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物流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安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西安 710048)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China)
摘要:针对生鲜冷链物流中的产品质量风险问题,建立基于工作流技术和文献研究法的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和基于 Logistic 回归的质量风险预警推理模型,按风险的来源和级别实现不同的质量风险控制,以最终实现生鲜产品的质量目标。
Abstract: About the product quality risk of fresh cold-chain logistic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product quality risk pre-warning system based on workflow technology and the quality risk pre-warning reasoning model based on Logistic regression with the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mplements different quality risk contro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ources and level of risk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quality objectives of the fresh product ultimately.
关键词 : 生鲜冷链物流;质量风险;风险预警
Key words: fresh cold-chain logistics;quality risk;risk pre-warning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9-0232-02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14JM9364。
作者简介:杨娜(1991-),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质量管理。
0 引言
近年来,伴随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冷链物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1],但长期以来我国生鲜产品“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严重制约冷链物流的安全快速发展,因此对企业来讲,要通过严格的风险预警体系对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进行预警,以更好地实现生鲜产品质量风险控制,提升生鲜产品的质量。
目前,我国关于生鲜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针对于现状分析、模式建立与优化等。郝书池、毋庆刚等分别就中国的农产品、海产品等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2][3][4]。周燕以冷链物流和质量控制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冷链物流质量控制体系模式[5]。迄今为止,缺乏对企业冷链物流和质量风险预警进行融合的研究。因此需要对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 基于HACCP的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来源分析
对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危害分析(HA),鉴别冷链物流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掌握产生风险的机理,基于HACCP的生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来源分析见表 1。
2 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
2.1 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流程分析
根据HACCP中的风险来源分析,结合工作流技术和文献研究法构建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体系流程图如图1。
2.2 建立基于Logistic 回归的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风险预警推理模型
采用基于Logistic 回归的联立方程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分类因变量进行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分析,使得计算简单而估计参数更容易理解,并能获得风险事件的预测概率,从而能在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预警分析。将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指标集设为C={c1,c2,…,cn},n?叟2,其中Ci代表第i个评价指标,i=1,2,…,n,取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评估样本vj:vj代表第j个质量单元,j=1,2,…,z,评估信息取自以下语言评价集S={s0,s1,s2,s3,s4,s5,s6},si依次代表非常低,很低,低,一般,高,很高,非常高,专家在时间k对第j个样本vj,从S中选择一个元素作为指标Ci的评价结果。
依据模型结果判定风险等级,若Pi=P(Ri)最大,则待评估质量单元的风险级别属于Ri。在实践中这个风险判别的结果能够针对生鲜冷链物流产品的质量风险进行预警,并且依据模型结果判定风险来源以及风险等级,然后根据不同风险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避免生鲜冷链物流产品质量恶性事件的发生。
3 实证研究
对陕西某企业蔬菜供应链进行数据调查[8],然后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出F1、F2、F33个因子,因子载荷80%,根据公式(2)建立基于 Logistic 回归的联立方程模型,得到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据表2和式(1):
因子评价值是 F1=-7.927,F2=-2.546,F3=9.111
根据式(2)求解得到
P1=q1=0.01650225;
P2=q2-q1=0.54628737-0.01650225=0.52978513;
P3=q3-q2=0.98090560-0.54628737=0.43461823;
Pi=P(Ri)=P1。
结果表明该蔬菜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风险判别结果为“低”,目前该企业蔬菜种植地安全性状况需要改善,蔬菜供应链缺乏有效的应急召回措施。
4 总结
冷链是一个过程,如果在冷链过程中任一环节出错都会引起质量风险产生,因此必须对冷链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风险预警,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我国生鲜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不能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走与时俱进的冷链物流发展之路,逐渐缩短我国生鲜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参考文献:
[1]徐宏峰,张言彩.冷链物流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生态经济,2012(5):141-142.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7):74-75.
[3]胡天石.冷链物流发展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17.
[4]刘保政,汪定伟.冷链物品的优化储存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02-304.
[5]周燕.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6]徐建.航天焊接质量风险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07.
冷链物流的定义及特点
有关于冷链物流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的来说,冷链物流就是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的都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需要在规定低温下的冷冻冷藏类商品。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等的初级农产品,也包括速冻食品水产包装熟食等加工食品,还包括药品等特殊商品。
冷链物流自有具有的特点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品在各个环节中均需进行温度控制;第二,与常温物流相比,冷链物流除了包括流通环节外,还应包括加工生产环节;第三,冷链物流的灵魂是保证商品的品质;第四,冷链物流的运输过程中所包含的技术科学跨度非常之大。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发展现状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从基本的吃饱穿暖转变为比较高级的对各种消费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的要求。国家也出台了一些质量标准和政策,来确保人民的生活质量,特别对食品还制定了相关的食品安全卫生政策。
(1)肉制品冷链
我国肉制品的市场发展空间比较大,近年来人们肉制品的需求量迅增。究其原因,肉制品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已经成为居民生活的基本必须品。其次人们对肉制品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冷冻肉发展到现在的冷鲜肉。还有肉制品行业的旺盛发展势头,这些原因造就了食品冷链物流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速冻食品冷链
速冻食品是通过零下十八度低温加工出来的食品,食物组织中的水分、汁液不会流失,而且在这样的低温下微生物基本不会繁殖,对食品的安全有了保证。目前,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市场的速冻食品冷链的配送体系还不够成熟,阻碍了速冻食品企业的发展。
(3)乳制品冷链
在过去的20年期间,我国的乳制品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年增长率高居世界首位。人们对乳制品的需求已经变为基本需求,为了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在运输时具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乳制品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存在问题
(1)并不完善的体系制度
我国政府对冷链物流的政策法规出台了不少,但大部分都是的一些规定,比如产品的卫生问题等。而对冷链物流比较关键的质量问题却并没有进行关注,这样导致那些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规定的约束,只好按照自定的标准来运作。这样就比较随意,做好的企业得不到奖励,做坏的企业也得不到惩罚,市场比较混乱。
(2)并不完备的软硬件
阻碍冷链物流的发展,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例如,在运输方面和储存方面所使用的设备比较老套,在冷链物流的实施过程中管理水平的不高等原因。此外,也有一些冷链物流企业规模比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整,但是在管理等方面却拖住了后腿。如何让众多因素都为冷链物流服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对这个年轻的行业来讲,必须探索出更适合自己的一条路来走。
(3)业内存在不公平竞争
冷链物流企业处于一个非常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在业内最普遍存在的就是低价格竞争。由于这些恶性竞争的存在,导致了冷链物流的管理失控,从而阻碍了正处于起步的阶段的中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4)缺少对整体成本的考虑
冷链物流企业往往对单价成本比较重视,却忽视了对整体成本的考虑,也没有考虑到通过一些手段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等,比如选择使用合格优质的物流服务商,因此在冷链物流中的消耗是可观的。这个现象目前在整个物流中存在还是比较普遍的。
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尽管国内的冷链物流发展的问题比较多,但是我们国家对此已经越来越关注,政策也越来越多。除此之外,零售商也不断地对冷链物流提出要求,使得冷链物流必须要向好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得冷链物流达到更好的发展的目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总结如下。
1.完善冷链物流保障体系
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起其保障体系需要完整的规划与考虑,应综合考虑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横向、纵向体系,并最终形成冷链物流现代化商业体系。
2.升级冷链物流设备
基于国内冷链物流设备的老套滞后,为了冷链物流的长远发展,我们应在原有的设备基础上,增加一些快速冷藏车,为了更好的适应冷藏快运业务。新设备应该具备控温范围广,适合小批量运输,并且能够适应货物的多样化,以及适合长距离运输等设备。
3.多使用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是有益并且协同的。使用第三方物流既可以弥补自身企业的硬件不足,又可以显现出软件管理方面的略势。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也要尽量减少运输成本,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使其更加强大更好的为冷链物流企业服务。
4.发展软件技术
积极发展食品冷链物流中的软件技术,可以提高冷链物流储藏及运输管理系统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冷链物流中,已经被广泛使用的软件技术有卫星定位系统和客户端的对接系统等等。
5.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306)
摘 要:本综述主要结合冷链配送、生鲜农产品、食品网购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综述。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冷链配送的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是冷链配送与生鲜农产品安全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食品与网购食品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 :冷链配送;生鲜农产品;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7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1-0164-02
收稿日期:2014-10-28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电子商务环境下网购鲜活水产品的运作模式与质量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简介:刘敏(1991-),女(瑶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刘华楠(1971-),女,湖北武汉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食品经济管理。
在中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上班族”去实体店购买物品的时间越来越少,即使下班后有时间去购买,下午购买的农贸类食品往往比早上购买新鲜度会差很多。电子商务最近几年的如火如荼发展,在网络上直接购物的便利性和优势已经深入人心,相信未来不久需保鲜的农产品,特别是鲜活水产品的网络购物需要会越来越强烈,下一个网络购物的明星将是以鲜活水产品作为突破点,由于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到供应的复杂性和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薄弱性,使网购生鲜农产品安全成为了网络农产品交易中的一个新盲点。本文对网购生鲜农产品的基础部分冷链配送和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关于冷链配送的研究
(1)冷链物流的概念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本质上还是一种物流形式,只是因为要求较高,被人称之为是一种特殊物流形式,主要包括了通过冷藏对食品进行配送的过程,包括了需要冷藏的食品的生产、存储、销售和配送整个环节,因为整个环节都是需要处于特点的低温环境下的一项系统性的、要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的工作。冷链物流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演进,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冷链配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成熟,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
(2)国内外冷链物流的研究现状
早在两个世纪前,随着冷冻机、电冰箱等新科技产品的发明,保鲜食品和冷冻食品被人们所发现并推入市场环节,可以说是冷链物流的开始。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是较早开始注重冷链物流配送的建设,同时也强调对冷链物流配送过程的管理。逐步开始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冷链配送体系。1894 年,美国学者Barrier和英国学者Ruddich最早提出了关于冷藏链(cold chain)的定义。1959 年美国皮尔斯柏利公司与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开始联合开发航天用的食品时,提出了 HACCP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即我们常说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control point,HACCP)体系,这种体系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方便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便于管理,目前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使用,中国也不例外。
目前,国外的冷链研究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Den Ouden、Zuurbier (1996)等学者第一次提到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的定义,认为食品供应链管理是在生鲜食品生产、储存、销售、配送等各个环节中所开展的一种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操作体系,食品供应链管理等的目标主要是达到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质量,保证食品的安全以及提高时效的一种管理。Bogataj等学者(2005)分析了冷链物流配送管理过程中易腐的食品的稳定性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零散的解决方案;Montanari等人(2008)认同在冷链物流配送中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温度,能持续稳定的保证时间的控制温度,这是两大关键点。
20 世纪 50 年代左右开始,伴随我国各种生鲜食品的外贸加工出口等需要,我国也开始冷链物流。1982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这直接推动了食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HACCP 认证体系也开始随之被重视,目前在中国的水产品加工领域,已经有近千家的相关加工销售企业已经按照美国水产品的法规要求开始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这是企业重视管理的结果,也反映了HACCP在中国的巨大空间,并且 HACCP 体系也逐步向其他食品领域扩展。但是,我国冷链物流体系还远远不够完善,无论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是从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都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口众多,需求量巨大,食品规模巨大,加之八十年代前国家重视不足,使得行业并没有统一行业规范,相比于需求已经建立的冷链物流还远远不够。
因此,学术界开始对冷链物流配送概念以及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冷链可以分为四种不同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有学者从食品、医药、化学品等冷链对象(所指向的物不同)的角度提出冷链的定义。也有学者从流通环节来定义冷链物流。有学者从物流供应链的方面来对其进行定义。也有学者从整个不同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冷链的定义。以下做一些简单的列举,郝丹(2009)就曾对国际水产品的冷链物流配送的优化问题进行过研究,从产业角度定义冷链物流。另有一些学者从冷链物流的技术角度出发,研究了如何控制采用何种技术何种方式何种管理可以对冷链物流模式的优化。
二、关于冷链配送与生鲜农产品安全的研究
冷链配送和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在冷链配送的相关研究中,很多研究都比较总是食品安全的保证与控制。
(1)国外学者关于冷链配送与生鲜农产品安全的研究
国外关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早,现在基本都已经完成了冷链体系的建设,但是特定在研究关于生鲜食品配送食品安全方面的论文还不是很多,而且大都是作为食品供应链研究中的一部分来开展的。Glen,J.J.(1987)在自己的论文里,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且通过构建优化求解模型所得出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Milier,Leung,&Azhar(1997)以新鲜西红柿为研究对象,开发了两个采收和包装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如何决策采收的梳理,时间分配,存储量的大小以及如何配送,配送数量等等问题,都是以降低配送和采收的成本,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为目标的。I.Hunt等人(2005)比较早的基于电子商务网络购物作为背景,重点分析了农业产品的物流环节对销售环节和整个供应链环节的影响。
(2)国内学者关于冷链配送与生鲜农产品安全的研究
国内对生鲜食品配送的研究开始时间落后于发达国家。曹云(1998)曾提出来生鲜食品的配送和加工以及流通是息息相关,对于连锁配送来说,更是如此。恭树生等人(2006)从供应链的上游、中游、下游企业作为出发点,明确提出在我国,需要保鲜的食品企业范围,上游企业主要涉及到一些加工企业,包括生产后直接速冻企业,中游的企业主要是批发商,涉及到配送中心等,而下游则是零售,包括消费前面一点的配送企业,包括终端消费的酒店等主体。凌宁波和朱风荣(2006)的论文比较总是食品安全与配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我国目前需要保鲜的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情况,并以终端超市等连锁型的终端零售为主体,认为从终端零售出发构建整个供应链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熊惠、李靖(2008)则认为,研究冷链配送食品安全问题,要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出发,要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态度和满意,以此作为提供效率和效果的出发点,同时在论文里对食品安全的特性和第三方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希望能找到适合我国现状和国情的冷链配送食品安全发展思路。
三、文献述评
总的来说,目前,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冷链物流配送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初级阶段向高级转化的阶段,主要是由于冷链配送市场分散,单个市场规模较小,区域性又较为明显,自然需要较高成本和技术要求进行构建,缺少龙头企业,政府又不能直接统一市场。这使得现今的冷链配送硬件较为陈旧,设施技术水平较为落后,更新换代成本无法消化,自然运输配送效率低,保鲜技术也达不到市场要求,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反观最近几十年的发展,虽然问题较多,但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和冷链配送,企业对技术的要求和管理水平以及经验都在不断增强,市场规模逐步增大,这对于冷链配送发展都是及其有利的。通过网购市场不断增大,消费者网购食品需求巨大,中国冷链势必会迎来黄金发展时期。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冷链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DenOuden.P.J.P.Zuurbier.Vertical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marketingchain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in pork[J],Agribusiness.1996,(3):277-290.
[2] Bogataj M,Bogataj L,Vodopivec R.Stability of Perishable Goodsin Cold Logistic Chains[J].Production Economics,2005,93-94(1):345-356.
[3] Montanari R.Cold Chain Tracking: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8,19 (8): 425-431.
[4] 郝丹.国际水产品冷链物流优化——以BSL公司为例[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1.虽然都很清楚目前中国冷链体系落后、冷链不完善造成每年生鲜食品、蔬果等方面巨大的社会损失,但具体到本企业,如果打算投资,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方式如何?不确定。是否能收回投资?不确定。未来的投资风险有多大?仍然不确定。
2.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战略定位还不清晰。企业在整体社会供应链中如何定位?上、下游现况及发展趋势如何?本企业发展冷链物流的优劣势、机会与风险如何?如何与上、下游衔接?这些问题还没有考虑清楚,大企业是从头到尾每样都想自己做,小企业不知道该如何做。
3.体系建成后如何经营与运作,是每个企业正在头痛的问题。
4.政府考虑的是整体社会的食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赚钱、赚多少钱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5.对冷链物流的迷茫会导致部分企业的短期行为。部分政府关系较好的企业可能会将冷链物流政策扶持的土地变相转成农业地产项目或冷链物流地产项目,将投资转化为投机,不是从冷链物流的经营中获取利润,而是借用项目获取低价土地或政府扶持资金,通过土地升值与地产转让获取收益。这种短期行为会造成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中,主观上一味追求低成本,形成人为的劣质工程及短寿命工程,实际上对整个社会造成资源浪费。
6.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在关键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选择方面大多采取保守做法,较先进的技术与统筹方案在项目的实际执行中并不能被普遍采用。
国内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各种调研数据表明,国内的冷链物流体系与发达国家甚至我国港澳台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估算应在15~20年以上。近几年,许多专家学者也分别从食品药品的冷链体系保障情况、冷藏车的配置情况、人均冷库面积、人均冷冻冷藏品的消费趋势等多方面、多角度对我国冷链物流现况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借鉴这些数据,同时参考北京、深圳及中原(郑州、武汉)等地正在进行的冷链物流体系的建造性情况,对我国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现况进行分析,可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对”与“错”、“是”与“非”等观念上的认知还没有普及到位,还需进一步提升观念。比如:空调食品、药品能在常温环境中存储及运输吗?封闭式低温月台建设是否有必要?冷冻库等于“冰库”吗?冷链物流建设就是冷库建设吗?货架存储方式与地面堆叠存储方式哪种更适用?冷库建设方式哪种算是先进的,哪种算是落后的?等等。许多问题处在“对”与“错”、“是”与“非”的思想不一致的阶段。思想到位,行动才能到位,否则,现有的思想可能导致错误的行动。
2.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未意识到“断链”也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不是一个企业做到位就“到位”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社会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企业均做到位,才能总体到位,才能不“断链”。也就是说,需要整个社会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均能发现自身不“到位”之处,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予以改正,才能使整个链条做“到位”。
3.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的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虽然在国内,众多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可提供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但为防范建造风险,许多在建的冷库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技术与设备,新型冷链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普及速度较慢。
4.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正在积极进行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未得到政策扶持的企业缺乏自身建设的原动力,整体社会冷链供应链“断链”的情况将还会在较长一段时期存在。
5.由于企业在冷链体系建设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食品、药品的全程冷链追溯体系很难在短时期内完全建立起来。
冷链物流应用的主要技术与设备
一、冷链物流中心
1 主要建筑结构形式
(1)土建式冷库。目前国内在建的数万吨级以上的大型冷库,基本采用的都是土建式冷库,其建筑一般是多楼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结构内部再用PU夹芯冷库板组装冷库,或使用PU喷涂四周的方式建造。这种使用PU喷涂的建设方式在国内已使用了40年以上。
(2)装配式冷库。前几年,装配式冷库在国内一般用于小型拼装冷库,近几年随着钢结构在许多大型建筑中广泛使用,大型的钢结构装配式冷库也在陆续建设。大型钢结构冷库柱网跨度大、柱子较小、施工周期短,更适合内部物流设备设施的规划,如货架布局、码头设备规划、内部叉车物流动线规划等。
(3)库架合一结构。随着货架系统在物流中心的广泛使用,国外一些大量存储的自动仓储冷库、多层高位货架冷库在20~30年前已大量采用库架合一结构进行建设。同时,在非货架区域配合采用PU夹芯库板拼装在钢结构外侧的施工方式,整体建成室外型冷库。目前在国内,由于其施工水平、工程细节及精准程度要求较高,在冷库建设方面此种结构方式建造较少。库架合一结构由于物流中心内部没有柱网,可以达到单位面积存量最大化及物流动线最顺畅化。
2 制冷系统
(1)制冷系统在冷链物流的投资中占有较大比重。在冷媒的选择方面,国内主要使的是氨系列或氟系列的冷媒。另外,在较高温层,如12摄氏度作业区,还可规划使用二次冷媒,如冰水或乙二醇。
(2)制冷系统是由一系列的设备依统筹设计组装、安装而来。一般可区分为:制冷主机(主要包括:机头、压力容器、油分离器、阀件等)、制冷风机(由不同的布局方式及数量、除霜设计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配置,比如:电热除霜、水除霜、热气除霜)、控制系统(由一系列的阀件、感应装置、自控装置及控制软件等组成)、管路与阀件系统(一般依设计配置)。
(3)与制冷系统配套的还有压力平衡装置、温度感应装置、温度记录装置、电器设备等。
3 存储及相关设备
(1)与常温物流中心相同,冷链物流中心内部存储同样需要各型货架或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AS/KS)。在国外,食品类商品不允许直接堆叠在地面,必须使用塑料托盘,使用货架存储。各型货架,从自动仓库使用的20多米的高位货架,到拆零拣货使用的流力架,在冷链物流中心均有大量使用。与常温货架不同的是,低温库内使用的货架对钢材的材质、荷重、货架的跨度设计均有特殊要求。
(2)为配合存储,满足生鲜食品的特殊要求,冷链物流中心的仓储库内会配置臭氧发生器、加湿
器、新风机、二氧化碳发生器、其他特殊气体发生器等配套设备。
4 冷库用专业门组及库板工程
(1)各型门组在冷链物流中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冷链物流中心的能耗影响较大。比如:冷冻库使用的电动平移门、封闭式低温月台区使用的滑升门、人员进出门等,都需要足够的保温性能与气密性。此类门组属于低温专业用门。
(2)与门组配套的各型防撞杆。
(3)冷冻、冷藏库建设使用的聚胺脂库板也是冷链物流建设的关键材料。
5 冷链物流月台设备设施
主要包括:月台各型门罩或门封、月台调节板(电动、手动)、月台防撞设施、月台车辆尾门机坑。
o搬运设备
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搬运设备主要有各型叉车,如高位货架库内的前移式叉车、步行式叉车、电动托盘车、油压托盘车,以及自动仓库内的堆垛机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搬运设备需是耐低温的专用型设备。
与自动仓库及物流动线配合的皮带式或滚轮式的流水线也属于冷链物流中心内部的搬运设备。
7 物流容器
冷链物流的目标商品一般是食品类和药品类商品,托盘一般需要使用塑料托盘。
除塑料托盘外,冷链物流容器还有:蓄冷箱、物流箱、笼车、物流筐、台车以及与商品特性需求配合的物流容器。
8 分拣设备
包括自动分拣机、DPS电子标签拣货系统、RF拣选系统、自动台车等,常温物流中心使用的设备在低温中心同样需要使用,对这些设备同样有低温环境的适用性方面的要求。
除了上述硬件设备、设施外,同常温物流中心一样,还需要物流管理软件,如WMS(仓储管理系统)等。
二、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包括中央厨房)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是全程冷链物流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在考虑全程冷链物流时,通常也会将生鲜食品加工中心一并纳入考虑范围。如:肉类加工中心(包括猪肉、牛羊肉、禽肉类)、水产品加工中心、蔬果净配菜类加工中心、乳制品及冰品类加工中心、烘焙类产品加工中心(如面包厂等)、连锁餐饮行业的中央厨房等。
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在建造技术与设备使用方面,除包括前述冷链物流中心的全部设备外,还有食品加工类设备及食品包装类设备、清洗类设备、灭菌消毒类设备、洁净类设备等等。
此外,运输作为全程冷链中极为重要、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各类型冷藏车的使用。冷藏车除保温车箱外,一般会配置制冷系统、温度追踪记录系统、GPS定位系统等等。目前国内冷链技术水平分析
冷链技术水平体现到实物上表现为冷链物流中心或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建造水平、冷藏运输体系的完善水平、冷链全程温控的保证水平上。事实上,大多数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与技术在国内均能找到,但国内总体冷链技术水平还是较国外落后一、二十年以上。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规划设计能力落后
国内设计单位一般不重视流程设计与数据分析,在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建筑、结构、制冷系统等方面。冷链物流中心使用单位本身没有规划设计及建筑、设备设施的施工经验,无法将需求具体化并转化为平面布局需求并以图纸形式提出。设计单位在没有客户的具体要求下进行设计,很难采用新的建造技术。同时,大多数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就是冷库建设”的观念上,因此目前国内许多在建的大型冷链物流中心采用的建造技术还是20年以前的水平。
2 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
现代冷链物流中心需求的许多设备、设施是符合现代冷链物流的特点的。这些设备、设施分别由不同的生产厂家提供,许多是需要与建筑进行结合的。国内许多设计单位对此类设备不熟悉,无法在建筑结构的设计图纸中体现出这些设备的预留机坑、预埋件、建筑与设备结合节点的方案,同时,国内的施工单位在此方面的安装及施工经验不足,导致一些按现代物流特点建造的冷链物流中心“有形无神”,原因就在于各项设备设施不能很好地统筹在一起,衔接部分的细部施工节点做得不到位。
3 观念落后
这里指冷链物流技术使用方面的观念比较落后。下面以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1)冷库吨位的计算
目前常用的计算冷库吨位的公式为:
冷库吨位=冷藏间的容积×容积利用系数×食品的单位重量
其中:容积的利用系数与食品的单位重量还有一个对比表可查。
虽然这个公式是以前延续来的,但它符合现代物流的特点吗?
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个公式是建立在“所有食品采用地面堆叠的方式存储”这个假设前提下进行估算的,并没有考虑物流特性。实际在现代冷链物流中心,若规划的是货架存储,存储板位数是能精确计算的,冷库的实际吨位也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来,而不需要“冷藏间的容积、容积利用系数”这些看似科学实际并不准确的公式来进行计算了。即使是使用地面堆叠方式存储,若在规划设计时将存放板位、存放型式、通道位置等细部布局设计出来,较精确的存量才能被计算出来。在此以北京一家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的一个冷库做实际对比:
依公式计算冷库吨位=40×66×8.6×0.6×0.3=4086吨
而实际库内使用四层高重型货架,依布局可存放板位为3155托盘,每托盘商品体积是1.92立方米,重量为600kg,实际冷库的吨位是3155×600=1893吨。
这个计算结果直接影响到进、出货量的计算,进而影响到冷库制冷系统的负荷计算、制冷系统机组配置的大小、风机配置的数量。因为不做细部的数据分析与精确的规划设计,每年会造成多少浪费?
(2)连接件
每当笔者在设计方案中提出使用不锈钢做连接件及悬吊件时,开始都会遭到企业一致的反对,理由是:不锈钢是金属,属于有热传导,不利于断热,使用尼龙螺栓可断热。目前国内一般大型装配式冷库的连接件使用的就是尼龙螺栓,悬吊件一般用铝合金并做断热处理。但不锈钢在国外却普遍使用,原因在于:尼龙虽然不导热,但长期在低温环境中会脆化,5~6年后连接件失效,除了带来风险,冷库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降低;而不锈钢的热传导系数极低,不会产生此类风险,所以在材料使用方面应综合权衡尼龙螺栓+铝合金悬吊件与不锈钢螺栓+不锈钢悬吊件的利弊。其他材料方面的使用也存在类似情况。
冷链发展趁势及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需求
目前,整个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企业自身冷链及冷链物流体系的落后,未来几年,我国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将波及从农产品的产地至大城市的餐桌的整个供应链体系,届时与冷链建设相关的产业也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笔者对冷链建设相关的设备、材料、技术的需求预测如下:
1.大型单层钢结构装配式冷库将越来越多地被用户接受,并投入到建设中。冷链物流中心的业主会开始关心物流作业效率,改变过去一味地只考虑存储能力的思维方式。
2.对制冷系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制冷系统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
3.聚氨脂冷库板的使用量将越来越大。在冷库建设中,聚氨脂冷库板的装配建造方式将取代聚氨脂直接发泡建造方式。
4.耐低温钢材的需求量也将越来越大。新的建造方式及设计方案,从货架到钢结构均对钢材材质提出了要求。
5.低温门组、封闭式月台设备如:门罩门封、调节板、滑升门等、冷链物流中心专业设备需求量将加大。
6.能在低温环境中使用的其他物流设备,如叉车类、货架类、传送带类、自动化设备及IT设备的需求量会加大。
关键词:冷链物流;顺丰优选;联想控股;食品消费;生鲜蔬果类产品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0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01
1 冷链物流概念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组成一个在低温条件下生产流通的连续不断的体系,就是以易腐食品工艺为基础,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生产流通为衔接,以保证产品完好与安全,同时减少食品损耗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运作流程为收获处理(分拣、整理、清洗)冷却包装储存运输配送超市消费者。
2 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冷链物流市场商机逐渐显露。目前冷链物流迅速发展,2015年全国冷链物流平均每年增长率大约为2%,总量在3.5万亿~4万亿之间。在2015年政府文件中,国家又一次强调了优化区域之间农产品冷链体系,进行冷链标准化示范,在特色农产品产区开展预冷工程的重要性。相较于市场需求,冷链基础建设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据统计,我国约八成的肉类、七成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没有达到全程冷链保证。冷链环节存在着“两头冷、中间断”的现象,从厂门到店门的这段“中间”环节无法保证的普遍问题。
当下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是:总量可观,增长速度相对较快,拥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此同时,政府的很多政策也在向这个领域倾斜,可以说冷链物流在今后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冷链物流的机遇
由于2014年以来政府不断增加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物流地产行业不断升温,各种投资持续关注并进入这个行业。同时政府相继出台的利好政策也给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希望,这就使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更加吸引眼球,2014年全国启动的重点冷链项目超过40个,投资总量超过550亿。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6693个,其中医院2647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192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4992个、其他机构3295个,都朝着“高、精、尖”转型,这都为冷链设备进入民营医院提供了历史难得的契机。冷链物流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力量的推动下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下文案例分析顺丰和联想这两家企业是如何准确把握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独到的眼光发现机会并做好充足准备积极投身其中,拓展业务范围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行业内案例――顺丰优选
顺丰优选为什么能够成为冷链的行家?原因就是拥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能够进行全面而且贴合实际的战略规划:(1)以物流为切入点,逐步迈入电商行列;(2)先完善常温业务,再拓展低温业务;(3)先占领主要的发达城市,再规划次级城市;(4)先利用B2C业务带动C2B业务的发展,然后在顺丰嘿客便利店的平台上布局O2O,最后启动开放平台,布局全国最大、最快速的冷链物流大网。
截至2015年7月,顺丰已拥有近34万名员工,1.6万台运输车辆,19架自有全货机及遍布中国大陆、海外的12260多个营业网点。顺丰在未来将有可能铺开一张全国最快、最全、渗透最末端的冷链物流大网。
3.2 行业外案例――联想控股“白沙洲冷链项目”
2011年11月23日,我国华中地区最大、最有特色的“联想白沙洲供应链”冷链项目启动。总耗资12亿元,占地5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将会涉及农产品深加工、储存、销售、配送各个环节,最终会实现“联想大物流,民生白沙洲”的利民工程,这是联想控股在国内兴建的第一个农业项目。
但在拥有这样光明的前途和机遇的同时,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政府监督力度不够、成本高以及流通设备不够完善等。以上现象的存在说明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尚不尽如人意,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
4 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监管工作不够完善
我国现阶段针对冷链物流的法规,其规范重点不在冷链环节的质量上,而是在产品的质量、顾客满意度等方面,因此并不能够确实保证物流体系中冷链作用的充分发挥。
4.2 冷链流通设备的“硬伤”
石家庄双鸽集团段经理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说:冷链的运输车辆并不是专业的冷冻冷藏车,大部分是冷藏保温车,生鲜类商品在这类运输车辆中保鲜期很短,而且保鲜效果也没有办法保证。
运输车辆配置是冷链流通中最核心的环节,车辆的作业情况直接影响冷链系统的运行效率。想要优化整个冷链系统,首先要解决流通设备的问题。如果资金允许,可以把原有的车辆全部换成专业的冷冻冷藏车;资金不允许,可以在原有的车辆上增加动力装置,保证车辆的冷冻效果。
4.3 低效率、高成本“伤不起”
在不久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两会上,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提出了关于物流降成本的议案:企业的3~4成利润被物流占据;成本高、效率低已经成为了物流企业升级转型的严重障碍,使得企业要向更高层次发展,打造创新型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企业就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为自身的更新换代以及转型带来了机会,所以每个企业都想尽一切办法来弥补这块短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远、稳健的发展。
4.4 企业间信息沟通闭塞
由于不同企业间的规模不同、利益点和出发点不同,这就导致了在建立电商平台时会出现利益分歧。而且规模小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每个企业物流信息标准不一致以及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孤岛”现象严重,所以企业间自发建立电商平台是个难度极大的工程。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牵头带领大家做这个平台。
4.5 难以形成完整的冷链运作体系
物流在我国算是一个新兴行业,冷链物流虽是其中附加值很高的领域,但因其投资成本的高昂使得很多物流企业望而却步,导致涉足冷链物流的大企业寥寥无几,企业间的合作也就达不到特定的契机,更不要说形成闭环生态运作体系了。
5 冷链物流的发展方向
5.1 完善信息沟通传递网络
想要完善信息的沟通,将物流信息标准统一化,使信息能够互联共享,让全社会物流信息化水平整体上升到新的层次,只依靠单一企业很难实现。然而在国家物流平台上,不仅可以进行基础性数据交换,还能实现信息互联共享,这样也就能够实现物流信息标准的统一,并且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5.2 保证制冷系统运行安全
首先,解决冷库冷链标准化问题。目前国内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还不完善,随着国人对冷链标准认知的加强,国内法规和监管措施将进一步完善;其次,冷库的建址可以选择在郊区,尽量远离闹市区,周围的水源配置一定要保证;最后,冷库内必须设有安全通道,操作人员应该选择懂得氨气制冷专业技术的人员,而且要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冷库要经常保养检测和维护,不合格的产品要系统启动之前及时更换,要严格减压,保证正常运行。
5.3 坚持“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独自或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它是在物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和深化的一种先进配送模式。由于共同配送的目的是追求合理化,被欧美、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广泛采用,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5.4 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1)扩大产业规模,抓住规模效益。规模化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完整的产品产业链。只有这样整个运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成本才能降下来,而且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2)对产品的配送进行集中化和约定化的规范处理,这不仅能够避免运输车辆的空载现象,也能够保证产品的及时送达和新鲜度;(3)对冷库进行重新设计和装修,让运输车辆尽可能入库装卸货物,这样能够减少装卸货这段时间产品损耗的问题,并且要实现冷藏产品按温度等级分类放置。
6 结语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刚刚起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本文主要研究了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政府和行业自身都需要做大量工作尽快完善相关法律和标准,确保冷链物流运行规范有序;实现产品在形态变化、物权转移、管理环节变化过程中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存储、产品可召回;通过更新经营理念、优化管理手段和完善运作模式,使冷链物流整体质量和效率实现质的
飞跃。
参考文献
[1] 中国冷链物流网.冷链物流管理.cn,2013-06-16.
[2] 中国物流产业网.链物流发展方向,2016-03-09.
[3] 创业邦.从“嘿客”看顺丰优选在布什么网,2014-06-03.
[4] 中国行业报告网.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景分析,20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