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内教师培训方案

校内教师培训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内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内教师培训方案

校内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理实一体化 新教师 岗前培训模式

一、实施“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的重要性

理实一体化岗前校内培训模式通过培训方案的设计、培训方式的选择,体现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口相结合、学习与展示相结合、听与做相结合的特点,以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特殊职业要求为切入点,将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培训全过程,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

(一)有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理实一体化岗前校内培训模式能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理论修养和组织管理教学的技能技巧。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目的有三:一是使新教师在短期内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更好地进入角色奠定基础;二是使新教师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了解高职教育,掌握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缩短成长期,从入口提升整体素质;三是使新教师尽快、全面地了解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等,为新教师融入学校、服务学校提供保障。

(二)有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

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发挥了三种作用:一是动手、动口、动脑的互动学习模式提高了受训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多媒体教学、实地现场教学的灵活运用促进了受训者对所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三是成功体验、大赛展示的培训组织模式为受训者搭建了展示自我、互学互促的平台,调动了全体培训学员的学习激情和热情,提高了培训质量。

(三)有利于新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岗前校内培训模式将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培训课程的整体安排中、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学习过程中、培训效果的评价过程中,使新教师从培训的表象到内涵都能感受到职业教育的特色,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新教师职业生涯的确定、专业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实施“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的途径

(一)“理实一体化”培训方案的设计

1.培训内容是培训方案的基本要素。培训内容的设计要多元化,既有理论讲授,又有实践操作,还有成果汇报。培训内容的选择,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将学校的办学优势,包括师资、资源等软硬件优势设计在培训方案中;二要实现多样化、模块化。例如,针对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笔者所在的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发设计了职业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学校发展史、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办学特色、职业技能、参观考察、成果展示十个培训模块。具体实施时各模块交叉进行,“理实一体化”的培训内容由远至近,由表至里,由外部到内涵,由管理到教育教学,由互动式讲座到操作练习,由参观考察到成果展示,由个体训练到团队合作。

2.培训教师是培训方案的核心要素。在培训师资的选择上,要把握三个要素。第一要素:学校各级领导要参与新教师培训,一是体现对新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视;二是他们能宏观把握学校办学和各部门工作的核心和要点,能凝练出有一定高度和概括性的规律性内容,能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等精髓传承给新教师,使新教师能尽快熟悉学校、了解学校、融入学校,这一要素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第二要素: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的主要领导要参与新教师培训,他们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内涵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们熟悉学校各种管理职能、规章制度和办事流程;他们对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教学工作有着现实和前瞻的思考。这一要素既要有理论讲授,还要有动手实践体验。第三要素:学校各级教学名师及各专业带头人要参与新教师培训,这两类教师群体是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在向新教师传授教学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向新教师展示了学校优秀教师团队的风采,这一要素主要以能力培养为主。

3.培训环境是培训方案的关键要素。培训环境主要包括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就培训时间而言,目前多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培训,即利用每天中午或下午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开展培训;二是利用寒暑假封闭式集中培训。前者因选择在工作的休息时段进行,新教师因日常工作较繁杂,这个时段处于比较疲劳的状态,有时还要处理一些急事、难事,因此,培训效果不是最佳。后者因在假期进行,能保证培训期间无干扰、培训教师能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培训中去,能确保培训的高质量,所以是现在高职院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首选时间。关于培训地点,目前多选择三种场所:一是会议室;二是教室或展示室;三是实训车间或素质拓展基地。培训地点要为培训内容服务,要营造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要有助于理论学习、实践体验、能力培养,要成为“理实一体化”培训模式的平台和载体。

(二)“理实一体化”培训方式的选择

1.理论讲座是基本培训方式。理论讲座是目前高职院校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的常见也是首选培训方式,我校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中的职业教育模块、学校发展史模块、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模块、师德师风教育模块、专业理论版块的培训均采取理论讲座的方式进行。但是,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的理论讲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我讲你听式的理论传授,而是有职业院校特色的互动式、研讨式的圆桌授课形式,课前授课教师下发学习资料,预留思考题,新教师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授课教师采取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引导新教师逐步掌握应知应会应做的内容,也潜移默化地将职业院校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技能传授给新教师,理论讲座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知识传授。

2.实践训练是必选培训方式。实践训练是高职院校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不可缺失的培训方式,缺少了这种培训方式就无法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为生产一线服务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对进入高职院校新教师的培养应以实践动手能力、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我校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中的专业技能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均采取实践训练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模块以各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中心,通过授课教师言传身教的讲解、实操,新教师亲自体验、动手操作练习,使新教师熟悉各专业核心技能要领;职业技能模块以教学基本功为中心,通过教学名师的讲解、示范,新教师的模仿、练习,使新教师掌握教学基本能力。

3.技能展示是特色培训方式。技能展示是我校新教师岗前校内培训的特色培训方式,通过这种培训方式检验培训效果和质量,培训工作形成闭环。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考核,这种培训效果检验方式以能力展示为主。几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技能展示培训方式调动了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新教师岗位胜任能力。我校的技能展示培训方式主要采取“任务驱动、赛项评价”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模块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检验,技能模块训练结束后,新教师要完成培训教师布置的与该专业技能相关的实践任务,如电路焊接等实践任务。职业技能培训模块采取“赛项评价”的方式进行检验,职业技能模块训练结束后,新教师要参加观摩课大赛、教案设计大赛、说课大赛,通过大赛展示教学基本能力。技能展示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学习的过程,更是验证培训组织部门培训质量的过程。

[参考文献]

校内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2篇

一、开展训前调研工作,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选择培训内容的关键所在。如为了做好今年我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学校在开学初对培训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我校实际,确定了2013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上围绕“六个字(长、短、粗、细、硬、软)”做文章:即在培训时间上学时有长有短,既确保重点培养对象有足够学习时间,又不误全体培训整体学习(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对象集中培训至少25天,普通教师集中培训至少12天);在课程设置上有粗有细,为突出培训效果,既有必修课(如学习全国、区、市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又有根据不同学科教师设置的不同培训内容。在组织形式上有硬有软,既有规定动作(统一参加培训),又有自选动作(在规定时间内自修)。通过如此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升个人教学业务水平的需求,为下一步安排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二、精心制订计划,达成培训的实效性

校本培训的目的首先要定位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根据农村教师培训的特点,制订培训计划不仅要与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相适应。在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现场视察、调研,让一线教学人员进行自我评价,提出培训要求,将其具体化,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的培训活动之中。每次活动都能按计划实施,并做到三个到位:(1)活动之前,安排布置到位;(2)活动之中,讨论研究到位;(3)活动之后,考核评估到位。另外还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形成了教与学的统一,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

三、整合优质培训资源

随着教师培训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培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培训者既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技术素养,又要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学科教学能力素养。目前承担教师培训的主要有专家学者、知名教师、学科教研员、教育部门领导等。由于专家学者、知名教师到县一级培训的机会很少,更多的是由学校一级组织培训,因此,充分利用本地培训资源成了学校培训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我校注重整合和调动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了本地资源在教师培训中的龙头作用。首先是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明确培训工作职责,不断提高培训者的整体素质。其次是加强与县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局教研室等部门的联系,集教、研、训功能为一体,借力他们的优质资源配置,有效地开展教研、培训、科研、德育等多方面工作,形成一支力量雄厚的培训队伍。最后是围绕来宾市教师成长年工作方案,实施“名师工程”培养方案,对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进行筛选,尽量把他们派出去参加高层次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成长,使他们在校级培训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搭建以研促训的科研平台

教师培训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在研究中培训教师,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因此教师培训要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融为一体,以常规教研为基础,以课题研究为突破,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搭建以研促训的科研平台,在研究活动中培训教师,在培训活动中开展研究。如此,可以通过以课例带动培训,以行为反思研究活动、举办教师论坛活动、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五、“内输”、“外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内输”即积极选派教育管理干部和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学成回来后,再培训校内其他教师,把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传输给本校教师。“外引”即邀请各地的教育专家,特别是学校所在地的优秀教师到学校传经送宝。

六、结语

校内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3篇

一、初步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

为实现我区基础教育“二圈层第一,成都市一流”和职业教育“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发展目标,我们在学年初明确提出了我区教师培训的工作思路,即以校本研修为载体,立足校本,覆盖全员,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把新的课改理念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这样的工作思路下,全区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实现我区新的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性,各校以行事历的形式落实校本研修工作,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在我区已初步确立,有效地规避了校本研修的风险,教师教育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建立健全了培训机制,完善了评价制度

1、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前几年的培训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为培训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区教育局近年来每年都以文件的形式对学校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考核办法,出台了《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管理细则》、《xx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细则》等工作规范,要求学校做好五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机构保障。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校长牵头,教导处或教科室主管并由专人负责;第二,制度保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订出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月考、期总评,并与评优评先晋级挂钩;第三,文化保障。学校以校长为首带头学习带头举办讲座,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让每位教师都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使其不断反思更新自我;第四,经费保障。学校每年都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预算。龙泉实验小学、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初中部还对教师培训经费进行了分类使用,只要教师外出学习都极力支持。学校也千方百计为老师寻找和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航天中学、龙泉中学、同安中学、洛带中学一年利用暑假送教师外出培训或请专家到校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就达数万元。大兴小学一年为教师订阅学习用书达4000元以上。各学校都投入了资金加大了培训力度;第五,技术保证。利用校内外的一切可能调动的技术资源,加强与校外有关专业机构的合作,为教师上网交流提供便利。由于学校努力做好了这方面的保障,使得校本研修得以有效开展。

2、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机制

过去,我们对教师培训的考评过于刻板,影响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我们从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培训机构和学校三个层面对教师教育评价机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让教师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建立教师专业学习社群,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内的组织文化、结构和领导角色,实现文化重构,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狠抓过程管理,突出培训实效

1、确定了教师教育的工作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现行的师资培训忽视教师实践性智慧的提升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悟出基于学校实际,基于教师实践才是师资培训走出“效果不彰”的必由之路。为突出培训实效,我们确定了我区师资培训抓校本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两个工作重点,初步实现了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和教师研修学习的教师教育实施策略。

第一、区教育局组织领导。区教育局建立了以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旺成同志为组长的师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推进校本研修制度的有关文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过程管理,把师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奖励先进,从评价激励、督促协调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强化对教师教育的组织领导。

第二、区教研室专业引领。区教研室紧紧围绕“推进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个核心制订了相应的操作实施方案,大力开展网络教研,整合力量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于一体,把区教研室建成资料资源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学校行动跟进,教师主动发展。我们要求各校从校情出发,从教师培训需求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本校亟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并借助外脑开展以教育行动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各种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活动,研究课程的有效实施,营造研究氛围,关注制度创新,逐步形成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二)充分发挥教师自主学习能动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把教师继续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解决好教师的学习问题上。区教育局在本学年度教师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六个一”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培训中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方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二,变革学习方式。一是要主动学习,把学习视为一种乐趣,更是一份责任,把它作为所从事的事业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自觉自愿地去学习。二是学有特色。学习不仅是为了学习掌握已有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创新知识,更新技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观察和思考问题。三是要求结合实践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体验和感悟对原有知识进行再认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四是一定要带着问题学。要求教师把学习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对待。善于将所遇到的问题整理归类,去分析,去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第三,不断改进学习手段。《龙泉教育》网的建立为教师的学习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建立起了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互动的全新机制。教师通过《龙泉教育》网进行合作学习的氛围正在一步步形成。

四、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师培训的操作办法

1、充分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校和教师确定目标。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找准培训的切入口。在校本培训中,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力求解决被培训者的实际需求和问题。使教师知道知识和技能对他们是重要的,是能够用于他们实际工作的。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立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体系。

2、转变角色,关注个体,重视教师的能动性。

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培训活动中要求培训者成为引领者、帮助者、指导者、合作者和催化者,关注学员的需要和期望,正视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允许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校制定培训规划、计划时,既规定学校培训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又给教师富有较为宽泛的自我发展空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3、预设有效的问题,注重培训的实践性

在上一学年度培训结束后,我们要求各校进行对教师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找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设想。同时,区教研室每周两天深入学校了解教育教学情况,了解教师培训的问题和需求。在本年度制定规划时,我们要求培训者要不断地向教师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使教师处于激活状态,进行独自思考和反思。在培训中运用互动式的问题,注重调动参与教师的热情,进行了有效的双向沟通,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保持乐观的学习状态。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帮助教师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批判性反思,通过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4、创设“共生”愿景,共享教育资源。

在各级培训中我们十分强调为教师的学习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合作的氛围。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始终处于一个平台,培训者作为平等之中的首席发言人,与教师充分交流,实现经验共享。为充分挖掘教师在学习中的集体智慧,培训者总是充当激发者、促进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不给教师贴“是与否”的标签,让教师在培训中享受着自我评价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校教师通过相互学习将集体研究成果上传到《龙泉教育》网与全区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并以文字的形式推荐到龙泉《课改在线》上进行刊登。

五、全面高效地完成了培训任务

通过督导检查,各校完xx师培训任务质量很高。龙泉中学的学科组建设,龙泉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的集体备课、课题研究与网络教研,龙泉实验小学的行政领导深入课堂研究与资源中心建设,航天中学、洛带中学、同安中学的青年教师培训等都很有特色。许多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六个一”活动,建立健全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由于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课堂质量提高上,聚焦在队伍建设上,努力创设共生的校园文化,一批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茁壮成长。我们相信,经过不懈努力,我区教育质量一定能再上新台阶。

校内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4篇

伴随着厚厚的校本手册填写到最后一页,本年度的校本研修之旅也即将画上句号了。回首这一路走过的研修之旅,相信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内心都是满满的收获与感动。本年度我校的校本研修之旅可谓开展扎实,精彩纷呈,让人难忘,给人启迪,现作简单总结如下:

一、精心制定学年度校本研修方案,计划力求务实精细

学校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在区中心教研室的指导下,每年的五月份开始就谋划下一学年度的校本研修计划,并在六月份上报。学校认真制定了2018—2019年校本研修方案,内容涵盖全面,涉及到“专业素养”、“教学研究”、“育人管理”、“信息技术”四个大的组成部分,包括十多个小的分支,力求覆盖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各个方面。每年暑假,学校均召开全体教师参与的校本研修动员大会,会上,刘亮荣副校带领大家学习研修方案,陈昌云校长作指导讲话,老师们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相应的学习目标。学校制定的方案真正从教师的需求出发,结合校情精心研制,给培训内容设计了蓝图,理清了脉络,明确了行动方向,既有理论高度,契合了市、区对教师队伍培训的总需求,又拥有了很强的实际价值,令人称许,更让教师们充满期待地开始了学习之旅。

二、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实现学习的常态化

本年度的校本培训贯穿一学年,而非仅仅是暑假里的几天,且培训内容既依据计划,又适时体现灵活性,根据学期中的需求作适度调整,按需供给,既有课堂教学方面的真知灼见,又有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还有信息技术、集体备课策略、撰写教育论文等方面的培训内容,都是一线教师切实需要的知识,在学习时间上也不局限于暑期几天的集中培训,在学期中途利用业务学习和教师例会期间也穿插了相关的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了学习的常态化。

三、发挥同伴互助的力量,搭建分享平台

回顾一学期的校本研修之旅,既有外请专家的引领,又不忽视身边资源,在培训中广泛搭建交流展示平台,发动校内在课堂教学方面、班级管理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教师适时分享自己的经验,普通老师也有机会走上讲坛,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校内多位教师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分享,“接地气”,让大家学到了同伴的先进经验,尤其是黄保勇老师所做的《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和李加圣老师所作的《培养有格局的中学生——做学生成长道路上最感念的人》分享,情真意切,身边优秀老师的心声深深感染了校内老师,给予大家很多启迪。

四、贯穿“智慧教育”主线  凸显“校本”特色

在陈昌云校长“立足校本研修   打造智慧教育”的理念指引下,本学期研修立足培养“智慧之师”,以“探究有效学习评价   打造特色智慧课程”为主题,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结合教学研究月、智慧课堂评比,集体备课等活动,将研修与实际教学紧密结合,更实现了以“研究”带动“教学”,由“教学”反促“教研”的功能,将“智慧教育”真正植入了每位教师的心中,各位教师都能够深深感受到时不我待,学习的紧迫感与自觉意识大为增强,

五、创设“参与式”校本研修,突出学习主体地位

本年度校本研修不再是过去主讲人高高在上,老师们只甘当听众的局面,而是给了教师们更多的参与机会。无论是讲座时的互动还是分组研修,都极大的调动了教师们的参与热情,让教师有了“主人翁”的意识,研修效果更好,如扎实开展的争做“智慧之师”与“‘四有’好老师”的学习研讨中,每位老师都在自己所在的教研组分享了自己实施“智慧教育”的心得,谈了如何立足本职工作,做“‘四有’好老师”,可以说是一次师德精神的洗礼,参与其中,很受教育与鼓舞。

六、认真做好区域校本研修南片初中二组联盟校牵头校相关工作

本学期在社发局中心教研室的领导下,区内学校成立了研修联盟,由中国研修网邀请专家每学年四次入联盟校进行指导。作为南片初中二组联盟校牵头校,我们承办了其中两次活动,每次活动之前均与联盟校反复征询磋商,征询一线教师参训需求,然后选定主题反馈给研修网邀请相应专家为老师们指导。虽然另外两次活动不在我校举办,但是作为牵头校依然认真地与联盟校商讨活动的各项细节,确保活动圆满举办,受到参训老师们认可与称赞。

六、存在不足与下一步打算

当然紧张充实的研修过程也是有遗憾的。比如对于“读书分享”交流这一块一直想做,也在酝酿,但因为时间紧等因素,除去参加区内统一的沙龙活动外,校内没有真正开展过集中交流分享活动,只举行过撰写“读书心得”活动,而且由于很仓局心得质量不高,真是一大遗憾!但本年度由校教研处牵头设立的“养智”读书群,开展了网上阅读分享,效果不错,今后应保持,继续推进。

下一年度必然加强对老师读书方面的引导与分享,可以借鉴区“读书沙龙”活动的做法,在校内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真正将读书变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比如对于课程开发方面的知识我校教师目前还知之甚少,需要在这方面作些引导与拓展,力争从编写“校本研修专用教材”开始,逐步引导教师树立更有高度与长远目标的课程意识,多渠道开发教育资源;此外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也应纳入下一年度的研修内容,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只有教师拥有健康身心了,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学生。

七、对区和市教师培训的建议

校内教师培训方案范文第5篇

一、全面提高对中职教师培训工作的认识

《职业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从目前存在的问题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应该从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的战略高度,全面重视中职教师培训。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视作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和效益、办出职业特色的根本大计来抓,对中职教师队伍的现状做出客观分析,根据国家下达的人才培养任务,确定各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规划,制定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中职教师培训的组织制度、培训内容、培训费用、奖惩及培训的评价体系。建议国家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计划下达各省(区),应该每年尽快尽早地下达培训任务,就有更多的时间做好各项培训准备工作。培训任务分配应适当集中,计划数量要与职教事业发展相适应。省(区)则要积极实施培养、培训计划,使中职学校教师的数量、层次、结构等都与需要基本适应,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领导应该吃透“两部”的精神,执行贯彻培训的要求,学校选派自己真正的骨干教师参加;不要把中职教师培训形式化,成为走过场培训;同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把好资格审查关。参训教师要把培训作为提高学术水平,从而深化、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方式。

二、建立中职教师培训的有效机制

搞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工程,需要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通力合作,按《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从政策、计划、财力、基地建设等方面保障各环节的全面实施。

1.建立健全中职教师培训相关政策、法规及监管、评估、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在中职教师培训工作方面既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也有《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这虽然宏观上为教师参加培训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少针对性和灵活性,对教师培训的过程和绩效缺乏相应的指导、监管、评价机制,培训效果不理想,影响了教师受训的主观需求,挫伤了其积极性。亟须设置分类分层具体培训纲要,有章可循地指导培训实施;建立立体综合监督评价体系,从培训机构、送训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面对培训内容、过程、对象及效果等进行监管评估,促进培训规范、有序、高效。

我国由于体制与机制原因,很多企业处于转型期,企业参与中职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我们应该通过政策调动企业参与中职教师培训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让中职培训基地承担部分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基地派遣专家给企业员工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企业接管中职教师的实践培训,从而可以互相促进,互利互惠。另一方面,教育立法是国家调控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国家对职业教育体制的管理和运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用更加完善的职业教育法规明确企业与学校的责、权、利。可以从税收来刺激企业对中职教师培训的积极性,政府出资把中职教师培训基地设在企业,那些承担了中职教师培训的企业如果按要求给中职教师进行培训,政府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用这样一种形式去激励企业,让企业有所收益。

在中职教师的培训上,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就是通过建立和健全科学的教师教育管理制度,实现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使“我要学”成为教师内在驱动力。中职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学习,学习所规定的课程,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学校可以凭证书奖励教师。政府为了鼓励教师持续进修,可实行按学历区分教师等级制度。采取激励教师不断进修的措施,应真正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为教师着想又能使教师从中受益,才能更受教师的欢迎。

2.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培训的顺利实施

目前,中职教师培训相关经费实施的是政府投入、院校和个人共同分担的经费解决措施。政府的投入是根本,中职院校的经费承担是义务,因为师资培养培训根本是为中职院校服务的,个人适当缴费也是应当的。基地建设需要大量的长期投入,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基地的生存、发展和完善,必须有政府的经费保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地区、院校、专业等差异性直接导致院校经费投入的差异性,有些院校维持日常的运转尚困难,很难抽出足够的资金用于专门的师资培训。个人缴费从某个方面来讲只是市场体现,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且个人缴费比重过大会直接影响参培积极性。因此,一是政府要从政策上确保对中职教师培训的投入,应有一定比重的专门的财政预算;二是基地要发挥优势,广开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三是学校要有专门的经费安排,将师资培训投资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必要开支。

3.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其主体功能

提高基地及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基地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地对教师的培训应该起到先导和示范的作用,由于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是按照社会需要而设立的,因此基地的专业门类设置也要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一是专业设置有的放矢。通过政策研究和市场调研,了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把脉其现实需求和宏观远景。了解中职教育的现状及职业院校专业需求,量身定制培训课程。二是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如打破传统的封闭式集中教学,采取开放式网络教学,采取学分制管理,谋求跨域(跨地区、跨国)合作交流,自办产学结合实体等。一切以满足教师的培训需求为宗旨,促进基地自身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基地管理是实现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分层建立专职机构指导、支持管理基地建设。国家负责政策制定、资质评估、资源统筹等方面工作,地方政府则要给予土地、经费、人力等方面支持;学校或企业是基地的依托实体,要完善基地的招生管理、课程开设、质量检测及保障工作等,保证基地的正常运作;基地的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师资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要探索符合基地及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培训效能。

加强基地本身师资建设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要本着先进性、开放性的原则。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应用能力,使其适应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证其知识的先进性;加强和企业、高校的合作,聘用一些企业的技术能手和职教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保证培训教师准入的开放性。让受训教师到这些企业进行锻炼,或派出优秀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或学术交流,保证受训渠道的开放性。

三、追踪预测培训需求,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教师的培训需求是呈动态发展变化的,不同类型的教师,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建立和完善中职教师培训信息的采集、分析和预测机制,全面准确地了解其需求信息,才能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职教师培训信息研究和预测应注意广泛吸收,如教育专家、培训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受训的一线教师等各方面代表的意见,使其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全面性。应高度重视实地调查、考察方法的应用。可以考虑采用倒推法的培养方案。什么是倒推法呢?就是调研中职生就业岗位人群,从单位就业需求中预测教师的培训需求,然后制定培训方案。

中职教师培训基地,绝不能不考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培训所有专业,一定要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依托,与要培训的职业学校一同制定培训计划。推行具体培养、培训计划时,明确各自的服务对象,突出各自优势和强项。

四、探索新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综合效能

中职教师们普遍对以往的教师培训效果不太满意,强烈要求改革教师培训模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中职教师培训可以和科研相结合,倡导专业人员与基层学校结伴研究、共同发展。加强对教师的科研要求,既有利于教师从科研中获得新知识、新技术,使专业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又有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科研既可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同时由于中职教师的科研成果更多是实用型技术,其更容易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无论是从主观激励还是客观诱导的角度来看,中职教师培训和科研结合都要求我们有计划地逐步实现科研和培训人员的互相学习和渗透,培训机构与基层学校结成联盟共同提高培训综合效能。

第二,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为了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全国自上而下进行了各种教师培训,这些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实践证明,集中培训与学校自行组织的培训结合起来效果是最好的。毕竟每年参加国家级中职教师培训人数有限,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让学有所获的教师回来,根据本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教师成长的需要带动校本培训,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可以多种多样,“送出去、请进来”,提高培训综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