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建构主义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者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

3.建构主义的师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建构主义者认为由于对事物的意义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通过合作学习,使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的作用由传统的传递知识的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创建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应考虑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的创设问题。

2.协作。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协作对于学生收集资料,对问题的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意义的最终建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之间通过相互沟通、交流、辩论,共同完成的一定任务,从而对问题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协作与沟通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学生、专家。

3.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在学习的协作过程中,学生间对同一问题都有自己的不同体验和理解,他们之间协商、相互交流,最终达成共识。从而形成学习者的思维成果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可以说,交流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意义建构。意义建构社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就是指事物或问题件所构成的内在规律间的联系。

二、建构主义在职业技术教学中的融合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适应于建构主义的意义建构

职业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社会实践性。要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在掌握基本技能和理论基础上能够在社会实践中熟练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基础上的,它并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它的知识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地升华“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知识的累积是必要的,但这不是知识的简单叠加或知识的量变,而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突破、超越或质变。”职业技术教育所具有的这种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目标的特点,恰恰符合了建构主义知识观。

(二)职业技术教育工程性适合于建构主义的情景性理论的建构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和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获得的。“它主要强调个人建构知识是在社会文化的环境之下建构的,因此所建构的知识与社会文化关系密切”它强调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真实性任务中解决的问题,带有责任感;同时,由于任务本身具有整体性、复杂性和样性,具有挑战性,因此,容易激发起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情境性的学习呈现了知识的复杂背景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职业技术较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许多知识需要在实践和技术操作中加以巩固和深化,如市场营销、装饰设计、机械制图、等一系列专业中的课程都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些知识的获得如果只依赖于课堂的教学环境,必然要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因此,建立适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十分必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现场勘测等手段获得相应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对话、协商、沟通使他们能够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在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合中,激励学习者自我反思,完善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进而不断汲取各方面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三)信息网络技术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的平台,使之成为可能

建构主义的教学和学习理论,自产生至现在,已有100年的历史,但建构主义的影响在上半世纪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其教学和学习理论也颇受人们的争议,其中的焦点问题就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实施问题。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信息网络的出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的关注。

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为教育也带来新的变革,为建构主义的实施提供了有利平台,建构主义的认知理论为网络信息时代的知识的自主构建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可以说,建构主义和网络信息技术二者之间在现代教育的发展中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关系,这种关系为自主学习或创新学习提供了可能。

首先,网络信息技术的所呈现的特点与优势可以满足建构主义的情境、协作、会话以及认知多样化的要求,为建构主义的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发展提供了可能。网络信息技术为学习的提供了丰富资源,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充分的扩展,学生的学习正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探索和研究上,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协作”与“会话”、“意义建构”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优势,满足了建构主义的诸多要求,它是其他媒体或教学环境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为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实效性,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习不是被动的,不是在外界环境支配下通过练习、强化所形成的刺激——反应联结,而获得知识,形成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运用认知技能控制他的认知理性”。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撑下,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充分地了它的技术作用,即效能工具作用、信息工具作用、情景工具作用、交流工具作用。“在促进学习者发展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充分发挥各种学习工具作用的同时,尤其重视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知识建构和智能伙伴的作用,以促进学习者的告诫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建构主义对职业技术教学的指导意义

根据目前职业技术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需求的现状,寻求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培养方式迫在眉睫。21世纪是一个信息产业化的时代,这个时代要求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本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具有沟通、协作能力,对知识的终身构建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

(一)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创新式学习能力的形成,学生能够对自己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和目标有所认识,能够自觉地安排学习计划并能根据学习的要求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内容,对材料信息具有敏锐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分类、

(二)培养学生对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能力。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能展开独立思考、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知识去探索新的问题,使自己的视野不断拓宽。

(三)确立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在实践的探索中,通过接触社会实际,锻炼自身能力,在相互交流的中,学会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分享成果,学会理解和宽容,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

(四)建构主义模式所建立的新型师生观,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所承担的任务更为复杂,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承担学生的工程技术指导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接触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五)建构主义提倡的近于真实得教学“情境”创建,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使校企联合办学和实习基地建设的实现成为可能。实习和实训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只有不断地参加实践才能够学以致用,发现能力的不足;而企业通过学生的实习和实训,不仅带来新的劳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论观点,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2

一、前言

由于近年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2013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12年的人数增加20万左右[1]。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生也面临着同样问题,相关文献[2,3,4,5,6,7]等对高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在文献[3]中根据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需求的调查问卷,发现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社会适应能力、就业预期、岗位专业知识、职业规划等,并提出了培养非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引导和教育的加强,就业心态的形成等措施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专家和学者提出的各种策略需要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而在当前迅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是在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进行研究。

二、建构主义与自主学习

2.1 自主学习概述

自主学习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西方教育学家提出,之后进入语言学习的领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971年自主学习中心在欧洲议会的现代语言工程成立。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能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都积极参与。我国心理学家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8]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一次性’教育定终生的观念必须改变。学生应不断的地获取信息,充实自己。“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自主学习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理解知识,同时对知识进行筛选、吸纳、加工、整合、改造和建构。

2.2 建构主义概述

2.2.1建构主义定义

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他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智慧本质上就是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认识结构的发展和构造,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有认知结构的功能不变性和认知结构的结构可变性两个立论基础。维果斯基的思想强调社会文化历史,特别是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活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作用,以及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当今的建构主义有很大的作用。当今的建构主义认为,对于客观存在的世界的理解与赋予意义是有个体自己决定。当今的建构主义重视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9,10,11,12]。

2.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来源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因为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关系密切,所以建构主义能说明学习的认知规律。建构主义可以形成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实现较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学习的含义”和“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内容。

(1)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学习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在于学习者利用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13,14,15]。

(2)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和促进意义建构,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主动建构意义,而不是的被动接受外部刺激。

2.2.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要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著名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D.H.Jonassen 设计了一个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简称CLE)的最新模型[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日益丰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方便,有效的实现,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以从Internet上获取,利用可视化的智能信息处理软件作为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在文献[14]中提出了WBLED模型,该模型,该模型通过相互协调的循环设计,最后形成稳定的教学模式而融合到统一的学习环境中。它能够适应学习环境的动态变化。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自主学习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意义的建构是由学生学生主动完成,由学习者利用适当的学习环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也就是“自主学习”完成。认知的主体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内因”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建构知识意义的“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理想的学习环境的设计重要,它有利于学习者的意义建构;而更要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如果没有这种自主学习,对再好的学习环境,意义建构也无法完成。文献[14]中提出了WBLED模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三种教学策略.

三、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20世纪50年代,自主学习随着元认知的兴起,成为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热点,Holec把自主学习分为五个部分[18]:(1)确定学习目标 (2)确定学习内容和速度 (3)选择学习方法(4)监控学习过程(5)评价学习效果。在文献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17]中指出了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的原因首先是学习者学习动机不够、学习策略应用不佳和缺少元认知学习策略,其次是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资源获取困难,最后是学习环境,网络学习缺乏师生足够交流、缺少校园文化氛围,这种人文环境的缺失也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而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立,是对网络自主学习效率低的很好的措施。

在该模型中 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高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监督和指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能及时跟踪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在平台上,组织学习小组,与学生相互交流,而另一方面学生在网络组中。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能够很好的解决网络自主学习低效的问题。

四、总结

基于网络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能够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重要知识。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学平台,能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实现对优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自主学习能够主动的调节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的展示自己,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己的信念和毅力,只有这样高职生才能很好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http:///kuai_xun_4343/20130129/t20130129_898345.shtml

[2]段杰鑫, 武雪.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 河南教育: 高校版, 2013 (4): 60-61.

[3]陶书中, 黄君录, 王佳利. 基于市场需求的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5: 41-43.

[4]陶书中.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的理性审视[J]. 江苏高教, 2006 (2): 134-136.

[5]屈善孝. 以实践原则为指导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 (18): 47-48.

[6]赵丽萍, 孔凡菊, 宋永利, 等.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 中国校外教育, 2010 (011): 141-142.

[7]杨少春. 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探讨[J]. 职教通讯: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 (4): 52-53.

[8]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J]. 2003.

[9]温彭年, 贾国英. 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5(20): i5.

[10]陈越. 建构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 惟存教育, 2002, 9.

[11]张屹, 祝智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 2002, 1(19-23).

[12]张建伟, 陈琦. 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6, 4: 75-82.

[13]余胜泉, 杨晓娟, 何克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 12(7): 13.

[14]武法提. 基于 WEB 的学习环境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 2000, 4: 33.

[15]任友群.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J]. 教育科学, 2002, 4: 40-42.

[16]David H. Jonassen, A Model for Design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ICCE97, 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