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物流的含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如何做到保质保鲜,成了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从菜农勾兑甲醛喷洒蔬菜保鲜,产生“甲醛蘑菇”、“翻新土豆”和“甲醛大白菜”,到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变质肉类重新返工,再次销售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同时,通过冷链物流的发展对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腐损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制冷技术、冷冻工艺、特殊装置为保障,严格要求运送方式和时间掌控的一种特殊物流方式,相对于一般物流形式而言,其物流成本更高,要求更严格,流程更复杂。
(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低温加工、低温贮存、低温运输、配送及低温销售四个环节。从保障作业对象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终质量不仅取决于农产品自身的耐储藏性,而且与冷链运行过程的储藏温度和流通时间密切相关。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极易于受到外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必须按照不同产品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温度控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2、高成本。为了确保生鲜农产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流通各环节需要专门的设施和设备,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又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冷链物流建设资源投入较多。3、协调性。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而消费具有一定的集中性,生鲜农产品的时效性强,每一个冷链物流环节必须做到无缝对接,因此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性的要求更高。4、信息化程度要求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例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采用RFID技术,实时监测产品和储藏环境的温度,定期记录温度数据,确保产品安全。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全年禽蛋产量28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牛奶产量3725万吨,增长5.5%。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较上一年增长了近22%,达到11200万吨左右。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要淘汰老旧车辆600万辆的任务,商用车大幅升级换代,冷藏车2014年产销量达到2万辆,与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据中物联冷链委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运营的重点冷链项目超过40个,投资额已经超过550亿元。3、冷链物流环境得到改善。2014年由中物联冷链委负责起草的《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正式。《鲜活甲壳类海产品冷链运输规范》、《肉禽类冷链温控运作规范》、《药品阴凉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三项行标正式立项。《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改善了冷链物流环境,加快了冷链标准化进程。4、生鲜电商发展迅速。2014年,随着我国冷链政策环境改善、互联网崛起,很多传统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进入冷链领域,不仅为冷链行业注入新的血液和基因,而且对传统冷链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14年京东联手万家便利店,一号店则携手沃尔玛,顺丰依托“顺丰冷运+顺丰优选+顺丰嘿客”布局2500家门店,纷纷“入侵”冷链“最后一公里”。生鲜电商直接连接产、销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对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腐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1、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偏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高达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产品实现了冷链运输。相关资料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较低,仅为19%,而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0%以上。其中发达国家肉禽、果蔬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00%和95%,而我国仅仅为15%和5%。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大都处于常温环境下流通,产品腐损率较高,价值损失较大。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很大部分采用国际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4-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匮乏、陈旧。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3320万吨,大多数冷库仅用于肉、鱼等产品的冷鲜储藏。据估计,目前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总需求的20%-30%,冷库容量约为美国的一半、印度的60%,人均冷库容量为美国的1/9,日本的1/4。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全国铁路冷藏车辆仅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运输占货运汽车比例0.3%。而英国、德国冷藏保温汽车占比分别为2.6%和3%。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小,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物流服务覆盖网络有限,冷链物流质量难以保证。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相关资料,2013年全国冷链百强企业总收入为109.02亿元,仅仅占到全国冷链总收入的10%左右,行业集中度较低。日前,我国冷链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攀升,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只约占20%。需求不足,是直接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4、冷链物流人才缺口较大。由于冷链物流的时效性强和作业要求较高,作为冷链物流企业,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员工,都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我国冷链市场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冷链物流人才需求也大幅增加。从北京、上海等地的冷链物流企业调查中发现,企业“无人可用”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仅管理人员面临断层,货车司机和冷库作业员工也越来越稀缺难找,冷链人才出现脱节。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要鼓励生鲜农产品农户建造使用微型冷库,果蔬恒温气库,完成现代化冷藏库,公路冷藏保温车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一大批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同时,还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化的冷藏车与冷库设备,借鉴国外研制的公、铁两用,公、航两用等车辆,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二)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现代物流人才是我国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冷链物流人才缺口更大。学校教育没有跟上是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首先,要向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学习科学、先进的冷链物流理论和经验,因地制宜地指导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践;其次,建设冷链物流相关的学科,展开学术研究,形成学科体系;最后,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主体的职业培训,全面发展冷链物流相关的职业培训教育,改善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第三方冷链物流作为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将成为今后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冷链物流作为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运作要求都较高的特殊物流模式,生鲜农产品相关企业更希望与具备完整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因此,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促进冷链发展,落实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强化冷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要积极开展工作,引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合力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
(四)做好生鲜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
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指的是农产品产地采摘后至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了保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往往放弃农产品产地加工,把初加工和精加工放在综合成本居高的北上广沿海地区,使得生鲜农产品的整个冷链物流变成高成本的“长物流”,造成流通成本过高,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因此,做好“最先一公里”,事先控制农产品质量,才能根本解决产品品质差、损耗高的难题。
作者:王红梅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巩天萧.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68-69.
[2]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4):56-58.
1 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
作为现代企业经济的第三利润源,由于其极具潜力的利润空间,物流运作和管理日益被社会所重视。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社会物流都在大力发展,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在大力发展的同时,物流的很多中间环节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例如运输车辆的废气排放、仓储产生的垃圾、包装不良产生的废弃物等都对环境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并使物流作业环节绿色化的控制、管理过程。它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同时,实现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生活质量极其关键。而当今企业的物流成本已经占到整个经营成本的90%,减少物流成本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了,相应的,对于环境的关注以及如何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更是企业的竞争力之本,进一步说,市场的竞争早已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到了供应链级别的竞争。文章就在借鉴众多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着重对国外相关绿色物流管理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期望可以被中国企业所借鉴,为绿色物流的发展进一份绵薄之力。
2 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2.1 发展绿色物流是企业进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前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供应链级别上的企业运行已经代替了以前单个企业各自为战的竞争格局。为适应供应链的全球运作,许多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放宽,而环境壁垒在竞争中被日益放大。举例来说,由欧盟立法的《RoHS指令》就曾经制约了中国的很多电子制造企业的出口,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更是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通行证。中国的物流企业很多是在电子商务催生的配送大潮中发展起来的,这和国外的物流企业从仓储、运输起步颇有不同。仓储、运输的国际化早早让这些外国企业适应了国际上关于环境保护的各种政策和条例,而从国内配送快递发家的中国物流企业要想走向世界、在世界物流市场的竞争中占得优势,势必要先树立先进的绿色物流思想,在企业内部进行绿色物流的改造,这样才能真正和国际物流并轨。
2.2 发展绿色物流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的前提
退一步说,即使某家物流企业暂时还没有进军国际市场的打算,在当下这个物流市场纷争的时代,如果率先在绿色物流这个环节打通任督二脉,对于占领国内市场的制高点其战略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绿色物流不仅是对环境的保护,更是通过绿色包装、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等手段对流程的优化,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
2.3 发展绿色物流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联系,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社会实现良性循环。物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物流的隐性成本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物流和生产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相应的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上涨,从前很少被人谈及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热门词汇,弥漫全国的雾霾、PM2.5指数,甚至天气预报中已经加入了相应的参数指标。所以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就日渐凸显,例如中国目前是全球二氧化硫污染最广和氮氧化物污染上升最快的区域之一,而形成原因之一就是车辆排放,显而易见,作为物流中的运输环节急需改善。物流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绿色物流的推进,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将物流活动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协调起来,使物流活动有利于环境的良性循环。
3 绿色物流在中国发展的对策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绿色物流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除去其他文章中常见的关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绿色物流技术发展等举措之外,下面对如何有效地应对社会的需要,如何发展绿色物流的其他角度进行阐述。
3.1 加强政府的控制力度
全面的大环境才能影响局部的小环境,进而根治企业的不正确思路。具体说就是在政策上优惠,在法规上严惩。
作者最近去德国学习,真正体验到了优良的环境条件带给人的身心愉悦:到处的绿地环绕、蓝色的天空、莱茵河上自由生长的野鸭。但就在40多年前穿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莱茵河曾泛着恶臭,两岸森林饱受酸雨之害,在启动了包括“空气清洁与行动计划”、车辆限行限速、工业设备限制运转等减少释放颗粒物的行为,换来的是如今包括莱茵河流域在内的德国多数地区青山绿水、空气清新;2008年4月,欧盟委员会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令》,规定到2020年,欧盟各成员国必须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20%的可吸入颗粒物,经过多年努力,欧盟成员国目前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比2000年减少了15%。
中国政府也相应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了国家的环境保护力度。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国家要对那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加大政策上的优惠,对那些违法经营的企业严加处罚。例如在中国还在起步阶段的冷链物流,本身就存在着初始投资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具体像有些小冷库为了减少初期投资使用氟利昂22作为制冷剂,其对臭氧层的破坏早已是社会共识;冷链运输中的不正规冷藏车甚至棉被车由于制冷能力不足造成的消费者食品健康安全问题等。作为政府就要对其加大监管力度,反之对于另外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冷链物流企业加大保护,在初始的高投资阶段进行政策鼓励和优惠。保证冷链物流在起步阶段就走上绿色物流发展的正确道路。
3.2 完善绿色物流的标准化
制造业有一个概念:大规模定制。就是将产品的基础模块标准化来满足个性化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这个道理一样可以应用到物流中。
现在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面对的都是多样化的需求,物流作为服务业同样面临着一样的挑战。但中国物流发展起步晚,各方面都不成体系,也体现在各种标准化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以托盘为例,现在的物流企业的托盘总量达到9亿个,而常用的规格就达到几十种,有的企业甚至根据自己企业的特殊需要进行定制,使用率和周转率都较低,难以和国际上的标准集装箱等运输标准得到最有效的匹配,自然造成浪费,导致我国每花2.37美元就需要1美元的运输成本。所以从基础搬运设施入手,将绿色物流的源头设计好,后面将是事半功倍的回报。
3.3 发展绿色物流的规模化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首先做到规模化。如果忽略了这个前提,盲目上马建立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设施,别说绿色物流,盈利都是问题。很多物流企业的成功都可以作为例证。海尔的物流首先是从企业内部配送开始,接着做供应链配送,然后是第三方配送,才有了今天的业绩;同样,苏宁云商有限公司从最初的苏宁易购配送服务,到为天猫进行第三方配送也走过了大致相同的规模化发展道路,逐步递增了经济效益。
所以物流企业的战略规划非常重要,要清楚自己的发展方向,绿色物流同样的道理,本身绿色物流就需要进行基础建设、流程优化等先期的计划,将成本走向设计好,规模化的同时进行绿色物流的建设才是发展之道。
3.4 实现绿色物流的平台化
安能物流的中国零担物流首个加盟平台,菜鸟网络的天网与地网都是物流企业平台化的例子。平台化的概念就是整合,将社会的零散资源统一进行调配,在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基础上进行物流运作,这种方式本身就是绿色物流运作最好的体现。
零散的货车由于没有固定的业务量导致空载、迂回运输等这些和绿色物流理念正好违背的现象,平台的出现将社会上的分散资源进行了整合,提高了运输车辆的满载率,减少了无效行驶,进而减少了排放。
菜鸟网络更是将平台化做到了极致:天网负责信息集成和传递,地网负责将各个配送公司的车辆进行有效的规划和中转,配合大数据的集成,可以大大提升配送企业的作业效率,将以前配送公司的各自为战通过网络进行整合,进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效促进了绿色物流的提升。
4 结束语
最后,当今市场的竞争已经上升到供应链层次上的竞争,我国如果想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一定要将战略点定位在供应链的层次上,这样才能在国际大环境中取得优势。现在的供应链是全球性质的,例如某个中国企业希望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其物流运作就势必进入全球市场,而绿色物流体现的生态意识也必然会影响到该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其他的物流成本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注重供应链竞争的国际市场,闭门造车是自寻死路,学习借鉴才是生存之道。欧美国家非常重视绿色供应链体系的构建,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来保障绿色供应链体系的实施。绿色供应链即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以及企业间各部门的横向合作,从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与回收全过程中强调环境效益的最优化,同时保证企业的环境绩效和经济绩效最优组合,实现企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就必须将环境问题作为企业重要的决策变量,要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改造,使生产、包装、运输、分销、使用的每个环节阶段,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影响最小,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确保物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近几年国内外对于绿色物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些分析,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绿色物流在中国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不是盲目地蛮干,很多企业已经在物流在我国发展的初期吃到了不少苦头:没有真正弄清楚物流中隐藏成本的含义,盲目上马,以为重视物流就可以盈利,忽视了物流发展中最重要的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基础,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而绿色物流这种注重生态环保的物流思想就更需要在进行实践的初期做好定位。
现在的社会,信息已经非常透明,多多借鉴国外的经验、技术、理论,对于我国的企业发展、物流发展、绿色物流的发展都都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杨国川.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2.
【关键词】易腐食品;易流通;效率
一、易腐食品的经济流通效率的定义
易腐食品是易坏的,不经久的食品。与生鲜农产品的意义大致相同。主要区别在于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初级的农产品,没有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易腐食品的流通主要是指易腐食品的运动过程。易腐食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由售卖过程(W―G)和购买过程(G―W)构成,它是社会易腐食品再生产的前提和条件。
易腐食品流通效率是是指易腐食品的整体流通运行节奏,是判断流通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它是一个综合指标,通过流通速度、库存率和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三个指标体现出来。
姚红认为,流通效率可以从企业、流通渠道、流通行业和社会效益4个方面研究,其中,对流通渠道层次或供应链层次上的流通效率研究认为,流通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的效率提高或下降,会不同程度反映到其上下游环节,进而影响整个渠道。因此,对油菜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层次分析,具有理论的依据性和现实的可行性。
二、国内易腐食品流通的现状
易腐食品的特点具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数量和品质下降、变质、贬值等的特性。易腐食品流通效率不高将会延长易腐食品的货架期,增加易腐食品的损耗率。影响流通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流通模式,物流,信息传递等等。
(一)发展中的优势
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且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地支持;不断地我国易腐冷藏货物的生产和运输快速发展;冷藏、冷冻产品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不断提高。
(二)发展中的问题
1.损耗大
目前我国的易腐食品中,初级产品的产量的产量大,深加工的速冻食品和冷冻饮品产量小。一般我国的易腐食品的损耗率大致在25%―30%左右(见表1)。
按照最低的比例25%,以2006年为例,说明仅这几项易腐食品的损失就可以达到23058.2万吨。
2.品质控制没保证
易腐食品重要的是对于温度的控制。以一次超市调查为例,2007年1月19日,商务部公布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加强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管理,提高流通食品的安全性,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与上海商学院流通经济学院的课题组,对上海超市食品安全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与研究。调研的结果是:消费者对上海市场供应的食用商品的安全状况基本认可。但验收、现场制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食品销售是超市食品安全过程控制的薄弱环节;有些生鲜根本不用冷藏车。温控不严格,已造成易腐食品品质的波动。
三、国外易腐食品流通的现状
国外的易腐食品的流通效率损失率一般都在10%左右,之所以国外比我们做得好,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以借鉴:
(一)制度完善
这里的制度除了有政府的支持外,主要是协会和认证制度。政府的主要在法律和投资上整体规划,扶持本领域的大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协会主要在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上给予支持,在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严格控制。认证主要在于实行市场准入。
(二)注重流通环节间的衔接
国外更重视易腐食品的安全性,从生产到消费领域,国外讲究的是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在此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易腐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注重各环节的衔接,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易腐食品流通安全的核心。
(三)鼓励技术创新
在流通的各个环节,技术创新可以有效地提高易腐食品的流通效率,体现在高技术提高了物流的快速反应和运输效率,保证了易腐食品的品质,延长的易腐食的货架期,可以使企业投入较少,本身的货损也会降低。无论是冷藏还是检验检测技术,我们都与其有不小的差距,正因为如此,贸易保护更进一步对这些先进国家有利。
四、如何衡量易腐食品的流通效率
(一)从流通效率的含义上衡量
李辉华认为流通效率是一个衡量流通整体质量的概念,指商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流通领域所实现的价值量与流通费用之差;徐从才认为流通效率是指流通实现过程中价值补偿的程度以及利益的和谐度,具体包括流通产业效率和流通组织效率。综合上述学者对流通效率的研究,我们根据流通效率的含义,在对流通效率进行测度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建立指标体系:
第一,周转率指标。反映流通渠道效率,流通渠道越顺畅,商品周转越快,流通效率越高。反之,流通渠道不畅,商品周转率低,商品库存率高,流通效率降低,在此,本文选取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批发零售业库存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存货周转率作流通渠道效率的测度指标。
第二,规模性指标。反映流通组织效率,流通企业规模越大,流通业集中度越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也就越高,规模经济优势越能得以体现,流通效率也相应越高。在选用规模指标时,由于限额以上连锁化零售企业销售额、百强零售企业的数据获取年数有限,所以不选用这些指标来测度流通业集中度。
第三,效益性指标。反映流通产出效率,流通业的单位劳动力、资本投入所获得的流通产出越大,则流通产出效益越好,流通效率越高。
(二)从经济和技术方面来衡量
本研究沿用许文富提出的流通效率的衡量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中流通效率的概念包括经济效率和技术效率,衡量经济效率的指标包括季节变动幅度、流通差价的大小、成本的构成要素、利润的构成要素、市场控制力、价格敏感指数;而衡量技术效率的指标包括损耗率、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所经过的层次。
从多角度、多立场全面分析农产品流通效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生产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流通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和消费者关注的流通效率指标等四个部分的立场指标。
五、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一)冷链物流
物流配送的发展程度是衡量该国或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于易腐食品流通有着重要的作用。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不仅可以保证流通中的品质,还可以更高效率地配送到顾客手中。
(二)农副产品绿色通道
制定切实措施,确保“绿色通道”通畅。从1995年起,全国先后建成了山东寿光至北京、海南至北京、海南至上海、山东寿光至哈尔滨等四条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穿越全国18个省(市、区),总里程达到1.1万公里。
(三)规模、专业的市场建设
目前,农贸市场是我国易腐食品如鲜活水产品、果蔬、肉禽类、奶蛋类等食品的主要渠道。生鲜食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易腐败变质。流通环节越多流通时间越长,损耗越大流通效率越低。目前国家采取“农改超”等措施.农产品可以采用直销的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传统批发中的中间环节还缩短了流通时间能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控制产品价格.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中的销售比重。
(四)信息传递不畅
易腐食品流通中的信息是物流进行各项活动联系运转的纽带.通过及时搜集和传输有用信息,并通过信息的传递把运输、存储.加工、配送等业务活动联系起来,才能提高食品物流效率。在信息传递环节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信息传递过程往往出现失误,使得经营者经常不能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往往造成决策的失误。
(五)消费环节
通常人们从农贸市场购买食品主要看重食品的新鲜和价格便宜。但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易腐食品的安全性并不认可。流通效率的提高要求易腐食品应该是少消耗。只是在市场买一些主要是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意识要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才可能购买富有更高价值的保鲜产品和加工食品。这样才能调动商家提高流通效率的积极性。
(六)从业人员的因素
流通产业人员素质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在流通产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国或该地区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通过该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可以衡量我国流通领域人才素质的现状、差距及今后人才培养、教育的重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姚红.流通现代化的理性标准研究[J].商业时代,2004(15):5-6.
[2]李辉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静态和动态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41-48.
[3]徐从才.流通经济学:过程组织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5-155.
[关键词]物联网;农产品物流;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09-02
如今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到“染色馒头”,从“喷药大白菜”到“洗虾粉小龙虾”。各式各样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农产品充斥着整个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建立怎样的流通渠道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此种行为的发生,答案必然是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
农产品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其价格与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而“农贱伤农、农贵伤民”导致农产品价格调控成为政府的两难选择,进入2012年,出现了多种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农产品“卖贱买贵”问题时有发生。
据统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我国运输的空载率已达到40%左右,究其原因是由于市场规模小、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从而造成巨大的成本损失。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会造成农民的盲目生产,每年的萝卜、白菜烂在地头无人收购的情况或者是农产品极度匮乏哄抬物价的情况屡屡发生;另一方面会产生高额的中介费用,据某公司提供,对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收取中介费,一般情况下,每10吨的价格大概在300~400元。这样,不仅会使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有所提高,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居民和农民的利益。
1 信息网络概述
信息网络的建设主要是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网络。近几年,利用物联网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成为许多政府、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它不仅能快速准确的收集、反馈信息,同时高效、绿色环保,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1 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又名“传感网”,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物联网可以称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2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
以物物网为基础,通过一些阅读设备对物品上的条形码或内置RFID 电子标签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网络将获取的信息传送至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中。物联网的数据库信息系统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中枢系统,通过它可以完成对数据的共享共用、统一管理和物流的实时动态跟踪与管理监控等。
1.3 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流程图
典型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流程图可以构建如下:
首先,有关物品的名称、产地、类别、日期等信息将被写入电子标签,并且将电子标签贴附在物体表面或内部,在产品的后续流动过程中,通过数据编辑器可以对产品的流通加工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其次,附带有产品信息的电子标签在生产流通过程中,通过自身能源或外部能源可以将自身储存的信息主动发送出去,被天线接收后,发送至阅读器,经过阅读器的解读,从而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解读的数据信息。再次,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到物联网数据库,从而实现数据库内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最后,通过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打印设备和显示设备,可以及时为用户提供方便。
2 信息网络建设对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意义
2.1 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共享
(1)实现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通过数据库系统,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查询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物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易等情况可以实时监控。
(2)信息网络建设可以实现政府监管部门和农产品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对农产品的流通做到实时监督、定期检查,更好地制定相关物流政策,及时应对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比如特殊时期农产品的紧急调运,不仅能快速解决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也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3)信息网络建设可以使农产品物流链中的生产企业、加工企业、运输企业的信息共享,共同协作降低整体的成本,获得多赢的局面。
(4)信息网络建设可以实现消费者和政府的信息共享。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全民监督,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同时对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反馈,共同优化整个物流过程。
2.2 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农产品流通加工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传输到综合数据库中。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查询系统等软件,查询到农产品的来源、施肥及流通情况,居民可以更放心的消费。对于进入销售终端的农产品在抽检时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追踪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问题,实现质量的可追溯。
2.3 信息网络的建设能增加农产品物流的效益,有效的降低损失
在这个各种信息充斥、经济市场和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必须要对物流网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不同类型的农产品信息可以同时在网络中传输,提高效率,增加农产品生产者的收益。据相关人员统计,苍溪农业信息网开通后,每年约有10万人次在网上进行交易,当地农民和云南、陕西、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客商签订雪梨、板栗、核桃、柑橘等20 多个农产品的销售合同,仅一年内农产品销售量增加70%以上。同时,信息网络的完善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空载率,降低损失。
2.4 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向现代化交易市场的整体改造
通过网站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农产品交易信息、供求信息、行业资讯、新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交易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提高效率,也使传统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农产品交易流程向B to B或B to C的模式转变,有利于整个市场模式的改造。
2.5 实现产品的品牌化,提高收益、防止假冒
因为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得农产品在种植、生产过程中便被标识,这也在无形中树立了品牌的独特性,防止假冒商标、品牌的出现,同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自2009年起平和蜜柚就应用了二维码系统,让琯溪蜜柚拥有新一代“身份证”,杜绝了市场上的假冒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平和琯溪蜜柚”品牌的清晰印象和充分信心,而且其二维码蜜柚单价高出普通蜜柚1.6元,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3 建设信息网络的建议
3.1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畅通信息渠道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信息渠道比较混乱,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信息的重复率达到50%。为了提高信息质量和信息的时效性,建立国内统一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的搜集制度很有必要,可以形成新的物流链和电子商务流通链。
3.2 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连接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现信息的共享
通过EDI 和POS 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通过GIS、GPS、Bar、Code、RF 等技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的有效应用。
3.3 转变信息引导模式,变“事后”为“事前预警”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想要实现 “按需生产”,必须通过政府建立信息平台的方式,在搜集、整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计算方式和现代的信息技术,计算蔬菜产销的预测预警信息,并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准确地将预测信息传达给农户,农户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种植品种与数量。同时,规范物流信息企业,对农产品的运输能力、运输结构通过信息平台进行预测预警,实现商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
3.4 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如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备,同时也要做好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监控,实现信息共享。要严格信息的审核程序,对信息要求有明确来源,并做好网络信息服务。
3.5 提高农民素质,强化信息意识
具体网络的搭建和实施,不仅需要技术人员的开发维护,更需要用户的使用和支持。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计算机的普及率还不高,很多农民没有信息化的意识。所以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和流通。
参考文献:
[1]钱开胜.平和蜜柚使用二维码技术[J].中国果业信息,2012(5).
[2]颜波,向伟,冉泽松,等.基于RFID的农产品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12(7).
[3]韩冰,李学工,初冬梅.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定位系统[J].经济物流,2011(7).
[4]张丽,余华,马新明.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平台[J].中国科学,2010(8).
[5]侯莎莎.北京打掉一“菜霸”团伙,全市大葱价格降约13%[N].北京日报,2011-01-26.
[6]段妍,胡永启.山东寿光白菜滞销场景直击:冷库内满地腐烂菜汁[N].中国日报,2011-04-26.
[7]石俊荣.陕西渭南农业网遭菜农质疑,3年仅发6条供求信息[N].西安晚报,2011-05-03.
[8]潘金生.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增值服务[J].经济师,2007(9).
[9]李如年.基于RFID 技术的物联网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6).
[10]任志宇,任沛然.物联网与EPC/RFID 技术[J].森林工程,2006(1).
[11]梁英宏.RFID 智能站点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3).
关键词:港口企业;系统;协同理念;横向;纵向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4-0016-02
党的“十”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陆续出台,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打造新的增长极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为优化相关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以央企为代表的整合重组驶入“快车道”。对于港口行业来讲,当前部分沿海区域内港口能力过剩、盈利能力下降等问题突出,传统港口“单打独斗、坐地收钱”的运营模式已面临瓶颈,现代港口越来越注重与相关方构建优势互补、协作共赢的关系。本文以河北港口集团为例,探索现代港口企业利用协同理念破解新时期发展问题的思路。
1 港口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1.1 港口能力结构性过剩问题凸显
过去一段时期,港口行业经历了大规模建设与快速发展,昔日的“港口瓶颈”已不复存在,港口产能总体趋于供需平衡,并出现了结构性与区域性过剩倾向。以河北省为例,2015年全省港口货物通过能力为9.9亿吨,全年港口吞吐量为9.1亿吨,港口吞吐能力适应性约为1.09。但是,河北省港口发展并不平衡,以煤炭为例,2015年煤炭码头通过能力6.25亿吨,吞吐量仅为5.01亿吨,煤炭码头吞吐能力适应性约为1.25,而与此同时,我国能源结构面临调整,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码头能力过剩问题已经显现,亟需推动区域港口统筹发展。
1.2 港口升级换代引导新的发展方向
当前,全球港口整体向第三代和第四代港口转型,其中第三代港口在功能上除了传统运输服务以外,还具有集有形商品、技术、资本、信息于一体的物流功能,第四代港口的发展理念是促使港口成为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成为全球资源的配置中心。在这种形势下,打造区域港口群和以港口为核心的供应链,成为当前港口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1.3 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选择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为我国京津冀地区、长江沿线区域乃至全国的运输互联互通创造条件,而“一带一路”建设是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视角,构筑我国与周边邻国互利共赢的战略运输通道。港口作为交通运输体系的前沿阵地,是内外开放和创新功能最强的区域,能产生强有力的经济能量聚集、扩散和辐射效益。因此,推动港口协同发展,是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
2 港口协同理念的内涵
2.1 理论基础
港口协同理念离不开传统理论的支撑,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与产业集群理论。其中系统论,核心观点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各个部分的简单组合,其作为一门学科的意义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得到优化以整体性;产业集群理论是产业经济与系统理论的结合,是数学原理向实务延伸的理论基础。依据这一理论,许多孤立的企业资源自发或依靠外力逐步实现专业化整合,企业间形成了竞争协作的关系,这对于发挥专业化分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 港口协同理念含义
现代港口也是由不同功能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将协同理念应用于现代港口系统,就是要求港口之间以及港口与上下游产业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协同运作,促使港口相关环节的协同一致,实现整体最优化。据此,港口协同理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服务于同一区域或存在业务纽带关系的一组港口,为了提高港口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在港口规划、安全环保、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等方面达成共识,实行统一标准,采取一致的发展策略与行为,以实现港口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指港口由单一运输节点,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
3 推进港口协同的发展思路
3.1 横向上,加强港口间协同,打造区域港口群
3.1.1 优化内部运营管理,实现集团内部港口的统一调度
河北港口集团应着力建设相关货类统一的货运调度系统。以煤炭为例,加快下水煤智能调配系统建设,对煤炭客户需求信息进行自动化智能分析,合理安排腹地列车的发车时间和目的地港口,使到港煤炭能够在秦、唐、沧三地港口合理调配,提高北煤南运的物流效率。
3.1.2 加强省内港口资源整合,提升区域内港口竞争合力
为解决省内港口同质化建设严重、集约化程度较低、岸线资源浪费等问题,河北港口集团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港口资源重组整合,全力打造集约、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港口群,促进全省港口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作、协同发展的良好B势,优化配置港口资源,化解港口过剩产能,增强河北港口群整体竞争力。
3.1.3 深化跨省域港口合作,实现省际港口间的优势互补
――津冀港口合作:目前,河北港口集团与天津港集团已组建合资公司,双方应以此为契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打造定位清晰、布局合理、错位互补、竞争有序的带状港口群,其中天津港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强化集装箱枢纽港功能,矿石、煤炭、油品等业务逐步向河北港口转移;河北港口以发展煤炭、矿石、钢材、油品等大宗货物运输为主,同时进一步细分适箱货类、航线,统筹发展集装箱运输。
――南北港口合作:大宗散货港口尤其是煤炭港口的运营管理,是河北港口集团的核心优势。依托煤炭港口运营优势,河北港口集团应适时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沿江接卸港码头布局,探索与大型电力企业开展合作的可能性与合作方式,形成煤炭北装南卸的港口物流网络经营布局。
3.2 纵向上,加强港口与关联产业协同,构建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
3.2.1 加强港口与集疏系统的协同
集疏系统是港口联通陆向腹地的纽带,包括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河北港口集团的秦唐沧三港区后方均有铁路布局,应在巩固与铁路的传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将铁路作为拓展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向供应链的内陆端延伸物流服务,扩大腹地纵深,促使港口中转货物品种和流向多样化,既可以丰富港口物流业务品类,又有助于增加铁路运输品种、提高铁路回空运力利用率,实现各方共赢。
3.2.2 加强港口与物流园区的协同
物流园区作为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纽带,与港口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河北港口集团所属港口普遍存在港区作业面积不足的短板,而利用好物流园区,恰好可以有效弥补港区土地不足的问题。因此,应加强港口、港区物流、港口后方物流园区三者之间的联动,按照占地面积、时效要求、工艺复杂程度等指标将各种物流操作安排在不同区域,促使港口与物流园区在具体业务层面形成统一体。
3.2.3 加强港口与商贸物流的协同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赋予河北省“三区一基地”的定位,其中包括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河北港口集F应把握战略机遇,一是依托优势货类,深度挖掘面向生产端的大宗散货物流业态,构建供应链集成服务商业模式;二是依托综合性港口建设,着力打造现代港口物流总部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吸引上下游资源向港口聚集;三是依托港口属性优势,积极开展分拨配送、冷链物流、城市配送、跨境电商等商贸物流业务,强化城市服务功能。
3.2.4 加强港口与海运业务的协同
海运是港口与海向腹地连通的纽带,一方面,利用港口货流优势,河北港口集团应巩固和加强与优质航运企业的合作关系,市场条件具备时可与拥有货源的企业合资组建散货船队,将其作为构建供应链集成服务的海运支撑。另一方面,面对当前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河北港口集团应抓紧提升所属港口的泊位等级,协调相关部门提升航道等级,适应矿石、原油等货类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