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教师培训方案

数学教师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教师培训方案

数学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针对深化课改中全省中小学一线教师遇到的教学设计能力不强、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科研能力不足、自我成长和发展遇到困惑等问题,面向全省各学段、各学科和班主任教师开展专题远程培训。通过线上学习、网络交流、自主学习、专家在线、任务驱动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我省一线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培训对象及培训时间

(一)培训对象

各市根据当年省教育厅下达的网络培训专题任务,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学段学科和班主任老师参加培训。培训对象必须基本掌握信息技术的常用操作与网络的应用技能。各地在完成省级网络培训计划的同时,可以申请适当增加参加网络培训的人数。

(二)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6月初至12月底,具体时间以系统里项目开展时间为准,由各地按照当地需要在规定时间段内选定;学员网络学习时间为15天;学时数为30学时。

三、培训内容

20xx年网络培训课程具体内容见《20xx年省级网络培训课程简介》(培训报名平台下载)。

四、培训形式

主要采取线上学习与线下交流相结合的模式。

1.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登录站自主学习,并借助网络环境与网络培训辅导人员及其他学员进行交流互动,完成培训课程;

2.结合线上学习,线下自主拓展学习其他相关内容;

3.各市有计划地组织线下集中交流讨论,提高学习成效。

五、培训管理

1.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信息全部来自于v省中小学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已审核通过的教师信息,原v教师教育网站分配的帐号作废,默认的使用身份证号作为登录名,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后6位(待定),如果无法登录需要和学校负责教职工系统的管理人员联系;

2.网络培训项目的设立、报名在v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系统中完成,流程和其他面授培训一致,具体报名方式为:学校报名、区县审核、培训基地审核;各地市的相关基地不再负责培训班的建立、人员的管理、辅导员的指定等工作;

3.学员初次登录时需要完善个人的手机信息,用于接收培训班重要通知;

4.学员在培训期间登录系统,在线学习课件、完成作业、参与论坛讨论(原班级论坛取消,每个项目设立1个论坛,论坛在培训班结束之后将依然保留)、参与专家在线;

5.学校管理员、区县管理员、大市管理员需登录系统查看管辖范围内学员参与培训的进度,督促学员按时完成学习要求;

6.学员在培训班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完成相关问卷调查,否则将无法获得成绩;

7.各机构在系统里完成优秀评比、表彰等工作;

8.培训合格后学员自行在系统内打印培训证书。

六、培训考核

根据各项目要求,主要考核学员学时数、完成作业合格率、参与讨论率、参与专家在线率和现场考核情况(现场考核方式另行通知),具体按照系统内设定参数进行。

(一)、组织方法

1.由省教师培训中心对“省—市—班级”的学习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2.将参训率、在线学习时数、作业完成率、参与讨论率、作业质量等作为定量监控的重要指标;

3.定期召开学情通报会;

4.市项目办参照省项目办的学情数据协调管理本市工作;

5.辅导人员引导学员深度学习,有效学习,避免和克服形式化、表面化;

数学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笔者带领本县教师培训团队,在总结骨干研修和主题课例式全员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协同教育行政和教研科研部门,紧紧围绕县教体局“以阅读为基,创建书香校园;以自主为基,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整体思路,以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以点促面,深化培训模式改革,助推全县中小学课程改革深化。

一、分类组织 面向全员

课改初始阶段,主要开展通识培训转变校长和教师观念。而在课改深化、理念落地课堂的今天,只有分类分层、分学科、分年级、分课型的精细化培训,才能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此,我们把教育干部培训和教师培训两大类,细分为名校长工作室引领、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和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六大类32 个项目,其中初中语文、数学教师培训项目,已细化到年级、单元直至课型。

(一)教育干部培训

一是对新任的164名小学校长进行以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培训分为集中培训提升理念、实地考察互助诊断、跟踪问效考核评价三个环节。二是组织79名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研究能力、办学取得一定成效的中小学校长(名校长、骨干校长),分3批去重庆市南岸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校长跟岗“影子”培训,旨在培养教育教学管理专家。三是建立10个名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名校长工作室在校长队伍建设中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四是坚持每学期一期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制度,樾3そ涣骶验和启迪智慧搭建平台。

(二)教师培训

按照“集中县培初中保全员,重在引领校本研修;小学培养种子教师,乡镇开展全员培训”的教师培训整体思路,分学科、分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如初中语文、数学教师主要开展全员培训,把全县的初中语文、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班级,每班50人,在进修学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自主研修、互动研讨、课例观摩等形式进行全员培训。小学数学以主题式磨课研课的形式,培训教研组长,然后教研组长再辐射到其他教师。小学语文教师重在对学校的学科负责人进行培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展开研讨,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例观摩。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依托香港天邻基金会开展“英语口语坊”专题培训,中小学美术教师开展以笔会为主要形式的展示交流和研讨活动。

二、课题引领 尝试实验

我们以县立项课题“探寻课改理念落地农村课堂的路径研究”为抓手,探索两条路径:一个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业务引领和组织服务的策略和措施路径,一个是学校学科课堂改进的研课磨课校本路径,试图为我省县域教研培训深度融合,服务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子,为我省进一步深化农村县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行动案例。

实验行动的思路是:确定47所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基地校校长―课改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学科教师分层组班研修,研修成果及时运用于课堂教学改革,课改实践检验修正研修成果。

行动的第一步是, 47所课改核心校校长齐聚进修学校,用三天时间,围绕“高效课堂的特征”“如何有效利用评价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改积极性”“高效课堂创建中如何体现育人功能”等六个问题,分组展开深入研讨,并在反复的汇报展示与补充完善中达成共识,在校长这个层面,统一认识,生成愿景,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行动的第二步是,举办高效课堂核心校项目负责人培训班,围绕高效课堂,进行问题研讨与创建高效课堂行动实施方案的制订,通过自主研修、互动交流与诊断、专家讲座与点评等形式,使课改项目负责人对高效课堂创建中的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同时通过制订、完善与研讨,对自己本校的高效课堂行动实施方案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行动的第三步是,举办学科负责人高级研修班,组建学科研修共同体。学科培训分为四个阶段:首先在培训前组织教师进行了互动研讨,任务分工,针对所领任务分组进行思考交流,并拟订初步的小组培训研修计划;其次在培训期间,通过每天的课前互动,课上听讲交流,课后分组研讨,对培训内容充分消化吸收,并逐步完善小组研修计划;再次在培训后,参训教师按照研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滑县学科教学实际,开发培训课程专题,形成对学科教学的深入认识,建立学科培训初步的课程资源库;最后选出基地学校,分乡镇连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以专题讲座、研课磨课、经验交流等形式展开,把培训学习成果嵌入课堂实践,促进高效课堂的创建。

三、落地校本 进入常态

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定位于教师专业发展,最终成效落地在常态课堂质量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上。教师外出培训的时间有限,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途径是以校为本的自主研修。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把引领中小学校校本研课磨课,作为课改理念落地常态课堂的主要抓手,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是通过进修学校举办磨课研修班和外出送培,为中小学培养种子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起到引领辐射作用。

二是通过举办校长、主任、学科负责人培训班,研讨校本研修的方案制订、组织方法以及操作流程等。

三是充分发挥课改核心校的基地作用,组织不同学科的研课磨课研讨活动。

四是抓好典型,以点带面。城关镇中心校组织全乡教师,将磨课研修活动融入日常教研教学中去,总结出“三周磨一课” 的经验:教研组围绕某一教研主题,确定研课磨课课题,组织全体组员历时三周打磨,历经学课、说课、研课、讲课、议课和结课六个打磨环节,最终形成精品课,形成精品教案。枣村乡、八里营乡组织全乡教师,主动到进修学校开展磨课研修,回去后结合实际,尝试校本磨课研课实践,白道口镇、四间房乡也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引领作用,自主开展校本磨课活动。这些乡镇在探索以校为本的研课磨课研修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对全县立足校本的研修活动起到了引领作用。

数学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教师;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5-0025-05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西省农村学校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问题研究”(课题编号:12JY057)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02-21

作者简介:胡启宙,南昌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江西南昌,330032)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孙庆括,南昌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就整体而言,当前我国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后课改时期”,即由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向了对于课程改革的认真总结与深层次反思。[1]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数学”、“课程”、“改革”为关键词,对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以来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内容涉及数学新课程改革与经验总结的核心期刊论文有200多篇。分析发现,研究主要针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或数学课程改革经验的反思,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的研究还不多见,特别是针对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问题研究还没见到。

本文选取江西省比较偏远的8县32所农村初中学校为研究样本,以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文本分析法等为研究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共发放教师问卷398份,回收有效问卷380份,有效回收率为95.5%,并随机选出42位教师进行聚焦式访谈调查。通过实证研究,以期为江西省数学课程改革走向深化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也为全国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国培计划”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提供依据,并为全国农村地区初中学校有效实施数学新课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数学教学观定位有偏差

数学教学观是人们在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数学教学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通常由数学教师的数学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育观以及对于自我教学能力的认识和信念等观念所组成的逻辑体系。[2]因此,持不同数学观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看法也不同,从而产生的数学教学行为也不同。英国学者Paul Ernest把数学观分为动态的易谬主义、静态的绝对主义和工具主义三类,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查,发现有53.4%的初中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已经存在的和精确的科学”,数学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这与数学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数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科学”的先进的数学观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种传统的数学观无疑会使教师把数学知识看成是一种可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的纯客观的东西,让教师把数学学习误认为从来就不是一种探索性的活动,而是任何问题都必定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和唯一合理的解题途径,同时其正确性和合理性则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裁决。进一步分析发现,还有45.6%的数学教师仍然持“工具论”的观点教学数学。

可喜的是,在数学教育的首要任务的认识上,有58.3%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超过24.6%的数学教师认为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说明农村地区初中教师的数学教育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已得到更新。然而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无论是数学教师还是学生,都还存在过分注重“双基”,而忽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情感发展的问题,这种现象在比较偏僻的山村初中学校更加严重。值得注意的是,调查发现有同一位教师身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学观或数学教育观的现象,它们之间缺乏统一性,甚至还存在冲突。比如有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数学是一门已经存在的和精确的科学”,然而在数学教学中又认同数学建构活动的价值。事实上,这两种观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当认为数学是现存的、既定的科学时,教师就很难真正理解数学探究、数学活动的价值。

2.数学教材调适使用观不强

西方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富兰和辛德认为,课程实施是课程变革方案与学校实际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等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3]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然而,我国城乡地区由于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的差异,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都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的学生。有研究表明,现行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与城市背景内容有关的插图数量较高于乡村,实践环节中选取的数学素材不太适合农村学生的生活背景。[4]这就要求农村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调适数学教材意识和创造性地应用新教材的能力,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背景。然而,农村教师在数学教材的调适使用的认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是否能根据课程标准调整数学教材的认识存在分歧。对于“教师可以调整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问题,存在着明显对立的两种观点:47.5%的教师认为教师有权调整,52.5%的教师认为不可以。

第二,对是否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的认识存在分歧。比如66.3%的教师同意“教学中可以增加教材的内容”,55.6%的教师同意“教学中可以减少教材的内容”。同时,40.2%的教师同意“教材中的例子不可以改变”,47.3%的教师同意“教材中的练习题不可以改变”。

第三,数学教材文本的批判意识淡薄。有37.8%的教师认为教材的编写理念“非常好”,57.2%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素材“非常好”,23.6%的教师认为教材的编排方式“非常恰当”,54.6%的教师认为教材的基本体例设计“非常恰当”。

总体来看,超过一半的教师赞同教材在实施方面可作不同程度的修改,近一半的教师则持相反意见,说明大部分教师虽然不再完全迷信教材,开始有了自己的反思,但教材权威观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对调适数学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观上缺乏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客观上受能力水平制约和教学技能的限制,教材调适具体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

3.教学设计专业化能力欠缺

数学教学设计专业化能力是制约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是:

其一,教学设计本质认识缺失。约46.3%的教师并不清楚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甚至18.4%的教师认为两者没有区别。这表明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本质的认识比较模糊。事实上,从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来看,教学设计和教案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二,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准确性关注不够。69.2%的教师认为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依据教师用书或教材、传统经验等,这表明教师平时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精确性关注不足,甚至有58.2%的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不明确,或说不清楚。

其三,教学设计内容只偏重课本知识。48.7%的教师教学设计关注课本知识,只有35.1%的教师重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或相关学科等,这表明大部分教师偏重课内知识教学,忽视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其四,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功能认识不足。经常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只占18.3%,而大部分教师只是在上公开课时使用,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功能认识不足。

4.课堂提问频繁且效率低下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过于注重提问的数量,误认为提出的问题越多就等于教学效果越好,轻视提问的质量。笔者对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的统计显示,教学总时间为2645秒,教师总共提出128个问题。其中,教学引入环节教师提问5次,用时30秒(占1.1%);新知讲授环节提问52次,用时220.4秒(占8.3%);课堂练习环节提问71次,用时506.7秒(占19.2%);课堂小结无提问。可见,一节课教师提问的时间就用去了756.4秒(占28.6%)。在全部问题中,低层次提问占总提问的64.6%,说明教师课堂提问重数量轻质量,把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一堂课学生活动是否丰富的标准,而过频的提问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这种盲目提问的做法,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学表面热闹却无实效。

第二,过于注重提问的形式,对提问对象的选择较为随意和集中,忽视问题设置的层次深度和思维含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节课128次提问中,教学引入和课堂小结教师均没有叫答,学生新知讲授环节共回答32次,课堂练习环节共回答96次。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有18次无应答,36次机械性回答,25次识记性回答,49次理解性回答,而创造性回答为0次,其中无应答和机械性回答占总提问的42.3%。这说明了学生的回答并不是自己经过思考而形成的,而是勉强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第三,过于重视问题的提出,缺少对问题的引导、点拨和启发,轻视问题反馈的有效性。在128次提问中,有48次是教师点名后再提问的,占了提问总数的37.5%,说明教师的提问方式处理不当――先点名后提问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能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学生真正的获益并不多。

5.教学方式简单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探究学习作为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提倡和运用。然而调查发现,有77.3%的教师认为自己偶尔关注或未能关注探究学习,表明大部分教师存在处理探究学习的简单化倾向。另外,有67.4%的数学教师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会流于形式”,仍有超过2/5的教师选择了“采用讲授为主,有时讲练结合”。可见,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新学习方式的内涵与实质的理解并不到位,并没有真正把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教学之中。

值得强调的是,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都存在着局限性,将某种方法万能化、完美化,或简单的模式化,都是片面的,甚至不可取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探究学习单一模式,而要在灵活选用探究性学习的同时,或选用接受性学习,或选用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互补充的模式,从而达到教学方法选择最优化。

二、改进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针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进行教学观念反思,树立先进数学教学观

现代研究表明,数学教学观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的不良数学教学观,通过教学活动影响学生,使学生发展和形成了一些不正确的观念、信念和态度等,进而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进行传统教学观念反思,树立先进的数学教学观,是后课改时期农村初中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

首先,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师的数学观。教师不同的数学观会营造出不同的学习环境,从而影响学生的数学观以及学习成果。当前绝大多数数学教师持静态的绝对主义数学观,即把数学看成是一门与逻辑有关的、有严谨体系的、关于图形和数量的精确运算的、静态的永恒不变学科,认为数学是发现的而非是发明的。这种出发点的数学观导致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数学学习的逻辑性、精确性和严谨性,过于注重数学解题格式,忽视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参与。而后现代主义下的数学观认为,数学是建构的,是与情境相关的,并非是发现的,是人类的发明与创造,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结果是开放的,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动态主义的数学观,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尊重学生的真实理解,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性、直观性、生活化和情境化,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参与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次,树立先进的数学教学观。数学教师必须转变传统以书本和教师为中心的数学教学观,从关注学生个体及建构主义的认识观出发建立适合创新教育的数学教学观。

最后,树立先进的数学学习观。数学教师数学学习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选定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一些与学生经验相适应并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创设一种和谐、融洽而民主的建构学习气氛,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不断探究和尝试,经过同化和顺应,建立与学习环境和目标相适应的认知结构。

2.强化教材文本批判意识,增强教材调适使用能力

数学教材城市化是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程实施面临的典型问题。作为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尊重数学教材的前提下,必须树立教材文本的批判意识,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不断调适数学教材的素材和编排方式,从而形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案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因此,新课改下的教师教学过程不再是“教教材”的过程,而是一个“用教材教”的重新组织教学材料的动态生成过程。农村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加以改进:第一,充分挖掘农村教学素材,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生活经验及农业生产特点创设教学情境。第二,适当调整教材课时安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农村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3.增强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追求提问的整体质量

教师的提问行为与学生的应答行为构成了一个师生对话系统,该系统应以完成教学目的为宗旨。如果一味地通过较多的提问与应答来达到课堂表面热闹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提问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来选择不同类型的提问,以激发学生不同认知层次的应答行为。[5]作为教师,应该有能力组织好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定位好问题,并将问题按有意义的序列进行安排。作为一个好教师,还应该有能力组织任何复杂性层次不同的问题。进一步,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选择合适的学生回答,并且以合适的问题形式呈现,从而不仅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形成积极的互动,而且其他学生也能够就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所提的问题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贴近学生的生活。一方面,对不同的提问采取不同的候答策略,激发学生的高认知思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问,认真思考提问顺序,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4.优化组合教学方法,促进有效数学交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其课堂的参与程度也直接决定了学生知识的建构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优劣。然而,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喜欢选择以“讲解”法为主,从而造成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不但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个人特点、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和优化数学教学方法,而且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回答,最终达到学生有效数学交流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反思:设计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目标和谐?是否与教学内容匹配?是否根据不同数学教学内容相应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是否关注了“自主、合作、探究”方法与讲授法等的有机结合?是否根据数学问题或数学交流材料设计和选择了合适的数学教学方法?是否根据合理的交流形式设计和选择了数学教学方法?……总之,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尽可能做到“一法为主,辅之多法”的优化组合。

5.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在于引领教师的发展;要引领教师的发展,就必须了解受培训者的需求,明确培训主题,充实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然而,当前教师培训存在培训形式过于死板、培训内容与农村中小学实际脱节等问题。这就要求改革当前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增加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受培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的设计需要在分析不同层次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比如针对部分农村数学教师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及良好的解题能力,但在课堂上却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维方法的问题,就可以设计以“数学教师教学内容知识(PCK)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PCK的概念与价值、PCK的形成与发展途径等内容,以培养教师把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方法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能力。

其次,采取灵活和弹性的培训方法。比如,对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培训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新课程资源开发的培训可采用小组比赛法,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可采用实践操作法,对教育科研的培训可采用导师指导法……为了保证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在培训过程中可建立教师研修共同体,采用学习、观摩、交流、反思、共享等多种培训方式,选择自主研修、校本教研与外出学习、考察相结合等培训路径。

参考文献:

[1]于鸿丽,黄秦安,徐海.新课标下数学教育目的观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20-22.

[2]周仕荣,林卫强.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的讨论和分析[J].漳州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03(1):82-85.

[3]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9.

[4]张维忠,孙庆括.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科书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2012(2):44-48.

[5]叶立军,陈莉.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2(2):63-66.

Problems with and Solutions to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Post-Curriculum Reform

HU Qi-zhou & SUN Qing-kuo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Nanchang Normal College, Nanchang 330032, China)

数学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以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威研究员的北京市和全国“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数学分层测试卡》为实验载体,我们将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作为明德小学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的一个子项目,目的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评价思想,使教师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通过动态、多层次的评价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明德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008年,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正式启动,每年会在4、5个省确定100所明德小学作为“种子”实验学校在北师大的引领下开展项目实验,以有效地提升明德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截止到2014年,共有4个批次、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0所实验学校参与了北师大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

一、教师专业发展与项目实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根据项目推进的实际需要,北师大项目组制定了系统的三年实施方案,分阶段开展项目培训、赴京观摩、实地指导、远程指导、混合式研修以及项目总结等活动。

调研活动可以了解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培训活动可以引领教师进行学习,观摩活动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而指导活动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说,明德项目的实施就是要发现并培育一支优秀的“种子”教师队伍,引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

1.调研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为了深入地了解明德小学实验校的发展状况、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全面地掌握一线实验教师的实际需求,并为今后的项目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组通过实地调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需求等进行调研。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等省的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希望参与的进修方式是能够与专家进行交流,其中30.23%的实验教师选择“听课、听专家评课”,30.12%的数学实验教师选择“听讲座,并与同行专家交流”。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希望参与有专家引领的进修方式,获得专家的指导。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形式方面,38.76%的数学实验教师选择“教研活动”形式,25.68%的教师选择“课题研究”形式,19.62%的数学实验教师选择“自主学习和研究”形式。这说明大部分教师还是希望通过外界的帮助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2.项目培训引领教师学习

项目启动培训是项目实施的起点,能够明确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帮助教师理解项目实验的核心理念和关键内涵是培训工作的重点。因此,针对各省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项目组会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完善培训课程,赴各省开展省内项目培训。项目组会采取讲座、研讨、座谈与教学观摩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的实施背景、意义、内容介绍、数学课堂教学新理念以及《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策略和使用方法等。

多种形式和内容丰富的培训可以帮助实验人员初步理解项目实验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明确项目的实施目标,逐步地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和行为,使实验教师了解正确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方法,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奠定基础。

3.赴京观摩开阔教师视野

农村小学教师的学习机会少,明德项目则为广大教师提供赴京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实验教师会走进北京市优秀项目实验学校,进行听课与交流,进一步学习北京市项目实施的经验,开阔自身的视野,开拓项目实施思路,更好地改进自身的教学,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在赴京观摩中,广大教师“走出来”,带着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怀着对新知识的渴望走进北京市的小学课堂,直观地了解北京市教师《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方法与策略,激发对自身思维和观念的反思,从而进一步激发自身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4.专家指导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观摩后,项目组会组织项目实施指导组专家赴每所实验学校开展实地指导。在下校指导的过程中,实施指导教师会按照项目组的要求,深入学校,开展联片教研活动,进行听课、评课与座谈,全面了解实验校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情况以及项目的实施情况,对《数学分层测试卡》的课堂使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解决,并对项目实验的进一步开展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在实地指导之外,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管理组还会协调实施指导组对各省的实验校进行日常的远程指导。实施指导组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与实验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项目实验的开展情况,有效地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可以说,指导对项目实验的深入开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分层测试卡》中“分层评价、关注差异”的教育理念,更加明确《数学分层测试卡》的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如何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二、教师专业发展与项目支撑

明德项目在项目实施中会围绕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各项活动,有步骤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会基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安排和设计,有力地推动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活动的引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支撑条件和保障。

1.为教师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为了促进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推广项目实验,展示实验教师的风采,北师大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组会组织指导经验丰富的北京骨干教师赴明德优秀“种子”实验校开展混合式实地指导。

混合式指导是指采取先进的视频技术,现场项目组专家会亲临指导,多地区采取远程视频的方式共同参与。为了使指导更具针对性,发挥指导的最大实效,项目组会精心设计混合式指导方案,组织指导教师将项目培训、听评课有机地结合起来,由当地实验教师上观摩课,结合课堂教学实践,项目组专家与各分会场通过视频进行点评、指导和互动,拉近项目组专家和各地明德小学的距离,使联片教研活动的主题更加鲜明,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活动辐射范围更加广泛,让专家与教师一起体验在数学课堂上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整个过程,从而真正地参与听课、评课和反思活动。

2.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从对明德小学教师的前期调研结果来看,数学实验教师教学困难的原因各异。值得注意的是,仅有7.27%的教师认为是自身原因导致教师教学困难,其中包括3.39%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亟待提高,2.67%的教师认为自己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些困惑,1.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不足。另外,35.75%的教师将导致教学困难的主因归结为教学资源的不足和指导、帮助的缺乏,其中包括15.27%的教师选择“教学设备不足”,12.24%的教师选择“教学材料不足”,8.24%的教师选择“缺乏参考书籍”。

随着明德项目实验的不断深入开展,实验教师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资源帮助自身学习,更好地开展项目研究工作。为此,在明德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组注重资源建设、录制优秀课例资源、建设项目网络资源、编写工作快讯等,为广大教师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为学习、交流与分享研究成果搭建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不仅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也为各个实验省、学校、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与互相借鉴起到桥梁的作用。

3.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项目管理规范

为了保证项目实验规范有效的开展,项目组还为实验校和各级数学教研员分别研制了学校课题负责人手册和教研员手册,明确项目实施的重点,规范项目实施的过程,保证项目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外,项目组还注重增强实验校的档案意识,引导实验校做好项目实验的档案工作,通过实地指导和远程指导的形式,督促实验校积极做好项目档案的建设工作,规范项目实施。

通过规范项目的实施,引导实验校对项目实验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项目实验有效的开展,还会为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提供很好的示范,有力地推动学校课题研究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打造“种子”教师,引领、带动区域发展

北师大明德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以《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育优秀的“种子”教师队伍,从根本上促进明德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对农村教育的支持模式也由“输血”变为“造血”。

1.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这一项目的实施可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他们的教学行为,促进他们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在教学中注重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发展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成功给予学生。调研显示,在备课时,能够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业程度的数学教师已从实验前的12%提升到74%,90%的学生认可并喜欢这样的教师。

针对数学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还从组织课堂讨论、讲课明白易懂、运用积极语言以及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等4个指标进行考查。结果显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除组织课堂讨论一项得分率较低外,为69.4%,在讲课明白易懂(88.5%)、鼓励学生解决问题(87.2%)以及运用积极语言(78.1%)上的得分率均在78.0%以上。这说明多数数学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

总之,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支关注差异、注重因材施教,能够主动学习、自觉研究的优秀“种子”教师队伍得到培育。目前,各省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种子”教师,他们正在为本校和本地区项目的顺利开展发挥着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在他们的带领下,项目学校的教师和当地其他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

2.教师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通过项目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转变,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这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所增强,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升。第二批5个省的调研结果显示,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可以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他们数学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调研报告显示,实验学生的数学成绩显著提升,项目实验校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其平均成绩高出2.6分,在测验各个内容维度和能力水平上均优于对照组学生。

调研还显示,实验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更积极,有更积极的学习情绪体验和学习内在兴趣,他们与数学教师的关系也更亲密,更愿意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回应,对自己与教师的关系感到更满意。

3.建立“种子”教师队伍,引领实验区教育的整体发展

在北师大明德小学数学项目组的支持和引领下,一些“种子”实验学校涌现出来。学校通过开展项目实验,已经培育出一定的成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以此为基础,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实验区已经开始自主开展应用《数学分层测试卡》的推广实施活动。一些地区还会联合非“种子”学校,甚至是非明德学校开展观摩教学、集体研讨、联片教研等活动,宣传项目实验的理念,展示项目实验的成果。这些活动会促进项目实验的深入开展,为当地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作出较大的贡献。

4.探索出“以项目为载体”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模式

总结明德小学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出适合明德小学教师需求的、成熟有效的培训模式和方案,是项目实施中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到目前为止,数学项目组已经形成“以项目为载体”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培训模式,即包括以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项目为核心,进行较长期的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的培训模式,在整个过程中运用集中培训与下校指导相结合、专家讲座与课例分析相结合、说课与听评课相结合、集体备课与实验教师做课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数学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本次培训安排了多位教授、研究员给我们做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学生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并向我们介绍了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听了他们的讲解,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我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甚至于忽视这一方面。听了讲座,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不局限于单一解答方法的教学;不要盲目地迷信新课程标准(实验稿),而应辨证地看待它

    除了理论知识以外,这次培训还为我们安排了金牛区五所小学11节数学示范课。看着老师门精湛的教学技艺和收放自如的教学手段,尤其是不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而有自己的创新,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要认真钻研,活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很遗憾,培训这么快就结束了,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我受到的思想振荡将伴随我以后的教学生涯。相信今后的我定能为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期待着下一次培训的到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