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实践课题研究

劳动实践课题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实践课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实践课题研究

劳动实践课题研究范文第1篇

一、明确乡土语文教学范畴,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

乡土语文是广泛的一个概念名词,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特点,搞好乡土语文研究有利于增强家乡成就的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操。

多年来,民乐镇是北流市亮点多多的乡镇,该镇有全国农业旅游点罗政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萝村、投资2.5亿元的中国青春大世界旅游项目、国家级大容山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课题研究的材料比较充分,可挖掘的历史名人、语文素村很全面,利于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一开始就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可行的计划,组织好学生学习家乡、热爱家乡,说出一二个家乡的名人与故事;家乡中有哪些先进优秀人物,农村中蕴藏有什么历史文化。通过两个学期材料准备,通过材料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特别是萝村的国学大师陈柱勤奋好学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学生,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的记叙文,除了对家庭成员有所温情表达之外,难以形成妙笔生花,空洞无物。经过乡土语文的教学实践,原来家乡是如此多的精彩文化,学生在作文中可写的题材就多了,有了活水,学生的写作源泉就多了。

据统计,年春季期九年级语文段考成绩比上一学期提高了平均10.2%,而且优秀作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乡土语文实践中的成功之处。

二、科学探究乡土语文途径,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乡土语文研究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印发历史资料、学生抄写事迹的初级手段,而是从研究中提升语文文化的涵养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收集与研究应用同步。在学习罗政村钟耀荣支书先进事迹中,课题组就成功地将生态家园文明的理念引入了“低碳教学”理念。既然农村是进行了生态优美的建设,那么在学校中也应该实现生态化的教学,也就是“低碳教学”理念的形成。要知道,农村初中管理成本因各种原因是比较高,老师费力不讨好,表面上看似是老师能力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育人方式转变的问题。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可接触的现实社会有限,直接影响了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就造成了学生在校不知道如何学习,更加谈不上进步了。

所以,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有效地引入乡土语文“低碳教学”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回复简单清新的面貌,让人文思想回归自然,自然就会引起教师观念的转变,将“低碳教学”发挥得自如有加。

2、拓展课题宣传力度,提升课题的影响力。自一至终的课题研究,凝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体现研究劳动的价值所在。年6月7日《玉林日报》和玉林教育信息网均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报道,吸引了周边学校的注意,而且了课题组顾员林秀兰老师的《罗政村旅游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获得了玉林市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

3、优化课题研究的途径,建立科学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当中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课题组按照表格化、质量化、应用化的“三化”模式构建了评价规格体系,每一个课题成员都能够从细节中强化乡土语文自觉行为,然后通过课题中期研究会,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有章可遁。

三、综合乡土语文资料整理,设计课题研究开发方案。

根据研究计划,可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向村民或村支书、主任及镇政府人员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写成调查报告。

比如说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以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不同的旅游文章写作与美景,比如,巴东三峡的雄奇秀丽,周庄水韵的“中国第一水乡”美称,青海湖如梦如幻的美境,还体验了纽约的勃勃生机异域风情。然后引导学生这样设计:在你的家乡有尚未开发的山川湖泊或名人名村吗?有成片的果园可以让游人去观赏采摘吗?有特色景观的风土人情可以吸引游客吗?已有的旅游景点,又该如何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

劳动实践课题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课题;常态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37-02

什么是课题?课题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如何让课题富有生命力和源动力?踏上工作岗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在与同事、学生的交流提高中,会遇到一些发展中的瓶颈,于是,我们就会在勤奋中有更多的思考,在不断的思考中寻找并放大其中理性的成分,逐步构建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更好地推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以为,课题就是那些“瓶颈”,而它来自于教育教学的实践,来自于老师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正是因为这种实践的需要,因而也就让课题研究充满着活力。但是在现实中,特别是中小学幼儿园的老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也是瓶颈,我们如何突破?

一、中小学课题研究的现状

课题研究本是中小学老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大部分却变味和走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真课题假研究。究其原因,一是畸形的教育体制制约了部分老师,特别是中小学主要学科或有升学压力的老师,大量的时间花在教室内,用在了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谈心等重复性劳动中,稍微空闲下来一点,休息都不够,懒得动笔,二是课题的确定、申报和分配脱离老师教育教学的实际,形成课题的“假、大、空”和操作难,形成事实上研究与实践的“两张皮”现象,老师参与积极性不高,研究热情无,三是大部分中小学老师的理论水平不扎实、不深厚,有了想法,却表达不出,研究不透,更形不成文章,四是功利性心态,为了增添晋级的砝码,想课题,求立项,作研究,写文章,一旦过后,就“马放南山”了,五是缺乏专业进取心和对专业发展的持续关注度,得过且过,即使被逼着去搞课题,也是临时抱佛脚性质随意应付,更不可能常态化,六是学校缺乏常态化管理和督查的机制及专业管理人才。

二、中小学课题研究常态化的策略

为使课题研究常态化,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学校精细化的管理。精细化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源于教科室负责人,从组织选题、研究培训、技巧指导、制度化研讨、过程性督查和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管理,借助专业指导与行政推动,才能让有意向或有能力的老师在“半推半就”中慢慢走上课题研究之路。

2.注重常态化研究的方式。课题不能让人感觉假、大、空,要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同时更要让广大教师有入手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注意课题设置的方式,从而确保研究的常态化。第一,要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活动结合起来。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让教研活动紧扣科研课题,让老师带着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讨,这样做,一方面是借助这个平台对学校的规划课题加强了宣传、学习、培训和分解,形成微课题和研究话题,另一方面是既使教研活动有了主题,也使课题活动有了研究过程和阶段性成果,让组内同伴在主讲人主持下,通过主题引领、任务驱动、同伴互助等方式分享、交流、共同成长,让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要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题来源于老师教育教学的实践需要,要解决的是课堂教学和个人业务发展中的“瓶颈”,因此方法还得来自于课堂教学一线,从实践中摸索、思考、提高,遵循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之路,让老师在这条道路上尝到甜头,便会将这一研究过程变为自觉。第三,引导教师做教学研究的有心人。从中小学普通教育工作者来说,高深的、理论性强的研究确实不合适,而实践性课题在于留心,一是读书、笔记、思考、成文,二是遇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善于将教学、反思、写作融为一体,从撰写教学后记和随笔起步,在不断思考和实践中慢慢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写作水平,然后结合实际设立微型课题,这样“低起点、小步子、多思考、勤实践”的操作思路使教师在课题研究上感觉可下手、可持续,最后融合于规划课题中,这应该是我们普通老师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多采用行动研究法,要强调用自己的行动而非高深的理论、严格的对比、实验数据的计算统计等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问题解决了,研究也就有成果了。同时,要降低理论成果的文字要求,重视实际解决效果,特别是在结题评审时更要看重所研究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态度和效果,少些形式和繁杂的东西,少些整齐划一的规矩。第四,从层面上开展“典型引路和全面推广”相结合,在内容上坚持“底线坚守和榜样引领”相结合。有位中学名师讲的好,中小学的课题研究应是“多数人的参与,少数人的选择”,课题研究的所谓常态化,也并不是指“时时、事事、人人”去参与研究,而是有人员和内容的选择,有层次和梯度的递进,有骨干队伍的榜样引领。

劳动实践课题研究范文第3篇

二、开题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学术的、实践的)。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综述和本课题预计的突破方面。

5、研究条件、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时间等。

三、课题名称的再确定,实质上是对准备研究问题的再思考过程:

1、发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是什么”,“为什么”与“怎样做”是三类主要问题。

2、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不一定需要研究,只有经过检索、思考,证明其为没有可信答案且有可能取得可信答案的问题时,才能列入研究范围。

3、通过设置前提条件适当窄化问题,是提升问题可研究性的主要方法。

例:素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城市普通高中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实施策略研究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策略研究运用现代技术提升自主性……

四、确定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的基本原则,是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出发进行思考:

1、问题不能只来自政策规定或理论推导,而必须是研究者真实感受到的且是有决心解决的矛盾、冲突。

2、在宏观社会背景下具体地分析学校面临的实际困难,并准确地把握前人和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是把问题转化为课题的关键。

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不同背景、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有不同的“不足”问题,又有相似的“不足”问题不同与相似的“不足”问题又有相似或相异的原因……

3、学校的教育科研首先应该追求研究的实践价值,要使科研成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成师生发展的有力工具。

五、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应与方法设计同步进行,不同类型的课题有不同的分解与设计方法。

1、一般来说,有两大类不同的科学研究:一类是“发现”,一类是“证实”。前者的任务是寻找答案,后者的任务是证实假设(或他人的答案)。

2、“发现”类的问题,可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调查的方法,行动研究的方法等等。

3、“证实”类的问题,可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实验的方法。

4、分解课题可以分别采用纵向、横向或纵横结合的方法,前提有二:一是分解的部分可独立开展研究,二是独立研究部分的成果可以整合成为总课题的有机组成部分。

5、一切科研问题,都必须用可靠的数据来证明,所以,研究设计中要有确保数据采集真实性的措施(培训、检验、补充调查…..)用过程和方法的科学性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六、文献综述要围绕所研究的问题展开,做文献研究的目的是减少重复劳动,占据制高点:

1、基层的研究尤其应注意文献研究,要通过学习与借鉴提升研究工作的起点。

2、文献研究的重要方法是比较与核实,在不同文献的比较中,在把文献记载还原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得出研究者的独立判断。

3、进行文献综述要恪守科研规范,尽量不用第二手资料,要在弄清原意的基础上做归纳,要列举相关的参考文献……

4、科学研究突破与创新的来源有三:发现了新现象、新问题,找到了新方法,改变了对某些事物的传统认识,“突破”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5、文献研究要围绕课题研究的内容展开,力戒浮泛。

6、核心概念界定要有文献依据并说明取舍理由。核心概念界定,在开题报告中可以放在报告的前面,但必须完成於文献研究之后。

七、研究条件与研究步骤应具体:

1、研究者本人的前期相关调查、研究与实践成果,是重要的研究条件。

2、依据课题研究需要,从实际出发,选择研究伙伴。

劳动实践课题研究范文第4篇

坚持“科研为先、质量为重、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进一步加强课题的有效研究与过程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科研活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精心打造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争使教科研工作有新的发展,新的突破,新的高度。

具体工作如下:

一、学习为先,积淀底蕴。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必定能更新观念、促进反思、修正行为、增强底蕴。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将学习视作自己职业生命的第一需求,让学习成为自己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本学期继续利用业务学习的机会,轮流让教师谈学习新课程的感受,个人加强自学,广泛学习和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科研的校本培训活动,进一步营造科研学习的良好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向外聘请有关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另一方面继续外派教师参加各级教科研骨干培训班和各种教育研讨会,拓宽思路,放大眼界。学校科研室借助网络及报刊杂志,学习教育科研的理论知识,谈体会。3月19日,邀请市教研员王红老师,区教研员卢丽老学校讲座,指导讲课,评课,使教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加强教研、科研整合,落实研究过程。

本学期,将课题组的日常研究纳入教研组的常规管理之中,教研组长要全面关注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进展。全体教师要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创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新的课堂教学。市级课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的研究》渗透到各个学科,使课题研究过程成为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专业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教师由“职业型”向“研究型”转变的必经之路。

1、每位课题组老师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上课就是研究”的新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加以研究,将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捕捉、筛选、提炼、加工经验和做法,把研究成果作为一笔宝贵的智慧资源,并收集、整理成丰富的文本资料。

2、扎实做好课题的日常研究工作。紧紧围绕课题研究方案,按照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的要求认真实施课题研究。不断改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序进行。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对课题活动做到前有计划,中有记录,后有总结与评价。及时召开课题组成员专题会议,抓好研究方案的落实,密切关注、适时指导、加强监控,做到项项有人抓,时时有人问,过程研究与终结成果相联系,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努力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学期初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分解本学期应完成的实验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课题研究学期计划,明确一学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

B、根据学期计划的安排和课题研究的实际进程,每人每学期上好一节课题研究公开课,在研究课活动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科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整合,我校本学期从3月----6月分别安排不同学年的教师开展课题课展示活动,其间涌现了个别年轻优秀教师和课例,学校在学期末对这些教师给予了表彰。

C、完整地积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原始资料,如课题研究课设计理念、上课教案、教学反思等。

D、学期末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总结一学期的科研工作,说明课题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展望下阶段的实验设想。

三、重视成果总结,提高科研品位。

1、每位课题研究教师都要有成果意识。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努力把理论与自己的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及时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果总结,撰写一定数量且有较高质量的课题反思、论文,不断提高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认识结构。本学年,科研室组织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科研科研成果的征集。

2、认真开展优秀论文的选送活动。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学校都将尽早通知每位教师,认真组织论文选送,加强对外推出的力度,争取和获奖率继续上升。

四、规范科研管理,做好科研日常工作。

劳动实践课题研究范文第5篇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贯彻落实,幼儿园课程越来越趋于生活化、游戏化和综合化。如何充分利用农村有效教育资源构建和实施课题研究,已成为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依据我园坐落环境及现有优势,通过考察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提出以改革促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文化提升品位,以特色铸造品牌的办园理念。幼儿园要发展,必须进行创新,必须努力探索出符合自己特色的园所文化,课题研究的提出,为幼儿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园经过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把“就地取材,彰显乡土特色的手工教育作为我园开发课题研究的内容。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及家长收集一些农村的秸秆、瓜瓤、玉米皮、稻草、土缸土盆等,多次邀请民间艺人到园里指导制作民间艺术品,有稻草编成的小动物、草苫、草球等,这些既美化了园内环境又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自制的教具和玩具。

我园位于东海县西北部,这里不仅有远近闻名的温泉水,有风景优美的大禹山、汤姑湖、出土不久的西汉古墓,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还有新鲜的果蔬。山东工艺美术院院长谱鲁生曾说:“让民间艺术活在现代都市里。”因此,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在感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并通过亲身操作和实践,体验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善于创造、富于进取的精神力量。同时通过就地取材,彰显“乡土特色”幼儿园的手工开发与利用,极大地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进一步增强幼儿对本土手工艺术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还主张“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运用和发扬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建构“就地取材,彰显农村园”特色的手工教育课题研究。将本土手工艺资源渗透到幼儿园的课程中,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充实、完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以美术领域课程为载体,以地方化为背景,以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人、事、物为教育资源,在幼儿热爱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手工活动,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美的心理美德。让幼儿在本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交互作用下探索、创造,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培养幼儿创作的乐趣,张扬幼儿的个性,启迪幼儿的智慧。

(江苏省东海县温泉幼儿园)