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抓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实施
为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关,长春市农委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经常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点带面引导农民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同时,印制了《长春市蔬菜生产记录手册》,免费发放到蔬菜生产基地和菜农手中,督导菜农认真填写,规范菜农的生产行为。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利用流动检测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水果进行检测,不合格的禁止出地销售,确保生产过程的全控制。
2.抓基础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长春市农委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不断完善市质检中心和各县(市)、区质检站建设。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在国家、省和长春市财政的支持下,先后投入600多万元购置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使之具备了蔬菜水果、粮油作物、农业环境、农作物种子、化肥等五大类183项国家或行业所规定的检测功能,承担起了长春市农产品的检测任务。指导县(市)区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6个县(市)区先后建立了质检站。2011年,市财政又投入153万元,用于蔬菜、果品批发市场检测站的建设和购置流动检测车。同时,市编委同意长春市农委划转20名编制人员,充实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进驻蔬菜、果品两大批发市场专门负责两个批发市场的检测工作,实行三班倒,开展昼夜检测。去年,市财政增加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的投入,列入预算150万元,并根据实际情况,于年底予以追加,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抓市场监管,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加强上市蔬菜、水果质量的市场监管,长春市农委委托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加大对上市蔬菜、果品等农产品抽检力度,把日常监管和例行监测、专项监测、监督抽查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了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监测工作。根据2011年国家对长春市开展的4次例行监测看,蔬菜平均合格率为98.5%,水果和食用菌平均合格率均为100%。
3.1加大日常监测力度 将两大批发市场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和市果品批发市场检测站每天对进场销售的蔬菜、水果开展抽检,每天抽检样品达到200个,2011年全年共抽检样品17078个,实行每车必检,每个品种必检,基本上做到全覆盖。长春市政府还了《关于加强批发市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告》,进一步明确了批发市场、经营者和检测者的职责,规范对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监管行为。
3.2开展例行监测和专项监测 在重大节日、“中考、高考”期间以及地产蔬菜销售旺季,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和监督抽检。去年,对上市的蔬菜、水果进行了4次例行监测和2次专项监测,共抽取了375批次蔬菜和水果样品,利用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检测,蔬菜平均合格率为98.2%,水果为98.9%。
3.3加强上市秋菜的抽检 制定了秋菜质量检测工作方案,委托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对长春市秋菜生产基地进行抽检,每2公顷抽取一个样本,本次共检测样品2131个,合格率为100%。针对外埠进入长春市销售的秋菜,在上市期间,安排4台流动检测车,分别在市内秋菜集中销售点,对于无证的外埠秋菜进行现场检测,不合格的禁止销售,共抽取秋菜样品2008个,经检测全部合格,保证了优质放心秋菜的上市供应。
3.4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为加强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并及时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我们制定了《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成立了长春市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专家组。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一旦接到举报或得到线索,我们及时做出反应。针对国内一些地方相继发生的“毒韭菜”、“毒杨梅”事件,我们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去年3月份和6月份对进入长春市销售的韭菜、杨梅开展了抽检,通过抽检没有发现“毒韭菜”、“毒杨梅”流入长春市,并将结果上报食安办。针对去年11月末,长春市连续发生的两起因饮用标识为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清新草莓口味)的饮料后,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的事件,我们立即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加大农药监管、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和“三品”标识的市场监管力度,消除了市民的恐慌。
4.抓执法检查,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为维护市场秩序,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对“三品”标识和农资市场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专项行动。去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2263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859台次。
4.1加大“三品”标识执法检查 严厉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识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三品”的市场秩序。长春市农委组织市绿办对市内197家次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销售的7162批次获证产品标识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出现问题的超市及农贸市场,我们下发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要求它们将问题产品立即下架、停止销售、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查。截止目前,共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56份,检查出有问题产品86个,存在问题的企业已全部进行了整改。
4.2加强农资市场检查 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权益,我们与有关部门联合执法,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假劣农资等违法生产经营行为,还重点对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展专项检查。去年,全市共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13026家次,查处案件68起,罚没款52.8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5.抓制度建设,探索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和方法,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逐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我们从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入手,建立健全抽查检测、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等制度;在全面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了《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农产品质量信息报告制度》、《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管理制度》、《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律制度》;以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识使用为依托,积极探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实施,将构建起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为提高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关键词:食品安全 基层检验机构 建设
一、引言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开始,各地政府也纷纷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并在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国家乃至地方在政策资金方面对质监部门的支持也应该跟上形势的迫切需要。特别是近来多方媒体报道,国家计划将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这样,地方的责任和任务显得更加重大。而拥有检验检测机构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要特色和优势,是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工作的重要支撑。质量技术监督职能涉及到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和服务社会等方面,工作涵盖面广、技术性强,富有鲜明的特色。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基层检验检测机构有着分布广的特点,据2008年的调查显示[1],我国共有2800多个县级市,按平均每个县设立一个质检机构,全国拥有2000多个技术检测机构,在服务当地经济发展、推进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县级质监检验机构在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然而,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基层质监局检验机构事业的发展是相当缓慢也参差不齐,特别是贫困地区更是举步维艰。如何加快基层检验机构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是各基层质监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基层质监技术机构的现状及展望进行阐述。
二、基层质监技术机构现状分析
(一)、技术机构资源分布不合理
目前,我国县级的食品类检验机构主要设立在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别简称质监局、工商局、食药局)的二层技术机构,根据职能分工,这四个部门分别负责生产领域、流通领域、食堂和餐饮服务的食品质量安全。生产领域是食品质量问题的源头,是监管的重点对象,也是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定性环节。但由于质监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而且质监部门目前又属于省垂直管理制度,缺乏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致使人员、设备远远满足不了食品安全检测的需求。而工商局技术机构的快速检测设备只用于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检测,食药局的检测资源几乎没用在食品的生产、流通环节,而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简称食安委)却大都设在食药局,总体上,食药局的技术机构技术实力远比质监局的雄厚。因此,技术机构的资源并没有被充分用在监管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环节。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经费也没有倾斜到承担食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部门。
(二)、“三不足”问题严重
本文所称“三不足”是指,经费不足,设备不足,人员编制不足。“三不足”问题是目前基层技术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国家每年都有关于技术机构技术改造、技术装备方面的项目申报,但是据绝大多数的基层技术机构反映,5年来县级机构每年申报的项目,从未获批过,国家拨付的配套资金大多被省、市一级占用,即使偶尔获批,也因地方配套资金得不到落实而使项目落空。因为缺乏上级经费支持,基层机构的检验设备远远达不到《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下简称《基本要求》)的要求[2],很多县级检验机构连最基本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匀质器、通风橱、纯水系统和生物安全柜等都没有配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技术设备的欠缺落后,导致食品监督抽查的检验任务必须由省级或者市级的检验机构承担,既增加了上级检验机构的工作量,又增加了县级监管部门运送样品的成本。其次,人员编制不足也是基层机构面临的突出问题。全国2000多个县级检验机构,起码有70%以上的技术机构存在编制不足的问题,由于缺乏编制和财政支持,不少技术机构实际上形同虚设。有些则是在背着经济重担经营着。比如,平南县是个有着将近150万人口的大县,食品工业也是该县的特色产业,而作为该县唯一通过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综合实力较强的食品检验机构—贵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平南检验站,自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挂靠贵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没有编制,没有财政支撑,完全自收自支,尽管严格按照自治区的收费标准收取检验收费,也难以承担工资和日常的巨大开支。由于缺乏编制,加上待遇差,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在任技术人员多是学历、专业、水平都远跟不上检验检测需求的步伐。类似的例子还有灵丹县质检所、博白县质检所、北流市质检所等县级质检机构。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对食品安全检验机构的资源调查显示,起码半数以上的县级食品检验技术机构的人员达不到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占检验人员总数30%以上的要求[2,3],严重制约了基层质检机构的发展。
(三)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县级检验机构无论是带有事业编制的独立法人单位还是属于完全自支自收的法人单位的派出单位,管理上都采取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人事和工作管理上受行政因素的干涉太多,招聘的人员多数有关系有背景支撑,学历低,技术差,意识浅,无责任心,导致机构内部干多干少一个样,或者干多的人得到的回报不多,绩效管理制度无法有效实施[4],严重挫伤了检验人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也阻碍了基层技术机构的发展。
1、思路与展望
深刻认识当前基层食品检验机构的现状对加快推进技术机构的发展,确保食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基层食品检验机构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变事业单位传统管理模式,采取积极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探索事业单位企业化途径,同时加大对技术机构的整合力度,优化资源结构,最大程度实现资源的共享。此外,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注重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促进技术改造、技术装备的更新,切实提升基层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基层质监部门的技术监督和质量监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亚夫.中国县级农村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2008.
[2] 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基本要求(试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0.
关键词: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安全检测;体系建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19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92
食品的检验主要是按照国家的一些技术标准,并按照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等对食品的原料以及辅助材料实施的检验。俗语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对食品安全问题要能充分重视。近些年出现的一些瘦肉精以及毒奶粉事件等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此,就要针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加以充分重视,通过多种手段来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1 食品检测的主要内涵以及重要作用
1.1 食品检测的主要内涵分析
食品的检验检测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有对食品的感官检测以及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污染物等方面的检测,还要对食品的质量保障合格。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来对食品卫生以及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国家以及地区的食品检测体系能力以及水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对食品安全为主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进行构建。从食品检验检测的涵义上来看,主要是对某一区域以及品种的食品小样本实施抽查分析判断,对这一区域的整体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科学抽验,主要就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的保障。在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食品安全问题也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食品检验检测的必要性愈来愈突出,在这一过程中深入地理解食品检验检测的内涵就比较重要。
1.2 食品检测的重要作用分析
处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对食品检验检测有着其必要性,在作用的发挥上也比较突出。通过食品的检验检测能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生产水平提升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食品的检验检测是在科学基础上的,并且有着明确的目的以及计划的抽验和检测,所以在科学性以及代表性的特征上比较突出,可以使某一区域食品的安全状况得到全面反映。在检验检测的结果方面,也能够使市场的食品优劣真假得到反映,有助于宣传以及保护合格优质的产品,从而能够有效消除食品的安全隐患。
加强对食品的检验检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积极作用,食品作为国之发展的根本,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保障,关乎社会的稳定发展。尤其我国当前正处在小康社会的重要建设阶段,只有在食品安全层面得到了保障,才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目标实现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对食品的检验检测还能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水平提升有着积极作用,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主要承担着为政府提供技术决策以及服务的作用,这也是政府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手段。在食品的检验检测过程中,通过对食品的资料收据的掌握,能从多方面了解食品安全的隐患问题,从而更加准确地使食品安全工作的成效得到把握,这样就对食品的安全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政府的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
2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检验检测体系现状
2.1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弱、差等方面,食品的监管所涉及到的检验部门比较多,所以在实际的职能方面就有盲点存在。由于在客观条件的影响下,对种植以及养殖业源头的污染加工运输等就会有着相应的影响。还有是在微生物的污染方面以及包装材料方面没有达到标准的要求,从而就带来了质量层面的问题。由于食品检测监督的条件以及体系没有得到完善性以及在食品安全法规制度方面没有得到健全,食品的供应链的利益相关者存在着违法生产以及经营方面的问题,都带来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2.2 我国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分析
我国在食品质量检验检测的体系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相对比较差,还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这就造成了在一些方法的应用上不能科学化的呈现。从当前的标准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操作流程来看,有诸多的食品都是在农田生产然后再进行加工的,在具体的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上就比较容易流于形式,从而就会使得一些没有达到标准的食品混入其中。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的流程方面没有得到科学化以及完整性的呈现,这一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根据实际的检测标准来看,一个科学完整的食品检测体系要能从多方面进行覆盖。而实际情况是,体制的制度健全方面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在检测过程中还受到人力以及物力层面的限制,食品的风险检测评估机制没有完善等,这就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性。还有一些食品企业设立了自己的产品质检部门,但是由于在利益的驱使下,就在质检部门的作用层面有了弱化,从而造成了食品不合格的问题比较突出。
食品检测方式还存在着一些差异性,对食品的检测还没有形成统一化的标准,这就为其实际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不仅如此,食品的检验检测机构在力量上还相对比较薄弱,和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较而言,对食品的检验检测在人员以及技术层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体现在食品检测机构的力量上存在着不足,从而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
从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发展来看,还没有完全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对食品检测信息的共享以及互补等不能有效满足检测的实际需要。从食品检测检验实验室的资质管理层面来看,还有着一些不合理之处,在技术能力以及质量保证层面都有着要求上的提出。在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资质管理结果认定层面缺乏全面统一的认定管理制度等。
3 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对策探究
对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在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构建层面要注重,从多方面进行体系的完善以及加大食品检测检验网络化的建设,让食品检测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从政府部门层面来说,要能建立开放式的食品检验检测的相关制度,食品的检测检验工作透明度以及公正性要能得到充分保障,同行间的竞争机制也要能够加强;最后,要突破一些食品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科学地指导以及扶持政府在食品安全保障上的工作。
构建集中统一的政府主管机构,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模式层面要进行创新发展,从而建立统一化的以及高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模式。对以往的食品监管制度使用基础上进行创新,并积极地向发达国家学习管理监督的经验,创建科学化的监督管理制度,在执法中要明确各机构的职责,使责任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通过主管机构的统一集中化,食品的安全管理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要进一步将地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以及监管的体系得到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监管的工作上已经形成了级数的体系,要对每个级别的体系都要能够进行完善化以及加强。对组织的领导能力进行强化,并使分工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逐渐使之形成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体,并将食品的监督和评价性得到有效结合,使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政府方面在食品检验检测的财政投入力度上要能进一步加大,可将其列入到年度财政预算以及结合实际来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
要充分加强对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的网络化建设,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食品检验检测的水平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通过网络化的建设能够使食品检验检测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也能够使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在竞争式以及开放式的发展目标上得到有效实现。对食品检验检测的标准层面以及技术手段上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任何体系的建设都和标准化建设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对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建设,就要能够从标准化层面进行加强,从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对食品的生产以及加工和销售等重要的环节进行加强质量的控制。
我国在食品检验检测的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就是实施行政执法检验检测机构的改革,从而从多方面使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水平得以保证。这就需要建立食品安全为核心,和本部门监管职责得到有效结合,满足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在检验检测网络化制度的建设方面要能充分加强,提升食品检验检测的各方面能力。要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核来建立食品检验检测市场进入以及退出制度,将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改善,进一步使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得到完善。只有在食品安全上有了保证,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真正地使人们的生命健康得以保障。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从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程度地使我国食品检验检测的建设得到完善的呈现。文章主要从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性以及体系现状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有助于我国的食品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羊芳.提升食品检验结果准确度的探析[J].科技传
播,2014,(8).
[2] 曾庆艳.议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J].中国现代药物
应用,2013,(16).
[3] 占晓刚,周玮婧.新时期如何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
体系建设[J].中国食品,2013,(9).
[4] 冯荷英.中国生产业发展模式探讨[J].价值工
程,2013,(3).
[5] 龙红,梅灿辉.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和溯源体系发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食品生产者、销售者和餐饮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大力加强食品安全专(兼)职监管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监管网络,提升我区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有效控制事故发生,为建设和谐平安*提供食品安全保障。
二、创建单位
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我区将莲上镇作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
三、创建目标
(一)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区、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区政府对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镇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达到100%。
(二)农业投入品使用得到有效规范。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三)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得到有效规范。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得到全面整治,当地企业生产的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
(四)流通销售环节,特别是农村集市食品销售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检测手段有所保障。保证有100%的乡镇、90%的行政村建立了“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0%以上。
(五)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80%以上。
(六)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
(七)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至少有1个行业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
(八)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
(九)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四、创建内容
(一)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管理,区、镇均成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完善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政府明确各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3、建立完善监管网络。莲上镇成立食品安全工作办公室,做到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及档案资料。镇设1—2名食品安全协管员,行政村(居)设1名食品安全信息员,并做到有“两员”工作职责、培训制度、开展工作的记录和考核奖励办法,完善监管体系。
4、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建立镇、村(居)及相关监管部门互通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确定信息联络员,定期向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报示范镇创建工作动态。强化食品安全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充分利用我区食品安全网这个信息平台,定期统一地进行信息。
5、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四个环节的食品企业中确定一个企业,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记录对企业的监督检查情况。积极推行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奖优罚劣,坚决对严重失信企业予以依法查处。
6、加强应急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建立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及时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事故。
7、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逐步整合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方案并逐步实施。制定统一的检测计划,统一抽检,统一信息。增加经费投入,配备设备和人员,按计划开展食品检验检测工作。
8、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板报等宣传媒体,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法规、条例和科学知识。依照《*年*市*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汕澄食委办[*]2号)的要求,以宣传贯彻《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为主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居委会、进乡村、进学校“三进”的宣传活动,做到镇、村(居)有一名兼职宣传员,学校每学期开设一堂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课。
(二)加强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
1、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制定并严格实施控制初级农产品农药滥用和残留超标、兽药滥用和残留超标的措施,加强对产地环境和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禁产、禁售药的行为。强化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和不合格农产品的行为。强化种植养殖全程管理,指导企业建立生产经营记录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制度和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活动。
2、认真做好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促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量逐年增加。做到镇有一个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各种记录和检验报告齐全。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标任务,达到抽检合格达标。
(三)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
1、有效规范食品加工行为。建立并落实日常监管制度,加大对无证生产加工行为的查处力度,基本消除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强对获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行为的查处。建立以巡查为主,监检、年查、回访为辅的监管机制,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监督抽查计划。严格市场准入,食品生产企业要有食品原料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原料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单必须齐全。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使用添加剂的备案,禁止使用非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2、全面综合治理小企业、小作坊。建立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监管档案及目录。开展对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加工行为的整治,关停取缔城乡结合部已进入无证查处期的28大类食品企业。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要建立并执行使用原料台帐制度。全面建立食品小企业、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监管部门应与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3、加强畜禽定点屠宰工作的监管。健全生猪屠宰监管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禽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设。严格对肉类市场和生产加工企业监管,严打私屠滥宰、生产加工和销售病死肉、注水肉等违法行为,严防病死肉、注水肉、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进入加工和流通环节。
4、建立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杜绝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而被上级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问题通报。
(四)加强食品流通销售环节的监管
1、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活动。对农村食品市场经营者开展清理排查,落实区域监管责任,加强对农村食品进货渠道和农村集市的管理,镇、村(居)食杂店均要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制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取缔无证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销售病死畜禽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活动,查处水产品经营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化学物质等违法行为,加强旅游景区、车站、集贸市场等重点场所的整治。
2、积极推行食品经营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制度,完善可溯源制度。
3、建立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检测机制。制定并实施农产品市场检测计划和食品质量公布制度。在较大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设立快速检测设施,或委托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承担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验工作,开展市场流动快速定性检测工作,做好日常检测记录和信息公布。禁止注水肉、病害肉、农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超标的食品进入市场。
4、加快推进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镇、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实行统一配送。
(五)加强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
1、进一步规范卫生许可证管理。加强餐饮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遏制无照经营的现象。
2、全面实施餐饮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推进量化分级管理计划,严格推行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
3、严格餐饮单位卫生监管。加强对餐饮企业和农村、学校、建筑工地、旅游景区景点餐饮以及小型餐馆食品卫生监管,开展专项检查,使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查处采购、使用病死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4、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定并落实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百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实行备案制。
五、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区政府成立*市*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柯茂(常务副区长)任组长,许志良(区府办)、林来顺(区食药监局)任副组长,区食药监局、监察局、发展和改革局、经贸局、教育局、*分局、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工商局、海洋与渔业局、质监局、环保局、*海关、*检验检疫局*办事处、莲上镇政府等为成员单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于区食药监局),由林来顺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有关单位和莲上镇政府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具体创建工作。
此项工作完成之后,上述工作机构自行撤销。
六、实施步骤
按照上级的有关工作部署,我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的工作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8年7月下旬)
召开示范镇创建动员大会,部署创建工作并制定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区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经贸等部门和莲上镇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召开专题会议,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层层动员部署,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创建工作。
(二)实施创建阶段(2008年8月上旬至9月中旬)
莲上镇、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创建工作要求,全面实施创建方案,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将创建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定阶段性创建工作计划,实行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股室、基层和具体人员,做到“人员、内容、时间”三落实。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要做好示范镇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对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进行指导和督查,确保其到2008年10月底基本完成创建目标任务。各有关部门对莲上镇进行指导、开展整治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为:综合监管(7月下旬至8月5日)、农产品质量(8月6日至10日)、生产加工环节(8月11日至15日)、流通环节(8月16日至25日)、消费环节(8月26至9月15日)、生猪屠宰(9月16日至20日)。各监管部门严格按照《考评标准》开展工作,逐条对照。
(三)自查评估和整改阶段(2008年9月下旬)
区政府按照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的创建标准考核组织验收,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接受市食品安全考评组对区、各部门创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到位。
(四)检查验收阶段(2008年9月底)
区政府将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市食安委)申请示范镇创建验收,市食安委将组织考评小组对区创建示范镇进行考评验收。通过考评的,将由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向省申报。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创建工作应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莲上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创建工作机构,并由专人负责落实各项工作;要加大示范镇创建经费的投入,确保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乡上专门成立了以政府副乡长贾雪莲同志任组长,乡卫生院院长席忠生任副组长,以党政办、综治办、派出所、卫生院、民政办等部门的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为成员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于9月底召开了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全乡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并作出部署,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各司其职,深入到辖区内的食品运输经营单位和个体进行食品安全大检查,从生产、销售、消费等渠道堵塞食品安全漏洞,确保我乡食品生产经营秩序良好,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十一”、“中秋”期间能够放心的购买和饮用食品。
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通过张贴墙报标语,出动宣传车,分发宣传资料等形势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科学引导正确的消费观,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据统计共出动宣传车3次,张贴标语30多条,分发宣传资料800多份,形成了全社会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工作。
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全乡辖区内的食品销售摊点、商店、学校等重点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项检查整治。
(一)把好农产品生产安全关。按照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乡涉农的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的农药兽药经营点进行整治,发现一些经营点无“鼠药定点经营许可证”经营鼠药,或不设立高毒农药专柜,不悬挂农药安全知识挂图的向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此外,我们还加强对自种蔬菜的农户进行农药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保证了蔬菜安全。
(二)开展包装食品、重要农产品、加工品等安全检查。乡畜牧站加强对肉品屠宰及销售环节的检查,杜绝病死肉上柜销售;其它有关部门重点对饮料、酒类、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包装食品进行“六查六看”,查处非法使用有害化学品的水果、水产品、农产品等。在检查肉类销售门市部的肉类和禽类产品时,要求出售的猪肉全部经过防疫检疫,家禽类无病鸡上市。并加大对肉类、中秋月饼等食品的安全检查力度,对食品加工点、经营点进行彻底清查,有效净化了节日食品市场。
(三)加强对农村小食店、杂货店的整治。要求包片领导负总责,包村干部具体抓,村上干部协调抓的工作思路,对各村的小食店、杂货店的粮油、面、酒、乳制品、饮料、肉类和禽类等进行安全检查,确保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