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曾沛鑫老师是一位初中物理新老师,从华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公开招聘到广州市第一一五中学工作刚满二年,选择一位新老师读解他的课堂教学艺术,是因为教学艺术本来就存在于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学艺术并不是教学经验的使然,而是人们心灵相通本性的使然。曾老师年轻气盛、心智水平高、物理知识好、思想活跃、与人交谈反应敏捷、善于聆听对方语义及时作出反应回答、很容易在课堂上与学生产生心灵的互动、心灵的共鸣,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艺术效果。本文透过曾老师的一节物理课,读解其课堂教学艺术上的师生心灵互动表现。
读解曾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以徐炳钦创作的《禅的学说》的禅学理论关于教学艺术论的理论为基础。其学术原理如下:
禅学理论应用于教育上,把教师与学生间知识的传递建立在意识场的物质基础上,可以建立起教育艺术的理论。
根据禅学理论的知识,人体含有意识荷,意识荷能随人的意识活动进行场性分布,意识信息能以意识荷为介质进行心与心的信息传递,这就是教育艺术的物质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艺术性地建立师生之间的同性同息的意识空间,产生知识信息传递的心意共鸣,进行有效的知识传递,这就是课堂教育艺术的构建。
教育艺术论:教育艺术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发出语音信息的同时,以意相随,同步发出心意信息,这是老师在课堂空间中组建意识场,学生听课领会老师的语音信息的同时,心意中同步形知识信息的意识空间场,老师与学生的意识场同步叠加,则发生课堂上同性同信的心意共鸣,老师与学生形成富有情感的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教育艺术是老师与学生以知识为纽带的心灵的互动,教育艺术的开展要求教师具有把握和应用课堂艺术的能力。
在听课前,我对初三物理课本的作者思想、初中物理知识特点、课本语言表达方式、图文含义、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等进行参禅感悟:发现初中物理教学需与初中物理知识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感悟 :物理课程分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其相应的物理老师也分初中物理老师、高中物理老师、大学物理老师, 不同的物理老师如何看待初中的物理知识:初中物理老师会感觉到物理知识点多而分散,难以建立起物理现象的空间思维,物理概念、物理定义、物理公式等理解与应用都让初中物理教学变得困难;高中物理老师会觉得初中物理知识只是物理学的入门知识基础,只是各种物理知识体系中的浅表层的粗略学习,数学应用能力很低;大学物理老师则会认为初中物理知识就象是成年人看儿童图画书,只是非常简单的物理入门知识。透过从不同物理老师的视角,可以看出物理知识的生成与学习特点:物理现象的理解(初中物理)——物理现象的规律性知识——物理知识数学公式表达与应用(高中物理)——物理知识的高等数理化应用(大学物理)。初中物理是对日常物理现象的基础学习,初中物理教学就必须体现其初中物理知识特点:注重物理现象的理解。初中物理老师在物理教学中很容易忽略了这一点:把高中物理知识的文字理解与数学能力提前下放到初中物理知识课堂讲解上。
对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感悟:初中二级年开始学习物理,初中物理要求学生通过各种自然物理现象、物质属性总结出来物理知识,并能应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问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理解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这种理解是在学生大脑中建立起物理现象意识空间的过程,老师的物课堂上应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现象的意识影象,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物理现象。
基于上述的两点认识,我就确定了我听课的分析方向:物理现象、物质属性理解——熟记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解题,并注重课堂上的师生心意信息的互动,课堂教育艺术的效果。
曾沛鑫老师上的这节物理课是:密度知识巩固习题课。
密度知识的相关物理现象、物质属性的理解:质量的概念、体积的概念、固液气的物态知识,水、冰、铁、水银、铜等各种物质的密度属性的理解。
密度的知识:物质的一种物理特征,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ρ=m/v。
应用密度知识解决物理物问题:应用密度分辨物质、应用密度公式解题等。
曾佩鑫教师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理解——熟记——应用”这一物理知学学习过程:
1、课前物理科代表领读物理笔记,熟记物理知识,上课后老师再让学生齐读本章学过的知识笔记,熟记物事知识。
点评:注重熟记训练。
2、上课开始,以提问方式复习巩固物态知识: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与异同点。再给学生10秒钟时间复习笔记,熟记物态知识,然后合上课本,进行物态知识小测。
点评:小测前强化熟记训练。
3、结合学案开始密度知识的巩固复习训练课
(1)老师简述密度定义后提问复习密度的含义:铁的密度:7.9Х103kg/m3的物理含义。
点评:老师简述密度定义时,没有突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不同。结合铁的密度:7.9Х103kg/m3讲解密度知识则很好,复习了密度定义概念的表达方法及其含义。
(2)提问导入固态、液态、气态的密度大小比较:发现水银的密度比很多固态物质的密度大,是一种特例。
点评:应结合课本的密度表,复习固态、液态、气态的密度大小比较。
4、密度公式ρ=m/v的巩固应用复习
(1)提问:把一块砖头劈成两半,密度有没有变化?
课堂讲评:应用公式演绎:ρ=m1/2÷v1/2=m/v,结果没变化。
点评:应同时结合密度是物质一种征性:同一物质密度相同,巩固物性知识。
(2)提问:把一杯水变成冰,密度变大还是变小?
课堂讲评:冰箱实验结果,冰的体积变大,ρ=m(不变)÷v(变大)=结果变小。
点评:应同时结合课本的密度表,比较水、冰、海水三者的密度。
5、密度的课堂训练:共5小题。
(1)给20 秒钟时间让学生做1-2题,提问答题、解题,老师结合学生思路课堂讲评。
(2)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做3-5题,提问答题、解题,老师结合学生思路课堂讲评。
点评: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练习,让学生充分了思考解题,老师的课堂讲评抓住学生的题解思想要点,进行以知识为纽带的思想互动,体现课堂教学艺术效果。
6、布置作业。
透过曾老师整节课的过程表现,可以总结曾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特点:
1、曾老师是重点大学物理系毕业生,物理基础知识好,思想反应快,说话交流善于聆听对方语义并及时应对回答,属智慧型、知识型老师。
2、曾老师的这些特点反映到课堂教学上,就能体现出很好的课堂教学艺术效果:老师讲课语音发出的同时 同步发出心意信息,并关注学生的思想反应,在聆听到学生理解反应时,再作进一步的课堂知识传递,这就是课堂教学艺术,师生心意信息的互通互动,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3、曾老师熟悉全班的每一位学生,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的提问能对每一位学生适当的提示,激发其思想意识信息,这有效地提高了在课堂的心意互动方面效果。
4、课堂上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完成练习,让学生充分了思考解题,老师的课堂讲评抓住学生的题解思想要点,进行以知识为纽带的思想互动,体现课堂教学艺术效果。
5、物理教学体现“物理现象的理解——熟记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这一物理学习过程。
为曾老师提出需要改进的一点意见是:结合课本内容,强化物理现象、物质属性、物理原理理解教学,体现“物理现象的理解——熟记物理知识”这一初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同一课题,如果让一位高中物理老师上课,则会以高中生的水平采用不同的知识切入点:则会单刀进入密度公式ρ=m/v,讲明ρ、m、v的物理单位,则进行习题训练,这样的教法,对于初中学生,在物理知识的理解上就会产生困难,以至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初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困难所在是要把物理现象转化为学生大脑中的物理知识意识空间,自然界的所有物理现象都是物理学习的内容,物理概念、物质属性、物理规律等,都需要相应物理现象思想意识空间的建立与形成,初中物理课本有非常多的插书、形象、直观、容易帮助学生形成物理现象的意识空间,初中物理教学应善用课本插图及论述,形象直观地学习物理知识。
曾老师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因为老师的物理水平高而选用物理定义文字讲解或物理公式导入等高端的物理课堂讲解方法,曾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紧扣学生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师生以物理知识为纽带的思想互动,这就是课堂教学艺术。
在此为曾老师提几点建议:
1、注要初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的知识生成特点,强化物现象、物理概念、物质属性、物理规律的基础知识训练,首先让学生学会理解,再行熟记,最后才是应用能力的训练。不要把初中生当作高中生或大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授。
2、不要因为日后教学经验的丰富,对中考考题的研究而演变成考题主导型的课堂教学,在物理课堂上满口腔是考题、满堂课是知识点的重要,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退化,物理课需以物理知识为纽带的师生心灵互动。
1.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点,深入地想,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失败的教训。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不一定是完美的,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在讲课过程中,感觉上的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火花的不断迸发……你也许会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对此,我们要及时记录下来。作为教师,听课的机会是很多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听到的多数是优质课,在听课过程中,通过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就是产生新观念和新思想的导火线。只要我们深入而冷静地研究对比思考,你也许会有新的认识或新的疑点,那么请及时把它写下来。此外,还可以对照自己的教学,通过阅读别人的教育教学论文或从浏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中捕捉写“教学反思”的题材。
4.写学生灵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二、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三、写教学反思的要求
1.立意要新。也就是你所写的教学心得体会,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不可重复别人的观点。
2.案例要真。在叙事时,事例一定要真实,而且一定要把事实讲明白,使读者看后既懂,又能学会用。
3.小中见大。从个别具体的事例出发,能体现出一般规律。注意把中心思想集中到一点上来,反映较深刻的问题和道理。使读者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个性看共性。
4.结构多样。教学反思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可以先简述文章的中心以及写此文的目的,再列举实例说清楚事实及过程,最后归纳小结教学的心得体会。
一、名词解释
1.剩余精力说
剩余精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spencer)。他们认为,生物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席勒是在研究美学时,发现愉悦是美学活动和游戏共有的特征而对游戏有所研究。他在《审美教育书简》中首先提出人和动物有剩余精力,从游戏而得到快乐,并不在乎认识游戏的方法,只不过因为精力的使用和自由。斯宾塞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剩余精力:由于神经中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疲劳,需要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精力就不稳定,超过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因而产生剩余精力。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剩余精力说的主要观点是:第一,生物体部有维护自己的生存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越强;第二,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第三,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气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所以就产生了游戏;第四,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护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因此,他们把人类的活动分成两种:一种是有目的的活动,被称为工作;一种是无目的的活动,被称为游戏即精力发泄。
2.松弛说
松弛说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拉察鲁斯(lazarus)和帕特里克(patrick)。他们认为,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滑稽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
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格鲁斯(Gross)。他认为,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
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Hall)。他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5.自主性体验
游戏之所以有磁铁般的吸引力,源于游戏的自由,这种自由的享有者是幼儿。幼儿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开始游戏,什么时候结束,玩什么游戏以及怎么玩,和谁玩,等等。谈及游戏,幼儿的心理状态总是放松的,因为他们是游戏的主人,持有这种“权利”所引起的体验就是自主性体验。自主性体验是幼儿游戏性体验的重要成分。
6.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指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进行模仿的动作,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7.象征动作
幼儿在游戏中的动作和生活中的基本动作不同,尽管在表现上类似,但意义却截然不同,比如游戏中幼儿模仿日常活动中拍球的动作,不是真要玩球,而是为了符合游戏的情景,配合游戏的需要。这种动作就是象征动作,即“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构性动作”。
8.感觉运动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
9.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幼儿在这种游戏中会把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情景转变,
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象征性游戏
,幼儿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
10.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根据故事、童话、舞蹈等文艺作品的内容,指导幼儿进行扮演的游戏。它需要背诵文学语言,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作品情节,分角色表达出人物性格。表演游戏属于一种特殊的角色游戏,很多学者把它归入角色游戏中。它是对童话或故事中成型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进行创造性扮演的游戏。
11.轶事记录法
轶事记录。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游戏或游戏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轶事记录可以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
12.交叉式介入法
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13.
专门化玩具
专门化玩具亦称成型玩具,是根据游戏的需要,专门设计制作的玩具,如各种交通工具、炊具、娃娃等。它们可直接充当游戏的成员或设备,有助于幼儿模仿成人的活动,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愿望。
14.
结构造型玩具
结构造型玩具,如各种积木、积塑、泥、沙、雪等。由于这种玩具的玩法没有定型,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可以利用这种玩具建造各种建筑物或者立体形象,对挖掘儿童智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有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能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
15.
智力玩具
智力玩具是指用以发展幼儿智力的玩具,包括各种图片、卡片和各种拼、插、套、镶嵌等材料。
二、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
1.游戏的觉醒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游戏的觉醒理论又称内驱力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伯莱因,他认为,觉醒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当机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刺激,提高觉醒水平,使机体感到舒适。
2.经典游戏理论有哪些贡献?
1.
强调游戏的发展是儿童与成人相互作用的结果
2.
赋予游戏以更为积极的重要价值
3.
对于学前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3.简述幼儿游戏的特征。
一、主动性
二、虚构性
三、兴趣性
四、形象性
4.幼儿游戏的外部条件
游戏的外部条件主要指成人为幼儿营造的物质环境及游戏的心理氛围。成人应认识到幼儿对游戏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游戏的难度应与幼儿的能力水平一致,游戏中不以最终结果为目的。
5.玩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一)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精神
(二)玩具有利于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品德行为
(三)玩具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6.简述幼儿游戏的认知分类。
(一)感觉运动游戏
感觉运动游戏即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实践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形式,一般存在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段。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徒手游戏或重复的操作物体的游戏。
(二)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象征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象征游戏表现为运用“替代物”,以假想的情景和行动方式将现实生活和自己的愿望反映出来。幼儿在这种游戏中会把一种东西当做另一种东西来使用情景转变,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通过象征性游戏,幼儿可以脱离当前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幼儿认知发展的水平。
(三)结构游戏
(四)规则游戏
7.幼儿游戏场地环境创设的原则是什么?
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二,符合幼儿特点。第三,保证幼儿的安全性。
8.
简答教师组织教学游戏时的主要环节。
组织这种游戏时,应有以下几个环节。
1.
准备游戏经验,投放材料
2.
确定游戏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
观察游戏
4.
参与游戏,指导游戏
5.
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9.
如何保证游戏观察的有效性?
观察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在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横向面要广泛,要关注班内每一个孩子,知道他们都在哪个游戏主题里玩,玩什么,和谁在一起玩,产生了哪些有价值的游戏情节。
其次,从教师观察的纵向说,要有一定的深度,
不要简单地只看到游戏的表面,而应看到孩子出现的游戏行为背后所蕴涵的发展意义。
最后,教师在观察孩子游戏过程中,还需要具备观察的灵敏性,要善于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热点和所出现的矛盾焦点。
10.简述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幼儿结构游戏的水平往往反映了其智力发展的水平,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构游戏水平。
(一)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在开始时通常只是无目的地摆弄结构材料,光拿着玩,还不会搭。小班幼儿玩结构游戏的时间一般是10分钟,在10分钟内幼儿能够维持建构兴趣和游戏乐趣,抑制非游戏行为产生。
(二)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中班幼儿进行结构游戏的目的比较明确,如果你在幼儿摆弄结构材料时问“你要搭什么”,幼儿一般能够明确地说出他想要搭建的主题。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时间一般是20分钟。
(三)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年龄特征
大班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结构游戏的技能,以积木游戏为例,大班幼儿能搭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能对称或加以装饰。大班幼儿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长时间的结构活动,并且出现多人参与的集体结构游戏。
11.
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一)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
1.
游戏性
2.
表演性
(二)幼儿表演游戏的作用
1.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方式
3.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激发幼儿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12.
如何对班级的玩教具进行管理?
1.
建立玩教具使用的常规
2.
合理放置,便于幼儿取放
3.
定期清洗、检修玩教具
4.
根据需要,及时增减玩具
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进行具体论述。
)
1.论述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游戏理论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性。
1.主要观点
(1)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席勒与斯宾塞。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身体健康的儿童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剩余精力需要发泄,而游戏就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发泄方式。
(2)松弛说。代表人物是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为了剩余精力的发泄,而是为了精力的恢复,儿童需要用游戏来恢复精力。
(3)前练习说,又称生活预备说。代表人物是格鲁斯。主要观点是:在童年时代就要游戏,游戏提供了儿童准备参加严肃生活的途径,游戏是儿童未来生活最好的预备。
(4)复演说。代表人物是霍尔。主要观点是: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2.评价贡献与局限性
(1)贡献: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并解释了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从儿童生理的不同侧面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从人的一般本性和共性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意义进行解释;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
(2)局限性:受生物进化论的影响从本能的生物性角度解释游戏;以工作作为游戏的对立面解释游戏;主要是主管思辨的产物,缺乏科学的实验基础。
2.举例论述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游戏反映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助于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幼儿在游戏中担当角色,体验现实生活中角色的感受,进而内化为自己的体验,加深对自己现实角色的理解,学会发现自我,发现自我与他人的差别。游戏让幼儿学会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化”的观点和思维的片面性。
其次,游戏有助于幼儿对社会角色的学习,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的活动,如过家家、打针等,又不受现实生活条件的制约;既能充分展开理想的翅膀,又能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的感受及人际关系。通过扮演成人角色,对成人行为态度进行模仿,幼儿在思想上了解了自己和自己同性别成人角色的关系,逐渐形成了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最后,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游戏的规则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觉纪律。利用游戏的方式能够培养和巩固良好的
道德品质,提高道德的实效,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游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道德知识,发展道德思维,促进道德认知的发展。通过游戏,寓教于乐,培养幼儿积极、肯定性的道德情感。通过游戏,磨练意志,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志和品质。通过游戏,知行合一,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3.试论述如何在幼儿园中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含义是: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活动之外,发生次数最多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对儿童的生活或生长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活动。
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要用贴近幼儿生活的、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方法来组织活动,让幼儿每天都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要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充实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的现象。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将教学活动游戏化,模糊教学与游戏的界限。游戏化的教学活动的组织关键是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兴趣性,体会到成就感,从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应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提供必要的游戏条件,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
4.举例说明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什么作用?
根据游戏与教育教学任务或目的的结合程度的不同,游戏可以分为本体性游戏和工具性游戏。
本体性游戏也称目的性游戏,是指幼儿进行自主、自发表现的游戏,游戏目的在于游戏本身,强调游戏本身的内在价值和游戏的自发性。这种游戏强调幼儿可以主动支配行为和自由参加游戏,它反映着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兴趣爱好,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都属于此类游戏。
工具性游戏也称手段性游戏,是教师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而组织的活动,以游戏为教育手段,通过游戏让幼儿掌握大纲要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按一定方向发展。工具性游戏的直接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在于通过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游戏形式促进教育活动的有效进行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这种游戏强调游戏外在的工具价值即教学价值,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都属于此类游戏。
这两类游戏在实践中开展时,本体性游戏突出了游戏主体——幼儿的自发性,工具性游戏把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手段,教师的控制程度较大。实际上,无论何种形式的
游戏,其目的都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其开展既要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又不能完全放弃教育者指导作用的发挥。
四、案例分析题
根据游戏的观察原则与指导方法,分析案例中该教师的指导行为与时机是否正确,并给出你的建议。
案例:大班游戏:“飞机场”
地面监控台的“播音员”开始播音:“MF8417飞往海南的航班准备好了吗?”播音过程伴随着笑声,又由于孩子本身发音较为含糊,再加上麦克风的扩音效果,整个游戏区显得异常嘈杂。紧接着又开始播:“MF0188飞往北京的航班准备好了吗?”由于两个航班摆放在同一个区域,加上整个游戏区原先就较为嘈杂,对于“播音员”口齿不清的通知确实是听不清楚。
十五分钟过去了,前往海南的候机“乘客”还没有等到登机的通知,孩子们开始显得不耐烦了。这时候教师以乘客的身份介入了,教师手拿着机票很不耐烦地说道:“你们这航空公司也太不准时了,怎么到现在还不起飞,我可是要去谈生意的,迟到了你们要负责的。”监控台幼儿连忙通知道:“飞往海南的航班准备起飞。”老师又问道:“什么时候可以登机?”这时“播音员”又开始通知:“飞机马上就要起飞,请乘客们在2号登机口登机。”下面的乘客立刻为“播音员”纠正过来:“不是2号登机口,是1号登机口。“播音员”连忙改正过来。“乘客们”开始伴随着音乐陆陆续续登机了。这时,教师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登上了飞机,但飞机仍然不起飞,教师就来到孩子旁边一字一句地教孩子通知飞机该起飞了,但由于孩子的声音很模糊,“机长”也是在教师眼神的暗示下起飞了。飞机随着音乐的声音在慢慢地飞行着,这时“机长”突然朝着“空姐”大喊:“赶快把东西收起来,飞机要冲下去了。”“空姐”连忙把东西收起来,这时又听到“机长”喊道:“飞机就要爆炸了,请大家准备跳机。”地面监控台的孩子听到后,就拿起麦克风问到:“MF8417的航班出了什么问题,机长请回答,请回答。”“机长”回答道:“起落架出问题。”监控台发出指示:“紧急迫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