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素养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新加坡,“Cyberwellness”成为网络素养教育中的一个专业术语,被赋予了健康和安全地使用网络的含义。另一例子是,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触爱社区服务社”(TOUCHCommunityServices),是新加坡一家知名公益组织;其精通中英双语的一位华裔项目经理,将“Cyberwellness”翻译成“网络健全”,以试图包含网络健康和网络安全两大内容。[5]公益组织: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在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史上,公益组织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起到了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开拓性作用。新加坡公益组织的这种先行开拓性作用,主要体现在:首先,最早在新加坡发起网络素养教育的是一家公益组织;其次,新加坡其他公益组织积极跟进,互相合作,联手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再次,新加坡公益组织与国际知名网络素养教育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向国际社会输出自己独特的网络素养教育理念和实践。公益组织“父母网络顾问组”(ParentsAdvisoryGroupfortheInternet),最早在新加坡推出网络素养教育项目和活动,成为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拓荒者。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1999年,一家名为“父母网络顾问组”(ParentsAdvisoryGroupfortheInternet)在新加坡正式成立,旨在教育公众和父母如何安全使用网络,使网络发挥积极和正面的作用。该组织是一家非营利性公益组织(Non-profitorganisation),各项教育活动主要由志愿者或合作机构开展和承办。短短几年时间,“父母网络顾问组”就吸引了数百名志愿服务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教育工作者、商界人士、退休人员和家庭全职主妇等。志愿者们自愿奉献,以引导孩子恰当和理性地使用网络为自己的使命,致力于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6]作为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先行者,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开展了一系列提升公众和父母网络素养的对外拓展性项目(Outreachprogrammes):1999年,创建了PAGi网站,用作志愿者与父母交流思想和发现问题的平台;2000年,在编写关于安全上网教程的基础上,面向父母开办了名为“安全网络之旅”(MakingtheInternetJourneySafe)的讲习班;同年还面向学校、业界和社区举行了安全上网主题的巡展(Roadshows)。[7]新加坡其他公益组织积极跟进,密切配合,使得萌芽状态中的网络素养教育很快在新加坡遍地开花。除了独力进行一些拓展性的网络素养教育项目和活动之外,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还与其他组织、机构和团体合作,举办网络安全培训班,以期让更多的不同族群和语言背景的公众受益。据悉,“父母网络顾问组”的合作伙伴分别有: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下属教育培训公司“theONELearningPlace”、印度裔新加坡人的自团体“theSingaporeIndianDevelopmentAssociation”、马来裔新加坡人自助团体“MENDAKI”、新加坡草根组织“thePeople’sAssociation”、新加坡社区公益团体“TOUCHYouthServices”,等等。[8]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与其他公益组织和团体的联手合作,使得健康上网和安全上网的理念,为更多族群的父母和孩子所认知和践行。新加坡公益组织还与欧美国家的网络素养教育机构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做法,将之灵活地运用到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之中。
新加坡公益组织早期的网络素养教育,是在国际相关组织的帮助下,通过互相合作的方式,才得以有效地展开的。例如,在美国网络素养教育相关组织“网络天使”(CyberAngels)的帮助下,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组建了一个名为“网络妈妈和爸爸”(CyberMums&Dads)的团队,创建了一个网站,专门教育孩子如何安全上网。再如,美国的“在线因特网研究会”(TheOnlineInternetInstitute),前来新加坡面向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开设了关于网络安全的讲座。另外,新加坡“父母网络顾问组”还加入了国际性组织“互联网内容评估协会”(theInternetContentRatingAssociation),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向国际相关机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2001年,“父母网络顾问组”还与新加坡“国家因特网咨询委员会”(TheNationalInternetAdvisoryCommittee)携手,举办了新加坡首个以网络安全为主题的国际性会议;该会议名为“安全冲浪2011”(SafeSurfing2001),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者代表达400多名。[9]“安全冲浪2011”这一国际性会议的召开,加深了新加坡政府对网络素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使得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从“民间呼呼和先行”的萌芽阶段,很快进入到“政府回应并积极介入”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应地,新加坡民间公益组织,由此也完成了网络素养教育拓荒者的任务,开始肩负起网络素养教育政府合作伙伴的新使命。公益组织:新加坡政府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合作伙伴梳理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史,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特点:公益组织是新加坡政府推进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两者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使网络素养教育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公益组织与新加坡政府的密切合作关系,主要体现在公益组织所开展的网络素养教育项目和活动,往往能得到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的资助和支持。换句话说,以廉洁高效着称的新加坡政府,对公益组织推广网络素养教育的诉求,回应非常迅速,并注重发挥公益组织的特长和积极性。新加坡知名公益组织“触爱社区服务社”(TOUCHCommunityServices),堪称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领域的翘楚;其与新加坡政府的一系列互动和合作项目,可以说是公益组织作为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合作伙伴的典型例子。“触爱社区服务社”成立于1992年,所提供的公益范围非常广,服务对象包括儿童、青少年、老人、低收入家庭、病残者等。1998年,“触爱”创办人LawrenceKhong荣获新加坡总统授予“公共服务奖章”的最高勋衔。2001年“触爱”在其所设的“青年服务队”(YouthServicesGroup)之下,新设立了一个专门从事网络素养教育的服务中心,名为“触爱网络健全”(TouchCyberWellness,以下简称“触爱”),向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少年提供网络健康使用培训和网瘾咨询等服务,成为新加坡媒体素养教育先行者之一。自成立至今,“触爱”已为新加坡超过280所的学校提供了网络健全教育课程,所服务的青年、父母、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士更超过80余万人数。“触爱”之所以能将其网络素养教育推广得如此成功,是与新加坡政府的支持和资助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触爱”的许多网络健全教育项目和活动,是在与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的合作中顺利展开的。根据“触爱”网站资料,其与新加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过不少合作项目,其中主要有:2001年,“触爱”开发了一个名为“CRUSH”的项目,旨在帮助在校学生安全地浏览网页和使用网络;这一项目得到了新加坡媒体发展管理局(MediaDevelopmentAuthority)的资助。2004年,触爱”与媒体发展管理局再次合作,编写了网络健全教育大纲,以帮助其他教育机构和公益组织更好地传播健康上网的理念。2005年,“触爱”受媒体发展管理局委托,为其他政府授权的教育培训中心进行师资培训。2006年,“触爱”与新加坡国家青年理事会(NationalYouthCouncil)合作,专门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编写了一本《网络时代的离线指导》(TheOfflineGuidefortheOnlineGeneration)手册。2008年,“触爱”在新加坡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MinistryofCommunity,Youth&Sports)的支持下,出版了《父母网络健全手册》(CyberWellnessHandbookforParents)一书,该书同时被新加坡教育部发送到政府学校小学三年级至中学3年级的父母手中。2011年,新加坡媒体发展局发起了“网络健全运动”(CyberWellnessCampaign),“触爱”成为该活动的独家讲授者和论坛主持者。[10]由于其出色的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触爱”荣获“2011年新加坡青年奖”(TheSingaproeYouthAward2011),该奖项是新加坡社会服务中社区和青年类的最高荣誉。“触爱”之外,新加坡其他公益组织也得到了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或多或少的资助和支持(这里不再一一例举)。作为新加坡政府的重要合作伙伴,公益组织借力于政府,将网络素养教育推上了良好的发展轨道。公益组织:新加坡网络素养教育的“无冕导师”本着利他利民利国的精神,新加坡公益组织还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领域的“无冕导师”职责,促进了网络素养教育的健康发展。新加坡公益组织的“无冕导师”作用,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师资培训”,即为学校教师、私营教育机构讲员以及社会工作者,提供网络素养教育课程培训;另一方面是“教材编写”,即开发网络素养教育课程或项目,编写教材或指导手册,并将相关资料在网上公开,为有意进入网络素养教育领域的人士免费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新加坡公益组织承担了大量的网络素养教育师资培训任务。例如,知名公益组织“触爱”,于2003年至2005年期间,在新加坡国家教育学院(NationalInstituteofEducation),培训了约2000名教育工作者,教导学员们从青少年的视角看待网络使用问题,了解网络沉迷的原因等。2005年,受新加坡政府职能部门媒体发展管理局委托,“触爱”培训了5家商业性的教育训练中心,以帮助他们能独立地为青少年提供关于健康安全上网的教育项目和咨询。2006年上半年,“触爱”培训了200名社会工作人员,使他们成为训练有素的从事网络素养教育人士。[11]另外,“触爱”还大量培训青年志愿者,从2001年到2005年期间,“触爱”共训练了600多名青年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是从上过网络健全项目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触爱”称之为“网络健全大师”或“青年同领导师”(peermentors),负责指导学弟学妹们如何健康地上网,养成良好和理性的网络使用习惯。
培训师资之外,公益组织还承担了网络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活动策划等工作。例如,“触爱”专门开发了一个网络素养教育的网站(planetcrush.org/),进入该网站,上面关于网络素养教育的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包括:(1)教学参考书,如《父母网络健全手册》(CyberWellnessHandbookforParents)、《新加坡流行电子游戏父母指导手册》(Parents’GuidetoPopularGamesinSingapore)、《网络时代的离线指导》(TheOfflineGuidefortheOnlineGeneration)等;(2)教育项目,如学校教育项目(EducateSchoolProgramme)、青年体验项目(ExperienceYouthProgramme))、装备成人项目(Emp
关键词: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素养教育
导言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识是对信息的觉醒与渴求程度,信息能力是识别、查找、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是如何合法合规地使用信息设施和信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不仅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加强对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的培训。就研究者们已做过的对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来看,农村的信息需求非常旺盛[1,2],表明农村居民信息意识很强。但由于受自身知识水平、信息条件等的影响,农村居民的信息能力却整体比较低,从而使得他们大量的信息需求无法满足。针对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在开展“农村书屋”和建设农村通讯网络的同时,开展对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构成了农村信息化的全部含义。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包括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使用网络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等。
1影响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的因素
1.1自身原因
农村居民自身的文化素质与经济收入是影响其信息素养的重要因素。关于这两点,本世纪最初十年的情况可以通过一些研究者的调研得到印证。自身文化素质方面,《福建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3](下称文1)显示,51.1%的被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内蒙古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4](下称文2)显示,38.7%的被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素质较低都可能是没有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从而无阅读习惯的主要原因。关于经济原因,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不会用电脑或上网的原因中分别有近65%和67%的是因为“买不起”。同期,笔者参与的针对山西省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调查也显示,有13%被访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被访的有效人群60%为纯农业家庭,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家庭占比较大,约为65%。在最想用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中有43%的被访者选择了电脑网络,但最常用的方式中他们选择了电视。当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收入还是很低,可用于信息消费的比例相应也低。经济原因是他们最想用和最常用的获取信息方式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新生代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通提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占到60%以上。但这部分人大部分在城镇务工,并未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因此,真正的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还是处在偏低的水平。2015年,我国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大关。但农民的消费重点放在住房改善上,用于信息消费的很少。智能手机消费也是集中在年轻一代外出务工人员身上,传统的纯农业家庭在信息消费上的开支比例依然很低。
1.2外在原因
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重心依信息条件而定。文1调查结果显示,35%的农村居民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文2调查结果更是显示,有近67%的人每天看电视时间在2小时以上。同期对山西省农民的调查结果显示,456名被访者中371人有手机,占到了80%强,电视和座机的拥有率几乎为100%,95.2%和50.88%的人分别选择电视和手机短信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说明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中通讯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最为发达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信息消费重心主要是电话和电视。而由于目前电脑在农村的普及率还不高,使用网络的农村居民更少,被访的456户农村居民电脑拥有量不足被访总量的1/5。其中上网用户数只占到被访总量的1/4,只有不到1/3的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广大的农村居民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信息意识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信息能力全面提高了,反而暴露出了更多的信息识别能力与信息道德方面的问题。农村居民由于内在的文化与经济条件所限,迫切需要农村图书馆作为外力来促进与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信息消费水平。但由于农村图书馆建设尚未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网体系中,所以,虽然农村书屋的建设填补了这一空白,但成果并不乐观。对山西省300余个行政村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足1/10的村子设有图书馆。其图书来源主要依靠各种不定期无规律的捐赠,表现为没有针对农村居民需求捐赠,而是由捐赠者意愿决定的。所捐赠图书大部分是捐赠者将他们不需要的图书捐赠至农村图书馆。另一个表现是捐赠的无计划性,甚至完全依捐赠者的兴之所致。农村书屋建设规划性差、随意性大以及样子工程特点的缺陷,使信息能力薄弱的农村居民虽有信息需求,却一直处于无助的状态。
2农村居民信息素教育内容
2.1培养信息能力、兴趣和习惯
信息素养基本的含义是信息能力、兴趣与习惯。能力是兴趣和习惯养成的基础。对于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农村居民,首先需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具备一般的阅读能力基本之后,重点转移到培养他们的信息兴趣和习惯。培养兴趣首先要了解他们的需求,从他们最需要的内容入手,逐步带动,慢慢培养他们的信息习惯。对于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不能想当然地界定。山西省农民信息需求调查中,在“你认为最重要的信息”中,“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与治疗”信息高居第一、二位,而“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粮食市场”和“国家和地方农村经济政策”却位居倒数第一、第二和第三;在对“想通过图书馆读到哪方面的书”的调查结果中,有农业经济方面的,但最多的还是文学类的,尤其是小说、军事类的。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在具备一定上的阅读能力、养成较为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上,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帮助农村居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必备条件。智能手机的普及对于信息兴趣与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信息能力的提高作用不大,尤其是信息识别能力差,良好的信息道德的养成更谈不上。因此,信息能力的培养以及信息道德教育还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完成。
2.2学习网络使用基本技能
数字时代的信息素养必然包括使用网络。培训内容包括电脑的基本操作,使用浏览器,远程通信(电子邮件,QQ及微信等即时会话方式的使用,语音视频会议),应用多媒体(媒体简单制作与播放),查找网上信息,使用农业网站,手机银行与网上银行等等,而且依照一定的前后顺序来学习。
2.3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
良好的信息道德是数字环境下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是其核心内容。网络是一个开放、多元、自由的环境,决定了网络道德具有开放性、多元性、自主性和自律性特点[5]。因此,培养农村网络信息用户良好的网络道德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教会他们如何正确看待网络道德失范的现状,如何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可帮助他们认识并避开网络中出现的信息欺骗、信息污染,并从一开始使用网络就成为维护网络道德的卫士。
3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实现
3.1全面建设并发挥农村书屋作用
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工作,图书室、网络是基本的外部条件。图书室是培养和提高农村居民阅读能力的最好场所。集中的学习环境有助于读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能较快地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农村书屋建设发展多年,但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甚至萎缩状态。农村书至的建设要实现突破,需要在资源建设多样性上有所改变。首先,在图书来源上要不局限于自上而下的发放,自外而内的捐赠这些被动方式。由村集体支出,自主购入适用图书,满足村民文化生活与农业经济需要。同时,要将网络引入书屋建设,提供网络资源服务。网络使用基本技能不仅是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的组成内容,也是信息素养教育主要的工具。电话光缆的铺设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农村居民已经具备了上网条件,但正如文1、文2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不会用电脑或上网的原因中分别有近65%和67%的是因为“买不起”。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像支持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一样在电器下乡中对电脑下乡和网络费用方面给予农村居民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村集体可以将网络引入书屋,在数字资源建设上,有经济条件的可购置农业经济与娱乐类数字资源供村民使用;经济条件达不到的,可充分发挥村中大中专学生的作用,在网上选择合适的免费资源,并在假期对村民进行指导,教会他们使用免费资源。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有能力的村集体可以发挥智能手机作用,利用微信平台等免费推送服务到村民手机,作为农村书屋资源建设与服务的延伸。
3.2借鉴图书馆总分馆制思想保障农村书屋长期发展
囿于资金与人员的不稳定,依靠分散的单一村集体经济,农村书屋资源建设与服务的长期性可能会出现波动。如果能够至少以乡镇为牵头单位,做到一定范围内统一管理与规划,将有利于农村书屋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图书资源建设上实行统一采选加工,既能降低购置成本,又能统一加工标准,有利于图书在各书屋间的流动,让最少的钱发挥最大的功效。在数字资源建设上实现共建共享,更能体现出总分馆制的优越性。在管理与服务人才培养上,总分馆制模式在农村书屋健康发展中起着更明显的作用。对于各农村书屋来说,图书规范加工人员与网络资源服务指导人员尤其缺乏。借鉴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乡镇一级配备图书资源专业人员,各书屋在业务上接受乡镇总馆指导。
3.3培训方式
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总体较低,信息意识较差,识别信息和阅读理解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对于网络信息的识别与网络的利用能力都较低,要求针对他们的信息素养教育要采取有组织的形式。农村居民日常居住与劳动生活的特点为分散分布,劳动作息时间有相对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时间要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即错开农时,集中培训[6]。在具体培训中,要考虑到农村居民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及参差的现实,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具体可采用孩子带动家长的方式。一来是因为孩子有较好的学习能力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二来是在家庭成员间开展学习对家长与孩子来说都是宽松的环境,避免家长怕被外人嘲笑的窘境,也有利于督促孩子学习。继之以后,可以采用带头人带动普通人的方式。带头人指在当地从事种养殖业、运输业等各业的佼佼者。他们一来比普通农村居民经济条件好,另外有信息需求,所以他们愿意也有能力投资电脑及网络,进行信息消费。而普通农村居民由于有了前期与孩子共同学习的基础,也不忌惮与别人的交流学习,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在具体的培训方选择上,任务驱动法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好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需要出发做一个案例,以完成一个任务为例,让学员学习电脑及网络使用技能。其中,制作适合的教案是这个方法的关键。在前期孩子与家长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可使用现有市面教材进行。在后期的普通农村居民与带头人共同培训学习中,选择与当地农村经济相结合的案例,选取与他们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案例,通过对此案例进行示范性解决,非常直接而又感性地激发他们对网络的兴趣和信任,让他们体会到网络对自己实际的用处。有研究者提出了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教育的SPOC模式[7],也是针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与劳动特点而设计的。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学习模式,通过准入的限制,来保证接近水平的学员在一起学习,效果更佳。但是在线学习作为一项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提升的内容,只有在基础培训完成后,学员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才有实施的可能。因此它在后期使用会有较好的效果。
3.4培训承担者
在目前我国的基层一级文化组织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志愿者组织服务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目前,国际上有一些志愿者组织从事信息援助工作。他们从国内招募志愿者,这些志愿者来自不同专业,研究和工作的重点不同,有的从事理论研究,有的从事技术工作,有的具有教学经验,组成为一支人才结构多元的团队。在援助活动中,他们多与被援助地的学校(或其他文化团体)合作,实现针对一地或一个领域的信息素养志愿服务。这种志愿者组织的工作系统性较强,从前期的调研到信息素养培训,再到项目结束的跟踪,从资金到技术、服务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链条。
4结束语
在农村信息环境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展农村居民的信息素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要在针对农村居民信息需求和消费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这一信息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最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永健,赵艳涛.对山东农民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J].传播实务,2007(3):45-47.
[2]蒋子春,张振国,姬志刚,等.农民信息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4(28):5438,5440.
[3]方允璋,林敬,金美丽,等.福建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与情报,2008(6):40-51.
[4]邬卫华,王龙,金美丽,等.内蒙古村民知识能力与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J].图书与情报,2008(6):52-63.
[5]明冬艳.网络道德教育浅论[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37-39.
[6]原小玲.农村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6):135-37.
关键词:教师角色 教学策略 学习策略 教学能力 转变
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网络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内,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养学习者的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他们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教师角色和学习策略等方式的转变,阐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转变教学策略,实施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它包括合理地安排及选择教学活动序列、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都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在网络平台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在以下几方面转变: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
在网络平台下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的转变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取而代之的是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和协作学习并存的模式。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学生论坛进行专题讨论。
3.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校园网,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习得能力。学生必须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转变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设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教学设计的能力
网络课堂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做基础,指导着教学的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丰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表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比如:体现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用先进的方法、手段进行施教的能力。由于网络课堂教学应用了现代教学媒体,所以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只需单纯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各学科的相互整合及对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2.终身学习能力
在网络平台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备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据调查及有关材料表明,目前大部分教师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师,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及现代教育理论与方法,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坚持始终如一地学习,不断地在自己头脑中建构新的科学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的适应能力。
三、转变教师角色,探讨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更新
1.成为信息资源的设计、咨询者
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为了学习者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即进行信息资源的设计:确定学习某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此,教师承担网上实时双向交互的咨询者、非实时双向交互的信息资源设计者和在线信息咨询顾问的角色,这一角色要求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入教学活动中。
2.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促进者
在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从“教”转变为“导”。引导并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等元认知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促使学生将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地与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很快地在网络上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
3.成为研究者
实现网络环境教学,教师就可以从繁重的传统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角色将由“教书匠”向“教育专家”和“学者”转换。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更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有效地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高层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对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研究、评价、改善和充实,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教学实验,如“创设不同学习情景,对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影响”等。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转变的具体体现,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降低了,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因为基于网络环境教学中,教学对象、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全面开放,这种环境的变化引发的教师角色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转变学习策略,强化教育观念和教学行动的升华
教师的学习策略是指根据新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自己如何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总体方案。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具备一般的基本素养,还应具备一种新的素养―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一定的信息教育理念指导下,具备必要的信息伦理判断能力基础上,能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一种新的综合能力,以便对信息环境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作出设计、应用、评价和管理。它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一般各学科教师都应具备的一种素养。就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职业素质的关系来说,前者和后者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教师信息素养是随着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素质和要求,因此它是对教师职业素质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因此,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应注意学习培训策略的转变。
1.学习培训目标的转变
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把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作为一个重要学习培训目标。通过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正确的信息教育观念和信息意识;加强教师信息伦理教育,提高个人信息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水平。
2.学习培训内容的转变
在以前学习培训内容基础上,增加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内容。根据教师在教学岗位应达到的信息素养的主要目标,教师信息素养培养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了解当代中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新信息和趋势,了解信息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以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树立正确教育信息理念,并提高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2)信息伦理: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自觉抵制使用盗版软件;加强信息道德自我修养学习,增加信息社会责任感;(3)信息技能:通过学习培训使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增强计算机网络硬件知识和操作技能;(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掌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3.学习培训方式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教师应从单一的教授讲,教师听的方式中走出来,通过网络远程学习,网络在线培训,网上接受、传输信息、和讨论信息,并与书本资料培训、“面对面”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总之,基于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师对教育观念与行动转变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和不知道怎样转变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推动我们在网络环境下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五、结束语
网络课堂教学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要积极推进网络课堂教学就必须有一个新的教学评价方式与标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提倡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认知、体验知识。网络课堂教学是新型的教学形式,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介入,应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教学上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了几千年来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应做到选择出最佳媒体或几种媒体最优组合,为教学改革带来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毛黎莉.信息技术下教育观念的变革[J].网络科技时代(教师版),2002,6
[2]钟志贤.学与教的新坐标:信息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1-03-01
[3]毕本弓.现代媒体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迁[J].中小学电教,2006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大学图书馆;服务功能
1信息素养的内涵和能力标准
1.1信息素养的内涵
1974年,美国正式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这一概念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评考斯基在美国提出的,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它是从文献检索技能演变而来,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伦理等内容。到1989年,信息素养的概念逐渐被普遍认可,被正式定义为:“要成为一个由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是需要信息,并已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
1992年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有关专家对信息素养的概念作了详尽的表述:“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时做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员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进行融合并在批判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用信息。”
可见,信息素养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组成;主要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地生成新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免疫力等内容。
1.2信息素养的能力标准
综合有关专家论述,信息素养一般包括如下九个方面的能力。
第一,掌握信息的能力,即熟悉并掌握信息相关的理论基础和信息检索相关的基本知识的能力,何为信息,文献信息的种类有哪些,信息检索的原理是什么,检索语言的种类,等等。
第二,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即熟悉并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及检索工具,如计算机、手机、传真机、书目、索引、文摘、字典、辞典、百科全书、因特网、电子邮箱、搜索引擎,等等。
第三,获取信息的能力,即有效地检索和收集到各种信息资料,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试验、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
第四,处理信息的能力,即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鉴别、筛选、科学归纳、分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表达、存储、记忆、发送,等等。
第五,生成信息的能力,即能准确地概括、综合和表达所需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顺流畅,富有特色。
第六,创造信息的能力,即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最全面地收集信息,并观察、研究各个信息之间的交互作用;利用信息作出新预测、新设想,创造新信息的能力。
第七,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即正确评价信息,掌握各种信息的各自特点、运用场合以及局限性;并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第八,信息免疫能力,即能自觉的抵制信息垃圾、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能从信息中看出事物的趋势、变化的模式,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第九,信息道德方面的能力,即在信息领域中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信息的活动中,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如使用因特网要遵守网络方面安全法规,撰写论文要遵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法,等等。
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和重要性
信息素养教育,狭义的定义是指信息时代以培养信息知识,信息意识,信息技能等为教学宗旨的素质教育,如“文献检索教育与利用”、“因特网环境下的文献信息检索”、“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计算机操作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学”、“信息教育学”、“信息法”、“中文工具书”等课程的教育;广义的定义是指和信息素养提高直接相关的所有类型的教育、培训、讲座的统称,如大学图书馆开设的“新生入馆教育”、“中外文数据库使用讲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四版)培训”、“网络信息导航培训”,等等。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人才的特征。人类进入21世纪后,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在信息社会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都与对信息工具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能力关系密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大课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些是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增强大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进行信息与知识的收集、整理、鉴别并加以创造的能力。大学生只有具备正确地获取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取得成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进行改革时,就强调了以信息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而养成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才能够主动地去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不受时空的限制顺利地实现终身教育的目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2.2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科教兴国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里,谁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谁拥有创新型人才,谁就能赢得发展优势,并能在竞争中取胜。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要勇于创新。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生产、传播和利用知识和信息。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甚至影响到全面建设我国小康社会的步伐。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时代要求和祖国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人才。
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信息的开发与利用的水平,国民信息素养滞后将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只有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才能为社会与自我创造更多的财富与机会,才能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大学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人才优势,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2002年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其水平是学校总水平的重要标志。”《规程(修订)》总则第3条在图书馆的任务中指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网络化使传统的图书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信息技术为古老的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活力,正是因为图书馆是各种信息资源的存储中心,图书馆在网络经济中必将产生更大的作用。具体说来,图书馆开展信息教育具有四大优势:①图书馆所拥有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吸引着读者对信息的探寻。②充足的图书馆专业管理人员能及时为读者解答疑难、专业师资队伍能承担起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任务。③图书馆完成了从传统图书馆向信息化网络化图书馆的转变、和校园网及国际互联网一起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快、准、全。④图书馆拥有完善的设施、良好的信息和学习环境。因此,大学图书馆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阵地。
4大学图书馆对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深化服务
4.1挖掘深层次的网络资源
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开展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其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多层次地提示馆藏内容,深入到对文献所包含的各类知识单元的揭示和开发,对不同数据库的操作平面进行整合,构建合法、有效的信息交换与查询网络平台。图书馆提供卓越的数字化服务,必须开展资源的深层次挖掘,自网络资源中筛选、整理、分类后,推荐具有高品质及使用价值的网络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编制专题资料汇编与“定题服务索引”、“专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同时积极向读者提供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的服务。
4.2提供多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工作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介于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采用个别解答的方式,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解答读者所咨询的疑难问题。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与传统的做法有大不同,现代参考咨询工作涉及日益广泛的学信息和社会信息,呈现全方位、综合性、多层次务的势态。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也不再限于信息咨询部,而应扩展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让读者以随时得到文献信息指导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数字化,咨询工作的服务手段也越来技术化,许多高校图书馆正大力开发多种形式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导航务。为此,高校图书馆应改变以往信息咨询服务中被动、呆板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了解读者需求,积极为读者答疑解惑。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咨询服务,如设立咨询台、编制专题目录、开展定期服务等,使读者在得到服务的同时也不断受到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还应大力开发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基于电子邮件的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基于实时交互技术的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和基于网络化合作的数字化信息咨询服务三种形式。这种信息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能改变过去的传统信息咨询服务方式,更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使用户能随时随地获得咨询服务。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信息素养 提高策略
处在知识、信息激增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其自身的特点,紧跟当前社会现实,与时代同脉搏,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具有更大的时代挑战。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抓住机遇,接受挑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加速自身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并不是新名词,它是由“素养”(literacy)一词演变而来,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 Zur 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吸引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将其解释为:“人们在知道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Christina Doyle进一步利用Delph循环问卷的方法,结合全美136位受访者意见,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根据这些认识,一般可以将信息素养理解为,在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特点,我们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现代信息化环境中具备的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在内的综合素质。除了具备一般的信息道德和信息知识,它还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面特有的信息意识,包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有的,有助于树立个体人生观、价值观的信息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说理性教育,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的思想和心灵的交流,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知识的传播、行为的示范、情感的交流,其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抗拒的亲和力。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选用教学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主要应掌握如下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基本知识;掌握各种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信息源并能有效检索;会利用网络搜索、整理、归纳、总结数据,传送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可利用电子邮件或QQ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或制作网站(页)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信息时代,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日益密切,逐步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决定力量。与之相适应,信息素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必备素质。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信息时代前,高校主要通过教师或大众传媒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里,学生从教师和大众传媒得到的信息是经过“把关人”筛选过的,它体现“把关人”的意志,倡导的是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当今信息时代,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于信息垄断,通过国际互联网向他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全时空推销自己的道德价值标准,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把网络变成了他们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的工具和手段,企图把西方的政治、文化乃至于社会制度变成世界标准。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由于长期上网,他们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很容易受到网上信息所隐含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使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民族意识弱化。此外,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会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遭受冷遇和经受挫折,每当这时,一些大学生不是积极地调节和完善,而是沉溺于网络交往中,过分依赖网络虚拟的交往来寻求安慰和满足,从而更加消极地对待现实中的人际关系,甚至逃避存在缺陷的现实世界,使家庭成员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道德情感冷漠。由于网络具有可以自由匿名隐蔽的特点,部分大学生利用这一特征放纵自我,带来众多的道德失范现象。所以,在信息时代下,高校思想理论教师要教书育人,就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但在技术上要介入网络时代,而且要在观念上介入网络时代,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网络技术的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活跃在网上的学生在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才能分析网络上道德、法律、价值观的演变及其原因,才有实力去争夺网络思想阵地。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是教育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者,他们有稳定可靠的教育信息资源,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其传统的信息权威逐渐失落。目前,网络以锐不可当之势迅猛发展,而高校思想理论课的特殊使命又要求它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新科技的发展,增强对网络的适应性、操作性,趋利避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能力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了较好的信息素养,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快捷地寻找、组织信息和有效地利用信息,拥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不断地提高执教能力、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高校传统思想理论课强调灌输,采取封闭式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高校学生再也不可能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场所接受教育。在互联网上,学生随时可获取所需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所以,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运用,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面临重大变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对课堂知识进行重组、创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生通过现代媒体,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实现知识的重构和创造,获得学习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这正适应了当前所提倡的创新教育的要求。处于教学一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学习、认识、掌握并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适应新型教学模式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策略
我们认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争夺思想阵地的危机意识。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曾宣称:“我们将把民主和自由的大旗插到网络世界中去,让它在那里高高飘扬。”这是西方世界对我们在网络领域实施的“和平演变”。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思想战线的阵地,不去占领,非或反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争夺阵地的危机意识,积极抢占网上的阵地。此外,还应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具有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的意识,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继续巩固课堂阵地。
(二)制定教师信息教育培训规划及评估标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养应成为当前高校教师职业培训的规划目标,成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范畴和组成部分。培训的内容应当从信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要求,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结构出发,设置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体系,着重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处理,以及信息技能在教育教学中综合应用的能力为目标。培训的方式可分为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远程培训、面授培训)及专职进修等多种形式。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师信息化评价标准,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将信息素养与教师晋职、升级挂钩,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热情和追求,主动研究、探索和提高自身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形成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与教育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
(三)改善高校信息环境。
良好的信息环境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必须不断改善高校的信息环境,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立足本职岗位提高信息素质创造条件。首先,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校园网上建立自己的主页或网站,并在网上信息,开设教学成果展示专栏,建立优秀学习资源站点导航和链接,等等,不断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其次,丰富充实学校网站和主页。要整合信息资源,筛选和整理网上有关信息,组织教师搜索国内外各大教育网站,下载各种教学资料,开发充实学校网站和主页,吸引广大教师尽可能多登录校园网查找信息资源,让广大教师能方便地在浩瀚的信息海洋里遨游。再次,不断完善校内图书馆资源库。要发掘和整理有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信息资源,完善校内图书馆资源库,添置各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光盘资料,建设适用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站和信息资料库。最后,加快推进校园管理网络化。要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院校管理,使其成为培养教师信息素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增加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对信息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调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