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范文第1篇

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采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仅仅确立对现象分析的历史学式编年秩序,并不是一个难题。历史方法的运用须在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着重阐释社会变化的机理,而非追本求源,关注历史个案现象。从编年秩序阶段和规律的披露中,促使研究者有必要了解社会变化的机制和原因,进而发现某些内在联系。这样,历史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不单在一定历史阶段,同时也存在一定历史秩序,不仅可以分析竞技体育的演变进程,同时也可以聚焦于各个元素:结构、组织、阶层、个体、群体等。如此,历史研究方法与社会学概念相结合,即通过历史研究方法论分析社会学现象。

全球化进程下的体育发展对体育社会学提出了新课题。针对现代体育中的社会事实和社会现象的历史社会学研究,则非常适合现代社会的各项特征在体育中的反映,用体育中的隐喻来说明复杂的现代社会,现代奥运会的历史性考察,体育概念的阐述,某一项运动的起源和演变甚至消亡,都需要建立在体育社会学的想象力之上。尽管历史社会学提供给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新路径,仍然需要注意理论本身的束缚和方法自我反省,打破以体育为对象进行社会学研究和作为研究对象的体育这一认识论界限。

我国体育社会学中的历史社会学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诺伯特·埃利亚斯运用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进行了研究,梳理过程社会学理论,阐释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启示。在研究视域上,通过过程的视角去考察体育的功能价值、体育运动的起源、现代体育制度的核心演变;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开放性、动态比较的方法指导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埃利亚斯启发了一批西方学者运用过程社会学致力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出第2代体育社会学家。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被接受和承认,研究者对体育运动从社会学的视角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研究者多为大学社会学专业的教师,其中不乏后来成为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巨擎,如狄奥多·阿多诺、诺伯特·埃利亚斯、马克斯·霍克海默、乔治·斯通、皮埃尔·布尔迪厄等。研究者认为体育对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由此引发了一些现象和问题,有必要对体育引发的社会学现象和问题进行解读和解答。 

    诺伯特·埃利亚斯是过程社会学的创造者和实践者。在20世纪30年代,埃利亚斯就提出了著名的“文明的进程”理论,却并没有被主流的社会学所认可。60年代中期,埃利亚斯对英国体育运动较为关注,并把过程社会学应用到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就。因此,很多人似乎认为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是集中关注体育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他对英国足球运动的演变、足球运动中的暴力行为、足球流氓问题、参与运动动机、体育运动文明的进程、运动中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运动的社会价值等方面较为关注,扩展了体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从而引导了一批学者应用过程社会学对体育运动进行研究。 

1过程社会学 

    过程社会学(figurational sociology)是埃利亚斯研究社会学时运用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他的主要思想之一。这门社会学拒绝为研究世界而将世界分割化和碎片化,它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以研究社会。它重视详尽历史分析和联系发展的方法论,使社会学免于“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及“具体化的结构主义”任一者。 

    过程社会学所要强调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它不同于微观社会学的社会行动理论,也不同于宏观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理论。它突破了传统的社会学的这种二元对立,而试图提出新的理论来化解(尽管埃利亚斯本人否定这一点)。埃利亚斯想表达人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存在,在这个概念下研究的就是人们相互依赖的形态。我们不能过度偏重人们的个体性,也不能过度强调其社会性,而应该是研究人生活在各种社会形态中,一方面被社会影响或制约,另一方面则在与别人相互依赖的各种形态中发展自我。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有两种意识,第1种意识是过程社会学关注解释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联系,对体育运动的起源演变、个体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演变,不同历史形态下的体育运动的表现进行解释。第2种意识是过程社会学试图建构一种体系,这种体系试图很好的融合经典社会学和现代社会学中的最好的特性。埃利亚斯是当代社会学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他的理论沿革跨越了经典社会学时代,并从经典社会学中汲取思想。他的过程社会学思想深受涂尔干集体意识、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方法论的影响。 

    梳理埃利亚斯运用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发现,运用过程社会学对体育运动的模拟性和表象性的研究,认为某些运动源于战争,在演变过程中对战争进行模拟,运动确定了时空范围,即在特定的场所以及特定的时间进行比赛,是对人类战争行为的表象反映。在模拟性和表象性的过程中,运用规则对个体的行为进行控制;对某一项运动起源以及演变的研究。认为运动的起源和演变是个体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终形成群体情感意识,个体到群体的情感意识的形成伴随着运动的演化全过程。对体育运动中暴力形成的个体心理表现的研究,认为暴力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运动自开始时,就存在着暴力行为,人类不同历史社会形态时期,体育暴力表现的结果不同,体育规则对暴力行为进行约束体现出人类文明的进程。埃利亚斯对体育社会学的一些研究很有预见性,例如,他认为体育运动发展过渡商业化会导致运动发展的畸形。当时他的观点并不被人接受,而现在看来,无疑是正确的。兴奋剂泛滥、种族歧视、假球黑哨、年龄造假等体育运动中的异化现象,都是由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过度商业化发展致使功利主义盛行的结果。 

2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研究视域的开拓 

    作为过程社会学的主要批判者,horne john和jarydavid却首先指出了将该理论用于体育社会学分析上的3大成就。他们认为,埃利亚斯的研究在以下3个方面,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开启:注意到现代体育运动是由政府所控制,用来取代过去的真实暴力的“虚拟战争”;将劳动分工和阶层关系视为现代体育运动发展和制度化的核心;注意到体育运动作为传达国家和群体呈现,以及个人认同来源的符号性角色。对体育运动项目起源的过程性阐释。 

2. 1虚拟战争—规则化下的游戏 

    体育控制用以取代真实暴力,成为模拟战争。游戏具有战争模仿性。实际上,以前用规则约束的争斗都具有游戏的形式特征,这些形式特征就是规则。我们可以把战争叫做最猛烈、最费力的游戏形式,也可以把战争称之为最明显、最原始的游戏。考察当代社会学,就会发现一种强烈的研究趋向:对规范和规则的研究。运用过程社会学考察英国的猎狐运动后,埃利亚斯认为,运动中的一些规范和规则对运动者进行了限制和约束,从而对个体暴力行为进行了规范,这种行为规范逐步内在化,形成个体的自我意识,这种意识在个体与个体之间泛化。这种外部的约束和内部的自觉,推动了体育运动的发展。赫伊津哈和埃利亚斯所关注的都是规则所带来的个体行为的变化,个体行为的变化实际上是战争行为的虚拟。如果将体育赛场上的竞技运动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争斗做一比较,其实也发生了类似的摹仿、转化。经过规则不断完善、自我约束不断加强等近现代的“体育化”,赛马、拳击或足球等竞技运动也具有摹仿性特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互争斗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情感也有部分被带到了体育竞技的赛场,但是这些现实争斗的情感经验也发生了转化。在体育竞技的摹仿性对抗中,人们体验着强烈的激动与,但是一般不会发生危险与伤害。因此,在埃利亚斯看来,体育竞技是一场在“想象性场景”里所发生的游戏,一场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竞争与争斗有部分相似,但又迥然有异的游戏叫。埃利亚斯进而提出,对情感的限制和对理性的高度强调是文明的基础,情感的限制和理性的高度强调是通过规则来实现的,规则很好地对情感进行了控制。很多体育运动源于战争需要,并保留了战争中的斗争意识,例如拳击、田径和一些球类运动。体育运动在规则规范下成为情感限制的器,表现出对战争行为的模仿。战争虚拟化,规则制约下成为游戏。运动的规则化过程中体现了体育运动文明的进程。 

2. 2现代体育制度的核心演变—权力的分配 

    埃利亚斯在研究体育运动发展和体育内在核心演变的过程中,并没有局限于单论体育文化现象,他把研究视角扩大到整个社会学领域中。不仅重视重大的事件,而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探讨行为举止、日常生活,以小见大。他从英国传统的猎狐运动窥见出国家权力的分配(劳动分工导致)、议会制度的形成、群体的重组(阶层关系的形成)。猎狐运动的产生、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它与当时国家的不断扩展以及国家权力的日趋集中和重新分配相关。英国君主制发生变革以后,议会制逐渐建立,国家内部的权力、利益分配往往通过在各部门、各势力之间的充分讨论协商来进行,不再像以往那样凡事诉诸暴力,谁力量大谁上台,谁上台必清除异己。这些在议会政治里精通力量平衡的绅士、贵族,在球场上和狩猎活动中也要执行体现同样趋势的规则。这种对暴力的限制也逐渐内在化,逐渐成为自觉的意识。上层社会的精英们把这种意识自上而下扩展,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深人到各个阶层。 

    现代体育制度的核心演变就是在劳动分工下引发了权力的重组与分配,并逐渐内化,形成了自觉意识。劳动分工促使了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现代体育运动商业化发展。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商业化所带来的制度的变化、权力的变化、运动训练的变化,以及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都与现代体育制度的核心演变分不开。 

2. 3体育运动项目起源与演变一一从个体意识到群体意识 

    过程社会学将现代体育运动的产生、发展看作是随着文明发展一起变化的社会过程,重点探讨现代体育运动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最先出现在英国、现代体育运动各个项目出现的过程、与西方社会文明的进程有什么关系、体育运动在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中有什么变化等。 

    埃利亚斯的过程社会学理论能从社会学的角度很好的解释一项运动的起源与演变,在研究足球运动中,他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间题:个体之间的对抗运动如何形成群体之间的运动?群体之间对足球这项运动不同的理解又如何传播开来的。他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有重组的过程。他们会用一种群体能接受的风格的方式自我重组群体,如同喜欢跳舞的群体会自我重组群体以致整个舞蹈群体都能接受这种舞蹈。在持续的运动中,运动员从启初自我运动过程转变到其他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中,最终形成了群体重组。运动的起源是一种随机的,不会被精心策划的,运动首先是群体之间产生了某种融合,在群体动力的推动下,经过反复的的重组,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关系。他们的活动在这种建立的社会构造中展开,经历长期的发展,形成组织体系。这一过程便是运动产生的过程社会学。埃利亚斯依据过程社会学的研究,仿照工业化,提出体育化(sportization),以此来说明英国的现代体育的起源和发展与传播和工业化有关,是一种自为发展形态,伴随着个体意识到群体意识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业化只是创造了一系列的条件,催生了体育化的形成。 

3过程社会学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3. 1对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扩展 

    早在20世纪60年代,埃利亚斯就认为之所以体育社会学需要多种研究方法,是因为一种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社会科学有很多分支,并且经常会产生新的学科分支,那么原有的方法如果仅限于在某一学科点上研究,就会出现研究误差,一种方法不能窥探一系列问题,也不能清晰地解释这些问题。因此,对于体育社会学者来说,应当在研究之初,就应具备广泛的理论框架,或者结合其他的理论,这种理论能使研究者理解所研究的问题,超出了研究此领域的流行的理论。 

    过程社会学倡导在动态环境下研究,对事物的考察应当是过程式的,即事物的产生、发展、本身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外界的联系。通过过程的视角,揭示事物的本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不能仅针对封闭,静态的社会环境下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而需要适应不断变化、开放的系统,体育所表现的社会结构并不是稳态的,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传统的小群体理论是静态、闭合的,对解释面对的困惑的问题没有多大帮助。因此,这些问题需要专门的方法,不同于目前仍在运用的对小群体的社会研究的方法。事实上,埃利亚斯是对当时占社会学主流的结构功能主义研究方法的一种批判。过程社会学在研究体育社会学时,注重把体育社会现象置于动态的过程中进行考察,从个体、个体相互依赖,以及群体、权力之间的关系来对体育所引起的的社会现象进行解读,把某一体育运动放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待,而不是放在静态的系统中考察它的功能价值。因此,在方法论上,体现出的发展观。 

3. 2动态的比较研究方法 

    埃利亚斯在运用过程社会学研究某项运动时,总是把这种运动的发展演变史考察了一遍,并且对这种运动的发展会做出他的理论意义上的比较。在研究古代体育运动时,埃利亚斯认为,认识到通常作为体育之伟大典范的古代竞技活动具有许多特征,并且在完全不同于我们的竞赛环境下发展起来,这并不困难。竞技者的精神风貌、裁判的标准、比赛的规则、运动员的表现等都在许多方面明显不同于现代体育特征。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其间有关摔跤的暴力标准有一些变化,但不管怎么变,整个古代对比赛活动中身体伤害甚至丢失生命的敏感限度,相应地,整个比赛的格调,都跟今天称之为“体育”的比赛活动有着根本区别。因此,在动态中比较了两种奥林匹克的运动项目,“体育”从过程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文明了、进步了,不再流血冲突了。 

    国际体育史学会主席格尔特鲁德·普菲斯特曾经这样评价埃利亚斯的研究:埃利亚斯指出相同形式的运动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他把体育文化准则和标准的差异归因于文明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差异,其标志是相互依赖、垄断、权力的控制以及压力的内在化的发展趋势。他注意到“国家的结构和意识的结构、受社会承认的体育暴力的水平和使用或旁观它的矛盾的界限,将以特殊的方式区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身体和身体的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起着不同的作用,文明化的进程伴随着身体的“文明”。普菲斯特的评价是对埃利亚斯体育社会学研究很好的总结。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范文第3篇

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的身体作为主体身份的具体承载,以个体强烈的表征获得了重视主体理性的现代性话语权认同,也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已经逐渐建突破私人空间,转入公共领域。身体是由社会、文化构成的,同时,社会与文化也有人类的身体组成,两者之间形成一种镶嵌式、却永远处于运动过程中的状态。一方面,现代社会充满各种消费性商品和科技,这些不断刺激着人类身体的“欲求”与“感知”,让身体处在公共环境下的“拟真”当中,这让不同身体之间的链接突破时空限制,创造出更多的社会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日常生活活动或者组织制度的各类“编码”,社会的礼仪规范、语法象征、制度规范、文化仪式等都已经渗透在身体当中,构成人类存在的基本形态———身态。从理论上来说,身体社会学的产生于西方的理性、现代性和身体问题反思具有重要关联,甚至可以称之为西方理论界反思的结果。从福柯提出身体的规训到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思考,都有力促进了当今社会对身体理论学的反思。身体社会学的出现便是当今社会哲学、社会学与文化的阐释性产物,“它试图把人类从科学与理性的双重枷锁下救赎出来,关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人的感受性、体验性和生物性,使人类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理解身体、反思身体,最终达到身体的自由和解放。”

2、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

2.1、军事中的武术

武术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史前文化,人类与自然界的兽类搏斗的时期。夏商周阶段,人与兽类的搏斗已经脱离生产技能,成为一种为努力服务的体育技能。到了秦汉,拳搏从体育技能又转变为军事操练内容,包括手击、摔打,这是选拔御林人员的必考项目。魏晋南北朝阶段,社会崇尚佛教,寺院经济大肆发展,这为僧人习武奠定了基础,“禅、武”合一成为禅师倡导的修行方式。进入隋唐盛世,社会上的习武之风更加盛行,府兵制改革与实施大大推动了军事、武术的发展。两宋阶段,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武艺表演的民间组织,除了日常的军事演练,民间组织的武艺社团遍布全国。元朝,军事武艺得到了更好地发展,但是由于国家颁布禁武令及其他的民族施压政策,民间武术进入低谷阶段。进入明清,社会的武学制度不断完善,军事武术不断提高的同时,武术成为民间体育文化而雏形基本形成。现在,武术已经彻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项体育文化,甚至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竞技舞台。由此可见,从身体社会学角度来说,人们的行为不断受到社会环境影响,从生存本能演变到体育技能、军事需求、社会需求到现今的体育文化,整个过程都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深刻。

2.2、古代球类演变

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蹴鞠也称作踏鞠、筑鞠等,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球类运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蹴鞠运动,战国后期,蹴鞠已经红遍中国大江南北,这也为后来很多球类运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统一六朝以后,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蹴鞠一度低迷,然而到了汉代,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蹴鞠又得以兴盛直到,初汉至三国阶段,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为专业的经济运动,并且建立了竞赛规则,这不仅是当时军事训练而一种,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女子蹴鞠,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女子球类运动。秦汉阶段是蹴鞠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进入隋唐时期,实心蹴鞠逐渐转变为充气蹴鞠,竞技场地和规模也繁盛了变化,传统蹴鞠运动获得了一次重生。两宋时期,蹴鞠是所有球类运动中流行最广泛的,宫廷和达官显贵的家中都有专门训练蹴鞠一人,可谓是盛极一时的体育运动之一。元朝,女子蹴鞠得到了更广泛的普及,甚至成为青楼女子招揽生意而手段。进入明清阶段,社会进步,经济水平提高,人们的选择范围增加,蹴鞠的对抗性、竞争性大幅削弱,已经沦为儿童、妇女之间的休闲娱乐方式,曾经兴盛的蹴鞠就这样走向衰落。蹴鞠没有想武术一样流传至今,但是它奠定了更多球类的发展,仍然功不可没。蹴鞠的兴盛与衰亡同样收到了社会深刻的影响。社会经济进步,人们才有了休息的时间,为了让生活更丰富,充满乐趣,于是发明了蹴鞠,随后成为主流社会的经济娱乐项目,甚至一度成为重要的竞技比赛。当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增加,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选择,蹴鞠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换言之,人们的身体受到社会影响,选择增加,蹴鞠就失去了它的主体地位,随后消失。可见,人类身体受到社会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决定了某种事物的兴衰成败。

3、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

从中国古代体育史的发展以及世界体育史的发展来看,当世界绝大部分地区的体育文化尚处于混沌状态的时候,古老的中国体育文化已经从公元前五千年左右开始逐步向文明社会过渡,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制定了与后世各项运动相关的规则。而此时,以欧洲及地中海为代表的西方古代体育才刚刚起步,经过了漫长的几个世纪的发展,才初步形成雏形。从这一点来看,在整个世界体育史发展的早期,中国古代体育应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它对世界体育的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漠灭的作用。典型的如围棋运动、足球运动。积极发掘、整理、光大我们的民族体育,梳理真正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东西,对于发展体育运动,对于全民健身,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乃至世界文化的繁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总结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业余体育;高校;篮球;训练;管理

篮球对活跃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起着积极的作用。

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竞技体育训练多元化走向的一个重要方面,竞技体育融教育、训练、管理、科研为一体,这在高校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搞好大中专院校业余篮球队的建设,对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良好的校风校貌,促进各校加强交往、增进友谊、扩大影响以及推动群众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篮球队教练的选拔教

教练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运动队的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教练员的业务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加强理论学习

教练员应多看一些运动训练学、体育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向同行和有经验的教练员学习和请教。

2.勤记训练笔记

记录每次训练课的情况。包括运动训练的量、强度、密度和运动员的感受以及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等。通过训练笔记不断地积累训练的经验,以提高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篮球运动的新趋势

教练员应密切关注篮球运动发展的新趋势,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运用新的训练方法。

二、篮球队员的科学选材

篮球队员的选材是业余篮球队训练工作的第一步,只有科学的选材才能为篮球队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步骤:

1.初选。一般来说初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身体素质。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身高、力量、灵敏性、柔韧性等。篮球运动是一项激烈的高对抗运动。在挑选运动员时,首先要看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怎样,身体素质好的队员接受新的技术也比较快,也容易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2)心理素质。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其在比赛中合理的运用各种技术动作。

2.试训筛选。对初选的学生可安排一定的试训期,重点观察运用篮球技术动作的能力和理解教练意图,领会战术意识的快慢以及训练态度等。对正式录用的队员开始系统训练;对没有被选上的同学要热情地做好思想工作。

篮球队组建后,应根据队员原来的组织情况进行队长的选拔。一个优秀的队长不仅在学习、生活中可以帮助教练督促、管理好本队队员,而且在训练中起到一个领头羊的作用,团结同学一起前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能使运动队建立良好的作风。选举队长后,必须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必要的纪律和组织保证篮球队形成一个能听从指挥的集体。

三、普通高校业余篮球队的训练

普通高校业余篮球队的训练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是学生自愿参加并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其技战术水平,为学院争得荣誉。其训练是业余的,即以学习为主训练为辅。全队队员来自不同地区、不同院系,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情况参差不齐,学生在校时间有限,这就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身体素质,争取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我们提高业余篮球队的训练质量。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教练员、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供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使运动员能够专心训练,科学安排好训练和学习。当前,在学籍管理上,普遍采用预科和学分制,规定总学分,运动员自选专业,并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给运动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运动员的管理和教育,达不到规定学分和标准,应该取消比赛资格和暂停运动队的训练。训练应该系统性,坚持业余训练,保证训练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立体育训练中心负责高水平运动队伍的管理。

四、办队经费与办队形式

从我国国情和国内篮球运动开展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篮球队不可能像美国高校篮球队那样,通过篮球商业化收入自筹资金解决办队的经费。根据现阶段实际,通过多方位筹集资金,建立多元化的经费结构方法是解决我国高校篮球队所需经费的有效途径。

高校与企业或行业体协联合办队既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高校办队的经济困难,又能发挥高校自身力量,同时运动员毕业后的工作也有可靠的保证。但是,由于这部分队员过早从事专项训练,导致文化学习起点低,从专业队训练转入高校运动队训练后,势必会在学习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高校和企业或行业体协联合办队,逐步向高校独立办队转移比较符合当前高校的实际,是我国普通高校办高水平篮球队的发展趋势。

五、结论与建议

竞技是校园运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破学校体育只有健身体育的思想。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目的和内容是不相抵触的,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处理好健身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处理好部分与全体学生的关系,有利于全体学生健身意识的培养和养成,也有利于竞技体育走进高校。

普通高校业余篮球队的建设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在组队时进行科学选材,并进行科学系统化训练,同时加强对篮球队的管理才能搞好普通高校篮球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元伟.《打造篮球文化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01).

竞技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全民健身;体操;改革与创新

体操作为最古老也是时间历程最长的项目,发展越来越缓慢,随着规则不断的进化改变,难度逐渐上升,导致体操“越来越难”。参加体操项目的人越来越少,体操非常难发展到大众体育中,大众体操这条路越走越窄,越走越难,在基层中体操开展项目最多的就是高校,目前高校体操教学也是按等级套路传授学生,这么多年没有大的变化,这就导致目前大众体育与市场的严重脱轨现象,在实际应用中体操的范围逐渐受到影响,社会开展层面打不开。作为体育项目的老大哥受到限制在全民健身大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改革创新体操教学方法,使体操的教学与社会应用接轨,力求做到简单易学、内容丰富、贴近实际、增加趣味性,让体操项目逐步发展起来。

一、全民健身背景及发展史

(一)全民健身背景

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体委会联同各个体育部门、群众组织和各个社会团体在国务院领导下积极推出的一项针对全体大众、全民参与的一项体育健身计划,是基于当时的环境,与现代化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跨世纪战略的发展是相配套的,怎样顺利的执行这项计划,是目前所有体育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入到全民健身计划中,配合此计划顺利实现,使人民群众成为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性活动。

二、体操课在高校中开展的现状

由于体操项目的老套导致体操的生源逐步下降,加之高校的扩招以及很多理工科转体育的增加,从中学开始学生体育课就对体操不够重视等原因,造成目前学生体操意识及体操理念的淡薄。

(二)课时量的减少

由于近几年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啦啦操的红火发展,课程越开越多,体操课课时量越来越少,例如我校体操课程只有一学期72个课时,相对于庞大的体操课程,这些课时量确实有点捉襟见肘。但是这也促进了体操教学改革的过程。

(三)教学重点的偏移

高校学生现在通常实践性比较少,最基本的队列队形都没完全掌握,等到实习时才知道队列队形的重要性。我们教师与学生都忽略了最基本内容的重要性。导致现在学生口令时常出错,队形的调动与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严重不足。包括现在体操最开始的广播体操的学习,学生也只是会做操了。(四)成绩评定的不合理性目前我们最终给学生的成绩评定存在着看重技术、轻视教学能力、看重最终结果、轻视整个过程的整体现象。在整个成绩中,竞技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像团体操的内容、基本体操的内容有时成绩里面都没有体现。这样就与市场脱轨脱节。学生掌握的是“哑巴体操”,所以这种教学还是不科学不太合理。严重影响着体操的发展和进步。

三、体操教学创新与改革的内容

(一)基本体操

体操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基本体操,它是体育教学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织内容与训练手段,也是关系到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基本体操主要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持轻器械体操。我们通常教学的重点会是队列队形练习和徒手体操教学。

(二)器械体操

器械体操教学应从实际出发,挑选一些符合大众健身、既简单又实用的内容,关键以培养发展学生能力为教学要求。教学能力是体育教育学生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地方。体操教学关键点在于授人以渔,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对动作进行讲解、示范,在学生做动作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规格,及时引导学生查找自己动作的错误,然后用专业的体操术语把正确的动作和自己的错误表述出来,然后大家跟老师一块探讨,寻找错误的地方。

四、对传统体操课改革的对策

体操传统竞技教学观念向大众性、全民健身性和社会娱乐性的观念转变。我们应该改变观念、强化认识、加强观念的宣传力度。摆脱一直遗留下来的竞技体操的传统框架,彻底改变脑海里的重竞技动作、轻视能力,重视专业理论知识、轻视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能力和理念。转变素质教育的教学观。要开发体操的多元性特点,多发,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设计,重新让体操展现其在教育、健身、娱乐和表演等方面的功能和特性。

五、结论

体操课程的设置目前仍以竞技体操为主,这样就阻碍了体操项目多元性的发展,也就阻碍了体操项目的发展,我们现在要改变体操课程的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和需要,紧密联系社会需要,建立一个以全民健身体操为主,竞技体操、边沿体操为辅的多元性体操教学体系,充分开发和挖掘体操的健身功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掌握体操的内容,也坚定终身体育的思想,让体操项目重新回归社会市场经济发展。

作者:王玉梅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华慧.新时期中国高校体育对健康个性化教育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