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区域冷链物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果蔬是目前人类食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生活需要的营养源头,果蔬是鲜活食品,很容易腐烂和老化,导致了对果蔬的流通难度加大。加强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能够有效的降低果蔬流通的难度和风险性,保障了果蔬的新鲜程度,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就目前我省果蔬产品流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冷链物流管理的探究和分析,可以发现,在我省冷链物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省当前果蔬冷链物流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且提出相对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果蔬;冷链物流;对策引言
瓜果蔬菜是目前人们生活质量和营养来源的重要保障,果蔬又是容易老化和腐烂的鲜活物品,因此,果蔬冷链物流在流通的经济发展中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果蔬冷链物流可以避免果蔬的快速老化和腐烂,保障果蔬的新鲜度,有效的提高果蔬的品质和冷链物流的流通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果蔬的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对容易腐烂、容易老化的鲜活产品在进行生产、运输、销售之前保证其在低温的环境中的新鲜程度,减少产品的损耗和污染。果蔬冷链物流的环节包括果蔬采集、包装、加工、存储、运输以及销售等,是一个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但是,只要该系统中的某一个子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影响整个果蔬产品的质量和效益[1]。
1.甘肃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1.1甘肃地理区域经济概况
甘肃省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多名族的省份,是我国璀璨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甘肃省有45个民族,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到230万人左右,共有21个县市,地理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在如此广阔的地理区域上,甘肃省的土地多半处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戈壁草场等地带,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所以,甘肃省都以农作物为主,依靠种植果蔬作为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我省农副产品相对于别的省市来说还是比较丰富。目前,对于果蔬的种植面积大约达到700多万亩,年产总量约为2000万吨,每年外销和出口的蔬菜大约为200万吨,产值达到45亿元左右。我省共有400多座冷藏库,其中包括高温冷藏库140多座、低温冷藏库190多座、冻结冷藏库70多座,每座冷藏库大约能容纳140万吨的果蔬。我省冷藏运输车达到450辆,每辆运输车能够装载20万吨的果蔬。从事冷链物流的企业约为30家以上,从事冷链物流的人员有1500多人左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果蔬批发和出口的质量与鲜活程度[2]。
1.2甘肃“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
随着甘肃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居民的购买力度逐渐增强,人们对食物的新鲜程度、安全性、是否绿色、是否无公害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开拓我省果蔬的销售途径,扩大果蔬的销售区域,同时保证果蔬产品的质量,从而加大了我省冷链物流的管理和服务的力度。自2010年以来我国颁布了各项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文件,使得冷链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与机遇。2012年,我省根据“十二五”规划加强了对冷链物流的管理,并且采用有效的措施促进其发展,我省将重点建设农作物体系的冷链物流系统。近几年以来,随着我省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建成,目前在多处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物流中心,服务我省和联系外省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与此同时,甘肃省政府还相继提出了一系列的能够大力促进我省冷链物流流通的政策和措施,加快我省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完善我省跨区域果蔬运输通道、给予冷链物流资金赞助、建设冷链物流果蔬的合作等为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因素。
2.甘肃果蔬冷链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对销售农产品的需求量与供应量的不断增加,引起了果蔬冷链物流的重视。目前,我省果蔬冷链物流的流通率达到百分之六,冷藏运输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冷链物流对果蔬的流通性正在不断的完善阶段。随着冷链物流不断的推广和应用,而冷链物流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崛地而起[3]。尽管如此,我省果蔬冷链物流系统还是存在不足之处,对于冷链物流在果蔬的收集、运输以及存储等物流环节上存在或多或少的损失。发达城市的损失率一般在百分之五左右,而我省的损失率达到百分之十五甚至是百分之三十。发达城市的果蔬流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我省的大部分果蔬还处于常温流通,因此要加大冷链物流管理的发展。
3.甘肃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突破对策
3.1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
对冷链物流管理上要加大投入,建立企业为主导,政府赞助和多参与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从而加大冷链物流的发展,在起步阶段物流的配送和运输上,政府的赞助和引导是尤为重要的,在硬件和软件以及管理投资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要逐步完善该系统。物流企业能够有效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政府应该根据冷链物流的特点,对其进行大力投资,并且慢慢形成多方参与投入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根据冷链物流的形势,对果蔬产品进行多种形式的冷藏,建造大型的批发市场和果蔬的配货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第三方物流配货中心。
3.2提升冷链物流的技术能力
对于果蔬新鲜度的保持,首先应该在农村建立农民会用且实惠的果蔬保鲜体系;其次,在城市建立果蔬的处理和低温配送中心,改善果蔬存储和销售的方式以及运输条件;最后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研制更多且适合的冷藏保鲜体系。
3.3加快果蔬冷链物流信息化进程
对于果蔬冷链物流信息化进程主要是通过建立果蔬冷链物流信息的收集、处理、咨询以及等信息的共用平台,让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信息进行共享。大力的推广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电子交换系统的使用,对冷链物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保障果蔬的新鲜程度以及安全性。
3.4加强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在高等院校设立专门的冷链物流管理专业,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在建立专业的同时应该从食品科学和低温冷藏以及计算机物流管理等科学领域安排课程。让优秀的骨干教师到冷链物流公司进行学习或者请冷链物流公司的专业人才到高校内来授课,加强师资力量。对于企业在职员工,企业应该给予其去进修培训的机会,以此来达到员工在技术水平上的提高,与此同时,物流企业也要制定相关的措施与对策留住企业的优秀人才。
4.结束语
甘肃省是相对大型的果蔬生产基地,果蔬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于我省来说尤为重要,但是,我省的冷链物流还处于发展阶段,跟其他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想要大力发展果蔬的冷链物流就必须要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提升冷链物流的技术能力,加快果蔬冷链物流的信息化进程以及加强果蔬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只有做到这几点,冷链物流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既能够保障果蔬质量还能够提高果蔬产品的收益,有效的促进我省果蔬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缪小红,周新年,巫志龙等.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研究进展探讨[J].物流技术.2009,28(02):24-25.
产业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根据自治区、上级工作部署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乡村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建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补齐季节性农产品短板。现将我区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冷链物流仓储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业正在探索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区已建成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总容量约35万吨;新建成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八桂粮油有限公司等规模性冷冻库17家、总容量15702.88个立方米,全区在建冷冻库容量1200个立方米;据统计,全区2020年计划新建中冷优吉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市润百家食品有限公司等冷链仓储12万个立方米。
(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
冷库建设正由传统冷库向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快速转型,制冷工艺从高温、低温发展处理器,为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恒温、制冰等各种类型。运输车辆向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层温”冷藏车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蔬菜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
(三)冷链企业稳步发展。
一批肉类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田间地头冷链物流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三类经营主体:一是以批发市场为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桂中农贸万吨冷库;二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冷链企业,如广西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等;三是加工企业冷链仓储,如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政策扶持、社会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我区冷链物流业迅速,不少社会企业建设冷链仓储需求量大,但相关扶持冷链物流业政策少、上级奖补标准过低;又因基础建设投入大,难以推动大型冷链仓储规模建设。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缺乏,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季节性的生产性冷库在淡季时没有进行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冷库较长时间闲置易造成非正常损坏和老化加速。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除桂中万吨冷链以冷库租赁为主外其他企业经营模式多为自建自用,没有形成区域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服务网络,难以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编制产业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联合相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产业布局优化引导市场发展,结合我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在有效整合资源、强化集约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冷链物流业发展布局,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寺山镇、蒙村镇、小平阳镇、陶邓镇等东、南片区区两条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以凤凰镇、迁江镇、大湾镇等西、北片区种植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二)加强宣传动员、注重社会参与。
联合发改、经贸、管委会等部门及时出台冷链物流建设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利用政府官网、广告牌、微信媒介加大政策宣传,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对接双汇、顺丰等冷链物行业巨头打造“兴宾牌”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动员社会参与投资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
【关键词】农民增收 农产品 冷链物流
引言:近年来,“三农问题”得到极大的重视,其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问题的一大重点问题。农产品价格的稳定,能够避免出现“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解决了农产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农产品错季销售,可以使其价格趋于稳定。采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既能拓展农产品销售区域,还可以延长农产品销售周期。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能稳定农产品价格,力促农民增收。
文献综述:两会代表汪爱群认为:加强冷链物流政策扶持。汪爱群认为,低温冷链配送中心专门从事生鲜农产品的储存、分拣、包装、配送,而“中央大厨房”则可以把各种蔬菜、豆制品、猪牛羊肉加工好,净菜上市,市民拿回去就可下锅。(汪爱群,2013)我认为,相比冷链物流的专门化发展,更加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视,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
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我国2006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冷链”的定义为: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设施的物流网络。这里农产品泛指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等生鲜易腐农产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生鲜农产品在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上始终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的一项系统工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国家如何富强,在现阶段,农产品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我国农产品连年丰收,但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却十分普遍,农产品流通的滞后性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我国农产品价格偏低,也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毕竟大多数农村人员是以耕地为生,因此农产品的价格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逐步适当提高农产品价格,这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个根本性措施。但农产品价格一时上涨过多,城乡中低收入群众承受不了。在平衡双方矛盾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就需要通过冷链物流的过程来实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多,可是需要冷链物流运输的生鲜农产品实际上依然还是通过以往的常温物流系统来实现,这致使我国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民收入上的损失。同时,也是由于流通过程中的很多不稳定性,农产品价格也会因为一些自然地理因素而产生大幅度的波动,才会有了“菜贱伤农,菜贵伤民”这一说法。虽然随着要求的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也随之发展起来,可是跟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相对落后,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农产品流通损耗,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尤为重要,是一件十分迫切的事情。
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装备设施配置相对落后,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首先是冷链物流设备设施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kg;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为 0.3%,而美国为1%,英国为 2.6%,德国则达到 3%。同时冷链物流资源分布不平衡,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冷链设备设施相对集中,中部农牧业主产区和西部特色农业地区冷库严重短缺,部分中小城市仍然缺乏基本的冷库设备设施,根本没有能力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低温保障。[1]还有就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不健全,冷链物流各节点参与者无法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严重阻碍冷链物流发展。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还未大面积普及,产后预冷、低温环境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处理手段无法普遍运用。而且我国目前缺乏冷链物流方面专业性人才,人员素质和管理方法也未能适应冷链物流发展的需要,缺乏冷链物流的先进经验。
3.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坚持贯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对其进行完善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明确规定,到2015年,果蔬冷链流通率要提高至20%以上,果蔬冷藏运输率提高至30%左右。在加强冷链物流的有效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及相关单位应该积极执行,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完善规划中的欠缺。比如根据土地气候资源优势,合理规划种植养殖区域,禁止在规划区域外随意耕种养殖,以致于造成资源的浪费。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发挥土地气候资源的优势,有利于相应冷链设备设施的配置。同时加大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相互联系反馈调节的机制,实现多方的有效参与,及时解决冷链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3.2制定和完善冷链物流法律法规、加快标准化建设
法律法规和标准化是保障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的法宝,因此要规范建立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主体各节点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规范和标准化体系,使冷链物流过程摆脱各市场主体的随意,要使用一个统一的标准。重点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比如农产品冷链温度立法、对易腐食品因缺乏冷链造成的垃圾收取高额环保费、冷链物流环境的监控办法、冷链物流业绩评价指标等,以促进整个冷链物流行业的大力发展。制定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使得冷链物流健康有序的发展。
与此同时,还需制定出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备、设施、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可供参考与执行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例如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求、运营流程、冷链能耗与效率等方面要给出一个明确统一的规定。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的基础上,通过一个过程慢慢全面地实现标准化。
3.3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普及运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加快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冷链物流设备及技术。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就要重视冷链物流相关设备基础设施的投入,如果没有配套的冷链物流设施,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相应的要求根本不可能实现,仍然会导致农产品腐坏浪费的现象继续下去。因此,一定要加大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投入,适当地添加和更新冷冻冷藏设备设施,特别是优先解决农牧业主产区冷链物流装备严重短缺的问题。还要建立畅通的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使信息反馈实现及时性准确性,冷链物流各节点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时掌握农产品产、供、销等相关信息。
在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的情况下,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 100%,水果和蔬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出现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前瞻性和大局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普及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运用范围,让更多的企业机构认识到冷链物流对于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这样减少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以及浪费,也降低了农民的损失,通过节流的方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与此同时要尽快普及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适当引进国外冷链物流先进技术和开发具有本区域特色的冷链物流实用技术。我国冷链物流还属于刚刚起步,应该加大力度培养更多懂得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定期地进行人员培训指导,普及冷链物流专业技术知识,也要对在职物流岗位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以便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为了适应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培养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优秀的物流人才能够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流通服务的质量。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一是引导推动高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专业学科、开设相关课程、发展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再就是,加强企业与专业机构的合作,积极组织举办高水平冷链物流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的物流人才,从而解决我国目前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3.4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动业务外包
由于农产品易腐坏的特性,我国传统的农产品常温的配送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要求。而冷链物流作为一种对基础设施和管理要求都很高的高端物流,自营也难以达到一个高水平的标准。[2]而第三方物流具备专业性、设施设备齐全、货源广等特点,培育和壮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它们能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标准化的设施设备操作、科学的管理,以及数量上的规模效应,可以再成本方面显现出极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加快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强化冷链的执行和监督,引导第三方物流向正规的冷链物流发展,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有着先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地有效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抓起实现低温控制,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这样一来也能够满足越来越多生产供应商对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的选择。
3.5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农产品成品的质量。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开发并推广使用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 对冷藏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推进冷藏链设备完善和提高。要对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要实施 HACCP 控制,确保冷藏农产品在各环节中的质量保证。要加大对冷藏链农产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争取获得市场的认可,提高消费者对冷链食品的认可程度。[3]
3.6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
有时冷链物流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物流成本的提高以及生鲜农产品的腐坏浪费。我们可以采取对消费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处理,以便形成生鲜产品开发及引导,再到新产品返销到市场,使整个流程的信息畅通,反应速率迅速。保证网络的畅通性,使得通过冷链物流运送的农产品流通比例提高。
为了有效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实现各节点之间的有效衔接,缓解各节点相互之间严重的脱节现象,提高组织协调性,形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网络,有效地控制和整合物流的效率和效益,组建我国冷链物流联盟,进一步联合各方面力量,有效规划成立以区域和农产品品类为特征的联盟使产品需求、物流商流、冷链物流运作和产品生产有机联系起来,使信息网络完整畅通,也大大减少了物流环节,从而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把组建各级农产品冷链物流联盟作为当前冷链物流链条整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加强上游农产品生产者组织与制度的保障,使中游的企业运作相对顺畅并提高其稳定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冷冻加工和经营过程本身。
结语:在我国,农产品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严重腐坏,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从而可以实现农民的增收。
参考文献: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
[2]陈妍,齐晗.降低农产品冷链物流成本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距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 20%、30%、36%以上,推动全社会通过改造、扩建和新建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的发展目标只剩下将近3年时间。因此,无论是从加快农产品冷链体系建设,还是响应国家政策目标的角度而言,今明两年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这一产业“硬件”的任务都十分迫切。
2011-2012年,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如上海、江浙以及湖北、河南等地,重要的运输港口的冷库需求量也比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产品深加工的步伐和规模,促进了食品精加工及冷冻冷藏迅猛发展;同时对冷库吨位、规模和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行业的发展,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藏中,采用了更多新的冷库模式。它以全新的建筑理念即标准化、模块化、工厂化等替代了原有冷库类建筑的建造模式及运营方式。据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容量的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上半年,浙江已达100万吨以上,江苏约40万吨,上海约为42万吨。而我国西部最大低温冷藏物流中心也已在重庆竣工。
但是,从市场对冷库的需求趋势来看,我国现有的冷库容量还十分不足。美国现有冷库资源2200万吨,近33亿立方英尺,我国现在拥有冷库是900万吨,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五倍,中国以冷库为主体的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将非常巨大。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自2012年到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将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产业群。根据这一规划,目前,各地都已开始了加快落实的步伐。如四川已经明确:今明两年将以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新建和改造提升相结合,以大中城市为先导,全面推进全省冷链物流体系发展,形成“一核、四带”为基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布局。“一核”:即重点在成都及成都周边发展以市场为依托的综合型包括肉类、水产、蔬菜、水果等交易冷藏配送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核心区域; “四带”:即建成以成都为核心辐射全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四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带。该规划还确定了冷库建设、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果蔬冷链物流、乳制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和监测、冷链物流企业培育等八个方面的重点工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政府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大,农产品冷链基础设施这一“硬件”的建设和市场发展空间,今后必将更加扩大,并将伴随着信息化、可追溯系统等“软件”的发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现代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之路。我们期待着!
我国冷链物流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哈尔滨铁路枢纽是我国东北北部地区的枢纽中心,有京哈、滨洲、滨北、滨绥、拉滨、哈大高铁、哈齐客专等7大铁路干线及在建哈牡客专以及哈佳快速铁路在此汇集。在哈枢纽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将依托铁路专用线和铁路冷藏车运输优势,辐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充当黑龙江地区城市快消品、冷链食品等资源的中转整合基地,日用消费品、冷藏冷冻食品黑龙江省的分拨中心;黑龙江省日用消费品、食品类资源的储备与调拨中心。同时以市场交易带动物流仓储配送,实现“前店,后仓”的完美结合,从而优化及整合本区域日用消费品、食品物流资源与通路,集约化本区域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实现物流前端商品的集约化整合、末端商品的城市共同配送。
1 选址
2013年全路货运改革以来,哈尔滨铁路局抢抓中国铁路总公司三年货场改造规划的机遇,对哈枢纽物流功能做出重新布局,已建成哈尔滨东、滨江零散快运物流基地,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正在规划新建新香坊物流中心,定位在集装箱、特货、煤炭仓储配送基地,并选址夏家,新建专业化冷链仓储、配送物流中心。以此构成哈枢纽功能强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物流场站集群。
新建夏家冷链物流中心接轨于哈尔滨南站,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镇,在京哈线、哈大高铁及哈屯线之间狭长区域,长约1.1km,最宽处约175m,最窄处约45m。距哈尔滨南站西侧约2km处,处于城市南部,第一出入口距离城市干道哈双路0.4km,距离环城高速入口约8km;第二出入口与城市规划主干道衔接,至城市规划道路距离约150m。总体上看,物流基地地形较简单,地势平坦,处于四面环铁路的狭长地带,且与周边道路衔接条件较好。
2 功能定位
2.1功能定位。在哈尔滨铁路枢纽中作为专业化冷链仓储、配送基地。
2.2 产业定位。为常温类居民日用消费品、恒温类食品、气调保鲜类、冷藏类、冷冻类、进入流通市场的超低温类产品以及黑龙江省周边地区牛羊肉资源和淡水鱼等水产品类集货整合基地、本地特色农产品集货等业务。
2.3社会物流供应链功能定位。为承接黑龙江省冷链物流枢纽功能,服务哈尔滨周边居民消费的城市共同配送中心功能,充当黑龙江特色农产品与国内其他地区及国外的集货整合基地。
2.4客户群定位。为连锁商超类企业,如:大润发、家乐福、华联等;连锁餐饮类企业,如:肯德基、麦当劳、吉野家等;居民日用消费品、食品类批发商、商类企业;外地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快行线、郑明物流、鲜易供应链等;零担商品运输类企业,如:德邦、佳吉、新邦、新杰等;电商类企业,如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天猫;快递类企业,如EMS、顺丰、三通一达;公司、企事业单位团购类企业,农产品贸易类;政府等储备需求单位,如储备肉、储备菜;军队等补给需求企业。
2.5服务项目定位。包括:到发货装卸业务;仓储业务;物流理、分货业务;物流流通加工业务;城市共同配送业务;农产品贸易类业务;报关、提关业务;上门取货业务;物流托管业务;物流信息服务。
3 规划设计方案
3.1 接轨站设计。新建夏家冷链物流中心接轨于哈尔滨南站。哈尔滨南站是哈尔滨铁路局管内唯一的路网性编组站,接发列车和调车作业条件好,专用线在该站接轨,专用线取送车作业方便,对车站运输组织干扰小。
3.2 场站设计。专用线接轨于既有哈屯上行线K1+426.563,沿哈屯上行线方向走行0.45km后进入场内,根据物流中心低温、常温仓布置条件及装卸鲎饕捣绞剑在场内设R-600m曲线货物线1条,满足货物线有效长度为650m。
新建物流中心场内设长123.74m×宽63.74m×1.1m高货物站台1座,货物站台上设低温货物仓库1座,面积10823m2;设长70.54m×宽41.54m×1.1m货物站台1座,其上设常温库1座,面积2931 m2。
场内设货场道路,预留环形道路条件。主干道路宽度15m,其余道路宽为10.5m,道路与线路交叉处设场内平过道2处,道路采用混凝土路面,平过道采用橡胶道口板。场内机动车辆进出通道利用哈屯线上跨哈大高铁上跨桥(哈大K921+032),受线路限界及桥上防撞墙限制,桥上道路通行宽度为15.0m,限重为60吨;场内非机动车道进出口利用既有上跨哈大高铁箱型桥(哈大K921+140),桥上道路通行宽度为7.0m,桥上限重20吨;
3.3 功能分区
①仓储区。作为标准化货物储存区的仓储库房,主要进行货物的存储保管、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工作。根据实地调研,哈尔滨市目前中小型物流企业平均每家需要低温仓储面积为500~1000平方米不等,结合本项目实际用地情况,可引进30~50家中型物流企业。除了一般的仓储配送作业,具备货物入库所要进行的一些相关作业功能,如车辆到达、卸货、验收、货位管理等。在仓储区中应规划配货暂存区,货物在配送之前统一码放在此区域,然后进行统一配送。
②综合服务区。综合办事大厅及金融服务中心:主要为物流基地内入驻企业提供咨询、查询、银行、保险、工商、税务、环保、法律咨询等综合配套服务场所。
信息交易及信息服务中心:为物流基地内客户及社会物流供需方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信息供需方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看所需信息;为物流基地吸引范围内的物流企业、货代企业提供一个自由交易的平台,各家物流、货代企业均可在该区内设立办事处,是货物托运人和承运人交换货运信息的交易场所。
商务交流及洽谈服务中心:为入驻物流基地的企业、物流公司提供商务交流、商务洽谈的综合办公场所。
物流基地管理处:为管理物流基地的生产服务及管理人员、路内其他部门派驻机构提供的办公场所。
③道路规划。本项目内道路由主干道和次干道组成,主干道是主骨架,连接物流基地内外的主要物流通道;次干道是物流基地内的主要道路,连接物流基地内的各个功能分区。
④停车场。根据预估数据本基地日均进出场大型车辆数为60辆、中型车辆数为60辆、小型车辆数为180辆,按10%车辆暂停停靠规划所需的停车场面积。大车停车位规划在食堂宿舍楼右侧,可停靠30辆大车的停车场。
采取“自营+联营+外包”的运营模式,将物流中心进行功能打包,实施统一管理、分包运营。并将各功能区块儿进行业务划分打包,对各项业务进行估值,制定业务收益指标,通过自主运营、联合经营、外包的模式获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