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素养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1篇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针对网络传播媒介对所接触到网络媒介的人产生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在高校通过教育教学的方法,提高医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时,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网络信息并且有效地创造和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得医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社会中能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正确地获取信息、辨别信息、利用信息等。在医学生中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帮助医学生在了解基本的网络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对网络媒介的正确态度,提高医学生在接触网络媒介的时能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能力,以便有利于医学生理性地运用网络信息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进步发展服务的一种教育。对于医学生来说,网络的应用不能只局限于生活娱乐,更多的是要有利于对自身能力的提高,譬如搜索网络上的相关医学文献,关注现代医学的发展前景,及时了解医学界新闻,使得网络成为医学生开拓眼界,积累专业知识的渠道。在高等医学院校,指导医学生如何正确认识网络媒介、合理选择和接触网络、正确理解和鉴别网络信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

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是指医学生在网络媒介环境下,在了解网络知识特点的基础上,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正确使用网络和利用网络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选择、理解、质疑能力、评估以及思辨、生产和创造等各方面的反应能力。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可归纳为网络媒介认知素养、甄别素养、安全素养、法律道德素养、自我约束素养和发展创新素养等。网络媒介不仅有着全球性、海量性、即时性、互动性、便捷性等优势,同时也有着草根性、自发性和匿名性等特殊性,常常会导致网络媒介广泛传播的部分信息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因此,经常在网络上充斥着无聊、庸俗甚至是负面的信息。医学生在大学阶段正处于开始独立学习生活的初期,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大多是通过网络,而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浩瀚的信息容量能够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能获取对学习生活、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等方面有益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它的虚拟性又会导致部分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的学生沉迷其中,严重影响学业甚至荒废了学业。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有着专业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临床实践多、课余时间少、实习医院分散等特点,网络就成为了医学生思想活动教育宣传的重要阵地。但是,医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判断和辨别能力尚不成熟,在校园内的生活使得其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广泛的信息,如果缺乏了一定的网络媒介素养,就可能难以获取到对自身有益的信息,可能会因为网络上的错误或不真实的信息而产生不理性的观点,更严重的可能会出现一时的认识模糊、情感淡漠等道德缺失现象,进而影响到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影响到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质、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素质、医德医风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高校资源,指导医学生正确理解使用网络媒介信息,提升医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通过多方面途径开展好医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高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强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1、营造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氛围

高校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主阵地,是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面对医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培养出合格的能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务工作者,必须认真对待,从思想观念上加强重视,把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加强对在高校中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重要性的宣传,使全体师生认识到其紧迫性和必要性,全面增强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力度。此外,在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网路媒介素养教育,也应与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一样,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系统的教育模式,促进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广泛提升。

2、构建系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

高校教育具有对象针对性强、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在高校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有着教学规范和效果良好的优势,因而,在医学院校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时,需注重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紧密结合,构建系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体系,使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切实有效地在校园内开展,并且能充分地走进学生的课堂,被学生普遍接受。开展这项教育,应由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部门与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负责,组织研究制定相关章程,组成专业的教师团队,确定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教学的内容,设定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努力开展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3、加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网络媒介素养课程教育,必须要重视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医学院校,由于网络相关专业课程的缺乏的局限性,我们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辅导员团队,另一方面可以吸收学校里对网络媒介有一定研究的师资力量,或是聘请在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方面有专长的人员,成立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教研室,进行专门的教育教学工作。此外,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与专业院校合作培训班等方式加强医学院校该方面的师资培训,大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媒介素养和网络媒介知识的认知水平以及教育水平。

4、开设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目前在医学生还处于校园学习阶段的时候,开设网络媒介素养课程,是提升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最好的方式,不仅可从根本上加强医学生对网络媒介的认识,而且能保证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得到稳定的贯彻。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与学校其他课程设置的各方面相协调。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来设定课程的教学模式,可开设成一门独立的课程,也可以把其内容融入到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或计算机课程中,可以开设成选修课,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殊情况而开设成必修课。此外,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案例讨论、面对面交流等形式来强化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

5、专业人士宣传网络媒介知识

在高校即使有系统全面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医学生在接受网络媒介信息时,如果有传媒界的专业人士的正确引导能更有效地增强学生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传媒工作者是专门研究现代传媒发展的专业人士,他们可以通过宣传、讲座和示范等方式,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大学生。因此,医学院校可邀请传媒界的编辑、记者、主持人等到校园内开展各种报告讲座,让学生们能清楚地了解各类网络信息是如何制作、如何传播,帮助高校学生深入理解网络信息的特点,加强对网络媒介的感性认识,同时把网络媒介素养相关知识渗透在报告讲座的方面,使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视觉文化 视觉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视觉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 在信息社会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对信息和知识的选择、收集、判断和综合利用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面对这种开放的学环境,如何培养大学生视觉素养能力成为值得关注的方面。

1 视觉素养教育的内涵

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未来学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曾指出:“人类社会正在孕育三种文盲: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视觉文化文盲。”如今,在网络化逐渐普及的教育环境下,视觉素养成为大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1.1 视觉素养

不同的学科背景赋予视觉素养以不同的内涵,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威尔曼(Wileman,1980)从信息的角度,认为视觉素养是阅读并理解所看到的信息的能力以及产生能被看到并被理解的材料的一种能力;霍顿(Horton,1983)从信息使用和分析的角度在倡导学校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中提出,视觉素养是理解和使用图画,思考和学习有关图画方面的能力。

从大学生的角度定义视觉素养,那就是:通过所看到的图像符号和文字符号,能够理解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一种基本能力,即是对视觉信息的解读、应用、创作和交流的能力。

1.2 网络开放环境中的视觉素养教育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是由人类发明的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传播信息的功能和特性,并利用其促进自身发展,成为网络开放环境中教育的必要内容。这不仅给教育者的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将给新世纪的大学生提出新的能力发展要求。通过网络环境,学生可以进行学习资料的搜索、查询、并展开自主学习活动,然而,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如果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视觉素养,通过网络开放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学习活动带来益处。

2 网络环境下培养大学生视觉素养的必要性

2.1 大学生视觉素养现状呼唤视觉素养教育

目前,在许多大学里仅仅在传媒和教育技术专业设立视觉文化课程,在其他专业学科内,还没有真正成立此类的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大学生从初步掌握到熟悉精通,都能够通过网络查找、选择、应用有利的信息;他们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甚至创造者。但是,在对信息质量日益增长的过程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的信息受众不一定受到过系统的视觉素养教育,为了减少信息传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应重视大学生的视觉素养教育。

在大学生的学习中发现,许多人只专注于自己专业以内的知识,对于其他方面只是一瞥而过,甚至根本不会触碰。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部分学生能够深入体会,而往往大部分学生只能理解表面意义,更甚者会出现误解的现象。例如,很多理工科的学生往往在搜索信息或制作多媒体作品时,却没有文科生在意义表征方面做得出色。这需要教育者重视大学生的视觉素养教育,不能仅限于专业学科学生。

2.2 以网络开放环境为特征的视觉素养教育

视觉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与创新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了大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掌握视觉素养的学习者是指那些不仅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力的人。由于视觉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大学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大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

大学生在面对网络复杂的学习环境时,信息检索方式会随之更替,无疑增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难度。通过视觉素养教育,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主动的探究性学习,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下转第42页)(上接第24页)性和创造性, 在主体认知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创造性和见解。充分享受网络资源提供的便利,真正做到去伪求真及学习的方法。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视觉信息通过图形方式的传播不再收到空间和技术的限制,网络教学资源也拥有了视觉信息的特点,以其直观感染的优势,给学习者带来一种“真实”的效果,而拥有视觉素养的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之带来的知识资源享受。

3 网络开放环境中大学生视觉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3.1 网络技术发展提供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校园网的普及、学生宿舍网线和无线网络的覆盖都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网络学习条件,大学生三分之二的时间几乎都是自主安排学习,利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 改变了过去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于书本的状况。通过上网查询、人机交互等方式, 大学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方便地完成学习任务。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运用给大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充足的数字学习资源,便利的信息检索工具,让数字图书馆成为大学生视觉素养教育的第二课堂。在校园网中直接进入数字图书馆,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搜集适合的学习新内容。在数字图书馆丰富的可视化学习资源里,利用网络信息检索的这把钥匙,加强学生的视觉意识,提高学生的视觉能力。以此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面对丰富的数字化视觉资源,提高其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3.2 学校教育理念的更新提供了可行条件

信息时代下高校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国际化、网络化, 这些新的要求和变化也促使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高校都为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断更新着教育理念。在大学里,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早已进入课堂,但视觉素养和意识还没完全融入课堂中。视觉素养教育还处于第一层面上,提供一些视觉文化的知识理念,关于视觉素养的运用和创新领域还没有涉及。高校应该全面开设视觉素养教育课程,真正意义上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可通过讲座、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时代下的教育要求以及大学生素质标准,这也是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3.3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行动动力

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3篇

1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

1.1 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的学习与工作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每个公民获取各类知识与信息的基本技能。因此,信息素养被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定义为 “发现、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所需的一系列技能”。随着终身教育理念已广泛被人们认可的今天,每个人无论在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应加强并提高自身获取各类信息技术的能力。尤其作为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而言,更应重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供广泛的知识积累并拓宽知识层面和视野。

1.2 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更多地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能够确定自己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必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把这一技能贯穿整个大学阶段的始终。

2 我国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程模式的发展现状

2.1 高校肩负着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责任

与国外各阶段学校均提供信息素养教育有所不同,我国的中小学校几乎很少涉及这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肩负起了为广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职责。目前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信息素养标准及以此为依据建立的评价体系与教材体系。因此,制定全国统一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与课程体系成为今后亟待完成的工作任务,从而使信息素养教学的开展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

2.2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方式有待加强

我国的部分高校在信息素养教学实践中,采用将课程内容嵌入专业课中进行的教学模式,由于需要专业课教师与信息素养教师相互配合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不能有效全面系统地开展,若要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涵,熟练操作与应用,需要在专业课程中增加信息素养教育部分,即信息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因此,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全面完整地伴随学生的在校学习时光,建立长效机制,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获取各类知识信息的能力,从而为他们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除采用课堂教学,还需多种教学手段的配合应用

最初我国高校的信息检索课程多采用课堂教学为主,但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各高校现已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如专业讲座、网站信息、微博、微信、QQ群等方式。虽然这些教学方式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但毕竟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的教学效果与评价中,多种教学手段还有待进一步的配合运用,以期取得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

3 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典型案例分析

3.1 美国信息素养教育历程简介

在美国,信息素养很早便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1990年的信息素养论坛涉及多达75个专业协会,做到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课程中,鼓励创新和采用信息素养指南。美国的信息素养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教育成果显著,既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也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实践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举办各类讲座,学生参观图书馆、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的密切合作等形式,加强学生对获取各类有用信息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2 国外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形式

由于国外院校完善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网络,远程教育也成为信息素养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国外网络教学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信息素养课程。其课程设置是按照对信息从获取到利用、评价这一整个过程来设计。信息素养课程教学是把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点整合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升信息意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才能的发挥,这要求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3 国内大学通过举办“大学生网络检索竞赛”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网络信息检索竞赛是一项考察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了解和熟悉程度,并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技能的竞赛模式。在国内的高校中,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网络检索竞赛”活动得到在校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网络检索竞赛”旨在提高大学生实际运用网络资源并能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们的检索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信息意识得到了加强。

4 我国高职院校信息素养课程宜采用的教育模式

4.1 加强和完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要从学生入学初开始进行,一直贯穿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有效开展新生入馆教育,使学生尽快熟悉图书馆的使用功能。针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信息素养教育应保留独立授课的模式,同时把各专业知识嵌入到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中,创设专业情境,实现信息素养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要求图书馆员要有扎实的专业背景、计算机技术和教学技巧,注重与专业课教师的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创新技术同学生互动交流,提升教学效果。美国科罗拉多州图书馆研究发现:馆员与教师的课堂协作越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好。

4.2 举办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大赛

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竞赛,作为信息素养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对提高广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检索技能具有很好的效果。信息检索竞赛的优势体现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接受检索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更好地掌握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4.3 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实践

信息素养教育的网络教学实践是通过网络平台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Web2.0环境下的一系列技术应用使信息素养教育实现了师生的在线互动。这些网络平台为信息检索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信息检索知识的理解与检索技能的提高。随着3G、4G时代的到来,手机及互联网的上网速度也更加快捷,图书馆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各类网络服务:如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在线浏览、下载数据资源;在微信平台中实时了解最新的图书资讯等,随时随地接受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服务。利用网络优势,可以使图书馆员和读者间不受空间限制地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

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雅理念;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124-02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文化的信息载体不断演变,传播形式不断革新。相应地,人们信息能力的内涵也应该不断更新,并采用适当方式加以教育。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化传播越来越倚重于网络,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一、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缘由分析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源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源于当前大学生网络文化素质的不足。如何引导大学生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生活,需要针对性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1.网络时代文化形态转变:提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伴随网络技术的普遍使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冲击。例如,网络具有声画并茂的传播优势,大学生很容易沉湎于其所营造的虚幻空间,而拒绝与他人沟通和外界交往,导致视野狭窄或极端自我内化。

在网络文化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行为在发生转向:由基于面对面的直接交往转变为基于网络的人机交互。由此引发交往对象、交往方式、交往性质以及交往心理等多方面的重大嬗变。网络文化深刻改变大学生的生存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甚至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网络时代的文化形态发生转变,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媒体的应用能力,还必须具备网络媒介素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需要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提高。为此,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材料和有效的教育途径,引导大学生理解网络媒体所传达的内容意义,把握网络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应用网络的水平。

2.博雅理念下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

“博雅”即博学而高雅。“‘博’指学识广博,见闻丰富,超越单纯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与举一反三,为治学和修养的法。而‘雅’指举止娴雅,不同流俗,即融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为一体,发于中而显于外,是人文精神的境界。”[1]

博雅理念下的教育“与其说是灌输知识的教育,不如说是陶冶性情的教育;它与其要给人某种绝对不变的结论或教条,不如说重视教育之过程。”[2]以博雅理念为指导,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置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从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角度加以审视,能够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提供有益启示。

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体说来,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紧扣网络时代信息行为特点,让大学生理解网络文化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应用网络的能力,探讨如何有效运用网络文化来表达思想。

二、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阐释

“‘博雅’之‘博’,不仅是形容知识之广博,而更在于法论的打通。通过‘道问学’而‘致广大’,超越知识层面,致乎大道。”[3]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让大学生具有多元的价值选择与开放的胸襟,在应用网络媒介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时,既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又不同流俗、行为娴雅,既不随波逐流而拥有主见,又宽容和善而乐于助人。

1.面向具体学生,赋予网络媒介素养新内涵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的内容包括:网络阅读能力(即感知层面看的能力)、网络解读能力(即解读网络隐含意义的能力)、网络表达能力(即网络交流创作能力)、网络创造能力(即高水平的网络应用能力)。不仅如此,还需要面向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需要,设计特定的与大学生素质相关的教学目标,不断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解读能力、网络交流能力以及网络创作能力。

2.面向生活实践,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体现了从理论讲解到实践应用。首先,阐述媒介素养与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让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奠定进一步学习的理论基础。其次,根据大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分析网络媒体的特征。最后,讲述网络文化的价值,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的接受、评估和创造能力。

3.人文价值引导,唤醒大学生的网络文化意识

博雅教育追求“在个体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追求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的形成”。[4]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意识应包含对内部网络文化的“自知之明”意识,对外部网络文化的“博采众长”意识,对历史网络文化的“批判继承”意识以及对未来网络文化的“积极建设”意识。

“博雅理念包含着受教育者的知识积累的广博性,更标志着其作为行为主体的优雅与高尚。”[5]博雅理念下的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从文化素质教育视角出发,将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相结合,以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为目标,以网络信息的解读、传播与创造为内容,引导大学生创造性运用网络,促进有效学习,支持思想表达和实现个人成长。

三、博雅理念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开展

网络素养教育范文第5篇

[摘 要]虽然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提高文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受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机制、课时分配等诸多因素局限

>>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地方文化视野下的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研究 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几点思考 文化强国背景下的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传统文化视野下文秘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网络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网络文化影响下的中学生教育 人文校园建设视野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研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文化视角下高职文秘教学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策略 网络文学阅读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及其对策 通识教育视野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营造文化环境,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浅谈《旅游文化》课程教学中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健全人格视阈下的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刍议 STS教育视野下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270.

[7]阎惠英.网络文化环境下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80-81.

[8]杨群欢,吴新华.新时期秘书职业能力调查与高职文秘人才培养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