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冷链物流背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禽、蛋、菜、果、茶、中药材、食用菌、魔芋及淡水鱼生产基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研究湖北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对降低其流通损耗和物流成本,构建湖北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制约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生产量和流通量的逐年增加,国内冷藏冷冻食品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冷链物流的经济及社会效应日益显现,但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以下严重制约。
1、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资源严重缺乏
湖北农产品冷链资源集中于武汉市区,除白沙洲市场的近10万吨冷库外,还有万吨冷储、武汉肉联、山绿集团、东西湖3万吨冷库等,总容量已突破20万吨,并有40万吨的冷库在建中。但湖北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部分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的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 “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率过低。与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巨大需求相比,仅“高温冷库”一项的需求缺口就高达5万吨,其供应远不能满足冷链物流需求,是制约湖北省农副产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2、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
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除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之外,冷链物流装备落后、单一,通用型冷库居多,专用库匮乏,缺乏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支撑,一部分生鲜农产品产后无法在低温环境下分等分级和加工包装,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困难,更无法形成航空、内河、公路和铁路物流网的“无缝对接”,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达95%相比,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差距巨大。
3、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信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具有统领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对接。湖北县级以上政府公共信息网络较健全、信息量较大,但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能力缺乏,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农产品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之间基本处于分割状态。
4、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业发展缓慢
由于湖北省冷链物流产业相对比较薄弱,现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急需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少且分散,更缺乏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使第三方冷链物流的专业性、规模性及成本优势在湖北未能充分发挥。
二、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模式比较
根据我国和湖北的现实状况,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较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营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农户或农产品基地自营配送的传统物流模式。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自营物流占有较大比重,且分散在采购、运输、储存、田间作业、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类物流活动中,其隐性支出和风险很大。这种模式成本较高,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分工专业化、组织化的发展趋势。有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占农业总成本的30%~40%,鲜活农产品则高达60% 以上,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则控制在10%左右。对多数规模较小的农产品经营者而言,自营物流模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要求。
2、契约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农户+运销企业”、“农户+加工企业”、“公司+农户+保险”以及“公司+合作社”等几种合作方式,它们可为加工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和农贸市场批发商提供稳定的原料,使产品销售相对稳定;但多数农产品经营者规模有限,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弱,在应付与合作伙伴的利润分配与议价权方面处于劣势,一旦信息不对称,物流需求方利益很容易受到侵害。
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模式
这种模式以农民为主要成员,围绕某个专业或产品按照自愿、自立、互助原则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在技术、资金、购买、销售、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我国目前的这种组织主要是由政府涉农部门牵头兴办,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运输业等4种行业。该专业合作组织介入农产品流通,通过集体采集收购、集中储藏、包装、运输配送,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流通初始阶段物流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物流整体效率,在分配上,物流需求者还能够从物流组织化、规模化运作中获取收益。但农业合作组织缺乏掌握农产品物流专业知识的人才,不能有效把握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个物流情况,信息反馈机制缺失,其作用和影响范围有限,如果农产品在流通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及额外成本,合作组织将难以承担。
4、联盟型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运输商、加工保鲜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以建立农产品物流中心为组织形式,实现利益联结和优势互补。它一方面通过运输商将各处需要流动的农产品集中起来,并利用联盟在信息上的优势对物流方向、物流路径、物流量以及物流发生时间进行统筹管理,有效地减少物流环节,优化物流路径,缩短物流时间,降低物流损耗,节约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它将农产品流通加工、储藏、运输、配送等各种物流功能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并投资大量的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如分级包装、冷冻储藏、冷藏运输等,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保值增值。这种模式能够带动各方积极参与,专业化分工明显,效率较高,也为物流主体提供了公共信息平台,使交易双方有更多选择;但同时中间批发商仍然可以对直接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信息封锁,损害他们的利益。
5、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是由供应链上的第一方(农产品生产商)和第二方(买方和顾客)之外的第三方来承担物流服务的运作模式,即第三方不拥有商品也不参与商品买卖,只为顾客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物流服务。从物流需求者的角度,这种物流模式实质上就是农产品物流外包模式,即以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集中精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农产品物流业务以合同(契约)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它是一种长期的、战略的、相互渗透的、互利互惠的业务委托和执行模式。该模式促进了流通与生产的分工合作,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有利于实现物流标准,也是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湖北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种养业分散、物流需求层次多样化,单纯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带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
三、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对策
物流产业发展的轨迹、态势及特征是对产业发展环境条件的一种能动的综合性反映,体现着产业发展内在规律性的要求。农产品冷链物反映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的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生产性与销售性、国内与国际、上游与下游、自营及第三方物流等各种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从商业运行机制角度分析,笔者主张立足省情,实施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的差异化发展策略,即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进行阶段性设计,区别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优势与劣势,避免同质化竞争,分步实现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目标,并提出以下对策思路。
1、物流外包: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
从国际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发达国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除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保证之外,与之配套的商业机制是重要保证,而物流外包是其主要的商业运行模式之一。国际快餐巨头麦当劳餐厅的冷链物流就是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夏晖公司而获得成功的。
从战略层面看,物流外包业作为新兴先导产业之一,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它使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可以在湖北乃至全国进行转移和传递,其速度快、范围广,对农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是显著的。湖北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可以与沿海或中西部其他城市有效合作,积累和发挥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湖北构建区域性物流枢纽要地起到孵化器作用,为促进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发挥了战略作用。
从物流需求层次看,湖北多数农产品经营者规模较小,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较弱,在物流活动方面迫切需要第三方物流企业参与。第三方物流可大大缩短产销距离,有效保证供给的及时性、灵敏性,使农产品销售渠道更为畅通,同时,可使农产品经营者有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业务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从物流供给层次看,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其强大的购买力和货物配载能力,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低廉的运输价格,其精心策划的物流计划和灵活的运送手段,可节省物流费用,减少在途货物积压,能最大限度地加速库存商品周转,提高流通速度;也促使过去分散于多处的物流资源集中处理,发挥整体优势和规模优势,促进传统农业物流的现代化、专业化;还可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使农业生产的效益最大化。
总之,农产品物流外包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不容置疑的,它有利于突破湖北与发达地区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打造湖北新的经济增长点,其理应成为未来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
2、半物流外包: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过渡定位
根据目前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要达到完全物流外包水平,需要有一个过渡的发展阶段。这是因为农产品冷链物流链较长,所依据的基础设施要求较严,包括具备一批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发达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心,能够引进、消化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以及产权许可证贸易或软件贸易等。笔者认为,实施半物流外包即农产品冷链物流制可以成为一种选择。
物流制属于商业物流外包的一种模式,即农户、经销商为了集中核心业务(农产品生产与经销),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将农产品物流业务整体委托给农产品物流公司(个人或企业),而商为委托人提供其所需的配套服务,维护委托人权益的一种形式。农产品物流制的特点:第一,实现方式灵活多样,前期投资小,收益显著;第二,能有效解决农产品物流不畅问题;第三,通过对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有效降低农产品载运途中的损腐率;第四,洞悉市场需求的变化,为农民提供及时的信息,改善农产品的品质、种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等问题。
农产品物流实际上是农产品产销组织联盟,上与农产品生产者相连,下与政府、农产品销售机构相连,成为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链条上的核心环节。其人员组成包括: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聘用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人才作为领军人物;在没有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地区,由政府牵头,外聘专业人员,或者引进物流公司成立区域性物流机构,作为物流公司下设单位的组织者;从成熟地区或高校选派人员组织团队、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迅速掌握物流实务知识,服务社会。
农产品物流方式之所以称为半物流外包,是因为它与物流外包一样,物流需求方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实现农产品生产与经营的有效配置,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但它不是以完全的供应链体系为前提,只是形式上与物流外包类似。由于其具有因地而异的特性,业务还超出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范围,在一些地区被广大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者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它可以成为湖北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的一种过渡形式。
3、物流形式多样化: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差异定位
非物流外包是第三方物流方式以外的各种方式,包括自营物流、契约型物流和联盟型物流等模式。由于湖北农产品物流供应方存在“小、散、弱”状况,加之冷链物流需求地区差异大,因此,在现阶段湖北应走农产品冷链物流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道路,以适应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外包不同阶段的状况。
(1)差异化模式之一:“农产品批发市场”型冷链物流。根据湖北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形成区域主导产品,沟通连接产运销商户,打造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并发挥其聚集及辐射功能。如在襄阳和随州物流圈发展高山菜、柑橘、生猪的生产和批发中心及全国性的食用菌批发交易中心。
(2)差异化模式之二:“农户+基地+企业”型冷链物流。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导,重点围绕一种或几种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促进了农户或基地、流通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的有机接合;通过的服务,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路子。如荆宜物流圈可在现有农产品流通的基础上,逐渐将该区发展成为湖北省的山羊、水产品、魔芋、高山无公害蔬菜、板栗的生产和批发中心。
(3)差异化模式之三:“配送+连锁”型冷链物流。以连锁超市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者,构建农产品交易的物流平台、信息平台、销售平台以及客户数据库等基础平台,通过与生产者签订合同的方式,连接农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及最终消费者,从农产品生产地到配送中心,再由配送中心分配到各大连锁超市或卖场的物流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产品质量、加工和管理的标准化,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店铺的存货和损耗,具有规模、质量优势,有利于提高生鲜产品物流效率,有利于实现生鲜产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链条上都处于低温状态,有利于超市自创品牌,是今后较长时期内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流模式。
(4)差异化模式之四:园区型冷链物流。近几年来,湖北周边省份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较快。如河南万邦城物流园区将打造功能完善的农产品物流综合体,其项目一期占地1600亩,总投资15亿元,主要进行蔬菜、水果、粮油交易区、冷藏保鲜库等项目建设,2015年全部建成后的物流园农产品年交易量将达2000万吨以上,年交易额500亿元以上;总投资达8亿元的湖南益阳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湖南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江西省最大、库容量达10万吨的超大冷库为核心的新雪域物流园区目前已落户九江市东港区,这些都可成为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经验借鉴。同时,湖北冷链物流园区也在积极发展中,2011年,武汉中百集团计划收购山绿集团,发展农产品储存、分拣、配送、速冻、制冷等冷链物流服务,在巩固肯德基、麦当劳、英联、雀巢、和路雪、蒙牛等前主要客户的基础上,将其打造成为湖北省一流的生鲜冷链物流园区。
四、结论
无论是物流外包、半物流外包或其他多样化形式,差异化发展模式可以壮大延伸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链,发挥流通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其中政府规划及政策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标准化生产体系、市场监督机制、健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境是重要保证。湖北要抓住机遇,在产业转移大潮中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多元化投资与合作格局,为湖北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与条件。
(注:本文获国家社科基金(10BJY083)和湖北省教育厅项目(2009Y071)资助。)
【参考文献】
[1] 刘明菲、赵静静、陶君成:基于市场导向的湖北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构建[J].交通企业管理,2011(1).
[2] 周云霞:食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7(19).
[3] 张月华:新时期我国鲜活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8(2).
[4] 黄靖、任亮、叶素文:供应链管理视野下的企业物流外包探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4).
【摘要】将目光聚焦到农村电商领域可知,之所以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乏力,以及市场渗透率不足15%,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受制于冷链物流发展短板。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因此,管控农村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交叉学科下的因素。
【关键词】农村电商 冷链物流 鲜品 风险控制
“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已成为物流学界和业界的共识,但在物流实践过程中却始终存在着冷链物流运作短板,这种短板不仅从量的水平上得到反映,也从质的程度上得到反馈。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破解当前冷链物流运作中的各类风险,是激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关键。将目光聚焦到农村电商领域可知,之所以当前农村电商发展乏力,以及市场渗透率不足15%,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受制于冷链物流发展短板。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所致。这就表明,管控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在交叉学科视角下来给予综合考虑。由此,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基础。
一、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冷链物流现状
当前的冷链物流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冷链物流服务数量存在短板
大量返乡农民都以发展农村电商为创业项目,并形成了生产、线上销售为一体的生产合作组织。但在创业过程中却逐步发现,如何将本土鲜品保质保量的送达到城市居民的餐桌则是个问题。导致@个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不提供专门的冷链物流服务,即使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因其服务价格不菲,而使得农村电商鲜品毫无市场竞争实力。从这一点来看,冷链物流服务的数量便存在短板。
(二)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短板
农村鲜品可以为鲜活农产品,或者经过粗加工的新鲜农产品,其中以肉类产品为主。这就意味着,为之提供运输仓储服务的冷链物流,需要在流通领域保证鲜品的品质不被破坏,但鲜品品质仍会按照自身的自然规律而逐渐衰败,并与冷链物流的周期成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因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存在短板,而直接导致鲜品货损率过高,最终将增大鲜品的终端销售价格。从而,这就制约了农村电商销售的市场渗透度。
(三)冷链物流服务协同存在短板
农村电商在发展过程中,电商与鲜品生产实则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以生产合作社的形式而存在着。另外,以肉类为主的鲜品在生产中需要“自然力”的作用,所以鲜品生产具有相对刚性的周期。然而,当前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并未能与鲜品生产的周期性建立起协同性,从而就导致了它们二者按照自身的节奏来进行生产运作,最终放大了冷链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短板。
二、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类型分析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短板中,可以将冷链物流运作风险归纳为以下三类风险:
(一)资产专用性风险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具有显著的资产专用性特质,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其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不可忽视的沉没成本。从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利益出发,其应该将“沉没成本”按照货币评价加成进服务价格之中。但随着服务价格的提升,又抑制了农村电商企业使用冷链物流服务的意愿,进而就进一步增大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沉没成本。可见,这种恶性循环便是导致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愿提供冷链物流的原因。
(二)货损赔偿性风险
作为契约物流形态,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与农村电商之间将就货损率的控制进行协商,但对于鲜品货损率的控制在流通过程中并无法准确实施。这就意味着,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将面临货损赔偿风险。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完美现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农村电商之间不可能就鲜品运输、仓储签订完全合约,而只能在非完全合约的基础上引入事后协调机制。但在当前物流责任规避仍存在技术性困难的情形下,货损赔偿风险便无法避免。
(三)节点协同性风险
对于部分开展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而言,冷链物流服务只是企业诸多服务项目中的一类,但如何加大对冷链设施设备的运作仍是企业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冷链物流服务协同存在短板,便使得节点协同性风险的产生。这里的风险主要包括:第一,服务协同短板将浪费企业的冷链物流资源;第二,服务协同短板将增大企业的沉没成本。
三、基于农村电商背景下的管控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思路
根据以上所述,管控冷链物流运作风险的思路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购置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时需要面临大额的会计成本,而在运作过程中又需要面对隐性的沉没成本。因此,只有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的市场份额,才能确保物流企业能在成本-收益比较中,愿意提供冷链物流服务。为此,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就改变了以往“农村电商――物流企业”的点对点模式,而以新的“农村电商集合――物流企业”的面对点模式来替代。这样,就能显著降低冷链物流服务的资产专用性风险。
(二)物流企业与电商签订长期合约
从合作博弈理论中可知,长期合约能够增强当事人的合作意愿。而且,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长期合约能够为当事双方提供稳定的收益预期,所以能够深化二者之间的合作。因此,这里可在县域或者乡镇政府的牵头下,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与域内农村电商之间签订上期合约(如,5年合约),物流企业在合约规定期限内“垄断”域内的冷链物流服务,从而就能显著降低物流企业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风险。
(三)借助风险转嫁来保护双方利益
货损是物流服务中不可避免的风险,而鲜品货损因其自身的理化特性,其更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降低冷链物流企业的货损风险,也在于保障农村电商从业者的利益,这里可以借助风险转嫁机制来给予风险管控。具体而言,风险转嫁给提供风险赔偿的保险机构,这样就能激励物流企业提供冷链服务。当然,保险机构也需要根据农村电商鲜品特征,和冷链物流运作特点创新保险产品类型。为此,国家保监会应牵头来进行保险制度创新。
(四)大力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
解决节点之间的协同问题,还需要从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上入手。对此,笔者建议:县域政府应以提供补贴和租赁的方式,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开展冷链物流服务。其中,提供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配置情况,向这些农户出租冷链物流O备。这样不仅解决了提升农村自营物流能力的问题,也通过提供租赁服务而盘活了物流企业自身的冷链资源。
四、研究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中,学界和业界还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针对供应商群体合理建构物流设施设备
3PL本身具有契约物流的特征,因此在防止因资产专用性强所产生的沉淀成本时,应充分对供应商群体的商品品项、运输周期性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合理建构自身的物流设施设备。这本身体现为供应链系统的发端节点,而以下的节点都应与之形成业务匹配性。在冷藏仓库的建立中,应借助供应商以及单一物流商的合作,在布局环节应充分考虑乡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强化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开发与优化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已经引起重视,现阶段的任务在于对其功能进行开发与优化。在开发和优化方面着重从:现有信息资源的维护;信息标准的统一;信息传输与反馈机制的建立等三个方面着手。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进信息平台的升级。
(三)根据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安排协调各方利益
正式制度是指:物流法律、法规,非正式制度是指:业内“习惯做法”。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业内“习惯法”的功能,来促进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如,可以在核心3PL企业的协调下,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当然,也可以把费用包干后,根据各分包方的业务绩效具体分配。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将研究视角进行拓展,包括冷饮类、城市配送类冷链物流运作都面临着上述所提出的风险,只是各自所面临的程度存在差异。但就控制风险的手段而言,仍需要围绕着本文所提出的四个思路来给予构建。
五、小结
本文认为,从物流工程的视角来看,冷链物流发展短板归因于物流网点的分散性;而从物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则可以归因于资产专用性而带来的沉没成本。因此,管控农村电商鲜品冷链物流运作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交叉学科下的因素。通过分析可知,冷链物流运作风险主要包括:资产专用性风险、货损赔偿性风险;节点协同性风险。具体的风险控制思路包括:分区域建立农村鲜品集散中心、物流企业与电商签订长期合约、借助风险转嫁来保护双方利益、大力挖掘农村自营物流的能力等四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张昕.末端物流共同配送模式及决策路径――基于电商物流和社区服务的供需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 2013,(3).
[2]朱新球. 基于GO-FLOW的O2O生鲜海产品冷链物流系统风险评价――以上海厨易时代为例[J]. 物流技术, 2016, (6).
问:请您介绍一下《意见》的出台背景。
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对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这既对流通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
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部门和部分省市也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冷链物流实现较快发展。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等的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2%、34%和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和69%。据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已超过4000万吨,冷藏车和保温车保有量约11.5万辆,分别约为“十二五”初期的2.3倍和3.6倍。同时,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兴起,并呈现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冷链宅配、生鲜供应链、冷链资源交易平台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开始向具有供应链管理特征的冷链综合服务商转变。冷链物流在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农民增收、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我国冷链物流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冷链“不冷”、“断链”、交叉污染等现象仍比较突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隐患较多,难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系统指导,推动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生鲜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
问: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答:一是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不健全。一些已制定实施的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部分领域标准规范仍然缺失,冷链运输、仓储等环节标准规范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二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近几年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冷库为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在部分冷库相对集中的地区,已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三是信息化和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车辆定位、温度监控等信息化设备应用不足,在“最后一公里”环节,以“冰袋+塑料泡沫箱”为代表的传统手段仍占据主流。仓储、运输、订单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尚未大范围普及,企业缺少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的信息化监控手段,存在大量“断链”隐患。四是缺乏第三方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引领。第三方冷链物流尚处在发展初期,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运营成本高,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资金技术实力雄厚、创新带动力强的领军企业。五是新技术新模式尚未实现商业化普及。包括共同配送在内的一些先进组织形式和新型冷链物流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少必要的产后预冷处理,损耗率较高。六是行业有效监管不足。尚未形成覆盖全链条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无法实现对生鲜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以及温度控制、制冷和温控记录设备使用等情况的全方位有效监管。冷链物流行业信用体系仍不完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问:针对上述问题,《意见》明确了哪些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答:《意见》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大幅提升,生鲜农产品和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显著提高,腐损率明显降低,食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冷链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意见》提出8方面具体意见:一是健全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系统梳理和修订完善现行冷链物流各类标准,率先制定一批强制性标准。大力发展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二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统筹规划,逐步构建覆盖全国主要产地和消费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建设完善停靠接卸冷链设施。三是鼓励冷链物流企业经营创新。支持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平台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为小微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创业创新创造良好条件。积极支持中欧班列开展国际冷链运输业务。四是提升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强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提高冷链基础设施等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构建全国性、区域性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和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五是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加强核心技术工艺、装备等的自主研发。加速淘汰不规范、高能耗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辆,取缔非法改装的冷藏运输车辆。鼓励第三方C构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开展认证。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六是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将源头至终端的冷链物流全链条纳入监管范围。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征信机构和信息平台的作用,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评价和信用评价体系。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记录,加强信息共享和记录应用。七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简化冷链物流企业设立和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程序,加快建设开放统一的全国性冷链物流市场。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八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拓宽冷链物流企业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大投融资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分级做好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完善和优化城市配送冷藏运输车辆的通行和停靠管理措施。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此外,《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把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惠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冷链物流,其实就是对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温度控制与管理的过程,冷链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先进的设施技术只是基础与条件,各项设施与技术的配合衔接、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才能确保冷链的畅通。
近几年来,国内冷链物流得以快速的发展。据中国仓储协会统计,至2008年底我国冷库容量已超过1100万吨/次,年增长率达10%。在1100多万吨/次低温仓储总容量中,按主要储存商品品种划分,其中肉禽类冷库近600万吨/次,水产类冷库近300万吨/次,其余200多万吨/次为蛋品、果蔬和冷冻饮品类冷库。但是,尽管如此,我国冷链行业仍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据中、美、日三国的最新资料统计显示,按人均占有的冷藏库容积进行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冷藏库建设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
专家认为,冷链的质量取决于冷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最薄弱的环节取决于温度最高的环节,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最后一公里――城市配送,成为当前国内冷链大户――商超最难控制温度、最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
冷链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如果说“冷”是基础,“链”才是灵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意味着整个冷链的失败。因为整条链上的环节和交点非常多,如果有的环节没有保障和控制会有很大的隐患。对于中国的冷链行业,“冷”是成功的。无论各个城市,都有很多冷库资源和相对领先的设备。但在“链”上是失败的。
令人可喜的是,国内传统的、分散的冷链资源正在发生变化,“链”的意识在增强。目前国内冷链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冷藏干线运输、冷库经营与管理以及冷链配送三个环节。冷链资源正逐步集中,主要形成南、北两大阵营,在北方已形成了以荣庆集团、双汇物流等为代表的冷链企业,而南方则形成以中外运、招商局、中粮集团冷链等为主的国资背景的冷链巨头,各企业都将在国内广设冷链网络。做冷链前期投资较大,大量传统的国有冷库、冷藏运输车队也加快改革步伐,其拥有的大量的交通条件优越的仓储用地被国际冷链巨头看好,并开展多方面的整合与合作。
关键词: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4日
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产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是需要特别装置,需要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运输形态、物流成本所占成本比例非常高的特殊物流形式。冷链物流企业是指由供应方和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冷链服务的业务模式。冷链物流企业在构建冷链物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一)冷链物流企业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正规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的物流公司规模大的不多,现有的冷链服务提供商大多为小企业,其资金、设施、运作经验以及管理运作水平都有待提高,一些企业以价格来竞争,无利润地来进行投资和扩大规模。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二)各自为政,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冷链物流服务价格相对较高,多数企业各自为政,物流设施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并没有使用整体成本的概念,比较注重单价成本,而没有考虑如何通过使用合格和优质的物流服务来减少货物的损失。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三)违规操作,市场不规范。由于冷链物流缺乏服务标准,政策法规不够健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使得物流企业违规有了可乘之机。有些物流企业并不能保证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控制,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冷藏车制冷达不到要求,普通车运输冷藏商品,超载或同行间恶意竞争相互压价,一些冷藏车生产厂做出的冷藏车在技术上并不符合冷藏车的要求,或者有些运输只是做个保温箱,里面放一些冰块,这种运输的温度控制、卫生等条件都很难得到保证。
(四)人才相对缺乏。由于冷链的复杂性,懂得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但是,他们在各自成长的过程中,大多积累了一定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尤其是现有很多小型的冷链物流企业是由原有的小型冷藏产品的制造企业剥离出来的,因此都或多或少拥有了一定的冷链资源和特定的客户群。
二、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机遇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冷链物流目前在国内几乎尚未建立。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铁路冷藏运输车辆仅占铁路运输车辆总量的2%,而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在这些生鲜农产品中,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为15%、30%、40%。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与之对应的是,国外蔬菜冷运链覆盖在90%以上,肉类、活禽类的冷运链覆盖则达1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冷链食品的消费需求也逐年提高,初级农产品、各类水产品、速冻食品、包装熟食、奶制品、花卉等物品的仓储和配送过程都需要冷藏或冷冻,相关的冷链物流运作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消费者对冷链的旺盛需求与我国落后的冷链物流现状之间的矛盾亟待建立科学合理的冷链物流体系,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二)政策的扶持。2009年2月25日,《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将物流业作为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强调要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冷链物流体系;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确定了农产品冷链建设的七大任务,其中之一就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工程,是国家在冷链物流方面鼓励的重点投资领域,其中之一就是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根据我国生鲜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格局,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力争到2015年在中央及地方企业中形成30~50家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集团。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冷链物流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一)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物流供应链的基础。物流系统要做到准时交货、降低库存费用,运输环节的货车、装卸环节的起重机、仓储环节的传送带以及土地、厂房等硬件设施是保证作业流程顺利进行的基础。由于维持冷链物流的低温环境需要冷藏车、冷冻车等硬件设备,因此在冷链物流供应链环节,冷藏车、冷冻车等基础设施成为冷链物流企业的立身之本,在奶制品、肉制品等产品物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位于供应链中间的冷链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就必须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比如,对销售商的业务进行整合,利用冷链中生鲜食品季节性强的特点,有意识地选择季节上互补的销售商,让运输工具的配备和调动与之相适应,有效降低成本;为实现冷链物流业务的规模化,利用地域互补性,采用联盟的整合方式拓展冷链物流业务,达到规模效应;由于冷链物流的低温特点,物流企业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投资成本高,而且回收期较长。而因为冷链食品的特点相同,社会整个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链物流业的共同配送。
(三)制定合适的客户服务目标。冷链物流在实施过程中的条件特殊,使得物流成本相对于普通物流来说要高出许多。冷链物流企业要想生存壮大,就需要通过合理的物流规划来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决定向客户提供的服务水平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因此制定合适的客户服务目标至关重要。首先,订单的处理效率要高。冷藏品保质时间较短,所以对时间的控制是整个冷链物流运营中决定物流服务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订单处理的速度越快,冷链产品的价值期就越长,给客户创造的利润就越大;其次,冷藏产品在运输及仓储过程中极易发生损失,所以专业化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要注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提高物流服务的可靠性;再次,柔性的冷链服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要使物流服务具有柔性化和个性化,根据需要对客户企业的产品、市场策略等采取个性化的服务。
(四)发展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系统。由于冷链物流实施过程中,时间是关键因素,而且冷链储运对象对湿度及温度的要求较高,因此对冷链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对于减少企业运营风险、优化运营绩效来说显得至关重要。在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方面,要建立一套适合冷链物流且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优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物流设备的信息化方面,要大力发展条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温度湿度的红外遥感控制等信息技术及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五)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企业管理。当前,国内冷链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对冷链发展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认识不足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冷链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其中,对高级物流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毕竟先进的冷链物流运作是需要高级物流人才做后盾的。只有人的素质提升了,整个企业的竞争力才有望提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及物流专业教育的努力。
(六)政府的作为。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技术标准,从技术上规范市场。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生鲜猪肉为例,从屠宰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温度都有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最后消费者买到的猪肉可能就达不到卫生标准。同时,如果没有采用严格的技术标准,那设备采购和运输成本会低很多,中间的差价就是企业的巨额利润,这也容易造成恶性竞争,不利于整个市场的长远发展。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从技术上规范市场;其次,政策上的支持。由于我国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硬件设施多数停留在传统水平,所以行业对于高成本的新型冷链设备又望尘莫及,这就需要政府支持,加大对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建立自动化冷藏库、冷藏集装箱,建设铁路冷链运输网络等。政府可以以租赁的形式运营,既可以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免去高额成本,又可以加快冷链物流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郭莉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